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背影》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背影》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語文《背影》說課稿1
一、新大綱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
新大綱對現代文閱讀教學的要求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訓練學生閱讀一般的現代文,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思路,瞭解基本的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
二、使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
三、初步學習各種閱讀方法。
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能力訓練”的“閱讀訓練”項中特別強調了“整體感知課文的大致內容”“從課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賞課文中優美精闢的語句”“用普通話正確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圈點批註的方法精讀課文”等等。
二、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採用記實的手法,透過一個特定的角度棗背影去寫父子之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的相愛相憐的感情。寫得真摯而動人。此文在新教材中編入第一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從編者意圖來看,顯然出於以下幾種考慮:
1、透過此文去引導學生關注家庭生活,關注父母的生活與情感。因為新教材的第一冊的編輯思想是根據反映生活的內容編排。第一單元即家庭生活,其中第一課《這不是一顆流星》是寫祖孫關係,第二課《羚羊木雕》是表現同輩的朋友關係,此課反映父子關係,而第四課《散步》表現的是整個家庭之間的關係,由此可見,教材編輯的意圖是要示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認識和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美好的情感。
2、訓練學生整體上學習與運用語文的能力,編者將此文的訓練重點之一定為“中心與段落的關係”,意在訓練學生理解作者如何根據中心去安排段落的能力。
3、新教材注意到了第一冊的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注意到與小學的銜接,另一方面注重第一冊教材的學習在整個中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地位,強調語文學法的指導、最基礎的語文能力的形成與良好語文習慣的培養。這三方面的要求是體現在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當中的。
三、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乃至我校的學生語文基礎差,特別體現在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與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背影》這篇文章反映的畢竟是成年人尤而且是一個知識分子的情感,因而較為深沉,其中最大的特點“淡淡的憂愁”是很難讓這些剛上初一的學生真正的領會。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這樣一些內容進行大膽的捨棄,在課堂上不做要求。
四、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將此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1、訓練用普通話正確朗讀的能力學習圈點批註的讀書方法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3、體會中心與段落層次的關係
4、透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觀察父母的生活與情感,主動為父母分憂解難
教學重點是目標2、3
課文2、3兩段對於表達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難點
五、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葉聖陶語),但教材又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子,它與數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個綜合性的複雜性的例子,從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其次,這個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們要將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們還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魚而忘荃,可以說,“言”“荃”更為重要。
“整體閱讀,以語言訓練為主”是我上這節課的指導思想,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主要體現這一點,在處理教材時,先讓學生透過聽讀、朗讀等方式從整體上進行充分的感知,並對重要的字詞進行訓練;再對文章的大致內容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之上,進行重點文段的閱讀訓練,著重訓練詞語的運用和關鍵語句的理解。最後對“中心與段落的關係”進行領會與分析。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採用圈點批註、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
為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提高效率,採用投影,播放錄音等媒體。
六、學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的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因此,本課十分注重以下四點
1、用普通話正確地朗讀
2、學習使用圈點批註的方法
3、對基本語料的積累
4、根據間接經驗學習感受生活
七、教學過程設計
本課教學時數擬為二個課時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的教學要點有:聽讀、朗讀訓練,語彙積累,圈點批註與整體閱讀,文章大致內容的理解與把握。具體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匯入,激發情感,創設氛圍
提問:
1、在你的生活中誰最令你感動,最令你感動的是什麼?
2、而在我們今天所學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的《背影》中誰是令他最感動的人呢?而最令他感動的又是什麼呢?
