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說課稿(通用8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體育課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體育課說課稿 篇1
我今天要說的是《體育與健康》籃球課的第二課時,本次課的主要內容是學習胸前傳接球的基本技術。下面我把本次課的設計思路、教材特點、學生分析、教法選擇等方面做一下簡要介紹:
一、指導思想:
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理念,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啟發學生自創、自學、自練、合作練習,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合作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與生活態度。
二、教材特點
本課除了要加強學生運球的鞏固複習之外,還要重點解決學生初步掌握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學習的問題,為以後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三、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高一年級,班級人數較多且多數學生來自農村,在學習時對籃球教學接觸不多,因此對籃球的知識與技術認識也很少,但他們又對球類學習有很強的新鮮感。在前1節課的籃球學習中他們表現對籃球學習的好奇,但對基本技術的學習感到很枯燥,開始學習時注意力都集中在籃球上,有的學生在爭搶籃球,有的學生抱著球各處跑,有的學生急急忙忙去投籃……另外由於學校的設施器械少,不能做到人手一個籃球,教學也只能在一個籃球場上展開。這些問題給我的提示是:在籃球教學的前幾單元要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重視課堂的組織性。
四、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習與瞭解胸前雙手傳接球的動作方法及進一步建立運球的動作概念。
技能目標:讓學生學好傳接球技術動作,鞏固和提高運球技術。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密切配合,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雙手胸前傳接球—準確的手型及接球的緩衝和傳球的翻腕動作。
難點:雙手胸前傳接球—上下肢協呼叫力和手對球的控制能力。
六、教法和學法
常規部分和熱身部分:教師主要採用示範法。學生主要採用觀察法、模仿練習法。
學習和活動部分:教師主要採用講解示範法、分解練習法、遊戲與比賽法、預防和糾正錯誤法、積極性評價法。學生主要採用觀察法、模仿練習法、自我評價法、團體評價法。
放鬆和結束部分:教師主要採用講解示範法、積極性評價法,學生主要採用觀察法、模仿練習法。
七、場地
籃球場一片;
籃球40只。
八、預計教學效果
預計平均心率為: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為145次/分,出現在四十分鐘。
運動密度約為40%,運動負荷為中等。
九、教學實踐部分
本課結構安排分四個部分:常規部分、熱身部分、教學遊戲、學習、組織練習部分、放鬆與結束部分
常規部分
體育委員整隊;報告上課人數;師生問好;考勤;宣佈本課內容、任務,提出要求及處理見習生。這部分約3分鐘。
熱身部分
這部分每一位學生手拿一球,繞2片籃球場地做運球、拋接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習和活動部分做好準備,並能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這部分共用5分鐘。
教學遊戲
名稱:運球搶球(男女分組)遊戲方法:一人持球運球,要保護住球另一人在吧犯規的前提下進行搶奪球,在籃球場內。這部分約8分鐘。
學習介紹籃球傳接球的方法
本部分是課的核心,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提高這兩項技術,教師根據由易到難,由分解到組合的教學原則。教師先做1-2次的完整示範,給學生一個完整的動作概念,然後教師分解講解動作要領,學生跟隨著做。教師講評學生做的動作。這部分約4分鐘
組織練習
兩人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8分鐘)
三人傳球練習。(8分鐘)
砸籃板練習。(6分鐘)
教師在學生練習時要巡迴指導,發現錯誤時糾正,個別錯誤個別糾正,普遍錯誤集體糾正
放鬆與結束部分
引導學生進行放鬆活動,之後做課堂小結,指出優點和不足之處,達到鼓勵學生和繼續提高的目的。最後師生再見,歸還器材。這部分約3分鐘。
本次課我之所以選擇這樣教材內容、教法及設計程式,主要的思考在於在前面的幾節課教學中的體會。有不少學生對籃球的興趣濃厚,但是他們往往不願在球性及基本功上下功夫,最好一到球場馬上比賽或投籃練習。忽視籃球基本功的學習,學生就學得不紮實,技術提高慢、不規範。
另外也想嘗試在教學營造一個相對更自由寬鬆的環境;希望能透過讓學生看展板、自主練習及分組競賽遊戲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相關運動技能。
體育課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分析:
幼兒活潑好動,摸、爬、滾、打是他們自娛自樂,相互嬉戲的最愛。而《綱要》在健康領域明確指出: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大班的孩子對自己的身體各部分有一定的認識,在嬉戲中能有意識地積極尋找多種方法運用身體某些部位去完成一些高難動作,並且遇到困難能積極的想辦法。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能力,設計了本次活動。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引導幼兒在生活中主動學習,讓幼兒在愉悅的情緒下,積極動腦,相互合作,主動地探索出多種辦法和途徑,按實際能力達到不同層次的要求。在有趣的活動中感受自己身體的靈活和作用,感受探險過程的艱險與尋到寶貝的快樂,從而體驗多種情緒,在遊戲中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使他們能不怕苦不怕累,努力達到目標,感受成功帶來的快樂。
