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地球村說課稿

地球村說課稿

地球村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地球村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球村說課稿1

  教材分析:

  本課是《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我們生活的地球”的最後一課。本單元講述了地球的發現與地球上的迷人景觀以及地球上的不同種族的人,讓我們認識到地球村這個概念。在認識了人類對地球的探索並且不斷加深對其的認識,到地球上的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認識,讓地球村這個概念更加深入。本課從地球上存在的不同國家出發,從而在地球上生活著有不同膚色、語言、文化等方面的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對形成學生多元文化價值觀奠定基礎。《生活在地球村的人們》一課的內容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不同膚色種族的居民,主要為講述人種的分佈,和各民族的特色。第二部分,有趣的文化現象,透過多樣的語言,風俗體現不同的文化習慣。本課從世界的角度出發,讓學生認識到多樣的地球。

  學情分析:

  首先透過前兩課《蔚藍色的地球》、《我們的地球村》學生對我們生活的地球的外形,大致分佈,存在的國家等方面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並且透過語文課本中的學習瞭解到在本課中學生需要更加深入的瞭解地球上的各種不同文化現象。五年級的學生從生活對社會有了更廣闊的認識,但還為形成一個體系。在學習中已經習慣小組活動,小組活動能夠順利有效的在班級中開展,而且能夠較為有效的收集資料,具備一定的概括,分析,總結,提取資訊的能力。而且在探究問題上有一定的方向,對新知識的好奇和興趣,並且學生具備了正確認識事物的能力。透過學校學習與電視書本等媒體的接觸對學生形成對多元文化價值觀和正確對待此文化現象的態度。由此透過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來展開此次活動。

  設計理念:

  在此活動中主要運用“問題探究模式”方法進行教學,以兒童生活為基礎,運用活動的教育內容對兒童生活的引導,透過設定一定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

  教學目標的制定:

  根據教材具體內容與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等方面,並且依據學生的社會生活經驗,本課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交流、思考等活動,知道世界有不同的人種,知道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風俗習慣。

  2、透過觀看圖片、資料介紹,探討人種形成與地理環境的關係,樹立人種無優劣的觀念 ,學會尊重、欣賞、接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風俗習慣。

  教學重點:

  不同人種的外表特徵以及地球村中個種族的分佈狀況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學們,透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瞭解了地球的相關知識,也充分感受到地球的美麗與神奇。在這顆美麗的星球上生活著兩百多個多家和地區,這裡的人們幸福快樂的生活著。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地球村,去看看生活在地球村的人們。(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人種的分類

  首先,老師想請大家欣賞奧運賽場上的幾組圖片,請同學們在欣賞的同時,仔細觀察這些人的外貌特徵相同嗎?(組圖)

  請學生說一說這些人的外貌特徵相同嗎?如果不同,不同在什麼地方呢?

  從剛才的畫面中,我們看到,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的人們,外表特徵是不一樣的,有的人皮膚比較白、有的人皮膚比較黑、還有的人皮膚是淡黃色的,根據這些不同的外表特徵,世界上的居民可以分為白色人種、黑色人種和黃色人種。

  2、不同人種的不同特徵

  世界上的三大人種,除了膚色不同,不同的人種在外形上,特別是面部外形、頭髮的等方面還有哪些特點呢?

  (出示三大人種圖片)(從膚色、頭髮、眼睛等方面說說三大人種的外表特徵)

  黃色人種皮膚呈淡黃色,頭髮黑而直、面龐扁平,眼珠是黑色的,這是黃色人種的外表特徵。

  黑色人種的外貌特徵非常有特點,他們的皮膚黝黑、頭髮捲曲、嘴唇比較厚,鼻子低而寬,身材高大,體毛少。

  白色人種的皮膚白皙、顏色比較淺,他們的頭髮是淡黃色或金黃色的,呈波浪狀,眼珠是灰色或淺藍色,鼻子高而窄,嘴唇比較薄,體毛稠密。

  既然同學們已經認識了白色人種、黃色人種和黑色人種的外貌特徵,聯絡這些特徵,請大家來告訴老師,我們中國人是屬於哪一個人種呢?中國人是典型的黃色人種,見過俄羅斯人嗎?他們屬於哪一人種呢?

