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最新《彩色的夢》的說課稿

《彩色的夢》的說課稿

最新《彩色的夢》的說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新《彩色的夢》的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彩色的夢》的說課稿1

  一、說活動教材:

  《彩色的夢》是省幼兒園課程,小班第四主題,次主題三的一節語言教育活動課。這首兒歌內容簡單,充滿童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

  二、說活動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新《綱要》中指出:目標要注重全面性,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為了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在活動獲得發展,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及認知發展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目標:

  1、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係;

  2、理解兒歌內容並學習朗誦。

  三、說重難點:

  根據活動目標及小班幼兒認知能力發展的實際情況,我把重點定位於: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係,這在整節課的每個環節中都始終貫穿滲透。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理解兒歌內容並學習朗誦。

  四、說活動準備:

  為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知識準備:引導幼兒熟悉相關事物的色彩;

  2、物質準備:《彩色的夢》錄音;

  小草、紅花、白雲、小朋友的圖片頭飾及課件。

  五、說教法、學法:

  1、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及認知發展的實際情況,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在本活動中我主要採取了提問法,引導法,互動表演,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

  對於這幾種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以啟發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發展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以形象、生動、直觀的方式,再現兒歌中所描繪的景象,加以角色表演等手段,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更直觀的理解,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科學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2、學法:

  本次語言教育活動採用的主要學法是觀察法,角色表演法等。

  讓幼兒觀察圖片並伴隨適當提問,引導,讓幼兒逐步熟悉兒歌,從而使幼兒獲得更易接受的直接經驗。幼兒運用觀察得到的經驗,聯絡實際,理解兒歌內容並學習朗誦。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法、表演法來獲得知識,透過對圖片的觀察,讓幼兒用眼看、用嘴說、動腦思考,並能進行角色表演,從而全身心地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

  六、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是幼兒語言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以及智力、能力的發展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的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三個主要的教學程式。

  1、出示小草、紅花、白雲、小朋友的圖片,激發幼兒對兒歌的興趣。

  首先,我出示圖片,激發幼兒對兒歌的興趣。提問:“這是什麼,它在幹什麼”。因為小班幼兒無意注意佔優勢,有意注意才開始萌芽,經提問後再開始說兒歌,旨在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

  2、利用圖片,加入動作,朗誦兒歌。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來觀察畫面,提出問題:“小草在幹什麼,它做得什麼夢,夢是什麼顏色的?”引導幼兒完整的朗誦。讓幼兒將圖片與頭飾對應。然後依次講述後面的兒歌句子。

  (2)在幼兒初步理解兒歌的前提下,為了讓幼兒能加深對兒歌記憶,我又引導幼兒學一學小草,紅花,白雲,小朋友的動作,讓小班幼兒能大膽參與活動。

  利用分段教學讓幼兒理解兒歌,在觀看這個形象直觀的圖片的過程中,幼兒能清晰地感受到這個兒歌的完整性,從而直觀的理解了兒歌。

  3、複述兒歌,引導幼兒瞭解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係。

  以不同事物的口吻講述兒歌來吸引幼兒認真聽,幼兒對於小草,小花都非常感興趣,不自覺的便會模仿。不用刻意的去記憶,學起來也非常輕鬆,從而跟著老師順利地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4、請幼兒分角色表演,朗誦兒歌。

  (1)請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並戴上小草,紅花,白雲,小朋友頭飾,分別扮演兒歌中的角色。

  透過幼兒分角色的表演,既增加了他們對兒歌的理解,又讓他們在親身感受體驗的過程中獲得了表演的愉悅性。

  (2)教師在幼兒表演後及時提示,正確的朗讀發音。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幼兒期不僅是智力早期開發的重要階段,更是語言發展,口語表達的關鍵時期。這樣不僅使幼兒鞏固了對兒歌的記憶,還有助於幼兒加深對閱讀及傾聽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3)教師小結本次語言活動,根據實際情況對錶現良好的幼兒給予表揚。

