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青山不老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1
一、出示圖片,激情匯入
1、出示一幅如詩如畫的山林圖:
師:同學們,在我國的晉西北有這樣一個山溝,參天的楊柳,如臂如股,勁挺山腰;綠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綠風盪漾。景色如詩如畫。在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後,凝聚著一位可敬老人畢生的心血和執著的追求。他為青山披綠衣,青山為他獻鍾情。同學們,想認識他嗎?
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了:《青山不老》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昨天老師不知大家預習了課文,“青山不老 ” 在文中的什麼地方出現的?這是寫作者感悟的一個句子。作者為什麼有這樣的感悟?“青山不老 ”到底是什麼意思?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讀正確。
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老人___艱苦的條件下__創造了奇蹟__,感悟___)
默讀課文,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老人確實年歲大了、老了?
預設交流點:
1、65歲那年,他組織了七位老人開始治理這條溝,現在已有五人離世。
2、他可敬的老伴,與他風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樹回來時,發現她已靜靜地躺在炕上過世了。
3、他已經81歲,知道終有一天自己也會爬不起來。
4、老人拄著柺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盪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後就再也出不來了。(讀)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蹟
1、抓“奇蹟”:
正是這樣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邁之時卻創造了一個奇蹟,再讀課文,找找老人創造了什麼奇蹟?
預設交流點:
⑴ 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裡,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這段話中有兩個“全”,讓你感受到了什麼?指導讀這段話。
⑵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⑶ 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湧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著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讀)
2、體驗綠洲所處環境的險惡:
⑴ 這樣的一片綠洲在祖國大地上隨處可處見,能稱之為是“了不起的奇蹟”嗎?這一奇蹟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什麼條件下創造出來的?
從文中找一找, 畫一畫。把自己的感受寫一些。(文章哪裡寫的?)
讀一讀(再讀課文,感受青山之美,環境之惡。)
⑵ 輕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你從哪兒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
① 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用課件介紹晉西北的地理、經濟,西伯利亞大風、乾旱、霜冰、沙塵暴。
② 結合註釋理解“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的意思。
(出示圖片)(再讀,應該怎麼讀?)
小結:在一片荒無人煙,窮山惡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樹造林,創造出這座青山,這確實是“了不起的奇蹟”啊!如今,這裡沙漠變綠洲啊!
你能夠說說,老人栽樹的意義嗎?
這些樹木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又起什麼作用呢?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說嗎?
這樹下的淤泥有兩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著了這黃土,我們才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是啊:黃土和樹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黃土為樹提供了營養,而樹木的根則紮緊,牽絆著黃土,使之不至於流失。
這種關係正如老人與青山密不可分的關係。這片青山養育了老農,而老農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創造了這片綠色的奇蹟,作為對青山的回報。其實,人與自然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四、深究課文,領悟“青山不老”
1、導語:
一位平凡的山野老農,放棄與女兒歡聚、頤養天年的幸福,15年如一日,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嶺中,他是怎麼想的?(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抉擇,屋後的青山就是他生命的歸宿。)
那麼又是什麼在支撐著他選擇青山作為生命的歸宿呢?
2、集體交流:
出示“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老農怎樣實現自己的價值?
“另一種東西”是什麼呢?
(表面上指的是老農創造的這片綠洲,事實上還包含著開闢山林、綠化家園的精神和造福後代的情懷。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造了這片綠洲,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得到無限的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這是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老的。)
小結:是老人執著地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這種東西不會隨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老人的年邁、離開而消失。它將永遠根植在我們心中,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
指導理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是什麼意思?
老農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樣永放光輝嗎?聯絡上下文想想,作者為什麼這樣說?
小結:是啊,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更為寶貴的東西──與環境作鬥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這一切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帶著這份感動,讓我們一起再讀一讀描寫作者感受的話。(應該帶著什麼樣語氣起來讀?讀一讀。)
交流:作者從這位老人的身上領悟到了“青山是不會老的”。
引導:從貧瘠的山溝到如今蔥鬱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了出來,這就是他生命的價值。因此,當告別老人的時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讀“作為一個山野老農……與日月同輝了”,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悟到──引讀並出示“青山是不會老的”。
總結: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造了這片綠洲,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得到無限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這是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老的。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領悟到──(生齊讀)青山是不會老的!
五、再讀全文,積累拓展,練習了
引導:你想對老農說什麼?還想對別的什麼人說點什麼嗎?對自己說點什麼呢?我們能夠做的又有什麼呢?
總結:綠化、植樹造林的路任重而道遠哪!只有一個老農是遠遠不夠的。
【板書設計】
青山不老
老人 15年 8條溝 7條防風林帶 3700畝林網
與山川共存 與日月同輝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老人所創造的奇蹟,說出“青山不老”的含義。
3、領悟老人植樹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與決心。
教學流程:
一、播放課件,匯入新課
1、播放我國晉西北地區土地沙化的課件資料(或出示相關圖片資料),引導學生暢談感受: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過度:是啊,惡劣的自然環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困難,那金黃的沙土成了人們心中隱隱的痛,但是,有一位81歲的老人卻用自己的雙手,改變了這一切。我們來看——
3、出示第一自然段
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裡,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1)輕輕地讀著這一段文字,然後說說:你從哪裡感受到了什麼?
(2)交流:
(3)想一想這樣的景象可以用一個什麼樣的詞語來形容?
預設: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翠se yu流、鬱鬱蔥蔥……
(4)朗讀指導:
引:a.多美的景色啊,誰能用聲音來展現這樣的畫面——指名讀
b.你彷彿把我們帶到了那片綠色的林海,我們都迫不及待了,一起來吧——齊讀
(5)過度:一個81歲的老人竟然能夠用自己的雙手把一片荒蕪之地變成這樣一片綠色的林海,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板書:奇蹟
(6)揭題: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16課,走近這位老人,感受老人所創造的奇蹟——板書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感悟“奇蹟”
1、請大家開啟課文,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想一想:老人還創造了哪些奇蹟?