  3、人種的分佈

  說到這裡,我們有有什麼新的發現呢?

  對,不同人種分佈的區域也是不一樣的,那麼他們在世界上是怎樣分佈的呢?有沒有什麼規律?

  (世界人種分佈圖)

  這是一張世界人種分佈圖,你能看著這張圖,說出每個大洲的人種分佈情況嗎?

  透過這張人種分佈圖我們看到:黃色人種主要分佈在亞洲,南北美洲的一些地區,白色人種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分佈最廣的人種,幾乎遍佈全世界:歐洲、北美洲、南美洲、亞洲西部、非洲北部的一些地區,黑色人種主要分佈在非洲、北美洲的一些地區。

  看到人種的分佈,有些同學可能會產生疑惑,為什麼不同的人種分佈的地區也不同呢?科學家們透過長期的研究發現:人中的分佈和當地的地理環境以及人們的活動之間有一定的關係,現在我們就一起走進不同的大洲看看不同的人種生活的環境都有哪些差異吧,(非洲)這裡是黑色人種最為集中的非洲大陸。

  觀看世界人種分佈圖:

  (歐洲)這裡是白色人種生活的地方。

  (亞洲)黃色人種主要分佈在亞洲地區。

  透過這些圖片,同學們又有什麼發現?(不同人種生活的環境有什麼差異?)

  (1)人中的分佈於地理環境有關

  研究表明:在人類發展早期,人們長期生活在一個地方,受環境影響,身體逐漸形成了適應環境的特徵,黑色人種生活的地區離赤道比較近,太陽輻射強,黑人皮膚中黑色素含量高,可以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起到保護皮膚的作用,人種膚色大致由赤道向極地逐漸變淺,另外我們看到黑色人種的頭髮呈捲曲狀,這樣的頭髮能夠在頭上形成一個隔熱層,有助於保護頭部免受熾熱陽光的灼曬,嘴唇比較厚、鼻子低而寬,體毛少,可以加速水分的蒸發而使吸入的空氣迅速變涼。

  黑人的這些特徵鑄就了體育方面的天賦。

  黑人的熱調節功能比白人更完善。人運動時體溫必然要增高,一個人如果不能很好地調節體溫,體內環境便無法正常,所以黑人在運動方面表現出的天賦令人驚歎,從田徑到球類、從速度到耐力、從跳躍到拳擊,湧現出一批又一批璀璨的明星。令其他種族望塵莫及。比如美國黑人:無論是田徑的劉易斯、籃球的邁克爾·喬丹,還是拳擊的泰森,都代表著人類運動的最高水平。)

  白色人種最為集中的是歐洲,特別是北歐的一些地區,這裡冬季比較長,氣溫比較低,所以人們的皮膚黑色素較少,膚色比較淺,那裡的人們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較長,可以使冷空氣較緩地進入肺部,體毛稠密,可以防寒,他們體大力壯,在重體能的體育專案上較為突出。(白色人種游泳方面具有天賦)

  瞭解了黑色人種、白色人種的分佈與地理環境的.關係之後,你們是不是覺得有許多值得探究的問題,小組討論一下黃色人種的分佈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透過分析,瞭解了人中的分佈有一定的規律,我們可以透過觀察一個人的外貌特徵大致判斷他生活在地球村的哪個位置。

  (2)人種的分佈與人為因素有關

  現在我們對人種的分佈有了一些瞭解,但是還有的同學可能會問:黑人的故鄉在非洲,為什麼南北美洲也有許多黑人啊,這是什麼原因呢?(學生猜想)

  影片資料:500多年前,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許多歐洲人來美洲進行殖民掠奪,他們屠殺了許多印第安人,同時又把非洲的黑人販賣到此當奴隸,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所以在美洲我們會看到既有白色人種,也有黑色人種,而倖存下來的印第安人則是黃色人種。

  正是這些歷史原因,使得我們所看到美洲的一些地區呈現出多人種交叉分佈的現象,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出現了多人種共同生活的情景,比如巴西就是世界三大人種聚齊的地方,所以有“世界人種博物館”的美稱。

  其實,我們發現,今天在地球村的每個成員國中都有一些獨特的面孔,比如生活在美國的黃種人,生活在歐洲的黑人,生活亞洲的白種人等等,這是為什麼呢?

