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計劃> 新聞專業實習計劃

新聞專業實習計劃

新聞專業實習計劃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穫著,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計劃,就是在準備做計劃吧。你所接觸過的計劃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聞專業實習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聞專業實習計劃1

  明日就要去《xx晚報》開始專業實習了,此刻心情很激動。尤記得三年前填報高考志願時,因為對新聞記者這一職業的嚮往,第一志願首選了新聞學專業,如今,經過三年的學習,對新聞媒體這一領域也有了大致的瞭解,新聞專業理論知識也基本掌握。然而,卻還從以一名新聞記者的身份去親身體驗媒體這個行業。希望在接下來的兩個月的專業實習中,能有很好的收穫。

  新聞記者是一個很鍛鍊人的職業。就個人而言,我是一個不善於跟陌生人打交道的人,往往過於沉默,尤其是不喜歡走出去,可以說是典型的“宅女”一枚。此次專業實習,能夠讓我以記者的身份深入社會生活進行調查採訪,有了與社會各色群體交流的機會,希望能借此提高自己與人交流相處積極性與能力。

  新聞學講究“學以致用”,學到了專業知識,最終還是要學會運用到實踐中。作為一名新聞記者,最重要的是學會發現並報道新聞事件,將所學到的新聞專業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在此次實習中,務必完成實習單位、實習老師佈置的各項任務,努力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踐,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新聞媒體有著自己的行為規範及準則。希望在此次專業實習中,更加明確新聞行業的實際操作,培養政治敏感性和新聞敏感型,養成正確的新聞價值觀。同時全面瞭解新聞學基本原理在新聞工作中的具體運用,明確新聞宣傳的政策法規。

  新聞線索來源於生活。這就意味著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要深入社會、深入群眾,發現、挖掘問題。在實習過程中,我將隨著實習老師深入社會生活,在實踐中提高觀察和認識社會生活的能力,提高自身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為以後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打好基礎。

  當然,好的工作成績需要建立在好的工作態度上。此次專業實習,務必完成實習單位、實習老師佈置的各項任務,積極配合實習老師,同時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從被動到主動,能夠自己積極主動尋找並提供新聞線索。

新聞專業實習計劃2

  一、實習性質與目的

  根據《黑河學院中文系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目標,學生必須參加教學計劃規定的各種實習,並認真完成實習任務。

  專業實習是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本科生培養的必要教學環節,透過實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瞭解媒體發展的前沿資訊,提高學生專業理論、專業技能的運用能力和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一)具體地感受和了解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相關領域、相關行業的現狀和發展動態,對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相關領域和相關行業形成較為系統、全面和真切的認識,增強對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的熱愛。

  (二)具體地感受和了解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所涉及而在校內又缺乏直接認知機會的特殊環境,並在實際工作中獲得初步的職業體驗。

  (三)與畢業論文和專業課教學等環節相結合,接觸和承擔特定的專業任務,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良好學風,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專業素質的綜合訓練。

  透過對學生畢業實習情況的考察,全面檢驗其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況,檢驗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檢驗其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實習內容

  (一)新聞的採訪、寫作、主持、攝影、攝像、編輯、評論,廣告的策劃、創意和製作等業務。

  (二)新聞調查、專案策劃及有關社會活動的公關和組織。

  (三)新聞事業的現狀及發展態勢。

  (四)新聞工作的方針、政策、法規及職業道德。

  (五)相關的管理工作。

  三、實習任務

  (一)瞭解廣播電視新聞學基本原理在新聞工作中的具體運用,明確新聞宣傳的政策法規。培養學生的政治敏感性、新聞敏感性和正確的新聞價值觀。

  (二)通過了解參與廣播電視新聞的實踐製作過程,增強學生新聞採訪與寫作、新聞攝影攝像、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播音、主持等新聞實務的操作能力。

  (三)瞭解平面媒體的運作流程,增強學生新聞採寫、新聞編輯、新聞評論等業務操作技能。

  (四)瞭解網路等新興媒體運作流程,增強學生網路編輯、網路資訊獲取、選擇和加工等實踐操作能力。

  (五)在實踐中提高學生觀察和認識社會生活的能力,並進一步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發展,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