2、交流(隨機出示2個句子)
出示: ⑴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 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a.課件出示:
b.生談感受 (評:老人的舉動讓你受到了震撼)
c.自由讀師:請大家也自由去讀讀這句話,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嗎?
d.課件點選數字
師:同學們,就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這些數字上,再去品味,你感受到什麼?:
(我們樊川小學約佔地幾畝?(約7。4畝)(3700畝林網就相當於我們500個樊川小學差不多大。)
e.交流:看到這樣的一組資料,你心裡有什麼想法嗎?
f.小結:師:這一連串的數字背後是老人15年的枯燥歲月;這一連串的數字面前卻是滿山遍野的綠。這就是——生:“奇蹟”,一個了不起的奇蹟!讓我們用朗讀來感受這種奇蹟吧!
——自由讀這一句——指名讀(強調數字)
評:1、你讀的時候強調了數字,讓我們更好的感受到了這種奇蹟。
2、你讀得聲情並茂,這確實是了不起的奇蹟。
師:透過這一連串的數字,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出老人什麼樣的形象呢?
生:偉岸、高大。生:值得尊敬、學習。
師:(結)老人用他不屈不撓的毅力在風沙面前豎立起一道天然屏障,也在我們的心中豎立了高大的形象,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用朗讀來表達此時的心境吧。男生讀,女生讀。
預設(2):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湧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著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
a.師:為什麼你覺得這也是奇蹟呢?(引:我們身邊也不乏垂柳依依翠楊挺拔的景象,那麼這裡的樹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生:
b.師:是的,樹的勇敢扼制了山洪的兇猛,龐大的根系牢牢扼住了稀疏的黃土,這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蹟。
c.朗讀指導:(男女生讀)
d.引讀:
師:參天的楊柳,綠色的波浪,如臂如股,勁挺山腰,這一切都是這位老人創造的奇蹟——生讀: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 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三、奇蹟背後
1、 師: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啊,那麼這位老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創造的奇蹟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2、3自然段,用波浪線畫下來。
2、自由找
3、交流(預設)
(一)大環境
生:
1、師:你找到的是老人生活的大環境(板書:大環境),如果讓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它,你會用什麼?——生:惡劣 (板書:惡劣)
2、請同學們再去讀讀這一段話,(課件出示)這段話中的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環境的惡劣?把它圈出來。
預設:乾旱、霜凍、沙塵暴
肆虐、盤踞之地、風吹沙起
3、師:(課件出示)誰來讀讀這些詞語?指名讀
4、師:在座的同學有誰去過晉西北?那麼你們知道晉西北的環境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惡劣嗎?老師這兒有一則資料,我們一起來看:(出示資料)師讀
(晉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趨嚴重,屬於沙塵暴高發區,素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滿天”的說法。這些主要分佈於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個縣(區)的風沙帶,土地沙漠化面積每年都在增加。右玉縣老城12米高的城牆如今已被黃沙埋沒,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牆;五寨縣許多村莊,由於風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遷一次。)
5、交流:(師:誰來說說你此時的感受?)
6、師:是啊,這裡可稱作窮山惡水、荒無人煙、死亡之地。帶著這種感受再讀這些詞語——生齊讀
師:如此惡劣的環境,難怪,縣誌載:(課件出示: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
師:你們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師:在如此險惡的環境裡,這位老人卻創造出這一片青山秀水。這的確是了不起的——奇蹟啊。
(二)小環境
1、師:誰再來說說,老人還在怎樣的情況下創造了奇蹟?
生:
師:這是老人所生活的小環境(板書:小環境)
師(引)老人用他的堅毅抵住了環境的惡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樣辛酸的故事呢?
生:早出晚歸
生:七位同伴五位過世
生:風雨同舟的老伴沒能見上最後一面
師:可見老人的生活非常的——艱苦板書:艱苦
師引:
面對五位老漢的離去,老人沒有離開,依舊選擇了——(課件出示)種樹!;
面對老伴的過世,他也沒有離開,還是選擇了——種樹!!
面對女兒三番五次地從城裡回來接他去享清福,他選擇的還是——種樹!!!。
師:15年啊,綠色披上了青山,而青絲卻變成了白髮,死亡帶走了他的親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老人沒有離開,他不走,是因為——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他不走,是因為——他覺得屋後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2、師:他不走,還會因為什麼?
預設2:保住了這黃土,我們才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評:是啊,在老人心中,樹與土的關係是如此的親密啊)
預設3: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師(引)看眼前翠綠的青山,聽耳邊樸實的話語,我被老人的行為所感動,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發高大起來(課件出示句子)
師:自由讀讀這句話,你有什麼疑問嗎?
生質疑:另一種東西是什麼東西?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什麼意思?
(理解 “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 “另一種東西”)
師:想一想“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的字面意思是什麼?
(與山川共存: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與日月同輝:就是和太陽月亮一起發出光茫。)
師:可是,老農能和山水永遠在一起嗎?能像日月一樣永遠發出光輝嗎?請大家聯絡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麼與山水共存、與日月同輝呢?
生:
(對土地的熱愛、對家園的熱愛、堅持不懈的毅力)
師小結:是啊,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更為寶貴的東西──與環境作鬥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這一切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
板書:無私奉獻造福人類
帶著這份感動,讓我們一起再讀一讀描寫作者感受的話。生自由讀,指名讀,範讀,齊讀。
師:是啊,就是這一股力量支撐著老人,讓他執著的堅守著這一片土地,15年啊,生接讀——他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 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師:此時此刻,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們真正領悟到了──(生齊讀)青山是不會老的!
四、再造奇蹟
1、 A“青山不老,精神永存!”這位老人是晉西北的農民,他淳樸頑強、不善言表。他就是馬永順。今天,就讓我們在這兒,說出老人心中的話。
B、黑龍江省鐵力市市政府在鐵力林區前修建了馬永順紀念館、馬永順林紀念碑,將鐵力林業局第二中學改名為馬永順中學。此時,如果你來到紀念碑前,心裡肯定有許多話想對馬爺爺說吧。
現在,請左邊兩組同學來寫老人想說的話,右邊兩組同學來寫我想對老人說的話。
2、 學生寫話,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
五、總結
同學們,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地球對於我們也只有一個,熱愛生命就要熱愛地球,熱愛家園。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3
一、激情匯入。
師:同學們,在祖國的晉西北,有這樣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愛著他生活的那方水土。你們想認識他嗎?今天,我們就透過學習《青山不老》這篇課文來走近這位老人。(板書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初讀,概括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
(1)要求: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思考:課文主要人物是誰,他創造了怎樣的奇蹟?
