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四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八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透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以生動的語言展示了錢塘江大潮的雄偉與壯觀。文中洋溢著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上好一堂課必須瞭解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富於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影象幫助。
三、設計理念
遠端教育將課堂教學以“教”為中心到以“學”為中心的方向轉變,關注學生資訊素養的形成,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感受遠端教育的魅力。
四、教學目標
依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我特擬定了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抓重點詞句進行品味,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與態度: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五、教學重難點:
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能力,確定出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和潮來時的壯麗景象.
難點:1、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2、理解重點詞句。
六、教學準備:
為了上好這一堂課,我在遠端上查找了和課文有關的圖片和錄象資料,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同時希望學生課前收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七、教學方法:
1、教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我將遠端教育資源:圖片、影像等有機地融合到多媒體課件中,透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為學生提供了直觀、動態、形象的影視檔案,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為學生自瀆、自悟文章內容提供了充分的依據
2、學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不只是單純的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因此,設計學法如下:
(1)讀、思、議結合。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情景,入境生情,自悟自得,在讀中思考,讀中討論,讀中理解。
(2)想象品味法。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培養學生把語言文字轉化成畫面的想象力。
(3)多媒體直觀法。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更好更快地把握課文重難點,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八、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激趣匯入,引人入勝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教學也是如此,一堂課的匯入十分重要。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用潮水聲作襯托,同時用優美的語言聲情並茂地渲染課堂氣氛,勾起學生想去觀潮的強烈慾望。
(二)觀看畫面,啟發想象,學習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潮來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圖片。啟發學生結合實際展開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此刻的心情怎樣?我的意圖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透過邊看邊想,設身處地地理解人們期盼潮水早點來的焦急心情。
②課堂教學不僅在於老師的導,還在於學生的學。對於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我將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提出問題: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學生透過讀書,能夠自己解決問題。
(三)讀中感悟,理解課文3、4自然段。
潮來時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我運用情境教學法,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悟情,學生採用看、讀、思、背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同時我利用遠教資源,適時地將聲音、影象、影片、及文字等資訊巧妙恰當地呈現,製成課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生學習的知識背景,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能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
a、首先運用多媒體學生展示潮來時的情景: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同時,我巧設疑問,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這裡採用情景教學法將視覺手段與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
b、如此壯觀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進行描繪的呢?我因勢利導、自然過渡,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
