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小學五年級說課稿(通用19篇)

小學五年級說課稿

小學五年級說課稿(通用19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五年級說課稿 篇1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方程》第一課時的內容。下面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重難點分析、教法與學法分析、教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方程》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展開的,為下面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的教學作鋪墊,有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同時,方程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對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

  1.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小學生年幼好動,有強烈的好奇心,注意力分散,因此,我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

  2.學生的知識結構

  學生已經完成了整數、小數的認識及其四則運算的學習,積累了較多的數量關係的知識,是在學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學習方程知識的。

  三、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編寫意圖、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已有的知識結構,制訂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關係。

  能力目標:透過將現實問題抽象成等式與方程的過程,培養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觀察、分析、探求的學習激情,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及主體作用。

  四、重、難點分析

  方程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因此,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理解方程的含義。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還處在感性認識的階段,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並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還存在著很大困難,所以將理解等式與方程的關係確定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五、教法與學法分析

  1.學法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學。因此,在學法中,讓學生透過“感知交流→觀察比較→得出概念→分析概念”的探究過程去發現新知,從而達到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目的。

  2.教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進行知識建構的過程。因此,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和學生實際,我採用以小組合作觀察探究為主,多媒體為輔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觀察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過程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在與學習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使自身的認知結構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迴圈中得到不斷的豐富、提高和發展。在該理論的指導下,我將按創設情境→觀察探究→知識運用三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我首先提供了天平平衡的情境圖,透過“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的活動,引出“50 50=100”的等式,啟用學生已經積累的關於等式的感性經驗。這樣,以具體的例項引導學生透過自主的探索活動,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徵。

  2.觀察探究——形成概念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採用以下幾個步驟突出這個重點。

  【感知交流】我提供了四幅天平圖,讓學生充分感知和交流,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透過展示圖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觀察比較】接著,我提出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的問題,引導學生透過進一步的觀察和比較,認識到列出的式子中,兩個式子是等式,還有兩個式子不是等式。而這裡的等式與前面的等式不同,它們都含有未知數。透過實驗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

  【得出概念】透過引導學生主動發現方程的特點,並用自己的語言充分地表達,從而得出方程的概念,即 “像x 15=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培養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概括能力。

  【分析概念】這部分是教學的難點,為突破這個難點,在得到方程概念的基礎上,我及時組織學生討論“等式和方程有什麼關係”,幫助學生感受等式與方程的聯絡與區別,體會方程就是一種特殊的等式。這樣做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3.知識運用

  “試一試”透過列方程表示現實情境中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方程的含義,體會方程的思想,併為進一步學習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作一些準備。

  “練一練”安排了三道題。第一題採用學生搶答的方式,透過判斷題中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引導學生體會等式與方程之間的邏輯聯絡,加深對方程含義的理解。第二題透過讓學生寫出一些方程在小組裡交流,引導學生將已有的對方程的認識用外顯的形式表達出來,促進學生自主地建構方程的模型,內化方程的概念。第三題採用全班交流的方式,根據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係列方程,既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熟悉列方程的思維特點,又有利於學生對方程含義的理解。

  4.引導小結

  本課的小結采用學生小結的模式,這是讓學生學會自己梳理已經學習過的知識,然後我再對學生的小結進行總結。

  5.佈置作業

  為了使所有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我佈置了必做題:要求學生每個人寫一篇數學日記,即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問。同時又為學有餘力的學生留有自由發展的空間,我佈置了探究題。

  小學五年級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這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P56的內容,分數混合運算(一)。

  2、教材內容所處的地位:是在五年級上冊學了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和本冊第一單元學了分數乘法與第三單元分數除法的內容後的一節新內容。是後面學習分數乘法的運算律以及解答有關分數混合運算問題作奠基作用。

  3、教材的重難點:

  (1)、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利用分數混合運算的法則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4、教學目標:

  (1)體會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是一樣的會計算分數混合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

  (2)利用分數加、減、乘、除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5、學生情況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一些需要運用分數計算來解決的問題。教材在安排分數混合運算時,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點,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引出分數混合運算,從而使學生體會到進行運算的必要性,在學生列出算式後,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計算,藉助的是學生對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接著又安排了綜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礎上,學生將體會到分數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混合運算順序是一樣的。

  二、教法

  根據教材呈現的內容,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圖,鼓勵學生分析情境中的數學資訊和數量關係,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然後瞭解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什麼樣的條件,進而列出算式。

  2、討論具體的計算方法。教材中呈現了兩種計算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進行計算,再組織討論和交流演算法之間的聯絡,明白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

  3、對問題的解決加以解釋,即航模小組有3人。

  三、學法

  透過本節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識,學會有順序的觀察題、認真審題、正確計算、概括總結、檢查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程式

  (一)複習準備

  1、口算。

  + × ÷ -

  ÷ + 1- 3+

  2、筆算。

  + - - + 12×5×2 24÷8×5

  (生完成後,請生彙報運算順序。)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圖

  2、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分析條件與問題。

  3、畫線段圖幫助學生分析、理解題意。

  (請生思考: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計算的?)(分數的混合運算的書寫格式還可以怎樣寫?)

  12× ×

  =4×

  =3

  答:航模小組有3人.

  孩子們,請看下面這幅圖,你能獨立解答嗎?

  (改變題裡的條件與問題,讓學生讀題,分析條件與問題,找出解題的方法)

  第一步求:攝影小組有多少人? 第二步求:氣象小組有多少人?

  算式:3÷ =4(人) 算式:4÷ =12(人)

  綜合算式: 3÷ ÷

  =3× ×3

  =12(人)

  答:氣象小組有12人.

  (引導學生小結)

  (三)反饋練習

  25÷ × 100× ÷ 24÷ ÷ × ÷

  (生分組完成,完成後請生說出運算順序)

  生獨立完成後小結。

  (四)小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57頁的練一練1、2題。

  小學五年級說課稿 篇3

  《望月》是國標本第十冊的一篇講讀課文,寫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亮時,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筆生動活潑,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躍然紙上。

  本文第二段多寫月光的詩句,適於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其中第二自然段對於月亮的描寫和小外甥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語言清鮮,凸現月光的美、童趣和幻想的美,是對學生進行“讀中悟、悟中讀”的語文基本功訓練的好教材。

  現在小學生對大自然(如月亮、月光)的感受缺乏清鮮、自然、質樸的視角,正是基於對教學物件的這點分析,我認為要引導學生對文中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童趣的想象和幻想激起共鳴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教學中要適度給學生以理解和感悟的階梯,以突破這個難點。

  鑑於以上的認識和分析,本課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透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這個世界。

  其中目標3主動積累詩句和用幻想、童心來感受和反映這個世界是教學的重點,能展開幻想,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這個世界是教學的難點。

  為了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分兩課時組織教學。

  第一課時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練習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指導朗讀的同時結合生字新詞理解的檢查和指點,在學生初步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瞭解課文的敘述條理和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本課時主要採用抓住文字的重點和難點,充分體現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的方式組織教學。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獨特、童趣和充滿幻想的視角的句子進行“讀悟品”,感受文字中涉月語句的語言美、形象美和意蘊美,初步領悟用幻想、童心來感受、反映這個世界的奇妙和樂趣,從而突破教學的難點。

  一、複習匯入。

  在總覽全文的基礎上,溫習課文的主要內容:望月—談月—想月

  二、精讀感悟。

  (1)抓住第一段中“安詳、清輝、鍍”等詞語引導學生感受月下幽美的畫面,體會大自然的美。

  (2)透過誦讀課文第二段關於月亮的詩句,感受月亮的形象、意韻,抓住小外甥與“我”的對話,體會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和天真活潑。

  1、扣住涉月詩句的誦讀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在反覆誦讀訓練中,感受月亮的美好,大自然的美好。

  2、透過角色朗讀課文,抓住小外甥和“我”說話時的動作、神情(如繪聲繪色、閃閃發光、現成的童話故事等),結合說話的內容,來體會小外甥愛幻想、富於童趣的特點。

  (3、有感情分角色朗讀,內化文字語言,感受語言美,形象美和意蘊美。

  (3)抓住末節中的省略號,引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去盡情地想象關於月亮的,關於星星的,關於大自然的一切美好的東西。

  (4)小結。

  透過對文字內容的回顧,引導學生領會大自然的月色在文中所以會如此的美好,是因為文中的小外甥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來看這個世界的,是用一顆純真的童心來反映這個世界的,從而激勵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學著用一顆童心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

  三、拓展延伸。

  (1)在誦讀文字中關於月亮的詩句後,可引導學生主動去搜集描述大自然山、水、風、雨、春夏秋冬的詩句,培養濃厚的主動積累的興趣,並在班內開展一個古詩誦讀交流會。

  (2)內化語言,背誦課文。

  四、板書設計

  展開幻想 的

  望月 的月亮

  一顆童心 的

  小學五年級說課稿 篇4

  一、教材道明

  教材內容與職位:

  做為黌舍培養學生片裡熟長的一個緊張方里——美術課,教師沒有但要背學生傳授美術的根基知識戰手藝,提下學生的審美素質,並且還要對學生進止天真多樣的德育滲透。敦煌石窟是人類珍貴的文明遺產。將這一內容做為本冊的開篇,目的使使學生重視並認識我國石窟藝術的持久汗青戰輝煌的藝術成就,認識到做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既要為擁有這些豐厚的文明藝術遺產而自年夜戰自年夜,更要在“共享人類社會的文明資本”的同時,往瞭解戰進修藝術圭表標準,“積極參與文明的傳承”,為古後“對文明的生長做出本人的奉獻”

  二、學情道明

  認識敦煌藝術是由石窟建築、彩塑藝術戰壁畫藝術共同組成的佛教藝術的寶庫,重視對石窟藝術做品所傳達的審美抱負與豪情(人文精力)的感悟。

  寓思想德止教育於美術課的講授中,將學生美的感受與美的情操、將講授內容與糊話柄際、將學生的特永生長與健康生長等有機鬆散,做到課上進修做品美,茁壯生長思想美,平常餬口止為美,致力於學生的德育教育,會收到劣秀效果。

  (標題問題探究法:教師提出標題問題,讓學生分組進止思慮計議。實踐練習)

  知識目的:

  本課以敦煌莫下窟為重點,瞭解戰進修敦煌莫下窟的彩塑與壁畫,並連結我國其他的出名石窟。從石窟藝術遁溯佛教起源;從對雕塑、壁畫藝術的欣賞,引伸到對當時社會汗青、文明的瞭解,對宗教文明的瞭解;激收學生愛惜酷好之情,明瞭藝術珍品的價值,培養愛國主義豪情。

  學生由於春秋特點,進修本課時會對敦煌石窟藝術感應有間隔感,對石窟藝術中的造型感覺沒有是很好了解,對其所傳達出的審美豪情與抱負感悟沒有到。要使學生對享毀世界的敦煌藝術產生愛惜、酷好,對其巨年夜成就有充分的認識,就需求經過過程量樣的講授情勢的改動與知識內容的拓寬,使學生對此產生稀少愛好。

  三、對敦煌石窟幾個首要時期彩塑造像戰壁畫的特點有所認識

  手藝目的:

  經過過程查詢資料,瞭解佛教傳進與敦煌石窟的興建,對石窟有代表性的彩塑戰壁畫的形象塑造戰藝術效果進止道明。

  豪情立場與價值沒有美不雅目的:

  經過過程欣賞敦煌莫下窟藝術與相干史實的瞭解,充分認識我國石窟藝術的巨年夜成就與藝術價值,感受我國傳統藝術的博年夜高深。認識到藝術品的珍貴,激收學生愛國主義熱情戰傳承美術文明的責任感。

  四、教法與學法

  在學生進修的程序中重視對石窟藝術做品所傳達的審美抱負與豪情(人文精力)的感悟的指導,增強情境式直沒有美不雅講授,邊講故事邊欣賞壁畫的方式,激收學生愛好,豐厚講授實踐舉止,在展現舉止中讓學生體驗、闡揚、錘鍊學生綜合才能,增進學生逐步對標題問題“深層次”的思慮。在情境中感悟,在打點標題問題中交流探究,在實踐中內化、自悟。

  (增強情境式直沒有美不雅講授,培養學生愛好;豐厚講授實踐舉止,錘鍊學生自立才能)

  道到石窟沒有能沒有道道佛教,(佛教產生於哪個國度?它宣揚甚麼思想?他是怎樣傳進中國的?),佛教的傳進與絲綢之路有著必然的聯絡做為中西文明的會集地,石窟藝術是宗教的產品,這點從石窟藝術的內容可睹他收揚闡收的都是佛傳故事

  俊麗的傳道——九色鹿(莫下窟壁畫藝術)

  《九色鹿》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傳道故事,用它做為本課的初階並同時配以多媒體演示第257窟壁畫《九色鹿》使學生在豪情上感受到一種親戰力從而減沉對敦煌的生疏感,從傳道到壁畫收受接收邊講故事邊欣賞的方式自然的吧思緒過度到石窟壁畫,從莫下窟到敦煌,把學生的思緒帶回到2000多年前的漢代,瞭解石窟藝術與宗教文明之間的關係,可以更好的趕往石窟藝術的共同魅力。

  敦煌石窟位於絲綢之路上——中西文明的會集地

  五、講授程序

  計議欣賞——深化感悟

  此時學生的思緒以然被豐厚多彩而又壯麗的石窟藝術所吸引,這時候我就連成一氣以以莫下窟為重點,先容其壁畫、彩塑藝術及沒有同時期彩塑特點。

  暢遊佛的世界——石窟中沒有美不雅、內建百年受羞躲經洞——先容收現程序戰文物及文物流失,激收學生愛國熱情。欣賞部分被盜文物,激收學生民族使命感,石窟藝術博年夜高深,顏色紛呈,給學生以闡揚空間,把持教材供給課件及網路資本展現,既可以減深對本節知識的瞭解,又激收學生延續探究石窟藝術的願看,為課中的延伸安置了本環節:神遊敦煌

  六、綜合展現——體驗闡揚

  請你以導遊的身份,背年夜家先容給你印象最深的敦煌壁畫或彩塑。(導遊詞內容可以包含壁畫或彩塑所在洞窟;產生的年月及社會靠山;壁畫彩塑在造型等方里的特點)

  七、講授深思:

  在進修本課時屬意指導學生沒有要單純的就做品論做品,沒有要將佛教藝術從它所產生的靠山中剝離出往。要感悟石窟藝術中所蘊含的人文精力。屬意對學生知、情、意、止的培養戰指引,使學生在進修科學文明知識的同時,思想品格戰道德情操隨之提下戰生長。

  小學五年級說課稿 篇5

  學生分析:

  由於傳媒資訊常側重於西方藝術和現代藝術的宣傳,學生對傳統文化不太容易感興趣,加之對於石窟藝術、佛教知識知之甚少,所以要理解和感悟到作品的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結合,以極其賦予的審美感情和審美理想,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要準備大量的相關資訊,並用各種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使學生有所收穫。

  設計理念:

  1、強化本節課的知識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將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培養其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

  2、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串聯知識內容,發展學生認知、分析、理解、總結的綜合學習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飛天藝術,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

  2、過程與方法:收集資料,討論、分析,欣賞作品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

  3、道德情感價值觀:增強民族自豪感,熱愛祖國優秀美術傳統。

  教學重點:

  瞭解飛天的藝術特點,掌握飛天的基本的創作技法,並試著用線條臨摹或創作一幅飛天作品,表現出飛天的動勢。

  教學難點:

  用線條臨摹或創作一幅飛天作品,表現出飛天的動勢。

  課前準備:

  課件、水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欣賞匯入。

  1、欣賞《敦煌》片斷。

  2、提欣賞要求:師提問:飛天美嗎?美在那?

  3、學生邊看教師邊介紹飛天:

  飛天是從古印度傳來的佛教藝術形象。飛天在我國石窟藝術中,他們是優雅、美好的化身,千百年來一直為大家喜聞樂見。 敦煌飛天,經歷了千餘年的歲月,展示了不同的時代特色和民族風格,許多優美的形象,歡樂的境界,永恆的藝術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著人們,不斷地給人們以啟迪和美的享受。

  4、學生談飛天的美。

  5、教師總結:是呀,我們中國的飛天是不帶翅膀,不生羽毛,藉助雲彩而不依靠雲彩,而是憑藉人物的動態,飄曳的衣裙,飛舞的綵帶凌空翱翔的。飛天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古代藝術家到底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表現人物飛翔的樣子的。

  二、欣賞和思考(小組交流):

  1、課本中的飛天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2、畫中人物飛翔的.姿態是如何表現的?

  3、飄帶與人物動勢有什麼關係?

  4、學生彙報研究結果,邊彙報邊欣賞課件,分析飄帶與人物動態的關係。

  5、師總結:飛天的飛動的表現就是靠幾條臨風飛舞的綵帶,靈動輕盈的身軀,才顯得飛翔與空中的人形是這樣自然生動。同學們假如你是飛天,你會怎樣飛?

  6、學生擺人形紙模,提醒學生注意動態。

  三、做畫步驟:

  1、畫飛天的大形。

  2、添畫飄帶衣裙。

  3、添畫背景。

  4、上色。

  四、學生做業,教師巡視指導。

  用線條臨摹或創作一幅飛天作品,表現出飛天的動勢。

  五、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欣賞學生作品,感受飛天的美感以及線條的感染力,鼓勵學生繼續練習,畫出更好的作品。

  六、拓展;

  1.課件欣賞:奧運會開幕式的飛天、08年春節晚會節目飛天、油畫家曾浩的油畫作品。

  2.師提問:設計靈感來自哪裡?生:飛天。

  3.今天老師從你們的作品中也看到了你們的創意,看到了各種現代派的飛天,老師想說你們的創意讓我自豪。

  小學五年級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絲綢之路》這篇課文以歷史記載過的一個小故事引入,讓學生了解到中國絲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隨後透過詳細敘述張騫通西域的故事,向讀者介紹了絲綢之路開闢的過程。最後點明瞭絲綢之路發揮的巨大作用,“它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紐帶”。課文第四自然段是一個過渡段,它巧妙地把開闢絲綢之路的意義和張騫開闢絲綢之路的過程這兩部分內容銜接起來。

  二、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瞭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闢的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2、透過反覆讀課文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3、運用“金鑰匙”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複述課文。

  教學重點:

  ①瞭解張騫被稱為外交家、探險家的原因。

  ②學會複述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張騫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三、教法建構主義教學法

  四、教具準備<<絲綢之路>>網路課件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直入課文。

  1、匯入。

  連線影片:(展示各種華美的絲綢面料,過渡到絲綢面料的衣服),由欣賞絲綢的風采匯入,引起學生思考“絲綢是怎樣被世界認識的?”

  2、自讀課文。

  (二)、質疑解疑合作探究

  1、課中質疑,直指重點。

  課件連接出示地圖,顯示羅馬和中國之間的距離有七千多公里。

  2、學生就課文內容介紹當時的交通條件:(電子課文顯示)“沒有公路鐵路,沒有汽車飛機。羅馬位於中國西邊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間還隔著沙漠、高山和荒原,沿途還有強盜和野獸的襲擊”。

  由此引起學生思考,並提出疑問:

  中國絲綢究竟是怎麼運到歐洲去的呢?

  那是一條什麼樣的路?是誰開闢的?

  為什麼稱張騫為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

  張騫是怎樣開闢絲綢之路的?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難?

  在文中舉了哪些事例來說明“畢生的精力”這一詞?

