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句子知識點講解及練習
句子是語言的基本單位,由詞按照語法規則構成的,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在小學階段,要求掌握有關的知識和技能,能把話說(寫)得完整、通順、清楚、明白,並且比較具體生動。正確使用學過的標點符號。
1、句子的構成。
句子是由詞構成的。一個句子一般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前一部分說的是“誰”、“什麼”,後一部分說的是“怎麼樣”“是什麼”。例如:“春天來了。”“我們是少先隊員。”這兩個部分大多數句子都不可缺少,它們是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些句子在表示動作的詞後面還有一個連帶成分,表示動作物件。例如:“外賓們遊覽了狼山。”有些句子除了這三種成份外,還帶一些附加成份。“的、地、得”常常是這些附加成分的標誌。例如:“錢學森享受著優厚的待遇。”“老人悠然地談著。”“人們把現場圍得水洩不通。”
2、句式
有的句子可以變換句子的形式。有的是為了突出強調某種事物;有的是根據具體語言環境的需要;有的為使所表達的語句更簡潔,把兩句改寫成一句。
例1、“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是真理。”改成“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真理嗎?”(把陳述句改成反問句,為了強調突出勞動創造財富這一真理。)
例2、凡卡說,他在給爺爺寫信。改成:凡卡說:“我在給爺爺寫信”。(把第三者的轉述改成某人直接敘述的話,使人讀起更親切。
例3、我羨慕他。他聰明。改成:我羨慕他聰明。(把兩句合併成一句使語句更簡潔。)
例4、我把三百顆菊秧救活了。改成三百棵菊秧被我救活了。(“把”字句改成“被”字句,適應語言環境的需要。
另外還有幾種特殊的句式:
有的一個句子中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詞;如:王老師推開門走進教室。
有的一個句子中兩個詞說法不同但表示同一物件。如:第十一屆亞運會在我國首都北京召開。
3、修飾句子
在學過的課文中,我們要著重掌握以下幾種修飾句子的方法:
⑴ 比喻。俗話叫“打比方”。一種是明顯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詞有:象、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例如,太陽象個紅球,慢慢地升起來。另一種是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詞有:是、成為、變為等。例如:老師是辛勤的園丁。
⑵ 誇張。運用豐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寫的事物故意誇大或縮小的寫法叫誇張。如:大蟲怒吼一聲,就象晴天裡起了個霹靂,震得山岡也動了。
⑶ 擬人。藉助豐富的想象,把物當作人來寫的方法。運用擬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覺得生動、形象、親切。如:田野裡,小蟲為他演奏。
⑷ 排比。用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一些句子或片語排列起來,表達意義密切相關的內容,藉以增強語氣。如: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新 課標 第 一網
⑸ 對偶。對偶句結構整齊勻稱,讀起來琅琅上口。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4、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然後再著手修改。修改時,注意不要改變原句的意思。常見的病句有以下幾種:
⑴ 成份殘缺。即句子不完整。如:讀了《革命烈士詩二首》後,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是誰“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呢?沒說出來。這個句子應該補上“我”或“同學們”一類詞語。
⑵ 搭配不當。即句子的主要成份之間,附加成份和主要成份之間搭配不當。
如:春天的蘇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把這個句子簡縮後就可看出,“蘇州是季節”,顯然不通。只要改成蘇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麗的季節,就通順了。
⑶ 前後矛盾。一句話必須合乎事理不能自相矛盾。
如:我的回家作業基本上全部做完了。回家作業要麼是“基本上”做完(還有少量沒做),要麼是“全部”做完(一點兒都沒有剩下)。又說是“基本上”,又說是“全部”顯然是矛盾的,兩種說法只能保留一種。
⑷ 重複羅嗦。有些句子形容詞用得過多,意思重複,甚至改變了原意。把句子多餘的詞語刪去,句子就明白簡潔了。
如: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點。“缺點”當然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刪去句子就簡潔了。
⑸ 不合邏輯。
如:商店的貨架上擺滿了葡萄、蘋果、梨和水果。因為“水果”包括了葡萄、蘋果、梨等,不能平列一起,所以應該把“水果”刪去。
⑹ 詞序不對。即句子裡的詞語排列的先後不合適。
如: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艱鉅任務。調整為“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艱鉅任務”。
⑺ 形容不當。
如:王老師講完故事,教室裡響起排山倒海的掌聲。教室裡不可能出現“排山倒海”的掌聲,形容不當,可改為熱烈的掌聲。
5、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幫助我們辨別句子的語氣,分清句子結構,識別句子性質,從而正確瞭解句子的意思。小學階段要會用的標點符號如下表:
名稱符號說明舉例
句號。表示一句話說完之後的停頓。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
逗號,表示一句話中間的停頓。學好了語文,我們才會讀書看報,才會寫信寫日記,才會寫好作文。
頓號、表示句子中並列的詞或片語之間的停頓。燕子、雁、布穀、夜鶯都是定期遷徙的候鳥。
分號;表示一句話中並列的分句之間的停頓。屋子裡,我是主人;屋門外,蟬是最高的統治者。
冒號:用來提示下文我在一本書中讀到過:冬眠不是睡眠,和日曆上的日月也扯不上關係。
問號?表示一個疑問句完了之後的停頓。小朋友,你們的暑假生活過得豐富麼?
