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人教版的小學數學說課稿模板(通用10篇)

人教版的小學數學說課稿模板

人教版的小學數學說課稿模板(通用10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的小學數學說課稿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的小學數學說課稿模板 篇1

  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題目是(《統計》),我打算從以下幾方面來說:

  一、說教材。

  先來說說教材分析,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標準實驗課程第(三)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教材為了便於學生掌握,為學生的學習新知作了精心的設計。內容的選擇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如統計喜歡的動物卡片、統計學生喜歡看的比賽,喜歡的玩具等等。本節課它是在學生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學會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今後進一步學習(統計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作好鋪墊。

  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進一步吐豔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難點是(讓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解決重難點的關鍵,我認為是(選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的內容,並且讓學生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課程標準的理念出發,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1.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2、在學生填寫統計表,畫條形統計圖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

  3、透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具和學具上需要準備的(多媒體課件,動物圖片,練習紙等)。

  二、說說教法學法。

  "最佳化教學過程最根本的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學會學習,是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本著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學法上是這樣設想的:

  首先說說教法的設想:本課時的學習是在學生一年級原有的基礎之上來學習的,因此在教學時我將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數學建模和學習經驗,選擇和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在學習過程中儘量增加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大膽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方法去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從而感受統計的意義,形成統計的觀念。

  再來說說學法的設想:《標準》指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是本節課學生學習新知的主要方法。課堂上引導學生透過小組合作,互相討論、分析、研究,留給他們足夠的動手實踐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體驗統計的全過程,讓學生在全情參與中不知不覺中學會新知,發展能力。

  三、說說教學程式的設計。

  《標準》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數學課堂生活化,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因此在設計教學流程時努力做到"讓學生在生動的情景中學習"、"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培養良好的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我特地設計了一下的教學環節:

  1、情景激趣,揭示課題。

  課的開始,我創設了班級"迎新大聯歡"的情景,讓學生戴上動物頭飾進行活動,準備了虎、狗、兔、烏龜動物圖片貼於黑板之上,然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頭飾,在題卡上打"√".教師提問,老師該如何準備這些頭飾,你們有什麼好的辦法?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統計。這樣設計,特別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一方面為新課的探究準備了第一手的材料,又使學生體會到統計在日常生活中必要性!

  2、合作探究,培養能力。

  A、探究整格的塗法。

  (1)學生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整理資料,填入統計表中,然後彙報資料記錄情況,教師提問,你們是用什麼方法進行統計的,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學生各種統計的方法,可能會有正字法,"畫△"等方法,這樣有利於教師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並且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2)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每格表示1個單位,最多數量為10)中表示出每種頭飾的數量,在答題紙卡上完成。教師提供的統計圖只有10個格子,比如小兔有16個時,學生們肯定會有不少意見,認為在這個條形統計圖上無法再繼續,這是老師抓住機會,問"小兔有16個,畫16個格子不夠了怎麼辦",小組內進行第一次的討論,交流,動腦筋、想辦法,教師巡迴指導,及時瞭解學生的討論情況,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全班的反饋交流。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①往上加格子;

  ②在旁邊一欄中繼續畫等,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多媒體上出示。

  ③當有學生想到把1格分成兩小格,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的媒體展示,問問學生怎麼一分為二就夠了,1格表示幾個,多請兩個學生講講為什麼一格表示兩個單位之後,小兔的數量16能科學的表示。

  對於以上反饋的三種方法,學生先獨立觀察比較並思考,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再進行第二次的小組交流,然後統一看法:當資料較大時,用"一格表示2個單位"的方法更合理。在以後的學習中還可以用"表示一格3個、5個……甚至更大的單位。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有問題才有思考。這一環節的設計,我從學生的困惑和問題出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統計活動中去,讓學生根據收集的資料自己提出問題,並尋求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在一次一次的討論、交流、傾聽中深刻理解了統計意義和作用,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3)在新的每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上,學生把每種動物頭飾的數量表示出來。在獨立完成的基礎上,教師提問:如16個頭飾為什麼只塗8格?4個頭飾在剛才的統計圖上塗了4格,現在為什麼只塗2格就可以了?等等這樣看似簡單而不經意的提問,其實能對學生理解每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和含義有很大的幫助。

  接著請學生看著統計圖,說說從中瞭解到了哪些資訊?能提出哪些資訊?在全班交流的基礎上,採用同桌一問一答的形式分析這個統計圖。

  B、探究半格的塗法。

  (1)創設"開聯歡會老師去買冷飲"的情景,出示所買的各種冷飲的統計表,資料分別是:10、6、11、17,以及兩個條形統計圖(分別是每格表示1單位,每格表示2個單位的),讓學生進行選擇,統一意見,選第二種統計圖比較合理。

  (2)接下去是學生嘗試這完成這個統 計圖,有困難的進行小組的第三次討論:11該塗幾格,怎麼塗?給學生充分的展示思維的時間,然後進行交流反饋,教師根據反饋在多媒體上進行講解和示範,帶給學生科學正確的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3)教師問:看了這個統計圖,假如你是冷飲店的老闆,你會怎樣進貨?說說理由。

  象這樣問題的提出,一方面學生對這個現實存在的問題很感興趣,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另一方面,學生能真真切切的體會到統計知識的是實用性,比老師空洞的說教強得多!並且《課標》要求本節課的教學,教師應注意在統計活動中,引導學生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樂於與同伴交流,培養學生善於提出問題以及分析、比較和推理的能力。

  以上環節的設計,都是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在合作、推理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學會了思考、學會了交流。

  3、鞏固深化,課外延伸。

  (1)教師創設"聯歡會演節目"的情景,出示一個不完整的條形統計圖(下面沒有內容),請學生觀察說說缺了什麼?然後給出提示,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將統計圖補充完整。這使學生將統計圖的有關知識與分析統計圖反方法的有機結合。

  (2)設計了一個"課後小調查".小組合作調查班級同學最愛看的圖書種類,製成統計表,並根據調查結果對學校圖書室提出建議。

  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是"有用的",同時也是對學生學習質量的一種反饋以及課堂的延伸。

  4、總結全課,談談該受。

  這一環節,請學生回憶一下自己剛才學習時的表現,你有什麼收穫?

