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家的說課稿五篇

家的說課稿

家的說課稿五篇

  篇一:家說課稿

  一、說教材

  《家》是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的一首兒童詩,內容生動活潑、富有情趣,又貼近學生生活。課文語言優美,節奏明快。透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知道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家,那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體驗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生活的愉快,激發學生愛祖國、愛集體、愛動物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學目標

  學生剛剛學完拼音,因此激發他們識字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繼續鞏固漢語拼音、熟練拼讀生字,學會本課五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兩條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說教學重點

  根據小學語文新課程規定的小學低年級的階段目標,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1、熟練拼讀生字和規範寫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說教法

  從本課兒童詩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在教學方法上,因為學齡初期兒童活潑,富於想象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以“突出一個特色,遵循四個原則,落實兩個結合”為指導思想設計教法、學法以及教學程式。“一個特色”培養學生自讀會讀。“四個原則”即為:1、學生為主體,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線。2、直觀性原則,充分利用直觀形象、激發興趣、創設情景。3、課內外聯絡原則,讓學生把課堂知識向課外閱讀、觀察、研究這一應用上延伸,開拓視野,增長見識。4、鼓勵為主的原則。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增強朗讀的信心。在目標上落實“兩個結合”,即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把握詩歌教學特點,又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與發散思維訓練結合起來。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六、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演的方法學習。

  七、說教學設計

  (一)匯入新課

  1、我們都有一個溫暖的家,那麼藍天、樹林、小河、泥土的家是哪裡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5課《家》

  (1)請小朋友睜大小眼睛仔細看老師一筆一畫把字寫好了。

  (2)指名讀課題A、B 齊讀

  2、讀詞:檢查預習情況,及時給予表揚。

  (二)品讀課文

  1、師生品讀第一句話

  師:你們瞧,藍天是——生:白雲的家

  練習說話,指導讀詞,這個字誰來讀一讀“雲”?詞連讀誰會?“白雲”

  你平時見過什麼樣的白雲?(龍、棉花、小鳥、牛)

  如果你是白雲,你會在藍天的懷抱裡幹嗎?相機指導朗讀,評價。

  在讀好詞語的基礎上指導讀句子(指名讀,相機評價)齊讀

  2、.師生品讀第二句話

  師:瞧,樹林是——生:小鳥的家

  為了讓小鳥有更多的家,我們應該怎麼辦?(滲透環保知識)

  聯絡前面所學內容:爸爸是一棵大樹,媽媽是一棵大樹,我是一隻快樂的小鳥,在兩棵大樹間飛來飛去。

  指名讀:這一行誰願意讀?(指名讀,及時鼓勵)全班一起讀一讀。

  3、問題引領品讀第三句

  師:我們一起到小河邊去看一看,魚兒們都在幹什麼呀?

  指名說:魚兒們遊的怎麼樣?

  是啊,這條魚還衝著我們笑呢,你來給我們讀一讀。他們還在做什麼啊?(吐泡泡)指名讀。齊讀:全班一起試試看。

  過渡:很好,下面老師讓大家看一個神奇的景象,你們看。

  4、學習第四句話

  5、看到這奇異的景象你們想到了詩中的哪一句話?(指名說:泥土是種子的家) 這個詞誰來領大家讀?(泥土)

  小種子睡在地底下是泥土給了它營養,給了它溫暖,春天它才可以發芽,長葉呢!指名讀,評價。齊讀:全班一起來。

  過渡:剛才我們學的這四行它們是完整的一句話,你們能把它連起來讀好嗎?(能)那我們自己可以試試看,可以做一些動作。

  5、表演

  自由練習(大家練的真不錯,誰願意一邊作動作,一邊讀給我們聽。)指名錶演讀。齊讀:起立,邊做動作。

  過渡:白雲、小鳥、魚兒、種子都有一個共同的家,它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PPT展示圖片、播放歌曲《大中國》)

  6、學習第五句

  生齊讀最後一句話。

  是啊,我們的祖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它像一隻昂首挺立的大公雞,又像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同學們就是朵朵鮮花,在花園裡幸福的成長,所以,引讀——我馬上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我們一起再把最後一句話讀一讀。

  7、總結

  這一篇課文同學們已經學完了,你能完整的把它讀好嗎?(指名讀)誰願意一邊做動作一邊讀給我們聽。(相機評價)

