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經典美文> 親情的專題美文

親情的專題美文

親情的專題美文

  親情是雨,帶走煩燥,留下輕涼;親情是風,吹走憂愁,留下愉快。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親情的專題美文,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親情的專題美文【1】

  農曆11月22日,是父親的生日。為了表達對父親最崇高的祝福,我特意從城裡帶回一箱禮花。我想讓它們替我將我對父親的愛高聲地喊出來,也想借用它們為父親獻上一束幸福的花朵。

  晚飯後,我們一家老小到院子裡放禮花。待禮花依次在高空爆放之後,我發現,漫天璀璨的星辰是如此地神秘而美麗。這些在高空閃耀的星辰是屬於父親的,它們已為一個進入耄耋之年的老人編織了一個吉祥聖潔的花環。

  父親生於斯長於斯,除了小時跟著我爺奶到外逃荒要飯,十四歲時被反動派抓去當壯丁,及至成年後跟隨鄉親到三百里外的山上拉煤,還有偶爾才會到我工作的縣城小住幾日,可以說,他八九十年的時光都是在村子裡度過的。

  父親沒有文化,還要養活八個兒女,這就註定他一生都得在土地上用汗水換取糧食。作為一個農民,一生低頭面對土地,父親很早就懂得了一個道理,一切都得靠自己,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從此,父親就用自力更生的精神對我們進行現身說法的教育。同時,生活也培養了父親許許多多生存的能力,在父親含辛茹苦的一生中,他幾乎學會了作為一個農民要做的一切工作和技術。揚場放磙,殺豬宰羊,犁地搖耬,修房蓋屋,打坯燒窯,磨剪子磨刀,做木工,做衣服,做飯,等等。總之,父親是一個一直向上的人,是一個從不抱怨生活而有擔當和責任心的男人。就是這樣一個老人,用一生的努力給每個兒女一張尊嚴的人皮,並在艱難的歲月裡為國家培養出兩個大學生,那就是我和弟弟。而他,卻一生都沒走出泥濘的黃土地。他只有在抬頭的時候,才會看到天空,看到他一生唯一的遠方。他的一生多像一棵忠於職守的樹,一直向上生長,用年輪走向命運的遠方。

  就是這樣一位父親,讓我想到了康德。從1724年出生起,他在故鄉哥尼斯堡生活了整整八十個年頭。僅僅透過讀書,思考與實踐,成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康德的一生有42年的時光都是在講臺上度過的,他上的課多達十數門,除了和哲學相關的課程外,還有礦物學,教育學等,甚至還有要塞建築學和煙火製造術。他把一生的愛給了世界,並把自己的思想如星辰一樣留在了天空。

  康德在生前為自己寫好了墓誌銘:有兩個東西,我們對它們的思考越深沉和持久,它們所喚起的那種越來越大的驚奇和敬畏就會充溢我們的心靈,這就是繁星密佈的蒼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我想,這些話同樣適合百年後的父親。我的至高無上的父親,給我留下的是一片堅實的土地和一片高遠的星空。

  親情的專題美文【2】

  我在城裡過著陽曆,但有兩個節氣,我會想起父親,一個是清明,一個是穀雨。

  清明與死相關,雨紛紛,欲斷魂;穀雨與生相關,溼淋淋,萬物生。《通緯》裡說,“清明後十五日,鬥指辰,為穀雨,三月中,言雨生百穀清淨明潔也。”清明和穀雨只隔著十五天,死和生的距離也不是太遠,就像農曆和陽曆、父親和兒子。

  作為春天最後一個節氣,穀雨像父親一樣落寞。我問過很多人,他們都認為穀雨是個人:模特、拳擊手、詩人、作家等,言之確鑿。我這才體會到父親的孤獨。他教給我的,不適合城市。如今,年邁的他,拋離故土,到城裡討生活,會不會也水土不服?