  談談你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感受或本組同學在這節課中的表現。

  這樣,透過交流評價,引導學生愉快地交流活動中的感受和經驗,交換意見與看法,學會評價自己,評價他人。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始終堅持"將課堂還給學生",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參與者和創造者。

  人教版的小學數學說課稿模板 篇2

  一、說教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2—4頁。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透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課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會在給定的條件下確定平面圖上的方向;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透過現實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透過活動體驗,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學以致用的意識和小組合作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難點: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說教學策略

  1、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透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對本課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

  2、設計理念:

  (1)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教師進行數學教學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摳教科書,應避免讓學生死記枯燥的概念。這節課從學生的興趣引入,選擇了學生樂於接受,有價值的教學內容為題材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自主的學習。

  (2)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新課改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互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裡,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透過師生、生生到動,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新知識。

  4、說學法

  課程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舊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力求體現: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透過師生,生生互動、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透過靈活、有趣和富有創意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聯絡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5、教學準備:猜課件,每組學生一張校園平面設計圖,學生按教室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就坐。

  五、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教學一開始,讓學生介紹恩施的旅遊景點,自然引入課題位置與方向。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

  (二)活動體驗,學習新知

  1、辨別方向

  步驟1:學生介紹辨別方向的方法:

  看太陽辨別方向,學生說後,師生邊說邊做;用指南針辨別方向;在深山看樹葉辨別方向;看積雪辨別方向;看北極星辨別方向(學生說後,師生邊說邊做)。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充分彙報,交流生活中辨別方向的方法,將已有的前、後、左、右的方向知識與東、南、西、北建立聯絡,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經常要用方位的知識,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步驟2:用方位詞介紹教室的情況,讓學生介紹教室的四個方向各有什麼東西,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步驟3:遊戲活動,聽口令做動作

  活動(1):老師叫口令,師生做動作;東邊的同學起立跺跺腳,西邊的同學起立拍拍手,南邊的同學起立摸摸臉,北邊的同學起立揮揮手。

  活動(2):學生幫助老師叫口令:面朝西的同學坐下、面朝東的同學坐下、面朝南的同學坐下、面朝北的同學坐下。

  活動(3):學生到教室中間聽令做動作,向東站好,向南一轉,向西一轉,向北一轉。

  活動(4):學生叫口令老師做動作,面向南站好,向東一轉,向北一轉,向西一轉。

  形式多樣的遊戲活動,寓教於樂,讓學生在做中學,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讓學生在活動中不知不覺,輕鬆愉快地理解了數學知識。

  步驟4:引導學生歸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排列規律。讓學生去發現,有利於學生掌握這四個方向的關係,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2、體驗方位的相對性,你們組在老師的哪個方向由於三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化的關鍵時期,此時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絡,仍然是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因此,藉助師生間的位置關係,讓學生體會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相對性容易理解,效果很好。

  3、製作校園平面圖:利用學具擺出學校的平面圖,既讓學生感受到校園建築佈局合理、美觀,又讓學生認識了學校建築物所在的方向。

  (三)實踐運用,發展新知

  透過靈活有趣,富有創新的練習,看簡單的線路圖回答:三(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放學回家怎麼走?三(6)班同學到市地稅局看花園怎麼走?判斷胡老師要去的廣場或超市;小導遊摸擬走風景點。讓學生把所學的有關方向運用實際生活中,使學生獲得充分的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整節課是由各種活動貫穿其中,有"說一說"、"做一做"、"猜一猜"、"走一走"、"畫一畫"等活動,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數學的生活性,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等新理念,使學生願學、樂學、教學重難點突出,課堂氣氛輕鬆、愉悅,是一個立體化的開放式教學,學生也從中獲得大量的知識資訊,提高了各種能力。

  人教版的小學數學說課稿模板 篇3

  一、教學內容:

  本課是北師大版教材五年級數學上冊中的比較分數大小“通分”第一課時。

  二、教材所處的地位:

  通分是分數基本性質的一種應用,是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是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和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重要步驟,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掌握好。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通分的意義,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學會把兩個分數通分,能透過通分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四、教材重點和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關鍵:找準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

  五、說教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討論法。透過學生的討論讓他們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2、運用口答、等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使教學得到反饋。

  4、循循善誘,啟發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動手,逐步掌握新知。

  六、說學法: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聯絡舊知識解決新問題,透過對操作演示的觀察、分析,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體現了學生的自主。

  七、說教學過程:

  1、通分是在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先安排了同分母分數的比較大小的複習和同分子分數比較大小的複習。複習第(1)題讓學生回憶了兩個數是互質關係、倍數關係和一般關係時怎樣求它們的最小公倍數;複習第(2)題時先讓學生填空,再說一下這樣填的根據,為通分過程打好基礎。