二、 說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在本次活動中,我把目標定為:
1、全面鍛鍊身體,練習鑽、雙腳跳、側滾以及雙膝不著地爬,增強體能。
2、透過尋寶的遊戲方式,提高平衡、手腳協調等技能。
3、能不怕苦不怕累,努力達到目標,感受成功帶來的快樂。
三、說活動重點:
使幼兒掌握鑽、雙腳跳、側滾以及雙膝不著地爬的動作要領,並培養幼兒不怕苦不怕累,努力達到目標的良好品質。
活動難點:學習側滾和雙膝不著爬的動作要領以及引導幼兒探索險路的走法。
四、說教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遊戲是每個幼兒都感興趣的活動。為了使幼兒輕鬆、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數學概念,我採用了遊戲法來吸引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遊戲的情景中,主動積極、自願地去探索和發現,以自己的方式獲得經驗。真正體現幼兒在活動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以飽滿的情緒、適時的指導把遊戲貫穿於活動的始終,透過遊戲的由易到難,層層深入,進一步使幼兒全面掌握動作要領,使幼兒在攻破難關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此外,我還採用觀察法、示範法引導幼兒在遊戲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活動達到科學性、趣味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五、活動準備:
為了使活動有序進行,達到目標,也為了使幼兒在遊戲中學習本領,我做了如下準備:
1、2個弓形門,墊子2塊,佈置探險場景。
2、積木、圖書、紅花、海洋球等各種玩具,數量為幼兒人數的三倍放在紙箱裡。
六、活動過程:
為了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採用由易到難、環環相扣的方法組織本次活動:
開始部分 因為是體育活動,一般都會讓幼兒做些準備運動,活動他們的筋骨,所以我讓幼兒開始聽著音樂做運動,這是整個活動的開始,是讓幼兒有個好的心情後進行活動的基礎.做完運動後,告訴幼兒活動任務,為下面的活動作下了鋪墊工作.
基本部分 我先與幼兒一起觀察場地,探討險路的路徑。
1、啟發幼兒鑽過山洞、跳過小溝走上險路,每人只能從紙箱裡拿一個,看看你找到什麼寶貝,找到以後跑回來,回到隊伍的後面。這一環節主要讓幼兒學習行進鑽和雙腳向前行進跳的動作。一輪遊戲結束後,可以讓幼兒說說自己找到什麼"寶貝",然後將"寶貝"放在筐子裡。
2、在原來的場地基礎上累加墊子,拉開兩地的距離,練習側滾。此時教師激勵這次尋寶探險更加艱難了,不僅要鑽過山洞、跳過小溝,還要側滾暗道。那麼側滾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呢?看看這次可以找到些什麼。教師講解並示範動作,幼兒進行鑽、雙腳向前行進跳以及側滾前行的動作,請幼兒說說自己的"寶貝",並放在指定的地方。
3、累加雙膝不著地爬,加大起點和終點的距離,在前面活動的基礎上,增加一個爬行練習。教師激勵幼兒這次我們又加了什麼呀?要到這麼遠的地方去尋寶,你們怕不怕困難?怕不怕累?幼兒練習鑽、雙腳向前行進跳、側滾前行以及雙膝不著地爬等活動。
4、活動評價。
教師:你們都是能幹的小勇士,你們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找到"寶貝",相信你們一定會找到更多、更好的寶貝。教師給遵守規則、找到"寶貝"的幼兒每人頒發一個小獎牌。
5、放鬆活動:"我和空氣是朋友"、"我們都是石頭人"。
6、 師生共同收集和整理各種器械。
體育課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小猴運桃》是大班的一節體育活動,主要是透過情景貫穿其中來進行遊戲,西遊記廣為人知,是大多數小朋友們的最愛,特別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孫悟空更是孩子們無時無刻不模仿的物件。大班孩子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好奇,樂意遵守體育活動的規則和要求,並且喜歡嘗試與同伴合作遊戲,有一定的運動意識和能力。他們喜歡遊戲,並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在遊戲中認識自我,適應環境,瞭解未知,形成經驗。新《綱要》在幼兒健康領域的目標中明確提出:要讓幼兒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要求我們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所以我讓幼兒在扮演自己喜歡的小猴的同時,來練習越過障礙,發展走、跳、投的動作和反應能力,讓幼兒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活動目標是活動的出發點,同時也是活動最終的歸宿。因此,結合教材和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認知能力的實際水平,我主要從幼兒認知、技能和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具體如下:
1、本次活動的認知目標是:透過遊戲,使幼兒能夠熟練的掌握平衡、跳躍、投擲等技能;遵守遊戲規則的習慣,基本掌握走、跳、投的動作方法。
2、技能目標:透過活動,使90%的孩子敢於利用棍子進行走、跳、投等動作,10%的孩子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基本動作。
3、情感目標:透過活動,使孩子們形成勇敢、堅強,不怕困難的精神和敢於挑戰自我的意識。