  穀雨將至,父親的電話雨點般頻繁。他說得都是農事,有的我懂,有的不懂。“穀雨不種花,心頭像蟹爬”,花是棉花。“穀雨天,忙種煙”,煙是旱菸。“穀雨前結蛋,穀雨後拉蔓。”“穀雨麥懷胎,立夏長鬍須。”……我安靜聽著,對他的話,唯唯諾諾。我知道,我是他唯一的聽眾。春天裡,穀雨是最後一個節氣,父親是最後一個農民。

  母親常交待我,不要膩歪父親,他不跟你說,跟誰說呢?兒子是父親的藥,當父親老時,可以用來治療時光。每次接完電話,我都想,如果我還是農民,沒在城裡安家,父親也不要幫我還房貸,就像小時候,我跟著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該多好!

  春末幾天,我總是做夢。夢裡,父親還年輕,給我講穀雨的故事。“過去,有個人莊稼種得特別好,玉帝獎給他一個金人。”我驚呼!“他不要。玉帝問他要啥?”父親賣起關子。有啥比金子還貴重?我納悶。父親說:“他要五穀豐登。第二天,穀粒下得像雨一樣。”

  父親陶醉在“穀雨”裡。我不懂,一如我五穀不分。我想,那人一定是父親,要不咋恁笨呢!雖然都是金色,但谷是贗品啊!後來,父親種他的地,我讀我的書。我知道了那人是倉頡,知道了五穀:粟、麥、稻、黍、菽,知道了“雨生百穀”。倉頡造了一斗油菜籽那麼多的字,如果那些莊稼算作父親造的字,父親一點也不比他差。

  五穀豐登,有地種,有飯吃。現在想,父親的“穀雨”是多麼質樸的願望啊!

  我在城裡安家後,那筆房貸,讓父親惴惴不安。在他意識裡,蓋房、娶兒媳,是他的責任。我讓他放心,我自己還。他不吭聲,不聲不響就外出打工了。他說,他很好,就是擔心他的莊稼。城裡,沒有星星、月亮,父親依然披星戴月,他是唯一過著農曆的人。

  週末回家,清明時種下的谷籽,已伸頭探腦。葉片上,脈絡清晰,殘留著雨的痕跡。《群芳譜》說:“穀雨,谷得雨而生也。”我慼慼然,谷——雨,這多像我和父親。無論“雨生百穀”,還是“谷得雨而生”,都關乎莊稼、關乎我,講述了一個父子之間生生不息的故事。

  親情的專題美文【3】

  有一把傘,雨停了很久也不肯收;有一種聲音,想了很久也不肯拋之腦後——那聲音來自您,母親!

  是啊,母親是把傘。小時候我總丟三落四,下雨天也不帶雨傘,就連上學都嫌煩,每次都以學校離家就幾步路而拒絕帶傘。每次放學,剛走出校門,便看見撐傘佇立在外面的母親,正溫和對我笑著。我歡笑著投入母親的懷裡,傘下,洋溢著的是一片溫馨親情。慢慢地,我長大了,我才懂得,是母愛撐起一把傘,給了我一片晴空。

  然而,我畢竟年輕,有時有點突然會厭煩那把傘。我知道在傘下的是一顆保護過密的過於脆弱的心。

  我不能永遠生活在母親的傘下,我執拗地認為。然而,我還是脆弱,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我不知所措,心亂如麻,沒有了那把庇護的傘,我像失去主心骨一樣,那麼無助。

  母親對我說:“孩子,別怪媽媽,連狐狸都知道要讓孩子自己自力更生。媽媽給你一把傘,不是為了讓你躲避風雨,而是給你一方靜地,去看清雨中的環境,去做好最有效的防範,以最小的‘失’獲取最大的‘得’”。

  我哽咽,我無語。我知道,母親的一把傘讓我認識人生,讓我知道沒有比腳更長的道路。

  母親的一生,可以說是操勞的一生。母親出生不久,外公就為了生活跑去過番,家中只有外婆和舅舅、母親三人,從小髒活苦活都得幹,長大嫁給父親這個所謂六十年代的大學生,以為可以過上好日子了,可父親畢業分配到遠在千里之外的海南。這18年,父親長年在外工作,母親和奶奶把我們這個家撐了起來,裡外一人包,她的苦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堅持就是18年。尤其是1975年,爺爺中風那幾年,我們和伯父、叔叔三家輪流照顧爺爺,我們家沒有男勞動力,母親只能和奶奶擔起了重擔,但每當輪到我們家時,母親總會想方設法弄點好菜給爺爺吃。記得那時,我們兄弟倆喜歡到水溝裡去捉魚,偶爾捉到魚,母親總會說:“這魚留給爺爺改善改善一下生活。”父親每次從海南寄回來的海鮮乾貨,母親都會第一時間讓我們送去給爺爺奶奶。

