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幼兒園說課稿模板集合八篇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說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大家好!
我是來自學前06的簡單日子,我所說課的內容是《尾巴的用處》,它是選自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年版的《幼兒園主題式課程教師用書學前班秋季》中的主題五:動物的奧秘。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尾巴的用處》這個活動加以說明。
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
雖然有些幼兒會害怕某些動物,但是,大多數的動物還是深受幼兒喜歡的,會很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所以,當提到動物們的尾巴時,是會激起幼兒的興趣的。學前班的幼兒,瞭解到的動物也比較多,也已經可以對動物進行粗略的歸類的,這樣,就為幼兒學習動物尾巴的形態和功能打下基礎。另外,這個活動還會提供給幼兒更多有關動物尾巴的知識。
根據幼兒現有的知識水平,我確立了較靈活的教學目標:
這個活動是以語言和科學為主,藝術次之,社會和健康為輔。所以我設計的目標是以匯入的問答來增長了幼兒的科學知識,然後讓幼兒熟練朗誦兒歌,以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接著是用仿編兒歌來開發幼兒思維,最後是引導幼兒畫出喜愛的動物然後互相評價,這樣幼兒就體會到了繪畫藝術,與此同時它還提供給幼兒交流的機會,促進幼兒社會化。
本活動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兒歌中的尾巴的特點,瞭解更多動物的尾巴的功能並延伸兒歌。
第二部分是幼兒分析
本活動是幼兒認識並學習了許多動物的基礎上,開始進一步瞭解動物的內容。我所教的幼兒是學前班,比起更小的幼兒,他們的認知能力和自主能力都強了許多,語言表達能力也較好,他們對動物感興趣,兒歌又是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有了這樣的前題,加上幼兒好奇心強,注意力又易分散的特點,所以,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以滿足他們的求知慾並儘量集中他們的注意力。
第三部分是教法分析
由於這個活動的目標是語言和科學為主,而且整合性較強。按照皮亞傑的理論,學前班的幼兒剛好處在前運算階段,所以我在教學中以直觀的環境來刺激幼兒對所學到的內容進行內化活動,也就是以反覆欣賞為主要教學方法,貫穿欣賞—感知—再欣賞—再認識—最後再進行理解作品,仿編作品,層層深入,同時在各個不同環節中,穿插講述法,啟發聯想法等,培養幼兒的觀察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想象力,創造力,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濃厚興趣。
第四部分是活動過程
接下來我將主要對活動過程加以說明
我的活動過程由三個部分構成。
(一)、首先是創設情境,匯入活動。
我先用故事“小壁虎找尾巴”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然後和幼兒進行問答,透過這個問答,我把幼兒的興趣引向動物的尾巴,並透過自已或幼兒說哪些動物有尾巴,哪些動物沒有,動物們的尾巴都有些什麼作用。幼兒每提到一種動物就在黑板上用圖或簡筆畫版出來,留到活動第三部分時幼兒參考用。
(二)、接下來學習兒歌《尾巴的用處》
在和幼兒問答討論完了之後,版齣兒歌《尾巴的用處》及發放幼兒用書,以輕鬆活潑的語氣教授兒歌。邊教邊讓幼兒回憶這些動物的尾巴有什麼作用。在幼兒對兒歌熟悉到一定的程度後,我先自已編一種動物的尾巴到兒歌中,然後引導幼兒把前面匯入中提到的動物的尾巴及他們的作用編入兒歌中,比比看哪個組的幼兒最會編兒歌。
(三)、再次創設情境,引導幼兒畫出自已喜歡的動物的尾巴。
當幼兒學會了兒歌后,我就跟幼兒說我想請他們每畫一幅畫,然後用這些畫,和他們一起製作一本小圖書。接著我發給幼兒預先在旁邊打好孔的圖畫紙,讓他們畫出自已喜歡的動物,並把動物們可愛的尾巴畫漂亮些。畫完後和同伴交流自已畫的是什麼,最後交上來製成書。
最後,我想談談本次活動的教學特色
1.以幼兒的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感受作品的情感和快樂。
2.注意挖掘教材、教師、幼兒的情感因素,充分應用自制教具、故事圖畫提高幼兒學習興趣、學習效果。
我從以上幾個方面闡述了對“尾巴的用處”這一活動的有關分析和教學設想。不妥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指正。謝謝大家!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此話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此話又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可見,幼兒期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與生懼來的,而是在長期的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它貫穿於孩子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
託班早期閱讀《自己來》一書,描繪了一個十分可愛的小熊,每當媽媽要幫他做事情的時候,他總是要求自己來做的故事畫面,圖片內容雖然簡單,但十分貼近託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幼兒在家個個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缺乏自己動手的品質,所以我覺得這個繪本既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繪本,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說目標:
(一)教學目標:
《綱要》中指出:“根據幼兒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洩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這些目標和要求,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為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
初步理解故事的簡單情節和內容。
2、能力上:
練習用較完整、簡單的一句話講述畫面內容。
3、情感上:
從向小熊學一學、與小熊比一比的遊戲中讓幼兒體驗自己動手做力所能及的小事的快樂。
(二)教學重、難點:
目標中提到:從向小熊學一學、與小熊比一比的遊戲中讓幼兒體驗自己動手做力所能及的小事的快樂。因此,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為教學重點。
2~3歲的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不再說了,或者答非所問,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讓幼兒用較完整、簡單的一句話講述畫面內容。
(三)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的教授,我作了以下準備工作:
1、為了引出課題,我為幼兒準備了小熊的玩具,來激發幼兒閱讀繪本的興趣。
2、我為小朋友們準備了繪本《自己來》,這是為了讓幼兒能清楚地觀看和理解故事的簡單情節和內容。
3、我還為幼兒準備了各種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在向小熊學一學、與小熊比一比的遊戲環節中能興致更高地投入,從中體驗到真正的快樂。
三、說教法與學法:
1、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物件。”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遷移法、提問法等。
(1)情境遷移法:
我嘗試根據故事內容,出示每件事情的前一般,讓幼兒進行情境遷移,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聯想自然就豐富起來了。如當媽媽給小熊穿褲子時,可以讓幼兒透過聯想到自己平時是怎樣做的情境繼而來說說小熊會怎麼做。
(2)提問法:
這是語言活動中最常用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熊是怎樣對媽媽說的?他是怎樣做的?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畫面內容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2、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啟發談話法、遊戲聯絡法等學習方法。
(1)啟發談話法:
幼兒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意願,這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2)遊戲練習法:
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聯絡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體現了《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四、說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出示玩具小熊,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2、在看看、說說、想想、聊聊中閱讀繪本。
3、完整地翻閱、朗讀繪本。
4、遊戲:我來當小熊。
1、出示玩具小熊,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先出示玩具小熊,採用創設懸念的手段,吸引大家看繪本的慾望,所以,他們的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2、在看看、說說、想想、聊聊中閱讀繪本。
這個環節我始終圍繞兩個簡單的問題讓幼兒討論:媽媽要幫小熊做……的時候,小熊是怎樣對媽媽說的?他是怎樣做的?(讓幼兒透過先聯想到自己平時是怎樣做的情境,繼而來說說小熊會對媽媽說什麼,又是怎麼做的)
這一環節透過提問、自由講述的形式,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3、完整地翻閱、朗讀繪本。
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讓幼兒透過回憶的方式初步理解故事的簡單情節和內容,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媽媽要幫小熊做……的時候,小熊是怎樣對媽媽說的?他是怎樣做的?然後再一起翻閱繪本,瀏覽小熊到底是怎麼做的故事畫面。鼓勵幼兒幼兒用較完整、簡單的一句話講述畫面內容,從而達到練習說話的目的。
4、遊戲:我來當小熊。
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高潮部分所在,也是根據故事內容而設計的,它既可以讓故事的情節發展得比較完整,又可以滿足幼兒的表演慾望,並能讓幼兒在表演中充分地抒發他們的快樂情感,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一起探索教學捷徑,一起快樂成長!謝謝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人類的進步總是伴隨著無盡的戰火和銷煙,雖然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也時有面臨戰爭的威脅,熱愛祖國,保衛祖國是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職責。所以,今天的音樂欣賞活動我選擇了歌曲《保衛黃河》。
其目的是:
1、讓幼兒在音樂欣賞中去感受歌曲雄壯、有力、氣勢磅礴的美。