另外教學的重難點體現了幼兒“學”和教師“教”的主要方向,只有把握好活動的重難點我們才能在教學中合理設計教法以及學法,才能有目的地引導“重點”,從而突破幼兒學習的“難點”,本著這樣的觀念,我設計本次活動重點為:敢於利用棍子進行走、跳、投等動作和怎樣運桃。難點為:發展幼兒平衡、跳躍、投擲等基本動作。整個活動我選擇在戶外進行,來為幼兒營造了一個寬鬆愉悅的活動氛圍。
二、說教法:
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堅持以遊戲為主,激發幼兒學習和鍛鍊的興趣。在本次活動中我除了要以飽滿的熱情吸引幼兒外,還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講解示範法、感知體驗法、遊戲情景法。
三、說學法
本活動採用的學習方法有:遊戲激趣法、參與法、交流法。在活動中,我只是支持者的角色,是幼兒的玩伴。這樣,幼兒在活動中,就更能大膽去探究,學習同伴的經驗。他們在聽、說、玩的過程中,體驗到遊戲的快樂,增強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
四、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是圍繞去摘桃和運桃這一遊戲情節展開的。由以下幾個環節進行:
(一)、開始部分:收心熱身階段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目的:透過活動的方式,使幼兒身心得到充分舒展,注意力集中,為後面的活動作好鋪墊。
活動步驟:
1、情景匯入,激發幼兒興趣,使他們自主地參加到活動中來。
2、聽音樂跟我做運動的形式,進行熱身。
(二)、基本部分:本階段分為兩個環節:
活動一
活動中,我用情景性語言,把幼兒帶到遊戲情景之中,讓他們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激發他們表現的慾望,體驗成功的樂趣。
1、集體遊戲,發展幼兒平衡、跳躍、投擲等基本動作。
在活動中,透過自身誇張的身體動作,引出本活動的第一個難點,讓幼兒在看看、說說中瞭解走平衡、跳躍、投擲的方法,為突破難點做好鋪墊。再透過遊戲,使幼兒能夠熟練的掌握平衡、跳躍、投擲等技能;遵守遊戲規則的習慣,基本掌握走、跳、投的動作方法。
活動二
遊戲:“小猴運桃”,首先提問:我們就要把“桃子”運回家了。箱子這麼大,桃子這麼多,該怎麼運呢?想出各種辦法嘗試,可以捧,可以抬,可以一人拿一個等,來體現小組合作的`精神,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和戰勝困難的自信心,使《綱要》中指出的“幼幼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各小組說出可行方法後,分組跳過“小溝”,走過“小橋”,安全到家。並讓幼兒在運桃中鞏固了前面所學的內容。在孩子們體驗的過程中,也進一步瞭解了幼兒知識的掌握程度,便於個別指導。同時也給不同發展水平的孩子們表現的機會,在操作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三)、結束部分:放鬆整理階段
使幼兒身心從緊張的遊戲環境中逐漸放鬆,並慢慢恢復平靜,同時在生理心理上有一種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受,從而激發他們喜歡體育活動,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體育活動。
體育課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主題活動《我長大了》,這是二級主題《人在變》中的一個活動。
一、 說教材
1、教材來源:在一次常規的身高體重測查後,我把前一次的測查結果和這次的測查結果同時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對自己成長的關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為此,我設計了這個主題系列活動,一方面滿足孩子們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孩子瞭解長輩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改善孩子只會享受長輩對自己的愛,而不懂得會報的心理狀態。綱要中要求:應"引導孩子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我認為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綱要》的精神:"教育活動內容既適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孩子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孩子的經驗和視野……"
2、目標定位:根據大班孩子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魯納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融合了語言、科學、社會、藝術領域的整合。目標為:
(1)透過各種方法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成長與變化。
(2)激發孩子欣賞自己的成長,展示自己的能力,樹立自信心。
(3)樂於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
(4)讓孩子嘗試製作個人成長冊,發展孩子的精細動作。
(5)讓孩子體會父母的辛苦、關心,增進親子之情。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感受"我長大了",主要是發現自己成長與變化。透過觀察、比較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錄影、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根據人的成長過程進行排序、製作個人成長冊,主要是透過自主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在目標定位上,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各領域內容有機聯絡,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孩子小時候的照片、衣物、用品佈置於牆上,桌椅呈同字型便於評價和集中。
