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說課稿模板(通用5篇)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說課稿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說課稿模板(通用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說課稿模板(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說課稿1

  一、研讀課本說教材

  《認識圖形》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是課本70—71頁的內容。本節是學生認識立體圖形的起始課,教材主要透過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引導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初步認識它們的特點,並知道它們的名稱。為充分運用學生的已有經驗,教材所呈現的物品都是學生十分熟悉的,安排的活動也都是學生可以操作的,旨在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加感性認識,為深刻認識立體圖形的特徵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結合學情說目標

  在入學前,孩子們已經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的物體,他們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幾種幾何體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感性認識,有的甚至可以叫出它們的名字。可以說在生活中他們已經積累了一些關於幾何體的經驗,但是由於個人生活背景不同,他們對這部分知識的認識存在很大的差異。學生雖然已經有形狀方面的初步感知和體驗,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不會太難,但要他們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根據課程標準對本學段教學目標的規定,結合以上對教材的研讀和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初步認識這些立體圖形的特點,並知道它們的名稱。

  2、結合分一分、認一認、玩一玩等學習活動,積累觀察、思考、交流的學習經驗,感受分類思想。

  3、培養觀察、表達和歸納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根據教材特點,本節課教學重點為: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明確這些基本立體圖形的特徵。結合學生認知水平,本節課難點確定為:在生活中逐步抽象、辨認出基本的立體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三、師生共進說教法

  本節課的教學物件是一年級學生,根據兒童年齡、心理及認知規律的特點,結合本節課的相關內容,我採用了引導觀察法、合作交流法、操作發現法等多種方法結合,來引導學生展開對立體圖形特徵的探究,並在操作活動中加深認識,發展思維。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本節課學生學習的方法為: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動手操作法。讓他們在觀察,發現,交流,操作中,親身感受立體圖形的特徵,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數學活動經驗。

  四、立足課堂說過程

  為了體現教材編寫意圖,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學生認知規律,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設計了以下5個教學環節:

  1、聯絡生活———分圖形

  結合生活中的常見物品,讓學生根據已有生活經驗進行分類,感受分類思想,不僅使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四類物體的外觀形狀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培養了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

  2、交流對比———認圖形

  這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為了體現生本理念,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我安排了方法指引,合作探究,反饋辨析這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個層次:方法指引。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長方體學具,先看一看它的形狀,再摸一摸面的特點,最後滾一滾,看是否能滾動,從而得出長方體的特徵,並在操作的過程中,學會探究立體圖形特點的方法。

  第二個層次:合作探究。鼓勵學生,同桌兩人合作,利用剛才的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繼續研究其他立體圖形的特徵,再次體會探究的方法,積累經驗。

  第三個層次:反饋辨析。透過學生的反饋,質疑,補充,總結,加深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對長方體和正方體,圓柱和球進行特點辨析,鞏固理解。

  3、遊戲鞏固————辨圖形

  本環節設計的猜物遊戲,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再次鞏固四種立體圖形的特徵,最後落腳到特殊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辨析上,即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不是正方體,讓學生在觀察,發現,交流,總結中加深對立體圖形的認識。

  4、聯絡生活—————找圖形

  透過生活中常見物品,建築的展示,讓學生根據形狀特點抽象出立體圖形的數學模型,溝通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加深了學生對這幾種立體圖形特徵的理解和認識,也讓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學以致用—————用圖形

  本環節透過“為什麼不把足球設計成正方體形狀的?”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利用今天所學習的立體圖形的特徵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五、順應理念說評價

  課程標準指出,評價既要關注知識的掌握,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根據這一理念,本節課中我將透過各種激勵式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概念,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本節課板書以教學內容為主,力求一目瞭然。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初步預設,具體實施過程將根據學生的課堂生成進行適當調整。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說課稿2

  一、說教材

  認識物體的形狀和大小,是建立空間觀念的基本內容。第六單元“認識物體”所認識的是四種最常見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其教學目的是透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動,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直觀幾何體的不同形狀,並知道相應的名稱,不要求學生能表述這些幾何體的特徵。

  我制定了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透過學生在玩中觀察和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徵,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透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懂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二、說教法和學法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說課稿認識物體: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處於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的位置,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進行學習,使學生切實感受物體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也有助於學生養成主動地探索新知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的設計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利用“分一分”、“找朋友”、“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透過動手分一分,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