  3、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課前所查資料思考問題,邊讀邊作批註。然後學生聯機討論,利用多媒體教學網的功能,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能力。

  4、交流後反饋,並完成練習:

  (1)()出使西域不幸被匈奴俘虜→被軟禁草原(),後來逃到西域→()出使西域十三年回到長安→漢武帝再派張騫出使西域聯合烏孫國共同抗擊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2)這條路以()為起點→經過()→一直通向()。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是在熟悉課文內容下,透過研讀第四自然段,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電子課文顯示:“原來有一條橫貫亞洲、以絲綢貿易為主的古代商路。這條道路以我國當時的首都長安為起點,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東海岸,輾轉到達羅馬各地。歷史學家稱之為“絲綢之路”。為了開闢這條道路,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1、2、3句為第一部分,最後一句為第二部分。引導學生理解:前半部分回答上一段提出的問題,後半部分則和下面的自然段有關。第4自然段巧妙地把開闢絲綢之路的意義和開闢絲綢之路的過程銜接起來,我們把這樣的自然段稱之為“過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橋,把前後的自然段連線了起來,所以我們說過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啟下。)

  2、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提供的網路環境和多媒體手段創設情景,啟發學生研讀重點詞句:

  (1)從“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汽車和飛機。羅馬位於中國西邊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間還隔著沙漠、高山和荒原,沿途還有強盜和野獸的襲擊。”

  (2)從“依靠太陽和星星辨別方向”、“日夜兼程”

  (3)“牧草由綠變黃,又由黃變綠;燕陣向南飛去,又從南方飛回,一轉眼就是十一年過去了。”“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

  (4)從“忍受著炎熱和乾渴的煎熬……”“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

  結合相關圖片和影片《絲綢之路》,引導學生想象:在這十一年中,張騫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難和誘惑,他是怎麼想的。體會張騫開闢絲綢之路的堅定信念以及他的愛國情懷,從而理解“為什麼稱張騫為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

  3、全班交流。協作討論反饋,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時指導朗讀相關句段。

  (四)情感昇華

  1、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段。

  觀看影片(張騫開闢絲綢之路的意義)。

  2、瀏覽網頁:(交流物品)

  3、學生結合課文和收集的資料談“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

  4、練習。(網頁出示)

  填空:有了這條“絲綢之路”,中國的()、()、()、()和四大()開始陸續西傳。西域的()、()、()以及()、()、()藝術也傳到了中國。

  5、總結:絲綢之路是連線古代東方與西方文明的紐帶和文化走廊,將四大文明古國串聯起來,組成一個橫亙亞非歐三大洲的歷史文化大舞臺;絲綢之路有恢弘壯麗的自然景觀,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以及波瀾壯闊的宗教民族融合,給後人留下了無數激動人心的歷史畫卷和不盡的歷史之謎。

  絲綢之路在等待著我們去了解,去探索……

  (五)課外延伸

  1、留言板:寫下你學習課文後的感想和收穫、或者是你所瞭解到的自張騫出使西域後絲綢之路的發展情況。

  2、給學生提供相關網址及主要搜尋引擎,瞭解自張騫出使西域後絲綢之路的發展。

  小學五年級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白楊》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標實驗教材第十冊第一單元“走進西部”這一主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了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後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以及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願。第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能聯絡上下文體會優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句子,並能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結合單元訓練重點、教材特點以及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學會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絡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體會白楊的特點及爸爸的心願。

  難點:體會借物喻人的寫法。

  二、說教學方法:

  (1)運用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幫助學生領會白楊的品格。

  (2)運用朗讀法。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範讀,引讀,品讀,分角色讀,齊讀,指名讀,自由讀等,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

  (3)運用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

  三、說學法:

  以學生自學為主,指導學生運用勾畫圈點法,抓住關鍵詞句來理解課文的主旨;運用朗讀法、討論法,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程式:

  本課我安排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主要學習生字新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文章第一部分,瞭解大戈壁惡劣的自然環境。

  第二課時重點研讀課文,瞭解白楊的特點以及爸爸的心願,激發學生對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精神的崇敬之情。

  現在我重點講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景,誘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上課,首先播放閻維文演唱的歌曲《小白楊》,學生會唱的跟著一起唱。教師激情匯入:“同學們,你覺得歌曲中的小白楊怎麼樣?今天我們就伴隨著這動聽的歌聲,和文中的父子三人一起踏上開往新疆的專列,認識一下戈壁灘上的白楊樹,欣賞歌曲,不僅使學生身心愉悅,而且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了情感的基礎。

  (二)品詞析句,理解白楊的品質特點。

  1、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思考:白楊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圈劃出來,用心品讀。在這裡要給足學生自學的時間。

  2、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全班交流。

  第2——11自然段這一部分,學生交流時我打算這樣來處理:要求學生必須透過朗讀來展現自己的感悟,指導學生抓住“多高”“大傘”“多直”“這麼直”“這麼大”等詞語體會白楊樹的高大挺秀,然後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兄妹倆的話語。

  第12自然段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我這樣來組織教學:

  (1)課件出示爸爸的話語,學生自讀自悟。

  (2)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感悟透過朗讀傳達出來。

  (3)說說從爸爸的話語中,你聽明白了什麼?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歸納白楊樹的特點,板書:服從需要、紮根邊疆、堅強不屈。

  (4)讓學生說一說祖國建設還有哪裡需要白楊,然後教師激情引讀:

  堤岸需要它護堤時,它就在那兒——

  荒山需要它綠化時,它就在那兒——

  戈壁需要它擋沙時,它就在那兒——

  城市需要它美化時,它就在那兒——

  透過反覆吟誦,學生完全浸潤在了課文的語言之中,虛心涵詠,以讀見悟,熟讀成誦,白楊樹的品格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心靈深處。

  (5)在讀悟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與文字對話,對白楊樹說幾句話,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此時定能有感而發,真誠地讚美白楊。

  (三)激發想象,領會建設者的崇高精神。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的心願是什麼呢?我讓學生輕聲朗讀課文的第14——16自然段,分小組討論,然後彙報交流。

  在交流14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聯絡課文想想孩子們只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透過猜測、師生對讀了解爸爸的心願,那就是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無私地將自己的青春與熱血奉獻給邊疆。(板書:無私奉獻。)這一環節,我引導學生由“知道”推及到“不知道”,由表層體會到深層,加之師生對讀激起的情感共鳴,使學生逐步領悟了文章的深刻內含,使文、道得以統一。

  文章的最後一段,我讓學生鑽研文字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會有:

  1、爸爸為什麼又陷入了沉思?

  2、為什麼他又露出了微笑?

  3、那棵大白楊象徵的是誰?小白楊又是誰?

  學生在討論釋疑的過程中再次體會了爸爸的內心,同時明白了文章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從而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我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一段,然後說:“同學們,新疆有許多像爸爸一樣的‘白楊樹’,祖國各地也有許多像爸爸一樣的‘白楊樹’,他們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工作著,無私地奉獻著,你知道他們都是誰嗎?”學生交流後,出示詩歌《帳篷》,讓學生讀一讀,說說讀懂了什麼,發現了什麼。然後寫幾句話誇誇像課文中爸爸那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者,可以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詞語。

  在整個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由讀到悟到寫,為他們搭建了一個歷練語言、宣洩情感的平臺。

  (四)拓展延伸,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同學們,新疆現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件出示今日的新疆面貌。告訴學生如今仍有一批批祖國的好兒女,源源不斷地奔赴新建,相信東西部的差距也一定會越來越小,祖國的明天會更加美好!問學生:讀了《白楊》一課,目睹了西部建設的輝煌成就,你想對自己說點什麼?安排這一環節,是想在學生心裡種下服從需要、紮根邊疆、堅強不屈、無私奉獻的種苗,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統一。

  (五)佈置作業。

  學生可以針對個人情況任意選擇

  1、讀完課文,你肯定有很多感受,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下來。

  2、續寫兄妹二人在新疆的生活和為新疆做出的貢獻。

  3、閱讀矛盾的《白楊禮讚》,楊朔的《荔枝蜜》,陶鑄的《松樹的風格》等文章。

  五、說板書:

  這樣的板書突顯了白楊和邊疆建設者共有的崇高品格,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領悟到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既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又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小學五年級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小螺號》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第八冊第四課《水上的歌》中的歌曲。它是本課的重點教唱歌曲。第四課共需三課時進行,下面我說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它緊緊圍繞《小螺號》。《小螺號》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透過輕快有趣的歌詞抒發了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等美好心情。歌曲為2/4拍、羽調式、二段體結構。

  二、說學情

  我所面對的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這一時期的學生性格活波好動,熱情開朗,透過前幾年音樂課的學習呢已經掌握了基本的音樂知識和簡單的學習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簡譜試唱,對音樂的情感也有初步的理解。不過這一時期的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將採用有趣的教學方法和活動來集中同學們的注意力。

  三、說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歌曲演唱、處理與創新中,自然滲透“愛”的教育,激發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親人等“愛”的美好情感;提高同學們學習音樂的興趣。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欣賞、演唱、自主創編等活動同學們能夠學會理解這首歌曲。

  3、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學習並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裝飾演唱《小螺號》,使歌聲更具有活力更動聽。

  四、說教學重難點

  1、完整正確地演唱歌曲。

  2、能運用裝飾音完整地唱好歌曲。

  3、注意後十六分切分音符的演唱。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鋼琴、漁夫帽、海螺等。

  六、說教法

  根據新課改理念,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要做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和促進者。根據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是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和體驗,啟發學生積極參與、展開想象,大膽創新。我採用了感受鋪墊法、啟發引導法、比較法、發現法、激趣法、討論法等各種靈活多變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學習、積極探究、合作互動、共同發展。為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設計製作一套課件,不用粉筆板書。歌曲曲譜、樂譜知識中的符號、歌曲動畫等全部用多媒體大螢幕展示,使學生感到形象、美觀、直觀、生動。

  七、說學法

  為了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學生將在老師各種靈活方法引導下透過感受欣賞自然而迅速學會歌曲唱法;透過探究、討論、發現去主動學習;透過合作、想象去創新發展歌曲,並得到愛的情感教育。

  八、說教學程式

  一、新課匯入

  故事匯入:在新課開始之前我會透過語言為同學們創設一個故事情景,透過故事的引入吸引同學們注意力。同時我的故事和接下來的歌曲有著緊密的聯絡,對同學們歌曲的學唱進行鋪墊。

  當時的課堂情境是這樣的:同學們:早上好,今天在新課開始之前呢,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個生活在大海邊的小朋友,是漁民的兒子。每天早晨阿爸迎著朝陽,出海打魚,到傍晚,阿爸伴著夕陽,滿載而歸。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又快樂!對於濤濤來說,最大的快樂是每天晚學後,來到大海邊,欣賞著美麗的海邊風景,深情地吹起小螺號,螺號聲聲換船歸。同學們想聽聽小朋友的螺號聲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首好聽的歌曲《小螺號》。

  二、新課教學

  1、歌曲欣賞:根據音樂新課改的理念要引導學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聽音樂作品,讓學生在感受欣賞中不自覺的就能學會歌曲。新課教學重感受默化,輕專業技能。因此我設計了三次欣賞動畫歌曲,每次欣賞之前提出設問;如1、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2、歌曲的“景色”是怎樣描繪的?

