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計劃> 教師個人素養提升計劃

教師個人素養提升計劃

教師個人素養提升計劃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個人素養提升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個人素養提升計劃1

  一、 對教師專業發展的認識

  當前,學校開展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規劃活動,是對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次新的契機。我將加強學習、進修,儘快提高專業化水平,力求有紮實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不斷更新知識、追逐學術前沿的意識。為了更好的貫徹 “素質教育 ”的要求,在未來的三年裡,我將不斷學習,更新觀念,豐富學識,提高素質。努力探索,大膽實踐,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二、自身狀況分析

  熱愛本職工作,任勞任怨,恪守職責。在工作中能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執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有高度的責任心。虛心好學,積極進取,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學習,並認真做好筆記,努力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做到學以致用。努力提升自身的修養,為人師表,盡心盡責,力爭成為孩子們心目中的好老師。

  三、專業技能

  1. 深入研究教材與新課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備好每一節課。

  教學中,我認真地研讀新課標與教材,力求準確把握難重點,難點,注意弱化難點,強調重點。以此為據,我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在備課的過程中,我既考慮到教材,又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力求充分備好符合學生水平的課。

  2. 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啟發思維,訓練方法為主的閱讀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 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課堂上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課堂上體現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

  四、存在不足

  1. 在繁忙的工作中容易產生浮躁,對於一些突發事件應變能力不夠強。

  2. 隨著對教學理念的深入學習和認識,發現在實際教學中我存在的最大不足之處是缺少對自己教學的深刻反思,偶爾有的一些教學方面的想法,不能細緻深入地研究下去,使自己成為一個日常事物型的教師,不能成為一個研究型的.教師。

  五、自身專業化發展目標

  1. 整體性目標:

  力求自己由經驗型教師向專業型、研究型教師轉變。

  2. 階段性目標:

  第一階段 :

  以自主學習提升理論素養為主的目標。

  ( 1)自主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以現代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為指導,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科學的教學原則,正確的教學方法為前提,儘快由技能教育型向科研型轉變,更新知識,力爭成為思想素質高、敬業精神強、具有較高科研工作能力、專項結構齊全、專項特長突出、教學訓練能力水平高、能夠適應小學教育教學水平發展需要的青年骨幹教師的水平。

  ( 2)課堂上努力創設親切、和諧、活躍的氛圍,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讓教室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而我本人則隱退至後臺充當學生 “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 ”。把學習的主動權力還給學生。

  ( 3)熱愛學生,對學生有博愛之心,要以誠相待,要寬容和有強烈的責任感。加強自身的師德師風修養,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顆進取的心。

  ( 4)堅持學習和讀書,不斷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

  ( 5)創造性的開展工作,積極參加市、區、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提煉教學問題,開展課題研究,在專業上更進一步。

  第二階段:

  (1)認真學習領會新課標,掌握自己所教學科的學科特點,發揮個人興趣特長,將理論聯絡實際融入到教學教育工作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2)深入教學領域的研究,多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同伴互動,探討交流,使自己成為研究型的教師。

  (3)不斷反思總結提煉自己的教學經驗,認真撰寫教學反思、論文,爭取在刊物發表。

  第三階段:

  ( 1)在教學中注重學法指導,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提高教學效率。努力使學生基本形成會預習的好習慣和努力培養學生獨立鑽研的學習品質。

  ( 2)不斷最佳化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加大課堂密度,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積極主動進行教學研究,有自己的教學課題,並把自己的課題不斷改進,增強自己課題的價值。

  ( 3)完善自身綜合素養,業務過硬,不斷完善教育工作,力爭使自己成為先進的教育工作者。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強學習,努力提高教學理論水平。

  1、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查詢資料。

  2 、加強聽課學習,每學期至少聽課 20節,學會客觀地評價一堂課。

  3 、及時總結教學經驗,寫教學隨感。

  (二)最佳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1 、加強教學目標控制,每節課都必須以課標和教材為依據,並結合學生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克服教學隨意性,防止要求過高或過低的現象。

