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小學資訊科技《畫線》說課稿

小學資訊科技《畫線》說課稿

小學資訊科技《畫線》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畫線》是省小學資訊科技教材(上冊)第10課內容,教學物件是小學三年級學生,它是教材關於畫圖的起點教學,為後面畫圖教學奠定基礎,更為以後的Photoshop教學打下鋪墊,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技能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本學期教學內容主要圍繞畫圖展開,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審美能力。教材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畫線的工具,讓學生能運用畫線工具作簡單圖形,並且學會選擇及改變淺寬。畫圖是學生最直接的最形象的資訊科技知識點,尤其是學生剛剛接觸電腦,本身就會感到非常新奇、好玩,所以學生一定會感到非常有趣,在教師語言的嘗試鼓勵下,他們對這個知識點就會主動要學,而非被動地學習,因此在課堂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透過教學輔助軟體學習、同學互助或教師作適當個別指導幫助解決。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掌握畫線工具,讓學生能運用畫線作簡單圖形。學會選擇及改變線寬。

  能力目標: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自我創新、團體合作的能力;培養動手能力,透過科學方法,在培養科學素質中提高計算機能力,不斷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努力實現知識上的遷移。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中激發求知慾,激發興趣,並變興趣為動力。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曲線”畫圖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教法闡述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要方法恰當,才會有效。我採用直觀教學法,創設情境法,任務驅動法。透過“創設情境法”和“任務驅動法”,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透過“感知——模仿——遷移——運用”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正確操作方法,運用操作方法去實踐,從而培養學生對於資訊的獲取、分析和處理的能力。教學中,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五、學法指導

  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探索嘗試——自主學習”。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魚,最有價值的知識就是關於方法和能力的知識。首先,我創造一種美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環境中學習新知識,在學會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學會運用實踐操作,從而達到發展思維能力,培養自學和動手能力的目的。積極營造資訊科技課堂“無為而治”的教學境界。

  六、教學環境

  1、教學媒體:多媒體網路教室,安裝學習軟體。

  2、學習資源:提供聲音、文字、影象、操作步驟演示

  七、教學策略

  1、教與學的方法靈活多樣。

  利用“創設情境法” 引出“任務驅動法”,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透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啟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

  2、學習軟體形象生動的演示了基本操作要領。

  教師自制課件《線條的美麗》形象生動的動態演示了基本操作要領,突破了教學中的重難點。

  3、化單調為有趣。

  運用多媒體課件和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和生動豐富的教學方式(看、聽、做、說),調動小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情感上樂於參與,產生樂學、愛學、主動去學的願望,使單調的學習內容變得豐富生動。

  4、學生的個體與整體發展。

  透過自我展示等激勵手段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八、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質疑定標。

  首先師生談話,學生彙報收集的學習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收集資訊和篩選資訊的能力,然後教師自然匯入“讓我們一起跟著苗條的小不點(教學軟體中的線條動畫形象)一起走進神奇的電腦世界,繪出我們身邊的美麗事物!”出示板書課題後進一步提示萬事開頭難,從簡單學起,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學會掌握畫圖,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一般規律:從簡到繁,積少成多。

  (二)、研析設問,學中悟道。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帶著自已提出的問題讀書,然後嘗試操作,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操作演練,接下來讓學生選擇自己的重點、難點或者成功點展開學習以及操作,進行知識的遷移、融合。生動的教學軟體,集聲音、操作、演示必將給學生以充分的幫助。學生透過軟體尋找幫助或者同學、老師的幫助,展示自己。

  由於學生自選內容,又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所以就能體會到參與的興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悅,使資訊科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會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三)、拓展延伸,形成積澱。

  學生提出問題,帶著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是教學中淺層次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為此,我用這樣的問題結束課堂教學:你認為這節課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想法或不懂的地方?繼而根據學情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

  九、設計理念

  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透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利用教學軟體等),獲取資訊,掌握操作。

  2、整合的問題。本課在注意資訊科技教育知識的學習外,同時注重語文素養、資訊素養的培養,從而形成語文、資訊科技、美術等學科的整合,如觀察、傾聽、述說、演示等。

  3、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丟擲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4、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不同物件分別對待)

  5、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透過意義建構,學生的技能不斷加強,實效性強。教學活動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策略豐富、實用而新穎、獨特,突破了學生的認知障礙,突破了難點,優化了課堂。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