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科學說課稿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科學說課稿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歡迎大家分享。
一、教材分析
從知識結構來說:氧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非常熟悉的氣體,教材把它放在自然科學第四冊第一章第一節課,以作為學習物質性質和結構的起始點,為進一步揭示物質的微觀結構提供事實材料,是教材編寫的成功之處。本節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知識——氧氣的用途入手,引出氧氣的物理性質,進一步透過實驗介紹氧氣的化學性質,最後總結出氧化反應和化合反應的概念,層層深入,符合初中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和建構主義教育論的元認知規律。
從能力培養來說:從看圖認識氧氣的用途開始,到觀察氧氣的顏色、狀態,到聞氧氣的氣味,再到觀察木炭、硫、鐵在氧氣中燃燒現象,可以說教材深入淺出,為後面幾節氫氣、碳及其化合物等內容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合理的思維模式。
從情感培養來說:透過本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又一次認識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學知識,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一年半的學習,對自然科學的學習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方法基礎,可以開始嘗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但是初二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調控能力還不夠,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的嚴格管理。
初中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透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託,可以藉助實驗或多媒體電教手段,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和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提供動腦的問題情景,提供動手的練習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是上好本節課的關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瞭解氧氣的用途。
瞭解氧氣的物理性質。
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
初步瞭解氧化反應和化合反應。
瞭解氧化劑。
2、情感目標
透過有關氧氣性質的演示實驗,培養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和探索自然的精神。
3、技能目標
初步掌握聞氣體的操作方法
掌握觀察和表達化學反應的基本方法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初步學會透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氧氣的化學性質以及觀察和分析綜合能力。
難點:氧化反應和氧化劑以及實驗現象的描述。
五、學法的指導
氧氣是在自然科學學習中系統地認識具體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開始,形成一個良好的思維習慣是本節課學法指導的關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人的正常感觀習慣,指導學生先按色、嗅、味、狀態的順序去認識氧氣的物理性質,再透過自主閱讀去了解氧氣的溶解性和密度等物理性質,培養學生形成一個觀察以及描述物質物理性質的正確習慣順序。
對氧氣的化學性質,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思維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如何觀察、描述實驗現象,並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透過碳、硫、鐵與氧氣的反應事實,歸納得出氧化反應與化合反應使學生的理性思維再一次得到昇華。
總之本節課的學法形成,對以後學習氫氣、二氧化碳、碳單質以及酸、鹼、鹽等具體物質的性質與用途提供了基礎和保障,因此在學法上重在指導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正確的思維習慣。
六、教學方法的確定
舊的、傳統的學習觀認為,學習發生與否取決於教師的教授,學習的過程就是教師呈現、組織和傳遞知識的過程,學生的'任務就是像“海綿”一樣地儘可能多地吸收教師傳授的知識。當前的教育理念,則傾向於將學習看成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學習是一個主動的、有目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斷轉化和修正教師所提供的資訊,然後以一種具有個人特點的,有意義的方式來建構新知識,由於學生擔負這一責任的意願和能力會有所不同,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
根據這一教育理念,結合教材內容特點及學生認知情況,本節課採用自主學習和實驗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1、氧氣的用途和物理性質採用自主學習教學方法,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2、氧氣的化學性質採用實驗探究的教學方法。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七、教學程式設計
1、討論激趣,明確目標,引入新課,瞭解用途
課前準備:學生預習並查閱有關氧氣用途的資料。
新課引入:
問題1、生物體所必須的氣體是什麼?你們想不想了解有關此氣體的知識?
問題2、同學們請想一想氧氣除了提供給我們呼吸以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它還有哪些應用?同學們可以將事先透過各種途徑瞭解的知識向大家介紹一下。
透過兩個問題的討論,結合課本第二頁上的插圖,學生們已經集中注意,大大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明確了學習目標,同時也對課外自主學習情況進行了檢查。
2、自主學習,瞭解物理性質
(1)請學生自主學習第三頁氧氣的物理性質。
(2)問題:書上所描述的物理性質,有哪幾點你可以透過觀察、實驗或事實來證明?
(3)出示一瓶氧氣,讓學生觀察,並指導學生如何聞氧氣的氣味。
(4)多媒體展示下表,請同學們填寫:
表一氧氣的物理性質
(5)指導學生描述某一物質的物理性質,一般都是從色、嗅、味、狀態、密度、溶解性等幾方面進行的。
這樣經過自主學習、討論證明、觀察實驗、列表總結既對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進行了指導,也有利於學生對氧氣物理性質的記憶。
3、實驗探究,瞭解化學性質
(1)問題1:瞭解了氧氣的物理性質以後,大家肯定在想了,氧氣會有哪些化學性質呢?我們可以透過什麼方法來證明呢?
(2)問題2:實驗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可以怎樣進行這些實驗?
(3)問題3:實驗過程中我們應注意觀察什麼?
(4)以木炭為例透過觀察實驗完成下表第一欄:
表二物質和氧氣反應
再同時連續完成硫燃燒實驗和鐵絲燃燒實驗,然後由學生自主完成表格,教師進行指導。
然後要向學生說明鐵絲與氧氣反應的集氣瓶內事先裝少量水或細沙的原因。
經過實驗探究,不僅掌握了氧氣的化學性質,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科學的實驗方法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為以後更好地利用實驗探究自然科學知識打下基礎。
(5)總結出氧氣的化學性質:氧化性和助燃性。
5、歸納小結,知識的昇華
(1)教師講述:為了更好地系統地學習一類知識,我們常用比較歸納的方法。對化學反應我們常根據不同化學反應的共同特徵,歸納為多種反應型別。現在我們來比較一下今天學習的幾個化學反應,看它們有什麼共同特徵。
(2)教師陳述:化合反應、氧化反應、氧化劑的概念。其中氧化劑的概念只作介紹。
(3)為了使學生能正確區分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不至於把兩者混淆,用多媒體設計成答題小遊戲來完成以下練習:
指出下列文字所表示的化學反應,哪些是氧化反應?哪些是化合反應?
(4)問題:今天學習的氧氣的性質和它的用途之間有什麼聯絡?
透過這一問題的討論,使學生從理論高度認識性質和用途之間的關係,同時作為本節課的小結,使學生從感性材料上升到理論知識,使學生得到意義的構建。
6、佈置作業,持續學習
(1)必做題:作業本第一章第一節。
(2)探索題:今天我們研究了有關氧氣的知識,還有很多方面我們沒有涉及到,請透過各種途徑,觀察身邊的現象,以“氧氣和我們的生活”為主題準備一份發言稿。
其中探索題為學有餘力的學生而準備,可以在課外興趣小組中交流,或在黑板報中登載,旨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會觀察。
八、板書設計
除了用多媒體逐條展示,完成兩張表格(見上)以外,再在黑板上列出重點知識,以利於學生明確本課學習內容,加深記憶。
一、氧氣的用途
二、氧氣的物理性質:
(1)一般情況下,無色無味的氣體。
(2)密度比空氣大。
(3)不易溶於水
三、化學性質:
(1)助燃性
(2)氧化性
四、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其他物質的反應,叫做化合反應。
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生的反應叫氧化反應。具有氧化性的物質中氧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