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白公鵝》教學設計(15篇)

《白公鵝》教學設計

《白公鵝》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白公鵝》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白公鵝》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教學這篇略讀課文,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整體人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得。以“讀”為主,透過感知讀、理解讀、體會讀、感情讀等多形式的讀來理解內容、體會感情,感悟表達的特點。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交流閱讀感受;運用比較的方法,領悟和了解不同作家的表達方法、語言特點。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7個生字:腔、掂、漣、漪、慮、屬、宰。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白公鵝的特點。

  3.比較《白公鵝》和前一篇課文《白鵝》在寫法上的異同之處,體會作者的語言特點,學習抓住特點寫具體的方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豐子愷的《白鵝》圖和《白公鵝》課文插圖(可用掛圖、也可掃描製成課件)。老師課前閱讀《白公鵝》後半部分內容,整體地瞭解白公鵝的形象,激起對白公鵝的喜愛與敬重,教學中就能更好地以教師的情激發學生的情。

  2.學生準備:認真學習《白鵝》,完成學習任務。有條件的同學可以留心觀察白鵝或其他動物的外形及活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圖畫比較,匯入新課

  1.出示圖畫(豐子愷畫的白鵝),說說豐子愷先生筆下的這隻白鵝有怎樣的特點。

  2.出示圖畫(《白公鵝》文中的插圖),說說圖上這隻白鵝是什麼樣,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3.兩幅圖描繪出白鵝的不同形象,不同的作家對白鵝也會有不樣的描寫。俄國作家葉‘諾索夫是怎樣描寫這隻白鵝的?同學們自由地讀讀課文,來認識這隻白公鵝。(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

  圖畫匯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兩幅“白鵝圖”形象鮮明,姿態不同,氣度各異,學生有興趣進行觀察比較。透過圖畫的比較,一方面能讓學生初步感知自公鵝的特點,另一方面運用形象“引路”,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在比較中開始閱讀。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

  自讀提示:邊讀邊動筆,畫出要求認讀的字,藉助課文中的拼音讀準字音,標出不’瞳的詞語,把課文讀通;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交流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詞。

  腔調掂量漣漪無憂無慮屬於主宰

  (2)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議。掃除理解障礙。

  軍銜榮膺車轍細翎廝打耀武揚威甭勾當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課文主要寫白公鵝走路的姿態和平時的活動這兩方面的內容。(相機板書:步態活動)

  [設計意圖]

  學生“讀書”要有認真的態度、良好的習慣、明確的目標,不能馬虎、走過場。這一教學環節設計讀前有要求、讀後有反饋,將學習任務落到實處。初讀,把課文讀通、讀順,大致瞭解課文的內容,培養了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能力。

  三、瞭解特點,豐富形象

  1.這是一隻什麼樣的白鵝?請大家默讀課文,畫畫重點詞,找找重點句。

  2.說說白公鵝留給你的印象(在括號裡填上適當的詞語)。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詞語。

  (派頭十足)

  (威風凜凜)

  (耀武揚威) 白公鵝

  (引人注目)

  (自由自在)

  3.白鵝的這些特點,你是從哪些地方讀出來的,課文是怎樣具體寫的?再讀課文,交流討論。(在交流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發言,教師適當引導學生學習重點句段。)

  (1)“派頭十足”的特點。

  “它板正的姿勢啦,步態啦,和別的公鵝攀談時的腔調啦,全是海軍上將的派頭。”(體會擬人手法的形象運用,邊讀邊想象白公鵝的“派頭”。)

  比較朗讀:去掉語氣詞“啦”,(“它板正的姿勢,步態,和別的公鵝攀談時的腔調,壘是海軍上將的派頭。”)體會作者語言的詼諧輕鬆。

  (2)“步態優雅…慢條斯理”的特點。

  ①圈出落步時的動詞,體會怎樣把特點寫具體。

  落步之前,它總要先把腳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張開的扇面一樣;然後擺一會兒這個姿勢,再不慌不忙地把腳掌放到地上。

  (邊讀邊想象,可結合觀察豐子愷《白鵝》圖,課文第63頁。)

  ②不同情形下的表現:走車轍凌亂而泥濘的路;狗追趕。

  (3)“自由自在”的特點。(透過活動來寫具體)

  河上的活動。

  岸邊的活動。

  (引導學生聯絡句子、課文插圖和生活經驗理解、想象白公鵝的活動。)

  4.這隻白公鵝讓人喜歡嗎?

  (1)作者對白公鵝的情感怎樣?你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

  ①老師可參與交流討論,引發思辨。如:“有多少次,它徑直把我罐頭筒裡的魚餌嚥進了肚裡,有時還拖走掛著魚餌的釣繩。幹這種勾當它從不偷偷摸摸,總是從從容容、不緊不慢的,因為它自認為是這條河的主宰。”這個句子是否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在交流討論中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無可奈何中同樣透出了對白公鵝滿心的喜愛。)

  ②老師可相機簡介《白公鵝》後半部分的內容,感受作者對白公鵝偉大的父愛的敬重與讚美。

  (2)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表達出喜愛之情。

  [設計意圖]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該環節的設計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瞭解白公鵝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學生自我閱讀,自我發現,自我探究,教師尊重並激活學生的不同閱讀感受。老師注意引導學生學習品析詞句、觀察想象、聯絡生活、感情朗讀等方法,既加強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又促進了與作者的情感交流,因而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白公鵝”將逐漸鮮明、豐滿、可愛。

