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華】七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5篇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精華】七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5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夏感》(板書:夏感 梁衡),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談談這一課的教學設計。

  首先說教材:

  《夏感》是一篇洋溢熱情抒情散文,篇幅不長,語言優美雅緻,行文調理清晰,作者立意新穎,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夏日裡大自然的景象和人們的生活、勞作情景,流露出對夏的喜愛之情。

  王榮生教授說 “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感的積累、感悟和運用。”這一篇課文雖然不長,但細細品讀,我覺這篇課文值得教的內容非常多。結合本文特點和我對七年級學情的瞭解,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朗讀課文,感知課文描寫夏季內容。

  2.品味文中生動的動詞和精彩的擬人句,學習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

  3.感受作者對對夏的喜愛之情。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品味文中生動的動詞和精彩的擬人句,學習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作為教學重點;結合學生心理和知識水平,我將“學習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作為教學的難點。

  再來說說教法與學法。

  修改的20xx年修訂的新課標指出,教學要引導學生鑽研文字,主動積極的思維。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本節課教法上我準備採用1:朗讀法。要求學生讀出“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感情基調。讀出梁衡散文剛健的風格。2.點撥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學中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適時引導點撥,激發學生的思維,排除障礙,突破難點。3.聯想想象法。課文寫夏季,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生動的,鼓勵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進入課文夏季自然景色的情境中。

  葉聖陶先生說“凡教者必期達於不教”。教法的根本是學法,只有把學法教給學生,才能達到不教。所以學法上我採用1.朗讀法,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2.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發現新問題,逐步解決問題。

  此外,這節課我會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說教學過程。

  教學重在過程。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把教學過程安排為匯入新課------初讀課文-------品味賞析------小結課文、佈置作業四個環節。

  一、匯入新課。課文匯入有許多方式,本課是一篇文質優美散文。首先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展示我拍攝的幾張校園中一年四季照片,有玉蘭花開的春季,有學生在操場上揮汗如雨的夏季、滿地落葉的秋季,有白雪皚皚的冬季,配上班得瑞的音樂《寂靜之音》,用學生熟悉的情景匯入可以激發學習的興趣,然後出示從古至今一首首優美的描寫四季的的詩句,讓學生誦讀,在學生美好的氛圍中,請同學們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個季節?並說明理由。在學生的熱烈的回答中過渡到本課的學習:“在作家梁衡的筆下,夏季是什麼樣的呢?作者對夏季抱有什麼態度呢?今天讓我們一同來欣賞梁衡的散文《夏感》。”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文章篇幅不長,我播放優美的課文朗讀,要求學生一邊聽讀一邊想象課文中描寫的夏季景色,讓課文描寫的綠色的樹林、翻滾的麥浪、匍匐的瓜苗、彎腰勞作的農民呈現在學生的頭腦中。學生在聽讀後,帶著自己的美好感受自由朗讀課文。此後,媒體呈現問題:“夏季給作者什麼樣的感受?文章從哪幾個方面描寫夏季的?”師生明確第一段總寫了作者對夏的感受——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在此基礎上,分別寫了自然之夏、農人之夏。師生討論課文段落的劃分,理清文章的層次,文章共分三個層次,結構上是總分總方式,文章第一段總領全篇,最後一段總結全文。最後提問:“在作者筆下,夏天是熱烈、緊張、急促的,作者對夏天懷有什麼感情呢?”這樣的教學流程按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過程進行的。新課標指出:“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

  三、品味賞析。

  這是教學的重難點,文章運用了豐富的擬人句和生動的動詞,王榮生教授說教學要教學生看不到的東西。我展示兩句話:這是一篇動詞使用精美的文章;這是一篇修辭使用精美的文章。我先給學生呈現一個例句:“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一堵黛色長牆……”我問學生能否將文中的“凝”字換成“砌”,引導學生思考,師生討論交流,“凝”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凝”的事物是流動的,而“砌”是缺乏詩意的表達,顯得生硬而且與綠煙搭配不妥。好的文章是讀出來的,我要求學生去朗讀這個句子,注意節奏的停頓,語氣舒緩,我示範朗讀,“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一堵黛色長牆”,再指導學生朗讀,要求讀出幾份幽靜和詩意。

  備課中,我預設了“潛”、“撲打”“匍匐”等詞,讓學生充足的時間中,互相交流學習,品味這些詞句的精美和情趣。

  此外,我採用了變形閱讀的方法,改變句式,變文為詩,增加教學的情趣。例如我將第二段文字透過變形,成為一首精美的小詩,媒體呈現如下:

