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1000以內數的認識》的說課稿(通用7篇)

《1000以內數的認識》的說課稿

《1000以內數的認識》的說課稿(通用7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000以內數的認識》的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000以內數的認識》的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這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第四冊"1000以內數的認識",根據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要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數數的方法,會數1000以內的數,體驗數的產生和作用;知道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認識計數單位:“百”“千” 初步體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

  2、過程與方法:在具體情景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和估計意識;經歷觀察、猜想、操作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過程,使學生初步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和解決問題。

  3、情感與態度:進一步體驗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絡;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並能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其中正確數1000以內的數,體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據此,本節課主要採用活動教學法。

  1、將教學內容活動化,讓學生在做中學。

  首先是猜一猜鳥巢體育館人數的活動;接下來是小組合作數小棒的活動,給學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測的基礎上,將"到底有多少根小棒"這一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在數小棒的操作活動中自己去體驗、感悟,從而發現數數的方法,體會十進關係。然後是議一議的活動,讓學生交流:關於數數,你有什麼新的發現?最後是練一練的活動,包括接一接、數一數、說一說、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完成了新知的應用與拓展。

  2、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交往互動中學。

  本節課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小組合作數小棒,共同決策,集體解決問題,學生在小組中可以自由學習、充分交往,小組中的每個同學都有操作、發言的機會。

  3、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本節課創設了奧運福娃帶來的挑戰,讓他們在挑戰中學得輕鬆愉快又積極主動。

  三、說學法。

  從學法來說,本節課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是小組合作數小棒的活動,我先讓小組成員獨立思考,然後組內討論交流,達成共識,最後小組成員一齊動手操作。然後是小組議一議的活動,老師先引導學生:關於數數,你有什麼新發現?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討論交流,各抒己見,共同促進。組與組之間也有交流。學生合作過程中,教師不作過多的啟發、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四、教學程式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主要由以下幾個活動組成:

  活動一:猜一猜

  出示鳥巢體育館圖片,引導學生:猜猜看,這兒可坐多少人?意在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估計意識和能力。並由此匯入課題:1000以內數的認識。

  活動二:數一數

  活動前,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了挑戰情境:小朋友,福娃帶來了一些題目,小朋友每答對一道題,就可以得到一個福娃,全部完成,將得到一組福娃!你們敢接受挑戰嗎?接下來學生滿懷信心地進入數小棒的活動。

  (1)數老師手中的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明確"10個一是十";

  (2)數一小捆的小棒:十根十根地數,明確"10個十是一百"; 複習已有舊知

  (3)小組合作數更多的小棒。

  晶晶帶來挑戰:怎樣數更大的數?

  數之前,先讓學生猜一猜:每盤大約多少根?

  學生自由猜測後,老師問:怎樣能準確地知道小棒的根數?學生將自發地要求數。老師把小棒和橡皮筋分給各組,請小組合作數一數,並提出數的要求:

  (一)數的速度要快;

  (二)數的數量要準;

  (三)數出的小棒要捆紮好,讓別人很快就能看明白。

  出示要求後,不是馬上讓他們數,而讓他們先獨立思考:該怎樣數?再組內討論:我們組怎樣數?統一意見,達成共識。然後組內一起動手數小棒。

  數完後,分小組彙報:你們組有多少根?怎樣數的?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這時,將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數法:可能有10根一小捆,10小捆紮成一大捆的;也可能有20根一小捆的,或50根捆的,兩小捆捆成一捆的等等。

  在此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比較:這麼多的數法中,你最喜歡哪種,說說你的理由。並說一說裡面有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這樣從感知入手,注意了數和形的結合學生很自然地得出:10個一百是一千。 這部分是重點知識。

  學生在緊張有趣的數小棒活動中,經歷概念形成的過程,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將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整個活動中,教師不作過多的啟發、引導,但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活動三:指千在計數器上的位置。

  這樣,在已有體驗的基礎上,讓他們自己總結歸納出相鄰數位間的十進位制關係,讓生指具體位置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再讓生用手寫一下如何寫一千。

  活動四、感受“一千”:

  看一看,摸一摸,感受100頁紙的厚度,並用手勢演示一下;根據100頁紙的厚度估計200頁,400頁紙的厚度,同桌、小組同學進行驗證;估計1000頁紙的厚度,師出示1000頁紙,比一比誰估計的準確;

  接著對學生進行節約用紙教育。

  活動五、出示卡片199,它後面的數字是誰?師詳細講解,為何是200,接著問生209後面是?

