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華】陳情表說課稿3篇

陳情表說課稿

【精華】陳情表說課稿3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陳情表說課稿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陳情表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陳情表》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請求批准他不去做官的表章。本單元四篇文章都是情酣意濃的千古抒情妙文,魯迅先生說過:“能憎能愛才能文。”文章不是無情物,劉勰也說:“情為文之經。”只有注入感情,文章才能得以流傳。同樣,讀至情之文也需要感情的投入,用心與作者交流,才能有更大的收穫,才能感受到優秀作品帶給人們的震魂攝魄的力量,引發人們跨越時空去思考人生與社會。《陳情表》亦如此。

  二、說學情

  文言文的教學常常被師生們視為畏途,主要是教學效果很難呈現出來。其實,縱觀學生的情況,可以看出學生心理上主要存在四道障礙:1.字面上,文言字詞的理解是一道障礙;2.誦讀上,章法與句法是一道障礙,這其中也包含了對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方面的障礙;3.內容上,古今文化的一些差異也帶來了一定的理解障礙,比如對文中一些歷史典故的理解等;4.鑑賞方面,對於文言課文中傳遞出來的思想性無法把握,不能對文章做更深廣義上的解讀。不過,前三道障礙通常可以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相對容易解決,最後一道障礙則需要老師適當的引導,師生配合解決。

  鑑於以上對教材及學情的分析,結合《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中學生能閱讀淺易文言文這一原則,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文言實詞與文言虛詞及常見的古漢語句式。

  採用多種方法反覆誦讀,透過發揮學生自主性作用,幫助學生體悟主旨,掌握課文結構及文章章法句法。

  引導學生體會當時李密地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中華傳統美德。

  三、說教學方法

  主要指導學生用“四讀法”(速讀、誦讀、品讀、研讀)並結合適度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四、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1.用幻燈片打出以下內容:①“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

  ②“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駕飾”。

  問學生中有沒有人知道這是評價哪一篇文章的,最後明確是《陳情表》,接著介紹蘇軾所言:讀《出師表》不墮淚者必不忠,讀《陳情表》不墮淚者必不孝。之後,出示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此內容匯入,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好奇心,好奇心也會成為學習知識的一種內在動力。)

  2.解題

  結合課文註釋,認識“表”這種文體。

  (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閱讀古代散文,要“知人論世”,聯絡作者的相關情況和時代背景,只有瞭解作者的生活經歷和當時的處境,才能感受他們偉岸的人格,才能理解他們複雜的思想感情。)

  (三)速讀課文

  速讀要求:1.用筆標記出讀不準的字音。

  2.儘可能地理出文章的結構思路,大致弄清文章所寫的內容。

  (這一過程看似粗略,其實正是從古人所言“讀書不求甚解”這一方法出發,主要目的是要學生整體感知文意,避免學生一接觸文字就著眼於區域性,“肢解”了文章。)

  (四)誦讀課文

  為喚起晉武帝的憐憫之心,作者圍繞“情”“孝”二字,悽切婉轉的表明心意,反覆陳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為命的苦況親情,表達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衷情,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誦讀時,要求:

  注意文章層次,做到情發於心地誦讀。

  本文以四字句為主的同時,又雜以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構成了駢散結合的句式特點,誦讀時要讀出節奏感。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正音,並比較此前自己的閱讀處理與錄音有何異同。

  (誦讀,是文言文教學的必經之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覆誦讀,逐漸培養語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古代散文的語言風格多樣,有沉鬱頓挫,有高亢鏗鏘,有緩慢迂迴,有急促奔放……只有在反覆誦讀中才能更好地領會這些特點。)

  (五)品讀課文

  藉助註釋,積累詞義,疏通課文。

  從文中找出後世常引用的文句,加以體味,並嘗試寫一段話,陳述自己的某種無奈之情。(課後練習三)

