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密度與社會生活說課稿

密度與社會生活說課稿

密度與社會生活說課稿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密度與社會生活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教材分析:

  學生透過學習前三節質量和密度的知識後,對物體的質量這一屬性和物質密度這一特性有所瞭解,並且已經學會了使用天平和量筒來測定物理的質量和體積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方法積累。而這一節課恰是講解密度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是理論聯絡實際且應用於生活的實踐性課。為此,我採用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實驗性課型。實驗過程中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課題,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識。此外,這節課也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養功能。

  二、學情分析:

  從初三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經過一個學期的物理學習,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個科學探究的素養,他們從事物的對立統一中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樂於獨立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解釋和論證事物或現象間較為複雜的因果關係,在學習密度的知識後也期望繼續研究並且去解決一定的生活問題。所以在教學各個環節中注意透過學生感興趣的事例入手,再透過猜、想、分析、實驗、推理等手段來處理問題,層層深入,最後透過學生動腦分析、動手操作來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啟迪學生思維、鍛鍊學生能力、還會大大加強學生學習物理、運用物理的自信心。

  從學生掌握知識水平上來看,雖然學習了質量和密度的知識,瞭解了一些常見的測量工具名稱,但在對知識原理的理解程度還不夠深刻,有些測量工具僅是透過多媒體見過其形,沒有真正的去實踐過,有些沒有見過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這一節課的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適應的加以引導教給學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測量資料分析問題的思路,並對實驗操作及結果進行適時分析。

  三設計理念

  做到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提倡學習方式的多元化。教師在這節課打破教材結構,合理重組內容,使整個課堂既充實、嚴謹,又增強了科學性。教師善於運用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用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呈現出情理相濟、動靜相成和諧美。在教師的組織下,全體學生和教師一道積極的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時地對學生進行點評。給獲取成功的同學以祝賀,給遇到困難的同學以指引,給失去信心的同學以支援。

  教師深挖本節課所能體現的各個知識點、能力點、德育點。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而這節實驗活動課的內容就是依靠實驗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會遇到常規方法所不能解決的“難題”,教師利用這些“難題”來啟迪學生思維,幫助其自發學習、自主探究、自行獲解,實驗中發揮一個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養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克服困難、戰勝自我信心,與此同時,學會與同學共同交流獲取知識。

  四、設計思路:

  1、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密度知識的應用;能運用密度知識鑑別物質,計算物體的質量與體積。

  過程與方法:學會系統地整理知識,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透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固體的密度,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量一個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探究活動中,受到科學態度、科學觀念的薰陶,培養他們創新的精神、實踐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個性,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2、重點和難點

  重點和難點都是利用密度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突出與突破的方法是利用組間合作與彙報交流來實現。

  3、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按照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資料、分析評價、評估,完成本節內容從現象到理論的過程,得出每一個問題的初步結論,並總結出每個情境中使用的方法。

  合作學習:學生組內合作與集體合作是這一節課呈現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班級裡的每一個學生的特點與智慧,積思廣儀、眾志成城。合作學習貫穿了教學的始終,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進行影響與滲透。

  4、學法指導

  在進行課程探究前,針對學習未知的方法、沒有接觸到的(自制教具)材料給予適量的方法提示;在進行課題研究時,鼓勵實驗方法的多樣化,對於明顯的思路和操作錯誤及時指導;在課題探究結束後,和學生一起對實驗中的知識與方法進行總結歸納。

  五、實驗前的準備

  教師根據實驗可能用的器材進行相應的實驗器材準備,並與實驗管理員協調好,上課時一同協助提供學生所需器材。對實驗室中沒有的一些器材提前作好收集和準備,如大塑膠可樂瓶、鉛球、保鮮膜、油漆、木鋸、廢舊的課桌、檯秤等。由於本節內容較多,所以可以進行適當的調課連著下午第四節的活動課進行兩節課較好。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同學們,我們這段時間學習了三個重要的物理量:密度、質量、體積,請問哪位同學能

  告訴大家三者的關係呢?

  生:三者的關係可用一表達式來說明: ρ=m/v

  對於同種物質,它的密度不受 m 和V 的影響。

  (教師對學生的表述給予表揚,同時指出他們所述之處的不足,物質的密度受到狀態的影響。)

  師:我們還學習了測量質量和體積的儀器:天平和量筒。請哪位同學來描述一下,器材使用

  時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生:(描述使用方法,找幾位同學補充,使表達更完整。)

  師:課下我有幾個問題,請大家幫助我來解決,每個實驗小組都選擇了一個探究課題,採用

  各種方法進行了探究,然後向同學們進行陳述報告。

  (二) 課題選定和探究方案制定

  教師依據學情對全班同學進行小組劃分,每組大約十二三個人,全班共劃分為四個小組,然

  後採用抽籤的形式進行探究課題的選擇。然後小組內進行課題的研討並制定實驗方案,老師巡迴觀察,並

  適當的進行指導。

  探究課題:

  1、鉛球是鉛做的嗎?

  2、測磚的密度

  3、測課桌體積有多大

  4、測量方糖的密度

  (三)實驗探究和彙報

  各組制定完畢探究方案之後,根據方案進行相應的器材選擇,完畢之後,按順序各小組進行

  實驗方案的彙報並進行相應的實驗操作。

  第一組:鉛球是鉛做的嗎?