1、《小學語文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準備讓學生透過多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比如:自由讀,合作讀,指名讀,讀自己喜歡的詞語、語句等,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感悟,讀中自得。然後用課件出示自學提示(1)作者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描寫?我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存在困難的地方,我適當點撥,利用板書巧妙引導學生抓住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如: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山崩地裂,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如: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牆——白色戰馬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2、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教學中。我將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在本課中學生也許會提出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潮水為什麼會拉長呢?我組織學生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在小組內交流,然後我用課件出示錢塘江的地理位置圖,及時點撥。這樣,學生的疑問就能得到解決。
3、為了使學生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大潮的雄壯所折服,我將引導學生背誦3.4自然段,讓學生把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內化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薰陶。
4、迴歸整體,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兩個重點段落以後,我讓學生回過頭來,整體瀏覽全文,感受觀潮的整個過程,從而整體把握全文。
(四)總結延伸,感情昇華
錢塘江大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的祖國還有象錢塘江這樣美麗的地方,於是我利用網路所提供的圖片資料向學生展示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並啟發學生:我們的祖國美麗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熱愛祖國的情感,(當小導遊,向同學們介紹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向大家介紹你在課前所收集的資料、朗誦寫觀潮的詩歌等)為了進一步昇華主題,有意識地把這種感情昇華到對大自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九、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部過程。板書設計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用簡筆畫的形式,形象直觀,使學生一目瞭然,能根據板書理解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從而突破本課的重點。
十、說課小結
總之,遠端教育資源深入課堂,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讓語文教學由封閉到開放,由以“書”為本到以“人”為本,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在《觀潮》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適時將遠端教育資源運用到了課堂教學中,發揮了課堂教學“三為主”的調控作用,圍繞重點,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設計理念:
鑑於對“披文得意”“緣意學文”的思考,堅持小學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教學理念,以求真、求實、倡簡為目標,在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努力實現語文與生活的聯絡,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對話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材簡析:
作者透過這篇課文給我們描繪了一隻性格高傲的白鵝,從剛抱回家的姿態開始,就給人留下了這一印象。繼而作者又透過鵝的叫聲、步態和吃相細緻刻畫了這一特徵。作者語言幽默、詼諧,極富情趣,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字裡行間流露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高傲、鄭重、侷促不安、京劇、毫不相讓、一日三餐、滋味、倘若、從容不迫、侍候、脾氣、揚長而去、空空如也、責備、供養不周、鄰近、不勝其煩、架子十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瞭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4.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
教學難點:
從文中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製作課件、實物投影儀。
課堂實錄:
課前交流
師和幾個學生小聲交流:來啦,昨天睡得好嗎?看到你在這。好像很緊張,緊張嗎?看到我不要緊張。
師:同學們我們又見面了,打個招呼
生打招呼
師:沒聲音呀,願意跟我打招呼嗎
生:願意
師:大點聲啊,伸出你們的小手
生大聲
師:沒聽到啊
生更大聲
師:喜歡小動物嗎
生:喜歡小貓
師:小貓要是聽到肯定很高興
生:我喜歡小雞
生:我喜歡烏龜
生:鯉魚
生:白鵝
師:哦
生:我喜歡小狗
師:為什麼
生:因為它很可愛
師:哦,你家有隻聰明的小狗兒
生:我喜歡烏龜
師:為什麼
生:它很可愛
師:它也能成為你兄弟
生:我喜歡小白兔
師:為什麼
生:因為它很可愛
師:哦,可愛的小白兔。看來啊,同學們都很喜歡小動物。我家養了一隻小狗,這次我到武漢來呀,它好像看出我要出遠讓,咬住我的褲腿不鬆口,我說你這討厭的小東西快走開,過幾天我就回來了,同學們我討厭我家小狗嗎
生全說不討厭
師:哦,明白了,你們真會聽,聽出我的言外之意,聽出了我的話外之音。讀書也應該這樣,可以上課了嗎
生:可以
上課
師:同學們,請坐。豐子愷先生就養過一隻白鵝,他把它畫了下來,就是他們家的鵝(課件)同學們注意這個鵝字,我在上鳥在下,好像人騎在鳥身上對鳥很不尊重,人和鳥兒是平等的,已經被廢除了,規範寫法是法是這樣的,伸出手來跟我一起寫。(板書:鵝)
師:豐子愷不僅把它畫下來,還專門為他寫了一篇文章,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題目就是白鵝
板書
一起讀
齊讀課題
師:同學們開啟書,大家都預習了課文,這些生字還認識嗎?自己讀一讀
生自讀生字,師指導讀音
出示
窺伺、大模大樣、供養不周
指名學生讀詞相機指導字音
師:差不多了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指名讀(特別指導供養不周,供的讀音)
出示:
淨角脾氣
師:誰來讀
指名讀
師:真好,都讀對了,知道淨角是什麼嗎?
生:淨角是京劇裡一個角色
指導角的讀音
師:淨角就是京劇裡的一個行當,也叫花臉,多指一些性格豪放,說話聲音很大的的男子
出示淨角畫面
師:這就是淨角,濃重的色彩,誇張的畫面,也是我們國萃之一,喜歡嗎
生:喜歡
師:脾氣的脾這個字好讀不好寫,伸出手來,一起寫。
指導脾字的寫法(左右結構,左窄右寬,中間一撇是從白中撇出來的)
師:寫好了嗎?我們把這些字再讀一遍
齊讀所有詞語
師:真好,把這些生字新詞放在文中還會讀嗎?