  2、遊戲找朋友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由實物抽象出形狀圖形,培養學生抽象能力,在由形狀說出生活中是這種形狀的實物的練習活動,建立起四種幾何體在頭腦中的表象。

  3、透過摸一摸的遊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4、搭一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可以得到自由的發揮,並能感受複雜物體的形狀與簡單幾何體之間的聯絡。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課程標準把空間圖形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實踐內容。認識圖形是本冊教材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基礎上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這些平面圖形。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認識幾種圖形不僅是今後學習它們的特徵以及周長,還有它們的面積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學目標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為透過觀察、操作、比較的活動初步認識並會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這幾種平面圖形,體會“面”在“體”上,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透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滲透安全教育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實踐、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將本課教學重點定為:會辨認這4種圖形。另外根據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很容易將體和麵混淆,所以我覺得本課難點是: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準備

  在教學資訊和感知材料的呈現上我選用:多媒體演示的方法,這樣更直觀易懂。在教學前我為學生準備了多種立體模型以及多種平面圖形的學具。還有印泥畫、小棒,白紙。

  二、說教法

  考慮到本節課的教學物件是一年級學生,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所以我在教學中,給它們充分的動手和表達的空間與時間,並且新課標還強調,讓學生從自己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體驗、探索,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析與運用的過程。教學中我安排學生在摸一摸、說一說、做一做、塗一塗這些活動中來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本節課我綜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採用情景教學法、嘗試教學法、活動教學法等等來促進學生對新知的內化和建構)

  三、說學法

  在合理選擇教法的同時,我還會注重學生的學法指導。使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融入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我注重對學生的空間觀念的培養,縱觀整節課的教學,突出了學生用體驗的方法學習,首先是操作體驗,然後是綜合體驗。這樣既體現了新教材的特點有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說教學過程

  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徵,我將本課設計為五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激發興趣,匯入新知。

  1、教師出示一幅印泥畫問:畫上的花朵是怎樣畫在紙上的?2怎樣把自己的手掌請到畫紙上?自己試一試(我想透過這兩個問題讓學生知道要把物體的一個表面請到紙上我們可以用印一印、畫一畫的方法。)接著我說今天我們就用印一印、畫一畫的方法從已經學過的立體圖形上認識一些平面圖形。來揭示課題板書課題,再讓學生齊讀課題)

  第二個環節是課堂的中心環節:探索新知

  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探索性中學習,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2個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

  活動1:摸一摸,畫一畫。

  (1)教師依次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三稜柱實物,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名稱。(我想透過這個問題幫助學生回憶起已學過的知識。這裡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學生應該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可能有部分學生不認識三稜柱,在這裡我會透過實物簡單介紹,再透過幻燈片認識三稜柱,為後面認識三角形做準備)

  (2)接著我讓學生拿出準備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學具,摸一摸它的表面,你有什麼感覺?(學生會說光光的,滑滑的)然後讓學生想辦法把剛才摸到的這個光光的、滑滑的面請到紙上.(學生會用印一印,畫一畫的方法完成)緊接著讓學生把請到的面在全班展示,並說一說是從那個物體上得到的,你能說出它的名稱嗎?學生說出名稱的同時教師依次在黑板上貼上四種圖形,並告訴學生它們是平面圖形。

  (3)透過幻燈片再現:從長方體上得到長方形,從正方體上得到正方形,從圓柱體上得到圓,從三稜柱上得到三角形(我想透過這個活動讓學生感知面在體上來突破教學難點)

  (4)試一試:

  ①說出大螢幕上出示的平面圖形的名稱。

  ②師生互動:教師說圖形的名稱,學生用手描畫出圖形的形狀。(我想透過試一試讓學生鞏固這些平面圖形的名稱及形狀)

  為了使學生鞏固這些平面圖形的形狀及基本特徵,我設計了活動2:擺一擺,說一說。

  我讓學生拿出準備的四根同樣長的小棒能擺一個圖形,學生動手操作後會說能擺一個正方形,三角形。我問;能再擺一個長方形嗎?為什麼?學生會說;不能,因為小棒不夠。我接著問;這個困難該怎麼解決呢?學生會想到和同桌合作,透過同桌合作得知用6根或8根小棒都能擺出長方形,同時教育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別忘了合作學習。緊接著我會問:還有什麼圖形沒擺,為什麼?學生會說:圓形沒擺,因為小棒是直的,圓的邊是弧形的。

  第三個環節:聯絡生活,知識運用。

  我提出問題:生活中,你在哪裡還見過這些圖形呢?