  世界是個大家庭,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的每個人都可以到自己喜歡的國家或地區去生活,如果你願意在那裡時代生活下去,那麼這個地方就是你的家園。

  學到這裡,你有什麼收穫嗎?

  地球上有不同的人種,不同的人種雖然外表特徵不同,但沒有優劣之分,都是平等的。今天生活在地球村的人們都在發揮著自己的優勢,貢獻者自己的力量,目的就是為了讓這個地球村的人們生活的更加和諧,更加多姿多彩!

  板書

  生活在地球村的人們

  黃色人種 外表不同

  白色人種

  黑色人種 地位平等

地球村說課稿2

  一、說教學內容:

  本課選自人教版小學音樂第九冊第五單元《綠色暢想》,這首歌分兩課時完成,我今天說的是第二課時。是在第一課時歌曲學習的基礎上對歌曲情感演唱的延伸和發展。

  教材分析:

  這是一堂以保護地球為主題的音樂課,對前節欣賞《破銅爛鐵打擊樂》和下節歌唱教學《綠色的歌謠》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透過形象化的語言表述了人類的願望,點出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植樹造林,栽花種草

  全曲分為二段式:

  第一樂段由兩個樂句組成,節奏富於彈性、歡快、活潑

  第二樂段節奏變化重複,流暢而舒展、優美而歡快,表現出學生們手拉手,共建美麗地球村的歡快心情

  二、說教學目標:

  1、能用深情並茂的歌聲表現歌曲

  2、能為歌曲標註顏色的部分加上固定的節奏,為歌曲的演唱編創動作,抓住重點從力度,節奏方面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3、透過演唱歌曲,加強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感性認識,更加關注綠色事業,愛護我們自己的家園。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新大綱指出要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只要有音響就要伴隨著感情,學會唱歌不是目的,要把培養情感和審美滲透到音樂之中,而律動教學是為音樂審美活動而服務的,它必須體現審美活動過程中創造性這一規律。

  1、培養情感和審美能力2、用律動為歌曲編創節奏。

  四、說教法、學法:

  依據制定的教學目標,我採用的主要教法、學法有:欣賞法和聽唱法,這兩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在歌曲學習中得心應手,將歌曲的重點突出;難點更易掌握。

  五、說教學過程:

  首先,我透過《師生問好歌》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樂趣,並複習鞏固了一首剛學的歌曲,使學生不但溫故知新而且進行了很好的發聲練習。歌曲匯入環節我利用北京2008年成功舉辦的第29屆奧運會為引子,引出“手拉手,地球村”這一課題。透過對歌曲進行兩遍欣賞,讓學生對歌曲有一初步的認識,然後指導學生自學歌譜,培養學生基本的識譜能力,在學生識譜後進行跟琴正音,訓練學生良好的音準。接著透過課件《美麗的大自然》引導學生用深情、優美,發自內心的歌聲表現歌曲。二聲部教學中採用欣賞法和聽唱法相結合,讓難點更易突破。最後小節部分讓學生暢談學習心得。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我採用綠葉襯邊,課題顯著,合唱居中的設計,讓學生更方便地突破難點。

地球村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您們好,今天我要說課的課題是選自湘教版小學音樂第8冊第10課《地球村》

  教學分析(首先我來做下教材分析)本課圍繞“熱愛地球、保護地球”這一環保教育主題,選取了與之有關的歌曲《手拉手,地球村》、《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白鷺回來了》以及樂曲《天鵝》作為教學內容。其目的是透過音樂去陶冶學生的情操,以“聽、唱、跳、奏”等多種參與方式,讓學生體驗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快樂。