(2)物質準備:"人的成長過程"圖片,卡片紙、彩筆、彩紙、剪刀、膠水等美工材料與工具若干,已製作本領樹的樹幹,小時候的錄影
(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影),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影。
(3)知識準備:孩子向家長了解爸爸媽媽的故事及自己小時候的趣事,觀察各個階段自己成長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徵。
二、 說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孩子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主要有:
1、情景教學法:本次活動透過環境的刺激,讓孩子尋找、辨認同伴小時候的照片,引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孩子參與到活動中來。
2、演示法:透過電教手段、多媒體動畫"小時候的錄影
(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影),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影",讓孩子對自己的成長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在這一個過程中,現代教學的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3、操作法:本次活動用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讓孩子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透過觀察比較
(小時候與現在)獲得了最直接的經驗,並在交流操作的過程中增進了對自己和他人的瞭解;第二次分組操作把自己獲得的經驗再一次深化,透過製作、想象繪畫、排序的形式表現自己對成長的理解與期盼,體驗成長的快樂。
三、 說學法:
以孩子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孩子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我引導孩子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對自己的成長髮生了興趣。
2、交流討論法:當孩子對自己成長有一定的感受時,讓他們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講述自己的故事,討論自己的成長,不僅讓孩子分享快樂,達到生生互動,而且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3、展示法:讓孩子展示自己的本領,發揮了孩子的主體作用,每個孩子都獲得了表現自我的機會,並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
4、嘗試法:陶行知說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活動中讓孩子製作、排序、佈置"本領樹",孩子的思維更加靈活,各種能力得到鍛鍊,拓展了知識面。
與此同時,我還透過孩子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著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著"以孩子發展為本"的理念。
四、說教學程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積累經驗——交流體驗——展示自己——操作表現——分享快樂
1、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開始,以活動室環境的變化引發孩子對小時候用品的興趣。
2、自由探索
(欣賞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據孩子好奇、好動的特點,讓孩子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誰?一起議論為什麼猜不著?從而發現小朋友的變化。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真實地感受自己長大了。在這一過程孩子的經驗是淺顯的,我就透過集中讓孩子互相議論的方法:現在與小時候比,自己有什麼變化?引導孩子從更多的方面有目的進行比較,目標一得到了體現。
3、觀看錄影,積累經驗:孩子對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是怎樣長大的,充滿了好奇。透過觀看錄影把孩子帶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時刻,他們深深地感受到媽媽懷孕的辛苦、父母養育的艱辛,增進了對父母的感情,目標五得到了體現。
4、交流體驗
(回憶童年趣事):讓孩子講述自己小時候的趣事,鼓勵孩子積極參與,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目標三得到體現。
5、展示自己:孩子分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領,同時又讓孩子有互相學習、感受別人長處的機會,並在適當的時候請個別孩子在集體面前進行展示,樹立自信心,目標二也得到了體現。
6、操作表現:為了讓孩子進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長、瞭解成長的過程,我讓孩子分組操作,一組製作"成長變化圖"——我小時候是這個樣子——我現在是這個樣子——我將來會變成這個樣子——請孩子畫一張自己將來的畫像。一組排序:請孩子給人的成長過程圖片排序,表現人是怎樣變化的?一組孩子在每片樹葉上畫一件自己會做的事情,然後貼在樹上。讓孩子自主選擇,有領域的整合,目標四得到了體現。