  在課堂的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我始終與孩子站在同一高度,引導孩子去閱讀,

  去理解,去感悟。在孩子思維遇到困難時,巧妙點撥、引導,重點體會 。

  (三)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是-------的家。

  (四)字詞鞏固,認真書寫

  (五)看圖試背課文

  這課教學重點是朗讀背誦課文,對課文的背誦不能死記硬背,要適當的給予引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去背誦課文而不是當作一種任務去完成。這樣教既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保證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活潑,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落實了以讀為主,想、說、做為副線的教學思想,在課堂上充分讓學生讀,讀出感覺來。這樣的教學不僅培養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還培養了學生聽、說、讀以及動手的能力。

  八、說板書設計 板書力求簡練、重點突出、結構嚴謹、生動直觀又新穎大方。

  家

  藍天 白雲

  樹林 小鳥

  小河 魚兒 泥土 種子

  祖國 我們

  篇二:家的說課稿

  語文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家》説課稿

  教材分析:

  《家》這篇課文是語文版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這個單 元所選的四篇課文,都具有綿厚的思想內涵和比較完善的表現 形式。 本文則是對於家的哲學思考,作為第一篇哲理想散文,其地位 和意義很重大,對後面的課文有其指導意義,學好了這篇課文 才能舉一反三的學好下面幾篇散文。

  學情分析:  初三階段的學生的認知、 理解、 分析能力都已經有了一定水平, 透過初一、初二學段的積累,已經可以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 自己獨特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 方式, 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教法和學法分析: 透過朗讀法、質疑討論法、問題導讀法,讓同學們透過自由朗 讀走進文字,體會作者對家的感悟;讓同學們在不斷的設疑解疑過程中,理解作者對家的三個比喻及其觀點;老師適時地參 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對文章的較難部分進行分 析,師生共同解決本文難點,初步瞭解哲理散文的特點,並讓 學生談對“家”的感悟。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分析: 新課標提出了三個“維度”的教育理念,“知識·能力”的培 養應當在學生把握文字的 “過程”教給學生以“方法”,借 以達到培養其“情感·態度·價值觀”。 由此,我從三個“維度”出發確立了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師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理解文字內容的基 礎上,鍛鍊學生的想象思維和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師生透過問題導讀的方式,討論、分析並理解作者筆下“家” 的真正內涵,理解文章主旨,進而突破本文教學重點。 ?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 培養學生愛家、愛親人的情感,珍惜親情,珍惜家庭生活。

  ?教學重點: ?理解三個比喻句的真正內涵及彼此間的內在聯絡。 教學難點: 初步瞭解哲理散文的特點,並讓學生談對“家”的感悟。 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 )課文匯入:以《吉祥三寶》歌曲匯入,在輕鬆歡快的歌曲聲中, 我們再次走入周國平的《家》,一起去感悟家的魅力。 (設計意圖: 優美歡快的音樂, 尤其是這快樂和諧的 “一家人” 演唱, 可以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 然後讓學生在這種好的氛圍下進入新課的 學習。 )

  (2)知識回顧 上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縱觀全文作者是如何詮釋家的? (設計意圖:孔子說“溫故而知新” ,讓學生們在回顧上節課的內容 的同時, 又很自然的過渡到對這節課我們的教學重點上, 分析著三個 比喻句的內涵和聯絡。 )

  (3)配樂朗讀引言並思考。 1、 文章的引子有什麼特點?又有什麼作用?

  (設計意圖:縱觀全篇,是由引子和三個小節組成,每小節的標題均 以判斷句表述, 直接闡述了作者的認識和思考。 三個小節從標題上看 是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的順序是遞進關係。這種關係的前提,則是 建立在課文開篇“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種漂流——它確實是的” ,這是 作者有關家的思考的前提, 也是話題提出的引子。 只有把這個問題解 決了才能更好的解決由它引出的那三個比喻句的問題。 )

  (4)討論分析文章第一部分

  1、 文章第一部分 作者是如何將家與船聯絡起來的?這個比喻的具體 含義是什麼? (設計意圖: 要學生直接回答比喻句的深刻內涵有些生硬也有一定難 度, 所以先讓學生談談家和船之間的聯絡: 由漁民們以船為家在水上 漂泊想到在人生長河裡,家是承載“我們”渡河的小船。然後師生共 同歸納確實是這樣,家是生活的船,有親有愛有溫暖。 )