  你能接著數嗎?

  89-- 189-- 379-- 699-- 509-- 999--

  接近整十、整百拐彎處數的數法是學生數數中的難點,這一活動是為突破難點而設計的。

  活動六、

  1、(1)填一填。

  10個1是 10裡面有 個1

  10個10是 100裡面有 個10

  10個百是 1000裡面有 個100

  (2)、 數一數。

  從198數到206

  從985數到1000

  這裡,讓學生找同伴互數,再個別展示,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

  2、 填一填: ----、---、800、--、--

  這是一個開放性練習,學生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十個十個或百個百個地數……可以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數,也可以反過來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數,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都給予充分肯定,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策略多樣的意識。)

  3、 出示圖片:讓學生感受1000以內數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感悟數學的價值,並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最後進入總結的環節:透過大家的齊心協力,我們順利完成挑戰,同學也得到福娃(出示福娃圖片)恭喜你們!以此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不斷進步。

  《1000以內數的認識》的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數學課本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10000以內數的認識》中的《1000以內數的認識》第一課時(見教材P67-68頁)。

  2、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是萬以內數的認識,包括數數、讀數、寫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近似數以及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數的概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本學期將認數的範圍擴充套件到萬以內。在這一階段,學生將認識更大的自然數。它不僅是大數計算的基礎,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必須讓學生切實學好。新課標也指出要在教學中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因此這部分教材是小學生開始學習數學的最基礎的課題之一。在這一階段給學生打好基礎,對進一步學習數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根據教材編寫總結了以下特點:

  (1)最佳化教材知識結構。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本單元內容中一些重要的數的概念。教材根據兒童已有的經驗、心理發展規律按從易到難螺旋上升的編排原則最佳化知識結構,編排教學內容。先教學1000以內的數的認識,再教學讀寫和組成,然後教學數大小的比較。把認數和簡單的整百、整千數估算有機結合,認數和用數表達、用數交流資訊相結合,不斷髮展學生的數感。

  (2)密切數與學生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教材創設了一幅體育館這樣一個生活場景,讓學生在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更大的數,掌握數的概念,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感悟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願望和信心。

  (3)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數的認識由100擴充套件到1000,數目大了,內涵豐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

  二、說學法

  1、學情分析

  在現有基礎方面:學生透過以前的學習以及家長的一些教學,部分學生對1000以內的數已十分熟悉。在學習動力方面:二年級學生處於智力開發的初級階段,自覺性很差,動力明顯不足,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學習能力方面:二年級的學生學習時間不長,他們思考、觀察、表達、練習、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培養。

  2、學法指導

  教師的任務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學生會學。透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應掌握以下學習方法: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學會發現規律、掌握規律;學生透過觀察、比較學會分析、綜合、整理。

  三、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數的認識時,小學生能說出各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位數字的意義;結合顯示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並能進行估計;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數的意義,能認、讀、寫數;結合二年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①透過直觀的數數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十、百、千並掌握數數方法

  ②經歷實驗、證明、猜想等數學活動過程,初步理解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

  ③能結合實際估計1000以內的數,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④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根據本課知識特點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二年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採取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動手操作,引導探索,發現規律。

  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同時也還保留著直觀動作思維的形式。因此,教二年級學生學習數學時,如果教師能為他們創設一個實踐操作的環境,讓他們動手擺一擺、弄一弄,用多種感官進行學習,使之在探索中對未知世界有所發現,找到規律,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可以使學生比較容易地理解所學的知識。同時,也學會了怎樣學習。

  2、寓學於樂,逐步提高。

  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會感到,在心情良好的狀態下學習和工作時,思路開闊,思維敏捷;而情緒低落或鬱悶時,則思路阻塞,操作遲緩。所以,在課堂教學中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計數單位千和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