  (六)透過實習活動積累資料和素材,為畢業論文的撰寫做好前期準備。

  四、實習要求

  實習程式與時間安排

  畢業實習由系實習工作管理領導小組佈置和指導。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本科生的畢業實習安排在第七學期,全程要求達到8周。

  五、實習指導與管理

  實習指導教師由班主任和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擔任,其職責是:

  (一)掌握實習生落實單位的情況,必要時協助學生尋找實習單位;

  (二)定期與實習生溝通,瞭解實習動向,解決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向系實習工作管理領導小組彙報情況;

  (三)組織實習生開展實習彙報和經驗交流,指導撰寫實習報告;

  (四)論文指導教師和班主任評定實習成績。

  學生在實習單位的實習活動同時受單位負責人和實習導師的監督、管理和指導,並由其出具實習鑑定和工作評價。

  六、實習單位的選擇與落實

  採取分散實習的方式,原則上應選擇與本專業學科理論知識和技能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如:各級廣播電臺、電視臺、網路傳媒以及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部門。為檢驗學生的新聞專業素質,實習單位應由學生自行聯絡,確實有困難的,由系實習工作管理辦公室協助就近安排解決。

  七、實習紀律

  1.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四項基本原則,嚴守新聞職業規範。

  2.遵守實習單位的各種規章制度,主動熱情承擔工作,尊敬師長,謙虛謹慎,團結合作,注意人身安全。

  3.實事求是,主動向指導教師彙報工作。

  4.按時實習,準時返校,按照要求認真撰寫實習報告。

  八、實習考核方式與成績評定標準

  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應根據實習大綱和具體計劃,寫出實習日記,記錄實習的收穫、心得和發現的問題,並及時與實習導師或班主任交流。實習結束時,學生必須收集實習成果並寫出實習總結報告。

  學生實習結束後,由實習單位負責人和實習導師填寫實習鑑定和評語,再由班主任根據學生的實習日記、實習報告及實習單位的鑑定與評語進行綜合評分,評分按五級分制(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成績及格以上的學生,可獲得該次實習的學分,凡成績不及格的學生,必須重修;缺實習成績或實習成績不及格的學生,畢業時按結業處理。

  九、實習報告的內容與要求

  實習報告一般由下列幾部分組成:

  1.實習單位概況;

  2.實習崗位職責的具體內容;

  3.實習工作的詳細過程;

  4.實習的具體成果(附實習期間刊發或播出的文字、照片或影片作品光碟和錄影帶,有相關主管批示的節目播出或作品錄用證明,欄目、節目策劃論證文字,節目獲獎證書原件等);

  5.實習效果分析;

  6.對專業基礎理論教學的意見或建議。

  要求:材料真實,過程真實,文字寫實,字數不少於5000。

新聞專業實習計劃3

  一關於有線電視新聞臺

  有線電視新聞臺簡介:有線新聞臺是全球首個全日二十四小時以廣東話廣播的新聞頻道,包括《重點新聞臺》、《財經資訊臺》、《24小時新聞臺》、《直播新聞臺》四條頻道,擁有五百多人的新聞團隊,每天24小時為客戶提供最新最快的新聞資訊。有線電視新聞臺更是香港首間建造“全數碼新聞中心”的媒體,率先帶領香港進入全數碼廣播。

  二實習前的準備

  因為有線新聞臺沒有在內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沒有看過它的節目。也可以說對它根本不瞭解。上網所能查到的資料也很有限。對它的瞭解,也是停留在學院老師對它的介紹。不過,在出發前,多留意有關香港的新聞,看tvb和亞洲電視的新聞,不但助於多瞭解香港最近的新聞熱點,還可以對新聞媒體的製作模式有個初步的瞭解。

  另外,去香港實習臨出發前,還要注意檢查好自己的證件是不是已經辦好,行李是不是帶齊。這些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如果不做好,那麼就會給實習帶來很大的麻煩。