2、檢查,反饋。
奇蹟: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高照小學=25畝
幾所高照小學=3700畝(148)
我們一起朗讀,讀出“了不起”。
三、緊扣青山,感悟精神。
(一)希望的青山
老人到底創造了一片怎樣的青山?找出描寫青山的地方,談談自己的體會。(生自讀,勾畫,做批註)
出示句子1: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裡,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美麗、充滿生機、茂密……)
師:是啊,這是一片美麗、充滿生機、綠意盎然的青山,讓我們甜美的讀一讀。
師:這還是一片怎樣的青山?
出示句子2: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湧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著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
(堅強、勇敢、生命力頑強……)
男生齊讀,讀出勇敢、堅強的語氣。
是啊,這不僅是一片美麗的青山,更是守住這方水土的青山,守住人們生存希望的青山!
(二)險惡的環境
為什麼說老人創造的這片青山是一個奇蹟?(生默讀思考、自由發言)
在如此險惡的環境裡創造出這一片青山,的確是一個奇蹟!(板書環境險惡)
(三)偉大的品性
老人在創造青山的偉大奇蹟中,你看到了老人身上的哪些品質和精神?(學生自由說)
文章是如何讚美老人的?
出示句子: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他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了。
齊讀。
學生質疑。
預設:1:另一種東西指的是什麼?
2: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是什麼意思?
解答疑問。
讓我們用讚美崇敬的語氣再讀讀這幾句話吧(板書山川共存日月同輝)
大家朗讀文章結尾,“青山是不會老”的是什麼意思?(學生自己說)
小結:是的,老人偉大的精神和博大的情懷像青山一樣永葆青春,老人的精神將會被這片土地上的子子孫孫傳承。是的,青山是不會老的
四、拓展練習
1、學習小練習筆。
摸著這塊石碑,你想_________地對老人說___________________。
看著這片綠意盎然的樹林,你想___________對全世界人說________________。
2、交流,小結。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識“虐、踞、淤”,理解“肆虐、風雨同舟、三番五次、歸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輝”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老人所創造的奇蹟,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領悟老人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課前準備
相關圖片資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畫,激情匯入
1、出示一幅如詩如畫的山林圖。
師:瞧,同學們,參天的楊柳,如臂如股,勁挺山腰;綠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綠風盪漾。多麼如詩如畫的景色呀。在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後,凝聚著一位可敬老人畢生的心血和執著的追求。他為青山披綠衣,青山為他獻鍾情。同學們,想認識他嗎?
2、板書課題:青山不老。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學生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讀正確。圈出自己認為最關鍵的詞語。
(2)教師出示重點詞,學生進行練習。
(3)自由選擇下列詞語中的五個,把它們連起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扛上肆虐盤踞綠洲歸宿奇蹟宏偉價值命運
二、以文入情,感受奇蹟
1、抓“奇蹟”。
師:青山為證,綠樹為憑。老人綠化造林,執著地堅守著大山。從他的事蹟中,哪個詞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蹟)
出示: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去年冬天,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
這是怎樣的一個奇蹟呀?引導學生想象,然後齊讀。
2、課文的哪些部分還具體寫到了這一奇蹟?找出來進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這一奇蹟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出來的?學生讀課文,概括。
預設:
(1)出示:我知道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境。
聯絡課文,結合註釋,學習第2自然段,瞭解惡劣的自然環境。
(2)我還知道這個院子裡的小環境。(學習第3自然段)
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老人創造的奇蹟,再說說自己對老人的看法。
作者對老人是什麼看法呢?從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
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把這句話多讀幾遍,聯絡課文內容邊讀邊想,並背誦下來。
(3)再讀全文,積累句段
(4)讀課文,摘抄或背誦自己喜歡的內容。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詞,並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老人所創造的奇蹟,說出“青山不老”的含義。
4、領悟老人植樹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與決心。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語言文字背後所蘊藏的含義。
2、領悟青山不老的含義。
三、教學準備:
相關圖片資料、小黑板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提出疑問
1、師:上一課中,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眷戀與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這節課,我們將去感受一位老人對青山的一片深情。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提出疑問:青山不老什麼意思?這也就是我們本節課要弄明白的一個話題。在課題上加上一個醒目的問號。
(二)自讀課文,初步理解青山不老
自讀課文,思考問題:(出示閱讀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2、青山不老什麼意思?
3、課文中哪些語句是寫青山不老的?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青山不老。
1、課文中是寫誰讓這青山不老的?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長還是短?人生苦短能有幾個15年,而在老人這15年中卻幹了多少事啊!)齊讀此句話,引導同學想象。(這一連串的數字背後是老人15年的枯燥歲月;這一連串的數字面前是滿山遍野的綠。)此時你覺得這位老人在你面前是什麼樣的形象?讓我們帶著對老人無比崇敬的感情讀讀這句話。
2、綠色對於我們並不陌生,可對於生活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晉西北來說卻是難得一見的,那麼,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的呢?大環境:自然條件惡劣;小環境:生活條件艱苦。
3、此時,你認為青山不老僅指樹木蒼翠,綠意盎然嗎?還指什麼?你是從哪些語句讀出來的,默讀課文,迅速在書中找一找。理解重點句“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老人要把一生奉獻給山溝,要把生命奉獻給青山) “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了。(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與環境作鬥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造福人類的奉獻精神。這一切將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讓我們帶著對老人的崇敬再讀一讀這句話吧!
5、迴歸課題,理解課題,為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6、指導寫法。
(四)暢談感想,深化主題
(課件出示圖片)巍巍青山常綠
白髮老人沉思
1、面對這位老人,你想說些什麼?
2、師總結:同學們,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植樹造林、綠化荒山,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讓我們像晉西北的老農一樣,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綠色!