  夏天

  芊芊細草/漸漸長成一片密密的厚發

  淡淡綠煙/凝成一堵黛色長牆

  輕飛漫舞的蜂蝶不多見了——

  卻換來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地長鳴

  ……

  配上悠揚音樂,我先範讀。再請學生自己朗讀這首小詩,要求學生注意詩的朗讀節奏語調,面帶表情把小詩讀得富有情趣。將朗讀與語言品味結合起來,學生真正走入文字,感受到語言和感情之美。

  四、小結課文,佈置作業。

  最後我讓學生小結課文,想一想,透過本文學習,你感受到了什麼?學到了哪些賞析文章的方法?帶著作者對夏季的熱愛之情,請同學們再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吧!

  作業的佈置有兩道題,一是課下繼續誦讀文中精彩語句;二學習本文寫景方法,用生動的動詞寫幾句擬人句。作業佈置體現了將所學的知識由課內向課外遷移,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

  最後說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整個教學的紀念碑。板書設計我追求簡介、直觀、實用的原則。我把這節課的課文內容和教學重點呈現出來,增加學生的印象。

  夏感

  梁衡

  夏季的景色 夏季的人物活動

  精妙的動詞 生動的擬人句

  對夏的熱愛之情

  以上是我對《夏感》這篇課文的說課,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尊敬的評委下午好:

  我說課的課題是莫懷戚的《散步》。

  下面我從教材的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運用、學法指導、大致的教學流程等幾個方面彙報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一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注重人生體驗。《散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寓景美、人美、情美於一體,字裡行間揚溢著濃濃而真摯的親情,不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時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畫卷,更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尊老愛幼的道德頌歌。雖然與本單元前兩篇課文《風箏》《羚羊木雕》一樣都以家庭生活為主,都有矛盾衝突,但前者給予的更多的是反思,而本文則主要從家庭倫理準則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正面、積極的引導,並且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因此,我認為本文是讓學生走進文字,對話文字,在“人生體驗”中達到體驗人生目的好教材。

  二、學情分析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語文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增強親情觀念,提高人文素養是本課的教學任務之一。本課的教學物件是七年級學生,他們基本是都是90後獨生子女,“獨生子女現象”普遍存在,不少孩子“唯我獨尊”,家庭親情觀念淡薄,缺乏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因此,本文教學時,對於七年級學生而言,理解事件本身並不難,但要引導學生髮掘文字主旨、感悟親情及由此引發對於家庭倫理準則的思考會有一定的難度。

  基於以上分析,我設定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如下:

  三、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本課教學目標為: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基本內容。

  2以文字為範例,指導學生揣摩詞語的含義,品味文章語言的方法。

  3學習文章以小見大、一事一理,從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寫法;

  4體味文中濃濃的親情,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家庭倫理傳統美德。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以及教學目標,確定:

  教學重點為:目標2、4

  教學難點為: 目標3、如何理解文章具有象徵意義的最後一句話

  為達成以上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擬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以文字為範例,組織學生自主品味語言,並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相關方法。

  2、以小組形式,透過合作探究本文主旨。

  3、朗讀法、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合,品讀文章。

  4、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初讀敘事類文章,整體感知內容的方法(初讀“三問”:誰?在哪裡?什麼事?)

  2、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精讀文字、品味語言。

  3、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發現文章的美點(從內容到形式)

  五、教學流程:

  課前播放《常回家看看》作一個鋪墊。

  1、 猜字遊戲匯入

  謎面:上有老下有小—學生猜---教師解字:老小不分開為孝,老在上子在下,兒子擔任著揹負老人的責任這樣才為孝。

  當堂調查:你們一家三口和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同吃的同學舉手(舉手的很少),如此看來大多數是老小分開的,孝出了問題。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能不能不分開呢?分開與不分開的主要責任以在誰呢?從今天學習的課文《散步》中也許能夠找到答案。

  (設計意圖:歌曲作情感鋪墊,猜字遊戲可以很快地激發七年級孩子的興趣,丟擲的問題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關,為突破教學難點設伏。)

  2,聽讀、朗讀,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2)、輕聲地朗讀課文。

  (“聽”和“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字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過程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字中去。)

  (3)、檢查閱讀效果:

  從記敘的要素、順序入手理清內容和文脈。並在概括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找出核心事件“分歧”,以及產生分歧原因和解決分歧的辦法。

  (學習起步階段要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梳理內容的目的是強化“要素”意識,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4品讀課文 感悟親情

