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初中語文《囚綠記》說課稿範文(精選3篇)

初中語文《囚綠記》說課稿

初中語文《囚綠記》說課稿範文(精選3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語文《囚綠記》說課稿範文(精選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囚綠記》說課稿1

  各位評委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囚綠記》。

  一、說教材

  《囚綠記》是我國現代作家、翻譯家陸蠡在抗日戰爭爆發後寫成的一篇詠物抒情的散文。課文講述了作者與常春藤綠枝條的一段“交往”的經歷,描繪了綠枝條的生命狀態和“性格特點”,也寫出了作者的生存狀況和真摯心願,含蓄地揭示了華北地區人民面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苦難命運,象徵著作者和廣大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囚綠記》以其寫景狀物新穎獨特、含蓄蘊藉,寫出了景物的靈性而別於其它一般散文。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散文的要求上由“欣賞”提升到“鑑賞”的層次,所以,教師應指導學生對其進行鑑賞評價,充分發揮文字的示範作用,實現新課標所規定的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下的教學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在課堂上對教材的處理可以做大膽的突破,不必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標題和文中的幾個重點語句引導學生透過揣摩討論鑑賞,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側重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力求利用四十五鍾時間讓學生掌握藉助關鍵語句鑑賞散文的閱讀方法。針對以上原則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從品讀文章語言當中解讀作者抒發對光明與自由的嚮往之情。由此,促使學生關愛弱小生命,同情弱勢群體,學會逆境中追求光明、嚮往自由的精神境界,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知識能力目標:指導學生學習把握文章的重要資訊,藉助關鍵句子理解課文的方法。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本文重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掌握鑑賞分析重要語句這一傳統而又有效的閱讀方法。基於對學情的考慮,學生在尋找關鍵句子圈點評價時往往抓不住要點,在批註當中往往只有表面的認識,不能做到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地思考與聯想,在語言表達方面許多同學可能會欠準確完整,因此,如何提高圈點批註的質量,把圈點批註落到實處,就成了本課的難點。

  四、說學法:

  指導學生在課前預習和課堂配樂朗讀的基礎上找出文中表達作者思想情感發展變化的關鍵句子圈點批註,討論鑑賞,學習從文章標題和重點語句入手鑑賞寫景狀物的散文。針對散文學習已經有過幾個單元,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說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

  依據對話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老師先用示範引導學生圈點批註和探究問題,然後學生課堂訓練並互動交流,老師分析小結後再讓學生展示、交流成果。每個學生在情感、經驗、閱歷、知識等方面都可能存在著差異性,而閱讀教學又是學生、老師、教材編者和文字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圈點批註和問題探究的方法最能體現對話教學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夠有效地解決學生在閱讀方法上的難題。這種方法的選擇,尊重了學生的個體閱讀,尊重了學生交流發表探究成果的心理需求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老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又是一個指導者。

  六、說教學程式

  (一)課堂匯入:

  回顧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特別是《荷塘月色》情感變化的過程,引出《囚綠記》,明確本節課的主要學習目標——學習由題入文和藉助關鍵句子圈點批註的閱讀方法。

  (二)品析文章標題:

  分析《荷塘月色》這篇文章的標題,體會其對理解全文的作用,再讓學生探討本文為什麼要以“囚綠記”為題目。讓學生明白題目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由題入文是很有用的閱讀方法。之後指出要想對題目理解得深刻,還是要回到文章中,結合作者、背景和文字資訊綜合分析而過渡到下一環節。

  (三)學習圈點批註的閱讀方法:

  老師先對學生提出閱讀要求:《囚綠記》一文重點描寫的情節是“囚綠”,要把握作者囚綠的原因,應注意文中哪些語言資訊?請你找出來並做批註。然後學生自主閱讀、思考、批註,必要時小組討論,完成後在全班交流圈點與批註情況,老師引導小結,告訴學生在賞析文章時要抓住重點問題,然後圍繞這一問題圈點批註,這其實就是對資訊篩選整合,最終解決問題。並指出圈點時要注意語句之間的關聯,批註時要做到由表及裡、由此及彼,還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條理性。之後再引導學生把課文中優美的寫景句,揭示背景與主旨的語句和自己最喜歡的語句挑出來批註。