  記得小時候,每家每戶都有責任田,由於父親在外,我們家的那點地自然而然落在母親身上了,經常看到母親白天在地裡鋤草、施肥,晚上還得帶上姐姐到村裡的抽紗場繡花,賺工分。

  “田粗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記得小時候,五月一來,一陣陣風吹過,麥子就呼呼啦啦地黃了。到那時,我們農村的學校就會放假,叫麥假,少則五天,多則十天。我呢,就必須接受一個殘酷的現實——用母親為我準備的那把鐮刀參與割麥。每次看到麥子在母親的鐮刀下,“嚯嚯”應聲倒下。我學著母親的樣子,左腳前移,右腳朝後,渴望著麥子也能乖乖倒下。然而,每次除了頭頂火辣的太陽讓我焦躁不安,麥芒的刺還扎得胳膊生疼使我最終放下鐮刀。

  但有一次,姐姐告訴我,“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這句話是母親常在她面前提起我時一直嘮叨的。瞬間我理解了母親,原來她煞費苦心。父親一直在海南上班,她用一種近乎“狠毒”的方式——麥田吃苦,是想讓我知道生活的艱辛與不易,從而促使我努力學習,奮發向上。母親用一個農民的樸實哲學教育我用知識來強大自己,母親如此這般,讓我不禁潸然淚下。

  1984年,母親隨父親調到縣城,成為鎮水銀提煉廠的一名集體工,可沒幾年,這個廠倒閉了,母親下崗在家,又幹起了包裝涼果的活,她只知道拼命賺錢,供我們姐弟三人上學讀書。

  含辛茹苦把我們撫養成人,當我們姐弟三人成家立業了,母親也過了幾年好日子,和父親開始享受天倫之樂時,命運卻跟母親又開了一次大大的玩笑,好像故意在考驗母親的毅力。

  2014年2月,父親中風住進了醫院的重症室。但就是因為有了母親你,昏迷了11天的父親終於醒了過來。母親那瘦弱的身體越來越小,頭髮越來越白,但她從不對我兄弟倆說一個“累”字。開始我們兄弟花錢請了個護理,可母親嫌費用高而且護理不到位,堅決要搬回鄉下住,自己一個人來負責護理。開始哥哥一直反對,也不放心兩個老人自己住,但最終我們兄弟倆還是拗不過母親,只得將他們倆送到鄉下住。這下,母親的擔子更重了。由於父親癱瘓運動不得,一下子上身變胖下身萎縮,而母親不到一百斤的身子,可想而知。但三年多來,母親默默地服侍著父親,從無怨言,她說這是命。當然,最常聽她說的一句話,就是“老啊(喊我父親),心態好好,食老老。”一句“心態好好,食老老”,讓我再次從母親身上讀懂了她的無私、平凡而偉大的愛。

  親情的專題美文【4】

  少年時總在惶惶不安中度過,因為“戰爭”常在毫無預料中開始。

  “姓居的,誰叫你那麼幹的?這麼點活也做不像,你能做什麼?”母親吼。“哪兒做得不好?”噹啷一聲,一疊碗被摔在鍋裡,哐噹一聲,又是啥東西被摔得粉碎,“這日子別過了!有啥過頭兒!”

  每到這時候,我就把自己關在房裡,心想:離了得了!這婚姻還有存在的必要嗎?那時候我正喜愛文學,想著幸福的婚姻應該是卿卿我我、你儂我儂,覺得我父母走在一起簡直是史上最大的錯誤。我還是趕快想辦法離開他們。

  工作真的就在幾百裡以外,父親開始給我寫信。我發現平常木訥的父親寫的信卻洋洋灑灑,常常一寫好幾頁。內容關於各個方面,如何工作,如何為人處世等等。他大概認為也需要在戀愛上對我進行一些指導。“什麼叫愛情?”他告訴我:“就是你願意為對方做一切事情。”你這是說和我媽?你們倆也有愛情?我頗不屑。