  3、出示歌譜。邊看邊聽,然後回答歌曲表達了什麼情感?透過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總結和完善以上的問題。

  2、學唱歌曲。

  (1)學唱歌曲第一部分。

  在學習中引導學生尋找、發現上滑音出現了幾次,並透過老師運用和不運用演唱的比較,讓學生總結出運用上滑音更能表現出歌曲歡快的情緒。

  (2)學唱歌曲第二部分。在學唱中引導學生尋找新的記號波音,並透過比較演唱讓學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使歌曲表現出大海遼闊、海灘的無際、美好的心情。

  (3)老師伴奏,學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

  三、演唱歌曲。

  (1)根據學生素質和表現,即興利用齊唱、對唱、領唱等等形式,進行各種歌曲演唱處理、表現。

  (2)啟發學生唱好上滑音和波音,並運用正確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現出漁家兒童對幸福生活的熱愛之情。

  (3)引導全體學生到前面來自由發揮進行動作表演,教師給與激勵。

  四、鞏固拓展

  1、引導學生想象生活中有很多聲音,如自然風聲、雨聲、雷聲,各種動物的叫聲、火車、汽車等物體發出的聲音等。請各小組堂論、創作的新歌詞,並劃分小組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大膽創編歌詞,展現創新能力。

  2、分組進行展示,其他小組同學進行評價。透過這樣的活動能夠激發同學們自主學習能力。豐富教學內容。

  3、師生各扮角色發唱不同的樂句,進行創新演唱歌曲。

  4、創編表演親情故事。招一名同學扮演阿爸,一名同學扮演孩子,阿爸帶上漁帽,孩子拿上螺號,老師彈琴學生拿著螺號唱歌,阿爸聽到號聲滿載而歸,和孩子唱著歌一同回去。透過音樂劇的表演更加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同學們對歌曲情感的理解。使我的課堂豐富多彩。

  五、小結作業

  音樂劇結束之後我會向同學們說明今天所學習的歌曲情感,鼓勵他們回到家裡把這首歌唱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過程,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小學五年級說課稿 篇9

  1、關於教材

  《數字與編碼》是新課程第十冊數學廣角中的一節實踐活動課,主要是向學生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是透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字編碼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並透過觀察、比較、猜測來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字進行編碼,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標準》中指出,第二學段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會運用數表示事物,並能進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數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有了初步體會,特別是在一年級上冊認數的時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數”版塊中就已經出現了像郵政編碼、門牌號、車牌號這樣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例項。數可以用來表示數量和順序,這一知識點學生是已經知道的,而數還可以用來編碼,這對學生來說是不大熟悉的,本節課就是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數字編碼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並透過實踐活動進行簡單的數字編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2、關於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實際的調查、分析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感知“資訊數字化”的最基本方法和作用,初步形成數字符號性的認識,培養對應思想和符號化思想。

  (2)在具體情境中,嘗試對資訊進行數字化處理,獲得一些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

  教學重點:

  體會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嘗試對資訊進行數字化處理

  教學難點:

  編號時要注意簡潔明瞭和科學性

  3、關於教學流程

  第一個:

  是介紹郵政編碼,在這裡我是想讓學生初步感悟一一對應思想。從這一目的出發,我是這樣安排的:

  根據教材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利用學生比較熟悉又相對比較簡單的郵政編碼入手,讓學生透過觀察、比較明信片上的兩個不同編碼,在區分中明白為什麼這兩個編碼會不同,初步理解同一個地方郵政編碼就相同,又透過詢問同一個地方會不會有兩個編碼,暗示一個地方只有一個編碼與它相對應,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接著讓學生比較、觀察老師提供的一些郵政編碼,在對比中理解各個數字的含義。當學生髮現了一些數字相同時,再次詢問會不會兩個不同的地方而郵政編碼是一樣的?再次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

  第二個:

  我是想讓學生在看到了數字編碼在郵政編碼中的運用後,能舉一反三,聯絡生活舉一些例子,隱含數學生活化的思想。所以我就讓學生根據課前調查,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像這樣的編碼情況,使學生真正明白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絡,也從中感悟到資訊數字化的快捷、簡單和科學性。

  第三個:

  我是想讓學生在探究中進一步體會數字編碼中的一一對應。根據前一環節,我就順著學生說到的身份證,揭開了探究身份證號碼秘密的篇章。在本環節中,我安排了這樣的幾個步驟:

  先是讓學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號碼放在小家庭中一起交流,透過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等方法,去探索裡面所隱藏著的秘密,並把各自的意見進行歸納整理形成小家庭意見;接著以小家庭為單位,發表剛剛探究的成果,教師在學生講解的基礎上適當補充,使學生明白各個數字的不同含義,以及15位與18位的不同,理解為什麼要升位;再就是在學生初步理解了編寫方法的基礎上,嘗試給自己也編一個身份證號碼,在編寫中進一步體會數字化的簡潔、科學性,也再次感悟了一一對應重要思想。而最後一句“這些資訊既然也可以用語言文字描述,為什麼要選擇數字表達?”讓學生在思考中,再次深深體會資訊數字化的簡潔性,真正體現“學為所用”。

  第四個:

  我安排的是拓展運用,是想讓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感悟編碼的科學性。正好結合我們學校還沒有學生證這一真實情況,讓學生幫助想想,如果我們學校要個每位學生做一張學生證,而在上面又要有一個學生證號,你覺得在這個號碼中應該反映出哪些資訊比較好。在學生自己編寫、一起交流的過程中,科學性就比較明顯地體現了出來。

  小學五年級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翻滾是一項學生喜愛的體育專案之一,它是學習較複雜技巧動作的基礎。同時也是生活中一種遇到危險時的自我保護的方法,碰到危險時能及時、靈敏地進行翻滾則能有效的保護自己,避免受到傷害。本次課授課年級為五年級,根據小學體育課程標準,五年級學生屬於水平三的範疇,則本次課學生的學習內容應是在原來已掌握的翻滾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學生的翻滾能力的內容。

  根據課標的要求,本次課學習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認知目標:讓學生了解翻滾的作用和意義——保護自己;

  2、技能目標:透過練習培養學生的翻滾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團結互助的精神。

  根據以上的學習目標本人確定了本次課的學習內容為:

  1、學習各種翻滾的方法;

  2、翻滾接力;

  難點、重點:翻滾時的低頭、團身。難點:團身收腹、動作連貫。

  二、說學情

  小學生天性好動、好玩、好奇。這樣的天性應該予以保護,而不是抹殺,由於興趣是人對某種事物積極探究的認識傾向,是對事物的注意而引起的感情狀態,是出於對某些事物的好奇而產生的。所以說要想保持學生的這種好奇心,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設計出能吸引學生、使之產生好奇的教學情景。本次課我主要透過提問一些我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來誘導學生進入教學內容,透過自主練習、學生展示、老師指導糾正、翻滾接力跑等內容來完成教學任務。

  三、說教法

  1、自主練習:上課時前提問學生:我們大家如果走路時不小心拌到石頭或在凹凸不平的路面等向前摔倒時怎麼辦?下樓梯時不小心踩空臺階向下摔怎麼辦?如同學間開玩笑向後推你,剛好後腳跟拌到東西向後倒時如何處理?學生們可能會有各種不同的回答,老師根據這些回答彙總出本次課的學習內容——翻滾。接著老師簡要地介紹翻滾的種類,有前滾翻、後滾翻、側滾翻等。下面同學們根據原來學過的翻滾動作自由練習,自由組合,兩人一墊互相學習共同進步。老師巡迴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展示:小學生天生愛表現自己,能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肯定是他最大的榮譽,所以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動作,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之一。

  3、教師講解示範:教師標準、完整的示範動作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小學生具有超常的模仿能力,天生的好表現致使他們敢於模仿,樂於模仿,而且並不在乎模仿的對錯、好壞,追求的是一個“樂”字。

  四、說學法

  1、體驗:透過老師的設疑和學生的自主練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較好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2、創造:學生想象力豐富,在練習中透過各種不同的練習方法來加深翻滾動作的技能。如學前滾翻教學時,採用不同方法使學生明理前滾翻技術的內在,並能透過完成翻滾動作,創造出新動作。

  3、展示:透過學生的個體展示,使同學們直觀的獲取多種的翻滾方法,再結合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創新慾望,更為有利學生掌握翻滾動作。

  4、應用:利用翻滾接力跑,加深翻滾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五、教學程式

  1、熱身部分。

  按人體的運動規律,人體的運動狀態是一個逐漸增強的過程。課的開始的熱身運動是必不可少的。是為了讓學生的身體狀態適應下面課的運動強度,預防運動損傷。

  2、學習技能部分。

  (1)設疑:在教學中,老師透過設問,啟發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辯析能力,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嘗試練習:在學生思考或找到解決的方法之後,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師生、同學之間互動學習,給學生自由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練習中大膽體會和創新翻滾的動作。

  (3)學生展示:由於學生表現欲強,在嘗試練習過後,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表現舞臺,充分展示創新的成果,同時也給其他學生提供一個互相學習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老師展示:在學生展示之後,教師適時採用不同的方法展示,這樣一來可以激發學生挑戰自我,戰勝自我的信心,從而使學生更積極地進行練習。

  (5)翻滾接力:學生運用自己己掌握的動作進行比賽,透過學習和比賽使學生從中獲取了掌握動作技能的作用。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結互助的精神,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3、恢復身心部分。學生經過上面的練習,身體的運動狀態和心肺功能都處在較高的水平,為了使學生的這種狀態降下來,恢復到常態。本人安排了打太極拳這一內容,可很好的使學生身心得到恢復。

  最後簡要小結本次課的教學過程,感謝同學們與老師完成了一節豐富多彩的體育課,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中能應用到今天所學到的技能。

  場地器材:小墊子(0.5米×1米)20張;

  大墊子(1米×2米)4張;

  跳箱2個。

  場地:一個籃球場。

  小學五年級說課稿 篇11

  一、說教材

  本節課選自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確定位置》第一課時。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的第二學段中針對本單元有明確要求,“在具體情境中,能在方格紙上利用數對(限於正整數)表示位置,知道數對與方格紙上點的對應”而本節課的內容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和基礎。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則以及數對的含義。

  難點是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確定第幾列第幾行時要從觀察者的角度考慮。

  二、說學情

  學生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已經學習了用類似“第幾排第幾個”的方式描述物體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經初步獲得了用自然數表示位置的經驗。而本節課就是對之中描述方式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數對來表示位置。

  三、說模式

  為保證教學有成效,學生能學會,我採用情景教學法。在教師給出明確的規則或範例後,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體會第幾列第幾行的確定規則,以及用數對錶示位置。並且用許多的舉例、練習鞏固對規則、方法的理解運用。