  互相交流後老師歸納小結:圈點批註時要抓住重點語句,這些重點語句對我們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作者的情感態度,把握文章的藝術特點都很有幫助。這樣的語句有的是文眼,有的是主旨句,有的可以與讀者產生情感共鳴等。整個過程先由學生練習、活動,然後老師發現問題,指導總結,再由學生練習、交流,老師指導、評價、總結以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和老師的指導作用。

  需要一起品味鑑賞的句子有:

  1第五小節:我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2第五小節:我瞭解自然無聲的語言,正於它瞭解我的語言一樣。

  3第八小節: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籠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漪鬱的年華。

  4第十小節:可是我每天在早晨,我起來觀看這被幽囚的“綠友”時,它的尖端總是朝著窗外。

  5第11小節:她漸漸失去了清蒼的顏色,變成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廋,變成嬌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6第13小節:臨行前我珍重的開釋了這永不屈服於黑暗的求人。

  透過以上分析鑑賞得出文章的線索和行文脈絡。

  線索是:以對“綠”的情感變化為線索。

  行文脈絡是:賞綠—囚綠—放綠—思綠

  (四)學生總結本文作者要闡述的主旨,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和一般詠物抒情散文的異同。

  (五)課堂總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瞭如何把握文章的重要資訊如標題和重點語句來理解文章的方法,還學習了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圈點批註的閱讀方法,這些方法可以用在各種體裁的文章閱讀中。同時,我們從作者描寫的“常春藤”“油菜花”這些微小的生命體中感悟到了生命的氣息,感悟到了心靈淨化、品質提升的可貴。植物會在逆境中追求光明,人更應該勇敢的去追求自己所向往的自由和幸福。

  (六)佈置作業:

  本文用擬人的手法寫景狀物,賦予景物性格與氣質,取得了較好的藝術效果。試借鑑本文的寫法,調動你的情感和想象,描寫一種景物,力求寫出該景物的精、氣、神。字數不限。

  初中語文《囚綠記》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囚綠記》是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它是我國現代作家、翻譯家陸蠡在抗日戰爭爆發後寫成的一篇詠物抒情的散文。本文講述了作者在北平公寓囚禁常春藤的故事,描述了綠枝條的生命狀態和“性格特點”,也寫出了作者的生存狀態和真摯心願,含蓄的揭示了華北地區人民面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苦難命運,象徵作者和廣大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囚綠記》其寫景狀物新穎獨特、含蓄蘊藉,感情真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適合中學生朗讀、賞析,所以,教師應指導學生對其進行鑑賞評價,充分發揮文字的示範作用,實現新課標所規定的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表明,語文老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必須落實語言素養訓練方面的目標,在教學中要擺正篇章分析與學生感悟的關係,把分析當成幫助學生領悟的手段,而非目的。本文的意思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敘事層面,表現了作者對綠枝條的無比喜愛,一個是象徵層面,即本文的深層寓意。前者意思淺顯,學生透過閱讀可以理解,後者比較含蓄,學生不易把握,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學目標設定為如下3點,並把其中第2、3點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熟讀文字,把握的結構及作者感情脈絡。

  2、品味重要語句,體會作者在文中寄託的對綠的情感,理解綠的內涵,把握主旨。

  3、學習本文借物抒情和託物寄意的象徵手法。

  三、說學習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這是新課程的核心學習觀念,本教學設計為了切實落實這一理念,將採用儘可能少要甚至不要老師提示的“非指示性教學”。其做法就是強調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

  2、指導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用圈點批註的閱讀方法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利用導學案深入研讀課文;利用網路、圖書等渠道蒐集、整理資訊,以拓展視野,激發讀書興趣,拓寬學習渠道。