2、讓幼兒在豪邁激越的音樂中想象歌曲所表現的意境,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出來。
3、激發幼兒從小熱愛祖國,反對侵略,有扞衛祖國尊嚴的情感。
目標1和3是本活動重點,目標2是本活動的難點。
活動前我作了以下準備:
1、課前認識黃河和觀看抗日戰爭記錄片。
2、歌曲《保衛黃河》的mtv和磁帶一盤。
3、紅旗、大刀、長矛、木槍等道具。
本次活動我主要用了直觀教學法和情景表演法,分四個環節來完成。
首先幼兒隨《兒童團歌》的音樂踏步入場,營造本次活動的氛圍,教師簡單介紹歌曲的歷史背景及詞作家,提出欣賞要求後,放磁帶整體欣賞歌曲2遍,然後讓幼兒討論:
這首歌曲聽起來怎麼樣,你好像看到了什麼?讓幼兒初步感受歌曲雄壯有力、氣勢磅礴的美。
然後進入活動的第二環節:分段欣賞,深入的理解與感受。
首先欣賞歌曲的前面部分,聽聽、想想、說說、讓幼兒一邊欣賞一邊想象歌曲所表現的意境,然後用語言表達出來,此環節重在讓幼兒說。
然後欣賞歌曲的後面部分,聽聽、想想、動動、讓幼兒把自己對歌曲的理解與感受用動作,表情表現出來,此環節重在讓幼兒動起來。
最後整體欣賞歌曲,比較歌曲前後兩部分旋律有什麼不同,讓幼兒跟唱歌曲最後一句“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體驗歌曲雄壯有力的氣勢,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激情與扞衛祖國尊嚴的決心。
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放影歌曲《保衛黃河》的mtv,豐富幼兒想象,增進對歌曲的理解。
最後:自由欣賞,自由表現。
幼兒用木槍、大刀、長矛,等道具,在豪邁激越的音樂中大膽創作表現,同伴間相互合作交流來表現歌曲的意境。
整個活動都是在教師有序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能動性,達到本次活動的目的。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億童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課程第3級第3冊續編故事《貪吃的哈羅德》。《指南》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為給幼兒更多創造與表現的空間。充分利用故事的教育價值,促進幼兒語言、思維、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設計了這次教學活動
一﹑說設計意圖
貪吃的哈羅德是一篇富有想像的故事.如此多的動物被一條叫哈羅德的蛇一口一口吞進肚子裡,這是多麼恐怖的事情.然而在閱讀中我們並沒有感覺到哈羅德的血腥與殘忍.故事的結局更是出人意料.哈羅德打了個響亮的噴嚏把肚子裡的小動物全都噴到了馬戲團.這樣的結局與孩子幼小純真的心靈相結合.哈羅德的肚子又餓了它會去哪兒呢?孩子們願意去想像哈羅德的自由旅行並續編成故事。
二﹑說活動目標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這一目標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從情感目標﹑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提出本次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
對哈羅德”貪吃”的本領感興趣,樂意大膽想像哈羅德的自由旅行。
2.能力目標
嘗試用語言描述自己想像的內容,體驗誇張的情節帶來的樂趣。
3.知識目標
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
三﹑說活動準備
為了使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協調統一,寓教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特做以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已經會講述《貪吃的哈羅德》的故事,並熟悉超市、公園、玩具店、水果店等生活環境。
2.物質準備
教師準備水果、動物、玩具、小朋友等各種圖片及哈羅德的圖片若干
3.媒體準備 課件輕音樂
四﹑說教學方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想想﹑說說﹑聽聽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教學重難點。本次活動運用的方法有:提問式教學法﹑自主討論法﹑評價激勵法﹑電化教學法﹑合作創作法。
提問式教學法: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把課件裡看到的圖片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自主討論法:孩子們討論:哈羅德還會去哪裡?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評價激勵法:當孩子們有好的創意時,老師馬上以欣喜的表情肯定孩子。如摸摸孩子的頭﹑給她一個微笑﹑給予小禮物激勵孩子,讓孩子更加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
合作創作法:讓幼兒結伴分組,選擇材料,確定主題,共同創作。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五﹑說活動過程
根據中班幼兒學習語言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目標,我設計以下幾個環節:
1.遊戲匯入
首先我和孩子們一起聽音樂玩“蛇行走”的遊戲。
2.共同講述
我和孩子們一起復習講述《貪吃的哈羅德》的故事體會故事異想天開的樂趣,引出活動主題
3.討論交流
哈羅德打了個噴嚏把肚子裡的動物們全都噴到了馬戲團去了,哈羅德的肚子又空蕩蕩的了,你們覺得她接下來會去哪裡呢?會做些什麼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幼兒相互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會去超市公園動物園?
