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1
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人教版教材第十冊第五單元中的第二節課。
二)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象有了充分的認識並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表面積的定義:長方體或正方體六個面的總面積叫表面積。
2)、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且會根據具體情況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長方體或正方體表面積的實際問題。(比如有五個面或四個面的長方體或正方體)
3)、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培養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和能力,增強他們旺盛的求知慾望。
2、過程與方法:
1)知識產生的過程:在實際的生產和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或跟表面積有關的問題,如工業生產中需要的包裝盒,裝潢時對長方體或正方體進行外包裝,建築時要粉刷牆壁等。
2)掌握知識的過程:情景引入,感知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必要性分組討論計算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全班總結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選擇最優方案小組探討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自主練習,鞏固知識拓展延伸,形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和語言表達能力,發揚嘗試、合作的協調精神,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2)在學習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四)重難點的確立:
1、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會解決有關的實際生活問題。
2、難點:根據給出的長方體的長或寬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這是本課的難點。
說教法和學法:
現代數學理論認為,小學數學課應增加學生的數學活動,依據本單元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這節課我主要運用複習引入法、情境教學法、啟發分析法動手操作法等進行教學。
教與學密不可分,教是為了更好地學。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指導學生掌握如下學習方法:轉化遷移的方法、比較分析法、總結歸納法。
說教學流程:
(一)巧設情景,生活引入:
師:同學們,學校要給災區的小朋友捐款,並決定本週三在學校的操場上舉行募捐儀式。總務處的劉老師要制一個象樣的募捐箱,他聽說我們正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所以請我們幫個忙。請你想一想我們該怎樣制呢?(生答)我們還需要知道那些資訊呢?(生答)總務處備有硬紙板,那我們該去領多少呢?由此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長方體的表面積。
(二)自主探索,形象感知。
動手操作的過程是一個手腦並用的過程,學生在用學具進行操作性學習的過程中,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不僅能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讓學生主動操作、主動探索、主動思考。
1、引導學生展開上節可課製作的長方體,依次標明上下左右前後六個面,使學生明確至少需要多少硬紙板就求這個長方體表面積這六個面的總面積。在學生的頭腦裡建立起表面積的概念。
2、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引導學生動手量出長、寬、高,嘗試透過小組合作算出表面積,然後向全班彙報。
(2)小組討論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透過觀察和操作真正弄清楚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和寬有什麼關係?教師有在關鍵處進行點撥、引導,突破這一難點問題。
(3)全班交流。學生可能的方法有6個面的面積相加;三個不同的面每個面的面積乘2再相加;三個不同的面的面積相加再乘2。讓學生透過比較選擇一種最優的方案。從而抽象出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3、募捐箱做好後,想找一些漂亮的紅紙貼一下箱子的外面,觀察一下哪些面需要裝飾?(上面和四周)那需要多少紅紙?(小組討論解決)
透過這個例題的解決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有時並不需要求出6個面的總面積,這時啟發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情況,(如木製的粉筆盒、煤箱子等)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4、師出示募捐箱的長寬高的具體資料,分別求出需要多少硬紙板和紅紙。
5、小組討論怎樣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
6、交流。學生可能有按照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計算的。交流時注意引導學生比較哪種方法最簡便,同時明確在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中為什麼要乘6。
7、質疑問難。
(三)鞏固練習,擴充套件應用。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學生學到的知識透過應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1、書中的習題。透過有目的的基本練習、鞏固練習、綜合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新知識的理解。強化了學生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形成了一定技能技巧。
2、設計磁帶包裝
1)單個包裝:同學們為一個磁帶盒設計外包裝,並把設計方案填寫在設計表中。
2)兩盒包裝:兩盒一套有幾種擺放方式。初步估算一下:哪種最省料,哪種最廢料。
你認為上面三種中哪一種擺放設計外包裝最好?除了以上三種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擺放方式?
3、課後實踐作業:
1)按你喜歡的擺放的方式設計並製作兩盒一套的磁帶外包裝盒,並計算出至少要多少材料。如果你感興趣的話,還可以設計製作盒數更多的磁帶外包裝,下節課我們進行彙報交流和展示。
2)課後思考:如果按我們算好的硬紙板的面積去領正合適的紙板,能做出我們需要的募捐箱嗎?為什麼?
說教後反思:
學習本節課,如果學生在上節課會求指定的長方體的某個面的面積,學習本節課的時候問題不大。估計學習本節課的時候有一部分學生會有一定的困難,要加強對這部分學生的個別輔導,要多利用實物讓學生觀察,逐步建立起空間概念。
數學《長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2
各位評委老師好!
今天我給大家呈現的這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3課《長方體的表面積》,本單元是屬於我們小學數學四大領域裡的“空間與圖形”範疇內的內容。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體與正方體展開圖的基礎上進行的,而本節課是長方體的表面積,也為後面學習圓柱的表面積起著鋪墊作用。鑑於本課特點及教材編排意圖,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我為本課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基於以上目標,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透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形式多樣的練習來突破難點,解決數學問題,內化新知。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點撥引導、講解分析、類比遷移(根據教學設計需要確定方法)等方法進行教學,在主問題提出後,新知探究中,我會適時指導點撥,引領學生去學習,在學生內化新知中對於學生不夠明確的知識適時進行講解分析,照顧到所有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本節課中都有所收穫。在檢測反饋和鞏固提升中,我將採用類比遷移的方法將新知進一步昇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於以上的構思,為了能凸顯“有效教學”的理念,更好的達成學習目標,本著“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樣教“的思路對本節課作如下設計:
一、回顧舊知,讓知識“銜接”起來!
透過複習舊知,讓學生加深對新知的理解,並將新舊知識銜接起來,並在學習新知中加以應用。
二、創設情境,讓課堂“活”起來!
提出熟視無睹,習以為常的生活情境中的新問題,從而匯入新課,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新知的積極性,也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
三、自主探究,讓學生“動”起來!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小學生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尤為強烈。”因此在獲取新知的過程中我採用了塗一塗、數一數、算一算、想一想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特性得到發張,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四、體驗成功,讓學生“樂”起來!
設計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力求體現知識的縱橫聯絡做到層次分明的練習,讓學生學以致用,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總之,本節課始終關注著學生的發展,創設各種條件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產生、形成、發展、運用的過程中,從而落實“四基”,培養“四能”,使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當然,課堂上也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不能照顧到學生全部,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沒能調動起來,但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求異思維還有待於我進一步挖掘。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成長的路上,我會更加努力,希望各位老師給予指教和點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