生:能
師:誰願意讀讀課文
指名幾個學生輪讀課文
師:其他同學跟我一起聽他們聽,聽他們把字音讀準了沒有。一邊聽一邊想,這篇課文裡的白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1讀。
師:真好,尤其是感嘆號,你注意了標點符號
生2讀
(指導讀音及句子)
生3讀
指導侷促不安
生4讀
指導讀音
生5讀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很長,不好讀,能讀成這樣不簡單,相信多讀幾遍你們一定會讀得更好,有信心嗎
生:有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很長,讀完之後白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想一想
生1:讀完之後我覺得這個白鵝很高傲,課文寫了它三個特點
師:哦,寫出了三個特點,你很會讀,這隻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或者說你認為他是一個怎樣的白鵝
生:說了白鵝的高傲
生:他是一隻高傲的白鵝
生:這隻白鵝有老爺的脾氣
生:這隻白鵝架子十足
師:還有吧?說的不錯,其實文中用了一句話就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怎樣的動物,說
生: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師:一起說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的第三單元第11課《寒夜的燈光》,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透過學習課文,讓學生感悟文中那濃濃的愛意 ,和作者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學會感受來自別人的愛,教育學生做個有愛心的`人。
《寒夜的燈光》是一篇講讀課文。講述了加拿大西部一個荒涼的小鎮上,在一個暴風雪即將來臨的夜晚,“我”冒著生命危險出診,由於道路不熟悉,病人的家屬透過電話請沿途的農家開燈為“我”引路。“我”擔心晚上還有人求診,於是壯膽返回,卻沒想到沿途農家的燈依然亮著,“我”渾身充滿溫暖和力量。文中緊扣寒夜裡的“燈光”塑造了農民們的守信、友善以及一個盡職盡責的醫生。課文字裡行間流露出寒夜出診的“我”無比的不安和恐懼,節約的農家人適時地亮起一盞盞普通的燈,給我帶來了溫暖和力量,使我不再感到孤獨。如 “ 那麼複雜的鄉村夜路,我怎能認得回去的路呢?”“沿途農家的燈都依然開著,我的汽車每駛過一家,燈光隨後就熄滅,在前面的燈光還在等待著我 …”
我根據新課程理念、學生學情以及課文內容,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是: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荒野、漆黑一片、恐懼、多餘、依然、熄滅、
哀鳴”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背誦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情感目標是:
體會節省的農家開燈為“我”照明,感悟他們的守信和友善,教育學生做個有愛心的人。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心情的變化,感受農家人對“我”的的友善;。教學難點是理解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的含義。為了更好的突破教學重點與難點,實現教學目標,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朗讀感悟法,歸納法等,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抓住文中重點語句,與作者的內心變化產生共鳴。具體的教學過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來匯入新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我讓每個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在寒風呼呼的漆黑的冬夜,一個人獨自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突然一盞盞燈就在你眼前亮起,然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心情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樣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寒夜的恐懼和寒夜燈光帶來的溫暖,以喚醒學生已有的的情感。隨後我便這樣匯入新課,在這樣寒夜裡會發生什麼故事,大家想知道嗎?隨後板書課題《寒夜的燈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敘述順序,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在此同時指導理解生字詞,掃清障礙。
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兩個學習任務,一是讓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學課文,圈出生字、生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詞義;;二是讓學生在獨立閱讀的基礎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接著檢查學生自學效果,在檢查學生自學成果時,我先讓學生朗讀課文,再認讀生字、生詞卡片,接著交流對詞語的理解以及課文的主要內容,我相機捕捉學生創造性的見解,順勢引導學生與文字直接對話。這樣既掃清生字詞給學生閱讀課文時帶來的阻礙,又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
三、品讀課文,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自悟,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在這個環節我分兩個步驟完成:
(一)是指名學生讀課文第1、2自然段,再讓學生討論從哪些方面可以感知當時情況的特殊,我從中適當引導,讓學生抓住“寒冷的夜晚 ”“ 嬰兒發高燒”“ 農民求診”等詞句來感受當時的情況。接著提問“我”還會出診嗎?這樣有利於引導教學縱深進行。
(二)是指名學生讀課文第3~8自然段,讓學生圍繞課文內容自由質疑,我再歸納成3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在出診和回家地過程中,“我”的情緒發生怎樣的變化? 第二個問題是“我”的情緒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變化? 第三個問題是該怎樣理解課文中這樣一句話“但是,我絕不感到孤獨,那種感覺就像在黑暗中見燈塔一樣,我渾身充滿溫暖和力量。”