  四、說設計

  1.本堂課再設計時本著一個原則:“利用學生的生活實際教授學生學知識。”所以在授課一開始就引入學生的座位擺放,透過讓學生獨立嘗試描述某一位同學在班裡的位置,引出明確、簡明的描述位置的需要。

  2.透過在具體情境中介紹列、行,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則以及利用數對錶示具體位置的方法,讓學生對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進行理解。

  3.迴歸到書本中的例1中,讓學生在例1的圖中找到某個位置,目的就是檢驗學生在現實中能分清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後,在書本中是否也能把這個角度轉換過來。

  4.之後重點介紹例1下面的圓圈圖,並利用這個圖做一些練習。因為這個圖是對例1中座為的抽象過程,在這一圖中的練習室學生學習在方格圖上確定位置的必要過度。

  5.最後就是練習環節,透過各種不同形式的練習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五、說板書

  用數對確定位置

  豎排叫做列 從左往右數

  橫排叫做行 從前往後數

  數對

  第2列第3行 (2,3)

  第4列第5行 (4,5)

  (目的:在板書上明確書寫出列、行的含義以及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則,並且在列舉出的兩個例子的基礎上出示數對的書寫格式,藉此過程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清晰的思路,幫助學生理解。)

  六、說評價

  本節課的評價側重於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是否能夠積極的發言這兩方面,回顧課堂教學過程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評價,已達到激勵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目的。

  七、說開發

  1.本節課沒有直接利用例題傳授知識,而是利用學生在班級中的位置這一實際情境授課。一方面課堂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具有真實性;另一方面也能調動起學生的興趣。

  2.在練習時,利用課前的口算題在黑板上的位置進行練習,使口算練習也參與新課學習的過程,避免一堂課中口算練習與新知學習脫節。

  八、說得失

  得:1.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列、行的含義以及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則,並且能夠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基本完成教學目標。

  2.將口算題納入新知練習環節,豐富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失:

  1傳統授課模式下教師限制比較死,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的體現。

  2.板書設計不夠精細,在課上沒有給學生表清“用數對”確定位置,以及在強調數對的書寫格式時只是口頭強調,還可以用彩色粉筆進行標註。

  3.課堂評價較少,評價語不夠豐富。

  小學五年級說課稿 篇12

  一、說教材:

  《豐碑》這篇課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第十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是根據同名小說改寫的。文章記敘了在風雪交加的行軍途中,一位紅軍的軍需處長因衣服過於單薄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表現了這位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貴品質。

  課文魅力:首先是課文中著力渲染的神態描寫和側面描寫,以及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這一點有助於學生學習寫作。其次,這篇課文閃耀著人文精神的光芒:課文塑造了兩個幹部形象,一個是對戰士無比關懷的將軍;一個是把生的希望留給戰士的軍需處長。用這種忘我精神去打造學生的情感、人生態度和價值觀。第三,全文以將軍思想感情的發展為線索,透過對將軍的側面描寫來烘托軍需處長的品質。

  全文可分四部分:先寫將軍對行軍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和考驗的思索,為下文所發生的事情作了必要的鋪墊和暗示;接著寫將軍看到一位老戰士凍僵在雪地上時的激怒和對軍需處長的責備;然後寫將軍得知凍僵的老戰士正是軍需處長時的震驚和對軍需處長的崇敬;最後寫在軍需處長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將軍率領紅軍戰士繼續前進。

  本單元訓練重點: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注意體會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注意體會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有條理地將思想內容表達清楚的。

  結合課文實際、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制訂以下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下面詞語:冰坨、呼嘯、惡劣、殘酷、襲擊、嚴峻、覆蓋、晶瑩、豐碑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正確理解豐碑的含義。

  技能目標:

  感悟課文側面描寫比直接描寫更加感人和留有回味餘地的表現方法,學習神態描寫的方法。

  情感目標:

  1、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與人合作。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如下:

  1、讀懂課文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課文的敘述順序。

  2、引導學生初步領會課文先抑後揚及側面描寫的表現手法。

  3、理解豐碑一詞深刻的含義顯然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難點。

  課時安排:本文宜用兩課時教完。

  二、說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透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裝置營造氛圍,讓學生觀看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和凍僵的軍需處長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

  誦讀質疑法:指導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澱,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圖、聲、樂、情中自主學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表演採訪法:課中讓學生表演將軍發怒的形象,讓學生採訪將軍,從而探明將軍發怒的原因,領悟人物品質。

  課中實踐法:用給軍需處長設計碑文的方法,讓學生領悟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可貴品質。語文學習的特點是實踐性,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語言,運用語言。情能補拙,用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品質去激發學生練習之情,發揮情感因素在課堂中的作用。

  三、說教學程式:

  1、創設情境醞釀情感

  首先匯入新課:同學們,你們聽過長征途中的故事嗎?讓我們一起觀看一段錄相,去回顧那紅軍長征途中發生的感人故事。(出示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媒體,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

  (這樣貼近課文,貼近學生理解能力的導語,為引入課文做了鋪墊,激發了學生的情感,達到課伊始,情即發的目的。)

  2、揭題質疑自主定標

  有名言說道:問號是開啟科學大門的鑰匙!教學時適時啟發學生質疑,會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品質。課題揭示學生書寫後,教者便可激發學生質疑:看到這個課題,你想到了什麼問題?

  學生可能會問:豐碑的含義?據此引導學生自主明確學習目標,教師相機點撥補充。

  生自由泛讀課文,透過交流討論,弄明豐碑在課文中的特定含義。

  3、直入重點,閱讀課文第七自然段:

  (1)出示圖片,透過仔細觀察,在頭腦中建構豐碑感性形象。

  (2)抓住關鍵詞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反覆品讀,領會課文中神態描寫的方法。

  (3)引導學生說出心中的疑問:老戰士為什麼穿這麼少?為什麼不發給他棉衣?

  (4)討論弄明原因,體會軍需處長的感人品質。

  4、課中表演,昇華情境,學習將軍發怒部分。

  (1)反覆讀將軍發怒部分,體會將軍神態的變化及這種神態變化所體現的思想感情。

  (2)激發興趣挑戰朗讀:有誰覺得比他讀得好的就站起來讀!讀後引導學生評價。

  (這樣有感情地朗讀就是要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正如孟子所說以意逆志,同時讓學生經歷了語言。)

  (3)安排採訪實踐,表達自己領悟到的感情。

  推薦一名讀得最好的同學表演將軍,然後讓全班同學採訪:

  將軍,你為什麼發這麼大的怒?

  將軍,我發現你的眼睛溼潤了,為什麼?

  將軍,你為什麼向軍需處長敬一個軍禮?

  (排演和採訪使得閱讀變成了一種目的明確的自覺任務,一種其樂融融的活動。排演和採訪又使學生設身處地當一回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代角色說話,這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體驗。有助於讓他們在真切的情感體驗中,更深刻地體察作者及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豐富自己的情緒經驗,形成相應的積極情感,提升道德資訊貯備。)

  5、再讀第七自然段,練寫碑文。

  (1)、讀,點劃出描寫軍需處長神態的詞語結合圖片進行品讀。讓學生從軍需處長那坦然自若的神態體悟軍需處長的堅韌剛強和捨己為人的品質。

  (2)、為軍需處長的豐碑設計碑文。

  同學們,面對軍需處長這座豐碑,你想寫些什麼呢?

  學生寫完後交流,概括成簡短的碑文,用毛筆寫下來張貼。

  6、品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質疑探究。

  重點指導理解反問句: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支隊伍,還會屬於誰呢?

  7、迴歸整體,領悟寫法,總結全文。

  8、課後延伸,能力遷移運用。

  讓語文作業更加貼近學生生活,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摘抄課文中的好詞好句,持之以恆積累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閱讀長征途中的另外的感人故事。

  小學五年級說課稿 篇13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果實的形成》這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自然》第十冊的第十三課。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書的重點之一。它以中、低年級學過的有關植物學的知識為基礎,透過以桃花為例,使學生全面認識花的內部構造以及果實形成的過程,為後面學習植物繁殖的知識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的及重、難點分析

  根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花的內部構造。

  2、認識果實是怎樣形成的。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根據已有的材料和資訊進行自學、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

  2、使學生體會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這幾個教育教學目標,即體現了老大綱對知識的要求,又能體現新的課程標準對情感、態度、價值觀、方法、能力等要求。

  其中,“認識花的內部構造、認識果實是怎樣形成的、培養學生自學、探究的能力”是教學重點,因為新的課程標準淡化了對知識目標的過分要求,提倡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學會探究的方法、提高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認識果實是怎樣形成的?”是難點,這是由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年齡特徵、認識水平決定的。

  三、課前準備

  1、Authorware5製作的課件《果實的形成》

  2、電腦多媒體網路教室

  四、課時安排

  根據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多媒體課件傳遞資訊量大的特點,本課我安排一課時完成。

  五、教法學法

  教法:現代教學手段中的電腦多媒體為自然課的觀察、實驗、演示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在本課教學中,作為一所城市學校讓學生人手一朵桃花進行解剖,觀察很不現實。因此,本課主要採用CAI教學,充分利用我校電腦多媒體網路教室的先進裝置和自制多媒體課件的互動功能,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氛圍,結合談話法、觀察法激發他們主動求知的慾望,努力培養他們的自學探究能力。

  學法:在電腦多媒體網路教室中,讓每個學生透過執行電腦CAI程式親自參與到學習當中,結合討論法、人機對話等方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寬鬆愉快的環境中完成與教師、同學、電腦之間的資訊交流,真正實現在快快樂樂中學習和探究。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濃烈的色彩可以極大地刺激人的神經,引起人的注意。所以一開始,我就用多媒體課件切入課題:用課件展示出一幅色彩濃烈各種果實的圖片,讓學生一邊欣賞一邊思考問題:圖上都有些什麼果實呢?

