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幼兒園的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

幼兒園的說課稿

幼兒園的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的說課稿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的說課稿1

  一、說學習學要分析

  我園目前正在開展《幼兒園音樂節奏活動生活化的實踐》課題,在大班,我們主要以音樂欣賞為切入口開展音樂活動,小、中班我們主要以音樂遊戲為突破口進行一些探索。此次結合大班《我想飛》的主題活動,我們設計了這節音樂欣賞活動。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欣賞音樂,使幼兒體會音樂帶來的感受美,制定了此目標。

  1、欣賞歌曲柔美的旋律和美妙的童聲。

  2、透過語言描述、傾聽音樂以及身體動作的參與,體驗歌曲和諧、舒緩的意境。

  3、樂意參與音樂欣賞活動,感受想象的愉悅

  三、說重難點活動重點——欣賞歌曲

  感受歌曲的旋律,說出歌曲是柔和還是歡快等等。

  活動難點:——體會歌曲的帶給自己的感受,根據歌曲身體自由加入動作。

  四、說教法:

  引導法,提問法,欣賞法,延伸法五、說過程《蟲兒飛》這首歌曲的旋律和意境非常優美,裡面的童聲合唱給人感覺比較舒緩、柔和。這節活動我們主要分四個環節進行。

  幼兒園的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內容選擇的依據

  中華民族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傳統,孩子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橋樑,在幼兒階段開展民族文化教育,接受民間文化薰陶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接觸有關十二生肖的話題,也看過有關十二生肖的影視片,特別是十二生肖中的許多動物都是幼兒熟悉的,喜歡的,《綱要》中也要求我們:一個活動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選擇十二生肖這個課題,對幼兒來說是非常有趣的,也具有可接受性。

  (二)設計思路

  根據社會教育的目標要求,十二生肖社會活動的內容,不僅要讓幼兒知道十二生肖的名稱和形象,同時還要了解十二生肖的順序和輪迴問題。我的活動思路為:熟悉動物;感知順序;理解含義;瞭解輪迴規律;遊戲鞏固認知。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精神和設計思路,努力體現以幼兒為本的現代化教育理念。結合本班幼兒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活動目標:

  1、熟悉十二生肖中十二種動物的名稱及其排列順序。

  2、瞭解十二生肖的輪迴,對不同生肖的年齡進行簡單的判斷。

  3、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的學習興趣和熱愛情感。

  (二)活動重點、難點

  以兒童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是《綱要》的基本點,對大班幼兒學生來說,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掌握十二生肖中十二種動物的名稱及其排列順序;由於十二生肖的輪迴具有抽象性,幼兒理解水平有限,所以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說教法

  十二生肖社會活動內容對大班幼兒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為了有效的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以下幾個教學策略。

  1、透過故事、課件與遊戲手段。

  我透過講述十二生肖來歷的故事,再結合課件充分利用學生的聽覺和視覺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明確十二生肖的動物名稱和排列順序;遊戲活動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聚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為一體的特點。本次活動的中,我就引導幼兒用遊戲的形式記住十二生肖的順序,感受十二生肖的輪迴,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活動氛圍中掌握重點。

  2、藉助鐘錶。

  由於學生已有了如何看鐘表的知識基礎,知道鐘錶上的12個數字,知道12個數字的輪迴是怎麼回事。運用知識的遷移原理,將幼兒對鐘錶的知識遷移到讓學生感受和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上,符合教育規律,同時鐘錶的週期具有直觀性,這樣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有利於學生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是突破知識難點的有效手段。

  3、雙主體互動模式。

  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是本次活動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是問題的學習者和探索者,幼兒帶著對十二生肖動物的好奇參與學習,探索問題,大膽表述自己的認識,另一方面,教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引導著、組織者、促進者,教師透過各種手段激發幼兒學習探索的積極性,引導幼兒積極探索,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四、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幼兒將在說說、看看、想想、聽聽、演演、唱唱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五、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教具的準備:十二生肖動物課件、根據本班學生屬性準備屬相飾物若干。十二生肖的故事、十二生肖圖片一套、十二生肖的兒歌。

  2、知識經驗準備:透過佈置家庭作業使幼兒事先知道自己的屬相,知道父母的屬相,父母的年齡,瞭解十二生肖中部分動物。認識鐘錶。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經驗和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提問匯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幼兒會集中注意力,並樂此不疲。為了激發幼兒活動積極性,教師運用激勵機制,將事先準備好的屬相小禮物獎給回答問題的學生。

  在這個環節,老師對小朋友說:“小朋友們,我這裡有很多禮物,現在我要獎勵給回答問題積極,答題又好的小朋友,你們看好不好”。根據學生屬相在回答完問題後獎一個屬相飾物。問題如:

  1、你知道自己的屬相嗎?屬啥的?