4.觀看課件,大膽猜測
帶幼兒觀看課件“哈羅德的旅行”問幼兒你喜歡哪副圖片為什麼?因為課件裡很多像剪影一樣的畫面,很多畫面需要幼兒猜測。我不會急於肯定或否定幼兒的猜測我會用“是這樣嗎?”“你是怎麼發現的”“我覺得你的想法很奇特”等語句回應幼兒的回答
5.創意貼上
根據幼兒的猜測我會為他們準備大量的圖片請幼兒結伴分組選擇材料確定主題合作貼畫,然後把他們的成果進行展示。
6.創造講述
請幼兒把自己貼上的內容,續編成故事。在這一環節中我巡視幼兒活動,適時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參加討論,發表意見,進行一些提示或啟發。幫助幼兒營造開心﹑有趣的氛圍。在幼兒講述的過程中不管幼兒講述的是否合理,我也會引導其他幼兒一起鼓勵講述大膽有特別想像過程的幼兒。
7.創編表演
請每組幼兒推薦一位小組長來講述創編的故事,其餘幼兒做為評審團對故事進行評價。
幼兒園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中班語言《爸爸媽媽和我》,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和說活動延伸等環節對本教學活動進行解說。
一、說教材。
(一)說設計意圖:
親子之間有一種樸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動中表達這種情感往往顯得表層和單薄,其實在幼兒的生活中平凡的東西同樣耐人尋味。
在活動中,教師以幼兒身邊的爸爸媽媽為切口,試圖透過欣賞照片、製作和講述記錄卡等方式,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變得實在,使潛在的親情自然流露,從而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和社會交往等能力。
(二)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感知理解詩歌中“爸爸、媽媽和我”的相互關係,初步學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嘗試根據日常生活經驗進行仿編活動,進一步瞭解大自然中事物間的關聯。
3、體驗仿編活動帶來的成功感,增強詩歌仿編活動的積極性。
在此基礎上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是使幼兒懂得詩歌中爸爸媽媽和我的相互關係。教學難點是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嘗試進行仿編活動。
二、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PPT課件、親子照片、記錄卡、筆等。
三、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物件。”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朗誦法、直觀法、提問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四、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朗誦法、討論談話法等。觀察法是幼兒透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透過觀看圖片和課件直接獲得印象。朗誦法、討論法是幼兒在討論以及朗誦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活動過程一、匯入談話引出課題小朋友,你們家裡都有誰呀?
你們喜歡爸爸、媽媽嗎?為什麼?
一、展開
1.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爸爸、媽媽會保護你,你感覺爸爸像什麼?媽媽像什麼?你又像什麼?
2.教師朗誦詩歌3.學習詩歌ppt課件:圖一(1)畫面上有什麼?
