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裡的小屋》說課稿
說課的內容是一年級第一冊16課《童話裡的小屋》。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教學程式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 說教材:
1、 教材分析:《童話裡的小屋》是一節富有童趣和美好情感的設計應用課。童話一直是孩子們嚮往的東西,為他們的童年生活敞開了自由遐想的空間。童話中,那種純真、可愛、美好的情感將成為本課的主調,並將這種情感轉化成小屋的形式展現出來,所以童話世界裡奇麗的造型、豔麗的色彩將是小屋的特色。本節課正是引導學生欣賞、感受之後,利用廢舊材料的自然形態(如六面體紙盒、圓柱體易拉罐等),或在自然形態的基礎上略作加工,用折,撕,剪,貼,畫等方法來創作。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接觸到了用彩筆等工具進行繪畫,用彩泥,彩紙等手工材料來表現畫面,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摺紙方法。教師重在引導學生利用廢舊紙盒的形態,透過已有的繪畫、摺紙等美術手段,將其變成外形富有變化的房子。使學生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造美。本課用一課時完成教學。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確定本節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利用廢舊紙盒等材料,透過多種手段創造形狀各異的小屋,培養學生想象力和立體造型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欣賞分析童話裡小屋的特點,自主探究小屋的製作方法,合作進行小屋的創制。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童話般美好的情感下去創造,在創作中去體驗美好情趣和造型活動的樂趣,達到陶冶情趣,美化生活的目的。培養學生細緻、持之以恆的工作態度和變廢為寶的意識。
3、教學重點和難點及教學準備:
教學重點:以多種材料,大膽想象,自由的創作童話裡的小屋
教學難點:房屋的造型設計製作與色彩裝飾
教具準備:範作、課件、部分材料
學具準備:紙盒、易拉罐、彩筆、蠟筆、彩紙、橡皮泥、剪刀、雙面膠等
二、說教法
為了更好地落實課程標準,幫助學生認清教學目標,解決本課的重、難點,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1、嘗試教學法;讓學生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透過拆範作、組合範作的嘗試,研究製作方法。2、分組教學法;發揮小組學習的功能,集思廣益,增加學生參與學習和討論問題的密度,提高課堂效益。3、“情境教學法”創設濃厚的童話情景,從動畫片中童話小屋的欣賞,到童話小屋範作的拆、分,和為童話故事中的人物構思設計小屋,最後編講一個童話故事。使童話貫穿始終。4、談話法;透過師生之間的談話交流,瞭解小屋的特點,總結制作步驟,評價作品。5、鼓勵教學法;在學生觀察、分析、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創作時教師對每一位學生進行鼓勵,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
三、 說學法:
學生分析:透過課前調查,發現學生看過大量例如《藍貓淘氣3000問》等動畫片,,但是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之類的動畫片,看過的卻寥寥無幾。由於學生只有5、6歲,識字量少,所以閱讀能力較差,對童話故事的閱讀也極少。所以,孩子們對童話裡的這些小屋沒有多深的印象,根據這些情況,決定在引導階段,給學生提供童話中的小屋圖片供學生欣賞。讓學生充分感受小屋的造型美及色彩美,另外透過前面幾課的學習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動手能力,所以學生在製作上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能透過觀察、拆、分範作自己研究出製作方法。
根據學生的情況,努力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觀察的方法;透過觀察圖片,感受美,觀察範作為自己的初步嘗試作準備和指導。合作學習的方法;透過組員與組員之間的討論交流和合作製作小屋,組與組之間的競爭,培養學生“競爭與合作”共存的現代意識。在競爭與合作中,更快更好地解決問題。探究學習的方法;學生拆、分老師的範作,自己研究製作方法,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習慣,學會評價與爭議;在作業展評中,鼓勵學生自評和互評,並透過評價,提高本學科的審美能力,同時還構建了學生之間的知識互補。 無論是教法,還是學法,都全方位的滲透到教學程式中去。
四、 說教學程式:
本節課教學由組織階段;匯入階段;發展階段;創作階段;評價階段;課後拓展六個環節組成。其中發展階段有引導分析,啟發想象;分析範作,探究做法;觀察材料,構思作品三部分。
一. 組織階段;
檢查學生用品,穩定秩序。 目的是培養學生準備學習用具的良好常規習慣,師生共同進入學習狀態,為上課作好準備。
二. 匯入階段;
“小朋友,你們喜歡看童話故事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童話故事。”課件播放《灰姑娘》有小屋的動畫片段,並告訴學生看完以後回答老師:“這是哪個童話故事?在這個童話故事裡你最喜歡誰?她住在怎樣的屋子裡?” 教師總結學生髮言,運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動動腦筋,利用廢舊的材料自己動手做一做《童話裡的小屋》”匯入課題。板書課題。