  三實習工作

  這次能去香港有線電視新聞臺實習,對於我來說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會。因為對於讀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說,應該多實踐。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體運作方式。而在香港這樣一個寬鬆,自由的新聞環境,有線新聞臺是我們更進一步學習的理想平臺。第一天去新聞臺報到的時候,港聞部的採訪主任黃慶州先生第一句告訴我們的就是:“你在實習的過程中,能學到什麼取決於你的態度。”而且他還補充說,來實習的意義,就是把我們在學校裡面學到的東西表現出來,電視臺不會從頭開始教我們。這翻話,是個指引,也是個提醒,他讓我明白到,在以後的五個星期內,能學到什麼東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們也不僅僅是代表我們自己,我們所代表的也是我們學院,還有他們對內地學生的印象。

  港聞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說港聞部(也叫assignmentdesk)是整個新聞臺最忙碌的地方一點都不為過。每半個小時更新一次的新聞,幾乎每一條新聞都要有followup。有時候,一條新聞,又需要幾個記者採訪不同的部分,而這些新聞又是耽擱不得的'。在assigndesk裡,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麼叫做跟時間賽跑。

  在港聞部實習的三個星期裡,我們一般都是以觀察為主,高等法院,政府總部,教統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實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務這幾個線條的新聞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負責這些方面的記者漸漸熟落起來,看多了他們問問題的形式,以後獨自做採訪,也上手得比較快。

  每天晚上十點左右,記者就要打回臺裡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採訪什麼新聞。在新聞量多的時候,一個記者一天內做五條新聞也是很正常的事,這是在內地媒體實習的時候絕對無法想象到的。

  而teamwork對於電視媒體來說也是很重要的,這點,在我們上課的時候,也是經常強調的一點。一條新聞的出來,不是記者一個人或者是編輯一個人的功勞。它需要全部人都很優秀,如果是在拍攝環節中,攝影師拍得不好,擠不到好位置,那麼無論記者的稿寫得有多好,畫面不好看,這不是一條好新聞。又或者,如果負責開車的司機,不熟悉路段,稍微開錯了幾個路口,或者是錯了幾個紅紅綠燈位,那麼新聞做得再好,被其他電視臺先播出了,那也是輸了。所以,即便是看起來很小的一個環節,如果這個teamwork裡的成員不合作,做得不夠好,那麼都會直接影響到這條新聞的質量,長遠來說,會影響到整個臺的形象。這也是為什麼新聞臺裡面不強調英雄主義的原因。

  另外,香港的電視新聞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們不喜歡在新聞中出現具體的時間,這是因為有些重要的新聞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聞裡面出現“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點”這樣的時間詞,就會混淆觀眾。香港媒體的新聞較之內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鐘到1分半鐘。在半個小時的新聞內,所含的資訊量就會加大,也是為了適應香港人節奏快,對資訊的要求快,準,好的習慣。

  在觀察了三天之後,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實踐的機會:在一個公開場合上採訪教統局局長李國章。

  因為在整個實習的過程中,香港教改一直是個熱點關注的新聞,所以每逢教統局長李國章出現的公眾場合,都會聚集一大批媒體的記者在外等候。當我到達了會場時,教統局的io(informationofficer)在一開始就說李先生今天大概都不會接受媒體採訪了,大家都似乎認為今天也是不會有收穫。但是大家也還是繼續等李國章出來,準備突擊採訪。

  教統局的io又表示說李國章願意接受媒體的採訪。我們又馬上把麥克風插上,等待李國章出來接受採訪。在採訪完畢後,記者們大多數都會聚集在一起,互相參考大家所記錄到的筆記和聽回錄音,來確保自己沒有漏掉任何的資訊,有些不確定的還會反覆問。而相互之間也會參考一下這條新聞怎麼報。再打電話回各自的臺裡向採主報料。在這次報料過程當中,我自己也犯了一個錯誤,我向採主說李國章沒有回應我們問的問題。因為這樣的說話,我是聽到另外一個媒體的記者這樣報料回她的臺裡的,所以我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想當然的覺得也應該是沒有回應的,就這樣跟採主說了。採主當時沒有說什麼,就是叫我把派到的beta帶和音訊先傳回臺裡,讓他聽。等新聞出了以後,採主再打給我說,其實李國章從他的問題中已經是回應了我們問的問題了的,只是說得方式比較婉轉,所以以後的採訪一定要經過自己的分析,要注意聽被採訪物件回答的問題,如果遇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還要繼續跟進下去。有時候,新聞的角度和內涵,就是這樣靠記者挖掘出來的。