  2、 表達方式看,這部分有何特色呢? (學生朗讀精彩語句)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或認為精彩的語句來朗讀,重視 他們自己的審美體驗,在此基礎上共同分析出在此節,作者關於“家是 一隻船”的結論絕非生硬的提出的,而是建立在自己的感受、感覺基礎 上的。作者是先敘後議再抒情,引領著我們一步步從感覺到思考的。這 種表達方式值得我們學習。 ) 教師問題導讀分析課文第二部分(在家呆久了,我們會感到家的 幸福會變得平淡乏味,會產生離開它的衝動,於是我們背起行囊,離家 遠航。到那時,離

  家在外漂泊的我們對家又會有怎樣的感情?) 1、 你有沒有離家在外的經歷,那時的你對家有怎樣的感情?你是 否能和作者產生共鳴? (設計意圖: 情感上的薰陶同樣很重要, 讓學生暢所欲言的談自己對 家的感情, 這個問題的設計面向全體同學, 既可以調動起所有同學的 積極性,又可以很自然地靠近文字,靠近作者,與他產生情感上的共 鳴,讓學生們體會到家的美好並熱愛它。 )

  2、那麼我們再來看文章第二部分作者是如何將家與港灣聯絡起 來的?這個比喻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設計意圖: 同第一部分的第一題是一樣的, 此段說明家是我們休息、 放鬆的樂園、充電加水的港灣。對於航行在人生的河道上的船而言, 港灣是不可缺少的。家就是為船提供停泊、休憩、躲避風浪的港灣。 )

  3、 第二部分的表達方式和第一部分的表達方式又有怎樣的不 同? (老師範讀課文中“如果沒有一片港灣??人間樂曲。 學生齊讀“傍晚?..回家的人們。 ” ) (設計意圖:老師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透過老師的朗讀,也可 與學生交流談老師的感悟, 最後解決問題: 作者在闡述自己的觀點時, 作者援引尼采的話把對家的思考引向深入, 從議論回到眼前的生活場 景描繪,處境生情,直接抒發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

  4共同賞析最後一部分(倦鳥思巢,落葉歸根,身在異鄉的遊子, 無論我們漂泊多遠, 家都是我們魂牽夢繞的地方, 是我們永遠的歸宿, 永遠的岸。 ) 1、為什麼說家是我們永遠的岸?“岸”的具體含

  義是什麼? 2、這一部分的表達方式又是什麼? (設計意圖:繼續延承前兩個部分所提的問題,學生繼續討論質疑, 最後師生才能共同歸納出:作者在前兩節思考的基礎上,用“永遠” 一詞把家的本質特徵給以鮮明的定位——家是永遠的岸。 列舉事例來 解釋, 說明一個人不論他經歷了什麼, 艱難困苦也好, 飛黃騰達也罷, 最後的歸宿,還是自己的家。同樣運用了記敘、議論兼抒情多種表達 方式。 3、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種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灣、岸。請說 說這幾種比喻間的內在聯絡? (設計意圖: 這是這節課所有問題的昇華部分, 意在讓學生了解作者 在進行創作時都是經過精心安排,不時隨意而寫,這也正是散文“形 散神不散” 特徵的體現, 把人生比作一種漂流, 是把家比作船、 港灣、 岸的前提,是後幾個比喻的基礎。同樣“家是一隻船”這個比喻是後 兩個比喻的基點。 “家是溫暖的港灣”是第一個比喻的深入,又是下 一個比喻的出發點。 “家是永遠的岸”是三個比喻所傳達的思想的極 致和完成。 )

  (7)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師生共同經歷一次心靈旅程,在作者周國平筆下, 家是一隻船,家是溫馨的港灣,家是永遠的岸。我們感受到家的溫馨 與幸福同時體味了哲理散文的特點。

  (8)拓展延伸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家是什麼?不同作家筆下有 不同的“家” ,那麼,你心目中的家呢?請你用飽含感情的語言講述

  篇三:一個新家說課稿

  一個新家 無限情懷

  ——《一個新家》教學談

  親愛的老師們,每當提到一個新家,您的眼前閃現的是什麼呢?是寬敞明亮的客廳,是溫馨浪漫的臥室,抑或是陽光明媚的陽臺…….如果我告訴您我眼前閃現是一棵枯萎的樹,您是否有一串的疑問?今天我就為您講述一個與眾不同的“新家”。 一個新家 無限情懷