7、分享快樂:這是活動的延伸,《綱要》指出"為孩子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孩子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孩子在這一環節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同伴,愉悅的情感得到極大的滿足,很有成就感。
體育課說課稿 篇5
在新課程標準實驗和體育課程改革中,本著“健康第一”的思想,務實、拓展、探索、創新的思路。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有關故事情景的展開來完成各項教學任務,讓學生沉浸在故事的角色中,使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參與,不斷體驗的過程。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自主發展的探索過程中,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滿足和快樂,為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教材分析
奔跑是體育鍛煉的主要教材之一,是人體基本活動能力的重點教材。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透過加速跑這一教學,是學生掌握最簡單的奔跑逐步加速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奔跑能力;促進學生下肢肌肉、關節、韌帶、上下肢協調能力和內臟器官機能的發展。本課的教學,儘量多給學生練習的機會,不過分強調動作的細節,而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跑的動作正確,逐步加速的奔跑能力上。輔助教材安排了聽訊號快速跑的遊戲。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表現為思想活躍、活潑好動、興趣廣泛、情緒波動大、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好勝心強,模仿能力、表現欲和上進心都比較強。這為本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樂學思路,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樂於參加本堂課的學習,認真完成本課任務。
2、能做到上體放鬆,兩臂前後擺動,逐漸加快跑的速度。
3、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表現勇於進取的精神。
教學重點:提示跑的動作正確,逐步加快跑的速度。
教學難點:逐步加快跑的速度。
四、教學方法
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同時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現代化教學原則,本課設計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入境動情,明理知味,用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使每個學生在強烈的角色體驗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獲得注意力,從而獲得的教學效果。
2、直觀教學法:運用掛圖展示站立式起跑的動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所學動作的形象。
3、遊戲競賽法:利用遊戲的娛樂性、競爭性、規則性強的特點,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產生想象,在思考、領會、比較、體驗中掌握動作技術,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產生較強的情緒體驗,激發好勝心,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
五、學法指導
“方法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本課在學法上我主要採用了嘗試學習法、對比學習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先讓學生在嘗試練習中發現問題,然後在相互對比,小組研討中領悟出要領,理解道理。最後透過小組協作和個人練習相結合的學習方法,解決發現的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練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做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六、教學過程
本課以“森林探險”為主線,從初如情景,再如情景,發展情景,保持情景,延續情景五個環節展開體育教學。
(一)初入情景:
1、匯入:同學們,大家知道大森林裡有哪些兇猛的野生動物嗎?(知道)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呢?以提問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很輕鬆的進入到預設的情景教學中。在介紹的時候,學生應該使輕而易舉的就可以回答出答案,我稍以語言鼓勵,效果會更佳。
(二)再入情景:
老師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特別勇敢,你們願意參加森林探險活動嗎?(願意)森林中險惡重生,在探險之前,我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根據故事情節,模仿各種小動物,小朋友們跟著老師自由自在地做遊戲,從而達到身體各關節的充分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意識。使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三)發展情景:
在森林當中我們遇到了不少困難,就要同學們不斷的進行克服。嘗試自由練習快速跑:怎麼樣才能快速的透過自己本組的路線?這時候學生在自我的探索中不斷的進行較快速度的練習,達到了自學的效果。
2、教師點出:我們在透過森林時不僅要有比較好的越過障礙的方法,還需要有快速跑的能力,因為教師給每組同學都設計了一條必須透過的路線,那就是快速跑過一條“危險”的長距離障礙。該怎樣加速,才能使自己在跑道上跑的越來越快。於是同學們帶著不同的表情和動作開始在跑道上奔跑。剛開始,學生自由發揮的動作不一定都正確,這就需要教師的幫助。教師組織學生觀看掛圖,學生自由模仿站立式起跑,學生在嘗試中不知不覺的掌握了動作要領,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在學生掌握奔跑動作的時候,讓學生對比一下,慢跑、快跑和加速跑有什麼不同。透過比較自然瞭解了加速跑的動作。上肢與下肢的配合會更協調,自然速度就越快。最後透過讓學生透過比賽,看誰跑的最快,請4個組中的同學出來決賽併發獎。
(四)保持情景:遊戲“聽訊號快速跑”
同學們透過鍛鍊掌握了探險的本領,教師透過哨聲來統一指揮,達到動作的熟練。提問:我們的探險本領已經十分的高強了,讓我們比一比誰的本領,好嗎?教師按照遊戲規則,將學生分為兩組,分別在佈置場景的場地進行,在音樂的伴奏下,開展遊戲,最後教師講評比賽結果。
(五)情景延續
在課的最後部分安排了放鬆舞蹈,學生在我的帶領下跳起歡樂的《幸福拍手歌》舞,讓學生們跳起來,樂起來,笑起來,調節大腦中樞神經的興奮,使緊張的肌肉得到放鬆,從而達到體育課的目的和任務。
七、效果回顧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以《加速跑》為主教材,以聽訊號快速跑遊戲為輔助教材。透過情景的創設,讓學生在情景的感染下,激發學習興趣,獲得注意力,從而達到的學習效果。另外,透過利用掛圖展示動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所學動作的形象。透過利用遊戲的娛樂性等特點,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產生想象,在思考、領會、比較、體驗中掌握技術,提高學生的興趣,產生較強的情緒體驗,激發好勝心,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
體育課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我說課的題目是《愛護牙齒》,這節課是《體育與健康》省編教材的教學內容。
1、 教材簡析:
人人都有一副牙齒,擁有一副好牙齒是健康的體現,那怎麼樣才能夠愛護好自己的牙齒呢?今天這節課意在培養學生養成愛護牙齒的好習慣。
2、 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使學生了解牙齒的部位、名稱,知道蛀牙是怎樣形成的。瞭解愛護牙齒的一般常識。
(2) 技能目標: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3) 情感目標:透過本節課學習讓孩子懂得養成良好的愛護牙齒習慣的重要性,保護好牙齒。
3、 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懂得愛護牙齒的重要性。
(2) 難點: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4、 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牙齒模型牙刷 刷牙方法的課件 每組一個盆(提供學生刷牙吐水時使用)。
(2) 學生準備:每人一面小鏡子每人一套刷牙用具(課前在水杯中放入多半杯涼水,以備課上練習刷牙時使用)。
二、 本課使用教法、學法
教法:我針對一年級小朋友的身心特點,在教學中,採用"激趣匯入"法,出示謎語,揭示課題。給學生一個形象生動的學習環境。並透過討論、練習、遊戲等方法,使學生輕鬆愉快的學習知識,完成教學目標。
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透過看、聽、練、議、評、想、唱的學練方法在開心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懂得正確的刷牙方法,明白愛護牙齒的重要性。
三、 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一堂課巧妙的開頭設計,能將學生推到最佳的心理準備狀態,它不但能夠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併為隨後的智力活動提供適宜的背景。由於本課的教材是"愛護牙齒",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一個謎語來揭示本課課題。
2、讓學生觀察牙齒,瞭解牙齒的結構
由教師出示牙齒模具,講解牙齒的結構、名稱以及每個牙齒的作用。再請學生拿出小鏡子來觀察一下自己的牙齒是否健康。
3、交流蛀牙的體驗
(1) 播放動畫《小紅臉和小藍臉》,學生思考回答:小明是怎麼會牙痛的?教師總結:早晚不刷牙,飯後不漱口,睡前吃甜食(如糖果、餅乾等),把食物殘渣藏留在了牙縫裡,時間長了也就形成了蛀牙。
(2) 教師播放課件看一名小朋友有了蛀牙後的情景,讓學生加深印象。
(3) 學生分四組討論:如何預防蛀牙?再進行交流:為什麼要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好習慣。切記:睡覺前不吃糖果、餅乾等甜食。
(4) 師生共同小結:要愛護好我們的牙齒,就必須改掉一切不良的用牙習慣,要做到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睡前不吃甜食,而且還要注意用牙衛生,促進骨骼的正常發育,希望小朋友們都能明確:我們的目標是沒有蛀牙!
4、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這一階段分為三個步驟:
(1) 首先,教師出示牙齒模具,演示錯誤的刷牙方法和正確的刷牙方法,讓學生來分辨,從中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學生討論:
1、 怎樣刷牙才能將牙齒刷乾淨?
2、 比較橫刷、豎刷兩種不同的刷牙效果,哪種方法好?為什麼?