  四、閱讀比較,學習表達

  1.比較默讀《白鵝》《白公鵝》,討論兩位作家的寫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結合板書,重點體會作者“抓特點,寫具體”的方法。

  3.說說你喜歡的小動物,運用“抓特點,寫具體”的方法,重點說說它的形態、活動,或習性方面的某一特點。(先說後寫,可佈置學生回家“小練筆”。)

  【設計意圖]

  在充分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孩子們體會到不同的作家寫同一型別事物,有異曲同工之妙。透過比較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對文章的特點感悟也更深。教師可適時指導學生運用閱讀中學到的方法,學以致用,讀練結合,練習表達,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板書設計]

  14.白公鵝

  抓特點 寫具體

  步態 慢條斯理 (落步 走泥濘路 狗追趕)

  活動 自由自在 (拍翅 河面 岸邊)

  主宰一切

  [設計意圖]

  板書設計理清了課義的思路,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將寫法與內容相對應,突出了文章寫法上的特點。結構簡明,語言簡潔,整體感強。

  [特別建議]

  該教學設計呈四個板塊,程式較為簡潔。給老師的“導”與學生的“學”留有較大的空間。建議在參考該設計時,注意以下幾點:

  1.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師要努力營造寬鬆、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參與交流,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無論是理解內容、體會感情,還是領悟表達,都應注意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再透過師與生、生與生的討論交流,互相啟發、補充,加深理解與感受。

  2.珍視學生閱讀體驗。瞭解白公鵝的特點是教學的重點。在閱讀交流“白公鵝留給你的印象怎樣”時,要特別“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只要言之有據,言之成理,都應加以肯定。當然,如果學生的討論交流偏離了對課文的理解,或者糾纏於無關緊要的枝節,教師應相機加以引導。

  3.考慮學生認知實際。‘‘比較兩位作家在表達上有哪些異同”是教學的難點。應當注意的是,受年齡、閱讀能力的限制,學生對作者寫作方法的體會不一定很全面、很深入,教師在教學時要關注學情、引導重點,從學生認識、理解的實際出發,不能要求過高。

  附《白公鵝》後半部分內容:

  這年春天,風剛把路面吹乾,我推上腳踏車,把釣具綁在車上,去趕釣魚的季節。途中.我拐到村裡,請斯焦普卡給我找些什麼來做魚餌。

  那隻白公鵝當時已經在那兒了,我暫時放下舊仇,端詳起它來。它佇立在草場邊沿的河岸上.全身沐浴著陽光,潔白的羽毛泛著光,看上去像是用一大塊精製的冰糖塑成的。

  自鵝看見我,貼著草皮弓起脖子,威脅地咕噥著迎面逼來。我好不容易才用腳踏車把它隔開。它看樣子是想把我趕走。

  “喔——噓,你這個傢伙!”斯焦普卡拎著盛了魚餌的罐頭筒跑來了。

  ‘‘它現在帶著小鵝7,”斯焦普卡把它拉到一邊後,解釋說,“所以它才冒火。一百步之內誰也不讓靠近。”

  “小鵝們的母親呢?”我問斯焦普卡。

  “鵝媽媽讓汽車軋死了。”

  在我下餌的當口,白鵝已經和四鄰打了好幾架。後來,不知從什麼地方跑來一頭牛犢.自鵝又朝它撲去。牛犢尥一下蹶子,立刻逃走了。白鵝跟在後面緊追不捨,兩腳不時踩著那截從牛脖子上垂下來的繩頭。

  簡而言之,草場上的打鬧聲,叫人忐忑不安的嗚叫聲,自鵝發威時的拍翅聲,一刻也沒有停息。小鵝們都嚇壞了,擠成了一堆。

  “你把孩子都忘到腦後去了!”我對白鵝說,“單憑這一點,就該送你進民警局!”

  “嘎——嘎——嘎!”白鵝毫不在乎地衝我鳴nl著。

  就在我和自鵝對話的當兒,烏雲已經從樹林後面低低壓來。濃雲翻滾,豎起一堵淺灰色的厚牆,沒有一點兒縫隙,不透一點兒光亮,緩慢執拗地大口吞噬著浩渺的天穹。天像黑夜一樣暗了下來。狂風驟起,鵝毛被捲上天空。鵝群抬起腦袋,不再啄食青草。

  我好不容易才穿好雨衣。暴雨來了。那些鵝都張開翅膀在草地上趴下來,翅膀下面躲著小鵝。整個河岸只看見一個個驚惶不安的鵝腦袋。

  陡然間,一小塊冰掉到我腳上。我從雨衣裡向外覷了一眼,下冰雹了。冰雹下得很猛,村子和樹林都瞧不見了。

  白公鵝昂著頭趴著。只要冰雹砸在頭上,它就要抽搐一下,閉上眼睛。大冰塊砸在身上時,它就彎下脖頸,搖搖頭,然後又伸長脖子,眼睛望著烏雲。小鵝們就瑟縮在它那張得很寬的翅膀下面。+

  冰雹越下越大。

  別的鵝都堅持不住了。它們不能在原地待下去,拔腿便跑。冰雹砸著它們的背。小鵝們先是吱吱地叫著,後來再也聽不見它們叫了,嚥了氣的小鵝紛紛在草地上倒下來。那些大鵝一隻只都頭衝地地跑開去,有的跑入水中,有的躲進灌木叢裡。我用雨衣矇住頭。大顆大顆的冰雹直朝我腳下砸來。雨衣根本沒有用,冰雹砸在背上生疼。

