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功》 說課稿
本說課稿共包括了教材分析、教學程式設計、和教學體會三個部分。
一、教材分析
1、本章及本節的地位與作用。
《電功和電功率》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點章之一,在這一章裡,講述了兩個重要的電學概念(電功和電功率),一個重要的電學定律(焦耳定律),這些知識不僅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的基礎,而且在生產和生活實際中也有廣泛的應用。
本章有兩大特點,一是綜合性強,不僅要綜合運用前面的歐姆定律、串並聯知識,還涉及到了一些力學問題(如本節中的功);另外一個特點是與生活實際聯絡比較緊密,幾乎每節課都是從實際問題引入新課,講了知識後又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本節所講的電功,除了具有以上兩個特點之外它還是對初二功的知識的延續,而且也是後面繼續學習電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識的基礎,同時也為學生將來學習更廣義的功做好了必要的準備。所以無論從大綱的要求上看,還是從物理學知識的擴充套件上看,本章和本節都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對本節的具體要求,同時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使學生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知道電流可以做功和常見的電流做功形式。
(2)掌握電功的公式W=UIt
(3)知道電功的單位。
(4)知道電能表的用途和讀數方法。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簡單的電功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思想目標:結合“一度電的作用”的教學,向學生滲透節能意識。
3、重點與難點。
作為一節概念課,從概念的建立到運用都很重要,而且大綱對電功的公式要求到掌握的層次,所以把電功的概念和公式作為本節的重點。另外以初中生的能力水平很難獨立地研究出電功與哪些因素有關,必須透過教師適當地點撥才能完成,所以把實驗探索過程作為本節教學的難點。
二、教學程式設計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本人認為物理概念課的一般授課流程都分以下三個階段:
在本節課中,我利用了一個實物(電能表)和一個實驗(電動機提升重物)引出電功這個概念,這樣引課會使學生感到電功這個概念並不陌生,而且與學過的知識(機械功)也有聯絡,同時也為最後揭示電能表的應用打下了伏筆。
接下來是概念的形成階段,這是本節的核心,在分析電功的實質時,我強調電流做功要引起各種變化:或牽引物體運動;或發熱、發光;或發生化學反應等等。透過實驗、微機模擬等手段,讓學生知道電流做功有多種表現形式,這樣學生雖然沒有完全掌握概念的內涵,卻掌握了電功大部分外延。
在研究電功與哪些因素有關時,由於書中的實驗可見度和成功率都很低,既然是定性研究,我就用電流透過電燈做功來代替透過電動機做功,利用電燈發光來增加感性認識,利用投影電流表和電壓表來增加可見度,並採用先猜想再實驗最後總結的探索式教學模式。另外,在實驗中我注意了研究方法的滲透,即物理學中常用的控制變數法,還透過微機動態顯示研究電路的過程,再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討論、設計實驗方案,而不是由教師一個人包辦,目的`是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電能表的教學中,由於實物太小,一兩句話很難講清楚,所以我用電腦設計了一個小動畫,使電能表的數字跳動和旋盤轉動一目瞭然,直觀而有效。最後介紹一度電的作用,目的是為了滲透節能意識。
為了鞏固電功的概念,我設計了一組程式題,透過這組由淺入深的形成性練習,使學生對電功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第五題的訓練(練習題另附),目的是提醒學生不要孤立地分析某一個因素,更不能顧此失彼。
小結中我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從知識、方法、思想三個方面總結,這樣,既強化了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用精練的物理語言進行歸納和概括的能力。
總之,本節課是在培養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前提下設計的,教學中以實驗為基礎,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概念的認識為主線,運用實驗、微機等多種教學手段,把傳授知識、培養興趣和能力、滲透方法有機地結合到一起,目的在於全方位地培養學生。
三、教學體會
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作為一門科學的物理,電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為教學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則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我透過猜想,實驗、討論等方法,儘可能再現知識的發展過程,在先物理思維,使學生受到科學的嚴謹性的教育。
2、這節課的內容,表面上看較簡單,學生學習也不會有什麼困難,但在備課時我發現了兩個疑點:一個是從力學的功過渡到電功;另一個是在定性實驗後直接給出電功公式,這兩點都不能用擴充套件知識的辦法來解決,所以我便著重從現象的分析中加深學生的印象,擴充套件知識的外延,至於其更本質的屬性,學生將來到了高中和大學將會繼續學習,這裡不必講得過細、過深。
3、教師的課堂提問是把知識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從引入新課到課後小結,我都盡力設計適當的問題,創造物理情境,並透過自己有意識地引導、點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