  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我緊接著問:“你能說一說想了解有關果實的哪些知識嗎?”讓學生提出想探究的問題,使學習的氣氛頓時濃厚起來。

  最後,用一句:“今天,我們就以桃為例來研究一下果實是怎樣形成的,好不好?”指出本節課的探究主題。(教師把課題寫在黑板上)

  (二)學習、探究

  1、大膽猜想,提出假設。探究的第一步驟是提出假設,為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我用提問:“你覺得,果實的形成與植物身體上的哪個部分有關?為什麼?”學生討論後,教師並不立即進行對錯的評價,而是提出:“哪一個同學的說法更準確一些呢?請大家執行電腦程式尋找答案。”從而引導學生進入CAI課件中,開始自學探究。

  2、自主探究,互動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執行程式自行探究,教師則巡視指導。學生利用課件的互動功能,先作出自己的判斷,透過人機對話斷修正自己的觀點,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果實的形成與花有密切的聯絡。”

  接下來探究花的構造,這是本課的重點,是認識果實形成的基礎。在這個主要的教學過程中,最大的特點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利用課件的互動功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進度。而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可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作出相應的解答和幫助,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練習是加深理解所學知識的手段,也是學生了解自己學習效果,教師瞭解學生情況,及時調控教學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初步探究完成後,我提出“花的構造,你們記住了嗎?”引導學生進入“計算機測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利用課件中的“互動功能”主動控制是否進入本階段的測查:若準備好了,就選擇進入測查;若還需複習,就選擇回到“認識識花的構造”,使課堂呈現出一種良好的自主環境,

  測查完成後,計算機給出正確的答案,進行訂正和評價。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表揚學習效果好的學生,鼓勵有困難的學生。讓學生充分享受自主探究活動帶來的成功感受,獲得情感上的滿足。

  3、模擬模擬,突破難點。多媒體電腦具有模擬模擬功能,利用程式設計特性,能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規律,透過動畫或VCD影片,顯示在螢幕上,展示物體內部結構、事物演變過程等,變不可見為可見,為學生探索知識、解決問題創設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在本課中,果實形成是一個長達幾個月的時間過程,在果實內部發生著平時我們無法看見的變化學習。“認識果實的形成過程”就可以充分發揮CAI的以上優勢,在課堂上能用有限的時間展示自然界中的這一複雜的變化過程,從而有效突破了難點,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經過電腦的模擬模擬,學生果實的形成過程就會有形象的感知,在教師的引導和同學的討論中,大家形成最終的結論:果實的形成過程是由“傳粉→受精→結果”三大步驟組成。(同時形成板書)

  (三)瀏覽資源庫,拓展視野

  最後,將與本課有關的資源庫名稱或地址出示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深入瞭解的內容。從而昇華和拓展了本課的內容,讓學生在意猶未盡中結束學習活動,體現了教學的開放性。

  小結:縱觀本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透過將人性化的課件與多媒體網路的豐富資料充分融合,讓學生自主地學習,體現了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理念,在創造性地教方面作了些探索,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五年級說課稿 篇14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十二生肖》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五年級下冊教材的內容,這是一節工藝製作課,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教材的要求是:用彩泥製作十二生肖。也可以用剪紙或用拼貼的方法表現十二生肖。我根據教材要求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用彩泥製作十二生肖。第二課時用剪紙或用拼貼的方法表現十二生肖。這裡,我將第二課時內容作為我的說課內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學習剪紙或拼貼製作,不僅是讓學生們接觸傳統剪紙方法,更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誇張想象能力、創造性思維等能力,在學習中體會手能創造美的樂趣,用剪紙或用拼貼的方法表現十二生肖,將童稚娛樂活動融於美術學習活動中,做到在玩中學,在玩中創造,寓教於樂。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小學美術教學提出的“既重知識與技能,又重過程與方法,更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既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又主張合作與探究”等方面的要求,我為本節課的教學制定了以下目標:

  認知領域:

  1、透過本節課學習,讓學生了解十二生肖的有關知識,在製作拼貼十二生肖的過程中,學習變形、誇張的藝術表現手法。

  2、學習紙條造型的方法,透過教學,把握用紙條造型的方法,能生動地拼貼生肖圖。

  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耐心細緻、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以及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造美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用拼貼的造型方法,製作出自己喜愛或自己的生肖造型。

  四、教學難點。

  把握紙質造型的技巧,拼貼平整、牢固。

  教具預備:彩色水筆、卡紙、鉛筆、彩紙、刀片。

  五、教法、學法

  為了真正讓美術課活起來,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及思維特點,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我預備採用“直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啟發式教學”以及“示範教學法”。在學生的學法指導上我採用“觀察法、討論法,操作法,欣賞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同時,我還用生動有趣的畫面吸引學生,透過這些教法、學法,指導學生用紙條拼貼的造型方法,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愛好,也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更增強美術課的綜合性和個性化特點。學生們透過學習,製作出自己喜愛或自己的生肖造型,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六、教學流程

  (一)、謎語先導,目標定向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我在教學用謎語匯入“一人有一個,你有我有大家有,全班有幾個?正確一計算,只有十二個。”同學們你們猜一下,這是什麼?(這樣做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集中學生的留意力,使學生對這節課佈滿好奇心。)

  在學生回答“是十二生肖”後,我告訴學生:

  “這是生肖,我們每個人都有的生肖,像老師我就是屬——鼠,而小朋友們是屬什麼呢?(由此引出板書——十二生肖)

  接著,讓學生交流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現在有誰能告訴老師十二生肖的是怎麼樣的?(這裡可以給學生適當的提示:比如像老鼠排第一,牛反而排在後面……)

  再出示十二生肖的彩泥製作作品,讓學生辨認十二生肖。

  最後師生合作,動手排列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1、鼠 2、牛 3、虎 4、兔 5、龍 6、蛇 7、馬 8、羊 9、猴 10、雞 11、狗 12、豬

  (二)、聽講故事,竟猜生肖

  我透過講一個貪財的知縣老爺在自己夫人生日和自己生日時,要手下送禮的故事,讓學生猜猜知縣老爺的生肖和他夫人的生肖。(在此插入故事,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新知識,並會牢記本堂新課內容。)

  (三)、演示創作,明確方法

  1、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自己最喜歡的生肖。在動手做之前,請學生看一幅畫。(在黑板上出示十二生肖的製作範畫,這樣能讓學生更直接地知道自己本堂課要做什麼,並且能引起他們製作十二生肖的慾望。)思考回答,有誰能知道老師這幅畫是怎樣做成?

  2、在學生明白是用紙貼上去的後,讓學生明白製作步驟:先做什麼,然後做什麼?最後做什麼?(在此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適當的糾正並進行總結板書。)

  (板書:步驟:一、選畫;二、在卡紙板上畫稿;三、剪綵紙;四、貼上 )

  3、在黑板上演示製作過程,並簡單說明每一個步驟,指出特殊該留意的地方。透過現場演示,能讓學生更直接地接受所學內容,更輕易把握製作技法,並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接受把握製作技法。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還充分考慮到學生參與的“面”與“度”,透過讓學生自己回憶、感受,再小組討論的方式,讓每個人都能夠動手、動腦、動口,相信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個性能得到張揚,能力也能得到極大提高。

  (四)、指導製作 培養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發揮的課堂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我將學生分成四組,進行拼貼比賽,拼貼自己最喜歡的十二生肖,看哪一組做得又快又好。透過比賽,使整堂課的教學形散神聚,學生的情感也在教師一步一步引導中、學習活動一步一步拓展中得到昇華。

  (五)、品評欣賞 培養情趣。

  每組派代表,上臺介紹自己組的最佳設計作品,教師做小結性講評。為了能讓美術課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我除了精心設計匯入和各種教學活動外,在評價過程中我首先讓設計者介紹自己的設計意圖、製作經驗,發表自己對作品的看法,讓每個學生都成為主動參與者,這樣既使美術教學與生活融合,也能讓學生對這堂美術課留下深刻印象,喜歡美術課。

  (六)、總結:

  1、總結學習情況。

  2、佈置課外作業。

  利用課外時間,拼貼全家人的生肖圖有順序地掛在房間裡。

  (這節課我充分利用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係,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讓他們自己去挖掘、去體會,並以鼓勵為主要方式,讓學生布滿信心與自信,更有愛好地去完成自己的作品。)

  七、板書設計

  好的教學板書的效果是眾所周知的,教學板書各有不同的作用,我設計本節課的板書 是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把握用紙條造型的方法,能生動地拼貼生肖圖。因此,我的板書是 :

  十二生肖

  排列順序:1、鼠 2、牛 3、虎 4、兔 5、龍 6、蛇 7、馬 8、羊 9、猴 10、雞 11、狗 12、豬

  製作步驟:

  1、選畫;

  2、畫稿;

  3、剪綵紙;

  4、貼上

  小學五年級說課稿 篇15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美術下冊第十課《風的魅力》,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說課要求,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教具學具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八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風的魅力》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美術下冊第10課,屬於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

  領域。

  教材的要求是引導學生認識風能,運用各種材料加工出風力玩具。在製作風能玩具的樂趣中,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想象力與創造力。

  本課是一節集欣賞性、科學性、創造性、樂趣性於一體的美術課。根據教材要求,本課用一個課時教學。

  二、教學目標: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新課改的精神和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認識風能。

  2、過程方法目標:運用各種材料加工出風力玩具。

  3、情感態度目標:在製作風能玩具的樂趣中,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想象力與創造力。

  三、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屬於小學高年級階段,認知能力和動手能力相對較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本節課的設定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

  四、說教學重難點:

  依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課的教學

  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風能。

  難點是:運用各種材料加工出風力玩具。

  五、教法、學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為主體”和“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的理念,我將運用直觀教學法、示範教學法、啟發教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採用欣賞法、觀察法、操作法、體驗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他們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六、說教具學具準備:

  為了使學生能成功的製作風箏,我準備了以下

  教具:多媒體資料、老師和學生風箏作品等。

  學具:紙、細竹條、彩紙、細線、剪刀等。

  七、說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本課教學重點,完成教學目標,依據新課程標準,我將從以下五個環節設計實施本課教學。

  (一)、體驗活動,匯入新課

  1、展示同學們帶來的會飛的玩具——風車、各式各樣的紙飛機、飛碟等。

  請同學們現場演示一番,學生會爭相演示,會飛的玩具成為課堂的景觀。

  經過體驗,讓同學們說說它們為什麼能飛起來呢?小組討論得出是風能的作用。

  及時補充風能是空氣中水平流動的氣流,由於空氣有一定的質量,因而流動時必然有一定的能量,這就是風能。

  2、引導學生說說風給人類帶來的好處以及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如風能發電,風帆助航,風車提水,風力致熱等等,風能在給人類帶來好處的同時,還會帶來一些災難,如龍捲風、颶風等,我們應該合理利用強大的風能,為人類造福。