  這個問題讓學生自由發言,學生可能會說道:門的形狀、窗的形狀等等

  在必要的時候我會作出引導,比如我們黑板的形狀、桌子的形狀等等。

  (1)出示生活中的圖片,想讓學生觀察然後再來說一說。(我想透過找圖片,讓學生知道這些圖形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運用。

  (2)為了體驗數學與生活密切的聯絡,數學就在我身邊。我設計了一個小朋友上學路上的情景。

  這些交通訊息班是什麼形狀,有什麼作用呢?

  我把學生引入實踐情景中,實現生活經驗數學化,並且我想透過對這些交通標誌認識,來增進數學價值和作用認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同時還進行交通安全的教育

  第四個環節:鞏固練習,闖關遊戲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這裡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5道闖關遊戲練習題。

  1、第一關:“我說你猜

  我想透過這道題目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面在體上。

  我要找的物體的面都是長方形的。

  我要找的物體的有兩個面是圓形的。

  我要找的物體的面都是正方形的。

  2、第二關:“找規律(首先我會說:為了獎勵大家成功闖過第一關,我們來做一個遊戲,一起拍手拍肩,老師停下來,你們繼續做。)從這個遊戲中學生會發現規律:每次多拍一下。從此引出第二關:找規律(幻燈片出示),透過這一遊戲,使學生加深對所學平面圖形的認識

  3、分一分(課件出示)

  我想透過這道題加深學生對這四種圖形的認識、區別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面

  4、第四關:考考你的眼力

  大螢幕出示平面組合圖形,問:圖中共有幾個正方形、幾個三角形?

  5、第五關:我會塗

  按要求給圖形圖上相應的顏色。

  第五個環節:總結全課。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附板書設計(略)

  我將本課的板書設計的很簡潔,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第一課時。

  2、教材簡析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教材《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後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透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係。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透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並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透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4、教學重點

  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5、教學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

  6、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白紙、彩筆等。

  二、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注重讓學生體驗“從立體到平面”的探究、建模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三、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帶我們來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這座城堡裡,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裡,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著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

  (課件出示:平面圖形)

  學生嘗試說說認識的圖形名字。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

  (板書:認識圖形)

  (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再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平面圖形,豐富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提出要求: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趕快行動吧!

  (2)彙報交流

  說一說:你在什麼物體上找到了什麼圖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麼感覺?(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透過“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物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3)引導發現

  (課件演示“面”在“體”上的分離過程)

  師:透過剛才的觀察發現,這些平面圖形的家都住在立體圖形上。

  (透過“看”,初步體會面在體上)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

  (這一要求既有挑戰性,也有探索性,同時具有操作性。)

  (2)小組合作完成

  (3)彙報、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讚揚。

  (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

  (透過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突破本課難點。實現數學學習的親歷性,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程價值觀。)

  3、小結

  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從三稜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圓柱上找到了圓形。我們還發現,這些圖形的面都是平的,並且只有一個面,所以,就把這些圖形叫做平面圖形。

  4、遊戲:我說你想

  試試你掌握的本領。老師說一個圖形的名字,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樣子,一邊想一邊用手指畫一畫。

  同桌之間可進行互動練習。

  (透過讓學生閉眼想象所學的圖形,培養空間想象力,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連一連:將圖形與名字連線

  (變式圖形的呈現,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獲得的性質特徵概括到同類物件中去,使學生在概括中獲得對圖形進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裡還見過這樣的圖形?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說課稿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分類、建模的過程,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

  2、能夠辨認和區別立體圖形,初步感知各種立體圖形的特徵。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可以用數學語言描述生活中一些物體的形狀。

  教材: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本節主要內容是在物體分類的活動中,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四種立體圖形,感知它們的特徵。

  學情:

  針對剛上一年級的學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得他們對立體圖形有一定的瞭解但不能夠用語言準確的表述出來,對"特點"一詞比較陌生。

  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師生共同總結提升。

  教學程式:

  一、引入新課

  師:出示學具中顏色相同的一個正方形和一個正方體,請同學們說一說老師手中拿的兩個物體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你能形象的說出來嗎?

