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古詩 所見說課稿

語文一年級下冊古詩 所見說課稿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古詩 所見說課稿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漢魏以後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為基調,押韻、轉韻有一定法式。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古詩 所見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教材分析

  古詩《所見》一年級下冊第十三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詩,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一首五言絕句,寫夏天中午所見到的情景。詩句內容簡潔,語言通俗易懂,用詞凝練,情景交融,動靜結合,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這首詩抓住牧童動作、心裡的變化描繪了兩幅圖,“牧童騎牛歡唱圖”和“牧童捕蟬圖”,以此來顯現出兒童夏天的趣事。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所、牧、捕、蟬、閉”等生字,會寫“詩、林、立”3個字。能正確、流利、較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所見》並能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透過觀察課本插圖,反覆誦讀來感悟古詩;透過識字交流,學習識字方法;透過質疑討論,解決疑難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孩子養成樂於誦讀古詩的'習慣,養成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書寫生字,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難點:古詩的理解與養成學習古詩的興趣。

  四、教法學法:

  1、直觀教學法: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因此本課教學目標充分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詩意,透過圖、文、聲、動畫等直觀、能動的變化,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可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新穎的形式,精彩的畫面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消除學生觀察體驗、抽象思維,語言表達等方面的障礙,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圖文結合法:在教學中我圖文對照,讓圖中的情境美和文中的語言美統一再現,使學生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有機結合。

  3、質疑法:透過學生自我質疑,小組交流,這種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理解詩的內容,覺得自己彷彿身臨其境。

  4、以讀代講法,反覆誦讀:本詩語言樸實流暢,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透過反覆誦讀,熟讀成誦,深入領會課文描寫的意境,受到美的薰陶。

  五、教學過程設計

  1、匯入

  在匯入時,我請小朋友們看圖,說說自己從圖中看到的,訓練學生看圖說完整的話。啟發小朋友充分想象當時森林中的情景。然後透過聽蟬鳴聲,請小朋友想象牧童當時的心理活動等。這樣在小朋友在真正學習古詩之前已經有的一定的心理基礎,對後面的理解就比較容易。

  2、初讀古詩,隨文識字

  本課當中識字量比較少適合隨文識字,板書《所見》即可學習“所”字,並進行擴詞訓練。其他四個字則可以學生找出詩人看到的事物以及幹什麼,老師便可以板書“牧童”“捕蟬”“閉口立”,板書時隨機學習生字,並交流如何記住,探討好方法。然後再回到課文中,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鞏固識字。

  3、再次誦讀、解決疑難

  (1)學生誦讀古詩,圈出疑難點。

  (2)小組內探討疑難問題進行解決。

  (3)小組內提出問題,全班課堂交流解決。教師相機點撥。

  (4)再讀古詩,感受牧童的活潑好動的性格。

  4、反覆誦讀,背會古詩採用多種方式的誦讀,如個人自由練讀,同桌互讀,男女生賽讀,限時背誦選出背誦小能手。

  5、指導書寫,進行展評出示要求會寫的三個生字“詩、林、立”

  (1)學生觀察,說一說寫這些字要注意什麼?(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木字旁的書寫,捺變成點)

  (2)教師範寫,生書空筆順。

  (3)學生描紅,練寫。

  (4)投影,課堂展評,修改。

  6、作業:背會《所見》

  7、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