  引出本課課題《風的魅力》。

  (本環節讓學生透過玩會飛的玩具,體驗風的作用,引出本課。本環節用時4分鐘)

  (二)、設定情境,探究學習

  1、首先播放山東濰坊風箏節影片,讓學生置身風箏節,感受風箏節盛況和放飛風箏的樂趣。

  再請一位同學根據課前收集到的風箏節資料進行解說:

  濰坊是風箏的發祥地,製作歷史悠久,屬中國三大風箏派系之一。濰坊風箏題材多樣,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和民間生活氣息。

  每年4月20日至25日舉行濰坊國際風箏節,每年都有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參賽。

  在濰坊風箏博物館——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專業博物館——陳列展出,題材廣泛,花樣繁多,扎技精湛,造型各異,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留連忘返。

  2、問題:同學們放過風箏嗎?——放過

  製作過風箏嗎?——沒有。

  3、技法點選:(板書步驟)

  多媒體演示製作風箏的步驟:

  1、將竹條綁紮成十字形

  2、用兩根竹條做斜杆,用薄紙蒙在骨架上

  3、用一根線拴在橫杆和豎杆的交叉點上,另一根拴在下端

  4、美化風箏

  (本環節透過觀看濰坊風箏節影片,使學生身臨其境。並且以學生自己當解說,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對風箏有了更多的瞭解。透過現場示範製作步驟,使學生明確製作方法。)

  (三)、學生創作,老師輔導

  先請同學們欣賞別班同學的作品,並提議用和他們比賽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

  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集體討論創作構思,根據各自帶來的材料,進行製作。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的發揮,我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動手操作,並及時的給予幫助和指導。)

  (四)、體驗放飛,總結經驗

  製作完成後,風箏帶領同學們到學校操場,進行試飛活動。

  有的小組的風箏不僅製作漂亮,而且飛的很好,有的小組的風箏可能會飛不起來。大家一起幫他們查詢原因,並及時調整。

  然後讓同學們集體選出最喜歡的風箏作品,並說出為什麼喜歡,並從中評出最佳創意獎、最佳造型獎以及最佳工藝獎等。然後,讓製作者介紹自己的設計意圖、製作經驗,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讓每個學生都成為主動參與者,也能讓學生對這堂美術課留下深刻印象,更加喜歡美術課。

  最後教師做小結性講評,回顧本課所學知識,並肯定他們的作品,鼓勵他們生活中也要多動手,勤動腦,享受生活的樂趣。

  (本環節首先讓學生透過放飛自己製作的風箏,體驗風能的作用,並感受成功的快樂。課堂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開展學生互評和自評,促進他們的交流學習。)

  (五)、課後拓展

  嘗試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制作風能玩具。

  小學五年級說課稿 篇16

  一、把握教材聯絡,深入領悟教材

  《草原》是一篇寫景狀物、抒情言志的範文,在本組教材中佔重要地位。因此,本人認為本課的教學要求:一是讀懂課文,從中受到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二是品讀課文,談出自己的見解。三是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找出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並理解句子中把什麼比做什麼。四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本人設計的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確定為:學會字詞,理解句子並體會思想感情;瞭解草原的遼闊壯美,受到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嘗試談出自己閱讀時的理解和感受,這是教學的重點。

  二、強調以人為本,靈活選擇教法

  以學生為主體,靈活選擇教法,大膽放手,嘗試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適當引導運用以下教法:

  (一)導讀法。①導預讀,激發學習興趣;②導感知,理解清文章條理;③導理解,嘗試自讀自悟;④導運用,注重知識遷移。一句話,本課的教學設計和施教之功主要體現在導讀二字上。

  (二)演示法。讓學生邊看錄影邊聽誦。這樣既縮短了學生的生活距離,又為認識草原的遼闊、秀美了借鑑,具體生動的影象把學生帶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了語言文字。

  (三)談話法。在教學中的分段學習、理解內容等過程,本人多處採用談話法,讓學生自讀討論,再以自由談話的方式彙報自己的收穫。這樣,學生所理解掌握的內容能得到及時反饋,使學生在談話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這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認識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三、強調自讀自悟,大膽更新學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再是教學生會念書,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研究性的學習。同時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因此,教學中本人注重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指導。

  (一)預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主要是感知語言,因而在預習中注重讓學生反覆誦讀,領會文意,提出問題,同時,查閱與課文有關的資料。

  (二)思維方法的指導:教學中,本人透過分析、引導學生抓住字詞句的內在聯絡,誘導學生學會由表及裡地思考問題,如走了許久,遠遠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一句,本人引導學生從標點符號入手,注意句中為什麼用!。體會作者見到河時,那分驚喜,這樣的逐層設疑理解,能掀起學生層層思考的漣漪。

  (三)讀書方法指導:本人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是: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景物特點;品讀精彩語段,說出自己見解;大聲朗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分析表現手法,用以指導寫作。

  四、強調大膽嘗試,最佳化教學程式

  本課時教學,本人注重讓學生大膽嘗試,自讀、自語、自動地發展。

  (一)嘗試預讀,激起閱讀興趣

  課前,讓學生蒐集有關草原美景的圖片,上課時用實物投影展示給大家看,再放錄影,讓學生邊看邊想象,最後依據預習中提出的要求,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並嘗試著在旁邊註上自己的體會。

  (二)嘗試感知,理清文章條理

  1、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理清條理: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敘述的?

  (三)嘗試感悟,談出自己見解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以質疑研討為主線,以自主發展為靈魂的教學思想,學生大膽嘗試,問題讓學生提出,疑問讓學生自己討論,方法讓學生自己歸納,教師則點撥關鍵處,營造一個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協作中主動讀書、自覺感悟、主動發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然後討論,你認為哪句話最美?美在哪?

  2、仔細品讀課文,嘗試大膽說出自己的體會和收穫。

  3、嘗試有感情朗讀,體會草原的遼闊壯美及作者喜愛之情。

  這時,讓學生各抒己見,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見解,教師適當點撥一些重點詞句。如: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都像很無邊的地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裡用比喻的,把羊群比作大花,具體恰當地描繪出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四)嘗試運用,注重積累、遷移。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細讀一讀,說一說句子把什麼比作什麼。把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2、觀察一處景物,寫一段話,用上打比方的表現手法。

  本堂課,本人重點採用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沒有繁瑣的一問一答,沒有教師瑣碎的分析講解,而是讓學生自讀、自悟,課堂上書聲琅琅,議論紛紛,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真正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

  小學五年級說課稿 篇17

  一、“指導思想”:

  本課設計力求體現《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針對水平2課標對學生的要求,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側重選擇了運動參與、社會適應領域目標為依據而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並以足球腳內側踢球的學習內容為載體,以小群體活動為主要學習形式,以實現和諧、民主、張揚學生個性的教學氛圍為前提,以體現公正、公開的評價為嚮導,全面達成本課教學目標,來滿足學生的發展和需要。

  二、“教學目標”:

  1、在參與中感悟體驗成功的喜悅,以及足球變化無窮的魅力

  2、在活動中主動的學習足球停球一一傳球—停球、直線運球一一曲線運球—接力的動作技術,體驗成功的喜悅,並靈活地在遊戲中運用。

  3、在練習中關愛同伴、嚴守安全常規和遊戲規則。

  4、在小群體合作學習中培養角色意識、團隊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三、教材分析:

  足球停球一一傳球—停球是足球主要技術之一,由於進攻、防守都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是學習足球必不可少的內容。同時正確的擊球部位,準確的擊球時機,良好的判斷是學生掌握該技術的關鍵,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由於是小學中段的學生,腳內側踢球的學習是在不完全淡化技術的前提下進行的,本課對教材的運用進行了一定的加工和處理,使學生樂意學習,易於接受,並在學習過程和實戰中得以充分體現。

  四、學情分析:

  由於學生年齡小,很少上足球課,對足球遊戲非常感興趣和喜愛;有很濃的學習興趣。再加上場地的原因,平時學生接觸足球的機會不多,足球特長生很少,針對實際情況,本課就從玩球起步,使學生一開始就對足球進行親密接觸,從而熟悉球性,對足球產生好感,激發學習足球的興趣,為以後的足球學習打下基礎;第二、由於人多,場地小,基於此種情況本課採取了友情分組,這樣便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在小集體內進行自我設計、自我鍛鍊、自我評價,透過小組活動使學生明白在小組內要尊重關愛弱者,要做到同伴與同伴互相幫助、互相約束,同時小組長在起到助手作用的時候也鍛鍊了自己的組織、領導和協調能力。

  五、教學重點、難點:

  停球一一傳球—停球

  直線運球一一曲線運球—接力

  六、本課的教法、學法:

  教法:“講解示範法”、“啟發誘導法”、“激勵評價法”。

  學法:“優生示範法”“自主練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嘗試學習法”

  七、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我設計了以下的四個教學過程: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

  (一)、開始部分:1-2分鐘

  上課鈴聲一響,體育委員在指定的位置成四列橫隊集合,師生問好。老師先放一段《球迷之歌》音樂給孩子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然後提問:“孩子們音樂好聽嗎?“喜歡足球運動嗎?”“都喜歡哪些足球明星呢?”孩子們都大聲回答:“喜歡,喜歡貝克漢姆、羅納爾多”這時再宣佈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小足球――腳內側踢球,並提出本課的要求,強調安全教育,安排見習生。

  (二)準備部分:8-10分鐘

  1、佇列練習:首先進行原地的佇列練習。(左轉、右轉、後轉、四列橫隊成八列橫隊)目的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體現精、氣、神,使學生張、弛有度。

  2、趣味玩球練習:主要是讓學生熟悉球性,為激發學生學習足球提高興趣,為更好地進入主教材的學習做鋪墊。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趣味玩球的練習,玩的同時配上歡快的音樂,教師用語言提示玩球的動作和正確的方法。

  3、球操練習:學生成同心圓隊形站立,每位同學手拿一球,配上現代健身音樂,教師領做球操。要求:動作舒展、大方。

  (三)基本部分:22-26分鐘

  本單元共分為四次課,本次課是本單元的第2次課,針對水平2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已有的知識與經驗,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了克服專項練習的枯燥乏味,我安排了以下的練習:

  1)技術學習一,遊戲:停球一一傳球—停球(16分鐘)

  1、師:我們首先學習傳球或停球技術,請同學們嘗試。

  2、分小組進行地滾球和空中球停球方法的嘗試;