  輕聲朗讀課文,把自己認為好的語句勾畫出來,並說說它們有什麼特點。

  (葉聖陶先生在《文藝作品的鑑賞》中談到閱讀教學時說:“文字是一道橋樑,這邊的橋堍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堍站著作者。透過這道橋樑,讀者才會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並且瞭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切合”。可見,好的構思,還要用恰當的語言來表達,才能發揮文章感人的力量。鑑於此,對於文章語言的賞析應該是非常必要的。)

  (六)研讀課文

  讓學生思考:中國古代統治者注重以孝治國,忠孝兩全往往被看作一種傳統美德,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此題沒有標準答案,意在讓學生討論一下對“孝”的看法,只要學生適當聯絡實際,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可。)

  (這是一個探究性的題目,在越來越重視對學生能力培養的今天,我在教學中設計這一環節,也是本著新大綱中要求的“要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和整體能力的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重視語文應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來設計的。探究的終極指向也是要學生聯絡當前社會實際,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實際體驗。當然,思維起於文字也要歸於文字,所以這樣的拓展延伸也是必須緊密聯絡文字的。)

  (七)總結

  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只有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事情,對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機下,以適當的方式發生的感情,才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李密正是抓住了幾個“適當”,既表達了對晉武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終養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最終才深深地打動了晉武帝。

  (八)佈置作業

  鞏固本文所學內容。

  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陳情表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新修訂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課程中要落實核心素養,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在教學中,要結合具體的內容,將核心素養滲透到各個環節中。

  《陳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二單元的最後一課。本單元學習的是古代的抒情散文。前面學的三篇分別是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王勃的《滕王閣序》、莊子的《逍遙遊》,這三篇都是作者有感而發,借人、事、景、物抒發自己的情懷,而《陳情表》是晉朝的社會名士李密向晉朝的新任皇帝司馬炎抒發自己因祖母生命垂危而不能就職的先盡孝後盡忠的情懷,抒情的物件是皇帝,措辭上就要更加委婉含蓄。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學習文言文首先要過語言關,積累文言知識,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再深入一層,把握文中抒發的情感及抒情的方式。

  本文用三課時來學習,第一、二課時熟讀課文,積累文言基礎知識,疏通文意,指導學生背誦,第三課時小結全文,分析文中蘊含的多種情感,領會精彩的論辯藝術,賞析寫作手法。本教學設計是第三課時的。

  我們學校是一所農村的普通中學,大多數學生學習習慣比較差,學習意識淡漠。教學中,不能急於求成,不能要求過高,要低起點小步子。這是本單元的最後一課,學生有了前面所學知識的積累,加上老師的指導點撥,可以完成教學任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分析理解文中蘊含的多種情感。

  2、領會本文精彩的論辯藝術。

  2、賞析本文陳情於事、寓理於事的構思藝術

  過程與方法:

  疏通文意,分析理解作者的複雜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作者對祖母至真至誠的孝心,並轉化為自己的一種情懷

  教學重點:

  分析理解作者的孝情和忠情,學習作者的孝心

  教學難點:

  領會作者從感化入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示人以弱的論辯藝術

  二、說教法: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與備課組老師多次討論修訂而成。

  1、講解法:對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老師要作必 要的講解,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

  2、點撥法:學生在思維過程中遇到障礙的地方,老師要引導學生結合文字,撥開雲霧,深入領會文章的內涵。

  3、探究法:對於文中的難點,讓學生討論探究,在思維的碰撞中擦出火花,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本文是本單元最後一篇文章,前面的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生按老師的要求自主學習,對問題形成自己初步的觀點,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討論探究法:新課標要求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把難點下放給學生,讓學生討論,積極參與,在思維的碰撞中有所收穫。

  四、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自古忠孝難兩全。晉朝的社會名流李密很小的時候父死母嫁,由祖母劉氏撫養成人,祖孫兩人相依為命。可李密遭遇到了一件煩心事,一方面是官府催促他就任太子洗馬一職,一方面是九十六歲高齡的祖母劉氏危在旦夕。辭官就是不忠,就職就是不孝。在忠與孝之間該如何抉擇?我們在文章中去尋找答案吧。