  這三個教學環節,既遵循了教學規律,由易到難,符合幼兒認知的'特點,指導幼兒觀察、操作、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幼兒思維和語言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透過讓幼兒動口、動眼、動腦為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七、說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想像:還有誰會做夢,它的夢是什麼顏色的?試著用兒歌中的語言模式說出來。師幼歸整教學具,將圖片,頭飾投放到表演區供幼兒繼續表演。

  有助於培養幼兒愛惜玩具,養成“原物放回”的良好習慣。在表演區中,讓幼兒交換扮演兒歌中的角色,進一步加深其對原兒歌的理解,並在遊戲中,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係,發展提高想象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彩色的夢》的說課稿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各種各樣的夢,體驗夢的多彩之處。過程與方法:感受夢的色彩情感,運用自由、誇張的表現手法,大膽、快樂地描繪夢境,培養學生的豐富想象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想象的樂趣,培養學生愛想象、敢表現的個性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啟發學生回憶和想象,完成一副夢境的畫作。難點:夢的色彩情感體驗及畫面的佈局和形象的塑造。

  三、課前準備

  夢境的圖片、課件、學生用繪畫材料等。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夢境。

  師:想到能給你們上課,我昨晚興奮的睡不著覺,迷迷糊糊的我好像進入到了一個奇妙的世界:我腳踏星星來到學校,我們的課堂飛到了天空,雲朵變成了小朋友的課桌,而老師的講臺竟是一道七色的彩虹。太陽和月亮為我們照明,小動物們爭著來聽課,小朋友們揮舞著畫筆把天空變成了美麗的花園。你們覺得老師的夢怎麼樣?

  生:神奇、甜美。

  師:夢可以帶給我們許多新奇的體驗。引出課題《多彩的夢》。

  師:那誰來說說你印象深刻的夢?

  2、暢談夢想,融入夢境

  (1)學生暢談自己的夢。

  生講述夢境。教師鼓勵和引導:“後來怎樣了?”、“你當時的神態是怎樣的?”、“他長得怎樣?”等語言引導學生說出夢的`多彩。“這個夢真多彩,你的想象力真是豐富啊!”、“你的夢真精彩,我也想進入你的夢中玩玩”、“你的夢真驚險啊,小朋友都聽的入迷了”等語言鼓勵表揚學生。讓學生把夢說完整、說精彩,啟用想象,加深體驗,給予適當的獎勵。

  (2)師:看來同學們都做過夢,你知道人為什麼會做夢嗎?生回答。

  師小結:夢是人的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不光同學們會做夢,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藝術大師,他也愛做夢,他就是西班牙著名畫家達利,他做了一個什麼夢呢?

  請看畫面:畫面中畫了哪些事物?

  畫家夢中的景象和現實生活一樣嗎?

  生答:不一樣。

  師小結夢的特點:夢中的事兒可以是生活中常見的,也可以是從來沒見過的。

  3、體驗情感,表現色彩:

  師:每個人的夢都不一樣,有幾位同學也想給你們展示一下

  他們的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你最欣賞哪一幅?他們做了一個什麼夢?夢中有什麼形象?

  他們的夢境主要運用了什麼顏色?板書:形象色彩

  師生一起分析作品:不同的顏色體現了不同的夢境,帶給我們門不同的感覺。

  師:誇張的形象、大膽的色彩形成了多彩的夢。看了他們的夢,同學們也得到了一些靈感,同學們,你的夢是什麼顏色的?它是一個怎樣的夢?現在和你周圍的同學交流一下。學生交流後彙報。

  師小結:同學們,你肯定也想把自己的夢表現出來,先來了解一下咱們的任務:回憶印象深刻的夢,透過想象,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現夢境。

  4、學生創作,展現夢境,教師巡視指導。播放音樂。

  (1)現在,就請用你手中的畫筆,盡情的描繪一個多彩的夢吧!

  (2)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音樂起——夢幻曲)

  5、評價交流,體驗快樂

  (1)師:誰來曬曬自己的夢?生自評。

  小朋友們,你覺得哪個夢最富有想象力呢?

  為什麼?你想為誰的作品點個贊?

  (2)生互評。色彩、內容、創意。教師點評。

  (3)小結:小朋友們,夢轉眼就會消失,但今天透過大家的努力,我們把夢留了下來,最後,李老師祝小朋友們能夠美夢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