(2) 其次,播放正確的刷牙方法課件,引導學生練習,鼓勵學生堅持用正確的方法刷牙。正確的刷牙時間為5—8分鐘。
兒歌:小牙刷手中拿,我們大家來刷牙,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咬合面要上下來回刷,小朋友們要記住,保護牙齒不能忘。
(3) 最後,播放課件"刷牙歌",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唱,讓學生把正確的刷牙方法牢牢的記在心中。
四、小結
在這節課的最後我會送給每位小朋友一張"刷牙星"累積卡,鼓勵小朋友們能夠每天早晚使用正確的方法刷牙。
體育課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內容
我採用的教材是王家宏主編的《球類運動——籃球運動》為主的教材,輔助教材為體育學院通用教材《籃球》本節內容:
籃球是由兩隊各五人在規定的場地兩頭各放一個籃筐在有限的時間裡展開的立體攻守對抗,以得分多的一隊獲勝的集體運動。在體育學院,籃球是體育教育專業,社會體育專業的重要課程。其基本技術由移動、傳接球、投籃、運球等組成。籃球技術集技巧與體能、智慧與果敢、優雅與勇猛、身體與心理為一體,表現 獨特的身體活動能力、強烈的團隊意識和視覺震撼力。由於其具有競爭性、共享性、娛樂性等特點伸受廣大學生喜愛。經常參加籃球運動能改善和提高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多方面的功能。參加籃球運動的過程是一種實現德育、智育、美育和身體鍛鍊的教育方式。
本學期的籃球課程為18節課,本次為第8節課。前面學生已經學過移動、傳接球、投籃和運球技術。本課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持球突破技術。持球突破是持球隊員運用腳步技術和運球技術等相結合,快速超越對手的一項攻擊性很強的技術。突破技術若巧妙地與投籃、傳球、假動作等技術動作有機結合起來,將使突破技術更加靈活多變,從而顯示出突破技術的攻擊性。持球突破是比賽時得分的重要前提條件,所以我們必須重視高度重視學習這一技術。本次課是學習該技術的第一節課,主要讓學生初步掌握持球突破技術,掌握持球突破時
二、說教學物件
體育課面對的是大學一年級體育專業學生,學生基本上都具有籃球基本技術,但沒有形成正確的技術概念,由於種種原因同學之間技術差距可能比較大,但身體素質普遍較好。上課內容過於簡單,對於原來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提不起很濃的學習熱情;上課內容過於複雜,對於基礎差、領悟能力弱的學生來說,又接受不了,學不會。所以教師在教授內容的同時,要難易兼顧,根據全班的整體水平來選擇合適的內容進行教學。
三、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持球突破,建立完整動作印象,瞭解動作技術構成。
2.技能目標:85%左右的學生們能夠做出持球突破的技術動作,並發展學生們動作協調性和靈活性。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們勇敢、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的集體主義精神。
四、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應重視發展學生們自主、合作與探究的能力。那麼,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體現:
1.探究學習法:學生們分組進行嘗試練習,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更好地完成動作。
2.合作學習法:透過同學間的討論,總結出問題答案,改進,糾正。
3.比賽練習法:透過分組比賽,能得到合作學習,勇往直前不畏困難的精神,從而鍛鍊了身體,鞏固所學的內容。
教法
對應學法,本節課採用了相應的四種教學方法:
(1)講解示範法。學習新內容的動作時,先由教師講解示範動作要領,然後帶領學生們進行模仿練習。正面示範和側面示範相結合。
(2)分組練習法。根據學生們掌握動作的不同情況進行交叉搭配分組,讓動作技能掌握得比較好的同學帶動動作技能掌握得稍欠缺的同學,共同進步。
(3)個別輔導法。對於班內一小部分基礎較差的同學,採用個別輔導法,以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培養他們對籃球的興趣。
(4)比賽法。透過分組比賽與評價,為學生們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激發學生們競爭意識,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團隊合作精神。
五、說教學重點
重點是熟練的支配球及對球性的掌握和持球突破的轉體探肩、腳步動作;
