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鏡說課稿
一、教學設計特色和效果
(一)教材分析:
《放大鏡》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科學教科版六年級下冊“微小世界”單元的第1課內容。本單元是按照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順序編排的,從放大鏡到顯微鏡,引領學生進入昆蟲世界、晶體世界和生命世界的一系列探究活動,由淺入深逐步展開。學生對放大鏡並不陌生,從三年級起放大鏡就伴隨著孩子們的科學學習。但是他們對人類發明放大鏡的意義以及放大鏡的結構和功能並不是很瞭解。本課鼓勵學生在帶著新的問題用放大鏡進行觀察的過程中,有新的發現。同時學習和了解一些關於放大鏡的簡單光學知識。《放大鏡》一課作為“微小世界”單元的起始課,對激發學生探索微小世界的興趣,領悟觀察工具的發展帶來的好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後續的學習奠定興趣基礎和認識。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結合六年級學生實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放大鏡具有放大物體影象的功能;放大鏡是凸透鏡,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凸起;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2、過程與方法:對比能放大影象的物體的共同點,探究放大鏡鏡片的特點;對比肉眼觀察和放大鏡觀察,發現更多細節。
3、情感目標: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教學重點:用放大鏡觀察到物體的更多細節,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
教學難點:放大鏡是“凸”“透”鏡。
(三)教法學法:
1、教法:採用探究式教學法,組織學生經科學探究過程,並綜合運用比較法、發現法,在學生充分探究的同時運用講解、點撥、啟發、評價等手段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源動力。
2、學法:為了積極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力求將學生的知識、能力、興趣等心理素質融為一體。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讓學生在探究中建立科學概念,經歷過程。
(四)教學策略與過程:
在本課教學中,我根據學生思維發展、認知水平對教材進行了調整,使教學環節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吸引學生不斷探究,使學習流程更流暢、自然。我把教學過程分為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匯入激趣。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的一開始,我設計了一個熱身活動:視力大考驗。利用多媒體課件以及卡片等,讓孩子們辨認圖片或文字,激發學生的興趣。微雕石的出現,使學生經歷了“不可能”的任務,從而將學生思維引向本課的教學內容,明確了這節課的探究主題。
第二個環節:探究活動:尋找放大工具。
從“想看得清更小的物體,怎麼辦?”到“如果沒有放大鏡,你能用我們現有的物品解決同樣的問題嗎?”,兩個緊扣的問題,將學生的思維推向深處,從而開始了本課的第一個探究活動:尋找放大工具。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沒有直接發給學生放大鏡,而是給了裝了水的塑膠瓶、玻璃片等五種物品讓學生進行探究,發現一些材料有放大功能,而一些材料不具備。透過能放大影象的物品互相比以及與放大鏡對比,發現具有放大功能的材料和放大鏡的共同特點是:透明、中間凸起。從而理解為什麼放大鏡又叫凸透鏡。把這一活動安排在前,也期使學生經歷到從肉眼觀察到發明放大鏡這一偉大程序,瞭解到放大鏡發明的歷史,體驗到利用工具來幫助突破人體侷限的樂趣。
第三個環節:探究活動:放大鏡下的新發現。
發現更多的細節,是人類發明放大鏡之後的“意外收穫”。學生們經過用放大鏡來觀察圖片、紙巾等材料,發現了原來用肉眼觀察時看不到的細節。使學生在深刻理解放大鏡的作用不僅僅是放大影象的同時,理解放大鏡在人類探究微小世界領域的重要作用。在這個環節的活動中,我以一張“放大鏡下的紙巾”圖片作“導火索”,讓學生猜猜圖片上的是什麼,點燃學生探究的激情。透過眼睛觀察和放大鏡觀察相互對比、兩個放大倍數不同的放大鏡對比觀察,學生們在發現細節的同時,又感受到工具改進帶來的新的認識。影片“放大鏡的作用”,在學生充分探究後,起到了深化認識、提綱挈領的作用。
第四個環節:總結延伸。
《放大鏡》一課是“微小世界”單元的起始課,因此在課的最後環節中,以開放式問題“你還想用放大鏡觀察什麼?你還希望使用什麼工具觀察更微小的東西?”拓開學生思維,引發他們對後續課程的關注和期待。
(五)教學板書:
遵循“清晰、突出重點”的原則,本課的教學板書設計如下:
1、放大鏡
↑
透明、中間凸起
放大影象→看清細節
二、教學反思
本課以“引導學生經歷放大鏡發明、使用的歷程,理解放大鏡觀察的意義”為教學線索,略去了教材中“為什麼要用放大鏡觀察”這一活動,把課堂時間充分留給了兩個探究活動“尋找放大鏡”和“放大鏡下的新發現”。在活動順序安排上,特意將“尋找放大鏡”作為第一個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透過經歷用身邊的物品嚐試放大物體影象的活動,來體驗前人發明放大鏡的過程,在充分的探究中,理解放大鏡透明、中間凸起的特點。放大鏡發明之後,人們透過觀察,發現了許多原來意想不到的細節和資訊,從此打開了探索微小世界的大門。放大鏡觀察的意義,主要透過活動“放大鏡下的新發現”來理解。教師在課堂中始終將“學生為主體,探究為核心”的理念作為授課的根本,以趣味遊戲調動學生積極性,特意設疑引發學生興趣。兩個活動的環節緊湊,時間安排較合理,充分遵循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使課堂教學層層深入、不斷推進。教師努力創設輕鬆、和諧和積極的探究氛圍,透過與學生的交流,以及及時的點撥、指導、評價等,促使學生以飽滿的學習情緒開展活動,合作學習。在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在探究中對各小組的指導時間分配不夠合理,不能很好的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與學生的交流停留在表面,對一些學生的想法,不能很好地應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