  我在外地成家,生子。攜夫將雛回家,母親去菜場買好多生鮮魚肉,又安排父親到地裡採摘各種新鮮蔬菜,欣喜異常的樣子。

  “這個碗是咋洗的?怎麼沒洗乾淨?”母親一邊炒菜一邊衝父親嚷起來。“咋了?我咋沒弄乾淨?”父親的臉立馬漲紅了,聲調也高起來。

  “好了,好了!沒怪你!”這次,母親趕快息事寧人。不知怎麼,再看到他們互相吼,我卻沒有了那種世界末日的惶恐。

  爺爺奶奶家在鎮上,而外婆舅舅就在村子裡。所以,周圍的鄰居我都叫舅舅舅媽。父親從師範畢業就在村子裡的小學做教師,人們都尊稱他居老師,連我外婆都這麼叫他。

  西鄰的舅媽數落舅舅:“你看人家居老師,一不抽菸,二不喝酒,每次從學校回來還沒到家,就直接去地裡幹活,拿了工資,自己一分錢也不留,全部上交……”“他那麼好,那你跟著他去!”做著村幹部的舅舅立馬把話甩過來。抱著兒子在鄰居家玩,舅媽把這件事當笑話告訴我。我想,在鄰居們眼裡,我爸卻是好老公噢!

  母親近八十歲的人了,還是喜歡打麻將。每天上午做農活,吃過午飯就準時坐到麻將桌旁。臨打牌之前,她必定分配我父親幹活,不是剝花生,就是去拔草。傍晚下了牌桌就衝老頭吼,不是這裡不行,就是那裡不對。連牌友們都看不過去了,父親卻好脾氣地咧著嘴笑。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八十多歲的父親沒脾氣了,而且多了一個口頭禪:“你媽說得對!”

  “媽,你那個血糖高,米粥要少吃。”看到母親準備吃一碗剩粥,我說。“怎麼能倒掉?捨不得!”母親把碗推到父親面前:“老居,一人一半。”“你媽說得對!”父親接過來,全部倒進自己碗裡。

  母親有時候整些蔬菜坐汽車來看我,剛待上一天,就又急吼吼地嚷著回去:“你爸不能離開我的,離了我他吃不上飯。”

  近幾年,父親視力不行了,出去吃飯時,母親總是攙著父親。看著父親腳步蹣跚地跟著母親,我忽然理解了父親說的愛情:愛情就是我願意捨棄優裕的生活,跟你在一起;愛情就是我願意為你做我沒幹過的活計,吃盡苦頭;愛情就是我願意奉獻我的所得,從不考慮自己;愛情就是願意被你吼,任你吼我到老……

  親情的專題美文【5】

  老母親今年80歲,身材瘦小卻精神矍鑠、步履仍健。每當晨光熹微,西湖山腳下通往四望樓的石道,常可見她拾級攀登的身影,數十年風雨不改的西湖晨練,使她腳骨柔軟,身體硬朗。偶爾也能看到她秀一下“一字馬”,動作利索,雙腿筆直,這般年紀,有此腿功,甚為了得。

  母親是近郊農民,上世紀60年代初嫁入城內,育兩男一女,我為長子。當年在“計劃經濟”艱難的歲月裡,母親助力父親,苦撐五口之家,含辛茹苦地把兒女養大成人,操持兒女讀書、就業、婚娶大事。夜深人靜,窗外綿綿細雨夾著嗖嗖寒風,想起了母親,感念著母愛,往事就在眼前,如影歷歷……

  母親入城十幾年,身上仍帶著泥土的芳香。大約上世紀70年代中期,潮州西湖城河池水抽乾,母親不失時機地帶領兒女們用畚箕、水桶、塑膠盆等工具,從湖中取出泥土,在家門口曬乾,然後在自家天井築花鬥、搭瓜棚種起了瓜果。三幾叢瓜苗,種了下去,一發便不可收拾。天井不足十平方米的瓜棚被果實壓得彎下了腰,茂密的枝蔓伸向四周屋頂不斷開花結果,最盛時舉目望去足有數十個瓜果,左鄰右舍以為奇,紛紛爭相觀賞,向母親投以讚賞和羨慕的眼光,而母親也慷慨相送,短梯一登,便砍下幾個瓜果,送與這些老“厝邊”。那時,這些瓜果除了自用和贈送外,也常以1斤幾毛線的價格賣給走街串巷叫賣的菜販,這在當時經濟極度困難時期於生活也有一點補償。這下,我真正理解了母親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叫“土地易求”,意謂你願在土地上辛勤勞作,土地對你自有回報,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母親身上,我讀出了農民親近土地、勤耕力作的可貴品質。