  (這時學生的答案很多,大部分學生認同“一個胖的,一個扁的",此時對於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師再次出示學具中的一些圖形,讓學生區別哪些是“胖的、扁的”

  小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這些“胖”的物體,他們都屬於立體圖形,那麼那些“扁的圖形我們把他們統稱為平面圖形,在以後會學習到。

  活動:開啟自己的學具盒,把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立體圖形都拿出來。同桌相互檢查,教師巡視指導。

  二、認識正方體

  活動1、投影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實物,把你認為形狀相同的一類放在一起。

  學生觀察後獨立完成分類,教師巡視。

  (有的學生會漏掉其中的某些物體,有的學生會一個物體重複分類,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其它學生說說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經過討論總結出可以分一個做一個標記。)

  活動2、針對分類的結果進行討論

  問題1:這些圖形一共分成了幾類?

  生:四類。

  問題2:針對第一類(正方體)為什麼把它們放在一起?

  (這時有的學生會說它們都是方方的,有的學生會說到正方體的一些特徵如六個面大小一樣,而且都是平平的,有的會說到名稱)

  小結:經過我們剛才的討論可以得出雖然這些物體的顏色、材質、用途不同,但從形狀方面來觀察都是相同的,就是剛才同學們說到的那些特點。

  問題3:你能在學具中找出和第一類形狀相同的物體嗎?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待學生找出後投影出示正方體模型。

  問題4:我們剛才分的第一類實物圖形和這個模型是一樣的,那麼我們能不能給它起個名字?

  (大部分學生可以說出正方體,但也有的學生會說正方形,這時可以強調回顧一下課前講到的體和形的區別,避免以後犯類似的錯誤。)

  活動3:說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學生舉例,教師點評。

  (有的學生可能會提到生活中有些正方體稜角不分明,這時可以簡單的說它們是生活中美化了的正方體。)

  這個環節中教師出示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有的學生就誤認為是正方體,此時可以先請其他學生說一說,之後再進行下面的討論。

  師:你為什麼說它不是正方體?

  生:因為它的六個面不是都一樣大的。

  師:那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驗證你的想法呢?

  這時學生的方法很多,有的說可以用繩子比一比他們的邊(正方體的稜長),有的說直接用尺子量一量,有的說可以把正方體放在紙上,把它的每個面畫下來比一比大小等等。

  教師肯定這些同學的想法,並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驗證。

  小結:如果用眼睛一下不能辨認出來的時候,這時我們就要根據圖形的特徵來選擇合適的工具和方法動手去驗證它。

  三、認識長方體

  同認識正方體活動一樣,針對第二類(長方體)的分類情況進行討論

  問題1:為什麼把它們放在一起?或者說它們有一些什麼樣的共同特徵呢?

  (每個面都是平平的,都有6個面,對著的兩個面一樣大等。)

  問題2:你能在學具中找出和這一類形狀相同的物體嗎?(明確長方體模型後投影出示)

  問題3:那麼這一類物體又該叫什麼名字呢?(長方體)

  問題4:和我們剛才學習的正方體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學生小組討論後教師點評,小結:正方體的六個面都一樣大,而長方體不是,或者說正方體的稜長都相等,而長方體不是。)

  問題5:說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四、認識圓柱

  針對第三類(圓柱)的分類情況進行討論

  問題1:它們又有一些什麼樣的共同特徵呢?

  學生討論後小結:有的面是平的(平面),有的面是彎的(曲面),上下兩個面都是圓而且一樣大,出示圓柱模型圖及名稱。

  活動:從學具中找出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用手摸一摸,感受平面和曲面的不同。

  問題2:說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

  五、認識球

  最後一類球學生能夠很快說出它的名稱、特點(曲面、易滾動等)及生活中是球體的物體。(有部分學生會認為是圓,這裡只需結合實物如籃球或學具盒裡的球體與黑板上的圓形做對比,再次強調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區別即可。)

  六、練習設計

  1、課後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透過滾動圓柱、推長方體、轉球、摸球等活動進一步感受平面與曲面的區別,初步瞭解立體圖形的特徵。)

  2、投影出示生活中的一些物體,完成下題,

  正方體()個,長方體()個,圓柱()個,球()個。

  (鞏固對各種立體圖形的認識,學會分類的方法)

  3、老師把一個月餅盒放在紙上後描出來一個圖形,出示畫有圓形的紙片,那你知道我的月餅盒是什麼圖形嗎?如果畫出來的是正方形呢?

  (透過想象月餅盒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感受面在體上的關係,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各種立體圖形的認識。)

  七、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立體圖形)

  正方體長方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