  雖然很多小朋友都會1000以內的數,但是他們還不明白計數單位十、百、千這樣抽象的概念。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a在教學讓學生認識計數單位千時,讓學生透過實踐運算元數,認識計數單位“千”,感知更大的數的組成,發現每兩個相鄰的計數單位之間都是十進的關係。教學時可利用“小精靈明明”引出問題“怎樣數更大的數”,引導學生動手試一試。透過實踐讓學生體會:一個一個地數,10個小正方體是“十”,一十一十地數,10個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從而認識計數單位“千”,進而發現“十”“百”“千”等相鄰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b在教學數數方法時,可放手由學生自主地數小正方體。為了讓學生感悟到數數的方法很多,可以一個一個數、一十一十數、一百一百數,教師可以提出一個情境,感悟到數較大的數也可以一百一百地數,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策略多樣的意識,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探究發現的空間,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數數的方法和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難點:能結合實際估計1000以內的數,初步發展數感。

  首先讀一些大數,再感受一下大數,在頭腦中有一個估計的初步標準。

  四、說教學設計

  本節課為新授課,具體步驟如下: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談話匯入:師:各位小朋友,你們喜歡孫悟空嗎?

  生:喜歡(或不喜歡)

  師:那你們為什麼不喜歡呢?

  生:因為他有72變等

  生:大家都知道孫悟空很聰明,今天,他就大家帶來一個難題,你們有信心接受他的挑戰嗎?

  生:敢

  (我以聰明的孫悟空來考考大家為導言,來提高小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接下來的教學作準備)

  2、深入探討,揭示課題

  師:那在接受孫悟空挑戰之前,老師要先考考大家!這裡有幾個小方塊啊?(出示圖片)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

  師:(出示板書1 10個一10)這是不是太簡單了啊!這只是一個熱身,接下來才是高難度(出示圖片)這裡有幾個方塊啊?

  生:

  師:(出示板書1 10個十

  100)好,你們已經通過了老師的考驗,可以接受孫悟空的挑戰!(出示圖片)不過,老師有一個要求:速度要快、數量要準、而且要讓人一聽就就明白!先在四人一小組討論一下!

  生:分組討論

  師:時間到有,哪個小組先來彙報一下自己小組的結果?

  生:①100*10就是1000個方塊②一百一百的數

  師:(出示板書1 10個百1000)哦,你們是一百一百的數數。

  師:(1 10個一10 10個十100 10個百1000)看著這些數字你有什麼發現?

  生:①十個一百是一千②每個數字後面加個0就是後一個數③其他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有了這麼偉大的發現。

  (循序漸進是教學計數單位的主要方法,並採用分組討論的方法,自己思考、自己產生矛盾,最後自己解決,真正的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知識鞏固與延伸

  師:誰知道老師是是大學年級的學生了啊?

  生:大三

  師:大三了,老師在大學裡已經有987天了,如果今天過了,還剩幾天啊?

  生:988天

  師:是的,現在老師在日曆上面劃掉一天你們就幫老師加一天,現在開始

  生:988、989、990……

  師:我們再來一邊,速度快一點

  生:大家一起數

  師:開火車,數數

  生:(三組)

  師:如果老師想過的快一點,10天10天的過,誰來數

  生:998、1008

  師:(開火車在玩幾組)50、60一隔的數

  生:

  師:(出示圖片)這是我國2008奧運會的倒計時,如果還有1000天,過完今天還有幾天?

  生:999天

  師:讓我們一起數到982天

  生:999、998……

  師:(開火車)

  生:(三組)

  師:我們一起來做做下面兩到題目,寫在作業本上①寫出856後面5個數②寫出652前面5個數

  生:

  師:將寫好的本子投影

  生:展示

  師:現在老師和大家玩一個遊戲,每一位小朋友做一回小司機,給空格編編號!並寫在本子上!

  生:展示(多種答案)

  (在數大數時比較抽象,因此我設計了一個事例化抽象為具體,再由具體到抽象,在掌握順數的同時還要會倒數,我以奧運會道計時為背景來教學,同時自己摸索其他更多的數數方法。還設計了一系列的情感培養和開放式的練習。)

  4、總結課堂

  師:透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有什麼收穫?

