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手抄報> 有關於清明節的手抄報內容大全

清明節的手抄報內容

有關於清明節的手抄報內容大全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對手抄報都不陌生吧,手抄報能有效幫助我們獲得資訊,培養綜合能力。那麼都有哪些型別的手抄報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於清明節的手抄報內容大全,歡迎大家分享。

  清明節歷史: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我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言,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清明節氣習俗大全一覽:

  踏青、蹴鞠、盪鞦韆、放風箏、植樹、碰雞蛋

  清明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家家蒸清明粿互贈,不僅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死離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1、踏青

  踏青,又叫探春、尋春、郊遊。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習俗的一項重要內容。

  清明踏青在山東極為普遍。臨朐、滕州的兒童一早就到村外踏青、放風箏。有的用柳條做成口哨吹,哨聲十分動聽。有的地方,兒童仰臉大口呼氣,據說可以洩內火。大部分地區都有打鞦韆的習慣,濰坊地區的鞦韆有三種:一種是直鞦韆(適合老年人玩),第二種是轉鞦韆,第三種是翻鞦韆。即墨比較重視清明節,這天人們一起床就換上節日服裝,特別是婦女,個個打扮得漂漂亮亮,到處串門,先看新媳婦坐寒食(新媳婦要像舉行婚禮那天一樣在炕上坐著),然後去打鞦韆。鞦韆甩得高,意味著生活過得好,所以大家都你爭我搶,興高采烈地打鞦韆。這一天,婦女玩得十分痛快,因此,當地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的說法。

  2、蹴鞠

  蹴鞠(cù jū),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至今我們叫足球。

  3、盪鞦韆

  盪鞦韆,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4、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5、植樹

  清明是在寒食後的一天,屬於氣清景明、萬物皆顯、草木吐綠的時節。悼念之後當仰起頭邁向未來,冬天之後就是春天。人們在寒食之時,祭祀哀思;寒食之後,就出去踏青、放風箏、盪鞦韆,插幾枝柳,看它日後成蔭。而且在寒食之時,偶爾會不小心把山上的草木燒掉了;寒食過去,清明到來,是時候多種些樹木補上了。先人的精神,當像山上的樹木,是長青的;人的生命,也當像新種下的樹木,在這春風中成長、向上。因此清明也是我國傳統的植樹節。清明商機無數。

  6、碰雞蛋

  每到清明,總有幾個小朋友願意碰雞蛋,碰雞蛋就是將兩個雞蛋對在一起,互相捏,看誰能把對方的雞蛋捏破。因為不能吃熱食,所以這個遊戲成了小朋友們的最愛。

  清明節的古詩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賞析】清明時節本該與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詩人卻獨自奔波在漫長的旅途上,孤單淒涼的感受可想而知。又遇春雨綿綿不絕,更增添了詩人的焦慮和惆悵,遂向牧童打聽酒家的所在,牧童便指點著遠處的杏花村。前兩句令人愁腸寸斷心神惻然,後兩句則開拓出廣闊的想象空間。全詩意境悠遠、清新明快,留韻邈然、耐人尋味。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賞析】整首詩妙在未寫清明之夜的清冷,卻有它的自成一格,雖有清明,卻意在紙外,寫出懷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過了”,別有韻味,此詩取材,構思都別具一格;此詩也展現了詩人留戀美景,深恐春天將去的微妙心理,但無一字直抒胸懷,而詩人惜春之意無疑自顯。

  清明日

  唐·溫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鬱金紅。

  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

  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賞析】詩人溫庭筠以旁觀的眼光寫了幾個場景:晨露末消,如畫美女便結隊春遊,去時露水打溼了她們的衣裳,歸來已春風和煦,柳絲飄舞了;沿途達官貴人的馬車橫衝直撞地馳過;鬥雞場上剮從籠中奔出來的鬥雞急躁不安地呱呱亂叫;時而又從皇宮內苑飛出幾粒打鳥的彈子。在描繪官內、宮外一派遊樂盛況時,溫庭筠對上層社會耽於遊樂的侈靡風氣也略有微諷。全詩畫面轉換迅速,節奏明快,色彩穠麗。

  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賞析】這是詩人觸景生情之作,通篇運用對比手法,抒發了人生無常的慨嘆。首聯以清明節時桃李歡笑與荒冢生愁構成對比,流露出對世事無情的嘆息。二聯筆鋒一轉,展現了自然界萬物復甦的景象,正與後面兩聯的滿眼蓬蒿荒丘,構成了強烈的對比。由清明掃墓想到齊人乞食,由寒食禁菸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論賢愚,到頭來都是一杯黃土。詩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機,想到的卻是人世間不可逃脫的死亡的命運,表達了一種消極虛無的思想,悲涼的情緒纏繞於詩行間。這與詩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禪宗思想的濃厚影響是分不開的。但作品體現了作者的人生價值取向,鞭撻了人生醜惡,看似消極,實則憤激。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賞析】融融春光下詩人抒寫了無盡的感慨,箇中滋味令人咀嚼不盡。 詩人想入仕途卻又忐忑不安;欲走進無拘無束的大自然,卻又於心不甘。種種矛盾的情緒扭結在一起,寓情於景,寓情於境,自然而傳神地表達出詩人微妙、複雜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