爸爸是(一座山),媽媽是(一座山),我是山間的(小溪)課件:圖二(2)採用上述方法,鼓勵幼兒看圖學習詩歌的第二段。
爸爸是(一棵樹)媽媽是(一棵樹)我是樹上的(小鳥)在爸爸媽媽身邊飛過。
4.師生共同學習詩歌,並有表情地完整朗誦。
5.引導幼兒按詩歌中的格式仿編部分內容。
(1)爸爸、媽媽除了是一座山,一棵樹,爸爸、媽媽還可以是什麼?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說一說)(2)帶領幼兒念一念自己仿編的詩歌。
二、結束欣賞歌曲《爸爸媽媽和我》
三、延伸活動:
1、角色表演:爸爸媽媽和我。
提供給幼兒頭飾和佈置簡單的場景,請幼兒自己選擇扮演的角色進行故事表演,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把故事的敘述部分該成簡單的旁白,主要讓幼兒練習角色的對話及表演相應的動作。
這一環節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慾望,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對話,表達自己的理解,給幼兒提供表現和說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2、繪畫:爸爸媽媽和我。
各位老師: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能使一個語言活動獲得成功,需要不斷地嘗試和探索,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不當指出,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幼兒園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這是篇散文,篇幅短小,結構層次清楚分明,以第一人稱來寫,使孩子們在欣賞時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形象而易於孩子瞭解的比喻手法,使整篇散文優美而又富於生命的活力,增添了孩子們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和憧憬,易於孩子們朗誦和仿編。結合季節特點,我在活動前帶領孩子們去感受大自然,去接觸和了解認識蒲公英,為學習散文打下了基礎。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從情感教育、能力培養、知識三個方面認真制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具體是:
1、在觀察認識蒲公英的基礎上幼兒欣賞散文,學會有感情地朗誦散文。
2、引導幼兒瞭解散文優美的詞句和比喻句。
3、陶冶幼兒情操,感受身邊事物的美麗,激發幼兒對生命的熱愛。
活動的難點在於引導幼兒理解散文優美的詞句和比喻句,而重點則是在認識蒲公英的基礎上能有感情地學會朗誦散文。
二、說教法:
每個孩子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具有極強的興趣。活動過程中我運用了自制的課件、背景樂和散文錄音、
教師自身的朗誦,把孩子們帶入一種美的意境,使孩子們在優美的意境中感受了散文的語言美,體驗學習散文的快樂。活動的開展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使孩子們能主動積極、自願地參與和學習,獲得經驗,體驗了孩子的主體地位,也正好契合了《綱要》中關於“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此外我還採用了欣賞傾聽法、談話交流法、遊戲表演法引導孩子在活動中敢說、想說、願意說,樹立了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次活動達到美的享受,快樂學習的和諧統一。
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了活動的重、難點。在活動中教師充分調動幼兒運用直觀視聽法、討論談話法、情境表演等學習方法,讓孩子學得輕鬆,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觀察過蒲公英,瞭解它的外形特徵。
2、錄音機、配樂散文錄音帶。
3、蒲公英頭飾若干。
4、課件及背景樂(畫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圖;畫面二:青草地上開著許多野花;畫面三:蒲公英的花形→凋謝過程,結出絨白色的球→風一吹,花朵上的絨毛隨風飛揚→雪白的絨毛輕盈降落;畫面四:第二年絨毛種子生根發芽的過程)
三、說過程
每個活動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動分成三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透過課件的展示,激起幼兒興趣。 《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援、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教師以談話的方式和課件的展示給孩子創設了一種散文意境。以神秘的語氣告訴孩子說:“昨天,老師做了個夢,夢見我來到了青草地上,看到了什麼?你們來猜猜!”孩子們一定會積極的響應我的提問,他們會展開想象的.翅膀來猜想我在夢中看到了什麼,這時我再告訴孩子們我看到的是草地上開著許多美麗的野花,讓孩子們繼續猜想我最喜歡什麼花?激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給孩子提供一個自由想象說話的空間和機會。孩子們在談話想象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體驗到語言交流帶來的樂趣。這時教師再開啟課件畫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圖,讓孩子得到答案會無比興奮和滿足,激發起幼兒想去欣賞和學習散文的興趣。
第二部分:欣賞散文,引導幼兒瞭解散文優美的詞句和比喻句並學會有感情地朗誦散文。 這一部分我分四個環節來完成:
(一)透過播放散文課件和配樂錄音,讓幼兒感受散文的語言美。在孩子們對散文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後我回提問:
①蒲公英在什麼季節開花?
