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牆》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是《門窗牆》,小學美術教材第6冊第17課。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門窗牆》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透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本課的主要內容是透過仔細觀察,畫畫教室或家裡的門 窗 牆。時代在發展,人類在進步,門 窗 牆在變化,這是一個常畫常新的課題。透過本課的學習,就是要讓學生知道,不同的門 窗 牆是不同文化的反映。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年代所設計的門、窗、牆的風格多姿多彩、千變萬化,本課讓學生觀察、收集生活中、影視作品中不同風格的門、窗、牆的圖片、資料,用自己喜歡的表現形式進行表現,使學生的學習與社會生活聯絡起來,並要求學生進行一定的社會調查,注重人文教育。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物件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小學兒童的學齡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瞭解不同時代、地域、環境、季節的門 窗 牆,運用發散思維多方位、多角度的表現門 窗 牆,提高創作表現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透過繪畫加手工的形式,大膽表現自己喜愛的門、窗、牆;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欣賞各種風格的門、窗、牆,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是:體驗不同風格的門、窗、牆的美感,運用多種繪畫形式表現自己喜愛的門、窗、牆
教學難點是:發現門 窗 牆的美,從中提煉組織美的畫面。
二. 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小學三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透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透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在學法上遵循“精講多賞,啟思感悟,創造表現。”的思想,做到學與練緊密結合。透過對視窗作品直觀的欣賞以及對有關視窗文化問題的思考,使學生理解認識到不同的門 窗 牆是不同文化的體現。
三.教學過程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創設情境,我首先設計了“創設情景——欣賞動畫”這一環節,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動畫片段,把學生帶入門窗牆的世界中,優美的音樂,直觀的視覺刺激,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從而引入課題。
(二)引導啟發 走近門窗牆。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看門窗牆”、“憶門窗牆”、“賞門窗牆”、“畫門窗牆”這幾個環節。
先出示一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欣賞。透過觀察、說畫面,讓學生感知門 窗 牆的特徵;想象出主人的生活情況;認識不同門 窗 牆是不同文化特徵的體現。
接著,觀察課本上面的門 窗 牆的圖片,門 窗 牆的形狀,結構具有一定的特徵,它影響到建築的形狀變化,引發學生對生活中門 窗 牆的回憶,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想。教師提出適合學生的有價值的問題,啟發引導學生思考並表達。
然後,欣賞古今中外不同特色風格的門、窗、牆以及大師學生們的作品。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目的的欣賞古今中外建築中優秀的有特色的門 窗 牆,以及畫家、農民、學生表現門 窗 牆的美術作品。使學生之間相互啟發主動探究問題,進行聯想和創造思維活動,開拓思路,激起興趣,激發靈感,為創作表現門 窗 牆做好鋪墊。
最後,教師示範。以教室的門 窗 牆為例,從中提煉組織美的畫面,教師就如何構思、構圖等,邊講解邊作簡單的演示。並注意提示引導學生,不要模仿老師的示範,要畫出自己心中的門 窗 牆。學生在憶、說、賞過程中已獲取了對門 窗 牆的較為深刻的認識,如何構思、構圖、表現出自己心中的門 窗 牆,如何把握近、中、遠景,教師的示範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使學生獲取造型、構圖知識的重要一環,做好這一步,將使學生的創作構想變成畫面更容易,使教學的難點得到解決。
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的造型表現降低了一個坡度,減低了難度。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三)自主探究 大膽創作
接著我設計了“自主探究——大膽創作”一環節,因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所以在這環節我鼓勵他們相互交流,積極互動,講解自己的製作想法,瞭解不同的方法步驟,並大膽地創作一個設計與眾不同的門窗牆作品。透過這種安排,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在小組中合作、在小組中探討,使重、難點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回憶中展開想象的翅膀,說出自己心中的門 窗 牆,進行表現。創作同時,並播放兒童歌曲,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學生創作的過程中,教師巡迴輔導,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要耐心幫助,特別是在近、中、遠景有層次畫面的處理上;對共同存在的問題要及時的引導糾正,展示表現優秀的創作,激勵大家共同進步。對於作業要求,是聯絡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中介,是教學目標的具體化,也是實現教學目標的環節。教師依據學生不同的作業特點,提出好建議,不僅使創作更加完善,而且有助於美術技能的提高。
(四)展示評價
我接著設計了“作品交流,欣賞評價”的環節。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以學生為主體對作品進行點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欣賞、判斷、概括表達能力。將學生作業在前面的黑板上展示,可以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成就感,提高學習的興趣。
1.自評:讓學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麼地方製作的棒?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讚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擴充套件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四.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兩部分。 即:你要做什麼和應該注意什麼。
造型 獨特 創新
色彩 整體 和諧
總之本節課透過這幾個方面強調了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