(五)課堂作業
1、讀記詞語。
2、背誦自己最喜歡的語段。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會寫課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2、透過對比、朗讀等方式感受老人創造的奇蹟,體會老人對土地和家園的熱愛,及堅持不懈的毅力。
3、透過學寫環保格言,強化學生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
【教學難點】體會老人對土地和家園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
出示圖片,自由讀讀第一自然段。老師也忍不住想和你們一起合作朗讀。窗外是……。院子在山溝裡,山上……。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四周全是……風一吹……。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這滿眼綠波的林海在15年前是怎樣的嗎?出示圖片。 2、將這寸草不生的黃土改造成滿眼綠波的林海,是何方高人呢?他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黃土高原上的一位老人。(板書課題:青山不老,齊讀課題。)
二、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
⑴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 用文中的一句話說說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
2、字詞檢查:
土炕、肆虐、盤踞、風雨同舟、歸宿、恭敬、如臂如股、勁挺、淤泥、防風林帶、林網、霜凍。 ⑴ 讀:指名讀,齊讀。 ⑵ 默寫:肆虐(一人黑板上默寫)。3、解意:有不理解的自己提出來,學生互相解答。
三、理解奇蹟
老人創造怎樣的奇蹟,課文中的哪一句話揭示了?
1、從數字理解奇蹟:學生回答,教師出示句子: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這是一個怎樣的奇蹟?為什麼?“一畝”有多少大?(667平方米)3700畝是多少平方米? 667*3700=2467900平方米=246.79平方千米
這就是“奇蹟”的意思。一個了不起的奇蹟!
自由讀這一句──指名讀(強調數字)──齊讀。
2、從大環境理解奇蹟:
那麼這位老人是在怎樣的大環境下創造了這樣一個奇蹟呢?默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劃一劃。
學生回答後,出示第二自然段。
你從這段話中體會到了什麼?(環境的險惡。)
出示晉西北大風、乾旱、霜凍、沙塵現象的材料(看了這些文字和圖片,你有什麼想法?
在這樣惡劣的大環境下,這個手端一杆旱菸袋的瘦小的老漢堅持15年植樹造林,綠化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怪不得作者這樣讚歎: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悟再齊讀這一句:“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3、從小環境理解奇蹟:
要創造這樣的奇蹟,年輕力壯的人都不一定能堅持,而這位老人已經多少高齡了?(81歲)耄耋之年的老人。那麼這位老人又是在怎樣的小環境下創造了這樣一個奇蹟呢?
學生回答。讀第三自然段。
聯絡你的生活實際,說說在你的生活環境中80多歲的老人應該是怎樣生活的?那麼這位晉西北的老人又在幹什麼呢?(引讀中心句:“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蹟!
4、從結果在此體驗奇蹟:一位年過80的老人,在環境如此惡劣的晉西北土地上堅持植樹造林15年,並且還將繼續下去。難怪我們在黃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樣的景緻。
(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配樂讀。)
四、解讀奇蹟
從貧瘠的山溝到如今蔥鬱的青山,老漢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出來了,這就是他生命的價值。因此當告別老人的時候,“我”不由得想到——齊讀
(出示: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嗎?“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在字面上是什麼意思?理解得不錯。可是老人能和山水永遠存在嗎?老人能像日月一樣發出光輝嗎?請大家聯絡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麼能與山水共存、與日月同輝?
是啊,老人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更為寶貴的東西——與環境作鬥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這一切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帶著這份感動,讓我們再一起讀以讀描寫作者感受的話。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們領略到了——青山不老(齊讀)
五、作業—
1、按課文內容填空:
這位晉西北的老人,已經種了____年樹,綠化了____,造了____,3700畝林網,這是____。老人覺得____,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____,他是真的與____。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悟到:____。
2、“青山不老!”說得真好!這位老人是晉西北的農民,他淳樸得就像黃土高原上的黃土地,淳樸頑強、不善言表。縱觀全文老人只有一句話:“這樹下的淤泥有兩米厚,都是好土啊。”其實老人心中有千言萬語。面對漸漸乾涸的河流,面對皸裂的土地,面對土地日益荒漠化的趨勢,他有許多的話要說。他想對鄉親們說什麼?他想對年輕人說什麼?他想對我們說什麼?今天,你就做他的代言人,說出他心中的話。
3、背誦背環保格言。
(1)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2)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3)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4)有限的資源,無限的迴圈。
(5)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綠色。
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通過了解老人創造的奇蹟,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課上完了,我結合學校提出的“高效”課堂的精神,反思自己這節課的得與失。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樣的奇蹟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的,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整個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且層層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清晰,流暢,重點突出。
二、課堂動靜結合,學生自主學習
課堂以大問題統領, “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老人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了奇蹟”,“老人為什麼一定要種樹”,“為什麼青山是不老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透過默讀走進文字,思考問題,透過有感情地讀、悟,領會老人不屈的種樹精神,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情懷。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巧設鋪墊,難點突破水到渠成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造的奇蹟到老人身上所體現的精神,我設計了一個過渡性的問題,即老人在15年的種樹歲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挫折,並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現,“老人15年如一日地種樹,面對一切困難與痛苦,他不改初衷。當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繼離世時,他繼續種樹;當風雨同舟一生的老伴過世時,他仍在種樹;當唯一的女兒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時,他還是選擇種樹;……”透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執著的精神,緊接著追問老人為什麼要如此執著地種樹,透過默讀相關的語段,學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此基礎上,說說為什麼青山是不會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有效課堂,及時反饋
課堂上還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了反饋,課堂的最後5分鐘,出示自己設計的課堂練習題,要求學生當堂完成。這些練習針對性強,是本堂課的重點,學生完成的情況較好,說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有效的學習。
在我看來,“有效練習”的課堂更注重學生對知識本身的掌握情況,從“有效作業”來看,在這一節課中似乎有了一點兒蹤影,可是高效的語文課中的文字的情感如何落實,而且是有藝術性地展開,我的課堂中是缺失的,這也是我的困惑,情感的感染勢必要創設一些情境,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可是一堂課40分鐘,要實現高效,應怎樣處理呢?今後要積極摸索。
萬變不離其宗,讓學生以更多的時間親歷文字,與文字對話,是我必須要做到的,今後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治理、歸宿、三番五次、領悟、風雨同舟”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教學重難點:瞭解課文的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領悟老人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瞭解我國晉西北地區沙化現象以及植樹造林的狀況。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板書“青山”, “青山”讓你聯想到了什麼?在文中指的是什麼?
2、板書“不老”,為什麼說“青山不老”呢?
3、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再次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認真快速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劃出你認為比較難理解的詞和句子。
(2)讀了課文後,你對 “青山不老”又有什麼新的認識?同時產生了哪些問題?