(第一問的設計體現語文與學生生活的聯絡,讓學生由生活中的具體形象出發;第二問旨在激起學生的閱讀需要,同時,也體現了對預習的要求)
二、朗讀訓練
1、聽錄音朗讀(選一段節奏舒緩情調感傷的音樂)
要求:將那些自己讀不準的字標出記號;將自己不能理解的詞語框出來
2、正音練習(幻燈出示,見附一)
教師對這些詞領讀兩遍
3、朗讀
1、2段一組同學讀,3、4段二組同學讀,5段全班同學讀,6段三組同學讀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們學生最薄弱的也是這一點,是順其自然,還是切實去改變,我選擇後者,初一時期是訓練朗讀的關鍵時期,如果此時不加以強化,到了高年級再去補已經很難有成效,心理學認為人發展某種能力具有關鍵期,朗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就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根據學生實際,初一第一學期朗讀要求為正確,對一些學生讀不準的詞語,採用英語學習中學單詞的方法,教師進行領讀。)
三、圈點批註與整體閱讀訓練
1、閱讀全文,用規定符號進行圈點批註
批註要點
1)、詞語:不能理解的用橫線,認為用得好的用框框
2)、關鍵語句(或寫得好的語句)用波浪線
3)、有疑問的地方,用括號再加問號
4)、用雙豎線和單豎線劃分文章層次
(這一環節主要用於學習讀書方法,形成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既是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熟悉,又是個種發現式的學習過程,當然畢竟是初一的學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夠有所批註,不論對錯都是可貴的)
2、簡要說說批註的地方並理由(找成績好的同學,旨在給其它的同學做出示範,教師可在學生閱讀時巡視,找那些批得較好的同學發言。教師可根據此收集反聵資訊)
3、詞彙積累——課堂練習二
(寫完後對照課本,找出寫錯的字並改正)
(詞彙是語言的材料,切實落實,此練習一方面設計聽的能力,一方面練習詞的意義,一方面練習正確書寫,一石三鳥)
4、閱讀嘗試練習(提問討論)
1)“我”與父親最後一次相見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
(理解記敘要素)
2)我與父親是在一種怎樣的背景下見面的?從文中找出寫見面的背景的句子。寫出了怎樣的一個背景。
3)文中一共寫了幾個背影?
4)文中一共寫了作者幾次流淚,找出這些語句?
5)對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幾種看法,你認為正確的是,簡要說明理由。
A、表現父親疼愛兒子
B、表現父親的生活艱難和老境頹唐
C、表現兒子體諒父親
D、表現父親憐愛兒子,兒子體諒父親,父子之間的美好親情
(重點討論解決2、5)
(嘗試練習的設計的目的是檢測整體閱讀的效果,同時解決一些次要的目標。提問5的設計可視作是對此課的總結)
四、作業佈置
1、將預習提示中的詞語的注音和解釋抄寫在作業本上。(語料的積累,習慣的培養,這類練習表面上看較為機械,但對低年級學生是有效的,所以是必要的)
2、完成課後練習七(不借助其它參考書,做錯沒關係,做在書本上)
3、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的教學要點是重點段落研讀、關鍵語句意義的品讀、理清本文的層次與結構體會中心與段落之間的關係、比較閱讀訓練。如果說第一課時側重於基礎能力和基本習慣,是整體感知課文,那麼第二課時主要是突破重點難點、完成主要目標並進行遷移訓練。第一課時的鋪墊,第二課時是發展。
主要教學環節如下:
一、重點研讀第五段(朗讀、討論)
1、上節課我們知道作者一共寫了四個背影,那麼作者寫得最詳細的是那一個?朗讀這一段,注意其中的一些詞語,等一下要求大家寫出來。
引導學生研究刪後補出的詞語的含義和作用,教師進行適當的點拔
A、兩個“黑”字
B、三個“布”字
C、“蹣跚”“肥胖”
D、“兩手”“兩腳”
E、不要“向左”兩字行不行,為什麼?
2、為什麼“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而不是“輕輕的”或是“小心地”?請一位同學表演一下?
3、父親為什麼“撲撲身上的泥士,感到很輕鬆似的”,“似的”二字去掉可不可以?
4、作者為什麼看到這個背景“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又為什麼趕緊拭乾了淚?
5、這一次流淚與第一次流淚有什麼不同。與第三次、第四次呢?
三、關鍵語句的品味
1、前面我們透過第五段的閱讀,體會了父親對兒子的一片疼愛之情,那麼,文中還有那些句子表現了這種感情?
引導學生分析以下句子,並進行點拔
A、第二段父親說“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B、第三段棗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貼,頗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送我去。
C、他囑我路上要小心·····
2、作者是否一開始就體會了父親的這種樸實的疼愛之情呢?
3、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那些語句是互相呼應的?
練習:完成課後練習五
四、總結討論
1、文章的標題改為“我的父親”“浦口別父”好不好,為什麼?
2、討論上節課課後練習2、教師板書總結
3、討論中心與段落的關係
A、2、3兩段去掉可不可以,為什麼?
B、第四段為什麼不詳寫作者在南京與朋友的遊逛?