  我設計的主問題是:

  ①、你說說這一家子四口人中,誰的權力最大?在散步的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老師在學生討論結束後,再總結全班同學的發言,加以歸納明確。一家人的權力無大小之分,只有平等的關係。一切由愛決定。 這個“愛”,對長輩來說,是“愛幼”;對子女來說,是“尊老”。

  ②、學生總結歸納人物的特質 (這一設計的目的訓練學生的歸納能力,學會運用精煉的詞語來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徵。)

  兒子:聰明乖巧,非常懂事。(著重引導學生將文中的兒子與現實中的“兒子”(自己)進行對比,突出現實生活中有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小皇帝,小公主形象。)

  ③關於教學難點,採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探討。

  鋪墊:再問匯入部分的兩個問題:如何解決“孝”這個問題?能不能不分開呢?分開與不分開的主要責任以在誰呢?歸納學生的回答水到渠成地理解文章最後一句具有象徵意義的話---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後的責任,家庭是這樣,民族、國家也是如此。(邊歸納邊板書要點)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透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體會文章的人性美。(初步體會文中“以小見大”“一事一理”的寫作手法。)對於學生的討論和回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5、探究課文,品味語言

  ①、讓學生採用圈點法劃出自己認為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裡?說說自己的發現。

  預設:主要引導學生品味:(1)寫景的句子 ,發現他們的意境美。 (2)對稱的句式(體會它們的對稱美,情趣美。)

  (語文學習的要義之一就是學習語言,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要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②、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精彩片段。

  (朗讀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透過朗讀加深印象,培養語感)

  6、結束語: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子欲養而親不待。對長輩、父母我們要心懷感恩(播放《感恩的心》),此刻,你有什麼感受,或最想對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說些什麼?用一段文字把它寫下來,課後和大家一同分享。

  最後是作業佈置:

  7、佈置作業:以家庭生活為素材,以親情為主題,運用“以小見大”“一事一理”的寫法,寫一個片段(300字左右)。

  考慮到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及剛開始學習“以下見大”“一事一理”的寫法,特作出分層要求,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這也符合個性化的要求,具體是:最低要求:仿寫文中的某個片段//一般要求:獨立構思,能表現出親情//較高要求:能提煉出一個簡單的道理。

  8、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主要是為了體現教學內容的要點,突出教學重難點。

  附:板書:

  百 善 孝 為 先

  +

  散 步 分歧 +

  (莫懷戚)

  ||

  整個世界(責任 使命)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

  本單元編選了五篇描寫人類的生存夥伴——動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瞭解和認識,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而且還試圖從動物世界裡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本文描寫的是一群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讓每個讀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因此,從內容來看這篇課文非常具有情感性,又體現本單元的一個“關注動物世界”的學習重點,有如下特點與作用:

  (1)課文體現了較強的時代的氣息,緊密聯絡社會實踐。文章關注動物世界,也就是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本身,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物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課文適應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創新精神。

  2、學情分析。

  一課時完成文字教學任務,並結合本課開展一課時的“保護野生動物”實踐活動。

  本文故事性強,情節扣人心絃,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蘊含的哲理較深廣,初一學生思考的深度不夠,所以感悟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同時,學生已有兩年微機操作的經驗,已具備上網搜尋與製作電腦小報的能力;並且社會課上及課後已做過比較規範的調查報告,只要稍加提點就能讓學生自組分工開展第二課時的活動。

  3、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目標綜合化、系統化、細目化、行為化原則,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設計為:

  知識與能力:1、理清並感受文中生動、感人的情節;

  2、透過分析感人的片段,感悟勇於自我犧牲、捨己為人的“斑羚精神”。3、聯絡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感悟文章的深刻主旨。

  過程與方法:1、透過複述斑羚飛渡的主要情節,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有感情的朗讀文字片段,感受其中蘊涵的思想感情。

  3、透過“保護野生動物”活動設計,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第二課時)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透過感受動物自我犧牲、捨己為人的可貴精神,激發學生的動物保護意識。

  4、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依據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既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又形成良好的個性的教學目標,又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透過分析感人的片段,感悟勇於自我犧牲、捨己為人的“斑羚精神”。

  教學難點:聯絡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感悟文章的深刻主旨。

  二、教法

  關於教法,我想應當設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會、認同作者的情感、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據此,我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教學的容量;幫助學生走近文字;並採用激發興趣法來啟用學生的思想,開拓學生的思維、啟迪學生的智慧。