1、反饋交流。
(1)交流比較難理解的詞和句子。
(2)交流你對“青山不老”的新認識。
三、利用“閱讀提示”再讀課文,感受老人偉大奇蹟。
1、先解決“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的”。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劃下有關的內容,並用自己的話概括。
2、可以學生自學或小組討論。
3、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
(1)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裡,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課件展示林海,這段話中有兩個“全”,讓你感受到了什麼?指導讀這段話。
(2)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去年冬天,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
點撥:一畝約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種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這是怎樣的一個奇蹟?
請同學們一起再來讀一讀,把這一奇蹟展示出來。
(3)楊柳、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湧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著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老人說:“這樹下的淤泥有兩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這黃土,我們才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點撥: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樹?它們的作用是什麼?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說嗎?
指導朗讀:是啊,有了老人才有樹,有了樹,才包住了這片青山。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
小結:保住了這片黃土,我們才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老人創造的是一個??學生接“了不起的奇蹟”。
4、那麼老人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奇蹟的?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1)體驗綠洲所處環境的險惡。(學習第二自然段)
①輕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你從哪兒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
②用課件介紹晉西北的地理、經濟,西伯利亞大風、乾旱、霜冰、沙塵暴。
③結合註釋理解“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的意思。
(2)體驗老人生活條件的艱苦和年紀的大(學習第三自然段)。
我們一起讀讀,體會老人生活條件的艱苦和年紀的大。
課文還有哪裡還提到老人的年紀大?學習後面文中的一句話:老人拄著柺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盪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後再也出不來了。讀一讀。
(3)小結:同學們,在這片荒無人煙,窮山惡水之地,年老古稀的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樹造林,創造出這座青山,這確實是“了不起的奇蹟”。板書“了不起的奇蹟”。
四、感受老人的精神,領悟“青山不老”。
1、讀到這兒,你知道“作者為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嗎?你能把體會寫下來嗎?
學生交流感悟;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用前面學生提到的不理解的句子進行小結,(出示句子讓學生朗讀)從而解決問題。
⑴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後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老人願意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這山溝,將自己的生命都奉獻給這青山,這是一種為了造福人類無私奉獻的精神。)
⑵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是老農創造的這片青山,可以與山水共存;
是老農創造奇蹟的這個精神更值得永遠流傳;
是老農面對困難能夠迎難而上,堅持不懈地努力改造,這種精神會永遠閃光。)
2、小結並指導朗讀: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更為寶貴的東西──與環境作鬥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這就是“另一種東西”,這一切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帶著這份感動,讓我們一起再讀一讀這句話。)
3、總結:你們說得都很好,這就是我們對課文“青山不老”又一個新的認識。同學們,只要有千千萬萬的人具有老人這樣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這青山會老嗎?讀最後一句話。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理解老人所創造的奇蹟,說出青山不老的含義
2、領悟老人植樹造林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語言文字背後所蘊藏的含義
2、領悟青山不老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這裡不僅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化,而且還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蹟.他們之中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纏綿悱惻,有的驚天地、泣鬼神,也有的平凡中透著偉大.今天,我們這節語文課就來講述一個平凡老者的不同尋常的故事(板書:青山不老)
二、讀課前提示,明確本課的閱讀要求。
1、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
2、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情況下創造的?
3、作者為什麼說青山是不老的?
三、自由讀課文,感悟奇蹟。
思考: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
1、學生討論回答
2、解讀奇蹟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師: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長還是短?
明確:很長
師:人生苦短能有幾個15年,而在老人這15年中卻幹了多少事啊!
生:(齊讀)綠化了8條溝、7條防護林帶、3700畝林網
師:一畝約667平方米,我們羅店中學的校園面積差不多30畝,你能想象一下老人造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停頓)(123個)
師:這一連串的數字背後是老人15年的枯燥歲月;這一連串的數字面前是滿山遍野的綠。
師:(引)奇蹟已然創造,我們就要用心去品讀,找出具體描寫這一奇蹟的句子讀一讀。
明確:第一自然段
師:(引)樹木營造了欲滴的綠色,我們身邊也不乏垂柳依依翠楊挺拔,那麼這裡的樹是什麼樣的?
生:讀(楊樹、柳樹一層層的綠梯)
師:樹的勇敢扼制了山洪的兇猛,龐大的根系牢牢扼住了稀疏的黃土,樹土的關係在老人心裡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明確:這樹下的淤泥有兩米厚,都是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師:土地是莊稼人的命根,農民有了沃土才會有希望,而樹恰恰是保證水土流失的關鍵,所以,老人把他的精力都用在了植樹造林上,這樹是他的命根,這樹是他的希望,這樹就是詮釋他生命價值的最好體現。
四、引導學生了解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情況下創造的
同學們,綠色對於我們並不陌生,可對於生活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晉西北來說卻是難得一見的,那麼,為什麼在這裡植樹就這麼難呢?
明確:大環境,風沙肆虐
明確:乾旱、霜凍、沙塵暴
明確:環境異常險惡
知識連結
師:晉西北氣候惡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趨嚴重,屬於沙塵暴高發區,素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滿天的說法。右玉縣老城12米高的城牆如今已被黃沙埋沒,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牆;五寨縣許多村莊,由於風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遷一次。
師(引)老人用他的堅毅抵住了環境的惡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樣辛酸的故事呢?
明確:早出晚歸
明確:七位同伴五位過世
明確:風雨同舟的老伴沒能見上最後一面
師:15年啊,綠色披上了青山,而青絲卻變成了白髮,死亡帶走了他的親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為(課件出示)生讀: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他不走,因為(課件出示)生讀他覺得屋後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五、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
師(引)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
明確:老人要把一生奉獻給山溝
明確:要把生命奉獻給青山
師(引)看眼前翠綠的青山,聽耳邊樸實的話語,我被老人的行為所感動,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發高大起來(課件出示)
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了。
生質疑:另一種東西是什麼東西?
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什麼意思?
生交流彙報
師小結:是啊,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與環境作鬥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這一切將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讓我們帶著對老人的崇敬再讀一讀這句話吧!
師(引)巍巍青山承載了幾代人的夢想,棵棵楊柳記載了老人寄情荒山,造福人類的足跡,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意義卻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讓我們滿懷敬佩、崇拜、感激之情與作者同呼:青山是不會老的!