五、小結
六、作業佈置
1、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動過,也許是一次送別,也許是一次談話,也許是一份特殊的禮物,也許是······請你敘述一次讓你讓你最為感動的事。
2、背誦文中描寫父親背影的一節文字。
(著眼於遷移與鞏固)
附一:課堂練習一(幻燈出示)
選擇正確的讀音
差使交卸
奔喪迂腐
瑣屑柵欄
舉箸
附二:課堂練習二
根據教師所說的意思默寫出該詞語
1)不幸的事接二連三地發生
2)奔赴親人的喪事
3)亂七八糟的樣子
4)把自己的財產、衣服出賣和典當出去
5)悽慘暗淡,不景氣
6)有了空閒的時間,指失業在家
7)因為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8)精神不振作
9)細小而繁多的事
10)感情聚積在心裡不得發洩
附三:課堂練習三
不看書憑記憶補充下面這段文字中刪去的詞語。
我看見他戴著小帽,穿著大馬褂,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攀在上面,再向上縮;他身子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附四:閱讀課後練習八的文段,完成下列練習
1、這個文段中所描寫背影的語句是,從文中劃出來。這一背影與朱自清在課文中描寫的背影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2、朱文透過父親的“背影”表現了父親對自己的疼愛,最後表達的是一種對父親的思念和老境不好的一種淡淡的憂傷,而此文的結尾兩段表現的是作者對自己的負疚的心情。
初中語文《背影》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朱自清的《背影》。這次說課我主要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首先談談教材
《背影》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的一篇講讀課文。該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以 “愛”為中心話題,每篇文章都從不同角度去讚美人性中的美,培養學生對真善美的領會和鑑別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而《背影》正是一篇能體現這些訓練重點的極好例子。《背影》一文透過描寫父親的“背影”來歌頌父親,把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本文從不同的角度去讚美愛,能夠使學生在其中深刻的體會這種相憐相愛的感情。 結合本單元的訓練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把教學目標定為三個方面: 首先,知識和能力目標:瞭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並積累生字、詞。
其次,過程和方法目標:整體感知課文,體會關鍵語句的含意和表達作用、品讀文章樸實的語言風格。
最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領會本文表現的父子間的濃濃親情,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說過:“教育不是一種告知與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學生主動性建設的過程。”新課標也明確指出:“要貫徹啟發原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動腦、動口、動手,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據此,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法:
以語言品味為主,採用啟發點撥法,來完成本課教學。
為解決本文重點,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針對教師對關鍵語句的提問,學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
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採用多媒體教學。
初二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教材,主要運用了以下學法:
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
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指導學生根據間接經驗學習感受生活。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給:“請您毫不猶豫地在每一堂課上擠出時間,讓學生掌握新教材吧,那樣將得到百倍的補償。”為了讓教法和學法充分運用,實現教學目標,教學程式我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一)激情匯入,誘發興趣
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出示背影的圖片,看與思相結合,“同學們,咱們的父親在自己生活中扮演的是一個怎樣的角色?”從而進入了學生自由談,進入了課文,接著順勢而導,“今天,我們要來認識名人朱自清的父親,看他在兒子眼中有著怎樣的形象”這樣順利的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二)指導方法,輕鬆預習
在上新課之前,我要求學生自己運用網路,蒐集作者的生平資料和寫作背景,藉助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參看註釋,通讀全文,初步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樣不僅鍛鍊了學生正確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也幫助他們養成主動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三)討論交流,重在激勵
首先,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雖然到了初中,但對生字詞的瞭解仍然是最基礎的。 接著,再檢查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情況,之後,在要求學生運用三分鐘的時間,分小組討論交流預習的情況,這時教師參與其中,但不是直接告訴答案,而是重在激勵喚醒。討論結束後,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全班討論,分步處理。對於不涉及文章重點的問題引導學生當堂不為解答,對於能引領全文中心的問題,不急於強解,留到下一集中閱讀環節重點突破。
(四)直奔重點,集中理解
這一環節我設計為兩步進行,第一步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很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為自己的朗讀打好基礎。聽完錄音後,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朗讀。
第二步,透過一系列問題的提出,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對文章重點進行分析理解。 我將全班學生按照組別分為四大組,每組自由選擇一個問題進行深入的研討,討論結束後,在由教師的帶領下進行全班的相互交流和總結。這四個問題分別是:
問題一:體味文中父親送“我”上車前後的幾句話,它們表達了父親怎麼的思想感情?