  2 、注意教學節奏的控制和教學速度的調節,努力做到按時下課,決不拖課,用提高效率取代加班加點。

  3 、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各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學方法 “一主多輔 ”。

  4 、適用教學論的思想、原則,在實踐中認真研討新的課堂結構,克服教學的單一和程式化。

  5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本學期重點抓認真聽課,積極思考,作業規範,書寫認真等習慣培養。

  (三)做好教學反思,不斷總結提高。

  反思是我們不斷進步的階梯,在上完每一節課後要及時做好反思工作,想象這節課有哪些靈性迸發的地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認真總結。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對每堂課的成敗及時地進行總結和反思,是對自身教學工作的檢查與評定,是適時總結經驗教訓,找出教學中的成功不足的重要過程。將在課上所遇到的問題和失誤及時記錄下來,從主觀和客觀上去尋找原因,並努力尋找解決的方案,使之成為以後教學中的前車之鑑。並且對自身在教學過程中忽然產生的靈感和好的教學方法記錄下來,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

  七、預期效果

  1. 在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上有一個明顯的提高。

  2. 具有良好的駕馭課堂的教學能力。

  3. 個人學科專業素養得到進一步提高。

  4. 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成為特色教師。

  5. 使自己成為受學生喜歡且尊重的教師。

  總而言之,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現代化步伐的加快,使教師面臨新的挑戰。對於我來說,應努力尋找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學習提高途徑,使自身的知識不斷更新、專業水平不斷提高。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加強學習,注重教科研。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

教師個人素養提升計劃2

  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學習與發展中,才能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找準自己的位置。為了使自己能更進一步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質,使自己在工作中能更加的得心應手,本人特制訂素質提升計劃:

  一、結合教學實踐,提升業務素質

  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注重理論聯絡實際,注意把學習內容運用於課堂教學中,並寫出相應的教學反思和教學案例,尋找和發現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把好的教學方法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能力。在不斷實踐、運用、反思中使自己求得進步與發展。同時,利用網路這個交流平臺,與其他教師共同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探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自己的網路教研水平和教學能力。

  二、在研究與反思中提高

  結合學生實際和本冊教材特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小處入手進行研究。課前,重視匯入語和匯入環節的精心設計。課堂上,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課後,及時進行反思,案例分析,發現問題,尋找最佳的匯入方法。在研究與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課堂教學水平。

  三、要有較強的能力素質

  教師能力素質除了一般教育教學工作應具備的能力,如瞭解學生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還要求具有開拓能力,這種開拓能力包括三個方面的:第一,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解決問題有時不一定親自出馬,親自動手,能調動學生幹部,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第二,具有創造能力。教師應善於尋找有助於提高創造性的情景,提出探索性、分析性,激發求知慾等。第三,具有善於瞭解、捕捉、分析、處理和利用資訊的能力。在知識經濟到來之際,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乃至一所學校,如果能夠率先將計算機技術真正地跟教育結合起來,它就可以使教育處於領先的地位,面對一個高科技、高節奏、高競爭和高壓力的二十一世紀,教育只有改革和創新才能適應新的形勢,教師要具有這方面的能力素質。在提高自身素質方面,我要做到:基本功練習:每天一片鋼筆字,一塊小黑板,長期堅持自我培訓,提升自己的能力,並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能力培訓和能力測試,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指表現在教師身上的那些經常的、穩定的、本質的心理特徵。我要努力將自己的心理素質調整好,力爭達到以下表現:

  (1)廣泛的興趣。應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對學生心理、對所授的學科,教育科學方法研究的興趣。

  (2)高尚的道德情感。對學生、對所授學科的以及道德感、理智感、審美感等。

  (3)堅強的意志。表現為明確的目的性;一貫的堅持性;處理問題的果斷性;克服困難的勇氣性。

  (4)良好的性格特徵。要熱情開朗,耐心細緻,沉著冷靜,誠實正直,與人為善,溫和寬厚。

  (5)發達的認知能力。包括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等。

  五、要有健康的身體素質

  教師的健康標誌可分為:

  (1)精力充沛,能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

  (2)身體各部分發育良好,功能正常;

  (3)隨機應變的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等。

  越是對事業愛得深,越感到自己對事業的不盡職。”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積極努力加強自身建設,使自己的工作更紮實、更有效、更完善、更優秀,為了能更好的工作,我會努力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

教師個人素養提升計劃3

  一、培訓目標和培訓重點

  1、將學時培訓、校本培訓與教師素養提升行動相結合,走“教研訓”一體化道路,結合各學科組集體備課和教學研討活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2、結合教師實際發展需求,精心制定教師個人的發展規劃,實行年度考核制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3、透過開展校本培訓與教師素養提升行動,使教師樹立現代教育思想觀念,更新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使之具有綜合教育的能力和銳意創新的能力,發展個性特長,使之具有鮮明的教育、教學個性,並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和特色;拓寬科學文化視野,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進一步提高理論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為學科骨幹,為教師的成長和成功鋪設方便之路。

  4、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素質精良、能夠適應新課程改革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師隊伍。

  5、針對上級有關部門的檔案精神,結合本學期的具體活動,開展論文撰寫、課題申報與研究等專題培訓,並以各級課題研究為基礎,將過程的管理和培訓結合起來,提升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

  二、主要內容和基本形式

  (一)主要內容

  1、師德建設。大力弘揚“敬業、愛生、奉獻”的師德風尚,貫徹執行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開展政治思想和師德修養教育,教育政策和法規教育,組織教師學習先進教師的經驗,樹立科學教育觀、教學觀、人才觀。自覺踐行“九個一律”,做到遵紀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為人師表。

  2、專業知識與技能。圍繞教學基本環節、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針對教師實際,學習先進教育教學理論,拓寬和更新專業知識,以生本課堂的教學設計為突破口,訓練教育教學技能,研討教育教學方法,交流教學經驗,紮實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水平。學校每年開展如下活動:

  <1>學校學期至少組織3次各學科集體備課活動,做到每次活動有組織、有計劃、有記錄、有成果。

  <5>學校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先進教師經驗交流;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學科技能培訓或展示活動。

  3、專題培訓。結合我校實際,每年至少開展4次有關德育工作、教科研、資訊科技、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專題培訓。

  4、根據我校的辦學目標和發展規劃,結合教師發展水平和教學要求,以“學科命題”和“有效課堂教學”為自主培訓內容。

  (二)培訓形式

  1、集體備課

  2、觀摩研討

  3、實踐反思

  4、讀書交流

  5、專題講座

  6、師徒結對

  三、保障措施和預期效果

  (一)保障措施

  1、機制保障。加強校本培訓的管理,把教師素養提升與校本培訓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重要地位,以此項工作為突破口,切實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校本培訓要加強層級管理,一是校級決策層,校長是第一責任人,把握校本培訓的方向;二是培訓執行層,即教務處(教科室),其主要職責是:在校長的領導下,組織和開展校本培訓活動,並透過管理擴大參與面,提高培訓水平。

  2、制度保障。繼續完善相關的校本研訓制度,尤其是基於部落格的校本教研的相關制度,確保校本培訓的常態紮實的推進。

  3、經費保障。做好相關專案的預算,確保資金到位,保障培訓的順利開展。

  4、人員保障。內部挖潛,擇本校之能人,訓本校之教師。開展“師徒結對”活動,利用本校的資源為深入的校本培訓提供支援和幫助。

  (二)預期效果

  1、逐步修改、完善相關制度,使基於部落格的校本研訓“有規可依”。

  2、積累豐富的校本培訓資源:課例、教育教學文稿。

  3、促進教師整體素質向更高水平的邁進。

  4、促進全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