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說課稿範文

《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說課稿

《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說課稿範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所說的課題是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8章第2節的內容“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對本節課的教學設想,說明如下:

  一、教材分析

  牛頓第一定律是力學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也是培養學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很好的素材。教材首先透過回憶思考的形式提出問題:如果物體不受力,將會怎樣?透過小車在不同表面運動的演示實驗,使學生直觀的看到物體運動距離與阻力大小的關係,為講解伽利略的推理做準備。然後講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透過推理得出的結論,牛頓最後總結得出的牛頓第一定律。最後指出牛頓第一定律不是實驗定律,而是用科學推理的方法概括出來的,定律是否正確要透過實踐來檢驗。給學生以科學方法論的教育。再透過大家熟知的乘車現象建立慣性概念,並透過身邊實驗體會慣性現象,最後運用慣性原理解釋某些常見的慣性現象。

  二、教法、學法

  為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突破重難點,結合本節課的要求和特點我採用的.教學方法為目標導學法(即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學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學生積極探索、發現)、教師引領學生自主探究法、發現法、多媒體演示法等多種方法綜合運用。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兩方面的有機結合,在上述教學方法的正確實施下,我引導學生採用:科學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討論法、分析歸納法等學習方法。目的是達到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習慣,變學生由“學會”轉向“會學”,再到創新的學習模式。具體體現在以下的教學環節中。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透過多媒體課件和科學探究實驗來完成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分為以下幾大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實驗探究、學習新課和回顧總結、重溫要點。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從生活走向物理。

  透過兩位同學的爭論,讓學生思考物體運動是否需要力的維持,從學生的課前爭論出發,使學生產生疑問,引導學生儘量呈現出兩種不同的思維觀點,以活躍思維。接下來,再簡介亞里士多德、伽利略對類似現象的思考認識,向學生提出問題,激化兩種觀點的矛盾,激發學生探究。這時,便將學生順其自然地引入了一個有趣的物理情境,從而順利引入新課。

  (二)實驗探究,學習新課。

  為了驗證哪種觀點正確,引導學生透過實驗驗證自己的觀點。

  教師事先按學生素質的高低進行優差組合結成實驗小組。由於我校屬於農村校,部分學生尚不能正確運用控制變數法進行實驗設計、操作等。因而在實驗開始前,我先指導學生確定實驗中哪些條件保持不變,哪些條件在發生變化,儘量使學生自己分析、推論,參與探究過程。

  實驗探究階段教師僅起一個指導者的作用,我充分讓學生自己分析、交流、推論,並表述出牛頓第一定律大意。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傾聽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我認為實驗探究活動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對實驗的評估交流,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亞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頓等對“力和運動的關係”的論述,讓學生感悟科學探究的曲折和艱辛,感悟認識的逐步深入,感悟實驗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

  根據牛頓第一定律知道在不受外力作用時,原來靜止的物體一直靜止,原來運動的物體一直運動,物體有一種“惰性”。這種保持物體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做慣性,再結合交通安全、生活例項深入理解慣性,並運用慣性知識解釋相關現象,滲透交通安全意識。

  採用賞識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收集資訊、分析歸納等多種能力。設計的問題有梯度,分散了難點,易於學生理解。教師在點撥過程中,強調控制變數法的重要性,同時向學生滲透科學精神。

  (三)知識運用和練習。

  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鞏固牛頓第一定律得出過程及內在含義和慣性應用兩個要點。

  (四)回顧總結,重溫要點。

  圍繞本課學習目標讓學生進行總結,注意全體學生的參與,發揮學生自我評價的作用。

  (五)推薦作業,鞏固昇華。

  1、針對本節課的探究實驗,查詢相關的資料,以加深對牛頓第一定律的認識與理解。

  2、完成課後作業,並收集更多的慣性現象。

  本節課作業題主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以及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進一步強化學生實驗能力,引導學生理論聯絡生活實際,達到學以致用。

  以上是我對《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進行授課的總體思路和主要設計,由於經驗有限,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給予指導和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