  後來漸漸多了自己採訪的機會,每次的採訪回來,都會有不同的問題出現,幸好記者們都很樂意幫助我,告訴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需要改進,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說,剛開始採訪時,問的問題關聯性不夠強,不夠針對,有時問問題又過於絕對,令到被訪物件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問完一個問題後沒有跟進。這些問題,在課堂上老師都有強調過要避免的,聽的時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時候,經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題目和採訪物件,手忙亂,一拿麥克風,學到的東西就丟掉了一半,心裡緊張得被訪物件回答什麼都記不清楚,也無法說按照他們的回答繼續跟進問下去。後來自己總結的時候,也認為,在實習的過程中,保持平穩的心態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麼自己不熟悉的採訪物件時,就慌慌張張的。

  港聞部裡,給我感受最大的一點就是壓力。無時無刻都感受到壓力。在香港一個這麼小的地方就有那麼多的媒體,一條新聞做得好不好,大家都有目共睹。做得好的記者,通常都是行家爭相交流的物件,在業內很受尊重。

  當一個記者,在體力和腦力上要付出很多,當一個香港的記者,要付出的是雙倍的體力和腦力,這也是香港媒體競爭的激烈情況所決定的。記得年前在維多里亞公園,做特首曾蔭權的直播的時候,記者和攝像師就像洪流一樣,圍著曾蔭權,大家都是想要搶到一個好位置,我和同行的記者都被踩爛了鞋子,甚至連褲子都被扯破了。

  專題部——專供我啃帶子的聖地

  專題部一週出兩檔節目,一個叫《香港刺針》,由梁文道主持。專門針對熱門的事件,主持和嘉賓一起探討這個問題。形式有點類似鳳凰臺的《鏘鏘三人行》,不過不同的是,《香港刺針》的節目裡面還會插入記者對這個談論的題目做製作的外拍,另節目的內容更加豐富,而不是單純的talkshow。另外一個是《時事寬頻》,是類似於香港電臺的《鏗鏘集》的一檔專題節目,相對《香港刺針》來說,《時事寬頻》的題材更為廣泛,可以是當前的新聞熱點,也可以是歷史人文,科學技術等等。

  在專題部的實習時間只有一週,但是對於我來說,這一週的收穫特別的豐富。專題部對於我來說,像是一個巨大的圖書館,讓我靜下心來吸收他們前人做過的專題片。每天一早上班,我就是抱著一疊有小山高的紀錄片,跑去剪片室看。一天下來,可以看差不多7、8個小時的片,但是自己都不覺得累,反而一邊看,滿心歡喜的寫筆記,抄下他們好的製作方式。一個星期下來,寫滿了一個筆記本。

  有時,在記者們有空的時候,會跟他們交流國內和他們不同的製作方式,看到一些他們做的很棒的專題,例如中國戲曲、sars系列,醫護前線系列,還有一些國內目前還沒有辦法涉及的區域的專題片,都會問他們整個製作的方式,如何採訪,怎麼確定整個片的結構,等等。

  在專題部的實習過程中,實踐的機會很少。但是在看的過程中,吸收了很多新的知識,新的專題片製作方法。少了出去跑的時間,更可以靜下心來回顧實習過程中,自己的不足和把之前來不及消化的東西,重新消化。對於我來說,這一週,也是自己進步最大的一週。

  在整個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對一些採訪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在學校總以為自己學的不錯,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麼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

新聞專業實習計劃4

  一、實習的性質和目的

  根據新聞採編與製作專業教學計劃,實習是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並透過實習幫助學生充分消化和吸收在校期間累積的理論知識,理論聯絡實際,為學生今後順利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實習方式

  實習形式是根據實習單位和學生實際情況以及學校(院)承擔的科研任務,採取集中與分散、實習與教學相結合等形式進行。原則上統一安排實習單位集中實習,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在完善相關手續以後批准同意單獨實習;實習經費的來源與使用按照學校統一規定處理。