②散文裡說青草地上怎麼樣?“我”最喜歡什麼?
③蒲公英開著什麼顏色的小花朵?
④散文裡說:“多麼有趣的蒲公英!你覺得它什麼地方有趣?
(二)幫助助幼兒欣賞散文並學會有感情地朗誦散文。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情景表演和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透過多媒體課件,更加形象的幫助幼兒理解散文中對蒲公英成長過程的描述,刺激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設計了提問:“散文裡是怎麼說蒲公英有趣的?”“田野裡的風吹來,它怎麼樣?”在教學中為了讓幼兒充分體驗散文優美的詞句,利用課件展示幫助孩子理解“飛揚”和“比柳絮還輕”。讓孩子用動作去表現體會“輕盈的降落”。此時,我適時地啟發引導孩子瞭解“蒲公英的種子輕盈的降落是為了什麼?”激發孩子對生命的熱愛,陶冶他們的情操感受到身邊事物的美好。在示範朗誦時,教師配以情境表演和優美的背景音樂進行聲情並茂的朗誦,充分的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教師和幼兒的互動式的交流,教師和幼兒充分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理解、想法和願望。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自然的張口習得散文中的語句,豐富幼兒的語言。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讓孩子們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活動的重點在這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突破活動的難點,理解什麼是比喻句。教師採用的是示範舉例說明法,讓孩子去討論:
①為什麼說花托結出的種子像雪白的絨毛似的球?
②為什麼飛著飛著,又像一朵朵雪花?透過孩子們自發的討論歸納出比喻就是把ХХХ比作ХХХ。在孩子們理解了的基礎上學說比喻句並能舉一反三,如“小朋友的臉紅得像蘋果”、“妹妹長得比花兒還要美”等等。最後幫助孩子歸納主題,總結出散文詞語豐富,語句優美的優點。“你覺得這篇散文聽起來怎麼樣?為什麼優美呢?”
(四)請孩子們戴上蒲公英的頭飾,跟著配樂散文,一邊表演,一邊自己輕輕地跟著朗誦散文,進一步感受散文的特點,激發孩子們對生命的熱愛。
在每個環節中,無論是提問還是孩子交流中,我始終注意和孩子處在同一平行線上,善於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回答,而且每次的提問都出自於雙方自然的對話,使整節課少了點教師機械授教,多了點輕鬆與自然。在設計提問中,我給予孩子們更多說的空間,不去束縛他們的思維,充分體現孩子們在活動學習中的自主性。
第三部分:延伸後續部分設計了兩個活動:
1、繪畫——“ΧΧ花”。
師以肯定、賞識的言語鼓勵孩子在活動後畫下自己喜歡的花卉進行張貼,讓孩子們自由評價:花的品種、繪畫的佈局、色彩的運用等等,使一次活動能讓孩子們得到多方面的培養和發展。
2、仿編散文。
鼓勵孩子將自己的繪畫作品轉化為一篇新的散文,按照原散文的思路進行仿編。“ΧΧ上開著ΧΧ花,我最喜歡ΧΧ花。ΧΧ花開著Χ色的花,多麼ΧΧ的ΧΧ花,春風吹來,ΧΧ花好像在ΧΧΧΧ,陽光照著,ΧΧ花好象ΧΧΧ,蜜蜂(蝴蝶、小鳥)飛來,ΧΧ花說ΧΧΧΧΧΧ。”
散文的長短因人而已,允許孩子有更豐富的想象,不嚴格按照教師規定的結構仿編。
幼兒園說課稿 篇7
設計意圖:
日趨嚴重的白色汙染正不斷的威脅著人類及其它生物的生存環境,尤其是佔據半壁江山的難降物塑膠袋,已日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20xx年伊始,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膠購物袋的通知》,指出自20xx年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低於0.025毫米的塑膠購物袋。
作為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雖然不可能都直接從事環保工作,但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用各種方式讓幼兒獲得正確的體驗,讓他們深入瞭解塑膠袋,瞭解此政策的重要意義,畢竟幼兒是未來的主力軍,讓他們成為環保的宣傳者、執行者,並將良好的習慣泛化到周圍人身上,並從中找到快樂。