  學生甲:我們從器材桌上選擇了一個鉛球,上面標的是6斤的鉛球,為了得到精確的資料,

  我們在課下用檯秤測量了一下,其質量為2.9kg。

  學生乙:(板書)m=2.9kg。

  學生甲:在測量鉛球的體積時,我們遇到了一個難題,沒有合適的量筒,於是我們使用了水

  槽,把鉛球放入水槽中,用燒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沒過鉛球,用貼上紙在此處作一標記。

  學生乙:在學生甲的描述下進行操作。

  學生甲:將鉛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後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達到標記,記下注入的水的體積,即鉛球的體積。

  學生乙:(板書) V水 = V鉛球 = 0.38L

  學生甲:根據 可計算出鉛球的密度,密度表中ρ鉛=11.3g/cm3。

  學生乙:(板書)ρ球<ρ鉛

  學生甲:透過測量和計算,我們澄清了一個事實,鉛球的基本成分是鐵,而不是鉛做的!請同學們對我們的實驗提出改進意見。

  學生丙:有一種更直接的方法:測量鉛球的體積,利用牆角、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測出鉛球的直徑d,根據球體的積公式進行計算。

  學生丁:為測量球的體積,我對實驗器材進行了改進。自制量筒,利用直徑足夠大的透明塑膠瓶,去掉頂端較細的部分,在瓶的外壁貼一張紙條,用標準量筒量好100cm3的水,倒入瓶內,在紙條上畫出液麵的位置,再用量筒倒入400cm3的水,作標記500cm3,將二者之間進行平分,用自制量筒測出鉛球的體積。

  師:大家太棒了!每個同學的想法都非常有創意,讓老師受益匪淺,尤其是自制量筒。下面,哪組同學再為大家作一次彙報?

  第二組:測磚的密度

  學生甲:我們探究的課題是:測磚的密度。用天平直接測量磚的質量m。

  學生乙:(板書) m=60.5g 。

  學生甲:用量筒測量磚的體積時,我們發現磚放入水中時,磚具有吸水性,這樣測出來的磚

  的體積偏大。我們採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

  V水 ,讓磚頭吸飽水之後,再放入量筒中,測出體積V,由此計算磚的體積。

  學生乙:(板書,演算)V水 = 20cm3

  V =60cm3

  V磚 = V -V水 = 60cm3- 20cm3= 40cm3

  學生甲:也許我們的辦法不是最好的,讓大家提出更巧妙的辦法。

  (學生進行一番激烈的討論,由學生代表發言,對改進的方法進行表述)

  學生丙:磚吸水後會膨脹,同樣體積會變大,為了克服磚的吸水性,我們採取在磚的表面塗

  層油漆或包一層保鮮膜的方法。

  學生丁:我在想,我們為什麼不測量整塊磚的密度呢?這樣,我們可以用直尺直接測量磚的

  長、寬、高。計算出整塊磚的體積。

  第三組:測量方糖的密度

  學生甲:我們的探究課題是:測量方糖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測出幾塊方糖的質量m,然後除

  以方糖的個數n,求出一塊方糖的質量。

  (板書)

  學生甲:在測量體積時,我們想到一些方法來克服糖溶於水的問題,如包上保鮮膜等。後來我想起媽媽在沏糖水時,糖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溶解了,於是我們就想到用不再溶解糖的糖水來測方糖的體積,實驗中由於一塊方糖體積較小,測量時誤差較大,所以我們測量出幾塊方糖體積,再除以方糖的個數,求出一塊方糖的體積。

  學生乙:(進行操作,板書) V糖水=20ml V=25ml

  學生丙:我有一個更好的方法來測方糖的體積,糖溶於水,但是糖不溶於油啊,如果我們用油來測體積,就避免了糖溶於水這一問題。

  師: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尤其是用油測方糖的體積,更讓我們有新的思路。

  第四組:測課桌體積有多大

  學生甲:我們的探究課題是:課桌的體積有多大。我們利用密度是物質的特性這一點,採用測樣本的方法,取和課桌一樣的木料來測密度。我們先用檯秤測一張課桌的質量m1,用天平測小木塊的質量m2

  學生乙:(板書)m1=15kg m2=28g

  學生甲: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V1,將木塊放入量筒中,它在水面上漂浮,用鐵絲將木塊壓入水中,讀出體積V2,計算木料的體積V樣本。

  學生乙:(操作並計算) V1= 40cm3 V2= 80cm3

  V樣本= V2- V1= 40cm3

  學生丙:在測木塊體積時,用鐵絲將木塊壓入水中不易操作,我有一個更便於操作的方法:

  1.用細線將一石塊系在木塊下。2.將量筒倒入一定體積的水V1。3.將石塊先浸沒在水中,讀量筒中的

  示數V2。4.將石塊和木塊一起浸沒在水中,讀出量筒中的示數V3。5.木塊的體積V=V3-V2。

  (四) 教師對學生的實驗進行評價

  今天我很受感動,從同學們的身上我深刻體會到團結協作的精神,和不斷探索勇於克服困難的態度,同時,大家也教會了我很多新的方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所收穫。當然大家在實驗操作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夠規範,例如:膠頭滴管的使用。我相信經過大家的不斷努力,會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