  四、說教學方法

  本文篇幅不長,且文字不深,學生基本能讀懂,所以本文的教學時間擬定為一課時。

  1、做好學生課前預習。首先指導學生採取圈點批註法閱讀,利用導學案把本課一些問題提示性前置給學生參考,便於學生深入預習。其次要求學生利用網路、圖書等渠道蒐集、整理資訊。如作者介紹、背景資料,以及常春藤的圖片和常春藤的生長特點。

  2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本課我試圖用多媒體手段來增加我的課堂容量以及課堂美感。我在課堂教學中利用班班通各項功能和資源,強化了學生對文字的認知。我還在課前精心製做了,連結一些影片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視野,豐富閱歷,擴大知識容量,拓寬學習渠道,力求做到把資訊科技和教學深度融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一系列問題,配合多媒體引領學生去讀書,去理解,去思考,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參與、探究、合作,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多媒體播放《常春藤》詩歌朗誦影片,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二)、自主學習

  課前預習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閱讀記敘性散文,首先要了解的對事件前因後果的敘述過程,抓住的關鍵句子,在此基礎之上理清的結構,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走近那一抹綠

  1、綠是什麼?“我”為什麼如此熱愛這抹綠?

  2、為什麼要“囚”綠?

  3、我“囚”住了那抹綠嗎?

  4、找出文中描寫“囚綠”後“常春藤”的形象的語句。從中你感受到作者筆下的常春藤有怎樣的特點呢?

  5、人綠對對碰。在“囚綠”的過程中,“綠”與“我”在對峙中進行了怎樣的心理對話?

  老師先對學生提出讀書要求:《囚綠記》一文重點描寫的`情節是“囚綠”,要把握作者囚綠的原因,應注意文中哪些語言資訊?請找出來並做批註。學生自主閱讀、思考、批註,必要時小組討論。整個過程先由學生練習、活動,然後老師發現問題,指導總結。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和老師的指導作用。

  (五)、認識那一抹綠

  知人論世:聯絡當時的社會背景,說說“綠”的象徵意義,解釋的主題。

  小結:

  作者透過讚美常春藤“永不屈服於黑暗”的精神,頌揚了嚮往光明、自由、堅強不屈的廣大中國人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抒發了自己忠於祖國的情懷。

  (六)、感悟那一抹綠

  本文給你什麼樣的深刻人生啟示?

  這個問題設定是為了引導學生對本課內容進行一個課堂總結,引導學生對主題進一步個性化拓展,引導學生思考人生問題,突顯作品的現實意義。

  (七)、抒寫那一抹綠色

  課文采用象徵手法來描寫景物,試著借鑑本文的寫法,調動你的情感和想象,描寫一種景物,力求寫出景物的象徵意義。

  學有所獲,學以致用,以片段寫作方式訓練學生讀寫結合能力,鞏固本課寫景狀物藝術手法的運用能力,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六、說板書

  我設計本文的板書,是一棵生機勃勃的常春藤。以作者寫作思路“四綠“(即賞綠、囚綠、放綠、念綠)作為大地,又以“個人”(陸蠡)、“民族”,作為樹幹,再把象徵意義作為茂密的枝葉。一棵蓬勃向上的常春藤就堅貞不屈地挺立在我們面前。我力爭做到簡潔而不繁複,直觀而不費解。

  初中語文《囚綠記》說課稿3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囚綠記》,我說課的內容包括七個方面:說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說學生、說教法、說學法、教學過程與教學設計、作業設計、板書設計幾個方面,下面一一展開: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地位:《囚綠記》是我國現代作家、翻譯家陸蠡在抗日戰爭爆發後寫成的一篇詠物抒情的散文。課文講述了作者與常春藤綠枝條的一段“交往”的經歷,描繪了綠枝條的生命狀態和“性格特點”,也寫出了作者的生存狀況和真摯心願,頌揚忠貞不屈的氣節,抒發了對黑暗的憎惡,對光明與自由的嚮往之情。由於它的寫景狀物很有特點,表達情意含蓄蘊藉,很適合中學生朗讀、賞析。人教版則將它放在高一必修Ⅱ,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一起,組成“閱讀鑑賞”的第一單元。