為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造了這片綠洲,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延續,而且隨著青山萬古長青。
六、暢談感想
師:面對這位老人,你想說什麼?
師總結:同學們,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植樹造林、綠化荒山,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讓我們像晉西北的老農一樣,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綠色!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情感目標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沙塵暴時風沙肆虐,如果我們不能及時治理就會導致更大的災難。《青山不老》這篇課文就向我們講述了一位老人將荒山變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讀課文
1、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通讀課文,讀準字音,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問題:
(1)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麼景色?
(2)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麼樣子?改造之後又是什麼樣子?
(3)老人為什麼綠化這片山地,如果不綠化行不行?
(4)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後果會怎樣?
4、提出不懂的問題。
5、全班彙報,檢查學習情況
三、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思考下列問題
1、老人既然這麼辛苦為什麼不去城裡的女兒家享福?
2、為什麼老人說“保住了這黃土,我們才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3、“青山是不會老的。”你是如何看待這句話的?
四、寫一寫
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五、作業
1、會寫本課的4個生字
2、寫一寫你對青山的感受。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能認讀虐、踞等生字,理解“肆虐、歸宿、盤踞”等詞語。
2、理解老人創造的奇蹟
3、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領悟老人植樹造林、綠化家園、造福後代的精神
【教學重點】:理解老人創造的奇蹟,理解青山不老
【教學難點】:理解青山不老
【教學過程】:
一、揭題,初讀課文
(1)揭題
(2)大聲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通課文。
(3)學習生字詞
(4)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二、再讀課文,理解了不起的奇蹟
1、老人創造了怎樣了不起的奇蹟
2、老人在什麼環境下創造了了不起的奇蹟
三、研讀課文,感悟老人的精神
1、結合課文內容,說說老人在植樹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與痛苦?在困難與痛苦面前,老人仍然種樹,說明老人具有什麼精神?
2、老人為什麼非要種樹?
3、議一議,“另一種東西”指什麼,“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的是什麼?
四、總結課文,說說青山不老。
五、課堂練習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徐琴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通過了解老人創造的奇蹟,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課上完了,我結合學校提出的“高效”課堂的精神,反思自己這節課的得與失。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樣的奇蹟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的,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整個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且層層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清晰,流暢,重點突出。
二、課堂動靜結合,學生自主學習
課堂以大問題統領,“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麼故事”,“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老人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了奇蹟”,“老人為什麼一定要種樹”,“為什麼青山是不老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透過默讀走進文字,思考問題,透過有感情地讀、悟,領會老人不屈的種樹精神,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情懷。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巧設鋪墊,難點突破水到渠成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造的奇蹟到老人身上所體現的精神,我設計了一個過渡性的問題,即老人在15年的種樹歲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挫折,並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現,“老人15年如一日地種樹,面對一切困難與痛苦,他不改初衷。當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繼離世時,他繼續種樹;當風雨同舟一生的老伴過世時,他仍在種樹;當唯一的女兒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時,他還是選擇種樹;……”透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執著的精神,緊接著追問老人為什麼要如此執著地種樹,透過默讀相關的語段,學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此基礎上,說說為什麼青山是不會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重視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
選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用一個詞概括大、小環境的特點等設計,是讓學生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進行理解概括,既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體現了語文的工具行。
五、課堂反饋及時
課堂上還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了反饋,課堂的最後5分鐘,出示自己設計的課堂練習題,要求學生當堂完成。這些練習針對性強,是本堂課的重點,學生完成的情況較好,說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有效的學習。
存在不足:
1、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較單一,引導語表達不夠準確,過渡語的表述缺乏深情。
2、在理解大環境的險惡的時候,未設定相應的情境,若給學生出示一些相應的表示環境的.圖片,會給學生很直觀的印象,可以更快地理解險惡的環境。
3、教師在課堂上的關注面太狹窄。
4、課堂上學生的朗讀較多,但是老師缺少有感情的讀的引導,齊讀的形式較多,未讓學生讀出應有的情感。
在我看來,“高效”的課堂更注重學生對知識本身的掌握情況,從高效來看,在這一節課中似乎有了一點兒蹤影,可是高效的語文課中的文字的情感如何落實,而且是有藝術性地展開,我的課堂中是缺失的,這也是我的困惑,情感的感染勢必要創設一些情境,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可是一堂課40分鐘,要實現高效,應怎樣處理呢?今後要積極摸索。
萬變不離其宗,讓學生以更多的時間親歷文字,與文字對話,是我必須要做到的,今後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上出更好的課。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11
【基礎知識積累】
讀讀記記“治理、歸宿、盪漾、領悟、風雨同舟”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情感與思想】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拓展與延伸】
查詢相關資料,瞭解我國的綠化狀況和相關的感人束縛。
【重、難點突破】
一是從這位普通的山野農夫身上看到我國人民在保護自然、改造山林、綠化家園上的堅強決心,以及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寬學生的認識角度;二是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瞭解文章的內容,理解語言背後所蘊藏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黃土高原的情況嗎?向學生展示圖片並進行相關講述。然而,就是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一位老人卻創造了一個世人不敢想象的奇蹟。
板書: 青山不老
二、學習課文 ,看閱讀提示中的三個問題,然後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思考、交流。
教學提示:可根據閱讀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帶動全文的學習,由於問題比較簡單,學生可採取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學習相結合的方法學習本課。
教學參考:
如,先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老農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透過讀課文、質疑問難、朗讀想象等途徑,使學生認識到老農透過15年的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將原來狂風肆虐、沙塵暴盤踞的山溝改造成了綠意盪漾的青山。
在學生對老人創造的奇蹟產生敬慕的狀況下,轉入對奇蹟背後故事的探究:“老人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奇蹟的?”這個問題可以從這座山溝所處的大環境和這個院子所處的小環境兩個方面,引導學生朗讀感悟、想象理解,使學生認識到正是由於山溝所處的自然環境非常惡劣,老農才堅定了改造的決心;儘管老農生活條件艱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奮鬥者相繼離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進行改造,造福大家。
透過老師的引領,使學生從對他們所取得成績的驚歎轉移到對老農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來深化理解課文。
三、思考交流“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作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悟?