我讓學生圍繞這三個問題,自己從課文中找出描寫“我”情緒變化的重點詞句,再引導他們抓住壯著膽子——憂慮——不感到孤獨,渾身充滿溫暖和力量等詞句來挖掘“我”情緒變化大的原因,讓他們從中深深 體會到農家人的守信和友善。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農民的的友善,我用投影出示課文中的三段話:第一段是今夜卻如那位農民說的,沿途農家全都把燈開亮了。一路的燈光指引著我,使我順利到了那個求醫的人家。第二段是那麼複雜的鄉村夜路,我怎認得回去的路呢?我發覺恐懼和憂慮是多餘的。第三段是沿途農家的燈都依然開著,那通明閃亮的燈光彷彿在朝我致意,人們用他們的燈光送我前行。接著讓學生反覆地朗讀這些句子,再引導學生抓住“依然”這個詞,然後讓學生說說從中 感悟到了什麼。
接下來我讓全班同學齊讀課文最後一句話。再討論:我為什麼不再孤獨?我為什麼在寒夜裡感到“溫暖”和“力量?這樣讓學生完全的融入到文字中,與文字的中心碰撞,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讓學生更全面更系統的理解課文。為了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出示文中的兩個句子:第一句是平時,一入夜荒野總是漆黑一片,因為那時農家用燈是很節約的。第二句是那麼複雜的鄉村夜路,我怎能認得回去的路呢?讓學生在不改變句子意思的前提下,嘗試著給句子換種說法。
四、拓展延伸,促進學生情感昇華
這個環節我引導學生聯絡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讓他們自由暢談寒夜的燈光給了“我”怎樣的力量?課後再讓學生把這個故事講給人聽。這樣把課內與課外相結合,不僅豐富學生語文基本素養,同時也使學生體會到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實際生活中做個有愛心的人。
五、課堂小結
我讓學生把自己學完這篇課文的收穫小結一下,透過這一環節來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同時也使文字知識在學生的心中得到內化。
以上是我對《寒夜的燈光》這篇課文在教學上的理解和想法,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通明閃亮的燈光彷彿在朝我致意,人們用他們的燈光送我前行。接著讓學生反覆地朗讀這些句子,再引導學生抓住“依然”這個詞,然後讓學生說說從中 感悟到了什麼。
接下來我讓全班同學齊讀課文最後一句話。再討論:我為什麼不再孤獨?我為什麼在寒夜裡感到“溫暖”和“力量?這樣讓學生完全的融入到文字中,與文字的中心碰撞,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讓學生更全面更系統的理解課文。為了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出示文中的兩個句子:第一句是平時,一入夜荒野總是漆黑一片,因為那時農家用燈是很節約的。第二句是那麼複雜的鄉村夜路,我怎能認得回去的路呢?讓學生在不改變句子意思的前提下,嘗試著給句子換種說法。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大倉老師》是四年級第二學期第六單元的一篇文章,課文透過大倉老師的自我介紹及一堂語文課的敘述展示了他樸實、正直的品質,文字樸實感人。
雖然三年前我也曾執教過這篇課文,但如今根據教改的不斷推進,理念的不斷更新,我在教學的形式以及教學內容上稍作調整,基本的教學內容和重難點沒多大調整。下面就本次活動的主題“以學定教,打造‘學的課堂’”,談談本堂課的教學設計意圖:
一、“以學定教”的教學形式
1、重視學生的預學
由於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除了常規的預學(讀通課文,自學生字,理解不懂的詞語等),我還讓學生從以下兩方面想想學習收穫(可以圈劃詞句,寫寫感受,並嘗試讀好相關句子),或有什麼問題:
(1)課文內容(提示:課文講了大倉老師的哪幾件事;覺得大倉老師怎麼樣)
(2)寫作手法。
課文內容方面,學生對課文記敘的兩件事能大概瞭解,對大倉老師的為人也會有一些粗淺的感受。至於寫作手法是高層次的要求,學生在自學時對課文的描寫手法等稍加註意即可。
2、課堂中體現以學定教
在揭示課題後的整體感知、理清文脈這一環節,由於課前已作預學,故直接讓學生交流課文講了大倉老師的哪幾件事,教師概括板書。
對於人物品質的感悟,我讓學生先進行小小組交流學習,交流自己在課前學習所得,也傾聽別人的習得,思想發生碰撞,互相學習、補充、提高,教師則巡視點撥,及時瞭解學情,以便適當調整教學。但是,“蘿蔔燒蘿蔔,還是蘿蔔。”,在此基礎上必定須要老師的指導,因此,接下來便是集體交流,教師在重點難點處加以深入引導,提高學生學習的品質與能力。
二、以學定教,教師該教什麼
1、研究學情
(1)學生對兩件事能大致瞭解,但不會簡要複述;
(2)對於第一件事中大倉老師的性格特點能初步體會,如幽默、樸素等;
(3)對於第二件事中大倉老師的“不偏向”(文中有這些詞)、公平等能有所體會。
2、教什麼
(1)學生有困難的、不能深入的,文章遣詞造句的精妙處
“挑剔”、“理會”兩詞的理解感悟,既是課後練習中所要求的,也是文章用詞的精妙處,我們要讀懂教材編寫的意圖,把文後練習巧妙地滲透於閱讀教學中。“挑剔”,彷彿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故意找茬、吹毛求疵、驕橫跋扈的有錢人家子弟,“理會”,課件大倉老師不但表面上不去理睬,更從心底裡不去認同山本春美,可見大倉老師不畏權勢的品格。“若無其事”、“沉默”這兩處詞句,我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想象“真的沒事嗎?”,大倉老師沉默一會兒,究竟在想什麼,讓學生深入人物內心深處,讀懂大倉老師是頂著重重的壓力,甚至是冒著事業的危險再回貧窮生活的可能,在支援一個社會底層的孩子,在體現他公平、正直難能可貴的品質。經過這樣深入的引導,學生不光明白了課文的遣詞造句,讀懂了大倉老師的心,更知道了學習語文就應該深入理解感悟,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學好語文。
(2)重視單元目標的落實,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有的老師認為單元目標可有可無,其實單元目標的設定對於提高學生語文能力至關重要。這兩單元的訓練目標為“簡要複述”,以前學習過詳細複述,而且,本課提前教學,簡要複述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雖然對兩件事大致瞭解,但真的要讓他們簡要複述,他們可能說得過於簡單,不清楚,可能過於繁瑣,接近詳細複述,因此,在學生理解感悟了第一件事後,我讓學生明白簡要複述的要求與方法,簡,就是簡單,要,就是扼要,抓要點,還要注意完整性,轉述人物語言時人稱的變化等。這樣,學生學得明白,學得也有法,學習能力自然會提高。第二件事就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來複述,當然,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可能符合你的理想,那就需要老師的傾聽、點撥,讓學生學會區分主次、抓住要點等,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師既要心中明瞭,也要及時引導、點撥,發揮好主導作用。
總之,以學定教,不光從形式上有所改變,關鍵還在於教師應更多地瞭解學生,更深地研讀教材,把握教材,選準教學內容,學生懂的就不教,要教學生所不懂的。只有教師聰明地教,學生才能更聰明地學。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搭石》是四年級上冊的課文,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知道怎麼樣準備這節課的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搭石》說課稿,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一、說教材