  3、小組展示停球方法;(輕踩、減力擋等)

  4、分組傳球嘗試練習;

  5、小組展示傳球方法,注意準確性;(腳背、腳內側、腳外側)

  6、遊戲:傳停球接力

  三、直線運球一一曲線運球—接力(13分鐘)

  1、師:光學會傳球和運球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學習運球的方法……

  2、教師講解運球的方法,提示要點(推球的後方中下部,向前用力);(直線運)

  3、學生分小組自主嘗試幾次,體驗動作要領;

  4、優生表演,師鼓勵;

  5、師問:在比賽場上,往往會受到阻截,球必須改變執行方向,也就是曲線行進,這就要求我們學會曲線運球,如何進行呢?下面分小組進行嘗試。

  6、學生分組嘗試;(繞標誌物S運)

  7、小組優生展示,師歸納:用腳的內、外兩側撥球來改變球的執行方向。下面我們就來個比賽……。方法是……。

  8、比賽:運球接力。

  (四)結束部分:3-5分鐘

  1、放鬆舞蹈:(放音樂)

  學生自然形成多層圓圈,選擇“雪絨花”三拍子音樂配上簡單的華爾茲動作為放鬆練習,使學生在優美動聽的音樂中得到了肢體與心理放鬆,目的使學生的心率下降,逐漸恢復安靜狀態。(教師邊唱邊跳)

  2、小結:進行本節課評價,首先引導學生,談出感受(參與、技能、心理、社會適應等方面)。教師表揚,再進行昇華性的小結。

  3、佈置課後練習:在家選一安全、適合的地方進行對牆踢練習;或與自己的父母進行腳內側踢球的練習。

  4、結課:提示學生注意運動衛生,收還器材。

  小學五年級說課稿 篇18

  一、說教材。

  《新型玻璃》是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組的一篇精讀說明文,作者形象、生動的向我們介紹了夾絲網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和吃音玻璃等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它們在現代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這篇課文篇幅不長、圖文並茂、語言淺顯,通俗易懂,主要是想讓學生通過了解5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瞭解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成就及其在現代工業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積極性以及勤奮學習的自學性

  學習這篇課文時如果把重點只放在瞭解每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上,我認為語文課應有的基本能力的訓練就得不到落實。因此我認為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課文對五種玻璃進行描寫的方法,讓學生達到讀中學說,讀中學寫的目的,讓學生採用:看、聽、讀、寫、說的方法學習,體會新型玻璃的用途之廣,作用之大,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透過這種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有意識地把認識事物、學習語言和發展思維結合起來,既重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落實語文基本能力的訓練。

  二、說教法。

  真正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我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採用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當“新型玻璃”的推銷員。把讀、寫、說結合起來,避免了說明文的枯燥無味,增強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中掌握新知,成為一名優秀的推銷員,也為本組的口語交際“我是小小推銷員”做了準備。

  三、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採用看、聽、讀、寫、說的方法學習。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讓它成為一種享受。

  四、說過程。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我所思考的新的語文教學應該是: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展示自我;用好教材的例子,進行字、詞、句、段篇踏實有效訓練,真正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訓練上去。

  為了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快樂匯入、整體感知自主閱讀、準備推銷詞、展示推銷、拓展延伸、總結評比佈置作業六個環節。

  一堂好的語文課還應該用好現代化教育技術,讓孩子在現代化的聲、光、電的新型教學中感受一隻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所帶來的不同的思維訓練,啟用孩子各方面潛力的發揮與發展。但因各種原因,使得這節課存在了這方面的遺憾。當然,存在的問題還很多,請在座的各位提出批評,我虛心接受。

  五、說板書。

  板書主要是提綱挈領的體現文章的主要內容,即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新型玻璃

  種類 特點 作用

  夾絲網防盜玻璃 自動報警 防 盜

  變色玻璃 能隨著陽光的強弱而改變顏色 “自動窗簾”

  吸熱玻璃 吸熱,阻擋冷空氣 可使室內冬暖夏涼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使噪音強度減弱

  夾絲玻璃 非常堅硬,不易破碎 適於高層建築使用

  小學五年級說課稿 篇19

  自然界的顏色千變萬化,五彩繽紛,這些絢爛多彩的顏色把我們的世界裝扮的美麗迷人。把學生融入在這色彩斑斕的世界當中,就會增加他們的色感,對色彩的認識就會大大提高。

  一.教材分析

  <<色彩的和諧>>是人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第二課.本課集合了中外小朋友熟悉喜愛的臥室與別墅作為範畫,運用暖色和冷色的的兩中對比,讓學生感受和諧色給人的舒適魅力。

  本課是色彩基礎課,課程結構內容包括:鄰近色的概念,在色相環上,相鄰近的顏色稱為相近色,如黃、黃綠、綠或紅紫、紫、藍紫等。鄰近色的配合,會使人產生舒適、和諧的美感;色彩冷暖的概念,冷曖對比是色彩對比的一種,補色對比是最鮮明和強烈的冷暖對比,在同一幅畫裡,必須有一個主色調,主色調對畫面的和諧產生決定性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透過學生自制色相環,瞭解一種顏色加黑或加白,就會產生色彩漸變的效果,即和諧色,以及由此產生的美。

  2。試用一種顏色,加黑或加白的效果。

  3.也可選擇鄰近色進行色彩的漸變練習。

  三.教學重難點

  1.體驗豐富的色彩帶給自己的魅力,認識鄰近的運用帶給自己的樂趣。

  2.讓學生充分挖掘運用色彩的奧秘和對色彩的感受。

  3.讓學生透過色彩的漸變練習加深自己對鄰近色的認識,進而讓學生很好的理解柔和對比和強烈對比是兩個不同形式的概念。

  四.設計理念

  本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透過學生接觸和諧色,認識和諧色,,運用和諧色激發學生運用色彩的慾望,以此來提升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在濃厚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用線條、色彩、表情、語言等表達自己對形與色的感受,以及對真、善、美的認識。從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以及和諧色與他們所學習析色彩線條的聯絡,更加熱愛美術課。

  五.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1)。教師收集有關色彩漸變的色相環或圖片。準備示範用的繪畫工具及多媒體影相資料。

  (2)。學生準備水彩或水粉顏料及相關繪畫工具。

  2.教學活動

  (1).引導階段: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可先欣賞教材上的以及所收集到的圖片、資料(注意和諧色的漸變效果)。

  2.也可以讓學生看看教材上的“知識窗”,瞭解和諧色的漸變知識。

  3.播放動畫片《獅子王》片斷,學生體驗並試著用語言表達自己對片中形與色的感受,以及對真、善、美的認識。 設計意圖:成功的匯入可以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根據本課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的特點採用播放影像的方法匯入,目的是把學生帶到五彩繽紛的世界中,透過聽覺、視覺感受豐富的色彩帶給自己的魅力。

  4.學生交流自己最喜歡的畫圖,討論畫面裡怎樣運用和諧色彩的。

  設計意圖:學習任何一課對學生來說,都不是從零開始,介紹自己喜歡的畫面既引導學生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喚起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又為後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2).發展階段

  1.教師示範: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顏色,例如,普藍,在以後的步驟中我們稱之為主色.畫一個簡單造型.又如,一棵松樹,也可以是幾何圖形,用直線將圖形分割成若干份,可以用筆來畫,調色這一步很重要,要多擠一些主色顏料,最好一次擠到位,黑色或白色可以逐漸新增,還有一點要提醒學生的是,深色宜選擇用加白的方式來表現色彩的漸變,反之,淺色宜加黑表現色彩的漸變。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了問題中主動學習,不是簡單地獲得認知的結果,而是使學生融入到色彩世界的樂趣中、興奮中,從而產生積極探究的心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教師出示色相環,讓學生觀察色相環上的顏色排列規律:在色相環上,相鄰近的色彩,稱為鄰近色,鄰近色之間的顏色非常接近、相似,色差比較小,給人一種舒適和諧的感覺;在色相環上,兩種相對的顏色叫補色,補色之間的顏色相反,色差比較大,給人一種跳躍的感覺,它是所有色彩對比效果中最強烈的一種對比形式。

  設計意圖:學生透過觀察,瞭解色相環,掌握色彩的排列規律,理解和諧色與補色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色彩對比形式。

  3.學生運用自己手中的顏料運用加黑或加白的方法自制一個色相環,體會和諧色與補色之間的色彩變化規律。 設計意圖:學生在運用色調的過程中能進一步熟悉和諧色與補色之間的顏色變化過程,為以後在創作畫面的運色和調色打下基礎。

  4.學生在教師示範的基礎上修正自己的創作思路。

  (3).分組創作,共同評議

  小組同學共同臨摹或設計自己最喜歡的兩張作品,一張為風景畫,要求使用的主色調為冷色調;另一張為卡通畫,要求使用的主色調為暖色調。

  設計意圖:合作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合作中富有主動性和創造性。

  (4).在投影儀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談談自己的設計用和諧色組織畫面的體會,師生共同評議。 設計意圖:學生參與評價能反映他們對本課評價的理解,可以起到教學相長的作用。

  六.拓展延伸,激情總結

  利用和諧色彩的漸變方法,畫出有裝飾效果的風景畫或抽象作品,也可以用紅、橙、黃、藍、綠、紫等鄰近色,進行色彩的漸變練習。

  設計意圖;對孩子們來說,喜愛顏色是與生俱來的。而這種對色彩的興趣將激發他們自發地觀察、認識和學習。

  七.結束本課

  播放一幅幅的課件,和諧色、鄰近色組織的作品,讓學生在看畫面、聽音樂的過程中愉快地結束本課的學習。

  教學反思:

  鄰近色在創作畫面時非常重要,因為它是一幅畫面的主旋律。如果不能很好的運用鄰近色來組織畫面,一幅色彩作品的創造就會產生一種色彩的混亂,讓人感覺畫面脈絡不清。一幅冷色調的畫面或暖色調的畫面裡主要都運用的是鄰近色的對比,這樣畫面才會顯的舒適、和諧。學生初學使用水粉工具臨摹水粉畫,困難較多,老師最好先畫出步驟示意圖,一步一步帶領學生作畫,提醒學生用水要適當,不要太多。輔導時及時糾正學生用水多與少的失誤。

  因為,學生是初次嘗試用水粉顏料臨摹水粉畫,作業要求不要太高,對畫得比較好的作業及時鼓勵,對不成功的作業不要批評和指責,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為下節課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