  生:我會數1000以內的數了,其他……

  《1000以內數的認識》的說課稿 篇3

  一、分析本課教材

  《1000以內數的認識 》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8~69頁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將認數的範圍擴充套件到萬以內數的認識。這部分知識不僅是計算的基礎,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而新教材又將萬以內數的認識分為兩段,先教學1000以內的數,再教學萬以內的數。

  二、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結構與內容道德分析,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 ,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 、過程與方法: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體驗數在生活中的運用。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以及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美。

  三、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讀數、寫數的方法和組成。

  難點:建立數位的概念。

  四、教法:

  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因此,我的教學方法是:情景教學、談話和指導相結合的方法。

  五、 學法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本節課中學生所用的方法是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兩種方法。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分為四人一小組、學生自備練習本。

  七、教學設想:

  (一)、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來展開教學,所以我在課前複習中,先讓學生複習所學過的知識,再讓學生說說對於剛才說到的這些數,你知道些什麼?然後由“鳥巢體育館能容納多少人”在學生腦海中進行引入大數的映像,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識基礎。學生已經懂了的,我們就不必再教了。學生自己能探究的,我們就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獲取新知。比如126的組成,學生在觀看撥數的過程之後,自然就知道了。還有在師生共同數出1000 個字、1000根小棒後,我讓學生說說你對1000瞭解了些什麼?

  (二)、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是數出來的。

  1、用多媒體教學是個很好的選擇,給學生展示小正方體, 以小組為單位數。經歷一個一個數的、整十、整百和幾百幾十幾的數數過程,使學生感知並體驗1000以內數的形成。

  2、還可以藉助計數器教學,師在計數器上撥動小珠,讓學生知道這個數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加深印象。

  3、在計數器上撥入304,然後師撥學生數。這些數數的方法不是教師告訴學生,而是學生自己感悟,自己總結出來的。

  4、注意培養學生的數感。在寫數的過程中,教授讀數的方法,並強調寫數是數字,二讀數是漢字。

  (三)、讓學生獲得清晰透徹的數的概念。

  在整個教學中,力求引導學生動口數、說、合作的基礎上,自主探究、主動構建起1000以內數的概念。例如:數的組成。讓學生在練習部分說一說一個數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再脫離實物,看數說數的組成。層層遞進,由淺入深,讓學生獲得紮實透徹的概念。

  (四)、適時給予學生鼓勵。

  (五)、能力訓練。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和關鍵詞,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由易到難,由淺到深,達到掌握重點的目的。

  (六)、總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在數數時,可以一個一個的數,可以十個十個的數,還了可以一百一百的數。並且再次強調讀數和寫數的區分。

  八、板書設計:

  九、佈置作業。

  觀察生活中的較大的數字,記錄下來,下節課拿來和同學、老師一起分享。

  《1000以內數的認識》的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解析

  千以內數的認識,是二年級數學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的起始部分,是以學生原有認知“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為基礎的數的概念的教學。它不僅是大數讀寫、計算的基礎,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果學生對千以內數的認識掌握的不好,將直接影響後面的學習。

  2、教材目的要求

  a.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1000以內數的數數過程,能在實際數數的過程中感受更大的計數單位“千”和數位“千位”產生的必要性,體會數的產生和作用。

  b.透過探索、討論、小組合作等多種方式使學生能正確數出1000以內的各數。認識計數單位“千”,感知更大的數的組成,進而發現“十”、“百”、“千”等相鄰的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

  c.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3、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是認識計數單位“千”,滲透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

  (2)、難點是接近整十、整百數的數法。

  二、說教法

  學生數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針對二年級小學生年紀小,直觀思維強,抽象思維弱的特點,我在教學中注重將數與形相結合,幫助學生突破對大數的具體認識。在“數立方體”活動中,學生透過觀看具體形象,在腦海中清楚的認識計數單位,並瞭解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

  三、說學法

  親自動手嘗試過,記憶才深刻。為了讓學生學會接近整十整百的數法,我採用嘗試法教學,多次讓學生嘗試撥珠,數數,小組合作等活動,使學生在實踐,嘗試中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會正確數數,並能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四、說教具準備

  計數器,多媒體課件,學生每人一個計數器學具。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舊知

  1、師:同學們,課前我們已經收集了生活中的千以內資料,誰能來說說你收集的資料?