《搭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二篇精讀課文捧讀課文,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整方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若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裡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一定會強烈地感染著學生的心,激發他們善良的人性美,使他們充滿為他人奉獻的熱望這也正是“搭石”於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教學的重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透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知識與技能:
(1)以隨文識字為主要方式認識本課生字,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文章的語言美、自然美和人性美
2、過程與方法:
(1)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絡上下文、創設情境、聯絡生活體驗等方法,理解“協調有序”等重點詞句
(2)讀中感受美以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文中流淌著的和諧美、人性美
(3)發現“生活之美”:體會作者於小事中發現美的方法找尋生活中的美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文中人物默默、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教學重、難點]
(1)感受文章的語言美、自然美和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三、說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借助工具書理解詞句,並能聯絡上下文對相關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具備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於教學的開展
四、說教法
在閱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採用了“創設情境”“讀中感悟”“想象理解”等教學方法重點以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去品味語言,什麼文章的美
五、說學法
1、從重點問題入手,聯絡上下文,加強字詞句的理解
2、以“讀”為主線,讓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六、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
自由地讀課文,從問題——什麼是搭石?若無搭石,人們又如何過小溪?“綰”字的意思?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入手,讓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的感知
(三)再讀課文
1、根據學生對搭石的初步印象,讓學生默讀2~4自然段,尋找描寫人們走搭石的相關語句,並進行彙報
2、從一行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以及青年人和老人一起走搭石的情景,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去品味語言,體會和諧美、謙讓美和尊老美
3、小練筆
“假如 來走搭石, ,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情
(四)課堂小結
也許有一天,家鄉會搭上橋,鋪上路;也許有一天,搭石會永遠地消失了但家鄉人們走搭石的美會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七、說板書設計
為了讓學生把握好文章的內涵,什麼文章的主題,我在黑板上寫上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文章的中心句,以幫助學生更清晰地瞭解文章結構,理解文章內容。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七色花》這篇課文是北師大版語文第五冊第九單元《想象和幻想》
中的一篇主體課文,它是一篇童話,寫的是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時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並用它做了七件事。主要是要教育學生要做有意義的事。
課文共有11個自然段。第1-3然段寫小女孩珍妮因迷路而哭了起來,一位老媽媽看珍妮哭得可憐,就送她一朵能幫助她做事的七色花。第4~10自然段寫珍妮用七色花瓣為自己做了許多事。第11~18自然段寫珍妮用最後一片花瓣幫助一個雙腿有病的小男孩站了起來。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讀通課文,理清課文脈絡,瞭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能簡單概括出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七件事情,能有感情地朗讀重點段落,體會七色花的神奇。
技能目標
1.學習課文內容,透過比較,讓學生明白最後一片花瓣做的事情最有意義,因為助人乃快樂之本。
2.總結全文,運用想象和幻想,說說如果有一朵七色花,自己想實現什麼願望。模仿課文的構段方式進行仿寫。
情感價值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感悟到助人是快樂的,要做有意義的事情。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可愛,心地善良。體會到凡事都應該為別人著想,懂得只有樂於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教學重點:
瞭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幫助雙腿有病的小男孩最有意義。
教學難點:
模仿課文的構段方式,運用幻想象,引導學生寫一寫如果有一片七色花瓣想實現什麼願望。
三、說教法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從1、重視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2、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3、發展想像,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4、注重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四個方面出發,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在教法上運用電教輔助法、圖文對照法、誦讀體會法等方法幫助學生全面達到教學目標。