  作用:本篇課文主要讓學生學會抓住景物特點,運用象徵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讓學生明確作者在抒寫對綠的熱愛之情中,表達對生命的愛,永向光明,頑強抗爭的精神的歌頌。

  2、教材處理: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是教導學生學習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是引導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課程、是教師透過語文教學,教學生學語文、讀語文、講語文、用語文的課程。"在閱讀與鑑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和認識。",新課程下的教學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我對教材的處理做了大膽的突破,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把重點放在在朗讀中理清文章結構,在鑑賞中體會作者的情感,注重對文字的解讀。本人在反覆誦讀本課的過程中發現,本課的第5自然段特別適合用來開展誦讀指導,因此,在誦讀環節重點放在第5自然段。指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句、關鍵詞圈點批註,欣賞品析,形成閱讀的能力。同時,緊扣本單元“寫景要抓住特徵”這個寫作主題,在教學過程中著重體會本課象徵、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把難點放在拓展引申環節上,讓學生對本課的主題作個性化解讀。

  二、說學生

  高一的學生基本能把握課文的內容。從初中到高一他們接觸了不少美文,多數對散文有了一定的瞭解。對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有所感悟。但他們有很多人沒有很好的閱讀習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滲透圈點批註的閱讀方法。農村中學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弱,也沒有閱讀方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用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去表達。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地去相信學生。還要收放得當。同時培養學生透過優美的語言獲得作者思想感情的體會和對課文美的感知,再結合寫作要求力圖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三、說教法

  本課試圖用多媒體手段來增加我的課程容量以及課堂的美感。在指導誦讀中加以音樂的伴奏,陶冶情操,加強對文字的理解。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鼓勵學生個性化的多元解讀,充分肯定其發現與感悟,使學生既有學習的信心又能接受理性的建議。圈點批註、討論、點撥,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對文字的解讀。

  四、說學法

  “授人以魚,僅享用一時,而授人以漁,將受用一生”。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為此我設計如下學習方法:朗讀——討論——欣賞——仿作。依據對話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老師先用示範引導學生圈點批註和探究問題,然後學生課堂互動交流。抓緊文字,反覆誦讀,圈點批註和問題探究,這樣才能夠有效地解決學生在閱讀方法上的難題。這種方法的選擇,尊重了學生的個體閱讀,尊重了學生交流發表探究成果的心理需求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

  五、教學過程與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情景匯入

  (二)、釋題

  (三)、初步感知

  (四)、合作探究:1、自由發言。2、共同研討

  (五)、主題歸納

  (六)、拓展引申

  (七)、作業佈置:

  合作探究這個環節的設計思路:

  1、自由發言:

  讀一讀你最喜歡的語段或語句,並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重點把握:記敘、議論、抒情、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以及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2、共同研討:(重點把握象徵、以小見大的手法以及對主題的解讀)

  主題思想方面的設計思路:

  1、不任意發揮,不一定要想到民族氣節、愛國情懷等,要做個性化解讀。

  2、主題:作者透過寫在孤旅生涯中“囚綠”的故事,透過讚美窗前一株永向光明、“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常春藤,頌揚忠貞不屈的氣節,抒發了對黑暗的憎惡,對光明與自由的嚮往之情。

  對拓展引申環節的設計思路:

  1、設計問題:本文給你什麼樣的深刻的啟示?

  2、設計思路:這個問題設定是為了引導學生對本課內容進行一個課堂總結,引導學生從寫作手法與人生啟示方面進行思考,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對主題的進一步個性化拓展,引導學生思考人生問題,突顯作品的現實意義。

  六、作業設計:

  試著借鑑本文的寫法,調動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種景物,力求寫出景物的特徵。

  設計思路: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同時與本單元的作文訓練專題“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徵”相扣緊。

  七、對板書設計的思路是:

  突顯本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在板書的設計形狀上我下了一番工夫,把板書設計成一棵常春藤的樣子,與本課寫作物件暗合。給學生一目瞭然、印象深刻的美感。

  以上就是我上《囚綠記》的思路。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