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關於《青山不老》說課稿的範例

《青山不老》說課稿的

關於《青山不老》說課稿的範例

  各位老師下午好,今天我非常有幸參與區語文教研活動,透過這節課的備課、教學,讓我也嘗試了新教材略讀課文的教法。下面我就來說說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意圖。

  一、教學理念與目標。

  新課程標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標,強調教育要體現人文性、實踐性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我將此作為自己教學的指導思想,將此理念貫穿滲透在自己本節課的教學中,來制定教學方法。

  《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二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透過自讀來學習課文,從而培養他們閱讀能力、提高他們語文學習質量。

  根據以上這些,從三個維度出發,我將本課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透過本課的`學習,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能透過閱讀引發思考,敢於質疑。

  (2)能夠利用導讀解決疑難,培養略讀課文的閱讀方法。

  (3)能夠運用寫作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穫,並從中獲得感悟。

  3.知識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教學內容及過程

  這篇略讀課文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於後代。我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

  首先,提出質疑,初步感悟。

  讓學生第一次拿到文字時,透過閱讀,整體感知,能捕捉並提煉課文的重要資訊,對《青山不老》這篇課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補充課堂中學生的反饋情況)同時,在閱讀過程中能產生問題,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培養了學生細心讀書、邊讀邊想的好習慣。(補充學生提出的問題)今天學生提出的問題比較集中,實際只要解決了“作者為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那麼這些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利用導讀,解決問題,昇華感悟。

  我利用略讀課文中的導讀,引導學生學習課文,解決問題。導讀的三個問題是層層深入的,同時也揭示了課文的中心。前兩個問題“想一想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的?”透過讀,學生都能找到答案。再透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學生的情感也同時得到昇華。對最後一個問題“聯絡課文內容,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我安排了寫,主要意圖是學生對文字的感悟是多方面的,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最後,以讀代講,體驗感悟。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抓住把讀書貫穿於閱讀教學的全過程,自己認認真真地讀書,應當是閱讀教學最基本的內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所以,我設計時教學時,主要想讓學生靠在課堂上讀通,讀懂,讀熟課文。 備課時,抓住備“讀”。要多讀,善讀,每讀一次有一次的要求,用什麼方式讀要有明確的目的。

  在實際教學環節中,先安排初步感知課文,根據要求來自由讀課文;交流“老人創造的奇蹟和什麼情況下創造奇蹟”時,以讀代講,講得少,用讀去體會。最後對重點句子的理解,透過寫感想後讀一讀。

  以上這些是我的教學意圖,但在實際教學中,可能還有很多問題(簡單談談課的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一起探討略讀課文的教學方法。最後,我以葉聖陶先生曾說的一段話來結束我的講話,“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葉老的主張是,語文教學不僅要教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會學知識”。和各位老師一起共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