四、說學法
考慮到課文篇幅較長,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設計學生一邊讀,一邊根據教師的提示思考、想象。當今的新課程改革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以“主動參與,樂於研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方式,所以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習慣,同時打破傳統的“串講”形式,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學生自己能讀懂的教師就不再去多講,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並且讓學生髮揮想像,並進行口語交際,而且把練習寫作集中起來,既發展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對學生的寫作進行了指導。
五、說程式
我的教學流程是:談話匯入,直接揭題——自由讀文,瞭解大意
引導講授——自主合作交流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拓展昇華,指導寫作——總結歸納提高。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陶罐和鐵罐》是人教版六年制小語教材第七冊的一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國王御廚裡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裡許多年後,陶罐仍光潔如新,鐵罐卻完全氧化,不復存在了。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根據課標要求,我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 認識六個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閱讀課文。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瞭解寓言蘊涵的道理。
其中,教學重點是能透過自主閱讀,理解課文內容。難點是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品味文章的寓意。
熟悉了教材,把握了教學重難點,我有了這樣的設計理念:根據教材內容,精心製作課件輔助教學,“以讀為本”,摒棄對課文內容的繁瑣分析,給學生預留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讀、思、悟、議”的學習方法滲透其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努力做到課堂40分鐘“書聲琅琅,議論紛紛”,既達到本課教學目標,又實現學習方法的自主建構。
為體現這一思想,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三、合作探究,精讀理解
四、對話交流,領悟道理
五、運用技巧,創造表達
六、總結全篇,拓展延伸
下面我就依據這六步 ,談談在教學中如何得以落實: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色彩鮮明、富有動感的刺激物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上課開始,我就播放根據課文內容製作的課件,並配以課文的範讀,讓學生對本文的故事情節有一個整體的感性的認識。這樣,既為全文的學習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師生談談剛才觀看課件的感受,對陶罐和鐵罐特點形成共識,從而進入本課的學習。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這一環節的教學,我這樣設計: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默讀、大聲讀、小聲讀),讀時注意:讀準音、讀通順、不添字、不漏字。
2、同桌互讀課文,聽後評一評,教一教對方,也可以同桌開展朗讀比賽來檢查讀的情況。
這“評”與“教”,“比”與“賽”的過程,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他們為了教別人而主動學習,既掌握了知識,又鍛鍊了學習能力。同時,檢查了生字和課文的朗讀。
3、 再讀課文,思考:文章介紹了陶罐和鐵罐之間發生的幾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學生讀後交流,明確:介紹了兩件事:
(1)鐵罐看不起陶罐。
(2)鐵罐和陶罐各自的命運。
第三環節:合作探究,精讀理解
1、透過初讀,明白了本文講的事情是鐵罐看不起陶罐以及他們各自的命運,那麼鐵罐是怎樣看不起陶罐的?他們各自的命運又怎樣?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我就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組內明確分工:小組長負責掌握小組討論的全域性,協調小組學習的程序;“記錄員”記錄小組學習的結果;“報告員”向全班彙報小組學習的結果;“檢察員”檢查小組成員學習的情況。這樣組內成員都能“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盡所能”。讓他們在組內充分讀書,重點討論這兩個問題
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參與小組的討論,給予引導和點撥。
這樣,組內的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啟發,深化對知識的認識;大家集思廣益,形成小組意見,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培養了學生的群體意識。
2、討論後,分組彙報結果,其他同學給予補充或糾正,老師相機引導、歸納或組織評價。
例如,在彙報1)鐵罐是怎樣看不起陶罐時,學生可能會抓住鐵罐和陶罐的對話,以及寫他倆神態的詞語來說,這時,我就在他們彙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應用什麼語氣讀好對話,如“你敢碰我嗎?陶罐子?”要讓學生反覆朗讀,體會出鐵罐的傲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要讀出輕蔑的神氣;
“住嘴!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裡,什麼也不怕。”要讀出鐵罐的惱怒;“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我們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要讀出鐵罐的怒不可遏。而陶罐始終是謙虛和自尊的,如:“不敢,鐵罐兄弟。”;“我確實不敢碰你,但並不是懦弱。”;“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麼可吵的呢!”