  烏雲來得快,去得也快。河對岸的村子已經能看清了,太陽出來了。

  我脫下雨衣。

  陽光下,覆蓋著冰雪的白茫茫草地逐漸發烏變黑,冰雪融化了。溼漉漉的草地上躺著小鵝,那些沒來得及跑下河的都被砸死了。

  草地又變得一片碧綠。只有中間躺著一團白色的東西。我走向前,是那隻白公鵝i

  它張開強有力的翅膀,脖子伸得老長,鼻子上滿是血,靜靜地臥在草地上。它已經死了。而那十二隻小鵝,正互相擠著,踩著,一隻只安然無恙地從它身子底下往外鑽。它們一q得挺歡,還不時從地上叨起小冰塊。有一隻背上帶條黑道的小鵝想爬到自公鵝的翅膀上去,但每次都滑落到草地上。

  小傢伙惱了,從草地上爬起來,又往白公鵝的翅膀上爬。最後它爬到了自己父親的背上,站住了。它還從來沒爬這麼高過。

  它面前是一個綠草晶瑩、陽光燦爛的神奇世界。

《白公鵝》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寫相同的動物,如豐子愷和葉.諾索夫同寫鵝,有的是同一作家寫不同的動物如老舍先生寫的貓和母雞。但在同一單元中同時出現了兩篇不同國家不同作家寫的同一種動物──鵝,這是過去教材中不會出現的,而這些“鵝”在不同作家筆下既具有共性又具有個性,在教學《白公鵝》時如果注意和《白鵝》進行對比教學,學生會對課文理解得更深刻同時對文章的寫法會有所感悟。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白公鵝的特點。

  3、比較《白鵝》和《白公鵝》在表達上的異同之處,體會作者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難點:透過作者的具體描寫初步體會作者表達方式的不同。

  二、學情分析:學生閱讀感悟能力較強,蒐集和存貯的好詞、佳句、文段較多,能靈活運用所積累材料。

  三、教學方法手段:透過比較兩篇課文寫法的異同,感受作者語言的特調,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四、課前準備:相關圖片與文字幻燈。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二)初讀感受,整體感知

  1、齊讀詞語。

  2、出示閱讀提示:快速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葉·諾索夫描寫的是一隻怎樣的白公鵝,是從哪幾方面具體描寫的? 學生自由朗讀

  3、交流: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白公鵝?

  4、為了突出白鵝的高傲,豐子愷從鵝的叫聲、步態、吃相三方面進行具體的描寫,這篇課文又是怎樣寫的呢?(板書:走路、活動)

  (三)自主研讀

  1、欣賞第二段:

  ①、 默讀第二自然段,如果要用一個詞語概括這隻白公鵝的走相的話,你覺得用哪個詞語合適?(板書:慢條斯理)

  ②、 自由朗讀這一段,作者葉.諾索夫是怎樣寫出白公鵝走路慢條斯理的?你覺得哪些句子寫得好?

  預設:

  (1)它走起路來慢條斯理,仔細掂量著每一步。落步之前,它總要先把腳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張開的扇面一樣;然後擺一小會兒這個姿勢,再不慌不忙地把腳掌放到地上。[想象鵝每一步的動作,並用手演示一下。]

  (2) 透過車轍零亂而泥濘的路時,它也那麼有辦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細翎都不沾上一點汙泥。[車轍凌亂而泥濘的路可不好走,你能想象它用什麼辦法使自己的細翎不沾一點汙泥嗎?]

  (3) 就是狗在身後追趕,這隻鵝也決不舉步奔跑。[狗追趕都不奔跑,這又是為什麼呢?它心裡會想些什麼?]

  ③、齊讀第二自然段。

  2、欣賞第三段:

  ①、快速閱讀3-6自然段,同樣用一個詞語形容。

  ②、仔細閱讀3——6自然段,想象哪些句子的描寫最有意思,最吸引你?請做上讀書記號。

  預設:幹這種勾當它從不偷偷摸摸,總是從從容容、不緊不慢的,因為它自認為是這條河的主宰。白鵝大概認為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屬於它。[①勾當:看了這個詞語,你有什麼感受?是小偷嗎?在這兒指什麼?讀讀。②幹這樣的事情,還吸引你,為什麼?]

  ③、 體會作者情感:

  (1)出示句子,讀一讀:“它要是知道了……那可就要大吃一驚了。”

  (2) 講解破折號的作用

  (3)誰能用葉諾索夫的調侃的語氣對白公鵝說幾句話嗎?

  (4)小結

  (四)寫法對比

  1、 同樣是寫鵝,豐子愷與葉.諾索夫的兩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麼相同之處?又有什麼不同之處呢?小組討論

  2、讀了這樣的文章,你有什麼感受?