  2、(1)在教學例1時,我先透過題中具體的分數,引出異分母分數的概念,再引導啟發學生把2/9和1/4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公共的分母必須是4和9的公倍數,從而引出了通分的概念,再引導學生思考:為了計算簡便,取最小的公倍數做分母,然後出示了通分的關鍵。

  (2)在教學通分過程時,我重點是解決對照公分母思考把原來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引導學生想:分母是原來分母的幾倍,原來分數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為了幫助學生真正理解通分的道理,我藉助教材上圖形的直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照板書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在教學例1後,我就指導學生練習了課本54的練一練的第一題有利於進一步鞏固通分的道理和通分的方法。

  3、教學例1後,就進入了鞏固練習階段。通分的關鍵是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因此我首先安排了練一練的第2題:很快說出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然後練習了練一練的第三題提高了學生的辨別能力,防止通分的兩種錯誤型別。

  4、最後我進行了課堂總結,讓學生自己歸納:這堂課,你學會了什麼?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5、在一堂課結束之前,我還安排了一定的作業時間,既當堂檢查了教學效果,又減輕了學生的課後負擔,並在作業時,我進行了個別輔導,讓後進生能得到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最後我忠心希望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人教版的小學數學說課稿模板 篇4

  一、說教材

  《通分》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通分和約分一樣,也是分數基本性質的應用,同時通分還是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教材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出發,體現了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絡,教材以分數的大小比較為線索,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體現了把知識從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和歸納的過程。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正確的把兩個分數通分。

  能力目標:在教學中滲透數學轉化的思想,透過自主的探究,小組合作,使學生經歷分數的大小比較和通分的過程,體現了知識的遷移類推的思想

  情感目標:從生活中提煉出數學思想,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通分的方法,並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的達到教學內容,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教學難點:運用通分的方法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新課標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我遵循講練結合,引導啟發,點撥的教法。

  2:學法: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學法的選擇中,體現合作交流中學,學後合作交流的思想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設計了一個情境小問題,“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你想在那一天做什麼呢?”然後匯入情境問題:去年六一兒童節那天,去遊樂園玩的小朋友有很多,這些小朋友有的玩“激流勇進”,有的玩“瘋狂老鼠”,遊樂園的管理人員做了一個統計,在這些小朋友中,有5/6的小朋友玩了“激流勇進”,有3/4的小朋友玩了“瘋狂老鼠”,同學們,請你們說一說,玩哪一項遊戲的人比較多呢?讓學生獨立思考後發表意見,明確異分母分數的比較,進而引出課題,板書課題。透過這樣一個問題情境,自然引出本課要探究的重點內容,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對主題的思考,為學生學知豐富了情趣,為後面的學習打下伏筆。

  (二)、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1:教學例4時,先出示世界地圖,並提出問題。上學生看世界地圖觀察、判斷,然後給出條件並使學生明確,要比較陸地面積和海洋麵積的大小,只要比較這兩個分數就行了,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說方法,說結果,說理由,最後師生共同總結,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方法,明確通分母分數比較的方法。在教學比較同分子分數大小時,先讓學生獨立完成73頁“再比較一下”,然後老師提出問題,上下兩行分數相比較,有什麼不同點,怎樣比較同分子分數,最後師生共同總結比較同分母分數、同分子分數大小的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完成73頁做一做,然後彙報方法結果。

  2:教學例5時,在例4的基礎上,自然而然的提出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子怎麼比較大小呢,課件出示例5,提出問題,黃豆和蠶豆哪個蛋白質的含量比較高,明確只要比較2/5和1/4這兩個分數的大小就好了,接著引導學生明白這兩個分數的特點。然後小組合作交流,比較大小的方法,彙報時,有的同學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比較,有的同學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這兩個分數化成同分母分數或同分子分數進行比較,之後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方法,並說明理由,然後明確為了便於分數相加減,所以我們來學習把異分母分數化為同分母分數,此時引導公分母的概念,引導學生討論,有什麼數做公分母,怎樣把異分母分數化成同分母分數。最後引導學生用化成同分母分數的方法完成例5,之後全班交流,在此基礎上,總結通分的意義,概念和方法,板書通分概念,之後在做一做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讓學生先觀察,根據分母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課堂小結

  (三)結合實踐,學以致用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首先是直觀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完成教材75頁第1題,接著鞏固通分的方法,完成75頁第2、3、5題,最後是通分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完成75頁第4、6題,練習題的設計從淺到深,讓學生體驗了成功的感覺和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課堂總結

  (四)評價與反思

  整節課,我透過三個環節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理念,由情境圖匯入,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最大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人教版的小學數學說課稿模板 篇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我說課的教學內容是()

  2、教學地位:本課是在學習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後面學習()的基礎。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探索並發現(或理解並掌握)(),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4、教學重點、難點: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是(),教學難點是()

  二、說教學方法: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出發,為了更好的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化解難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操作發現(或觀察比較):教師利用直觀教具(或多媒體)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再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使學生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應用新知,從而鞏固和深化新知。

  (2)巧設疑問,體現兩“主”:教師透過設疑,指明學習方向,營造探究新知的氛圍,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研究等活動中參與教學全過程,從而達到掌握新知和發展能力的目的。

  (3)運用遷移,深化提高: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培養學生利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從而使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三、說學法:

  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觀察、比較、歸納、概括出(),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程式:情境匯入(或複習匯入)、探索新知、實踐應用、反饋總結

  (一)情境匯入(或複習匯入)

  (評價: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找準了新知識的起點,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二)探索新知

  這一程式主要安排()個教學環節:

  (評價: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操作、觀察、比較、想象、推理、反思、歸納、概括等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發現了(),充分的探究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實踐應用

  (評價: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的重要手段,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有層次、有針對性地設計上述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新知的理解。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拓展練習,可以深化教學內容,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四)反饋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的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範文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18頁例2。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學過加法計算,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計算法則,會筆算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為後面學習連續退位的減法作好鋪墊。

  3、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對教材的理解、分析,以及鄉村學生的特點,我將該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計算法則,會筆算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

  (2)學會結合具體情境進行計算。這樣的目標定位既是對知識的探究,也是對學生自身技能的培養,同時,透過具體語境的創設,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也伴隨著教學目標的逐步實現而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二、說學生

  三年級學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較弱,因此在教學前我準備錄音帶和配套的畫面,以增強直觀形象性,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而且學生之前已學過加法計算,並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在數學課堂上,孩子們敢想敢問,敢於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這些情況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說教法創設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數學來源於生活,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情境,“藍貓”這個讓孩子們心動的形象的出現,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說學法

  分組討論與自主探究相結合。讓學生“活”起來,是優課的一個重要特徵,面對同一個問題,學生能夠主動地去發現、探索,他們就迫不及待地想發表自己的見解,於是透過分組討論的形式,為學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舞臺。在課堂上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而教師真正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其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創造的機會,有效促進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五、說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複習引入

  如:同學們,你們看過《藍貓淘氣三千問》嗎?你最喜歡誰?又如:“藍貓”得知我們同學學習了很多知識,今天它來到我們教室考考同學們,大家有信心嗎?等等。巧妙地滲透生活觀念,精心設計問題,藉助“藍貓”這個可愛的卡通形象,創設了良好的活動情境,自然地進入到“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中來。

  2、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播放錄音帶,出示配套的畫面和題目:“藍貓”說:“誰能就題中給我們的資訊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長此以往,問題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了解決,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透過學生討論,教師小結,使學生進一步領會了估算的方法。可是,如果“藍貓”想知道一個精確數,你們說怎麼辦?真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各抒己見。如:用豎式計算;把相同數位對齊等等。此環節學生先獨立計算,再小組交流,最後平臺展示。不但使學生有了獨立思考的空間,而且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進一步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2)接著聽錄音,從“藍貓”的錄音中,你學到了什麼?(先跟同桌說一說,再發言彙報。)

  生1:我知道了用豎式計算時要相同數位對齊。

  生2:我學到了筆算加法時,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生3:我還學到了在計算時,別忘記加上進位的1。如此,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把數學知識編成學生感興趣的“藍貓”小故事,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把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

  3、自主練習,體驗成功

  師:我為大家準備了幾個“藍貓”圖片,想要嗎?(出示“藍貓”圖片,你答對了圖片後面的題,“藍貓”圖片就屬於你。)此環節利用遊戲形式出現,再一次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學生為能得到“藍貓”圖片,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六、說板書設計

  連續進位的加法376248=376248這樣的板書設計簡單明瞭,不拖泥帶水,有助於吸引學生的眼球。

  反思:整個教學環境,學生自始自終在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藍貓”的每次出動都牽動著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致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都能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而老師則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學生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生在聆聽“藍貓”錄音的過程中,更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知識的距離。整堂課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人教版的小學數學說課稿模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是來應聘小學數學教師的考生xx。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數的加法與減法》,以下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進行具體的闡述。

  一、首先,我對教材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小數加法與減法》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科書(++版)五年級上冊第++頁的內容。學生在學習此內容之前,已經學過了小數的性質以及整數加法與減法的計算方法,為學習這部分內容做好了有力的知識支撐。學好這部分內容,為學習後面的相關內容積累了知識經驗,並且在今後的生活和進一步的學習中有廣泛的運用。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一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法與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進行正確的計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法與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透過教材提供的素材,是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絡,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產生對數學的興趣,形成積極的數學情感。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小數加法與減法》這一知識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掌握小數加法與減法的計算方法,根據五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小數點對齊數位對齊的道理。

  二、接下來說說本節課的教法與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有效地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由於他們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的主觀性和能動性都有了較大的提高,並且他們開始有意識的主動的去探索周圍未知的世界,同時,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也有明顯的提高,寫一些關於學生的特徵)根據他們的這些特徵,我設計了創設情景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等數學教學方法,使學生經歷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具體的情境中親自體驗小數加法與減法的計算過程。

  新課標指出教育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採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為此,本課教學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讓學生透過觀察、分析、比較驗證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全面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

  三、為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其他的都差不多,就是說教法那裡要加上學情的分析,還有就是有一些新理念好的。

  在這一過程中,我將探究知識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總結規律、解決問題,達到會學習、能學習、愛學習的目的。

  有一些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的,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在這個環節中,我力求體現由扶到放的思想,讓學生透過……等學習活動,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能力。

  歸納總結方面,透過歸納總結,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再次進行系統的整理與鞏固,突出本課的重點,構建了知識結構,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能力,並且透過學生自己回答,讓他們學會自我評價,體現了新課標評價的多樣性,還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發展能力。

  最後關於探索方面的,入第二個環節是自主探索,感悟新知,你可以借用這句話,布魯納提出,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倡導探索性的學,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理念。

  人教版的小學數學說課稿模板 篇7

  教學內容: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38~39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

  2.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學會畫角。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角。

  教學難點:正確畫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

  2、提問:從圖中你發現什麼?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聯絡實際,找角

  1、說一說你從圖中發現什麼?