2)各自的命運:
學生可能會抓住課文第15小節:“多美的陶罐!”;“小心點,千萬別把它碰壞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的。” 要指導學生讀出人們驚訝、興奮的語氣。
而鐵罐的命運則體現在第17小節,即最後一句:“它,不知道在什麼年代完全氧化,早已無蹤無影了。”
第四環節:對話交流,領悟道理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因此,我這樣安排這一步的教學: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麼道理,並把自己的感受寫在空旁處。
這種邊讀邊作批註的方式是落實學生與文字之間對話的有效形式。把閱讀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用自己的眼光看問題,這才能保證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2、把自己的感受在全班交流,也可以透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全班交流時,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珍視他們獨特的見解和體驗,允許提出不同意見,老師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學生的傾聽者和對話者,與學生同悲同樂。
這樣,在對話的場景中,充分展開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情與情的交融,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尊嚴,感受到獨特存在的價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悅,感受到心靈成長的幸福。
第五環節:運用技巧,創造表達
透過以上的品讀,文中那優美、鮮明的詞句已不知不覺地儲存在學生的記憶倉庫中了。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積累語言,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表達。因此,我設計了下面的環節:1、你想對陶罐和鐵罐說些什麼?寫一寫。
2、分角色朗讀課文,分組表演課本劇。
第六環節: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緊急僅僅以本為本,是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慾的,所以,有必要依託教材,把學習延伸到課外。
因此,總結全文後,我又佈置學生課下收集寓言故事,開個交流會。
這樣,又把學生從閱讀教學的小課堂引向了社會生活的大課堂,建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
板書設計:
19、陶 罐 和 鐵 罐
謙 虛 傲 慢
↓ 許多年後 ↓
光潔如新 無蹤無影
板書是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根據交流的情況和老師引導的情況完成的。抓住了本課的主要內容,有助於學生對語言的揣摩和感悟,又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學生的學習思路,可謂“一石三鳥”。
當然,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不能與課前預設的完全一樣,要隨著學情的變化而即時調整。只有把握學情,教服務於學,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和學情
1、教材的地位和特點
《你一定會聽見的》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一篇隨感式小品文。本篇課文放在以“祟尚科學”為主題的第四單元,其目的是要引導學生注重觀察,體驗生活,在感受生活豐富多彩的同時,堅持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而又有主體意識的人。
結合初二學生“獨立意識萌芽但又很不成熟、渴望夢想卻又容易忽略現實”的心理特徵及“語文課要有語文味”的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內容。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朗讀課文,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2)能力目標
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及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標
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引導學生用心靈去感悟生活,去體驗生活,學會尋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各種美妙的聲音。
將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3、教學重難點
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學會用心靈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朗讀法、點撥引導法、多媒體教學
學法:朗讀法、欣賞法、默讀法、討論法、質疑法
三、說教學程式
(一)課前準備
播放歌曲《把耳朵叫醒》,營造氛圍。
(二)匯入新課
同學們,剛才我們聽到的這首歌叫做《把耳朵叫醒》,下面就請大家叫醒你的耳朵,和老師一起玩一個小小的遊戲。大家來猜猜那是什麼聲音,聽到這些聲音你又想到了什麼?
