古詩清明的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清明的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清明的說課稿1
教材分析:
《清明》是四年級單元練習中的詩,詩的前兩句創造了一幅悽迷感傷的藝術畫面,後兩句則創造了一幅鮮明生動的畫面,前抑後揚,對比交錯,相映成趣。與詩人的感情脈搏一致。
學情分析:
現在學生學習古詩停留在簡單的背誦、知大意階段,對古詩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很難走進去,對古詩學習興趣不濃。
設計理念:
就是透過《清明》教學,使小學生具有不斷學習古詩的動力、毅力、能力、轉化力和創新力,使自身的語文能力不斷地提升,真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效率。
教學方法:
誦讀、想畫面 體悟詩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清明》。
2、理解古詩的大意,想象詩中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3、透過對詩歌趣改的感知,使學生了解習作表達的不同的形式。
教學重難點:
理解古詩大意:想象詩中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複雜的情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解詩題。
1、清明剛過,清明節假期裡你做了些什麼?
2、學生談話。 瞭解清明的習俗:踏青、掃墓以及清明的氣候特點。《曆書》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3、清明也是一個節氣。
二、初誦古詩,學方法。
1、過渡:唐朝大詩人杜牧就有一首以《清明》為題的詩歌記下了他在清明時期的所見所聞所感,流傳千古。提生試誦。
2、瞭解學習古詩的途徑方法。
三、誦讀想象,品詩境。
1、古代人讀詩都是要吟的,我們不會,不妨展開想象把自己當做詩人拉長語調來讀。
2、朗讀首句“清明時節雨紛紛”,想象畫面。清明,這是一個怎樣的清明時節?雨紛紛,這是一場怎樣的雨啊?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情景?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雨紛紛”,在此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
3、朗讀詩句“路上行人慾斷魂”,想象畫面。路上,是怎樣的光景了?行人,指的是誰呢?為什麼在雨中趕路?欲斷魂,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哪?“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竭力形容那種十分強烈、可是又並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
4、連起來將第一個詩句吟誦一遍。探究: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不太沒來由了吧?理解:在古代風俗中,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複雜的。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溼,這又平添了一層愁緒。因而詩人用了“斷魂”二字。
5、所以說,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甚至不妨說,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裡情在景中、景即是情,情景交融。“雨紛紛”“欲斷魂”中國人就是這樣的含蓄,如果以後某一刻,你的心緒也是如此的紛亂,你也可以寫下——細雨紛飛。
6、提煉總結學法:剛才我們是如何學習古詩的?(板書:讀古詩、想畫面、悟詩情)
7、自學最後兩句:朗讀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想象畫面。這時湧上心頭的一個想法:往哪裡找個小酒店才好。
8、彙報交流:學生朗讀。想象畫面: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指名兩人演出畫面)找出兩個動詞:“問、指。”揭示了“遙”的妙處:不遠不近的距離,包含了含蓄無盡的興味,引起無窮想象。“杏花村”:美麗的杏花深處的村莊——增加了詩歌美感,引起無限想象。小結:詩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透過對這兩個詞語的品味,我們發現詩歌言已盡而意未完,它留給我們一個廣闊的想象餘地。
9、想象詩外之境。詩人看到杏花村會怎麼做呢?
四、資料補充,知作者。
杜牧(803一約852),字牧之,唐代晚期的著名詩人。人們把他和杜甫並提,稱他為“小杜”,稱杜甫為“老杜”。“小杜”有才華,有抱負,寫詩喜歡評今論古,抒發軍事、政治見解。他有不少描寫山水風光的小詩,名朗秀麗,清新自然,深受讀者喜愛。
五、感知變體,生詩情。
1.出示詩歌的變體。學生讀感受。三言詩:“清明節,雨紛紛。路上人,欲斷魂。問酒家,更精簡的是:“清明雨,斷魂人,尋酒家,杏花村。”四言詩:“清明時節,行人斷魂。酒家何處,指杏花村。何處有?牧童指。杏花村。”
2、清代才子紀曉嵐改為五絕:“時節雨紛紛,行人慾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有人把此詩改為六言:“清明時節雨紛,路上行人斷魂。借問酒家何處,牧童遙指杏村。”相傳,宋代大文豪蘇軾標點稍變,竟成一首絕妙小令“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讓學生試改編一個。
3、小結:這種種形式都記錄下了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感。下一個端午節、兒童歡喜和悲傷的每一天,都可以用這樣或那樣的一些形式記錄下來。
六、總結全文,入詩境。
年年清明,也許在下一個清明節裡,在紛紛的細雨中,說不定你們會輕輕的吟誦起來。齊誦《清明》。
古詩清明的說課稿2
活動目標:
1、讓他們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讓他們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3、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4、引導幼兒在古詩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VCD教材。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講述。
1、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麼事啊?請幼兒討論。
2、現在老師要請幼兒看一副圖片,你在圖片都看到了什麼呢?(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他們在幹什麼呢?(在問路,在說話…)天上怎麼了?
