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關於斑羚飛渡說課稿

斑羚飛渡說課稿

關於斑羚飛渡說課稿

  一、 教材分析

  1、《斑羚飛渡》這篇課文的選材非常好,有以下特點:

  (1) 課文體現了時代的特點,具有現代意識。文章關注動物世界,也就是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本身,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動物保護意識。

  (2) 課文適應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2、教材與學生

  教學的總體設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堂課首先要考慮學生,“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教學設計要“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要仔細研究教學的物件,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來進行教學設計。因為這篇課文屬於“關注動物世界”的學習單元,可引導學生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號召全社會都來愛護動物、保護動物。

  3、教學理念

  (1)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運用祖國的語言,使他們具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使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2)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教學要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3)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極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4) 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篇課文可以拓寬學習面,開展“保護野生動物”的活動。學習可以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輔助教學。

  4、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方面來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

  (1) 透過複述斑羚的故事,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 透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領會動物之間老斑羚們那種在危急關頭勇於自我犧牲的精神和悲壯,領會文章的深刻主題。

  (3) 透過總結課文中作者的暗示,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人和動物的關係,激發學生珍視生活、關愛動物的情感,增強保護動物的責任感。

  (4) 透過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概括問題的能力。

  5、教學重點

  (1) 引導深複述故事

  (2) 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領會動物之間老斑羚們那種勇於自我犧牲的悲壯美,讓學生領會文章深刻的.主題。

  6、教學難點

  透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探討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在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激發學生的動物保護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二、 教學方法

  教師充分考慮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創設情景,組織教學。把班上的學生按照學習強弱的搭配分成幾個四人小組,這樣有利於同學之間的交流和團結互助、共同提高。

  1、 教師的匯入不易太生硬,應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和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3、 教師可適當的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如展示有關要檢查的預習情況如生字、斑羚簡介、傷心崖、用畫面生動再現斑羚飛渡的悲壯場面。

  三、學法

  1、指導學生預習,做預習筆記,要用活頁紙做,便於整理歸類。

  2、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與交流。

  3、 條件的學生可以上網搜尋有關野生動物的資料。

  4、 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選擇一個角度,寫一篇關於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小論文或簡單的調查報告。

  透過一系列的語文活動展開,我相信一定可以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四、教學過程(即主要教學環節,要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題)活動能夠

  (一)課前佈置預習作業:

  1、 朗讀課文2~3遍。

  2、 自學課後生字並製成卡片,寫出重點詞語的解釋並造句,做在語系筆記上。

  3、 準備複述故事中的主要情節。

  4、 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並做一符號。

  5、 蒐集有關斑羚的有關資料。

  6、 根據預習課文時自己的感受,加上自己的體驗和經歷,想一想主旨和本文相似的人和事。

  (二)課堂教學過程

  1、 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師:在上課之初,老師想為同學們講一個故事。(點選滑鼠,flash顯示畫面,音樂響起。)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螞蟻家族不得不進行一次大規模的遷徙。面對熊熊燃燒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螞蟻迅速地結成一個球體。為了那一線生的希望,它們衝向了火海。伴隨著一陣噼噼啪啪的聲響,最外層的螞蟻被火吞噬了,燒焦了。然而,這蘊含著生命的團體仍向前滾動著,噼啪聲越來越響,螞蟻團越來越小,最後滾出火海的螞蟻只剩下了一小團……

  這是一個感人至深的螞蟻的故事。

  (學生們被老師聲情並茂的故事給打動了,課堂的氣氛顯得有些凝重。稍作停頓,教師的敘述繼續)

  的確,在生與死的抉擇中,有誰不渴望生呢?可是,這群螞蟻卻生得艱難,死得輝煌。今天,我們同樣要聆聽一個悲壯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動人的故事。(板書課題及作者)

  2、 檢查預習情況(大螢幕顯示)

  1)、生字(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生字)