  3、拓展延伸

  如果大家讀完葉.諾索夫筆下《白公鵝》整篇文章,大家一定會更加喜愛這隻派頭十足的白公鵝的。

  六、板書設計:

  走路慢條斯理

  海軍上將派頭

  活動自由自在

  七、教學反思:

  在匯入時,我就有意識引導學生對比兩隻鵝的形象;在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時,我也抓住兩篇課文對鵝的步態的描寫進行比較;最後也把重點落在比較兩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上。

  一是重視了品詞析句,提高學生語言的欣賞能力。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總起—分述的結構描寫了鵝走路時慢條斯理的樣子,語言形象具體,值得細細品讀。我引導學生透過品味重點詞語、想象情景、比較體會等方法欣賞課文語言。如“它走起路來慢條斯理,仔細掂量著每一步。”一句,我引導學生先說說“掂量”是什麼意思?再想想鵝在掂量什麼?(這一步落在哪裡好,怎樣放下去好)體會鵝走路的“慢條斯理”,體會作者用詞的巧妙。

  二是課文插圖的利用。這堂課我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這是這堂課中激起的一點火花;

  三是對寫作方法的教學的體會。在《白鵝》一課中,我教寫作方法。是先讓學生找,但發現學生很難找到,最後只有個別學生說了出來。經過這節課,我感覺到如果利用課件出示相關的句子,再讓學生進行體會,這樣沒有那麼抽象,從而可以降低難度。

《白公鵝》教學設計3

  一、預習探究

  1、認真讀課文,認識並能正確書寫本課相應的詞語。

  2、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3、蒐集有關鵝的詩句和文字資料。感知文章大意,完成預習要求。

  認識生字,理解字詞,瞭解課文相關知識,感知文章大意。

  二、合作交流

  1、同學們,你們見過白鵝嗎?想不想再看一看?(播放有關白鵝各種神態的圖片)

  2、看了這些白鵝的圖片,你覺得白鵝怎麼樣?用一個詞語來說。

  3、看著白鵝,有沒有想起一首古詩?

  4、生背誦《詠鵝》,這首古詩讚美了什麼?

  5、簡介作者豐子愷。

  (1)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篇寫白鵝的課文。(板書:13、白鵝)

  齊讀課題。這是著名的文學家豐子愷先生寫的,想不想認識一下這位文學大師?

  (2)出示豐子愷先生的照片及簡介,師讀簡介。

  (3)看了他的簡介後,你想說什麼?(接著學生的話題說)所以讀豐

  子愷先生寫的文章,我們應該感到很榮幸。

  (4)同學們,豐子愷先生把他家裡養的一隻白鵝畫了下來(展示豐子愷先生畫的畫,即課文中的白鵝圖。),不僅如此,他還給白鵝寫了這一篇文章。

  6齊讀課題,問學生:讀了課題後,你最想知道什麼?

  7、學生質疑。

  8、默讀課文,邊讀邊想,畫出能體現白鵝特點的語句。

  1、學生看圖片。

  2、用一個詞語說對白鵝的感受。

  3、學生背誦《詠鵝》。

  4、學生看豐子愷先生的照片及簡介後談自己想說什麼?

  5、學生質疑。

  學生會提出問題:這是怎樣的一隻白鵝?

  6、默讀課文,邊讀邊想,畫出能體現白鵝特點的語句。

  創設意境,學生學習興趣濃。

  鞏固字詞,材料共享,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梳理讀書疑難問題。要向學生簡單介紹作者豐子愷

  三品讀體驗1、品讀“吃相”部分

  (1)在這幾方面的描寫中,作者著重寫的是哪方面呢?(吃相)師:一目瞭然,作者花了最多的筆墨在吃相的描寫上,可見白鵝的吃相作者觀察得最細緻了,我們不妨就先來學習鵝的吃相這部分內容。

  (2)請同學們把讀書要求看一看。快速默讀5至7自然段,看看這三個自然段都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用“﹏”畫下來。鵝的吃相有哪些令人發笑的地方?用“__”劃下來。讀讀這些句子,想一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可以把你的體會寫在旁邊。

  (3)你從哪些詞讀出了它吃相的有趣?什麼叫“三眼一板”、“一絲不苟”?相機板書兩個詞。(師:吃飯的時候必須是先吃一口冷飯,再喝一口水,然後再到別處去吃一口泥和草,這樣有規律,有節奏的吃飯步驟從不打亂,就叫“三眼一板”,而且總是很細緻,從容不迫地吃飯,就叫“一絲不苟”。)

  (4)這句話讓你體會到了什麼呢?(鵝的高傲)誰來讀一讀?

  (5)接著來說說還有什麼讓你發笑的地方。出示:“這樣從容不迫地吃飯…堂倌一樣。”

  ①“堂倌”是什麼?(相當於以前飯館裡的服務員)

  ②為什麼白鵝吃飯時必須有人侍侯?接著找。

  (6)等到鵝再來吃飯的時候…並且站著侍侯.(順勢提問:什麼是窺伺?就是偷偷地看。)同樣來說說你的體會。(高傲)讀一讀。

  (7)還有哪裡讓你發笑的地方?出示“因此鵝吃飯時…真是架子十足!”

  好,我們全班讀一讀這句話。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生自由說)吃飯都必須有人侍侯而侍侯它的人竟是大名鼎鼎的豐子愷先生,可見這隻鵝確實是“好一個高傲的動物!”可見豐子愷先生是多麼喜歡這隻大白鵝呀!難怪把這隻白鵝稱為“鵝老爺”,的確是一副老爺脾氣呀!

  (8)這些描寫白鵝吃相的句子中,你對哪幾句感興趣,你就讀哪幾句?讀出鵝的高傲來。指名讀。師生共評。全班齊讀。

  2、趣讀“姿態、叫聲、步態”部分

  真是一隻架子十足的鵝老爺啊!這位鵝老爺的高傲不僅表現在“吃相”上,還表現在它的“姿態、叫聲、步態”上。你對哪部分內容感興趣,趕緊去讀一讀吧!畫出能表現白鵝高傲的句子。

  ⑴“姿態”方面

  學生讀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哪些詞是體現鵝高傲的?(板書:伸長頭頸、左顧右盼)你能讀出它的高傲來嗎?它高傲的姿態讓作者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嘆:“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⑵“叫聲”方面

  ①對叫聲感興趣的同學來讀一讀。透過哪些詞你讀出了它高傲的特點?