  母親雖是農民出身,文化不高,卻一直支援和鼓勵子女讀書,祈望子女今後能出人頭地。最讓我刻骨銘心的是當年我中考落選,居委隨即安排我去“貼麥稈”、“捶水晶”,做些臨時雜務。母親聞知,一面安慰我勿太傷心落淚,鼓勵我振作精神,明年再考;一面又找到居委幹部,表示孩子不願去居委幹雜活,希望繼續補習。當時,我父親在商業部門工作,經向領導請求,父親所在單位也給了一個招工名額,照顧安排我上崗。在上崗和補習的節點上,父親極為猶豫,畢竟一個就業名額來之不易,更何況生活極度困難,不堪 重負,也亟需孩子上崗相幫。這時母親毅然站出來,態度十分堅決,一錘定音:就業名額讓給別人,生活再困難也要讓孩子補習讀書。母親此時表現出來的膽識和魄力,遠非一個地道農民出身的家庭主婦所能做到,這底氣源於她靈魂深處,因為她已做好了更苦更累過日子的準備。此時,我彷彿看見燈光映照下母親柔弱瘦小的身軀成變成巨大的支柱,那樣的高大,那樣的堅實!母親的這一決定,改變了我的人生。

  在及後我們兄弟倆讀高中的艱難歲月裡,母親撐起了家庭經濟的半壁河山。那時她在塑膠廠上班,除起早摸黑、加班加點爭取多賺點外,還領回一些半成品塑膠鞋到家裡加工,舉全家之力,同舟共濟度難關。母親這種有擔當、甘吃苦的精神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紮根,並深深地影響著我。

  母親生性倔強,你不挑釁或看扁她,她絕對講理,跟你友善相待;但你如果惡意挑起事端,無理取鬧或惡言相欺,她也會毫不客氣,跟你鬥個“底朝天”,其洪亮的吵叫聲和冷酷的表情,讓你領教一次便聞風喪膽,今後不敢再惹“虎頭蜂”。記得當年大厝內人多厝窄,左鄰右舍常因小孩玩耍打鬧或因爭佔公地堆放雜物而引發爭吵,甚至“大打出手”。有一次,我弟不知進犯了隔壁小孩的什麼領地,竟被小孩的父親用手狠狠地往腦袋一敲,我弟稚嫩的頭部被大人這一狠打,痛得死去活來,半小時號啕大哭不止。母親聞知,抱起孩子眼淚頃刻如傾盆大雨,然後跟隔壁那個打人的吵得天昏地暗,畢竟小孩爭執,大人各自約束自己孩子才對,況小孩之事誰對誰錯說不清,但對方大人出手過兇,狠打了母親的“心頭肉”,當是理虧。母親此時擺開的陣勢絕不亞於舞臺上的武打,聲淚俱下之下更夾雜著近乎咆哮的吵罵聲,步步進逼。對方自知理虧,也就不敢再吭聲,關了門一避了事。自此之後,偶有小孩之間發生爭執,對方父母也會遏制並引開自己小孩,倒也相安無事。這事刺痛了母親的心,鐫刻在我幼小的心靈深處,如今數十年過去仍耿耿於懷。

  母親一向生活節儉,除日常生活費用外,自己零花錢不多,但偶遇親戚或一些窮苦人家急需救濟,她往往會三幾百元甚至三、兩千元相送,出手大方,骨子裡充盈著扶貧濟困的正能量,這點懿德善行十分可貴。母親喜歡環境整潔,常不辭辛勞,把家裡房屋、大廳清洗得窗明几淨,行有餘力還打掃外面公巷,即便被人認為“做無用功”,甚至認為她有“潔癖”,她依然我行我素,我以為這點身體力行的公德心值得肯定。

