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手抄報> 關於植樹節的手抄報

植樹節的手抄報

關於植樹節的手抄報

  導語:植樹造林人有責,綠樹成蔭幸福多。空氣新鮮呼吸暢,鳥鳴聲聲多嘹亮。空氣汙染霧霾散,四季如春滿園香。植樹節到了,種一棵樹,獻一份愛!接下來小編整理了關於植樹節的手抄報,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植樹節的手抄報

  植樹節的手抄報

  植樹節的手抄報

  1、一棵樹的生態價值

  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德斯教授對一棵樹的生態價值進行了計算,一棵50年樹齡的樹,以累計計算:

  ■ 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

  ■ 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汙染價值約62500美元;

  ■ 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

  ■ 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

  ■ 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

  ■ 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

  ■ 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創值約196000美元。

  2、一畝樹林的.作用

  董奉治病種杏。三國東吳名醫董奉,醫術精湛,濟貧樂施,為人治病不收財禮。只要求治好的輕病患者種一株杏樹,治好的重病患者種5株杏樹。天長日久,他的房前屋後竟有10餘萬株杏樹,這就是歷代傳為美談的“杏林佳話”。此後,“杏林”成了中醫界的代名詞。

  文成公主思鄉植樹。唐代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干布,她對家鄉非常留戀。臨行前,她特地讓隨從把長安的柳樹苗帶去數十株,種植在拉薩大朝寺門前。後來,每到春天,她都會讓人從柳樹上砍下枝條,插在大朝寺周圍。多年以後,大朝寺周圍便柳樹成蔭。當地藏民親切稱這些柳樹為“唐柳”或“公主柳”,現在已成為藏漢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柳宗元種柳。柳宗元任廣西柳州刺史時,不但大力提倡植樹造林,他自己還“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他還發動民眾綠化柳江沿岸,並詼諧地寫道:“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有一年,柳樹頭天種上,晚上總會被附近的鄉民偷回家,當了做飯的柴火。於是,他帶領一班人馬,每晚守護在江邊。有一夜,他實在是太累了,躺到草叢上呼呼大睡起來。正好來了一個偷樹的小賊,黑暗之中順手牽羊把柳宗元的靴子偷了去。隨從都嚇得面如土色,生怕刺史治罪。誰知柳宗元非但不生氣,反而哈哈大笑道:“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下可好,我可又要穿新鞋子了。”柳宗元堪稱是一位植樹的模範。

  文天祥寓志植樹。江西吉安縣固江鄉的“侯城書院”,生長著2株枝繁葉茂的柏樹,距今已經700多年,這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代在此讀書時所栽。當時共種5株,其中有一株是尾梢入土,蔸根朝上倒栽,學友們不解其意,文天祥說:“吾異日大用,必盡忠報國,此柏當年也。”後來,所種柏樹成活後,倒栽的那棵枝葉倒垂,別有異趣,歷代名人紛紛慕名瞻仰它的風姿,清代詩人胡友梅還寫過《侯城書院古柏》詩來讚美它。

  馮玉祥寫詩護樹。愛國名將馮玉祥愛樹如命,他帶兵打仗無論走到哪,就率領官兵在哪裡廣植樹木,被譽為“植樹將軍”。他曾在軍中立下護樹軍令:“馬啃一樹,杖責二十,補栽十棵”。他駐兵徐州時,帶領官兵栽下了上萬棵的樹木,並寫下護林詩一首:“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孫中山植樹。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孫中山故居,長著一株綠葉紛披的酸豆樹。據考證,這株樹是孫中山17歲留美回國時從美國檀香山帶回的樹籽,栽種在此而生長起來的。孫中山重視林業,倡導植樹造林,他強調中國必須“急興農學,講求樹藝”,在《建國大略》,《建國大綱》中,反覆闡述發展林業的重要性,並於1915年正式確定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開展人民性植樹造林活動,樹立人民育林愛林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