難點是假動作吸引和推放球加速。
六、說教學過程
(一)開始準備部分
1、課堂常規:整隊清點人數、師生問好。
2、教師宣佈本次課的教學內容目標及要求
3、慢跑兩圈,作熱身操
4、分組運球賽跑小遊戲,先講解規則,然後進行練習,主要是複習上次課運球的內容,以及集中學生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講解並示範持球突破技術動作(交叉步持球突破和同側步持球突破)
要求:結合上節課內容,練習。交叉步突破假動作要逼真,後蹬有力,起動迅速突然,動作連貫;同側腳突破,跨步、推放球快速連貫,中樞腳離地面前球要離手。
2、突破步伐練習
要求:每人一球,利用假動作做交叉步、同側步的腳步動作練習,主要體會假動作、蹬跨、轉體探肩、推放球加速幾個技術環節的銜接和連貫動作。
3、無防守情況下的突破練習
要求:原地持球突破練習。學生每人一球,位於45度角處成一縱隊。練習開始做原地交叉步和同側步持球突破後運球上籃。投籃後搶籃板運球至隊尾。依次練習。
4、有防守情況下持球練習
要求:接球急停突破上籃練習。防守隊員位於45度角,持球隊員面對防守隊員列一縱隊,傳球給防守隊員後,做跑上一步急停接球,根據防守隊員的防守位置,用交叉步和同側步持球突破上籃。防守隊員搶到籃板後運球至隊尾,剛才突破上籃的轉換為防守隊員。依次練習。
5、持球突破技術綜合練習
要求:半場三對三“鬥牛”練習。要求防守採用人盯人防守,不許換人。進攻隊員不許掩護,主要利用投籃和突破結合技術來進攻。贏三球者下場休息,換另一組上去防守。
(三)結束部分
1、鳴哨集合整隊,在教師帶領下,學生進行一對一按摩抖動放鬆,促使學生消除肌肉的疲勞,身心得到恢復。
2、對本次課進行小結,瞭解學生們有什麼不明白、難以理解的地方,及時解決。
3、學生們總結,教師點評
七、說學生身心狀態預計
預計平均心率為: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為180次/分,出現在三十五分鐘
運動密度約為45%,運動負荷為中等。
八、說場地器材
1、場地:籃球場;
2、器材:籃球
體育課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選自小學跳躍教材。教學內容有:學會蛙跳步,初步掌握舞蹈小組合《小青蛙回家》。
2、 2、教材分析:
《小青蛙回家》是一個深受兒童喜愛的舞蹈組合。它以小青蛙跳躍的動作為素材,由“大八字位蹦跳步”與“勾腳旁吸腿”構成兩種蛙跳步。
2.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重在對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感受理解,我對本課教學制訂出以下教學目標:
(1)思想教育:讓學生在歡快的舞蹈中,感受所描繪的動物形象,培養他們愛護動物的意識。
(2)技能訓練:指導學生認識和掌握兩種不同的蛙跳步;創編小青蛙蹲的造型。
3、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小組合並能邊唱邊跳。
難點:兩種蛙跳步。
4、教具準備: 光碟、錄音機、頭飾。
二、說教法
1.利用圖片與欣賞一段關於小青蛙的舞蹈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到學習新課的趣味感,新奇感。
2、直觀模仿兩隻小青蛙不同造型的基礎上,兩種蛙跳步的不同。之處。既突了教學難點,又培養了學生的模仿力與觀察力。
3、 創設情境。讓學生扮演青蛙爸爸、青蛙媽媽的角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掌握小組合。
三、學法:
1、以學生為主體,在指導學生學習舞蹈組合的 過程中,重在讓學生透過直觀模仿,從中找出連兩種蛙跳步的不同之處,化難為易。並初步完整地表現小組合。
2、遊戲:在《小青蛙找朋友》的遊戲中,鞏固蛙跳步的學習。
四.說教學程式:
1、聽歌曲,學生自由創編小青蛙的動作。
2、直觀圖片,模仿小青蛙蹲的造型。並透過對比,掌握兩種蛙跳步。
3、創設情境,師生分別扮演不同角色學習小組合。
4、遊戲:學生分為兩個圓圈,分別扮演小青蛙與小狗的家。讓學生在愉悅中鞏固對蛙跳步的學習。
五.課堂效果:
學生積極性高,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舞蹈組合的學習中。創編出青蛙蹲的造型。並在觀察 與比較中掌握了兩種不同的蛙跳步。在輕鬆愉快的氣氛裡掌握了舞蹈小組合。
六.課後反思:
1、應在“形體”兩字上多下功夫,在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基礎上調整課堂結構。
2、應注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各盡其能,各得其樂,各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