  ——《一個新家》教學談

  我將分幾個步驟闡述我今天的說課內容。

  一、 細讀文字,說教材。

  大自然是神奇美麗的,巍峨險峻的山峰,婉轉柔美的流水,繽紛多姿的鮮花,廣袤幽靜的森林,無不給予人美的陶冶。大自然是生命的搖籃,在這溫暖的懷抱裡,萬物滋養,生生不息。樹是大自然的守護者,高山之巔、江河之畔、沙漠之洲、亭臺之間,處處可見它靜默優雅的身影。即使一棵樹死去了,在它的周圍卻孕育、滋養著更多的生命。看到這樣一棵樹,您感受到的是生命的震撼和敬畏,是價值的體現與昇華。存在就是價值,即使連樹的身軀也沒有了,那是它化作了泥土中的養分,那是它在為新的生命積聚著力量。生命跨越了生與死的界限,週而復始,迴圈往復。這是生命的力量,這是生命的支撐,植物如此,動物如此,人類不也是這樣嗎?我突然覺得老爺爺不

  就是那棵樹,無私的奉獻著自己的一生。而小孫子就是爺爺生命的延續,像他一樣的年輕一輩將承擔起守護這片森林的任務,他們一定能將這裡建設得更加美好。

  二、研讀教材,說目標。

  《一個新家》這篇課文是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生活哲理”文化主題下的一篇文章。本單元承擔著使學生從簡單的生活現象中感悟生活哲理的教學任務。這組文章關注學生多元化的認知體驗;引領學生從古詩、寓言、童話、故事中感悟生活中的理趣;引發學生更多的理性思考,豐富學生的心靈。

  這篇文章就是啟發學生從身邊的大自然中發現自然的和諧之美,學會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基於以上對文字的解讀,和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課標對這一學段的要求,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 正確認讀本課五個生字,掌握十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 正確把握課文內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間相互依存

  的和諧關係。學會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本課的重點是:使學生正確地把握課文內容,體會自然界中生命之間相互依存的和諧關係。

  難點是:使學生學會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三、 落實目標,說流程。

  這裡我精心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

  (一) 照片引入,走進文字。

  老師今天帶來一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出示我的新家)這是老師的新家,新家象徵著嶄新生活的開始,象徵著新的希望,新的憧憬。我們人類有家,動物、植物有沒有家?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一個新家》。

  從普通意義上的新家入手,遷移到自然界中的“新家”,啟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發學生探究的願望。

  (二) 創作圖畫,解讀文字。

  1、請你細細地讀一讀課文,和你的小夥伴一起畫畫這個“新家”。

  2、小組內交流自己的作品,之後向全班同學展示。

  同樣一節課,不同的老師會採用不同的方法。沒有哪個方法更好,只有哪個方法更加適合學生。這節課既可以採用以讀代講的方式,也可以採用講故事的方式。但是一個好的老師要適時的創新,我在這節課中有意識的採用不同於以往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大膽地讓學生創作圖畫。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範圍裡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這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本文的篇幅比較長,裡面有許多的

  小動物和植物,一味地讓學生們去讀,學生的頭腦中不易產生清晰的條理。這時老師讓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創作圖畫,將學生閱讀、思考的過程由文字轉換為圖畫,由抽象思維轉換為形象思維,更易於學生理解。這時的畫畫不同於美術課上的畫畫,在創造圖畫的活動中,學生的創造力、潛能、天賦、審美鑑賞力等得以表徵。看到學生們一邊畫畫,一邊和文字對照,還不時地和小夥伴交流,老師也被感染著,同化著,不由地加入到創作的行列中。此時的創作過程是梳理文章脈絡的過程,是探究、生成的過程,是張揚學生個性的過程,是享受學習過程。 這一環節特別適合小組學習。小組學習是一種有趣、有效的學習方式。年齡相仿,經歷相似的小夥伴在一起圍繞同一話題,交流、撞擊,產生共鳴,生成新的認識,豐富彼此的情感。學習的過程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相互提示,互為資源,學習起來更加帶勁。認識豐富了,質量提高了,全班交流起來才更有效果。小組學習既訓練了互助合作的學習方法,又藉助這種學習方法達到了學習目標。

  3、誰願意展示一下你們小組的新家?

  同學們要一邊欣賞,一邊結合課文思考他的“新家”好在哪?你還有哪些更好的建議?

