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小學科學課的研究物件主要有三大領域: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本節課所講的《太陽系》屬於地球與宇宙這一領域。《太陽系》是科教版自然五年級第二學期第六單元太陽系與宇宙探索的第一課。在低幼階段,兒童就從各種媒體接觸到“地球”這一概念,透過三四年級的科學課的學習,學生獲得了有關地球的更完整的印象,這包括瞭解地球的概貌和組成物質以及因地球的運動而引起的各種變化。然而,僅僅認識地球是遠遠不夠的,在宇宙中除了地球還有天空中的星體。為此,本課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地球、月球、太陽三個天體及其相互關係後,引導學生將視野擴充套件到更宏觀的太陽系,為小學生撩起星空的神秘面紗。透過認識太陽系,通過了解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探索,使學生認識科學的進步和人類智慧的潛力,從而點燃小學生的求知慾。因此,本課的教學無論在知識上、能力上還是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對學生的培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在本課教學之前,學生已經知道地球的運動、月相的變化、日食和月食、以及地球、月球、太陽之間的關係等,這些知識將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基礎。參加本課學習的物件是五年級的學生,學生已具有初步理性思維的特點,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協作探究的能力,對新資訊的新鮮感影響了對主題的深層次理解、探索與把握,從一定角度上說分散了學生對知識的注意力。
為此,教師要不斷地改進課堂組織方式,以期全面發揮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作用。教師要有效地發揮指導和引導的作用,給更多的學生提供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在有效的自主探究發現與小組合作交流的活動中,促進學生自主與合作學習行為的'養成,讓學生體驗著更多的學習樂趣。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八大行星的名稱和排列順序;知道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由圍繞它轉動的行星(包括圍繞行星轉動的衛星)、矮行星、小天體等組成的。
2)情感目標:產生對行星、彗星、流星等天體的學習興趣;關注人類對星球的探索,培養學生了解天體、發現天體奧秘的渴望。
3)能力目標:具有空間想象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太陽系的構成,感受宇宙的魅力。
難點:建立太陽系模型 ,讓學生對太陽系有一個正確的空間認識。
五、教法和學法
1、教法:
(1)激發興趣,適時誘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考慮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相對抽象,而學生由於年齡的特點,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差,所以我倡導以形象直觀思維為主,使用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手段,變抽象為直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樹立正確的科學世界觀。引導學生模仿課件自己動手做實驗,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2、學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小組合作,類比推理。
六、媒體資源及原由
根據本課知識點多,資訊量大的特點,我在課前找尋了大量的資料,將太陽系的概況、八大行星表面情況等知識製成一個容文字、圖片、動畫、影片為一體的內容較為豐富的課件——太陽系。由於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還有一定的侷限,真實的太陽系運動的情況學生是無法想見的,幫助學生建立表象。學生透過一定的情景,藉助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以資源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利用多媒體資料來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去探索,自主完成所學知識的構建。透過本課的學習,學生還應初步瞭解一些科學發現的故事和科學家的事蹟,知道一些科學發現的成果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知道科學技術的成果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結果,激發探索宇宙的興趣和好奇心。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首先我透過讓學生觀看太陽系的影片資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探究的渴望。(利用多媒體資源,產生壯觀的立體感覺,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其對宇宙太空的探索渴望,形成對科學新發展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建立太陽系概念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步驟,首先提問:地球在不停的圍繞太陽運動,還有哪些天體也在不停地圍繞太陽運動呢?其次,讓學生欣賞影片資料;再次,讓學生觀察太陽系組成圖,提問它們之間是如何排列的?學生互相交流完畢後,請學生彙報交流的結果。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把握小學教學的“個性”,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佈置學生收集資料,太陽系的研究在課前就已開始了。課上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在學生對太陽系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然後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適時播放,創造適當的“情境”,讓學生接受視覺、聽覺等媒體資訊,以學生為主體,實現自我反饋。突破本課教學重點。學生面對呈現的資訊,聯絡自己的先前知識,形成對當前資訊的理解,同時,當前的新資訊又能使原有的知識進行重組和調整。
(三)深入理解,建立太陽系模型
透過以上三個環節,學生對太陽系已有了初步的瞭解,為了讓學生充分感知太陽系的龐大。在試教時,我讓學生根據八大行星距太陽的平均距離以及各行星赤道直徑資料表建立太陽系模型,五年級學生對資料的處理能力還不夠,做出的模型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在陳祥金老師的幫助下,透過用實物模擬太陽系八大行星,建立太陽系模型。建立太陽系模型是本節課的難點,最主要的是藉助建立模型讓學生建立起對太陽系的一個新的認識。這節課,我利用身邊的實物模擬太陽系的八大行星,讓學生對太陽系模型的建立有一個初步的感知。使學生對太陽系模型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清楚的瞭解太陽系八大行星之間的關係。這樣的展示有利於突破教材的難點,使學生對太陽系的認識由抽象到具體,由複雜到簡單,突破教學難點。
傳統的天文常識教學一般採用單一的“講解——接受”式教學,這種教學思路其實並不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只有讓學生自己透過繁雜多樣的現象,經過去偽存真,去粗存精,才算是真正經歷了科學的探究過程。因此,本堂課的學習力圖把傳統的步驟教師行為,學生行為設計思路及分析一講到底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成為學生自主式學習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整個教學中教師起組織者、輔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人為本,主要著眼於“引”啟發學生“探”,放手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處理資訊,調動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小組活動、多邊互動中增長智慧,培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