  2、小組活動:找角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物體上有角,你能找到嗎?現在在小組內把你看到的角說給別人聽,看哪個小組找到的角最多。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師:哪個組的同學想先把你們組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請幾個學生上臺指)

  師:老師明白了,同學們指出的角原來是這樣一個圖形(邊說邊在黑板上點一個點),這是個角嗎?

  生:不是,這是個點。

  師:對,這是個點,剛才同學們指的不就是這樣嗎?想想看,怎樣才能將你想的樣子完整地指出來?在小組裡討論一下,再指指看(學生活動)

  師:哪位同學能指給大家看一看。(再一次請同學上臺指)

  師:現在同學們指角的'時候,不光指了一個點,還指出了兩條直直的線,也就是這樣一個圖形(出示現成的角 ),但大部分同學的指法還不對。想不想看看老師是怎樣指角的?(教師示範)

  會指了嗎?在小組裡再互相指指

  (三)小組合作,折角

  師:請同學們拿出一張圓形的紙,這張紙有角嗎?

  生:沒有。

  師:怎樣才能折成一個角?(師生折角,生高舉角展示)

  師:這裡面有好多小秘密,用這個尖尖的扎扎手,有什麼感覺,再摸一摸兩邊,有什麼感覺?

  誰能給這尖尖的取個名字?誰能給這兩條直直的取個名字?

  師:像這樣從一點引出兩條直直的線的圖形,就可以說它是一個角。誰能告訴大家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同桌互說:自己折的角的頂點、邊在哪裡?

  (四)動手操作,演示活動角

  1、師:(出示活動角,兩邊重合)

  請同學們拿出活動角,跟老師一起做(師讓活動角慢慢張開)

  你發現角有什麼變化?

  師:請你跟我這樣做。

  你又發現角有什麼變化?

  師:透過剛才的操作,我們知道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跟角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角的兩邊叉得越開,角就越大。

  2、魔術

  師:同學們表現真好,老師送你們一個魔術。(抽動活動角)

  你看到什麼?角的大小有沒有變化?

  師: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沒有關係。

  3、比較角的大小

  師:(課件出示)猜一猜,下面兩個角,哪個大?哪個小?

  師:怎樣驗證?(開啟p40,用三角板驗證)

  你發現什麼?

  (課件演示:兩個角重合)

  (五)體驗感悟,畫角

  1、師: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請把角的樣子畫在紙上。(學生利用自己喜歡的工具試一試)

  2、展示學生畫的角

  師:畫得怎樣?

  3、師示範畫

  師:想知道怎樣畫又快又美觀嗎?

  4、請用正確的畫法再次畫一個角。

  [評析:教師給學生提供充分發揮的機會,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在探索和自主體驗過程中,學生獲得體驗]

  (六)總結昇華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三、鞏固拓展(遊戲)

  1.師: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老師獎勵你們做遊戲,好嗎?(好)同學們喜歡爬山嗎?(喜歡)今天咱們就來做個爬山遊戲。看,這就是那座山,在通往山頂的路上,設了這樣幾個關口,只有順利闖關,才能到達山頂。哪組同學願意帶領大家率先闖過第一關

  電腦出示:下面圖形哪個是角

  2、師:現在繼續闖第二關。電腦出示:下面圖形中有幾個角?

  3、師:第三關最難,誰有信心繼續闖關?電腦出示:下圖中有幾個角?

  [教學反思]

  本節課學習內容貼近兒童,教學設計體現了“生活——數學——生活”的整體思路,是學生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數學課程的人文精神和社會性。如授課伊市始,教師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圖入手,引導小組討論:圖中哪些物體上有角?教學中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在找角的過程中初步體驗到角這一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初步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生活,同時初步感悟到角的基本特徵。整個教學過程,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畫角,無一不是學生的主動操作與探索,可以說,正是由於教師敢放手,才有了學生的主動探索與思考,才有了學生的自主構建,才有了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才有了學生的全員參與,才形成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心態,才有了學生的主動體驗。我設計了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做一做、畫一畫等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建立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展了空間觀念,真正體現了“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模型的過程”這一基本理念。本節課我沒有完全按照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照本宣科,而是在準確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現有知識水平出發,對教材進行了恰到好處的“改造”,這樣的改造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更貼近,更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更容易接受。這也是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體現

  人教版的小學數學說課稿模板 篇8

  說教材

  一、說教材分析及構思

  本節知識,是在 “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編排的。方程是表示等量關係的一種模式,學習方程最重要的方面是能夠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找出等量關係列出方程。教材編排時,創設了多方面的問題情境,使學生透過對多個例項的討論,發現了方程能刻畫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從而體會到方程的作用,併產生積極的學習願望。這對於學生學習方程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設計預案時,基本遵從教材體系。

  方程是等式裡的一類特殊物件,傳統教材都用屬概念加種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數→方程”的線索教學方程的意義,考慮到方程是在刻畫生活中的等量關係時產生的,所以,在北師大教科書裡沒有從方程和等式的內涵上作太多比較,但等式是方程的生長點,為了有利於方程概念的建立,教學時適當藉助天平加深對天平的理解是必要的。天平兩臂平衡,表示兩邊的物體質量相等;兩臂不平衡,表示兩邊物體的質量不相等。讓學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觀情境中體會等式,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教材的三幅情境圖,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認識方程。處理時,對於第三幅情境圖,是一個重點,根據學生認識的深入程度,可適當讓學生體會到等式的“值等”和“意等”,並允許學生根據不同的認識找到不同的等量關係,列出不同的方程,但主張學生根據明顯的數量關係列方程。然後在此基礎上總結抽象出方程的含義。練習強調學生在按照“數量關係--等量關係—方程”這樣一個過程,透過想一想,找一找,說一說,寫一寫等不同的形式學會用方程來表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體會到方程的作用,為以後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堅實基礎。