  為了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第二課時把班上學生按照能力強弱搭配分成幾個四人學習小組,這樣便於同學間的交流和團結互助,共同提高。

  為了加強文字與社會實際的聯絡,擴大知識面,讓學生嘗試運用文字的方式去感染更多的人,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第二節課領學生到微機房去上課,運用微機課學習的上網技術進行“保護野生動物”實踐活動資料的蒐集和整理,語文教師要推薦內容對口的網站或網頁,為最佳化學生的設計多提意見。

  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興趣,組織展開討論和交流,並進行適當點撥,主要貫穿以下教法。

  1、情境設定法:在匯入新課時,教師先給學生觀看一段flash(斑羚飛渡這個故事的前因),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2、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應讓學生選擇令自己感動的語句自由朗讀,分析之前個別朗讀,分析相關的語句後全班齊讀,重點語段請個別學生範讀,一節課書聲琅琅,才能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學法

  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 新課標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裡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本科課具體學法主要有:

  (1)學生用圈點批註法做預習筆記,要用活頁紙做感悟筆記,便於整理歸類。

  (2)學生反覆朗讀感人語段,品讀與傾聽。

  (3)學生上網搜尋有關野生動物的資料。

  四、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思維發展規律並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根據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設計科學、合理、藝術的教學環節,就是有目的地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邏輯性、綜合性,還要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體活動,所以確定以下教學步驟:

  課前佈置預習:

  (1)朗讀課文2-3遍。

  (2)自學文中的生詞、重點詞語。

  (3)找出你認為文中優美生動或令人感動的語句,加以賞析做在預習活頁上。

  (4)蒐集斑羚的有關資料。

  課堂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斑羚介紹:(播放《動物世界》片頭,用斑羚圖片定格)現在,你就是趙宗祥,請你向大家介紹一下圖片上這種動物長啥模樣?

  個別自由發言後,在圖片上顯示簡單的文字介紹,齊讀。

  2、“今天,我們就隨著一連串蹄聲走進斑羚的世界”。出示課題,齊讀。

  有關斑羚的介紹,能加深學生對斑羚的瞭解,因為生活中他們沒有見過斑羚,而且模仿主持人說說斑羚的外型也為下面學生對課文的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幫助。(肌腱發達極善跳躍,渾身是寶狩獵物件)

  二、整體感知

  1、給學生觀看一段flash:狗吠聲、腳步聲、蹄聲,羚群逃至懸崖。(斑羚飛渡故事前因)

  猜一猜:“發生了什麼事?”

  “遭遇何種處境啊?”(這兩個問題讓學生自由說)

  2、開啟課本,默讀1~4自然段,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3、讀完後,試用一句話概括回答剛才的兩個問題。

  “斑羚群被獵人逼至懸崖,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

  4、除此以外還提到了什麼?為什麼要交代這些?

  傷心崖的地勢險要——前無去路,後有追兵的緊張氛圍

  斑羚的跳躍能力——無法越過懸崖

  5、“同學們,當斑羚群面臨種族危險時,接下來,你想它們又會怎樣呢?”(讓學生展開聯想,猜測下面的故事)

  首先創設情景,學生對故事起因、發展的好奇自然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再接觸文字,感受作者字裡行間渲染的故事的凝重氛圍,自然關注內容。

  6、“在生與死的抉擇中,有誰不渴望生呢?讓我們帶著疑問開啟課文,默讀剩下的內容,看看故事又有什麼波折?”

  7、讀完課文後,誰能簡要複述一下接著發生了什麼故事?(指名複述)

  其餘同學仔細聽,聽完後可適當補充或糾正。

  這一環節既讓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為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還可以讓學生糾正概括中的不足之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8、能用一兩個詞語說說你讀完後的感受嗎?

  “感動、壯觀、慘烈……”

  三、研讀賞析

  1、“在整個故事中,什麼地方最讓你感動?讀讀感動你的相關情節,細細品品,你為什麼感動?”

  (1)要求學生先從文中找到相關的語段,在書上作記號,自由朗讀揣摩,然後再班級交流。

  (2)學生髮表看法。

  可能談到的重點話題以及教師可作的引導:

  關於老斑羚的'試跳:

  是否老眼昏花,逞能?

  如果你就是目睹它跳崖的斑羚,你怎麼看待它的行為?

  關於斑羚群自動的分成兩撥:

  意味著什麼?為什麼他們會這麼做?

  你想象一下它們可能會有哪些神情?

  關於從頭至尾沒有一隻老斑羚調換位置:

  如果你是成功逃生的小斑羚,你會對他們“說”些什麼?