  ②課文舉了什麼例子來說明它的叫聲的高傲?

  順勢提問:如果鵝也會說漢語,當生客進來時,鵝會怎樣厲聲叫囂?如果籬笆外有人走路,它又要引吭大叫些什麼呢?(展開想象)

  ③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盡職、高傲)白鵝高傲的叫聲,讓我們不禁又想起了豐子愷先生的那句話:“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師:多麼盡職、高傲的白鵝呀!請女生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讓我們再去體會一下它的盡職和高傲吧!

  ⑶“步態”方面

  ①相信對白鵝步態感興趣的同學一定不少。指名讀。順勢提問:“淨角”是什麼?(“淨角”是指京劇裡一種大花臉的角色,多指那些性格豪放,說話聲音很大的男子。)隨機出示圖片。見過淨角出場的樣子嗎?(展示包公出場的片段影像資料)

《白公鵝》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作者筆下白公鵝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瞭解《白鵝》和《白公鵝》在寫作上的的異同之處,學習作者的觀察和表達特點。

  4、學習收集好詞好句,積累語言。

  【課前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老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和學生要完成的表格。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播放多媒體課件。

  2、生,觀察講述,你們見到了一隻什麼樣的鵝?

  (學生自由講述,動作描述)

  3、師,這隻白公鵝與《白鵝》裡面的鵝有什麼異同。

  (學生可用語言或動作描述)

  二、初讀課文

  1、學生找自己的同桌讀課文,要求:

  讀準字音。

  2、全班交流,注意正音:

  指名讀、小組分段讀。

  3、再讀課文,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順。

  三、細讀課文

  1、利用課件進行對比閱讀。

  2、找自己的好夥伴邊閱讀邊完成表格:

  白鵝白公鵝共同點不同點叫態 步態 吃態 玩態

  學生填寫的表格。

  3、全班交流。

  (分別講述共同點、不同點。)

  4、對比閱讀,體會兩位作者的寫作特點:

  ⑴豐子愷怎樣觀察、寫鵝的吃態?

  ⑵葉諾索夫怎樣觀察、寫鵝的玩態?

  四、品讀課文

  1、通讀課文,讀出感情。

  2、自讀、小組讀,找出自己喜歡的字、詞、句,和不明白的地方再讀一讀。

  3、自由交流:

  ⑴自己為什麼喜歡這些字、詞、句。

  ⑵質疑。

  ⑶體會兩位作者對白鵝喜愛之情。

  五、師生小結

  六、摘錄課文中自己喜歡的字、詞、句,積累詞語

《白公鵝》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生能以一定的速度進行默讀,能夠體會兩隻白鵝的不同之處。

  2、初步體會作者表達方式的不同。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具體描寫,喚起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3.讓每一個學生在透過合作學習、彙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4.透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重難點:

  透過作者的具體描寫初步體會作者表達方式的不同。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談話匯入,引出課題。

  同學們,我們剛剛認識了豐子愷筆下那隻“架子十足”的白鵝,它是那樣可笑而又可愛。今天,我們又要去認識俄國作家葉·諾索夫描寫的鵝。(板書:白公鵝)在學課文之前,讓我們大膽推測一下,這隻鵝會有哪些特點呢?

  2、提出學習目標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讀不好的地方多讀幾遍,瞭解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2)抓住重點詞、句、段,瞭解白公鵝的特點。(在書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跡,批批劃劃,並在旁邊做上讀書筆記)

  (3)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示可包含朗讀、心得、寫詩、續寫、片斷仿寫等)

  (4)課外資料收集展示。

  二、展示學習成果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完成)

  1、我會讀、寫生字新詞:腔調 掂量 漣漪 無憂無慮 屬於 主宰

  2、我會用“掂量、無憂無慮”等詞語說一句話。

  3、我會流利讀課文。(單獨讀、合作讀、分自然段讀等)

  4、我會自主完成課後思考題、每課一練的題目等。

  (二)學文悟情展示

  1、我會讀。(讀重點句、段)

  走路的樣子(生表演,評演)讀出慢條斯理

  2、我會悟。(我瞭解了白公鵝的特點。)

  (1)生:觀察文中的插圖後,我想說一說:瞧,這就是那隻白公鵝,它那耀武揚威的樣子,我早就見慣了。不知今天它又要和誰打上一架了。

  生:我也想說一說:我正在悠閒自得地垂釣,對岸的白公鵝大聲叫喊著,我一看,原來它率領著一夥公鵝,又直奔魚竿而來。我知道,它們又要賴在這裡了,今天的魚是別想釣了。

  生:我也想說一說:你看,它一下水,總是要扇動起有力的翅膀,亮亮地喊上那麼幾嗓子,海軍上將的派頭就是這麼大!