  2)、斑羚簡介

  斑羚又名青羊、山羊 分佈:東北、華北、西 北、華南等地 國家二級保護動 體大如山羊,但無鬍鬚 體長110-130釐米左右 重40-50千克。雌雄均 具黑色短直的腳,長15-20釐米。生活在山地 森林中,單獨或成小群 生活。多在清晨和黃昏 活動,極善於在懸崖峭壁上跳躍、攀登,視覺 聽覺很敏銳。

  3)、傷心崖傷心崖 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從中間剖開,從山底下的流沙河抬頭往上看,宛如一線天。隔河對峙的兩座山峰相距約六米左右,兩座山都是筆直的絕壁。

  4)、至於作者,我們已在預習中讀過了,這裡不再介紹。

  3、 根據我們課前預習課文的情況,大家在頭腦中快速地組織一下,準備複述主要的故事情節。(準備時間兩分鐘,同學們思考後交流,並推舉出一、兩名同學複述。)

  4、 複述完故事後,用多媒體演示,讓學生直觀的感受斑羚飛渡場面的悲壯。注意:在觀看過程中請大家留心彩虹出現的次數和時間,並思考它每次出現都有何作用。

  討論並歸納:

  文中寫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處。一是斑羚身陷絕境時彩虹出現,二是斑羚飛渡時彩虹相映,三是頭羊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

  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種神秘色彩;二是烘托飛渡的氣勢.渲染了飛渡的悲壯美;三是渲染頭羊自我犧牲的崇高之美。

  再看大螢幕顯示的三幅畫面,它們暗示出了本文的結構:請同學們用三個字分別概括出來。

  飛渡前—飛渡中—飛渡後

  5、 合作探究性學習,討論、交流:

  對這篇課文我們有何感受,從斑羚身上我們能學到哪些,從人身上我們又能想到哪些呢?討論並歸納:

  從斑羚身上我們能學到:集體主義精神、團結、無私奉獻精神、勇於自我犧牲精神。

  從人身上我們又能想到:不做動物的殺戮者,要做動物的保護者。

  (以上討論分四人一個小組進行,派代表發言)

  6、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請同學們再次瀏覽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可能提出的問題:

  (1)文章從哪兒可看出斑羚群們已陷入絕境?

  2)文中的這些斑羚沒有姓名,這隻斑羚,那隻斑羚作者是怎樣說清楚的?

  3)七八十隻斑羚,有三四十對,作者是怎樣描寫這次飛渡的?

  在這群斑羚中,你對哪隻斑羚的印象最深刻?為什麼?

  4) 羊本來站在年輕斑羚的行列,後來為什麼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隊伍裡了?

  7、拓展遷移

  請同學們結合自己所見所聞,講述課文主題相關類似的故事。

  8、小結

  透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深為老斑羚在危急關頭為了贏得種群生存的機會,心甘情願地選擇死亡的獻身精神所震撼,那一幕幕動人心魄的情景引起了我們深刻的思考。使我們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許多類似的人和事,他們默默無聞,危急關頭,勇於自我犧牲,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無窮的人格魅力,他們是時代中最可愛、可敬的人。

  五、情感評價

  首先創設情景匯入新課,營造出一種凝重的氛圍,學生被螞蟻的犧牲精神所打動。

  透過對學生預習情況的檢測,可以看出大家都在課前作好了預習,認真地完成了預習筆記。

  透過讓學生複述斑羚飛渡的主要情節,既鍛鍊了學生的分析課文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又鍛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透過合作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透過自主探究性學習,鍛鍊了學生大膽質疑的勇氣,發現問題的能力。

  透過學生談自己身邊的故事,可以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遷移的能力,同時也會暗示學生平時要留心生活、留心觀察。

  總之,這堂課同學們表現非常主動,積極活潑,思路開闊,思維活躍既培養了同學們的團結合作精神,又提高了保護動物的意識,增強了社會責任感,使大家在今後的日子裡更加珍惜生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當然,這堂課對我個人來講,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大家多多給予批評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