  你又從中讀到了什麼?

  關於第一對試跳的情景:

  這一情景中哪些話最令你感動?為什麼?

  從作者的描寫中,你看見怎樣的場景?(適時插入第一對飛渡的flash)

  關於鐮刀頭羊的最終的消失:

  它結局有哪些可能?

  為什麼不直接寫它跳崖?

  它應不應該跳?

  假如你是目睹的獵人,你怎麼看待它的消失?

  注:有關上述話題的語句或段落:分析前先讀,賞析後還要全班練讀,指名讀。

  此環節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會談到:老斑羚以生命給斑羚群作提示;文中有關鐮刀頭羊的消失;一老一少的斑羚試跳的語段等等,對文中這些重要詞句的分析及朗讀,既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又有利於理解本文主旨,而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能更形象、更直觀讓學生感受到一老一少斑羚飛渡的過程。

  四、深入探究

  1、“當我們的心一次次地被文中這些悲壯的場景所感動時,我們不禁要問:傷心崖上慘烈的一幕幕,是誰造成的?”

  2、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感動是恆久的,帶給我們的感悟是豐富的。請同學們說說你感受最深的一個方面,有條理的闡述這個觀點。

  “請把你對本文的深刻感悟凝聚成簡練的一句話。先在本子上試寫,再發言。”

  3、分享你的感受。

  (教師作為最後的參與者,總結羅列如下,作為學生回答的導向)

  1、危難中表現出來的智慧、勇氣、自我犧牲精神。

  2、人類的殘忍,對動物的虐殺;人類需要自我反省。

  3、弱者對強者的反抗,不苟且偷生,視死如歸。

  4、老一輩為小一輩所做的奉獻、犧牲。

  5、為了整體的利益,犧牲區域性利益的精神。

  此環節引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從表層深入到裡層,多角度地看問題,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豐富情感。

  五、拓展延伸

  1、引導學生回憶講述生活中聽過或看過的與本文類似的故事,要求敘述清楚、準確、突出重點。

  2、教師結語:“相信大家都已經被這些故事深深打動了,課文《斑羚飛渡》給我們帶來的遠不只是簡單的同情、敬佩與感動,它為我們實現了一次心靈的飛渡!彷彿我們也變成一隻斑羚,從“自私”的山峰上,奇蹟般飛躍遙遙相距的山澗,輕巧地落在“奉獻”峰上。潔淨如洗的天空出現了一道瑰麗的彩虹,隨著我們的“飛躍”跨過兩座山峰。”

  有人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環節把課本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第二課時(簡)

  活動設計:

  一、課堂上教師可指導學生上網搜尋相關資料,思索質疑:

  (1)請搜尋有關斑羚的資料,如生活習性等。

  (2)文中斑羚飛渡是在人類的圍捕下發生的事件,由於人類的濫捕濫殺,造成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的事例很多,請從網上或圖書館等其他地方搜尋到相關的資料。

  二、任務:二選一

  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設計一份“保護野生動物”為主題的小報,可以是某一種珍稀動物的專題介紹,也可以是多種動物資料的彙編。

  2、根據蒐集的資料,選擇一個角度,寫一篇關於野生動物保護等方面的小評論或簡單的調查報告。題目示例:

  《野生動物的現狀調查》 《 談談人類對野生動物的保護》

  《談“斑羚飛渡”中的美》 《 我要當好潮鄉的動物小衛士》

  以上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先獨立蒐集資料,然後按學習小組綜合,完成小報、小評論或者調查報告,這也是這一課的課後作業。透過一系列語文活動的展開,我相信一定可以增強文字的現實意義。

  三、展示

  1、將電腦小報中優秀的作品佈置在校櫥窗欄,出一期保護野生動物的專題。(由宣傳委員負責佈置)

  2、將優秀的調查報告及小評論佈置在班“學習園地”或交由廣播站播送。(由學習委員負責佈置)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我說課的內容是七年級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張鋒的科學詩《化石吟》。

  【內容分析】

  《化石吟》所在的這一單元的幾篇文章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內容豐富多彩。閱讀這些文章,可以豐富我們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新課標在這一單元中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化石吟》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透過它,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化石功不可沒,科學真是神奇,科學家更是偉大。

  學習這一課時,為了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有必要聯絡生物學的內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魚類的進化、鳥類的進化、兩棲類的進化、被子植物、恐龍、猛獁等內容。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講解過多,不能上成生物課。