問題二、透過車站送別表現了父子間什麼樣的感情?
問題三、文中幾次提到了背影,又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提到的?
問題四、父愛如山,父愛似海。作為愛的承受者朱自清,面對如此博大精深的父愛他會想些什麼呢?請揣摩一下作者的內心世界,站在作者的角度,將“我看到了一個_______的背影”補充完整,並說明理由。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地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實踐”所以,一方面我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真正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而師生共同探討重點句段,有利於解決重難點,也體現了互動性。
(五)品析內化,拓展延伸
既然是內化,就要對文章加以吸收,既然是延伸,就要拓展到我們的課堂之外,我設計瞭如下兩個方面:
1、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的第一題,幫助學生加強對全文的理解。
2、小練筆。父母的愛也很偉大,值得我們去感恩。讓我們為他們做點事,在父母疲倦時端上一杯熱茶,在餐桌上給他們夾一次菜,在他們工作之餘給他們捶捶背、揉揉肩用心觀察他們的反應,用筆記下你們的感受,並整理成一篇日記.這樣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在課堂上,還要在家中,使學生體會父母的不易,珍惜父母的愛,學會感恩,也完成我們教學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初中語文《背影》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一) 教材簡析
朱自清先生的紀實性散文《背影》是表達人倫至愛的名篇,它在樸素自然的風格中,在平實的述說中表現了中國式的父子之情,蘊涵著豐富的中華民族文化底蘊。
課文突出地刻畫父親的“背影”,著力表現深沉的父愛,在禍不單行、陰雲籠罩、哀愁焦慮的日子,父愛顯得異乎尋常的感人。文章構思選材和敘事描寫都恰到好處,樸素的語言傳遞著動人的情感。學習這篇文章,除了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外,更要領會文章的寫作手法,從而為散文寫作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對現代文閱讀教學的總目標中要求:“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與趣味的薰陶。”課標要求從三個維度把握教學目標,本文教學我確定為:
1、知識和能力:理清文章結構層次,理解背影的線索作用;學會在閱讀中抓住關鍵語句,體會其在語言環境中的涵義。
2、過程和方法:加強朗讀指導,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凸顯語文的開放性。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文中所表現的父子深情,引領學生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和交流,培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教學重難點
1、說教學重點
根據課標中 “能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等方面的要求,我確定本文教學重點為: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深情; ②揣摩“車站買橘”一段中關鍵詞句的含義,體會其意蘊; ③把握四次背影、四次流淚的刻畫與分析,感悟父子情深。
2、說教學難點:
①理解文中父親的背影的內在含義;
②抓住人物的特徵展示人物內心的寫作方法。
二、說教學方法
我認為,語文教學要透過閱讀來完成教師、學生、文字和生活之間的對話。語文教學不應忽視人文性,要注重對課文的整體理解和審美鑑賞,避免對文字的曲解、肢解和牽強附會的解讀。根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課前播放龔玥的歌曲《父親》,激情匯入;藉助短片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加深印象;精讀段落“車站買橘”一節,插入電視散文影片片段,調動學生多重感官;欣賞現代詩歌《父親》朗讀結課,進行拓展延伸;
2、朗讀激情法:在聽課文朗讀的基礎上,加強情感朗讀指導,透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輪讀、變換角色朗讀等方式,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把握文章思想內容;
3、閱讀指導法:採用略讀和精讀相結合。略讀讓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粗略感知所敘之事,所抒之情;精讀主要是對一些精彩片段、精彩語句的誦讀,目的在於培養語感,加深領悟和理解。
三、說學法指導
新課標指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認為,課堂教學要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會學生透過讀文質疑、篩選問題、討論交流來積累知識、總結方法,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化創新。為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指導:
1、自主學習法:讓學生查詢有關課文的資料,並透過預習,自行解決疑難字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並閱讀朱自清的名篇,增加課外積累。
2、討論交流法:對一些疑難和探究性的問題,或個別暢談,或小組討論,或師生補充,充分調動學生思維,提高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3、情感體驗法: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進家庭,體驗親情的偉大,充分理解父母對兒女的真誠無私的愛。
四、說教學設計
本課擬用兩課時教學,教學以朗讀、討論為主要形式、以感悟父子情深為核心。第一課時主要進行情景體驗、朗讀訓練、初讀感知;第二課時主要是重點文段的精讀、關鍵語句的品味、文章主題的提煉和情感價值觀的體驗。總體教學流程如下:
(一)情景匯入
巧妙的導語能營造適良好的課堂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採用多媒體播放龔玥的歌曲《父親》,要求學生邊聽邊結合自己的生活思考、聯想,聽完之後隨意談談自己的感想。教師簡要點評後引入課題。
這樣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順利進入課文情境中,為更好地理解“父子至愛”蓄足了勢。
(二)走近作者
學生介紹有關朱自清的資料,並播放關於影片短片,結合課文最後一段中父親信中的那句話,瞭解作者、作品和寫作背景。
(三)整體感知
1、聽課文配樂朗讀,讓學生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調和朗讀技巧。並將自己認為優美、感人的句子勾畫出來。
2、學生默讀,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重點抓住什麼在寫?學生歸納出課文主要寫了父親為“我”送行,車站買橘一事,重點寫了父親的“背影”,從而把握住了文章脈絡。
3、再讀全文,討論:課文幾次寫了父親的“背影”?哪一次留給作者的印象最為深刻?各用一個短語概括出來,並用“我看到了一個_______的背影”的句式進行評價。
4、讓學生自由談談文章中最感動自己的地方,並闡述理由。 透過這一環節的學習,訓練學生的感知能力和聽讀能力,學習批註法,為下一環節的深入研析做好鋪墊。
(四)精讀研析
主要抓住幾個關鍵點展開研讀:
1、品析“四次背影”
“望父買橘”這個片段是本文的精妙之筆,屬細節描寫,它將父愛表現得淋漓盡致。我透過播放有關電視散文片斷,引導學生觀察、聯想,深入討論,細細品味幾個要點:①父親衣著的三個“布”字與“我”的“紫毛大衣”;②父親過鐵道、爬月臺細節中的動詞品味;③父親買橘與家境的慘淡對比,回過頭去閱讀第二、三段,揣摩把“背影”放在一個特定環境中寫的用意。
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圈點評註,交流討論逐一解決。
2、品析“四次流淚”
這樣引入思考:如果說,文章中父親對兒子的愛是透過父親的外在形體“背影”這一特定意象表現出來的,那麼,作者感念父親的內心活動又是透過什麼體現的呢?教師引導學生再讀全文後,指出這種內在的情感是透過“我”的“四次流淚”體現出來的。
讓學生找出反映作者“淚如泉湧”動情的句子,並說說作者動情的原因,用“______的眼淚”進行概括,瞭解作者的情感變化。
上述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深入文字,理解作者的感情和樸實的語言背後的深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和歸納能力、表達能力。
3、父親形象分析
引導學生思考:讀罷此文,假如你就是作者,請談談你眼中的父親形象。提示:可以抓住父親在課文中說的五句話,並體會它所含的意思,並結合文章對父親的動作、衣著等敘寫展開分析。體會文章刻畫人物個性的方法,加深對主題的理解。
4、小結,歸納主題
學生自主舉手發言。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教師小結:本文構思巧妙,選取最能表現人物性格特徵的瞬間——“背影”作為文章的觸發點,用淡淡哀愁的筆調,寫出了一對“慈父”和“孝子”形象,父親的“背影”和作者的“眼淚”都凝聚著一片誠摯感人的愛,讀來讓人動容。 以上回歸文字的環節,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鼓勵學生作出個性的反應,不刻意追求標準答案。教師主要起引領作用。
(五)拓展延伸
設計了五個課內外任務:
1、說一說:請學生敘述父母最讓感動的一件事或一個片段。比如一次送別、一次談話、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個微笑、一個眼神
2、悟一悟:有聲文學欣賞現代詩歌《父親》,進行簡要的賞析。
3、寫一寫:要求學生在課外練筆本上為父母寫一首小詩。
4、做一做:假如父親節和母親節即將來臨,請為父母製作一張賀卡,並進行展示、互評。
5、讀一讀:推薦課外閱讀同類美文《父親的花園》和《默讀父親》,和朱自清的詩歌散文集。
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即培養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體現對人的終極關懷。同時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最後,教師用優美的語言結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