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關於猜數遊戲的數學說課稿

猜數遊戲的數學說課稿

關於猜數遊戲的數學說課稿

  教材分析:

  我今天教授的這一課是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中“猜數遊戲”及其練習,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過用字母表示數、認識方程、天平遊戲,這一課在在學習了一步計算方程基礎上的加深課。

  以前我們教學方程都是利用算式中各部分的關係進行教學,但是到中學又會學習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而本節課知識就是打破了傳統教法,利用天平模型,構建等式性質,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來學習解方程的方法。本課也是學習後續方程和中學進一步學習代數知識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具有重要地位。

  學情分析:

  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和《天平遊戲1、2》,本著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已有經驗的原則,本節課總體教學思路是:淡化教師教的痕跡,突出學生學的過程。教師積極為學生提供由簡單到複雜過程的情境和機會,使學生能將《天平遊戲1和2》中的方程合二為一,透過觀察、分析、猜測、驗

  證等多種學習方式獲得對解較複雜方程的全面認識。讓學生在故事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好方程的自信心。

  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將該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與技能:透過“猜數遊戲”這個情景,讓學生會解aX±b=c這類方程。。

  2、過程與方法:經歷獨立探索、小組合作等過程,體驗解方程的思路,並掌握方法。

  3、情感與態度:透過具體的數學活動,感受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明確生活中有數學,數學服務於生活的道理,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學會解aX±b=c這樣的方程。

  教學難點:

  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說教法,學法:

  教法: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本課中,我採用導---探---練三步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和敢於質疑,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重點分析研究方程式的數量關係,讓學生根據題意列出正確的數量關係式。並以多種形式鞏固練習,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把數學課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學法:觀察,思考,交流,概括,應用等加深對本課知識的理解。

  說教學流程:

  本課我主要分五個環節來展開教學

  1、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建立模型,透過猜老師的年齡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出方程,滲透了數學來自於生活的思想,使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透過遊戲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併產生學習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願望。

  2、第二環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因為在前面學習天平遊戲中學生已經學過了比較簡單的一步計算的方程,所以本節課上,我讓學生透過回憶前面所學,去討論,自己找出解這類方程的方法,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儘量讓學生說出猜年齡的過程和方法,明白解方程的思維模式。教師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經歷獨立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理解計算方法,重點是用討論出用等式性質解決方程的方法。

  3、第三環節,討論釋疑,總結昇華,師生一起總結出解方程的方法和書寫格式。還要培養學生逐步養成檢驗的意識和習慣。

  4、第四環節,應用拓展,解決問題,在這裡,我設計了一個“智勇大沖關”的遊戲,在這個環節中我注重練習設計的趣味性與層次性,注重由易到難的梯度訓練,先解方程,鞏固解方程的思路與書寫形式,再過渡到應用題練習,學會看線段圖解題。透過在情境中利用方程解決實際生活中簡單的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能力。

  5、第五環節,課堂小結,感悟引申。

  (1)談收穫:方程,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種全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和我們以前學習的算術解法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同學們要勤加練習。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嗎?你知道怎樣解aX±b=c這樣的`方程了嗎?

  (2)瞭解數學家韋達:你知道最早有意識地用方程解決問題的人是誰嗎?他是法國數學家韋達。韋達一生致力於對數學的研究,做出了很重要的貢獻,成為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數學家,自從韋達使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後,引出了大量的數學觀,解決了很多古代的複雜問題。

  教後反思:

  1、 “學習不是一種告訴”,而是一種“體驗”和“再創造”。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有效的數學學習的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課堂上大膽放手,最大限度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自學、思考、討論、合作交流等活動,發現規律,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在本課的教學重難點上,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怎麼思考,怎樣書寫,而是讓學生透過探討,自己發現結論,還學生以自由想像的時間和空間。

  2、這節課,我的教學收穫是(1)、將生活引入課堂; (2)、給學生幽默的課堂; (3)、把遊戲帶入課堂; (4)、創設思考的課堂。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