  課文是一首科學詩,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科學的內容。兼具科學與文學之美。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⑵ 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2、能力目標:

  ⑴ 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⑵ 學習快速閱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3、德育目標:

  認識到科學的美,培養對生物世界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聯絡生物學的相關知識,啟用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關於教法】

  為此我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1、朗讀法: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呼化石,親切自然,字裡行間流露出讚歎之情。非誦讀不能體會其美。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情感之美和音樂美。

  2、聯想想像法:億萬年前地球上神奇的景象,化石作了一一的記錄,科學家據此復原了古生物的形象,要求學生根據詩歌所提供的素材描繪出想象中的遠古世界,並以優美的語言,有條理的思維描畫一翻,這對於鍛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大有裨益。

  3、討論點撥法: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的探究詩歌的內容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位老師:

  大家好!

  我叫周承坤,來自豐收中學。我說課的題目是《口技》,選自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初中語文第二冊第四單元。這是第二課時,前一課時,我們主要預習了課文,朗讀了課文,掃除了字詞障礙;透過文下注釋初步瞭解了課文的大意;理清文章的層次。

  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式、理念闡釋五個方面向各評委老師說課

  一、說教材

  1、課文內容

  本文記敘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一位口技人高超的技藝,令人深切感受到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2、教學目標,重難點的確立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本課制定如下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積累本文一些重點虛實詞的用法。如: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表時間的詞,數詞的異用等。

  能力目標:學習本文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並能在作文中運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深切感受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激發學生熱愛藝術的熱情。

  重點放在字詞的落實積累上,難點放在本文表現手法的研究上。

  3、學情分析

  這是七年級下的一篇課文。這一時期,同學們已經學過了許多文言文了,有了一定學文言文的基礎,學生學起來應該不太吃力。另處,本文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絃,學生應該很感興趣。這些都是學好本課的優勢條件。

  二、說教法

  本課擬採用下列教學方法:

  1、朗讀法:“書讀百篇,其義自現。”這是學文言文的好方法。

  2、發現法:本課難點的突破擬引導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得出結論。

  3、討論法:和發現法配合使用,引導學生髮揮集體智慧,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三、說學法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讓學生髮現趔,教給學生學法。這正是實現葉聖陶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達到不教”的目標。

  1、朗讀法:反覆朗讀,明瞭意思,領悟寫法。

  2、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說教學程式

  (一)、開門見山直接匯入,交待學習要求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篇課文《口技》,這裡說“研究”而不說“學習”,是希望本節課同學們要以研究的態度,發現的精神來學習這節課。

  (這樣匯入,直奔主題。針對農村學生新課標學習理念沒轉變過來,只知教師講,學生記的情況,強調學習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二)、聽讀課文,請你發現

  1、文中有一句話可以概括全篇的內容,請發現,找出來。

  2、文中有一個字可以拎起全篇,請發現,找出來。

  (這樣切入應該說是比較省力的,扣一句話,一個字就可以把握全篇。)

  (三)、研究課文

  1、文章是如何表現口技表演之“善”的?找出相關的語句,研究一下。

  2、請你說話:

  用“口技人表演之善,從 這幾句可以看出,它寫出了 ”的句式,說說你的研究成果。

  3、請你歸結

  文章表現口技人表演之善,主要表現在

  ①對 的描摹

  ②用 的烘托③

  4、請你思悟

  研究了本文表現口技表演人表演之善的方法,對我們今後的寫作有什麼啟迪?請說說看。

  (這一步的研究,嚴格遵循了發現事物,研究事物的一般規律,確立目標——分析材料——交流看法——得出結論——應用規律)

  (四)、請你發現、落實字詞

  1、概括老師的示例,分組發現

  第一組:發現文中用法特別的字詞

  第二組:發現文中古今異義的字詞

  第三組:發現文中表示時間的字詞

  第四組:發現文中一詞多義的字詞

  2、交流

  3、請你做做,課堂訓練

  (這一步注重讓學生個別發現,然後集體交流,以點江成面,既可以注重學生個人的發現,又可形成完整的知識休系。)

  (五)、課堂小結

  (六)、板書設計

  對聲響的正面描摹

  口技善用觀眾反應側面的烘托

  道具

  (七)、時間分配

  匯入2分鐘

  聽課文,整體感知5分鐘

  研究課文20分鐘

  發現,落實字詞10分鐘

  課堂訓練5分鐘

  機動時間3分鐘

  五、幾個設計理念的闡釋

  1、設計中充分貫徹新課標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2、設計中遵循發現事物,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關鍵詞為“”發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