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鸕鷀》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本課選自冀教版義務教育九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5課,作者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鄭振鐸先生。縱覽這篇寫景散文,作者依照事情的發展順序,為我們逐次展現了三幅洋溢著水鄉風韻的優美畫面, 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漁人閒憩圖” 著力營造出一種恬靜、悠閒的氛圍。隨後,作者筆鋒陡轉,一幅“鸕鷀捕魚圖”展現在我們眼前。最後呈現給我們的,則是最具國畫意味的“漁舟唱晚圖”。嫋嫋四起的炊煙,漸漸暗淡的天色,恢復平靜的湖面,襯托著蕩槳歸舟的漁人,把我們再次帶入了恬靜、平和的意境之中。課文從等待捕魚到捕魚結束,寫出了捕魚的整個過程,同時描繪了湖面“靜—動—靜”的變化。
二、說學情
課文語言優美,通俗易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識字,自主閱讀。例如在識字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己談談識字的好方法, “鸕鷀”可以看圖片瞭解。引導學生讀思結合,讀說結合,讀中感悟,想象文章描繪的畫面,體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從而引導學生要珍愛生活中的一切。
三、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讀與想象相結合,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文章畫一般的美。
3 能熟讀課文,以讀來感悟,瞭解鸕鷀幫助漁民捕魚,體會漁民的漁家樂,感受文中物靜人寧的靜態美和魚躍人動的動態美。
教學重點是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熟讀課文,體會作者的讚美之情。
教學難點是展開想象,領悟課文描寫的畫面,感受作者用詞的精妙。
四、說教法
在本課教學中,透過多層次的朗讀,在讀中融入情境。用“漁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著煙。”“漁人忽然站起來,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鸕鷀就都撲著翅膀鑽進水裡去了。”兩個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體會品味語言的妙處,培養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積累語言。課文的最後引導學生體會此刻湖面的靜和捕魚前是不一樣的,來體會漁人忙碌之後洋溢著幸福的平靜,來感受水鄉的美,感受漁人漁家生活的樂趣。
五、說教學流程
1 課前預習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前預習既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才能積極地去實踐,並持之以恆,最終養成預習的好習慣。所以我課前佈置了學生去預習這一課讓學生準備預習卡並詳細填寫,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必須邊讀書邊思考 ,在預習過程中他們將會發現很多疑問,上課時積極反饋預習情況及疑問,透過學習課文來解決問題,課堂上學習氣氛十分濃烈。這樣培養了學習蒐集資料的能力,自主識字的能力,質疑問題的能力。
2 識字教學突出重點,分散難點。
本課生字識記比較困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識字,自主閱讀。在識字過程中讓學生自己談談識字的好方法,既分散了識字的難度,又與課文閱讀相結合,效果會較好。例如:用形近字對比“喉囊”的“喉”和“時候”的“候”,還有易錯字“舷”的正確寫法,這時學生經過多種形式的讀寫練,對課文內容已有了解,學生對文中的生字已經很熟悉,此時學習生字就不會有太大的障礙。當然,生字的教學我們還是重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在識字規律中學習記字的捷徑,教學要有側重點。
3 朗讀為主線,以讀促悟。
在朗讀的設計上,要體現實效性,讀有提高,讀有收穫。每一次讀目標要明確,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必須做到明確怎樣的語言適宜於培養怎樣的`語感。本課,先讓學生自由練讀,感受課文的基調。接著,指名朗讀課文,正音,生生評價。聽的同學要專心、要投入。最後,抓文章的重點句反覆朗讀,以達到對文字的理解。
4 品味詞句,重點理解。
本課安排了兩次理解重點詞語的理解練習,第一次是透過理解“悠然”來引導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體會漁人悠閒自在的生活,體會小湖的這份悠悠的平靜和淡淡的優美。第二次為了對“一抹”一詞有自己的體會而練習給“一抹“換個詞語,並以小組討論,做動作等形式豐富自己的語言,培養透過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讀中感受文章語言的精妙,引導學生達到對詞句的品味,培養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積累語言。
《鸕鷀》教學反思
今天學習的是《鸕鷀》一課,這是鄭振鐸先生一篇散文的節選。課文很美,全篇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江南水鄉的恬靜的畫面。在講課前,我充分感受到文中所蘊含的這種美,但在教學中該怎樣把這種美傳達給學生,覺得自己在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的欠缺。
比如:沒有放開手充分讓學生去感受文字,而是牽引的痕跡很重。
但是我注重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蒐集資料,自主識字,質疑問題的能力。我積極倡導學生開展探究性閱讀。引導學生體會“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這樣能較好地體現“自主研讀,享受課堂”的教學理念,以便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探究性學習並不意味著放手讓學生漫無邊際地隨意學習,而是應由師生合作建立宜精不宜多的富有探究價值的專題。《鸕鷀》一文中的“一抺”可謂牽一髮而動全文,“一抹”是本課的文眼,這裡包含了豐富的感情。這一抹裡有漁人的技術嫻熟,有對鸕鷀的愛護。課文內容是高度聚集在這“一抺”一詞上的。所以在教學中可以以“一抺”為切入口,幫助學生確立探究專題:(1)為什麼用“一抺”?(2)“一抹”好在哪裡?(3)抺出了什麼?而後保證一定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與發現。這樣確立研讀專題引導自主探究,使教學走出教師繁瑣提問,學生被動應答,主體的主動性失落的局面。
另外,在教學中,我覺得更應重視對學生的誦讀訓練,透過各種方式的反覆誦讀,較好的感受和領悟文中那物靜人寧的靜態美和魚躍人歡的動態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和漁民捕魚的樂趣。
如果說:課堂是有缺憾的藝術。那麼,我將會努力讓我的課堂更多些美麗,少些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