  以李密遇到的兩難問題匯入,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檢查語句翻譯:

  活動一:檢查翻譯:

  1、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譯:既沒有叔叔伯伯,也沒有弟弟哥哥,家門衰微,福分淺薄,很晚才有兒子。

  2、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譯:我出身卑微身份低賤,擔任侍奉太子一職,不是我犧牲生命就可以報答的。

  3、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譯:如今我是亡了國的低賤的俘虜,卑微到了極點,受到過分地提拔,恩命優厚,怎敢猶豫不決,另有企圖呢。

  4、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譯:我希望懷著烏鴉反哺般的私情,乞求奉養祖母到終年。

  5、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譯:我沒有祖母,就後不到今天;祖母沒有我,就無法頤養天年。我們祖孫兩人,相依為命,正因為這種特殊的感情我不能停止奉養祖母而遠離。

  透過檢測,瞭解學生翻譯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幫助學生精準翻譯文言語句。

  (三)整體感知,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

  活動二:本文是臣子李密呈給晉武帝司馬炎的傾訴衷情的一篇表文,又是一篇抒情散文。李密寫這篇表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文中到底傾訴了哪些衷情呢?

  明確:

  陳情目的.:盡孝,侍奉祖母,不去做官

  傾訴衷情:

  苦情:父死母嫁,孤苦多病,內外無人,相依為命

  兩難之情:進退兩難,就職與祖母供養無主矛盾

  孝情:以孝治國 供養祖母

  忠情:忠誠 兩全辦法:先孝後忠

  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作者所陳的情是本文的重點,指導學生疏通文意,理解所有的情中孝情和忠情是關鍵,為下文的分析做好鋪墊。

  (四)合作探究,研討論辯藝術

  理解本文精彩的論辯藝術是本文的一個難點,透過討論探究,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降低難度,也是重視學生個性化閱讀體驗的一種方式。

  活動三:晉武帝讀完奏章後,彷彿看到李密泣涕零落地站在自己面前,便喟然長嘆:“密不空有名者也!”並“嘉其誠款,賜奴婢兩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特批了他的請求。那麼,李密是怎樣透過“陳情表”說服晉武帝讓自己為祖母盡孝的?

  明確:(1)動之以情:孝情、忠情

  (2)曉之以理:法理:以孝治天下

  事理:理性節制,先孝後忠

  (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孝治國,李密身體力行,符合時代的主旋律

  (4)示弱法:李密敢在強大的晉武帝面前坦露自己的家庭悲苦,坦露自己的一片忠誠之心,卑己敬人,把自己弱的一面展示出來,以此博得別人的同情與理解,達到終養祖母的目的。

  (五)拓展延伸:

  本文李密說話的方式值得我們深思,在今天的社會我們怎樣交際呢?學以致用,探討交流的方式方法,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四:本文語言極其委婉謙恭,比如“慈父見背”“猥以微賤”“犬馬怖懼”等等。有人認為在個性張揚的今天,這種說話的方式太過保守是不可取的,你認為呢?

  明確:李密陳情的物件是晉武帝這樣一個很特殊的人物,他採用這樣的語言方式博得晉武帝的同情,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這樣說話,對人格沒有任何的損害。生活在今天的我們,要清楚交際的目的,為達到這個目的,只有不損害人格、國格,採用一些委婉的說法,外圓內方,既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六)作業佈置:

  1、背誦全文。

  2、孝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今天的我們怎樣做算是盡到了孝心?當忠孝二者衝突時,你會怎麼做?