  生彙報好後,課件出示教師收集的各種資料。

  2、師:同學們,現在我們舉行數數比賽,請同學們做好準備!不過,比賽的時候要注意聽清楚數數的要求,看哪個小組數的又對又快!

  (1)一個一個的數,從86數到95;

  (2)五個五個的數,從30數到80;

  (3)十個十個的數,從10數到100。

  3、師:剛才同學們數得很好。既然我們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現在用我們學過的知識看一看,數一數,仔細觀察,看看你能發現什麼?

  (課件演示:小正方體一個一個,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出現)

  師:你發現了什麼?誰能說說?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10個百是多少?(板書: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小結:數量少:一個一個一十一十的數一百一百的數數量多:一千一千的數

  (二)動手操作,探求新知。

  1、認識計數器(課件示一個大的計數器)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我們學習數較大的數時要用上計數器。認識個位,十位,百位,千位。

  2、數數

  (1)一百一百地數

  從172數到972,怎麼數?(學生嘗試,彙報,教師用計數器示範數,學生再練習邊撥珠邊數)

  (2)十個十個的數

  從420數到500,怎麼數?(學生嘗試邊撥珠邊數,彙報,)

  (2)一個一個的數

  從198數到206,怎麼數?(教師帶著撥,再讓學生獨立撥,數。指名撥數,怎麼撥的)

  從985數到1000(學生兩人小組藉助計數器數,彙報,集體數)

  說明:接近整百、整千拐彎處的數如何數,是數數的難點。透過學生動手操作藉助計數器邊撥邊數,降低難度,和充分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學生之間交流互動相互學習突破。

  3、感知一千

  (1)師:999再撥一個珠子是多少?1000裡面有多少個一百?多少個一百是一千?

  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

  (2)課件示一與一千的圖例比較,學生直觀的感受一千是很大的數。

  (3)師:計數器上的1000是怎樣表示的?為什麼一個珠子就能表示1000?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認識的就是1000以內的數(板書:1000以內數的認識)

  (三)知識應用,體驗成功。

  師:小朋友們真棒!會數1000以內的數了!可是,我數到下面這些數的時侯,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數?你們能幫幫我嗎?

  1、一個一個的接著往下數:

  (1)數出69後面的5個數;數出99後面的5個數。

  (2)數出189後面的5個數;數出199後面的5個數。

  (3)數出609後面的5個數;數出995後面的5個數。

  (接近整十、整百拐彎處數的數法是學生數數中的難點,這一活動是為突破難點而設計的。這裡,我讓學生找同伴互數,再個別展示,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

  2、說一說:聯絡日常生活,用1000以內的數說一句話。(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感悟數學的價值,並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3、身邊的數學

  隨著國家的強盛,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工資收入也在逐年增加。退休教師李老師的工資1990年每個月只有236元,2000年每個月是853元,2005年每個月是1850元,2011年退休時達到每個月3045元。

  3、想一想,可以怎樣數?

  ____、_____、800、____、____。

  (這是一個開放性練習,學生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十個十個或百個百個地數……可以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數,也可以反過來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數,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都給予充分肯定,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策略多樣的意識。)

  (四)全課小結師;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麼知識?你對這節課自己的表現有什麼評價?

