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說課稿
三年級上半學期的《品德與社會》一共有三個單元,分別是《我和我的同學》、《我要安全地成長》和《我的成長與家庭》,《愛住我家》說課。在選擇教材時,我們毫不猶豫地把目光集中在了第三單元《我的成長與家庭》。原因:1、基於學校博愛理念的大環境,愛國家,愛社會,愛學校的觀念,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應該從愛家庭,愛家裡的所有親人開始;2、基於學生對於家庭,對於親情的忽略。"父母加獨生子女"的三口之家成為主導型家庭結構,在這種家庭結構中,獨生子女的地位特殊,往往受到過多的關照,導致一部分兒童心理發生變化,行為出現偏差,尊重父母、長輩的意識淡漠。
因為這是一堂研究課,所以我們對第三單元的前三課《家庭樹》、《父母的疼愛》和《現在的我能做什麼》的內容重新整合了,前兩部分即對家庭結構的認識與理解,著重對家庭概念和家庭關係的形象化的認識,和體會父母長輩對自己的疼愛,這些相對比較簡單,第三部分兒童對父母長輩的關愛與體貼作為重點內容進行教學。但三者是不可割裂的,正是因為這血濃於水的自然親情才生成了家庭樹,親人才會無私地愛著"我",正是因為有了對親人的無私的付出的道德認知,才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基礎,最後才能指引學生走上回報親情的回家的路,這是最終的教學目的。
總的來說,我們設計這一個活動的思路是以情感為主線,以多媒體為媒介,在學生與家長的互動中達到三個目標:1、在道德認知上,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2、在道德情感上,能在自己和同學的親情的喚醒下,感悟親情的`可貴,激起對父母長輩的有一定提升的或深或淺的愛;3、在道德行為上,能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感激、尊敬與關心,孝敬父母長輩,至於這恰當的方式,對於三年級的學生我們定位在四方面:有禮貌,能謙讓,會體諒,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教育論文《《愛住我家》說課》。
在"家庭樹"這一塊設計了兩個活動,一個是說一說家庭成員及其與"我"的關係後,把它們放在家庭樹的合適位置,並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透過這一活動,讓學生將自己與家庭成員之間關係的零散感知加以整合,進而較為完整地弄清楚自己與家庭成員的關係,特別是"家庭樹"這麼樹的一個具體形象,讓學生更加饒有興趣地弄清了這些本很抽象的家庭結構。因為上課時有些緊張,所以學生的有些回答沒有聽清楚,所以,在評價時產生了一些錯誤。另一個活動是邊拍邊唱《家族歌》,讓學生在簡單的旋律中對家庭成員及其關係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脈絡,鞏固對於家庭關係的認識。
"感受親情"這一塊設計了四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觀看從小到大與親人生活的照片集錦,用以喚醒學生對於親情的記憶,並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曆程。第二個是束昀菲介紹自己的家庭故事,進一步引導學生回憶親情故事。第三個是全班可借家庭紀念物交流親情故事,能相互進一步喚醒對於父母長輩的愛的認識,知道疼愛是愛,嚴格也是愛,能夠感受到親人為自己的成長付出的心血,知道珍惜和感激。第四個活動是聆聽家長的期望,讓家長走進活動,進一步拉近學生與家庭的回憶,感受親情,情感上達到一個高峰,並自然地引入第三塊的活動,知道如何去回報。
"回報親情"這一塊設計了六個活動。第一個是聽《怕黑的小女孩》這個故事,知道父母長輩的愛也是需要回報的,這樣的回報會讓親人感動難忘,激發學生回憶回報親情的故事,但是這一回憶並非易事,它深藏在學生的記憶深處,而且因為他們從小習慣了家長的呵護和關心,對家長任意指使,得到的多,付出的少,所以設計了第二個活動,在《愛的箴言》的旋律中靜靜地想,逐步地開啟記憶之門,流出回報的故事或是瞬間。接下來是全班交流,這時學生的交流可能有一定的侷限,大多體現在生病或是節日時在特殊的時間與地點中的愛的回報。所以,接著創設了二個情境,一個是面對好菜講謙讓,一個是誰來拎書包,學生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學生對於愛的回報的行為有一個明確的導向。透過這一系列的回憶、交流、討論,學生對於愛的回報的認識有一定的提升時,再讓學生來說一說,你現在準備怎麼做?雖然學生舉手不多,但是又有幾個人能夠在感動得哭泣時,甚至是泣不成聲時還能清醒地發言呢?真實的眼淚不是更能提示學生已經有了對於親情可貴的真實感悟,並沉醉其中難以自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