  在日常教學中我就特別關注教學中的評價。有效的教學評價不僅能推動教學的程序,也是教師關注學生獨特體驗的表現,是課堂以學生為主的體現。課堂上同學們爭先恐後的展示自己

  的作品,時而是老師評價學生,時而是夥伴間的互評,時而是自我的評價。當得到同伴的讚賞時,自豪的笑容寫滿了臉上;當自己的建議得到大家的認可時,成功的喜悅溢於言表。當然學生的知識的儲備不同,爭執是再所難免的。老師及時抓住生成的新問題,引領孩子們再次細讀文字,繼續探究。獲得新知的孩子們被大自然中生命的豐富多彩所折服,聽到一聲聲來自內心的讚歎聲,老師也快樂地收穫著。

  (三)話題討論,深化解讀。

  “問題話題化”已成為越來越多的老師的共識,因此設計一個整合性、人文性的話題成了我備課中的關注點。這個話題既要統帥全文內容,關注學生的情感認知,還要考慮學生的生活經歷,以及老師對文字獨特的思考。話題的落實、推進過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為了使學生有的可說,說的更深、更廣,還需要給學生一些幫助,其中就包括一些小問題的設計。

  針對這幾方面的考慮在本環節我精心設計了:“七嘴八舌話新家”這樣一個話題。話題連結:請你聯絡課文大膽地說說自己想法。可以從“一個新家”新在哪?你喜歡它嗎?理由是什麼?這些角度發表你的見解!引導學生再次品讀文字,從文字中找出自己的依據。

  學生七嘴八舌地根據自己的理解暢談著:“一個新家”對大樹而言,新在它煥發了新的生機;對小動物而言,新在有了新的棲息的場所;對小孫子而言,新在對死了的樹有了新的認識;

  篇四:《家》說課稿

  《家》說課稿

  市實驗 莊敏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主體課文——《家》。

  一、 指導思想

  鑑於一年級學生形象記憶占主導地位、喜歡誦讀的特點,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從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理念出發,加強課程標準中“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緯度,我確定了執教本課的指導思想——“結合兒童熟知的語言因素、生活經驗、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是學生掌握識字方法,達到識用結合的目的。”;讓孩子靈活運用所學的方法自己學習,鼓勵孩子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透過初讀、細讀、展評讀這一有層次有梯度的設計,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積累語言;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 教材簡析

  《家》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主體課文。課文圍繞著本單元的主題“家”向人們描繪了廣義的大“家”。兒歌前四句寫出了孩子熟悉的“白雲、小鳥、魚兒、種子”的家是“藍天、樹林、小河、泥土”,最後點出了本課的主題“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抒發了少年兒童對祖國的摯愛。本篇課文的句式簡單但富有情趣。

  三、教學目標

  基於上述分析,我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使學生喜歡識字,在語言環境中能正確認讀。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能背誦。感受兒歌的語言美、韻律美。

  3、透過學習課文,向學生滲透愛祖國、愛集體、愛動物的教育,激發學生作為中國人的自豪。

  4、啟發學生想象,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及提高學生的寫話興趣。

  四、重難點

  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認識12個生字。

  五、說教法

  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教學的規律,本節課我主要採用“情趣教學法”來達成教學目標。教師透過創設特定的教學環境,充分調動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識字環節採用“讀一讀、記一記、玩一玩、用一用”趣味教學手段使學生對識字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依據“情趣教學”的閱讀功能目標,我採用“激發興趣——培養情趣——情趣昇華”這一程式,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六、說學法

  教師的教為了不教,作為教師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教與學是不可截然分開的,教師的教法實際上是對學生學法的滲透與指導。“邊讀、邊看、邊想”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把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學生,使學生在教師富有情趣的教學藝術誘導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學習,在趣味中獲知,在求知中得趣。(學生的朗讀水平隨著對課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感知、感悟、闡發”的活動中得到提升。)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自覺、主動、熱情的學習狀態。(學生在具體感悟美的活動中,自主發現問題,獨立或合作解決問題,既達到本課教學目標,又實現學習方法的自主建構。)

  七、說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分為四個基本教學環節進行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良好的教學氛圍、飽滿的學習熱情是學習成功的起點,特別是低年級兒童有了學習熱情才會樂於學習。一開課,老師就談到:“今天,有幾位小夥伴來到我們身邊,你們想認識它們嗎?”老師出示“白雲、小鳥、魚兒、種子”的圖片,讀詞(把要求會認的字寫成紅色)。隨文識字,更有利於分散學生識字的難點。“上節課,他們看到小朋友們都有自己幸福的家,可羨慕了。今天,它們就想要讓大家來幫幫它們,找到它們的家。”然後告訴孩子這些小夥伴的家就藏在我們的課文中,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板書課題,匯入新課。