  板書設計:

  千以內數的認識

  10個一是一十

  10個十是一百

  10個百是一千

  《1000以內數的認識》的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 說知識地位、學情

  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1000以內數的認識》。這節課出自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小學階段對自然數的認識分為四個階段,一是一年級上冊的《20以內數的認識》,二是一年級下冊《100以內數的認識》,第三階段就是我今天執教的《萬以內數的認識》,第四階段是第二學段四年級學習的《大數的認識》,把自然數的認識擴充到億幾以上;1000以內數的認識這節課的學習是學生已經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認識,並且理解了個、十、百這三個計數單位的基礎上進行了,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步遇見比100大的數,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和初步感知,但對“百”以上的計數單位並不清楚,對較大數缺乏理性認知,此階段透過系統學習是培養兒童數感的最佳時機。本節課的學習引導學生繼續探索計數單位“萬”的重要基礎,對培養和發展數感至關重要。

  (二) 教材編排

  人教版教材對這節課的安排呈現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呈現單元主題圖,主要意圖是讓學生感知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很多比100大的'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第二層次是對計數單位“個、十、百”的回顧,同時喚起同學們回憶數數的方法。第三層次是透過數形結合直觀演示的方式呈現計數單位“千”,明確10個一百是一千。同時透過比較瞭解“十進位制”的意義。

  (三)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知識地位、學情和教材的理解,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感受(體驗)比100大的數,認識計數單位“千”,瞭解十進位制計數法。

  2經歷數數的過程,能合理選擇數數和計數方法,進一步發展數感。

  3進一步培養學生認真觀察、規範操作、積極思考的數學學習習慣,體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索數學知識的樂趣。

  教學重點: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數數的過程,認識計數單位“千”。

  教學難點:透過對不同計數單位比較,初步認識“十進位制”的意義。

  二、說教法

  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參與者。為有效引起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我把學生早操場景引入課堂,透過情境創設法讓數學知識更加貼合學生生活,透過指導觀察法讓學生感受比100大的數存在。結合七八歲兒童思維依賴直觀的特點,在課堂中把握好了直觀和抽象的關係,透過指導觀察、促進思考、指導操作等教學方法進行三次數數活動,引導學生認識計數單位“千”。在突破難點時,特別注重學生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之間的關係,透過指導操作法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我指導學生觀察板書,透過比較教學法構建“十進位制”意義。為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適時講授法、談話法將進行銜接和引導。透過合理、有效的教法確保孩子在有限的30分鐘內學到無限的數學智慧。

  三、說學法

  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主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上課伊始,透過萬人閱兵影片吸引學生關注,這樣能促使學生自主的透過觀察法、比較法進行初步感知。學生的數學學習一定是建立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因此我引導學生透過操作法對已經學過的“個、十、百”三個單位及之間的進率關係進行回顧,透過直觀學習法構建四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數學學習注重知識的新舊聯絡,課堂中恰恰利用這一點,因勢利導的繼續引導學生進行操作法,理解原來10個一百十一千。幫助學生學會知識只是其一,重要的是引領他們提煉數學方法,形成數學思想。因此繼續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法進行比較,瞭解“十進位制”,之後進行數數活動,在千字文中找數,突出數形結合的對應思想,再引導學生透過歸納法自主同化新知識。

  四、說過程

  設計好的一節課總歸屬於計劃,這個計劃的執行需要科學有效的教學過程。全課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一) 匯入

  採用情境匯入,兩張孩子們自己做早操的圖片輕鬆進入學習狀態,感受比100大的數的存在。

  (二) 新授

  新授環節分為兩個階段,一是透過簡單的操作回顧已有的三個計數單位,二是提出數一杯紅豆的新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談論出一百一百地數的方法,進行操作。新授環節的這兩個階段循循善誘、水到渠成的幫助學生構建計數單位“千”,以及瞭解“十進位制”。

  (三)練習鞏固

  學生掌握的新知識要經過順應和同化才能形成穩固的認知,因此聯絡的設計至關重要。我設定了兩個練習。一是數數,數是數出來的,在數數的過程中邊撥計數器感受十進位制的真實意義,並且透過順著數,倒著數,不同技術單位的數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第二練習題是呈現《千字文》,訓練學生數形結合、一一對應的識數能力。

  (四)總結拓展

  總結拓展環節是昇華數學思想,形成數學智慧的重要教學階段,我透過“溫故知新”四個字進行首尾呼應,引導學生把這節課的知識梳理一遍,提煉自己的收穫。透過開放性的:你還想指導什麼?引起學生對數的認識的不斷追尋。

