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關於山雨的說課稿

山雨的說課稿

關於山雨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

  《山雨》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注音識字,提前讀寫第十冊第六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第六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課文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寫景的表達方法。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抒情,作者用如詩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圖,令人神往。課文中處處洋溢著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愛和深深的眷戀。本文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後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先寫山雨跟著山風、雲霧悄悄地來了,接著描繪了山雨來時由遠而近的歌謠般動聽的雨聲,再寫雨中山林那令人難以忘懷的綠色,最後寫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餘音繚繞、回味無窮的餘韻。整篇文章首尾呼應,抒發了作者對山林雨景的讚美之情。這篇課文的語言特點鮮明,非常適合朗讀。學生學習此類課文時也樂於朗讀。因此根據課文的語言特點以及大綱中對於閱讀教學的要求,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認識本課四個二類字,結合課文理解輕盈、奇妙、輕捷、餘韻等詞

  2、能組織語言把自己對優美語句的感悟清楚地表達出來,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3、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習透過抓住重點詞句,感悟雨聲的奇妙和雨中色彩的迷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從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教具準備:

  山雨課件。

  二、說教法學法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資訊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為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採用了教師稍加點拔,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在於引導學生透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學習這篇課文要讓學生多讀、多想像、多感受。因此首先我透過課件,讓學生在讀中想像如詩的山林雨景、欣賞優美抒情的語言。然後利用多種多樣的朗讀形式,如:想像讀、男女分讀、個人讀、小組讀、開火車讀等。一是充分的激發了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二是透過反覆的朗讀,在讀中悟情,讀中感受,透過朗讀與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基於對《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我為學生構建了初讀感知,默讀體會,品讀回味,入情入境的課堂教學模式。五年級學生已經有四年多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又是一篇閱讀課文,適合於學生自主學習。因此,對本課的教學,我從悟字出發,以讀為本,著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提倡個性化的閱讀。同時,透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交流中學習,既能提高學習效率,又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既能增強合作意識,又可以增進學生的情感溝通。同時使學生能主動思考,大膽表達,善於傾聽,互相學習,共享成果。

  三、說教學過程

  良好的教學設想要透過教學實踐來實現。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點,我設計了三讀教學,讀中悟情的課堂教學模式。三讀:即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默讀課文,深入體會;品讀課文,回味昇華。

  (一)片段欣賞,激趣匯入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在教學時,我先採用片段欣賞的方式,讓學生先欣賞一段課文中的句子,匯入課文。我設計這種匯入方式的主要意圖是使學生感受文字的優美,從而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課文的熱情,激發他們對課文閱讀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匯入課文後,接著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引導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從整體上把握全文。(這是一篇如詩的散文,作者用優美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山中雨景圖,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首先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儘量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注意讀準字音。2、邊讀邊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子。3、交流:讀了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有哪些問題不能解決?)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在自主閱讀中思考,在自主閱讀中理解。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並透過主動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默讀課文,深入體會

  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深入體會課文蘊含的情感。我認為採用的默讀的方式更利於學生專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新課標(56年級階段)中也對默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我讓學生們採用默讀的方式再讀全文,並分小組合作學習解決自己提出來的問題,完成自學提示。我會先讓學生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後再透過課件出示自學提示。(在作者眼中山雨是美的,那就讓我們進一步瞭解作者是怎麼樣將山雨的美表現出來的吧!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根據自己剛剛所提出來的問題,以及老師出示的自學提示,分小組合作,自學課文。)

  (四)品讀課文,回味昇華

  學生經過初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默讀理清課文的順序體會文章思想之後,對課文的內容和蘊含的情感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接著,透過品讀課文,學習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進一步感受山雨中大自然的美。讓學生在情感上與作者溝通,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進一步昇華學生熱愛山雨的情感。

  這個環節是教學中的重點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根據品讀要求練習朗讀 1、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試著有感情的朗讀。2、美讀展示。鼓勵學生讀出個人的感受體驗。3、閱讀感受交流。能聯絡上下文,融入自己的體驗,想象如詩如畫的山林雨景,品味優美抒情的語言,感悟作者的情感。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多樣的讀書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讀出自己的感受。在讀中享受文字。比如:

  (1)沙啦啦,沙啦啦

  (透過小組讀的形式,感受雨實實在在由遠而近的聲音)

  (2)像一曲無字的歌謠,像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這是作者由雨聲而產生的聯想,寫出了山雨聲音的神奇、美妙,給人無限的遐想。因此我採用讓學生邊讀邊想像的方式來讀,然後說說自己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把自己的感受透過朗讀表達出來。)

  (3)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山林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的透明。

  (這一句展示了雨中山林的'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我讓學生透過對融化耀眼透明這幾個詞的理解的基礎上來感受文中所表達的意境,然後將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4)丁東丁東

  (這是山雨的餘韻,首先透過讓學生理解餘韻一詞,感受山雨後山林中餘音繚繞之美。然後讓學生用開火車的方式來讀這一句。)

  接著,在學生的情感充分被調動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表達心中的情感。放一段音樂,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表達自己對山雨的喜愛。可以用文字,可以透過朗讀課文,也可以畫畫,甚至是唱歌、跳舞。

  這個環節抓住了學生對文章感興趣的地方,引導學生體驗文中的情景與作者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感受,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就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體現了語文教學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

  (五)拓展文字,走向生活

  最後,回顧在《華山的魅力》一課中所學的一句話生活中處處都充滿著美,只要你去發現。自然界中,美無處不在,只要你細心觀察、體會。讓我們做一個善於發現美的孩子吧!接著課件出示課外作業:1、寫一篇讚美自然景觀的習作。2、蒐集並閱讀描寫雨景的文章。

  課程標準要求在課程內容上,注重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現實,因為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真正實現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標。因而我設計了拓展文字,走向生活這一環節。拓展課程時空,讓學習不再侷限於一堂課所學的內容,課後再次讓學生走入閱讀、表達中去,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與閱讀實踐緊密聯絡起來,課內與課外互為補充。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靈活運用課文所學的知識的能力。又能讓語文更加貼近生活。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個微型教案,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展示教學的總體思路。所以在設計板書時,必須緊扣課文主要內容,我在設計這節課文的板書時,反覆揣摩課文的字詞句後,確定了這節課的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