  二、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理解並掌握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

  2 、能力目標:正確地應用方程的意義辨別方程,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分類思想。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品質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學習中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3 、情感目標:加強師生的情感交流,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獲取新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學難點:正確區分等式與方程的含義。

  以上是根據新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認識特徵而確定的。

  說 教 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 “ 以學生髮展為本 ” 必須為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高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那麼教師只能透過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及教材特點,這節課,我主要採用 “ 直觀教學法 ” 、 “ 演示操作法 ” 、 “ 觀察法 ” 等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得他們能夠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交流各自對數學的理解,並透過相互合作共同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我設計瞭如下三個方面的教學手段:

  1 、用直觀的操作和演示,讓每位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理解和歸結出結論。

  2 、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努力促進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實現。

  3 、充分利用身邊的事物,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能在輕鬆、愉快而且有趣的氛圍中理解、掌握知識。

  說 學 法

  為了使學生獲取 “ 方程的意義 ” 這部分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知識的自信心。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識,培養學生探索、發現和創新能力。

  說 教 學 過 程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渠道,根據教學要求為實施教學計劃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部分。

  一、藉助生活經驗,感悟等量關係

  1.從蹺蹺板感受平衡

  師:大家都玩過蹺蹺板吧?這兒有一個簡易的蹺蹺板(展示圖)現在老師坐在左邊, A同學坐在右邊,會出現什麼情況?沈老師坐在左邊,請籃球名星姚明坐到右邊,會出現什麼情況?接下來,我還坐在左邊,讓啊啊老師坐右邊,結果蹺蹺板平衡了,說明了什麼?如果用一個數學符號來表示這種情況,你用哪個?

  設計意圖是從學生熟悉的遊戲引入,既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了“平衡”,又能較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從天平感受等量關係

  師:這是我們在科學課裡用到的天平,(展示一天平圖) 我在右邊放了一個300克的砝碼,請你們在右邊放你喜歡的東西,要讓天平平衡,你會放什麼東西?(學生自由說,師引導學生體會到只要放上的東西的質量是300克都行)展示天平圖(左右一樣重):看看這幅圖,誰能說一說這兩種東西的質量關係。 設計意圖是,學生自由放東西的過程中能較自主的體會到等式的“值等”

  二、探究學習,發現方程。

  (一)具體情景中感受方程

  1.展示天平圖四(一平衡天平,左放一小砝碼和一草莓,右放一大砝碼):這裡面有相等關係嗎?誰來把這個相等關係說出來?(根據學生回答多媒體出示)接下來我告訴你這兩個砝碼的質量,現在只有草莓的質量是未知的了,我們選一個字母來表示。左邊的質量可以怎麼表示?(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右邊的質量呢?(出示)這兩個質量?(相等)(板書x+20=30),我們就得出了這樣一個表示兩邊相等的數學算式,可以簡單的叫它等式。學生藉助天平分析數量關係,從而找到一個等量關係,在根據這個等量關係得出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2.出示88頁的月餅圖:(另處的內容不出現)

  你從圖中獲得了什麼數學資訊?(4塊月餅的的質量一共是380克)

  你所說的“是”在這裡是什麼意思?(相等、等於)

  那這裡有沒有一個象前面那樣的相等關係?(有)

  老師可不明白了,這裡可只有月餅這一種東西,誰和誰等啊?學生回答,出示:4塊月餅的質量=380克

  等號的左邊是什麼?右邊的380克表示什麼?(出示4塊月餅的質量),哦,原來兩邊表示的是同一個意思!非常聰明的4、2班。如果用字母y表示一個月餅的質量,各位高手,你能寫出一個等式來嗎?(板書)

  如果我說5個月餅的質量是475克,你還能寫嗎? 厲害厲害。藉助月餅圖讓學生體會到等量關係其實是值的相等和意義的相等。

  3.出示88頁水壺圖的左半幅:

  夏天來了,天熱了,各位高手也要多喝水了。看看,東西挺多的,有水壺,有杯子,有熱水瓶,它們都是用來做什麼的?它們的盛水量之間還有這樣的關係。你發現這裡面的相等關係了嗎?(同桌互相說)把你找到的相等關係在紙上寫出來。如果每個熱水瓶能裝z毫升的水,你能根據你找到的相等關係寫出等式來嗎?試一試,在紙上寫一寫。(師巡視)誰來說一說你找到的相等量關係是什麼,你寫的等式又是什麼。指出z在數學裡為了和2相區分,一般要在中間加一點。這道題的相等關係很多,把你認為最好找的找出就可以了。(估計學生中的情況有: 2z +200=2000; 2z=2000-200; 2000-2z=200)讓學生找最直接的等量關係,寫最直接的方程,不提倡學生掌握多種方程,但要求每個學生清楚自己是依據哪一個等量關係列的方程。作好幾種特殊情況的處理:如形如x=……型別。)藉助這一較複雜的情景圖,讓學生體會到如尋找相等關係,如何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來表示生活中的相等關係。

  4.出示圖片,(一大杯水和一小杯水,小杯水質量已知,總量已知)請仔細觀察這幅圖,然後按要求獨立完成。誰來把你的等式說給大家聽一聽。你是怎麼想的?放手讓學生經歷分析數量關係——尋找等量關係——建立方程的過程。