  《1000以內數的認識》的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000以內數的認識》這個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這單元的第一小節內容。這部分內容在整個數的學習體系中佔著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延伸和擴充套件,又是萬以內的數乃至更大的數的認識的基礎,而且這個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教材安排四個例題、四課時來達成《100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目標。

  例1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透過實踐運算元數,認識計數單位“千”,感知更大的數的組成,發現每兩個相鄰的計數單位之間都是十進位制的關係。例2和例3的教學主要是使學生會讀、寫1000以內的數,並能說出每個數的組成。例4是讓學生認識算盤,能用算盤幫助數數和計數。然後是練習十六。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定為例1,學習1000以內數的認識,知道每兩個相鄰的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位制關係,會數1000以內的數。對於這一部份內容,《數學課程標準》中是這樣闡述的: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數感。

  依據以上分析和新課標的要求,確定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會數的產生和作用。

  2、會數1000以內的數,認識計數單位“千”,體會十進關係。

  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操作等數學活動過程,結合現實材料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估計能力,逐漸發展學生的數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與人交流、勤于思考的習慣 。

  2、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數學活動的成功與快樂。

  教學重點:會數1000以內的數,掌握千以內各個數位的十進位制關係。

  教學難點:

  1、“拐彎處”的數法。

  2、1000以內數感的建立。

  如何突破重難點:

  1.將教學內容活動化,讓學生在做中學。

  2.計數器演示,突破難點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在生活中聽別人說起過比100大的數,自己也從書上、電視上聽說過,所以對1000以內數的認識是有一定的基礎的,但在他們的腦海裡卻沒有數感。還發現學生會按照100以內的數數方法數1000以內的數,有不錯的數數能力,但“拐彎處”的數數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同時學生對於生活中估計事物數量的多少時大多都憑著感覺亂猜。所以,為突破重難點,關鍵要遵循兒童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從具體到抽象,藉助直觀操作,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架起一座認知橋樑。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準備的學具有:計數器。

  三、說教法

  二年級學生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本節課教學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運用直觀教學法、操作發現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四、說學法

  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雖然二年級學生年齡小,能力弱,但我們還是要捨得放手,由扶到放,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

  五、說教學過程:

  為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新課標,我設計了以下4個環節: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二、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下面我就這四個環節說一說。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首先以挑戰灰太狼的遊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一個一個地數,從36數到50。

  (2)2個2個地數,從14數到30。

  (3)5個5個地數,從20數到50。

  (4)10個10個地數,從10數到100。

  然後小結:數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選擇不同的數法。

  這樣的設計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回憶數數的方法,感受數數方法的多樣性,為學習新知識作好充分準備。我以:你會從100開始接著往後數嗎?今天開始我們將要學習更大的數來匯入新課。然後出示體育館主題圖說一說畫面上發生了什麼事情?你想知道什麼問題?引導學生估算畫面上的體育館大約能坐多少人?學生觀察主題圖,小組交流自己的想法。板書課題:1000以內數的認識

  這樣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也使學生初步感受大數的意義。大約5分鐘。

  第二環節: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首先利用課件依次出示零散放置的10個、100個小正方體,先讓學生估一估有多少,再說一說要知道到底有多少,你準備怎麼數?小組討論自由彙報

  課件演示:一個一個地數,10個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數,10個十是一百,同時板書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 出示一個大正方體,估一估有多少個小正方體組成?又該怎樣數呢?(這時候我會引導學生一百一百地數)課件演示。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同時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這時向學生介紹“千”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個、

  十、百一樣,也是一個計數單位。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認識的新朋友。

  我知道了,當物體個數不太多時,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地數;當數更大的數時,可以____________地數。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透過數小正方體,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直觀地建立“千”的概念。同時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使學生自己發現數數的方法並總結規律。

  2、探究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幾?