  三、實習要求

  1、服從學校(院)、系和實習單位的安排(有能力自己安排實習單位的可自己聯絡)。自覺遵守學校和實習單位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特別是安全規定、勞動紀律和保密制度。敬業愛崗,勤學好問,刻苦鑽研。

  2、不得隨意收受有礙執行公務的任何錢物或贈品。

  3、因病、因事不能參加實習者,要有醫院證明和書面陳述報告,向指導教師和學院辦理請假手續,同意以後方可准假。實習期間請假,應經指導教師同意,未經批准,不得擅離實習單位,否則按無故缺課處理。無故缺課達三分之一者,不予評定實習成績。

  4、對違反實習紀律的學生,指導教師應及時給予教育批評,經多方教育無效或情節特別嚴重者,可暫停其實習,及時報告學校有關職能部門,並按照校紀校規作相應處理。

  5、實習期間應注意安全,保障身心健康。

  四、實習領導小組

  秦方奇、張慶元、葉愛欣、常民強、李靜、呂靜、段納

  五、實習時間

  1—7周為實習時間,學生於4月2日返校。

  六、學生實習注意事項

  1、認真落實習計劃。實習的順序可視具體情況作些靈活調整,但規定的實習任務必須完成。在實習中要積極主動地完成承擔的任務,加強實際操作能力的鍛鍊。

  2、遵紀守法,講文明、講禮貌。虛心向實習單位的同志學習,自覺接受他們的指導。

  3、嚴守相關機密,自覺愛護公共財產。借閱的檔案和資料不得丟失和損壞。

  4、認真填寫半月一次的彙報表,並按規定的時間寄給指導老師。

  5、實習結束後,及時將專題調查報告送指導老師評閱,認真寫好個人實習總結與自我鑑定表,交實習部門與企業單位聯合簽署鑑定意見。

  七、指導老師職責

  (一)實習動員階段:

  1. 2月16日召開實習動員會,向學生具體佈置實習安排。

  2. 校內指導教師對學生開展實習前的指導工作。

  (二)實習中間階段:

  1. 輔導員及指導老師每週至少與外地學生聯絡一次,並做好聯絡記錄。指導老師每週走訪本市學生實習單位一次,並做好走訪記錄。

  2. 及時回答學生實習中遇到的問題,協助領導小組組長處理突發事件。

  3. 指導與回答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三)實習結束階段:

  1. 4月2日學生實習結束,指導老師要及時收齊實習材料,按學院要求填好實習情況統計表。

  2. 召開實習交流會,負責評定實習總結成績。

  3. 評定實習專題調查報告成績。

  4. 按學院要求評定實習總成績。

  5. 按歸檔要求負責整理好實習全部材料,以備學院、教務處檢查。

  八、考核方式與成績評定

  實習成績由實習鑑定成績和實習報告成績兩部分組成:

  實習鑑定成績依據學生畢業實習鑑定表中指導教師給出的成績給定,佔總成績的70%;

  實習報告成績由畢業實習指導老師給定,包括遵守紀律、學生自我評價和考核意見等,佔總成績的30%。

  九、實習報告要求

  在實習結束後必須完成不少於3000字的“畢業實習報告”,根據自身在實習崗位上的工作經歷,寫出對實習內容的認識、理解和體會。實習報告要求條理清晰,不得抄襲,不能只是簡單的工作日報或者有關資料和說明等。

  實習報告的格式, 整個畢業實習報告分兩個部分:標題,正文。

  1、標題:主標題,副標題。

  主標題統一為《畢業實習報告》,副標題根據自己的工作和體會來定。副標題要求能反映工作和報告的性質或者自己的工作感想體會等。

  2、正文:大體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實習目的,減少實習的目的和意義及實習要求等;

  第二部分 實習內容,結合生產實際或以具體工作為背景;或按照學院教師指定課題開展的內容;