  2、你知道父母的屬相嗎?你媽媽多大了?

  3、你知道都有哪些屬相?

  本環節老師透過提問匯入,獎勵機制,啟用幼兒原有知識,目的是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幼兒回憶對屬相的認識,為全面學習十二生肖有關問題做準備。此時學生的主體精神得以充分展示,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幼兒園的說課稿3

  一、 說教材:

  《小烏龜上幼兒園》這個故事選自於小班上學期,這一主題中,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烏龜、小青蛙、小鴨子、小雞為角色。講述了一隻小烏龜第一天上幼兒園的心情及所發生的事情,最終小烏龜能快樂地和同伴玩,融入到了集體當中的故事。現獨生子女較多,其有較多的幼兒都是爺爺、奶奶帶,因此,都比較嬌氣;並且接觸外面的生活較少加上年齡較小,未離開過家長。因此,剛踏入陌生的環境中,難免會哭鬧得厲害。為了能使幼兒更快地適應新環境,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所以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來安撫幼兒情緒,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大領域相結合。

  二、 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提出:“發展幼兒語言最主要是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的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在加上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太願意去傾聽。因此,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目標:

  1、認知上:理解故事內容,明白小烏龜為什麼要上幼兒園,並加深對小烏龜的認識。

  2、能力上: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願意傾聽故事,體會和新朋友一起玩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目標中提到:願意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明白小烏龜為什麼要上幼兒園為重點。對於剛入園的幼兒來說情緒還未穩定,會有膽怯的心理。本次活動中的難點是: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活動準備:

  小烏龜、小青蛙、小鴨子、小雞頭飾。

  五、教學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傳統模式、角色扮演遊戲及提問法。

  1、傳統模式:主要使幼兒能認真傾聽故事內容。

  2、提問法:幼兒認真傾聽過後,教師引導幼兒大膽地把故事內容說出來。

  3、角色扮演:充分讓他們表現自己、大膽說話積極融入到集體當中。

  六、說學法:

  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因此,我想透過角色扮演遊戲,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其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幼兒儘快適應新環境,從而喜歡上幼兒園,並且在輕鬆的氛圍中掌握活動重點、難點。

  幼兒園的說課稿4

  一、 設計意圖。

  小班的年齡都處於3~4歲之間,這個時期,幼兒的有意注意有了明顯改善,感知覺也逐漸趨向完善,對生動、形象的事物和現象容易認識,其思維也是在直接感知和具體行動中進行的,較多依賴於生動、鮮明的形象去認識和理解事物。這個教學內容是透過對兒歌的感知和理解,讓幼兒來感受詩歌中天真活潑的情趣,從而激發幼兒有朗誦兒歌的興趣。

  此教材富有形象性、趣味性和啟發性。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語言基礎和知識經驗,而小班幼兒已經能說一些簡單的句子,並對小動物有一定的認識,因此本內容在小班教學是符合幼兒認知特點的 ,所以我選了這個內容,以促進幼兒具體形象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進一步發展。

  二、活動目標及其重難點解決策略。

  1. 感知小鴨、小魚、小鳥的行走方式,樂意學習兒歌。

  2. 學習兒歌《誰最羞》,體驗小袋鼠的羞的心理。

  3、知道要自己走路,不要大人抱。

  重點:感知小鴨、小魚、小鳥的行走方式,樂意學習兒歌。

  解決策略:結構圖能幫助幼兒直觀的感知兒歌中的動物形象,來引起幼兒的興趣。

  難點:瞭解小袋鼠的羞是難為情。

  解決策略:小班的幼兒也有自己的是非觀念,能簡單判斷生活中哪些行為是好的,哪些行為是不好的。在出示圖片袋鼠媽媽抱著小袋鼠的時候,自然而然想到要媽媽抱石難為情的,並在理解難為情的情況下,教師再說一個好聽的字“羞”,讓幼兒對羞產生的深刻的理解。

  活動準備:根據兒歌內容繪製的教學結構圖,PPT(一些自己走路的乖孩子),音樂《乖孩子》

  三、 活動流程:

  1、 感知圖譜,認識動物。

  出示小鴨、小魚、小鳥,使幼兒對這些小動物產生興趣。

  2、 分析圖譜,理解兒歌。

  觀察小鴨和鴨媽媽;觀察小魚和魚媽媽;觀察小鳥和鳥媽媽;最後出示小袋鼠和袋鼠媽媽。圖譜的出示,教師引導幼兒理解整個圖譜說的是什麼事。

  3、 學念兒歌,深化情感體驗。

  (1)看圖完整欣賞兒歌。

  教師邊說兒歌邊做動作。

  (2。看圖完整學念兒歌。

  幼兒跟著教師一起念兒歌並做動作。

  (3)小結:鼓勵小袋鼠自己獨立行走,不要大人抱。

  以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幼兒勸解小袋鼠自己行走,不要媽媽抱。

  4、 再次深化情感體驗。

  最後以PPT的形式播放一些平時幼兒園放學回家自己走,不要大人抱的乖孩子,並用背景音樂《乖孩子》。

  幼兒園的說課稿5

  一、分析教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絡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時間無直觀形象是較為抽象的,因此,我運用了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引導幼兒認識整點、半點,如:8:00入園,3:30離園……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為其理解和接受。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制訂出本次活動的教學為:

  1.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叫出名稱,基本掌握鐘面的主要結構。

  2 、使幼兒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能正確辨認整點、半點。

  3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主要是幫助幼兒認識整點、半點和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為此,我提供了幼兒人手一隻鍾,讓幼兒撥一撥,看一看的過程中掌握整點、半點,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

  三.教法與學法

  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根據幼兒認識過程的直觀形象性,遵循直觀性原則,主要採取視、聽、講結合法來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的結構,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在活動中遵循活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遊戲法,讓幼兒透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遵循積極性原則,教師藉助環境條件(實物投影儀)集圖象、色彩一體,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遵循個別性原則,對能力差的幼兒在看圖撥指標時,教師注意加強輔導,如:7:00時,提醒幼兒分針在12上,時針在7上。

  四.教學準備

  小兔木偶,動物鍾若干只(小老鼠、小豬、小猴、小牛、小狗等),圖片若干張,紅、黃、綠鍾各兩隻,幼兒人手一隻鍾,實物中一隻。

  五.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二)活動一開始我出示了一隻木偶小兔,以小兔開了家鐘錶點引出活動內容,然後出示食物鍾,請幼兒說說鐘的用途,總結出鍾能告訴我們時間,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都離不開它。

  (三)基本部分

  在活動中我避免了“一言談”和“自問自答”,注重幼兒主動的觀察,鼓勵幼兒發現問題,主動求知。

  1.讓幼兒觀察鐘面,指導幼兒仔細觀察。

  教師提問“看,鐘面上有什麼?”“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12個數字是怎麼排的?”“這兩根針一樣長嗎?”等。

  2.認識整點、半點,瞭解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

  在本環節中,我先出示了紅、黃、綠三隻鍾,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你發現這三隻鐘有什麼秘密?”讓幼兒觀察,比較,最後得出分針指向12,從而總結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緊接著又出示了幾隻動物鍾,讓幼兒說說幾點鐘,使幼兒所學知識馬上得以鞏固,而且透過實物投影放動物鍾,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接著透過教師的操作演示,幼兒的細心主動觀察,瞭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係。由於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以我在最後不進行操作演示,讓幼兒想一想,2點到3點分針時針是怎麼變化的,得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接著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認識了半點及半點時分針時針之間的運轉關係。

  3.看圖撥時間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請幼兒看幾張照片,一下子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住了,運用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使幼兒對學習活動較感興趣及易於理解,透過操作活動,使幼兒對所學知識有了進一步的鞏固,請幼兒講講自己是幾點睡覺的,讓幼兒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使活動滲入了常規習慣的培養。

  (四)結束部分:評聰明娃娃

  在每組中評出一個聰明娃娃,再到戶外跳舞祝賀他們,活動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了。

  六.活動延伸

  1.教師或家長可向幼兒叫介紹多種鍾、表及國內外有關鐘錶趣聞,豐富幼兒的知識。

  2.在日常生活或遊戲中,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運用表達時間的詞彙:如遊戲時間,5點種到了,下班了……

  3.教室可設定時鐘,以及請家長配合提醒幼兒按作息時間活動,如:起床、進餐等,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