  接下來提出問題:透過剛才的課件,你發現了什麼?小組討論彙報。

  讓學生說出個、十、百、千之間的十進位制關係,並知道各自所在的數位。可以從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百;10個一百是一千進行觀察得出結果。

  3、認識計數器上的千

  先提出問題在356的後面連續數出5個數。首先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計數器,提出操作要求:

  同桌兩人合作,看哪桌撥得又快又準?教師巡視全班各小組的撥珠子情況。然後老師手拿計數器演示,重點引導學生數“拐彎處”的數。課件演示從359數到360讓學生邊看邊數。

  這樣的設計的目的是透過學生的觀察、猜測、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進一步理解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接近整百、整千的“拐彎處”的數數這一難點也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充分體現了新課標要求的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本環節我充分利用了課件直觀演示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大約需要20分鐘。

  第三環節: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數數方面內容的練習。 首先完成p75的“做一做”。

  接下來設計了青蛙跳臺階(一步臺階代表一個數)的遊戲來進行數數練習。

  這些練習題我都以課件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非常直觀,形象。 最後我讓學生估一估我校有多少學生?。(學生任意估,提供每班約20人,有5個班的資訊,最後教師指出準確人數:100人。)

  這樣設計的練習,既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1000以內數的認識,提升學習的成就感,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練習,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這一環節大約需要12分鐘 第四環節: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彙報自己一節課的收穫引導學生梳理本節課的知識,迴歸生活加強對數的體驗。大約需要3分鐘。

  由於發現每兩個相鄰的計數單位之間都是十進位制的關係是本課的重點,而且是比較抽象的概括,所以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並且把10寫成了紅色,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去發現他們之間的關係,突出了本課的重點。

  《1000以內數的認識》的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000以內數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學第四冊《萬以內數的認識》的第一課時。它是在學生學習過100以內數的認識基礎之上,數的延伸和擴充套件。因為1000和10000都是比較大的數,在學生的認識還很有限的基礎上,如何讓學生儘快地建立起大數的概念和意識,在這裡顯得格外重要。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

  1、透過親自運算元數,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1000以內數的數數過程。

  2、在鞏固“個”“十”“百”等計數數位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認識計數單位“千”,感受大數的意義。

  3、準確認讀寫千以內的數。

  過程方法:

  1、 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操作、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結合現實材料感受大數的意義,逐漸發展學生的數感。

  情感與態度:

  1、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猜測意識和估計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進一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數學活動的成功與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數1000以內的數,體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

  在本課設計中,我主要採用實踐探究法、問題情境法。本課要在100以內數的認識基礎上設計教學,努力促進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透過一根一根的數,十根十根的數,明確十個一是十,十個十是一百,為學習一千做好了鋪墊。在實踐探究過程中,學生在因猜測、產生問題的基礎上展開質疑、探索。透過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一步一步解決問題。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老師給學生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交流、質疑、互動,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讓學生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和成功體驗。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在現有基礎方面:學生透過以前的學習以及生活經驗的積累,部分學生對1000以內的數也有所熟悉。

  在學習動力方面:二年級學生處於智力開發的初級階段,自覺性很差,動力明顯不足,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學習能力方面:二年級的學生學習時間不長,他們思考、觀察、表達、練習、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培養。

  2、學法指導

  教師的任務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學生會學。透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應掌握以下學習方法: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學會發現規律、掌握規律;學生透過觀察、比較學會分析、綜合、整理。

  四、教學程式設計

  關於本課的教學過程,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複習舊知,做好鋪墊:

  本環節透過數數練習,明確一百以內數的順序,透過多媒體直觀演示,進一步鞏固十個一是十,十個十一百。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每個小組準備100~120根不等的小棒,先讓學生估一估,在合作數一數本小組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數完之後,引導學生看一看如何擺一擺、捆一捆讓大家一眼就看出小組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從而引發學生對數位的探究。

  3、實踐操作,質疑突破:

  本環節讓學生實踐操作,明確十個十是一百,學生在動手數數,透過擺放數位盒,一次又一次經歷滿十進一的數數過程,初步理解相鄰數位之間的十進關係,而且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建立了“個”“十”“百”“千”等計數單位,在數數的過程中,自然安排寫數,讀數以及數的組成,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4、貼近生活,應用新知:

  本環節透過燈片展示校園生活中的資料,如“本班捐款352元,全校共有825名男生等數學資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品嚐求知過程的愉悅同時體會數學就在身邊。

  五、板書設計:

  1000以內數的認識

  10個一是(一十)

  10個十是(一百)

  10個一百是(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