  (2)這究竟是隻什麼樣的白鵝?(耀武揚威)的大公鵝 (威風凜凜)的大公鵝 (派頭十足)的大公鵝

  (3)好一隻擁有海軍上將銜的大公鵝,那豐子愷筆下的白鵝又是怎麼樣的呢?(高傲的)白鵝

  (三)創作性展示

  1、展示個性談感受。

  2、展示續寫、仿寫片段。

  3、展示創造性朗讀。

  4、展示心得體會。

  三、激發知識衝突

  《白鵝》和《白公鵝》的寫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相同點:抓特點,圍繞特點來寫。不同點:前者抓住一個特點──高傲,圍繞總寫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從三個方面(叫聲、步態、吃相)突出其高傲;後者先寫大白鵝應當榮膺海軍上將銜,然後再寫為什麼應當榮膺?在解釋說明中寫出了白鵝的特點。)

  四、知識拓展延伸

  根據《白公鵝》的寫法進行仿寫。

《白公鵝》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1、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學習聯絡上下文、詞素分析理解詞語的方法。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瞭解作者筆下動物的特點,欣賞文章的好詞佳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能與前篇課文的描寫方法作些比較,學習作者的觀察與表達方法。

  4、 讀記好詞好句,積累語言。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引入

  1、 上兩天,我們學習了《白鵝》(板書),大家一定記得豐子愷筆下的那隻架子十足的白鵝吧?這隻白鵝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我們一起來填一填。演出表格。

  2、 學生填表並交流

  白鵝

  ①姿態 伸長頭頸、左顧右盼

  ②叫聲 嚴肅鄭重、厲聲叫囂

  ③步態 傲慢從容、大模大樣

  ④吃相 三眼一板、一絲不苟

  3、 這節課,我們再來認識一隻白鵝,那是一隻來自俄國作家葉.諾索夫筆下的白公鵝(出示課題),看看這隻鵝又有什麼特點。

  二、 粗讀課文

  1、 這篇課文生字比較多,又是外國作家的作品,語言表達方式可能不同與我們,所以請大家認真朗讀課文,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讀順,然後再想想,這隻白公鵝又有什麼特點。(學生自讀課文)

  2、 交流檢查:

  3、 出示詞語:

  軍銜 腔調 車轍 漣漪 勾當 魚餌 禽類

  榮膺 攀談 掂量 率領 廝打 撕咬 主宰

  泥濘 凌亂 徑直 慢條斯理 耀武揚威

  (1) 指名朗讀,正音,強調“勾當、率領”兩個多音字。

  (2) 有沒有不理解的詞語,交流解答。(引導學生透過聯絡上下文、詞素分析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詞語,教師適時點撥引導。)

  預設:

  軍銜:你知道哪些軍銜?(元帥、將、校、尉、士)

  車轍:車輪軋過的痕跡;“南轅北轍”

  漣漪:從字形看,一定與什麼有關?怎樣的波紋?

  勾當:壞事情

  榮膺:聯絡上下文猜想意思,再想想每個字的意思,說說詞語的意思。

  掂量:作動作,邊做這個動作時還邊想什麼?於是引申出掂量的另一個意思:思考

  主宰:找到句子,讀一讀,猜想意思。白公鵝認為自己掌握、操控著整條河。

  (3) 一排排讀詞語,發現每一排詞語都有什麼特點?(表示名稱、動作)

  4、 出示句子,讀一讀。

  (1) 要是可以把軍銜授給禽類的話,這隻白公鵝理當榮膺海軍上將銜了。它板正的姿勢啦,步態啦,和別的公鵝攀談時的腔調啦,全是海軍上將的派頭。

  (2) 透過車轍零亂而泥濘的路時,它也那麼有辦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細翎都不沾上一點汙泥。

  (3) 當白鵝在淺水灘裡挺直身子、扇動起兩隻長長的有力的翅膀時,水面上便泛起層層漣漪,岸邊的蘆葦也會沙沙作響。

  (4) 要不,它就與鄰近的鵝群來上一場廝打,弄得滿河裡漂浮著撕咬下來的亂羽。如果趕上這麼一場用以耀武揚威的亂子,你就甭想有魚咬鉤了。

  5、 梳理脈落:

  (1) 這隻白公鵝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填一填:( )的白公鵝

  (2) 為了突出白鵝的高傲,豐子愷從鵝的叫聲、步態、吃相三方面進行具體的描寫,這篇課文又是怎樣寫的呢?(板書:走相、玩相)

  三、 閱讀欣賞

  (一) 欣賞第二段:

  1、 默讀第二自然段,如果要用一個詞語概括這隻白公鵝的走相的話,你覺得用哪個詞語合適?(板書:慢條斯理)

  2、 自由朗讀這一段,作者葉.諾索夫是怎樣寫出白公鵝走路慢條斯理的?你覺得哪些句子寫得好?

  (1) 它走起路來慢條斯理,仔細掂量著每一步。[“掂量”是什麼意思?(用手稱稱重量――反覆思考應該怎麼做,結果會怎樣)它在掂量什麼?(這一步落在哪裡好,怎樣放下去好)];

  (2)落步之前,它總要先把腳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張開的扇面一樣;然後擺一小會兒這個姿勢,再不慌不忙地把腳掌放到地上。[想象鵝每一步的動作,並用手演示一下。比較體會“先…再…;然後…再…”“先…再…然後..最後…”用這樣的連線寫出了白公鵝走路時慢條斯理的樣子。]

  (3) 透過車轍零亂而泥濘的路時,它也那麼有辦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細翎都不沾上一點汙泥。[為什麼會每根細翎都不沾上一點汙泥?]