一、說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本次活動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從自身做起,並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將環保意識提升為一種生活習慣,特制定以下活動目標:
1、透過實驗知道塑膠袋很難溶解,會造成“白色汙染”,感知其危害性。
2、透過製作環保袋,發展幼兒動手能力,萌發保護環境的意識。
3、產生做“小小環保宣傳員”的願望。
目標重點:知道塑膠袋會造成白色汙染,並感知其危害性。
目標難點:“小小環保宣傳員”的持續性。
為了有效的突破重點和難點,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錄影、情境等活動,再如讓幼兒觀察、體驗、比較等探索,又為幼兒創設了多處暢所欲言的說話環境,活動延伸部分有利於幼兒將環保活動持續進行。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分析綜合能力,在遵循可接受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基礎上,本次活動目標及重難點幼兒可以接受。
二、說教學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如下準備。
1、一個月以前,帶領幼兒在園內挖兩個坑,分別將一隻塑膠袋和一隻紙袋埋在地下,並做上記號。
2、多媒體錄影
3、做紙袋的材料,如各種紙(牛皮紙、掛曆紙、彩紙等)剪刀、漿糊。
三、說教法
《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討論、尋找,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取以下做法:
1、問題設定法:使當地提問,有助於兒童的思維,啟發學習,不斷思考,不斷進取。
2、多媒體演示法:在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教學,符合幼兒的特點,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
3、動手操作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參與性。
四、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和鍛鍊了能力,更加升華了孩子的情感。
1、多渠道參與法:在活動中,幼兒比比、做做、說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對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直觀法:讓幼兒統統多媒體錄影直接獲得生活體驗。
3、談話法:讓幼兒在交流中說出自己的看法,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幼兒的口語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五、說活動過程
《綱要》提出:“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體驗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為主導作用,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快樂。”為了體現《綱要》精神,這次活動以“塑膠袋”為線索,引導幼兒多方參與,從而培養幼兒的表現力。
1、現場觀看實驗結果。
“一個月前,我們一起把塑膠袋和紙袋埋在了地下,你們猜它們現在會是什麼變化?”這個問題的提出會激發幼兒的極大興趣,它們會迫不及待地和教師來到了掩埋處,挖出埋在地下的塑膠袋和紙袋,教師不需發問,幼兒對兩者的變化就一目瞭然“紙袋已有點腐爛,但塑膠袋卻完好無損,教師及時小結。這個環節透過讓幼兒親眼目睹其變化,不僅激發了主動探索的慾望,同時對塑膠袋會難腐爛的特性有所瞭解,還知道在土壤裡會產生有害物質。
2、瞭解塑膠袋的使用情況及其危害