(大螢幕顯示“聽,那是什麼聲音?這讓你想到了什麼”,然後依次播放馬蹄聲,群狗叫聲,人打鼾的聲音以及嬰兒無邪的笑聲。每播放一種聲音,都讓一個或者幾個學生講講他們聽到了什麼,以及他們聽到這些聲音時所聯想到的,教師稍做評價。)
這幾種聲都來自生活,很能。另外特地把嬰兒的笑聲放在最後一個,因為這個笑聲定然能引發學生會心的微笑,感受到這種聲音所帶來的快樂,自然而然地把學生領入了預設的情景當中。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環節喚起學生對聽覺的感情體驗,切入課文主題,“不知不覺將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題上,引起新的學習興趣”。
(三)整體感悟
(大螢幕顯示教師所問的問題,然後學生自由朗讀思考。)分頁標題#e#
問題如下:
1、文中提到了哪些型別的聲音?其中哪些是你聽到過的?哪些是你沒有聽過的?為什麼會聽不到呢?
2、為什麼作者能聽到這些聲音?
3、透過這篇文章,作者到底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這是一篇自讀課文的特點,因此在這一環節要讓學生自由閱讀課文,自主回答問題。對於學生的發言言之有理就應給予表揚,對於不當之處適當給予點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聲音隨想
A、善於聆聽
1、大屏展示問題:生活中你最喜歡的聲音是什麼?最討厭的聲音是什麼?印象最深刻的聲音是什麼?請選擇其中一種進行描繪或者模仿。學生自由思考準備,指名學生回答,或者分小組派代表表演。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群等教育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學生透過課文感知、情境體驗,對作者以及老師所設定的聲音已經有了一定的感受,再透過合作交流的方法把課堂完全還給學生,讓學生們再現自己尋找到的有特別感受的聲音,並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就能進一步讓學生明確生活中並缺乏美妙的聲音,也體現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精神。
2、大屏展示:唐詩中的天籟之音。請學生說下面的詩句分別描繪的是什麼聲音,可齊聲回答,並朗讀。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所以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就很有必要讓他們多加積累,增加課堂的容量。
B、用心聆聽
(多媒體播放舞蹈千手觀音的片段)
大屏展示問題:什麼叫做“用心”聽?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心去聽世界?
(學生討論發言,可以自由補充,也可以形成討論)
教師總結:從聽中學會思考,在聽中感悟人生
熱愛生活,關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大屏展示)
(學生齊讀以上句子)
用學生較熟悉的舞蹈切入,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明白什麼叫做“用心”聽,完成情感目標,突破重難點之一。
(五)品味語言
1、 課文朗讀
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朗讀的要求:語氣親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談心,不要讀得像朗誦表演,誇張造作。“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朗讀課文,領會運用排比、問句的表達效果,品味文章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透過朗讀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分頁標題#e#
2、 文字賞析
這三段文字很美,它究竟美在哪裡?
(學生自由討論發言,教師指導總結)
觀察(用心感受)+想像(設定情境)+語言(運用修辭,生動形象)=你一定會聽見的
3、 學生仿寫
⑴教師展示示例文段,學生配樂朗讀,醞釀寫作氣氛,為學生的仿寫做鋪墊。
⑵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模仿課文1-3自然段的寫法,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描繪出你心中的聲音。
(大屏展示圖片,播放背景音樂,學生進行當堂仿寫練習)
這是運用了情境教學法,用舒緩的音樂,精美的圖片讓激發興趣,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書面表達能力,交流後讓學生觀看畫面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
⑶選擇學生的文字朗讀,並進行適當的評點,以鼓勵為主
愛因斯坦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透過成果展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營造出一種輕鬆活潑的教學氛圍。
(六)生活感悟 教師總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生活中不是缺少音樂,
而是缺少捕捉音樂的耳朵;
生活中不是缺少愛,
而是缺少感受愛的心靈。
把眼睛叫醒,把耳朵叫醒,把心靈叫醒!
(七)拓展思考,佈置作業
生活中被我們忽略的美麗如此之多,把耳朵叫醒,你聽見了人們往往“聽而不聞”的聲音。讓眼睛睜開,你看到了人們往往“視而不見”的場景。用心靈體會,你領略到了人們往往一笑而過的美麗。請以“生活中的美麗”為話題完成一篇作文
佈置此項作業,其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並將已經調動起來的生活體驗深化,透過寫短文,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
(八)歸結全文
1、全班朗讀課文最後一段:“你開始微笑,輕輕地笑,大聲地笑,這時候,你一定會聽見的,這個世界,也跟著你歡笑。”
2、教師寄語:“你開始傾聽,用心傾聽,微笑著傾聽,你一定會聽見的,這個世界,將回饋與你最美妙的聲音!”
四、說板書設計
結合教學環節,用多媒體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