  (4) 就是狗在身後追趕,這隻鵝也決不舉步奔跑。[去掉“就是…也…”,體會關聯詞語的作用。]

  (5) 它總是高傲地、一動不動地挺著長長的脖子,好像頭上頂著一罐水。[比較:“它總是高傲地挺著長長的脖子。”體會比喻的作用。]

  3、 再次朗讀,感受白公鵝走路時慢條斯理的樣子。(自由讀,指名讀,小結寫法。)

  (二) 欣賞第三段:

  1、 自由讀第三部分3-6自然段,同樣用一個詞語形容白公鵝的玩相。(無憂無慮、自由自在、耀武揚威……)

  2、 又是怎樣把它玩相的特點寫出來的?同樣來欣賞一下,你覺得哪些句子寫得好,為什麼?

  預設:

  (1)可是最糟糕的是,白鵝把我下了魚餌一片水面,也劃為自己的地盤。我們為這片水面打了好長時間官司,它根本沒把我放在眼裡。[“打了好長時間的官司”是什麼意思?“它沒把我放在眼裡”又是什麼意思?哪些句子寫出了它沒把我放在眼裡?與“有時……有時……有時……”比較,體會“要不……就…….”作用。]

  (2) 幹這種勾當它從不偷偷摸摸,總是從從容容、不緊不慢的,因為它自認為是這條河的主宰。白鵝大概認為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屬於它。[“勾當”是什麼意思?這裡指什麼?按理說,做這些事應該—?而白公鵝卻—?那是因為—?理解“主宰”]

  4、 體會作者情感:

  (1) 事實如此嗎?

  (2) 出示句子,讀一讀:它要是知道了連它自己也屬於村裡的少年斯焦普卡——他願意的話,就可以把它抓起來,交給母親,用它和鮮白菜一起熬湯喝——那可就要大吃一驚了。

  (3) 理解兩個破折號的作用:轉移話題;如果不用破折號這個意思應該怎樣表達?

  (4) 對白公鵝這種放肆的行為,我為什麼不採取措施,再讀這兩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

  (5) 讀課文第一段,體會作者對白公鵝的喜愛。

  (6) 小結:白公鵝走相慢條斯理,玩起來大膽放肆,但在作者的筆下,這一切都讓人覺得這白公鵝是那麼可愛,我們禁不住也和作者一樣喜歡上了這隻白公鵝。

  四、 拓展延伸

  1、 如果大家讀完葉.諾索夫筆下《白公鵝》整篇文章,大家一定會更加喜愛這隻派頭十足的白公鵝的。

  2、 自由閱讀《同步閱讀》中的《白鵝》,談讀後感受。

  五、 寫法對比

  1、 同樣是寫鵝,豐子愷與葉.諾索夫的兩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麼相似之處?

  (1) 結構上:先總體介紹特點,再從幾方面具體寫。《白鵝》是叫聲、步態、吃相三方面;《白公鵝》是走相、玩相兩方面;

  (2) 描寫方法上,都賦予鵝人的感情,把它們當作人來對待,讓人覺得親切可愛;

  (3) 運用反語,寫出鵝的可愛,突出對鵝喜愛的感情。《白鵝》中的“鵝老爺”“架子十足”“不勝其煩”;《白公鵝》中的“上將軍銜、勾當、主宰”

  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1、重視詞語教學,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始終覺得詞語教學是閱讀教學非常重要的部分,理解詞語的過程是詞彙積累的過程,也是閱讀理解的過程。當前的語文課堂強調“悟”,而這種“悟”往往只偏重於人文方面,重視作者情感的體會,而忽略了語言文字本身的特點,忽略了寫作特色的感悟。而詞語學習正是最基礎的`語文。所以,在平時的課堂上我一向重視詞語教學。如果從公開教學的角度看,感覺今天的課堂上可能在詞語學習上化的時間有些多,但從教學的過程和效果看,感覺比較滿意。

  如學生提出“榮膺”一詞不理解,我問:平時我們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怎樣理解?學生說查字典、聯絡上下文猜想意思。於是,我讓學生找到相應的句子,讀一讀,然後猜一猜。馬上就有學生說是“當上”“成為”,這是孩子最簡單的換詞獲得的理解;我再引導:怎樣地當上?“光榮地當上、榮幸地成了”;我說,你是怎樣體會到的?有的學生說,成為海軍上將一定是件光榮的事,有的說,從“榮膺”的“榮”知道。雖然這個過程化了較多的時間,但讓孩子們經歷了學習理解的過程,學到了理解詞語的方法。又如“漣漪”一詞,我引導學生從字形看,這個詞語一定與什麼有關?孩子們馬上說出是水,因為兩個字的部首都是三點水。一個孩子說是“波浪”,我一邊用手比畫大波浪,一邊問:這樣的波浪能叫“漣漪”嗎?孩子們意識到“漣漪”是細小的波紋。再如“耀武揚威”一詞的理解,我引導學生想想每個字的意思,學生就體會到是“炫耀武力,宣揚威風”。我藉機引導學生注意這個詞語的構詞方法:這個詞語在構詞上有什麼特點?隨著我手的指點,學生明白了“耀”和“揚”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讓學生想象,“耀武揚威”是什麼樣子,從而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

  本節課在詞語教學上最大的失誤是多音字的學習,這課多音字比較多,如果把多音字列成一行,引導學生讀一讀,可能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

  2、重視了品詞析句,提高學生語言的欣賞能力。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總起—分述的結構描寫了鵝走路時慢條斯理的樣子,語言形象具體,值得細細品讀。我引導學生透過品味重點詞語、想象情景、比較體會等方法欣賞課文語言。