歎號!表示一句有強烈感情的話完了之後的停頓。願你們在新學年中好好地學習語文!
引號“”1、引用對話或裡一段文字。
2、表示反面或否定意思的詞語。
3、表示特定的稱謂,或需要著重指出的部分。大娘說:“同志,謝謝你呀!”雷鋒說:“謝什麼,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如果說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做這樣的“傻子”的。革命需要這樣的“傻子”。
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個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個人爬過去。
書名號《 》表示書籍、、報刊、檔案、影片等名稱。今天,我讀了《給顏黎民的信》。
破折號——1、表示底下是解釋部分或說明部分。
2、表示意思的遞進或轉折。
3、表示聲音的延續。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
蟬的幼蟲爬到地面上來,常常在圓孔的附近徘徊,尋找適當的地方——一棵小樹,或是一根灌木枝——脫它的皮。
吃的不是白麵包——黑麵包能吃飽就不錯了,菜只有魚。
大家就隨著女老師的手指,齊聲輕輕地念起來:“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省略號……1、表示重複詞語或列舉的省略。
2、表示說話未完或餘意示盡。
3、表示聲音斷斷續續。古老的鐘嘶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我跺著腳大聲喊:“咳!這麼冷,小心你的腳……”
“我?”桑娜臉色發白,說:“我嘛……縫縫補補……風吼得這麼兇,真叫人害怕。”
修辭複習指導
認識並掌握常用的修辭手法能讓我們把話說得更好,說得更準確、生動、鮮明,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
常見的修辭手法有以下幾種: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體的、淺顯的、熟悉的、形象鮮明的事物去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奧的事物。這樣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寫得更生動、具體。
2、擬人擬人是藉助想象力,把事物當作人來寫。即賦予它們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運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或片語,排成一串。這樣的句子可以加強語言的氣勢,表達強烈的感情,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4、誇張對描寫的事物有意識地加以誇大或縮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徵,表達作者的感情,引起讀者的聯想,加深印象。
5、設問為了引起讀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問題,再自己進行回答。即自問自答。
6、反問將明確的意思用問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即只問不答,問中有答。
【建議】
1、緊密結合閱讀訓練,認識常用的的修辭手法。
2、結合作文訓練,提高學生運用修辭手法的能力。
3、開展相關的摘抄、品評佳句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水平。
【練一練1】
把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⑴ 他在座談會上( )自己的意見。
⑵ 今天是( )。
⑶ ( )是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
⑷ 大家都積極地參加( )。
⑸ 1946年人們( )第一臺電了計算機。
⑹ 在黨的培養下,雷鋒成長為一個偉大的( )。
⑺ ( )真是熱鬧極了。
⑻ 我一屆亞運會在我國首都北京召開。
【練一練2】
⑴ 把下列句子改寫成反問句。
象桑娜那樣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讚揚。
為了把祖國建設得更強盛,我們應該努力學習。
少先隊員應該講文明,有禮貌。
⑵ 把下列句子改成陳述句。
人的“聰明”與“愚笨”,難道是天生的嗎?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麼?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
實現四個現代化,難道不上全國人民的偉大歷史任務嗎?
⑶ 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同學們交給我一項任務。
姐姐送給我一件最有意義的禮物。
陳醫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⑷ 下面句子改成用“被”字的句子。
森林爺爺戰勝了妖魔。
螞蟻吃了一條大蟲。
濛濛細雨淋溼了人們的衣服。
⑸ 把下面句子改變人稱換個說法。
美麗的姑娘說:“我是智慧的女兒。”
一位臺灣同胞說,他是中國人,他愛中國。
小明高興地告訴媽媽,他在新華書店買了一本《雷鋒日記》。
【練一練3】
讀下面的句子,看看是用什麼方法修飾的,再仿照例句寫出兩個句子。
飛機排成“人”字形,像銀燕一樣飛過天空。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
高粱漲紅了臉,稻子笑彎了腰。
他是那麼平凡,那麼樸素,那麼純真,那麼謙虛。
茉莉花開,香飄萬里。
【練一練4】
修改下列病句
貫徹《小學生守則》以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我們沿著這條公路,不要一小時,就可到達縣城了。
我們偉大的祖國在社會主義康莊大道上。
這個班級的同學是全校開展學雷鋒活動最好的班級。
老師的教育下,他明確了學態度。
同學們積極投入愛國衛生運動,把教室打掃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清清爽爽。
過去,我做作業馬虎潦草,很不認真,不經常拖拉,不按時完成。
“六一”節那天,我踏著輕鬆的步伐,興奮的心情來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