  母親身體一直不是很好,30出頭便寒胃,後來轉為“胃下垂”,消化較差,經常吃稀飯和煮得爛熟的青菜,可幾十年過去了,依然在鍛鍊、調整身體和放鬆心情中過著知足常樂的生活。如今兒孫繞膝,孫輩也都已讀大學或大學畢業了,就等著抱重孫了。

  母親不工心計,耿直好勝,說話像炮筒子一樣一發出便不轉彎抹角,因而也很容易得罪人。十幾年前,她的胞妹在一次聚會中不知拉扯到什麼話題,引發雙方一番“唇舌”,自此以後便互不往來。她對孩子也有用辭過激、主事不公之失,但人非完人,母親一路走來已不容易,我更多地以一顆感恩的心去致謝她,因為她孕育了我、養我並引導我走上人生之路。

  新春將至,寒意漸濃。父母念兒,遊子思歸。在這萬籟俱寂的寒夜,我追昔思今,情感的潮水傾箱倒篋奔湧而出,遂揮淚握管,訴諸筆端,讓報角捎去兒子對母親深深的祝福!

  親情的專題美文【6】

  “回家過年”,在這個時節充滿了誘惑,誘惑我們要回到那個叫作“家”的地方。

  那“家”是什麼呢?家是聯絡父母和子女的紐帶;家是我們的心靈得以休憩的港灣;家可以讓我們珍藏自己的靈魂,放鬆自己的神經,還原自己的天性。

  在家,我們無需要強,我們無需任何掩飾。我們不僅可以一個人靜靜地舔下自己的傷口,還可以得到家人無微不至的呵護與關愛。即使我們犯錯了,家人也會無條件的原諒我們,容納我們,扶著我們站起來。她們不圖感激,不求回報,只因那扯著心連著肺的濃濃親情,只因那血濃於水的本性。我們有家,我們便不會迷路;我們有家,我們的生活便會永遠充滿陽光;我們有家,我們便不會忘記了回家的路。

  漸漸地,漸漸地,春節來了,回家的腳步近了,我們拍一拍身上那零落的灰塵,也準備踏上回家的路。過年,回家過年,有多少人能放的下?有多少人能不回家?因為只有家,才是我們最溫暖,最自由,最安全,最祥和的小窩,才是我們卸下所有疲憊,肆意撒嬌的溫床。家很遠,遠在天涯,而家卻又很近,因為它就在你的心房。

  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回家的渴望也越來越強了。對於背井離鄉的我們來說,回家過年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是不需要任何藉口的。想一想,我們為了生活,更為了生存,在過往的一年裡,我們什麼髒活累活沒幹過,我們什麼白眼冷眼沒看過……打工的酸甜苦辣,磨練了我們的鬥志;社會的現實與殘酷,磨滅了我們的軟弱;複雜的人際關係,磨合了我們的懵懂。在過往的一年裡,無論我們成敗得失,一年的辛苦,我們總算熬到了頭,而家中焦慮的父母也正在老家掰著手指計算著我們的歸期,盤算著與我們團圓的時刻。

  親愛的兄弟姐妹們,該是回家過年的時候了。我們不要怕行李多,不要怕路途遠。因為,在一個叫作“家”的地方,那裡有我們兩鬢如霜的父母一直在獨倚窗扉盼兒歸,那裡有我們親愛的兄弟姐妹們,等著我們共享那一年一度難得的相聚時光。

  回家,回家!春節回家過年,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我們都要回家。因為只要她們看到我們,她們就會喜上眉梢,她們就會為我們忙前忙後,她們恨不得把我們含在嘴裡,捧在手裡。雖然我們離家也許久了,但他們卻從不曾忘記我們的喜好和習慣,她們對我們的關心也依舊始終如一。因為他們不是別人,她們是最疼愛我們的家人,她們是最疼愛我們的父母。我常想,如果父母是碗,我們是湯,沒有碗,湯放在那裡?沒有了父母,我們心靈的家又在那裡?