教學提示:課文最後一句“青山是不會老的”是統領全篇的中心句,要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這句話的含義,點明文章所表達的意旨。可以適當穿插課外資料,或聯絡生活實際,更深刻地理解語言文字背後所承載的思想感情。
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學法遷移,運用對“金色的魚鉤”和“金色的腳印”等課文中的學習方法來理解“青山是不會老的”這句話的含義,可以比較輕易地突破重點。
教學參考: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精神是永遠不會老的。
四、課文總結
教師小結:課文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於後代。使學生從對他們所取得成績的驚歎轉移到對老農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五、作業
找一找有關綠化荒漠與荒山的先進事先進行閱讀。
板書設計(文字版):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12
一、初探課文,認識老人
1、談話匯入:
同學們,老師想和大家交流一個話題:一個人到了七老八十的年齡,該怎樣度過晚年呢?
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位81歲的老人,他從65歲開始就綠化荒山,植樹造林,創造了一個青山不老的奇蹟。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青山不老》,板書課題。
2、認真地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3、檢查自學情況:
默讀課文,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確實年歲大了、老了?
預設交流點:
⑴65歲那年,他組織了七位老人開始治理這條溝,現在已有五人離世。
板書:
離世
⑵他可敬的老伴,與他風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樹回來時,發現她已靜靜地躺在炕上過世了。
板書:
過世
⑶他已經81歲,知道終有一天自己也會爬不起來。
⑷老人拄著柺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盪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後就再也出不來了。
板書:
再也出不來了
二、再讀課文,感受青山之美,環境之惡
1、正是這樣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邁之時卻創造了一個奇蹟,再讀課文,找找老人創造了什麼奇蹟。
預設交流點:
⑴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點撥:一畝約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種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讓學生計算3700畝林網相當於多少個教室的面積。
⑵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裡,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讀完這段話,你覺得這段話的內容怎麼樣?(優美、樹木鬱鬱蔥蔥、綠意盎然)讓我們帶著這種美認真地讀一讀。這段話中有兩個“全”,讓你感受到了什麼?指導讀這段話。出示楊樹、柳樹課件欣賞,讓學生感受林海的美觀。引導板書(美麗壯觀)
⑶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湧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著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
點撥: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樹?它們的作用是什麼?板書作用(保持水土)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說嗎?
2、體驗綠洲所處環境的險惡和老人所處的環境艱苦:
⑴這樣的一片綠洲在祖國大地上隨處可處見,能稱之為是“了不起的奇蹟”嗎?(在什麼情況下創造的?)
⑵輕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你從哪兒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
①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用課件介紹晉西北的乾旱、霜冰、沙塵暴。
②結合註釋理解“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的意思。
⑶在一片荒無人煙,窮山惡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樹造林,創造出這座青山,這確實是“了不起的奇蹟”啊!
⑷那麼,老人的生活環境又是怎樣的呢?
你能想象出老人戰勝惡劣環境的困難樹種的一個場景嗎?
三、深究課文,領悟“青山不老”
1、所以,作者在離開老農的小院時,深有感觸。你能找出作者的感觸嗎?
2、出示:
“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老農怎樣實現自己的價值?“另一種東西”是什麼呢?
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這青山會老嗎?
⑴以“青山是不會老的”寫一段自己的感想。
⑵每人想一句宣傳環保的口號或標語。
四、總結課文
同學們,讓我們學習這位老人,用自己的雙手植樹造林,綠化家園,讓綠色流進每一人的心中!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能提出問題。
2、利用導讀來學習課文,能捕捉到文中重要的資訊,並解決提出的問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匯入,以“地球”照片匯入,突出中國沙化現象。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青山不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
⑴、認真快速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劃出你認為比較難讀的句子。
⑵、讀了課文後,你對 “青山不老”又有什麼新的認識?同時產生了哪些問題?
2、反饋交流。
⑴、交流比較難讀的句子。
⑵、交流你對“青山不老”的新認識。
預設點:
a、提到老人:老人的作用,因為老人的存在,青山永遠鬱鬱蔥蔥;(提到課文的主人公)
b、提到中心:青山喻老人,老人(改造山林、綠化家園艱辛和決心的精神)如青山,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沒有因為生命的終結而消失。(表揚:你很會讀書,透過一次讀書就領悟到了課文的中心)
c、提到老人生活的環境很險惡。
⑶、提出質疑。
預設點:
a、詞語的理解:土炕、晉西北 (在山西,通常指的是保德、河曲、偏關三縣,它們隸屬於忻州市,隔黃河、長城與陝西、內蒙古相望)肆虐(任意殘殺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亞大風經常吹刮,給當地造成很大的破壞和損失。)、盤踞(非法佔據。文中指經常受到乾旱、霜凍、沙塵暴的迫害。)、如臂如股、勁挺(堅強有力地挺立著。文中指在山窪、山腰裡的楊樹、柳樹挺立著,生命力非常旺盛)、淤泥(河流、湖沼、水庫、池塘中沉積的泥沙。文中指樹下堆積的泥土)歸宿(人或事物的最終的著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終結地)盪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動。文中指老人的院子裡到處充滿著綠色,到處被植被所圍繞。
b、句子的理解:
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後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
同學們,你們提出的這些不理解的句子,其實歸結在一起就是要解決課文的重點 “為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那麼這些不理解的句子含義就能領會了、
三、利用導讀,再讀課文,感受老人偉大奇蹟。
那麼怎麼來讀懂這麼多的問題呢?在略讀課文中,我們可以藉助導讀來幫助我們閱讀課文,出示導讀:
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眷戀與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動我們,下面的課文寫了一位老人對青山的一片深情。默讀課文,想一想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的;聯絡課文內容,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1、先解決“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的”。(課件顯示紅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劃下有關的內容,注意有的內容需要概括。
2、學生自學,教師適當提醒可以討論一下。
3、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
預設交流點:
⑴、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裡,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抓住兩個“全”字型會:窗外滿山的楊柳濃密蔥鬱,在風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猶如海上的波浪,景色之優美。喻示著老人投身山林、為改造山溝所作出的巨大貢獻。(課件展示)
還允許學生可以與環境的惡劣作一下比較,突出老人的貢獻巨大。
這是老人創造的一幅美麗的圖畫!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真切地感受一下。
⑵、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去年冬天,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他還有宏偉設想,還要栽樹,直到自己爬不起來為止。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你體會到什麼?(透過這些數字寫出了老人創造了了不起的奇蹟)透過3700畝林網與杭州體育場70畝作比較,想象老人種樹的面積大,這的確是了不起的奇蹟。(板書:創造了不起的奇蹟)