  二、培養情趣,主動識字

  這一步的重點是讓孩子在兒歌中認字、識字。

  現代教學強調以學定教,也就是根據學生的基礎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現在的孩子大多數在入學前一認識了不少生字,所以在這一環節主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以點帶面來學習。從整體入手,透過讀兒歌來人識字,藉助字熟讀兒歌。

  1、請已經會讀兒歌的.同學來分行交給其他同學讀兒歌,進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整體感知,並強化識字。

  2、學生讀完後,根據課文內容回答:藍天是白雲的家,樹林是小鳥的家,小河是魚兒的家,泥土是種子的家。教師板書。讀詞語,認讀生字:天、樹、林、河。

  3、識字的過程往往枯燥無味,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遊戲鞏固識字。(1)指讀前四句中穿紅衣服的字寶寶。(2)沒有課文提示,直接讀本課要求會認得字,請男女生比賽來讀。(3)藉助“我說我對”這一遊戲,使學生認字、讀字的學習熱情達到了高潮,學生積極思維,快速應答,小組內的和做遊戲也正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倡導的團結合作精神。(4)《神秘的禮盒》這一遊戲,透過學生摸禮盒中的禮物,先讀對字,然後再幫助反面的小夥伴找到家,就可以得到這個禮物。最後讓學生自由發揮,你還可以幫助哪些小夥伴找到家。透過這個遊戲,既鞏固了學生識字,又發散了學生的思維,還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積極的思維。

  三、情趣昇華,拓展思維

  語文教學強調以讀為本,“書生琅琅”應該是語文課的特點。在本節課我非常注重學生的讀,注意以讀代講,以讀代問,在讀中悟,在讀中積累。在學生識完字後,我請學生來說,小朋友們找到了家,心情是怎樣的。從而不同層次的評價指導學生讀出高興的語氣。

  我又問學生,小朋友們都找到了家,那我們的家在哪裡呢?引導學生說出祖國。認讀生字,並讓學生了解我們國家的名字,國旗。讓學生來談一談作為中國人的感受。當學生說到“自豪、自信”時,給學生放映一段奧運會時奧運健兒為國爭光的錄影,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作為中國人的自豪。在學生情感達到高潮時,帶領孩子們呼校訓,陶冶學生的情操。帶著這種情感,孩子們一起來讀最後一句,課堂氣氛又一次達到高潮。

  八、板書

  篇五:我愛我家 說課稿

  一、教材處理

  1、教材簡析

  本課旨在讓學生知道尊重父母是基礎,孝敬父母是根本,知恩圖報才是真,做一個懂事孝順的孩子。

  2、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透過教學使學生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情感,對於“家”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體會家庭中親情的溫暖,知道撫養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義務。

  (二)能力目標:收集父母為家庭作貢獻的具體事例,感受家庭親情。在活動中鍛鍊學生與家長溝通的能力,以及學生運用知識和分析判斷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教學活動中,使學生認識到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感謝父母的關愛和撫養,尊重父母的勞動和情感,並承擔起對家庭的責任。這裡滲透權利與義務的意識。

  3、教學構思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大人講我小時候”,第二部分“無悔的奉獻”,第三部分“感受家庭溫暖”。這三個部分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第一部分是情感體驗基石,第二部分是情感構建連結,第三部分是情感權利和責任的融合;這種“塊塊”互鏈構建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4、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父母的愛心與親情,感受家庭的溫馨。

  教學難點:使學生真正認識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應擔負起自己的責任,與家人一起營造溫馨的家。

  二、教法、學法

  教法:我嘗試著運用“四步四活動”的教學步驟來完成本課教學任務。一、回憶愛——夯實情感基石;二、感受愛——交流情感所得;

  三、走進愛——感受溫馨家園;四、分享愛——促進情感共鳴。學生的活動為:同桌互助、小組交流、小品表演、製作卡片四步。使整個課堂營造出一種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情感體驗到逐步昇華的氛圍。 學法:《課程標準》強調:“實踐性”,即“透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充套件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我引導學生運用以下學法:自學品味、同伴互助、情景再現、合作探究,將“三維目標”落在實處。