  (二)總結抽象,認識方程

  請同學們觀察我們列的幾個算式,它們有什麼共同點?(都有一個未知數(板),都是等式)像上面這些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板)。

  方程,在我們國家有悠久的歷史,請看短片。既然方程在我們國家有這麼悠久的歷史,那老師要考考大家,看你是不是真的認識它了。展示。今天,我們又認識了一個數學朋友——方程(板課)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大家,看你們是不是真的認識方程了。設計意圖是,認識方程,並瞭解方程的歷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行思想教育。

  (三)及時練習,辨析方程

  1.認方程(出示),辨析方程,並說理由,較深入認識方程的特點。

  2.寫方程。(看來大家和方程還真的很熟了,你能寫出一個方程嗎?寫在紙上,誰來說一說。大家都說得很好。)變式訓練,多角度強化對方程的認識。

  三、解決問題,運用方程。

  在我們生活學習中,會遇到很多的數量,用我們今天學的方程(板課)可以很輕鬆的表示它們之間的相等關係。

  1、看圖列方程:

  展示(1)題,這個方程怎麼寫,在紙上寫出來。x+20表示什麼?50+20又表示什麼?兩邊相等,不錯。

  展示(2)題:這道題的等量關係是怎樣的?怎麼列方程?很能幹,列方程就是先找等量關係,再寫方程。

  展示(3)(4)題,學生獨立思考,做題。完成的可下位與同學交流。指名說結果。

  2.根據題意列方程。樹上原來有x只小鳥,飛走了6只,又飛來了8只,樹上現在一共有23只小鳥。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運用方程,體會方程。

  3.根據方程編數學情景。X+5=12,x÷8=6(大家都有能夠根據數學情景寫方程了,反過來,你能根據我的方程編數學情景嗎?同桌相互說來聽聽。現在我請一位勇士來說一說。)逆向訓練,有助於學生開闊數學視野。

  四、 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內容,你覺得方程在數學裡、在生活裡有什麼用?老師覺得今天大家很能幹,其中,有46個孩子表現超級棒,有X個孩子還如果再認真一點,全班50個孩子就都超級厲害了。請大家根據我們班今天的表現情況寫一個方程。準備好了,跟老師一起說:x加……為我們自己的精彩鼓掌。這樣,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學生易於接受。

  五、 個性作業。(課件:A組:書90頁第(5)(6)題,B組:哥哥有180枚郵票,弟弟有60枚,哥哥借弟弟的郵冊看了後,弟弟發現兩人的郵票一樣多了。你認為發生了什麼事情?你能寫出一個方程嗎?你能想辦法驗證你寫的方程是否正確嗎?)分層對待,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同時又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慾望。

  說 板 書 設 計

  板書: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x+20=30

  4y=380

  5y=475

  2z+200=2000

  x+200=450

  這種設計既體現了新知識的形成過程,又滲透了探究新知的思考方法,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人教版的小學數學說課稿模板 篇9

  一、說教材分析,學情解析,目標定位

  (一)教材分析:《方程的意義》是第二學段北師大版四下第七單元第二節的內容,它是學生學習了四年用算術思想解題後,在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也是今後學習運用方程解決整數、小數、分數和百分數問題的重要基礎。

  《方程的意義》對於兒童來說是一堂全新數學概念課,是算術思維的一種提升,是數的認識上的一個飛躍,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數的基礎上,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工具,從列出算式解發展到列出方程解,從未知數只是所求結果到未知數參與運算,思維空間增大,這又是數學思想方法上的一次飛躍,它將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教學目標: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以及新課標中概念教學的理念,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結合具體情境,瞭解方程的含義。

  2.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

  3、經歷從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絡。

  4、讓學生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列方程時的數量關係與列算式時的思維過程有著明顯不同。用算術方法列算式時的數量關係是充分運用已知數量的運算得出未知數量,它把已知和未知完全隔裂開來,已知條件作為一方,要求的問題為另一方。而列方程的數量關係,是把已知和未知融合起來,共同參與運算。從列算式求答案的習慣思維轉向列方程表示等量關係,學生的思維會有一定的困難。基於以上的思考,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方程意義的理解以及在具體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教學難點是尋找等量關係列方程。

  二、說教學過程整堂課以“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為出發點,在不任意增加知識點,不任意拔高教學目標,並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地前提下,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大膽的改革。

  教學活動安排了五個環節:

  1、創設情景,抽象出等量關係等式是方程的生長點,學生在前幾冊教材裡對等式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了有利於方程概念的建立,我在教學中藉助天平首先讓學生體會等式的含義。

  活動一:感知平衡,體會等式含義課件出示一架天平,在天平一邊放上兩盒一樣重的牛奶(250克)和另一邊放上一杯500克開水),請學生仔細觀察後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再請學生用一個式子表示天平現在所處的狀態。從學生的熟悉生活情境入手,既讓學生從天平“平衡”中體會到等式的含義,又能較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樂趣。這樣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活動二:觀察發現,抽象出等量關係我創設3個具體情境,讓學生觀察天平從不平衡到平衡的變化過程,真正體會天平左右兩邊的質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透過天平的動態變化得出若干個不同的等式,從而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等式含義的理解。這樣設計,主要是給學生創造一個用眼觀察,用腦思考的機會,讓他們親自感知多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的來源,將“重視結論”的教學轉變為“重視過程”的教學,不生硬的塞給學生現成的結論,讓學生充分經歷方程模型的生成過程。