請同學們一起再來讀一讀,把這一奇蹟展示出來。
⑶、楊柳、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湧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著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老人說:“這樹下的淤泥有兩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這黃土,我們才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點撥:指名讀一讀,學生簡單從樹的作用角度談體會。
指導朗讀:是啊,有了老人才有樹,有了樹,才包住了這片青山。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
小結:保住了這片黃土,我們才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老人創造的是一個——學生接“了不起的奇蹟”。
4、那麼老人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奇蹟的?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預設:
⑴、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境險惡,你從哪兒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呢?(學習2自然段,這段可以放在前面學生讀課文後對“青山不老”新的認識時就可以教學)
一齊讀一讀,觀看課件。這些圖片出示的僅僅是一般的乾旱、霜凍、沙塵暴,更可怕的是:結合註釋學習“縣誌載:‘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讀句子,說說解釋,老人生活的環境就是如此的險惡,我們再來讀一讀。
⑴、我還知道老人生活條件的艱苦和年紀的大(學習第三自然段)
我們一起讀讀,體會老人生活條件的艱苦和年紀的大。
課文還有哪裡還提到老人的年紀大?學習後面文中的一句話:老人拄著柺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盪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後再也出不來了。讀一讀。
小結:同學們,在這片荒無人煙,窮山惡水之地,年老古稀的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樹造林,創造出這座青山,這確實是“了不起的奇蹟”。讀板書“了不起的奇蹟。
四、感受老人的精神,領悟“青山不老”。
讀到這兒,你知道“作者為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嗎?你能把體會寫下來嗎?
交流學生的感悟,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用前面學生提到的不理解的句子進行小結,(出示句子讓學生朗讀)從而解決問題。
⑴、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後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老人願意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青山,這是一種為了造福人類無私奉獻精神。)
⑵、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是老農創造的這片青山,可以與山水共存;
是老農創造奇蹟的這個精神更值得永遠流傳;
是老農面對困難能夠迎難而上,堅持不懈地努力改造,這種精神會永遠閃光;
甚至可以說是為了人類,作出自己的貢獻,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氣概永遠流傳。小結並指導朗讀: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更為寶貴的東西──與環境作鬥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這就是“另一種東西”,這一切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帶著這份感動,讓我們一起再讀一讀這句話。)
總結:你們說得都很好,這就是我們對課文“青山不老”又一個新的認識。同學們,只要有千千萬萬的人具有老人這樣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這青山會老嗎?讀最後一句話。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積累】讀讀記記“治理、歸宿、盪漾、領悟、風雨同舟”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情感與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拓展與延伸】查詢相關資料,瞭解我國的綠化狀況和相關的感人束縛。
【重、難點突破】一是從這位普通的山野農夫身上看到我國人民在保護自然、改造山林、綠化家園上的堅強決心,以及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寬學生的認識角度;二是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瞭解文章的內容,理解語言背後所蘊藏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黃土高原的情況嗎?向學生展示圖片並進行相關講述。然而,就是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一位老人卻創造了一個世人不敢想象的奇蹟。
板書:青山不老
二、學習課文,看閱讀提示中的三個問題,然後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思考、交流。
教學提示:可根據閱讀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帶動全文的學習,由於問題比較簡單,學生可採取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學習相結合的方法學習本課。
教學參考:
如,先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老農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透過讀課文、質疑問難、朗讀想象等途徑,使學生認識到老農透過15年的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將原來狂風肆虐、沙塵暴盤踞的山溝改造成了綠意盪漾的青山。
在學生對老人創造的奇蹟產生敬慕的狀況下,轉入對奇蹟背後故事的探究:“老人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奇蹟的?”這個問題可以從這座山溝所處的大環境和這個院子所處的小環境兩個方面,引導學生朗讀感悟、想象理解,使學生認識到正是由於山溝所處的自然環境非常惡劣,老農才堅定了改造的決心;儘管老農生活條件艱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奮鬥者相繼離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進行改造,造福大家。
透過老師的引領,使學生從對他們所取得成績的驚歎轉移到對老農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來深化理解課文。
三、思考交流“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作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悟?
教學提示:課文最後一句“青山是不會老的”是統領全篇的中心句,要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這句話的含義,點明文章所表達的意旨。可以適當穿插課外資料,或聯絡生活實際,更深刻地理解語言文字背後所承載的思想感情。
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學法遷移,運用對“金色的魚鉤”和“金色的腳印”等課文中的學習方法來理解“青山是不會老的”這句話的含義,可以比較輕易地突破重點。
教學參考: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精神是永遠不會老的。
四、課文總結
教師小結:課文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於後代。使學生從對他們所取得成績的驚歎轉移到對老農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五、作業
找一找有關綠化荒漠與荒山的先進事先進行閱讀。
板書設計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15
一、先學導航
1.這篇課文我讀了( )遍。我認為自己讀得(A.正確流利B.基本流利C.不太流利)
組內夥伴評價:(A.正確流利B.基本流利C.不太流利)
2.看拼音,寫字詞。
ànɡ nuè ù ū
土( ) 肆( ) 盤( ) ( )泥
3.在括號裡填適當的字組成詞語。
風雨( ) 三( )五( ) 山川( ) 日()同( )
參天的( ) 險惡的( ) 感人的(
4.課文內容我知道。
課文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 ),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 ),用15年的時間在( )。
二、重點研讀
1.默讀課文,思考: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用“——”劃出。
2.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的?用“~~~~”劃出。找好後再讀讀句子,寫上體會。
3.作者為什麼說青山是不老的?
三、當堂小檢測
1.真情表達:
以“是啊,敬愛的老人,青山是不會老的。……”為開頭,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四、知識連結
晉西北在山西,與內蒙古、陝北風沙去相毗鄰,自然條件惡劣。山西地處沙漠化擴充套件前沿,而晉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趨嚴重,屬於沙塵暴高發區,素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滿天”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