  第三部分 實習總結或體會,主要包括專業知識在實習過程中的應用、對用人單位崗位需求的適用情況、實習中的不足與今後努力的方向等。

  實習報告使用A4紙列印。字數不少於3000字。

新聞專業實習計劃5

  專業見習是大學教學計劃的一個有機部分,是大學學習階段最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之一,是專業見習的前奏。為了搞好我院新聞學專業學生的教學見習,根據教學計劃的要求,結合當前見習工作的實際,特制定文學院新聞學專業教學見習大綱。

  一、課程的性質及目的

  專業見習是在完成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部分專業課學習後,理論聯絡實際的一個重要環節透過專業見習,將切實提高新聞學專業學生的實踐技能。

  透過專業見習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論結合實踐,強化專業知識,深入理解教育、教學的目標和策略;而且能極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透過教學實踐中的摸索與探討,專業教師的協助與指導,學生逐步獲得實踐工作的能力。

  透過見習,還可檢測我校新聞學專業的教學水平,所傳授的新聞知識和理論是否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為今後改進本專業的教學體系、內容、方法,提供實際依據。

  二、實習形式

  課餘見習

  利用週末及周1-周5課餘時間進行見習。

  三、見習時間分配:一週(週一至週日),初擬第十六週

  四、見習見容、要求

  專業見習的目的主要是使新聞學專業學生開拓眼界,瞭解專業發展動向,對報紙、電臺、電視臺、網路等媒體的工作程式及操作流程等進行現場觀摩,聘請媒體資深記者、編輯或報社、電臺、電視臺領導進行專題講座;適時開展模擬見習活動,加強感性認知,加強新聞學專業技能訓練等等,為進一步熟悉新聞專業業務打下基礎。

  實習主要內容,機動安排課餘時間,完成以下實習內容:

  觀摩三亞日報,聽取工作人員介紹,瞭解其工作程式及操作流程等;

  觀摩三亞電臺,聽取工作人員介紹,瞭解其工作程式及操作流程等;

  觀摩三亞電視臺,聽取工作人員介紹,瞭解其工作程式及操作流程等;

  觀摩三亞印刷廠或五指山印刷廠,聽取工作人員介紹,瞭解其工作程式及操作流程等;

  觀摩學校校報、校園網,聽取工作人員介紹,瞭解其工作程式及操作流程等;

  進行報刊編輯策劃,完成報紙版面設計,進行電子排版;

  進行廣播電視節目模擬策劃、製作;

  撰寫見習報告。

  五、見習班級及分組

  1.見習班級:20xx級新聞學

  2.分組

  第一組

  指導老師:邢孔史

  組員:41人

  胡依、何婷、陳膠、朱姝、邵雪琴、陳權、歐強森、張旭康、廖晨曦、張雄峰、江天嬌、徐丹丹、李潔、陳柳奇、崔星韻、付連博、徐英英、董玉、曾亞敏、馬桂林、甘炳榮、朱格儀、宋歡、李景雲、葉瓊旭、李廷壽、郭起、呂慧林、陳昆、黃瑩、謝煜、林巧瑩、蔡深儒、劉鑫、曾文嫻、郭芳菊、劉少珠、張湉、李海燕、葉俊一、周翔、

  第二組

  指導老師:張帥

  組員:32人

  夏立新、黃呈黨、閆照銀、李金龍、張敏、餘明、方琳、梁文景、楊靜、劉力、李影、蔣佩瑩、許雅慧、王玲瑤、謝煜、葉瓊旭、吳合慶、陳銀鳳、董鈺、鄭月圓、喻嘉雯、盧玥、王笑天、李梁燕、蔣蘭、趙榮榮、何婷、徐蓉卓、洪竹青、李冰馨、李玉、白明騏、

  六、成績考評

  根據見習表現(包括考勤、紀律、態度、表現等)和見習小結考評見習成績,見習表現佔總分50%;見習小結佔總分50%。

  七、見習紀律和注意事項

  1.嚴守見習紀律,嚴格考勤。

  2.尊重見習機構指導人員的意見,具有良好的團隊意識,積極配合見習機構開展工作。

  3.自覺保守見習機構的商業機密。

  4.自覺維護學校和院的聲譽和形象。

  5.嚴格遵守學校和見習機構的規章制度。

  6.注意人身安全,預防意外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