先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說說在那些地方塑膠袋用的很多,然後再播放菜場、超市、水果店等塑膠袋使用頻繁的錄影,多媒體的播放會讓幼兒直觀獲得經驗,並會讓他們大吃一驚,教師接著提出兩個問題:1、人們每天不停的使用那麼多塑膠袋,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呢?2、用過的塑膠袋都是如何處理的呢?問題提出之後讓幼兒自由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想。這是播放垃圾場到處丟棄塑膠袋情況的錄影,這又會讓幼兒嚇一大跳,幼兒輕而易舉的就會了解到塑膠袋所帶來的嚴重危害,會造成白色汙染,影響環境,汙染空氣,損害人體健康。
3、討論減少塑膠袋汙染的方法
首先教師提出問題:塑膠袋所造成的汙染這麼嚴重,有沒有可以解決的辦法呢?之後讓幼兒大膽討論、交流,當幼兒提出用籃子、紙袋、布袋來代替塑膠袋時,再讓他們說說使用這些有什麼好處呢?籃子結實耐用且可清洗;紙袋攜帶方便,無汙染,可回收再利用;布袋可清洗、可反覆使用。不光讓他們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4、製作紙袋,做“環保宣傳員”
“紙袋埋在土裡可以腐爛,可以回收利用,讓我們自己來製作紙袋來代替塑膠袋吧”。分發各種製作材料,幼兒動手製作紙袋,教師巡迴指導,共同設法把紙袋做的結實些。
5、延伸部分
完成紙袋的製作,並把做好的紙袋送給家人或路人,並對他們說出原因,“人人爭做環保宣傳員”,此次活動會得到家長及路人的讚揚和參與,讓孩子從中體會到另一種樂趣。
六、說活動特色
1、生活教育的理念。此次活動的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設計理念來源於生活,透過塑膠袋引出環保,從中體現環保這件大事。
2、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一次活動只是一個開始,是其它教育活動的引子,透過本次活動,使幼兒更多的關注我們生存的環境,這是本次教育的潛在效應,活動的延伸在與激勵做一個環保小衛士,做一個環保宣傳員,體現了活動的可持續性發展。
幼兒園說課稿 篇8
說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幼師和兒童為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採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本活動中主要運用的教學方法有:音樂影片啟示法、遊戲情境體驗法、重點分解法、示範講解法。
音樂影片啟示法:小班兒童思維的特點決定了認識事物必須依賴於具體形象的物體,為此在活動中我採取了影片課件重點觀察了熊貓走路的姿勢(相對於人們的手腳著地屈膝爬)、生活習性以及它的本領,以期完成教學目標。
遊戲情境體驗法:這是活動的主要方法。興趣是兒童學習的內動力,最好的老師,它能調動兒童主動學習的願望,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遊戲是對兒童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角色扮演是小班兒童最感興趣的遊戲,在活動中運用具體形象的熊貓頭飾,透過讓兒童扮演熊貓來完成熊貓走、站立走、鑽等動作,增加了活動的情趣,兒童活動積極性高。另外,形象的“竹林”、“山洞”、“小橋”、“草地“等也為活動創設了良好的環境,有助於引起兒童活動的興趣。
重點分解法:手腳著地屈膝爬是活動重點和難點,要讓孩子一次性掌握是不可能的,因為孩子們已經非常習慣於雙手雙膝著地爬。為讓孩子掌握這個動作,觀看錄影後,對這一動作進行了重點練習;在之後的‘熊貓操’、‘採竹葉’中又進一步進行了鞏固,這樣重難點被分解在各個環節來突破,使孩子比較熟練地掌握了這個動作。
示範講解法:在一個遊戲中連續完成幾個動作,對小班兒童來說難度比較大,‘小橋’怎麼走,‘山洞’怎麼鑽、‘草地’怎麼爬有必要進行示範講解,以幫助兒童按要求完成連續的動作。因此,在活動中,採用了幼師邊示範邊講解的辦法明確提出了遊戲的要求。
說學法指導:
體育活動重要的特點就是要‘動’,為了讓兒童樂動、善動,主要透過情境體驗法完成教學目標。啟發兒童聽,感受音樂節奏的“動”;引導兒童看,觀察熊貓走的‘動’;鼓勵兒童學,親身體驗走、爬的‘動’;指導兒童做,鞏固走、鑽、爬等的‘動’。在情境中學習,在遊戲中運動,是我指導兒童活動的主要學習方法。
說教學程式
(一)聽一聽、說一說、學一學,熊貓走路的動作。(2分鐘)
1.透過聽音樂,啟示兒童想象音樂所描繪的動物形象,從音樂的節奏的感受上,體會熊貓慢吞吞走路的樣子。
引導語:小朋友仔細聽,誰來了?兒童自由說出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幼師啟發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