  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和教材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瞭解地球的環境危機;在聽賞活動中,進一步感受音樂所表達的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能與同學一起,用和諧統一的聲音演唱《手拉手,地球村》,表達小朋友保護地球的強烈願望,並選擇打擊樂器和節奏為合唱伴奏。

  3、能意識到地球的環境危機;在聽賞《天鵝》的活動進一步感受“地球的美”,更加熱愛地球,自覺保護地球的自然環境。

  4、能用優美的聲音學會演唱歌曲《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表達自己對動物的喜歡和關愛之情。

  重點難點:

  用和諧統一的聲音演唱《手拉手地球村》。

  激發學生保護地球的熱情,幫助學生樹立環保意識。

  二、說教法和學法

  這是一堂以保護地球為主題的音樂課,以“地球的災難”、“手拉手,保護地球”、“美麗的地球村”、“心中的地球村”四個教學情境的設計,首先讓學生了解地球的災難,使學生真切地意識到地球環境受到的嚴重破壞,為後面的教學做好情感鋪墊。接著,透過“想、說、念、聽、奏、唱”這幾個教學環節進行歌曲《手拉手,地球村》的唱歌教學,以表達學生保護地球的強烈願望。然後,透過聽賞《天鵝》,讓學生感受到地球的美,從而更加喜愛地球,希望地球更加美好。最後,讓學生把心中嚮往的美麗得球畫下來作為課外拓展。

  三、說教學流程:(下面我來詳細談談對本課所設計的教學流程)

  1、情境匯入:組織教學,透過播放幻燈片課件展示龍捲風、洪水、冰川等給地球帶來的毀滅。引導學生將話題轉移到地球的災難。引出主題。

  將音樂課與科學相結合,透過看課件展示,讓學生感受地球毀滅的恐懼。在與學生交流中激發學生保護地球的意識,為後面教學做好鋪墊。

  1、激發學生說出自己保護地球的想法。

  2、師生合作念歌詞。

  A、跟琴分組視唱

  B、全班同學在二聲部音樂裡找到自己的聲部演唱。

  C、用la跟琴演唱兩聲部,要求用高位置演唱。

  3、學唱歌曲

  二聲部合唱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還是一個難點,這一環節透過“聽、奏、唱、編”全曲,加強對二聲部旋律的音程感,然後,學生憑著對二聲部音樂的印象,在老師的指導下,使學生輕鬆掌握難點。

  1、學生閉目聆聽音樂,想象天鵝悠然自得的神態,感受大提琴柔和的音色。

  2、認識大提琴的結構。

  3、哼唱《天鵝》

  4、表演《天鵝》

  地球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應該像保護自己的生命一樣去保護它,保護我們生活的家園。我相信,在同學們的保護下,我們的地球村會裝扮得更加美麗,

  拓展將音樂與美術學科完美結合,體現了學科整合的新理念。

地球村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五年級音樂上冊第五單元《綠色暢想》中的第一課時中的內容。第五單元主要目的是告訴學生:隨著交通、通訊工具的現代化,地球彷彿變小了,各國人民可以自由地來往、相處,“地球村”的概念應運而生,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呼聲也日益高漲。為了讓學生們從小就有做一個自覺保護環境的地球村小公民的意識,本單元透過演唱和欣賞、演奏一系列有關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熱愛綠色,關注綠色的事業,同時進一步提高合唱能力和識譜視唱能力。歌曲《手拉手,地球村》上本單元的重點和難點,它包含了二聲部的合唱及“地球村”的含義、環保教育等多個方面,在本單元中地位很重。全曲分為二段式:第一樂段由兩個樂句組成,節奏富於彈性、歡快、活潑第二樂段節奏變化重複,流暢而舒展、優美而歡快,表現出學生們手拉手,共建美麗地球村的歡快心情。

  二、說教學目標:

  1、理解“地球村”的含義,關注世界和平事業和綠色事業。

  2、初步學會《手拉手,地球村》。

  3、能為歌曲標註顏色的部分加上固定的節奏。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新大綱指出要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只要有音響就要伴隨著感情,學會唱歌不是目的,要把培養情感和審美滲透到音樂之中,而律動教學是為音樂審美活動而服務的,它必須體現審美活動過程中創造性這一規律。

  1、培養情感和審美能力

  2、用律動為歌曲編創節奏。

  四、說教法、學法:

  依據制定的教學目標,我採用的主要教法、學法有:欣賞法和聽唱法,這兩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在歌曲學習中得心應手,將歌曲的重點突出;難點更易掌握。

  五、說教學過程:

  首先,歌曲匯入環節我用“環境保護”為引子,引出“手拉手,地球村”這一課題。透過對歌曲進行兩遍欣賞,讓學生對歌曲有一初步的認識,然後指導學生學習歌譜,培養學生基本的識譜能力,在學生識譜後進行跟琴正音,訓練學生良好的音準。接著透過課件《手拉手,地球村》引導學生用深情、優美,發自內心的歌聲表現歌曲。最後以環保作結。具體過程如下:

  1、匯入。老師:你看——,你看——你看到了什麼?老師:你聽——,你聽——你想到了什麼?(學生回答)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學習該是多麼美好的呀!可是——

  【設計意圖】:

  老師聲情並茂的語言和音樂把學生帶入田園般的畫境中,引領學生展開聯想,培養學生的聽賞能力。老師:輕輕地開啟地球畫冊山山水水都會在問我你想給未來的地球留下什麼?是留下一棵樹,還是留下一朵花?是留下一個生命的夏天還是留下一片永恆的綠洲?(請同學們一起回答)我們說給未來留下一個更美的地球,和一首綠色和平的歌!今天我們學唱的歌曲是《手拉手,地球村》,“村”是一個很小的地方,但是現在隨著交通、通訊工具的現代化及世界人口的急劇膨脹,地球也彷彿變小了,同時,“地球村”也還有全世界人民不論國籍、種族都能友好相處的含義。

  2、欣賞童聲合唱《手拉手,地球村》(兩遍)。要求學生能聽出歌曲分為兩個樂段,第一樂段輕快活潑、靈巧,運用了很多八分休止符;第二樂段熱情奔放,有很多兩拍以上的長音。

  3、跟著錄音或教師的琴聲學唱第一樂段的歌詞,注意第二樂句中的2/4節拍,要唱出節拍重音。在“× ×”和“×× ×”處拍手或用打擊樂器演奏。

  【設計意圖】:

  擊掌練習既是訓練學生的節奏能力,又讓他們在節奏練習中熟悉歌詞。

  4、學習合唱部分。這一樂段共有兩個相似的樂句(歌詞相同),教學的難點就在於兩個樂句的相似,因此,需要多作對比練習。如將“5 6與“ ”相對比,將“ ”與“ ”相對比。 5─ │ 1 2 3─ │”

  5、為歌曲標註顏色的部分加上固定的節奏,可以集體議論、創造,還可以對比多種方案:我們與全中國、全世界的小朋友們都同住在一個地球村,地球對我們來說真是太寶貴了,在科學已經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還沒有在太陽系附近找到類似地球那樣適合於人類居住的星球。但是,如今我們的地球生態已經嚴重惡化,人們向自然界索取得近乎殘酷了,因此大自然也向人類報復了,近年來地球的平均溫度升高就是十分危險的訊號,由於採伐森林過度,水土難以保持,洪水、風沙就接踵而來……(播放課件)現在,人們終於認識到了,地球上的人民是個大家庭,共住一個地球村,他們之間不應有戰爭和衝突,要共同維護和建設地球村,正像歌中唱的那樣“希望的太陽就是我們”,讓我們從小就關注地球村的興衰,與全世界的小朋友們一起“把地球村打扮得漂漂亮亮”。

  6、總結小結全課收穫的主要內容,從要做一名出色的地球村的小村民,要用行動來保護我們村的環境,要一起克服困難,團結在一起,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