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找春天的說課稿範文

找春天的說課稿

找春天的說課稿範文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找春天》。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課:

  一.說教材

  1.說教學內容

  《找春天》是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美麗的春天》第一課《春天來了》第一個主題活動。

  本課內容是《課程標準》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大自然的美,而編寫的。本單元總體目標是:使學生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透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培養學生探究自然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有好奇心,愛問“為什麼”的習慣。這個單元在內容上從四個主題來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的教育。主題一:春天來了;主題二:太陽照啊照;主題三:風兒吹呀吹;主題四:小苗快快長

  今天我說的是第一主題《春天來了》的第一課時《找春天》。這個主題教育主要是讓學生透過找春天的活動,發現春天的變化,感受春天的美。

  2.說課時

  《春天來了》這個主題我計劃教學為兩課時,今天說的是第一課時。《品德生活》教材圖文並茂,精選了很多卡通圖片,這些精美的卡通圖片,他們的言談舉止、面目表情非常貼近教室中的小朋友的生活,小朋友非常愛看,都願意與課本中的小朋友交朋友;文字很少,大多以小兔乖乖,或卡通小朋友提出的問題為呈現方式,這些問題貼近兒童生活,富有啟發性,對兒童有很強的感染力。

  3.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從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上來看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下了很大的創造空間,根據教材特點和《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我覺得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造性的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其目的就是培養創造性的人才。

  《找春天》這一課的主題目標是:

  (1)積極參加找春天活動,體會親近大自然的樂趣。

  (2)透過觀察、感受,發現春天的主要特徵。

  (3)體會農民耕種的辛苦以及他們對新一年的期望。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力、感受力和欣賞大自然的`能力,懂得欣賞活動中應有的文明行為,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4.說教學重難點

  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難點是初步體會農民春耕春種的辛勞。

  5.說教學準備

  我透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充分認識到,要想很好的達成教學目標,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

  (1)課前讓小朋友們蒐集、觀察一些有關反映春天的資料。

  (2)播放電腦動畫片,反映農民春耕春種的勞動場面。

  (3)播放春天美麗景色的資料。

  (4)瞭解每一位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等)

  二.說教法

  制訂了主體教學目標,做了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後,關鍵的問題就是要選擇合適的教法與學法來達成教學目標。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一年級兒童好動、愛玩的特殊性,我預設的基本教法是:啟發式、活動式、合作探究等等我選擇這些基本教法的理由是從課程性質和兒童的特性而決定的。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品德與生活》是一門綜合性、活動型課程,本課程的性質強調活動,所以我設計的基本教法是注重活動、強調活動,讓兒童充分參與教學過程,參與各種活動,在各種活動中,讓兒童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兒童的心靈感受世界,用兒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透過兒童的觀察、蒐集資料、討論合作、親身經歷、體驗,從中獲得感受。生活知識的獲得與思想品道德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是他們在各種活動中感悟出來的,不是由老師硬性地傳授給他們的。新課程條件下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是主體,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根據這些基理念,所以我預設了上述基本教法。

  三.說學法

  關於學法,新課程理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在很多情況下,教法與學法是緊緊的交織在一起的。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從這三個方面體現學生的學習活動。透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並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給予必要的具體指導。

  四.說教學流程

  根據本課內容,我以組織學生活動的形式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式:

  活動一:生猜謎語 匯入新課

  現代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標明,興趣是兒童參與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透過學生喜歡的“猜謎語”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教學主題,自然的匯入新課中。

  活動二:交流發現 尋找春天

  交流課前發現的活動中,學生把生活中的觀察、發現,進行交流,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三:學生體驗 瞭解春天

  本環節透過看一看,聽一聽,想一想,演一演等方式從植物、動物、人類活動等方面瞭解和感受春天的特徵。

  活動四:春冬對比 春天特徵

  在上個環節中學生已經基本明確了春天的特徵。透過本環節春天和冬天的季節變化,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春天特徵的瞭解。影片的生動演示讓學生在視覺上直觀的感受到春天的變化,然後透過小組討論,集體交流,完成填空內容,更好的掌握了春天的特徵。

  活動五:感受春天 留住春天

  播放課件,學生透過欣賞春天花開的圖片,不僅感受到春天的美麗,而且自然過渡到留住春天這一環節,學生交流介紹了很多留住天的辦法,然後動手去實踐,展示自己的作品,讓學生在畫一畫、做一做、品一品的活動中,從不同角度感知春天的美好,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六:公園一角 課堂延伸

  此環節的設計意在對本課教學內容的延伸。《品德與生活》的教學本身就是對學生生活的教育。透過“公園一角”的環節,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應該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到在社會生活中應有的文明行為和環保意識。

  活動七:課堂小結 課後延伸

  透過完成課後社會實踐活動,將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在“收集春天的古詩” “和父母去郊遊”的實踐活動中,不斷提升自我,最後在音樂聲中昇華“親近大自然”這一情感。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為概括出本課的主要內容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各位評委,我預設的教學思路是否科學,敬請各位指正。在這堂課的設計中,我注重聯絡,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親歷春天。讓他們對春天的感觸是發自內心的,真切的,讓每一個學生都要有表現自我的機會,並從中得到體驗,獲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