  透過背誦,加深印象,深入體會文章的魅力。

  學習本文,學生零距離觸控到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一的“孝”道,設定情景,讓學生身體力行,讓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植於學生心中,傳承併發揚,很好地落實了新課標提出的關於“文化傳承與理解”的目標。

  (七)課堂小結:

  自古忠孝難兩全。李密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完美地解決了了這一問題,跨越千年的時空,成為千古傳頌的經典。百善孝為先。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作為華夏子孫,要傳承併發揚這種孝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爭做尊老愛幼的典範。

  小結再次強調孝道,突出了主題。

  五、說板書設計:

  陳情表 李密

  人:李密(臣)晉武帝(君)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事:供養祖母,辭不就職 以情動人,以理服人

  情:孝情---忠情 辯 示弱法

  理:以孝治國,先孝後忠 語言委婉

  板書突出了主題,體現了本文的重難點,對學生理解本文有指導意義。

  六、說教學評價

  本節教學設計在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引下,以“孝”貫穿始終,結構完整,重點突出,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將語文課的核心素養滲透到教學中,比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的目標。在研討論辯藝術這一環節,學生預習不充分,認識有限,氣氛不夠熱烈,還需要老師的啟發引導。教學中,作為教師自己在評價方面總覺得不盡如人意,還需在以後的教學中改進。

陳情表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26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陳情表》。我說課的內容分為五部分:

  一、說教材

  《陳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自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於中國古代散文。單元教學目標是透過誦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鑑賞文章的語言特色。

  二、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新教材在文言教學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 根據教學大綱,分析本文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特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熟讀並背誦課文,積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識。

  2、品味作者在敘述中蘊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鑑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教學的重點仍然是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敘事陳情

  三、說教法

  主要指導學生用“四讀法”(速讀、誦讀、品讀、研讀)並結合適度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四、說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蘇軾曾經說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們共同體會《陳情表》中的“孝”

  陳情表 (板書)

  2、解釋題目所涉及內容並引出作者和寫作背景

  陳:陳述。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徵,提問:

  (1)是誰陳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晉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於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徵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徵。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麼情?

  李密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陳情?

  此處可結合學生具體情況而定,主要目的引導學生從課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陳什麼情、如何陳情。引入課文內容

  4、範讀正音

  在範讀正音之前給學生輕聲讀課文,勾畫註釋的時間。如果直接範讀,會有相當多的學生會忙著聽音注音,而忽視節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況我會給學生幾分鐘讓學生把註釋的音移到課文中,這樣範讀時才能提出聽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節奏,聽出感情。

  5、朗讀指導

  本來在正音之後,安排有個別學生分別朗讀,然後就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字音、節奏、感情處理問題進行討論、評價、指導。

  6、學習過程

  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個任務,重點是和學生討論字詞(強調字音),梳理結構簡單賞析(板書內容)。二是在此基礎上指導背誦,並進行分組朗誦比賽。三是鞏固詞句、通假字、文言實詞。

  7、課堂小結:

  《陳情表》這篇文章,它的動人之處也就在於李密將孝道表達地情真意切。從小撫養自己的祖母已到風燭殘年,“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正需要自己養老送終;李密再三強調:“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恰如其分地提出了“先盡孝、後盡忠”忠孝兩全的解決辦法,還作了“生當隕首,死當給草”的保證,晉武帝終於被李密的苦情、親情、孝情、忠情深深打動了。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我們同學能將這一美德發揚光大,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8、作業佈置:

  鞏固本文所學內容。

  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五、說板書設計

  晉武帝(司馬炎)

  陳情表↑

  李密

  一、“陳侍湯藥,未曾廢離” 難離之情

  二、“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為難之情

  三、“更相為命,不敢廢遠” 相依之情

  四、“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忠愛之情

  平時我的板書主要分三塊,一是講課當中舉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關鍵詞,比如說今天提到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會板寫在右邊。重點字詞我板寫在左邊,中間主機板就是行文思路。

  每節課上完我都會認真反思,是設計上的不足,還是教學中的失誤。一個人要善於反思和正視自己的不足,才會不斷進步,希望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多提意見,給我成長的機會。

  謝謝大家!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