(二)、幼兒觀看VCD教材,引起興趣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對,春天到了,小鳥們都飛回來了,花兒也都開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節,你們說清明節人們都要幹什麼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總結:清明節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古時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詩人啊,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4、教師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
(三)教師朗誦並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教師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麼?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可以慢慢的跟讀。
4、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給下面的幼兒表演,可以邊念邊對照圖片。教師在一旁進行知道提醒,可以輪流請幾批幼兒。
5、請幼兒再一起朗誦1—2遍。
(四)結束部分。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家朗誦給爸爸媽媽聽。或者在幼兒之間進行交流。
活動反思:
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學習積極健康的古詩,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文學素養,而且可以使幼兒受到美的薰陶。
古詩清明的說課稿3
活動目標:
1.透過欣賞古詩、觀察圖片,初步瞭解古詩大意。
2.能正確熟讀古詩。
3.瞭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清明節人們掃墓的心情。
活動準備:
1.古詩教學的'自制PPT。
2.幼兒前期經驗準備:瞭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活動過程:
入場:聽《琵琶語》學古人漫步進場,感受古曲的氣氛
教師:現在我們聽著優美的古曲,慢慢的進場,然後輕輕地找個座位坐下來。
瞭解清明節的風俗。
教師:之前清明節,我們放了一個小長假,那請你們回憶一下,清明節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麼事情?
播放 清明介紹PPT ,教師做相應的小結。
教師:小朋友說了很多清明節做的事,我們看看其他人會做些什麼呢?
教師:清明節這天,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帶著悲傷的表情,手捧著鮮花去祭拜去世的親人 所以,清明節要去掃墓,是對已經去世的人的尊敬與懷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後,人們的心情都比較難過和悲傷。
學習古詩,初步瞭解古詩大意。
1.完整欣賞古詩兩遍。
教師:剛才我們瞭解了在清明節人們會做的事情,那古時候的詩人,在清明節這天會做些什麼呢?
2.看背景圖,初步瞭解古詩大意。
幼兒看圖自由回答
3.句卡配對,進一步瞭解古詩大意教學反思。
(1)出示圖卡,引導幼兒發現詩句與畫面的匹配關係(2)觀察圖片,幼兒為詩句匹配圖片。
教師:如果要給這些句卡寶寶找圖片朋友,你們認為應該怎麼找。誰能為 清明時節雨紛紛 這句詩句,找圖片朋友。
教師:誰能為 路上行人慾斷魂 這句詩句,找圖片朋友? 路上行人慾斷魂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誰來說一說。
教師:詩句 借問酒家何處有 對應哪一幅畫面?
教師:那是誰回答老爺爺的?那個小孩。哦,最後一句 牧童遙指杏花村 對應的就是第四幅圖片了。
教師:現在你們知道古詩和這些圖畫的關係了嗎?原來圖片上的內容說的就是古詩中的內容。
朗誦古詩1.幼兒整體誦讀。
教師:那這首古詩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寫這首詩的詩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有名的詩人現在我們一起看著圖片再來讀一讀這首古詩。
2.記憶大考驗兩遍。
3.幼兒跟讀兩遍。
4.表演
教師:你們讀得真好聽。那現在我們邊讀古詩邊做動作,我們來表演一下這首古詩吧!
5.古詩接龍。
認字活動:學習明字。
教師講述 明 的字源故事。
教師: 明 在甲骨文中是由一個日和一個月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釋為帶來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個窗形的結構組成,意思是月光照進窗內,表示光亮之意。現在的明字則確定為日月之明瞭,一般用為光亮之義。
教師:我們今天學的這個字寶寶讀什麼呀?(明)結束活動:欣賞歌曲《清明》。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古詩《清明》,它還有一首好聽的歌曲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古詩清明的說課稿4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對古詩吟誦的興趣,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3.瞭解清明節人們踏春掃墓的傳統習俗。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VCD教材。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觀察講述,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根據古詩講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圖片,提問,你在剛才的故事裡,這張圖片上看到了什麼呢?(古時候的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他們在幹什麼呢?(在問路,在說話…)天氣怎麼了?(下雨)
二、觀看VCD,觀賞體驗,感受古詩意境。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節,清明節人們都要幹什麼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小結:清明節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
古時候,有一位杜牧的詩人,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4.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麼事啊?(請幼兒討論。)
5.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
三、教師朗誦,解讀詩句,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麼?
4.解讀其中的詩句,理解個別字詞“雨紛紛”、 “欲斷魂”、“借問”、“遙指”,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四、學習朗誦,表達感情,幼兒感受古詩意境。
1.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慢慢跟讀。
2.幼兒分組學念,感受古詩意境。
3.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表演,教師在一旁進行指導提醒,注意表達合適的感情,輪流請幾批幼兒。
4.請幼兒集體朗誦1-2遍,進一補感受古詩意境。
五、延伸活動。
1.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清明節來到時朗誦給爸爸媽媽等家人聽
2.在圖書區添設古詩圖書,引導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感受古詩意境。
活動反思: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如期而至了。清明節是我國許多傳統節日中的一個重要節日。每一個節日背後,都有一個相應的闡釋與表達系統,深入細緻地融入民眾生活。清明祭祖是中華文明禮儀的優良傳統。清明掃墓不僅是人們從感情上與祖先相聯絡,也是構建人與社會和諧關係的基礎。獨具中華民族特色的中華古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與關注。
作為一線的教師將清明傳統與古詩巧妙地結合,使幼兒在詩情畫意裡感受由中華古詩詞的意境之美,體驗清明的民族文化傳統,使幼兒性情得以陶冶,真正形成“潤物細無聲”的欣賞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