  再過幾天,春節就到了。是啊,快到了,想想自己在外的時光,想想自己這麼久的別離,心中那份孤寂,那份落寞,在此時,回家的感覺就會顯得更加強烈了,顯得更加的堅定了。在此時,去與留已不會那麼煩擾我的心,一切的一切都沒有母親的呼喚那麼重要了。雖然金錢是我們生活的必須,是我們生活的根本,但它也永遠無法代替我們那份濃濃的親情,那份永遠割捨不斷的愛。

  “你什麼時候回家呀?”這恐怕是這段時間最流行的一句話了。

  回家,回家!春節回家。莫讓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再次上演,莫讓“不是歸人,而是過客”的淒涼,掩蓋了家中的期望與和平。在這一年裡,無論我們是飛黃騰達,還是何等鬱郁不得志,過年了,我們都不要忘了回家。

  回家的旅途也許很累很遙遠,回家的腳步也許很急很疲憊,然而,回家的感覺卻很美很幸福。回家,回家過年,那是一種被濃濃親情包裹著的幸福,那是一種濃濃的希翼。

  回家,回家,春節回家。也許父母只是期待我們能在除夕夜裡說一句“爸媽,孩子給您拜年啦”;也許父母只是期待我們能在吃罷年夜飯後,陪他們聊幾句簡簡單單的家常;也許父母只是期待我們能在空閒的時候,給他們做幾頓飯;也許父母只是期待我們一家人,能在一起合個影。而這些好似微不足道的心願,卻是天下父母心中最美的場景。而我們卻是他們期盼的場景中,唯一的等待……

  踏上歸家的旅程,用腳步丈量歸家的距離。即使是風雪交加,即使是路途遙遠,所有的艱難都阻擋不了我們回家那迫切的心情。常年在外的日子,我們似乎早已習慣了漂泊,而漂泊外的短暫停留,就更顯得那麼的奢侈和美好。那麼,如果你的心靈有疲憊不堪的時侯,如果你的心靈有一種好似被架空的感覺,有種似乎不知道自己從何處來,也不知道自己將到何處去的時候。如果這種感覺已經體會到了,或者你還不曾察覺,那麼,回家吧。但,如果你累了,如果你困了,如果你遇到困難了,如果你受了委屈了,那麼,請踏上回家的路吧,家不但會包容你的一切,家更會指引你前行的步伐。

  風景再美,也抵不過回家的路。回家,是一段甜蜜幸福的旅程。而在家過年,卻是我們一年中最幸福的時光。

  回家,回家!春節回家。還有什麼能阻擋我們回家的步伐呢,還有什麼能遏止我們對家的思念,對親人的想念,對團聚的渴望呢?

  風吹不走的思念,雨打不溼的溫暖,回家的路到底有多長,是一首首遊子吟嗎?是一曲曲思鄉曲嗎?過年,回家,因為我們都有家,我們都有牽掛,我們怎能不回家?當我們疲憊的腳步一寸一寸接近家鄉土地的時侯,那種踏實的感覺總會在我們心裡盤旋,在我們心裡紮根。

  “到家了,終於到家了!”

  也許我們與家人分離得太久,我們有好多想當面說的話都不曾說不出口,而此時,我們行囊裡的每一件禮物卻都因回家而顯得那麼貴重,顯得那麼溫暖,顯得那麼貼心。因為那不是別的,那是愛的昇華,那是為了濃得醉了的人心。

  伴著飛鳥,無論我們在哪裡,春節我們都要回家,都要回家過年。因為家裡有愛我們的親人一直在等著我們。他們為我們點亮了一盞愛的燈;他們為我們譜寫了天下最美最純的親情;他們為我們描繪了天下最美最真的風景;他們是我們回家的誘惑;他們誘惑著我們一步步回到那個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那個叫做叫作“家”的地方!

  親愛的兄弟姐妹們呀,春節,別忘了回家,別忘了回家過年!