  2.引導分類,抽象出方程的意義運用剛才得出的式子進行分類,並讓學生說說分類標準,從分類中直接匯出本節課的課題:方程,在此基礎上,再次讓學生觀察,討論與交流,得出方程的特點,從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含義。這樣的設計我主要是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大膽設想、敢於發現、抽象概括的機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真正體會到自己獲取知識、發現知識的成功樂趣。

  3.分層練習,鞏固新知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找方程”、“猜方程”和“列方程”三個活動。透過活動加深理解消化鞏固所學的知識,並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數學遊戲“猜方程”的出現,能引起學生強烈的爭論,讓學生在爭論中鞏固方程與等式的概念,使教學達到高潮,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鞏固新知的過程中。

  4.小結新知,明確收穫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本節課的收穫,目的在於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新知進行一次梳理,透過總結概括再次讓學生體驗到探索新知的樂趣。

  5.拓展延伸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我設計了用方程表示出把我們倆變得一樣重的方法,這樣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著不同的發展。(說說本節課的得意之處和遺憾地方)

  人教版的小學數學說課稿模板 篇10

  開場白: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我是面試小學數學教師的8號考生,今天我說課題目是《倍數與因數》,下面我將從說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進行,下面開始我的說課。

  一、首先,說教材

  《倍數與因數》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3章第1課的內容,主要是講述倍數與因數的含義以及相互依存的關係。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熟練掌握乘除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將為今後進一步學習2、3、5倍數的特徵以及質數合數的問題奠定了基礎,因此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透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確立瞭如下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會判斷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瞭解倍數與因數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經歷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學習過程,培養合作能力以及創新意識。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在探究倍數與因數關係過程中,感受相互依存的關係,培養學生樂於探索與交流的情感品質。

  透過對教材和教學目標的分析,本課的教學重點我認為是理解並掌握理解和掌握倍數與因數的含義。教學難點是理解倍數和因數是相互依存的關係、會找7的倍數。

  二、說學情

   奧蘇伯爾認為: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據此進行教學。”因此,在教學之始,關注學生的基本情況很重要。五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思維已經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但推理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我會緊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

  三、說教法學法

  基於對教學內容、學情的分析和新課改的要求,本課我主要採取以講授法為主,輔助以啟發式教學法,討論交流法,練習法等來展開教學,從而達到培養能力,養成良好習慣的目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十分重要,它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的“橋樑”。本節課我對學生採用自主探索,小組討論的方式,培養他們合作交流,自主歸納數學規律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本次說課的核心環節,所以我將著重介紹一下教學過程。

  環節一、談話匯入,激發求知慾

  在上課之初,我會播放國慶70週年閱兵的影片,讓學生們一起再次為祖國媽媽慶生,感受祖國的強大,同時祝福祖國媽媽繁榮昌盛。接著螢幕放大閱兵的兩個方陣,請學生們算一算各有多少人?學生不難給出算式為94=36(人),57=35(人),順勢詢問算式中數字之間的關係,進而引出新課。

  透過影片匯入,一方面增加學生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

  環節二、誘導啟發,發現新知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以下2個學習活動

  活動一:辨析倍數與因數的關係

  首先,透過匯入的問題,讓學生們觀察算式94=36,講解這裡的36是9和4的倍數,9和4是36的因數。然後讓學生們根據57=35,思考“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學生們會有35是倍數,5和7是因數的錯誤回答。部分學生會質疑這樣的表述到底35是誰的倍數,5和7是誰的因數。進而師生共同探究發現正確表述:35是5和7的倍數,5和7是35的因數。順勢強調不能單獨說誰是倍數,誰是因數,同時指明我們只在自然數(0除外)範圍內研究倍數和因數。在整個過程中肯定學生們的發現,並給與正面的評價

  其次引導學生根據大螢幕中的算式253=75,205=100,再來說一說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學生們會準確的回答出75是25和3的倍數,25和3是75的因數。100是20和5的倍數,20和5是100的因數。師生共同總結我們在表述倍數與因數關係時一定要注意,由於因數與倍數是相互依存的,所以應該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對於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認真思考問題,向學生們投入更多的讚美語言。

  活動二:找尋7的倍數

  首先,在學生們可以根據給出算式順利表示出倍數與因數關係後,讓學生們思考“螢幕上哪些數是7的倍數”,獨立思考後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小組彙報的結果會有:7=71,14=72,77=711,所以7、14、77是7的倍數,表明這是利用本節課的倍數與因數關係去解決問題。還有14÷7=2,14是7的2倍,17÷7=2......3,17不是7的倍數等答案。指出這是利用除法去解決的,可以整除的都是7的倍數。順勢帶領學生總結其實在倍數與因數的關係中,如果商是整數且沒餘數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說被除數是除數和商的倍數,除數和商是被除數的因數。

  在這些活動中,把學生置於學習的主體地位,鼓勵,引導學生培養他們的獨立學習的能力,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創新意識。

  環節三、實踐練習,鞏固新知

  我設計了課後試一試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旨在培養學生進一步明確倍數與因數的含義,進而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倍數與因數相互依存的關係。

  環節四、引發反思,全課小節

  透過讓學生回顧新知,談收穫,給學生再次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互相提醒,進一步突出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師生共同完成課堂評價

  環節五:佈置作業,課後提高

  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為更好的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作業我將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課後練習;選做題是找找生活中的運用。

  二、說板書設設計

  黑板上呈現的就是我的板書設計,我的設計以提綱式的板書為主,這樣可以很直觀、很清晰、更明瞭的整課內容展示出來,一目瞭然,便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各位評委老師的耐心傾聽,現在,我可以擦掉我的板書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