透過課件動畫片的播放,給學生創造一種情境,讓學生在動畫片的那種美崙美渙的意境中,感受童話中小屋的美。觀察小屋,更好地讓生了解和發現童話故事中小主人的居住房屋的特點,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保持對繪畫的興趣和著手錶現物象的衝動,也確立了學生實踐主體地位。
三、發展階段;
1、引導分析,啟發想象
課件播放的動畫片片段,最後定格四個小屋。師引導學生觀察:“我們再來觀察幾張圖片,你覺得這些小屋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這些部分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師引導學生分析:小屋有門、窗、牆壁、屋頂、煙囪幾部分,各部分有圓、方等形狀,色彩鮮豔獨特。並請個別學生想象“你覺得小屋的門、窗還可以是什麼樣的?回答後總結。
學生了解童話裡的小屋的組成部分,感受小屋各部分造型的與眾不同和色彩獨特的美,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為學生下一步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2、分析範作,探究做法
師以“小朋友,請研究桌子上的小屋,拆一拆,分一分,再組合起來,觀察是用哪些材料做的?怎麼做的?看誰觀察的仔細能發現其中的奧秘。”來激發學生在小組內探索小屋的製作方法。師深入小組,幫助學生。並請個別學生到實物投影演示做法。如:把易拉罐做牆壁,橡皮泥粘上做窗戶,彩紙捲成圓錐形做屋頂。把方形紙盒翻過來做牆壁,先定好門、窗的大概位置,再用繪畫或剪貼、撕貼、橡皮泥塑造的方法來製作小屋,裝飾完之後,重新使紙盒回到原來的立體狀態,變成童話裡的小屋。演示讓學生更清楚的瞭解和掌握步驟,此時問學生“你認為小屋的製作可分為那幾步?”總結學生髮言,並板書:構思、組合、裝飾。
這個環節的設計考慮的是孩子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根據孩子接受技能的特點而採用。引導學生透過觀察,自己拆、分老師的範作,主動思考和探究小屋製作方法,培養探究性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引導創造奠定基礎。師生互動展示製作方法,總結步驟,體現了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而是課堂的引導者,培養了學生自己動腦的能力,這也是探究性學習的體現。
3、欣賞課本,開拓思路;
引導學生欣賞課本中的作品,以“你最喜歡哪座小屋,它的造型和色彩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分析小屋的造型設計和色彩特點。 任何創造來說都需要一定的基礎,課本是學生學習的依據,課本中範畫的討論和欣賞,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到童話中小屋的奇麗造型和豔麗色彩。師生的談話使學生明白了小屋的.造型設計、色彩特點和材料的綜合運用,也進一步打開了學生的思路,開闊了眼界。
4、觀察材料,構思作品;
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材料,“你想為童話故事中的哪個人物設計製作一座小屋呢?思考你的材料可以做一個什麼形狀的屋頂,什麼樣的屋頂、窗戶、門?用什麼來裝飾?” 組織學生在小組自由討論,互相說想法和作法。師深入小組,幫助學生根據材料構思。學生髮言後,師提出合理建議,並鼓勵學生。 為童話故事中的人物設計製作一座小屋,寄託了孩子們的願望,面對這些童話角色,使本課的童話意味更濃。而製作前的個人思考和小組討論,是根據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養成事前預想和計劃的行為習慣”而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的觀察和情感積累產生聯想,拓寬想像空間,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透過這一環節師生的談話交流,將學生的感受和認識轉化為獨特的藝術表現。有利於培養學生養成事前預想和計劃的行為習慣。師深入小組和師生交流時提出合理建議,有利於學生開啟思路。
五、 創作階段;
組織學生製作小屋,在學生製作的時候,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共同製作。教師及時有針對性的進行個別輔導,使每個學生都充分嘗試。並提醒學生注意使用工具時的安全和保持環境的衛生。 教師在巡迴指導時,有針對性的進行個別輔導,關注了全體學生的發展,有利於學生個體縱向的進步。及時給予展示,過程中的激勵性評價,重視過程評價。有利於培養學生養成美術課程標準要求的“耐心細緻、持之以恆的工作態度”。
六、評價階段;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作業展示。先請個別學生講解自己製作過程,引導學生從造型、色彩進行自評,再小組合作編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進行師生互評。 本環節的設計,使學生能大膽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創作意圖,自我評價是帶有濃厚情感體驗的自我認識活動,它使學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有助於將美術課程價值內化為自己的認識,促進自我發展。根據所小組內不同的小屋編講出故事,整合了語文學科的特點,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在情景中開展評價活動,體驗學習樂趣,貫穿童話意味。而師生互評進一步使學生建立自信,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七、課後拓展;
回家後思考:除了小屋,紙盒等廢舊物品還可以做什麼?讓學生在作品做完之後,整理東西,收拾桌面及地面。 課後的拓展,為學生提供更寬的創造空間,也對學生進行了變廢為寶的思想教育。收拾和整理,是為了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結束本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