  親情的專題美文【7】

  一張心靈歸航的票,大手握小手,緊緊圍成一顆心,溫暖一個“家”。

  “漁燈暗,客夢迴,一聲聲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萬里,是離人幾行清淚。”

  情濃濃,夢依舊,漂泊的人兒,在春節到來時,又開始踮起了腳尖,丈量那歸鄉的路途。

  倦鳥終須歸林,落葉總需歸根,不管鳥兒飛得再高再遠,也不管虎狼多麼兇暴,當它們累了,倦了,或夜幕降臨了,它們都需要一個家。那何況人呢?人人都有一個“家”。家雖小,但承載著所有的悲歡離合;雖,只是簡簡單單幾個人,但卻始終是心中一生的牽掛。

  也許一說到“家”時,就連那吸進的空氣,都是這樣的清新新鮮醉人。那何謂“家”呢?是臨行之前慈母密密地手中縫嗎?是父母親人勾勒出的那一句句叮嚀嗎?還是在你感到彷徨而不知所措的時那諄諄指引呢?也許,家就是心之所至,心在哪,哪便是家。

  誰不想家?誰不回家?“人是故鄉親,月是故鄉明”。一個“家”,雖然不大,但卻充滿了濃濃烈烈的愛,溫柔如水的情。那不妨,先讓記憶中,那故鄉的風拂去滿身的灰塵,故鄉的水滌清疲憊的心靈。

  鳥自愛巢人愛家,莎士比亞曾說過:“愛,就象春天,永遠使人溫暖,鮮豔,清爽。”失去愛,天地就會黯然失色;擁有愛,就等於擁有了全世界。那麼就讓我們懷揣著愛,首先愛身邊的人吧,愛自己的家人吧,讓你的愛溶入家庭,讓你的愛歷經四季,永久不衰吧。

  “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而同時也蘊藏著甜蜜之愛的地方”。但,若你現在還不清楚不知道“家”的意義,那不妨可以簡單設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的父母不在了,你的兄弟姐妹都離去了,你的人生,對你而言,那將是什麼意義呢?

  而人生就像一場戲,有緣才相聚。“緣”讓我們有幸成為一家人,一家人的生活就像一臺戲,我們都是那戲子,那麼演出時請再投入些再投入些吧,因為也許只有今生是一家人,再也沒有來世可以相聚。

  人生路漫漫,幾度滄桑繁華。家是一個誘人的字眼,一種溫馨的聯想,他牽動著無數遊子的魂。故鄉的歌謠依然嘹亮。但聽她的人卻早已是兩鬢斑白。家是疲倦時的棲息地,心靈的伊甸園。家,是一輪太陽,家是父母的笑容裡合成的一縷縷暖暖的陽光。

  家中雖沒有燈紅酒綠的浮躁,也沒有鶯歌燕舞的妖嬈,但其那淡淡的溫情,淺淺的寧靜,那最真的陪伴卻終生只為你守候流淌。有家,才有那深沉的牽掛,有家,我們才不會忘了回家。

  手心握著溫暖,溫暖守護著手心。在父母的呵護關愛下,我們漸漸長大,雖然生活中所經歷的種種坎坷和挫折已不想再悉數全部講給她們聽,徒增他們的煩惱。可是,父母的那雙眼睛卻始終在為兒女閃著祝福和希冀的光澤,無論怎樣,就算我們不說,也無法逃脫出他們那雙“刁鑽”的眼眸。

  家,很平淡,也許只要每天都能看見親人的笑臉,那就是幸福的展現;愛,也很簡單,只要每天都會彼此掛念,那就是踏實的情感。無數次,當遇到挫折和傷痛的時候,父母總是把手無言的伸給我們,拉我們起來,扶我們一把。而我們每次無聲地從家裡走出來的時候,就如同力神安泰那樣,從大地母親那裡汲取了足夠的營養,獲取了強大力量,而然後繼續踏進這紛亂的人群,繼續頑強拼搏著生命所要拼搏的,頑強著經歷著人生所要經歷的。

  心靈的愉悅,來自精神的富有;簡單的快樂,來自心態的知足。時間,會沉澱出最真的情感;風雨,會考驗最暖的陪伴。人,總要有一個家可以遮風避雨;心,總要有一個港灣可以休憩靠岸。“家”看似平凡,卻彌足珍貴。

  我願釆擷這串串幸福的點滴,編織成那記憶的珍珠,閃耀在幸福的心田,讓那時間帶走的不是過客,而是那沉甸甸的濃濃的思鄉情,故鄉曲。

  我們有家,才不會忘了回家。那不妨就讓我們在平凡生活中感悟著點滴的幸福,大手握小手,緊緊圍成一顆心,幸福一個窩,煨暖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