  四、設計意圖

  我根據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堅持“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的原則,讓學生的“知識構建直線發展,能力培養循序漸進,學習過程愉快踐行,學習方法合作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因素螺旋式上升”。讀、品、思、議、演、悟結合,培養了學生辨別是非,認識真假,與人合作的能力。

  五、教學流程

  播放音樂《讓愛住我家》匯入新課。這首歌來自2003年春節聯

  歡晚會。學生邊聆聽音樂,邊欣賞全家福。音樂因其美妙深得學生喜愛,圖片因其溫馨喚起美好回憶。

  (一)、“回憶愛”——分享童趣的溫馨

  1、學生講童趣

  面對全家福,同學們自然而然地回憶起童年美好的生活,產生了講述自己童年趣事的願望。我因勢利導,先採用了同桌互助法,邊欣賞全家福,邊互講呵護情。然後我選取了“幸福一家人”、“陶醉大自然”、“勇敢小天使”、“上進好少年”四幅照片在全班展示並講述。在大家的講述中,父母的呵護,成長的快樂,家庭的溫馨,無間的親情伴隨全家福一一定格。

  2、總結:在溫馨甜蜜的氣息中小結,深化對家的認識。

  (二)、“感受愛”——暢談父母的貢獻

  八年級學生正處在青春期,他們普遍認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而且是必須的,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如何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是家庭成員之一,擔負起責任,是本課的難點。在難點的化解上,我採取了“收集資料感知、體味父母明理、案例分析深化”的三步曲來突破難點。

  1、一步曲:收集資料感知——填寫表格

  上課前,我佈置學生在家觀察並詳細記錄父母每天做的事,傾聽父母做事的感受。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學會主動走近他人和關心他人。在學生填寫完表格後,教師引導學生去甄別“哪些事應當自己做,而不能由父母所包辦?”議論中,大家明確了在家中的權利和義務,

  應與父母一起營造溫馨的家。這個活動,認知來源於生活,反饋於課堂,最後再指導生活,從膚淺的感性,到深刻的理性,認知螺旋上升了。

  2、二步曲:體味父母明理——“誇誇自己的父母”

  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的道德踐行。我組織了“誰不說我的父母好”的小組演講。有了第一步的細心觀察做鋪墊,大家的演講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勤勞善良、省吃儉用、寬厚仁慈是父母共同的名片。同學們會明白,父母給予我們的太多,我們回報的太少,我們要向烏鴉學反哺之義,向小羊學跪乳之恩。

  3、三步曲:案例分析深化——

  讓學生參與到小芳的故事的討論中:“小芳有家嗎?小芳的爸媽愛她嗎?”透過分析,不僅鞏固了前一課的內容“家有親人,有親情”,得出“愛”也是一種責任的結論;而且懂得了:藉助法律是保障自己權力的有效途徑。

  (三)、“走進愛”——讓愛永住我家

  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重點,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家庭溫暖,重在讓他們感悟和體驗。這部分,我主要採用情景再現來教學。學生先自由組合劇組,再篩選優秀節目展示。

  1、表演情景劇:《快樂的週末》

  2、感受家庭溫暖。

  家庭情景再現,學生產生了共鳴:“家庭不單是身體的住所地,也是心靈的寄託處”,從而理解家庭功能。

  3、朗誦詩歌,揚起愛的風帆。

  在欣賞了有趣的表演,體會家庭溫暖之後,全班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感謝》。

  4.課堂小結:多媒體展示小結內容

  (四)、“分享愛”——製作溫馨卡片

  1、製作家庭溫馨卡

  這一活動,我借用了背景音樂《相親相愛一家人》,讓學生在充滿親情的音樂中動手製作:一個個風鈴,一張張信箋,一隻只千紙鶴,一束束鮮花,在學生手中完成。

  2、送溫馨卡給父母,以拉近兩代人之間的距離,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鋪墊。據課後的調查:溫馨卡有託人贈送的,有鴻雁傳書的,更有藉助電子郵件的,不一而足。

  3、拓展“家”的外延:因為有了血緣,我們和父母組合成溫馨的小家。其實,我們還有更大的家,那就是學校、社群、國家乃至地球,我們必須以超出血緣關係的博愛之心,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人人獻出一份愛,才能共同建立一個和諧、美好的大家庭。

  各位老師: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