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手抄報> 我看博物館手抄報資料

我看博物館手抄報資料

我看博物館手抄報資料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對手抄報很是熟悉吧,藉助手抄報可以培養我們動手、動腦的習慣。那什麼樣的手抄報才是大家都稱讚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看博物館手抄報資料,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看博物館作文

  對於博物館的印象,最初是從上海自然博物館裡的那巨大的恐龍骨骼開始。那時,應該是我還很小的時候,爸爸利用某個週末帶我去的。第一次看見這麼大的恐龍,被這龐然大物震撼了,驚訝於她的巨大、不可思議,也有點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嚇住了。於是對於那時自然博物館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這恐龍上了,其他的就什麼不記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館每年都有新的出爐,造型各異,主題不同,種類越來越細化,總之是各式各樣,層出不窮。 從外型上來說,如今的博物館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上海博物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青銅器、天圓地方的造型不僅成為都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與博物館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顯示了設計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內部設施上,隨著各方面條件的快速發展,展館的已愈發先進和人性化。寬闊明亮的展廳,玻璃的展品放置處,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燈光,感應燈,室內良好適宜的溫度和溼度等,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護了展品,同時也給我們參觀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這些硬體,博物館裡的軟體也日益提高著。如今,很多博物館都有電腦查詢系統和介紹,你可以透過小小的顯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瞭解整個博物館的情況。當然,也可以透過登陸各博物館的網站來了解。另外,每個博物館都配有專業的導遊,能較詳盡地為遊客作介紹,力求讓人們看懂、理解些什麼,才能物有所值。如果你不想請導遊的話,也可以租借講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個人喜好隨時放講解錄音,同樣能很快地瞭解、獲得知識。 博物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反映著上海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質量的一種提高。可喜可賀。 人們都說,上海的明天會更美好。而我堅信,上海那麼多的博物館的明天一樣會更好!

  我看博物館作文

  今天下午,雖然雨下得很大,但我和姐姐、媽媽以及葉阿姨一起去參觀了浙江自然歷史博物館。

  一樓大廳展示鯨鯊標本,12米長!巨大的灰鯨骨架是1936年被一名美國漁民捕獲的。

  我們還看到了很多恐龍化石,比如伏羲自貢龍、徐世祿鳳龍、鸚鵡嘴龍、天府峨眉龍等等。長脖子長尾巴的馬恩熙龍真的`很長。從它頭上,我邁了一大步,走了26步才到了尾巴。

  最有趣的是三樓。它有很多觸控式螢幕,用手一指就會出現很多圖案和描述。它有許多模擬自然的場景,如尖吻蝮的產房和鼴鼠的洞穴。還包括南極洲的企鵝和海豹,浙江的野生華南虎。

  不知不覺,三個小時後就該回家了。我也想去看看,看看自己喜歡什麼。

  國際博物館日手抄報內容

  一、國際博物館日的由來

  國際博物館日定於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的。

  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瞭解、參與和關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為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並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

  二、關於博物館的科普知識

  博物館是怎麼來的?"博物館"一詞,源於希臘文"繆斯庵",原意為"祭祀繆斯的地方"。

  繆斯是希臘神話中掌管科學與藝術的九位神女的通稱,她們分別掌管著歷史、天文、史詩、情詩、抒情詩、悲劇、喜劇、聖歌和舞蹈,代表著當時希臘人文活動的全部。

  三、關於博物館的宣傳標語

  1、築夢江海,館藏古今。

  2、物承江海,館藏古今。

  3、一館人文經典,千年江海安瀾。

  4、博·覽江海,館·藏天下。

  5、閱萬卷江海文化,擁一城錦繡繁華。

  6、一江一海一世界,一城一館一精彩。

  7、百年風雨天一閣,歷盡滄桑藏書人。

  8、白鶴繞樑千年,水文享譽世界。

  9、金縷玉衣顯楚韻,陶俑華彩彰漢風。

  10、漢代遺珍鎮古彭,中華國寶展中外。

  11、心與夢的江漢關,你和我的博物館。

  12、一院六館新南博,四方來客共品鑑。

  13、欣賞典藏文物,品讀兩漢文化。

  14、再現百年海關盛景,博覽近代人文風情。

  15、以史為鑑,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