  如 “它走起路來慢條斯理,仔細掂量著每一步。”一句,我引導學生先說說“掂量”是什麼意思?(用手稱稱重量――反覆思考應該怎麼做,結果會怎樣)再想想鵝在掂量什麼?(這一步落在哪裡好,怎樣放下去好)體會鵝走路的“慢條斯理”,體會作者用詞的巧妙。又如“落步之前,它總要先把腳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張開的扇面一樣;然後擺一小會兒這個姿勢,再不慌不忙地把腳掌放到地上。”一句,我讓學生想象鵝每一步的動作,並用手演示一下,體會鵝走路的樣子,同時感受觀察細緻、描寫的具體;在學生想象走路樣子後,我又把課文後第二個“再”換成“最後”,讓學生讀一讀,透過比較體會用“先…再…;然後…再…”突出了鵝不厭其煩地認真走每一步的樣子。(課後,有教師提出,當學生想象出鵝走路的樣子後,可引導學生思考,你有沒有在生活中,在影視作品中看到這樣“慢條斯理”走路或做事的例子,讓學生聯想到戲劇中大官走路的樣子。我覺得很對。)

  3、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與表達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如何在品讀欣賞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我覺得,可以在課後安排仿寫的練習。如讓學生仔細觀察戲劇中“官員”踱著方步走路的樣子,進行仿寫的練習。

  在寫下以上反思的同時,我擔心,我這樣的設計,這樣的教學是不是會被人指責過於強調了“訓練”,回到了強調“語言文字訓練”的年代,使語文課失去了情趣。因為,在新課程實施後,不少教師不敢再提“訓練”兩字,似乎一提“訓練”就是支離破碎的、冷冰冰的、沒有情趣的語文課。但我卻困惑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為“悟” 而“悟”,為“人文”而“人文”,為“情感”而“情感”的教法。我以為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矯枉過正”使語文教學丟失了語言的特色,丟失了語文的特色,這也是不對的,值得我們反思的。

《白公鵝》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瞭解作者筆下動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習作者的觀察與表達方法。

  4、 讀記好詞好句,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作者筆下動物的特點,學習作者的觀察與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1、 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 觀察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1、 出示課文插圖,板書課題:14、白公鵝

  2、 觀察、說話:這是一隻什麼樣的白公鵝?

  3、 匯入新課:

  葉·諾索夫是怎樣描寫這隻白公鵝的?

  二、檢查預習,初讀課文

  1、擺好讀書的姿勢,放出聲音讀讀課文。

  思考:這隻白公鵝留給你怎樣的印象?可以用文中的詞語來概括。

  2、同桌互教互查生字詞的讀音,要求借助拼音讀準確。

  3、 指名分段試讀課文,注意正音,要求讀準,讀通順。

  4、隨機出示詞語,並在詞語的下方做好批註。

  5、齊讀詞語,鞏固,讀第77面的“讀讀記記”。

  三、 抓重點段,再讀課文

  1、快速默讀課文,哪些句子最能表現“慢條斯理”?劃出有關描寫白公鵝步態的句子。

  2、出示句子:“落步之前……”

  (1)作者為什麼要把這部分寫的這麼詳細?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2)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詞、句。圈出連線詞,讀一讀。

  (3)品讀詞句,體會感情。

  3、出示句式:“……先……再……然後……再……”

  4、口頭仿說。互相說,交流評議。

  四、練筆片斷

  1、仿照課文,寫出自己熟悉的一種小動物的步態。

  2、交流評議。

  五、課堂總結

  1、這是一隻怎樣的白公鵝?用文中的詞語來概括。

  2、齊讀第一自然段。

  板書設計

  14、白公鵝

  慢條斯理

  ……先……再……然後……再……

《白公鵝》教學設計8

  設計理念:

  《自公鵝》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俄國作家葉·諾索夫分別從白公鵝“慢條斯理”地走路,“無憂無慮”地活動等方面介紹了白公鵝“海軍上將”的派頭。作者運用形象生動的比喻、擬人和有趣的反語等修辭手法,使白公鵝顯得更加鮮活,更加與人親近了。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精讀課文《白鵝》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運用在《白鵝》中學到的閱讀方法自主閱讀本文,體會不同作家寫同一種動物的不同方式,以及各自的語言特點,拓寬閱讀視野,豐富語言積累,提高閱讀和習作能力。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白公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公鵝的喜愛之情。

  3、比較《白鵝》和《白公鵝》的寫作特點,學習作者的觀察與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透過閱讀,瞭解白公鵝的特點。

  2、體會作者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比較《白鵝》和《白公鵝》表現方式的異同及其語言特點,體會不同作家對同一種動物的不同表現形式。

  教學流程:

  一、對比匯入

  1、同學們,前一節課我們認識了豐子愷先生筆下的那隻“架子十足”、高傲而可愛的白鵝。今天,俄國作家葉·諾索夫又要給我們介紹一隻鵝,它是一隻大公鵝。它有哪些特點呢?在學習課文之前,讓我們大膽地想象一下。(板書課題)

  2、學生圍繞白公鵝的‘公’字和本文作者是外國作家這兩點作大膽想象。

  3、學生彙報,教師對學生作出的種種想象給予評價。

  4、同學們作出了許多有趣的猜測,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葉·諾索夫筆下的這隻公鵝是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樣呢?下面就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這篇課文,看看白鵝和白公鵝到底有什麼異同。

  (設計意圖:採用對比的方法匯入《白公鵝》的學習,讓學生對學習本課的興趣更濃,同時,教師在談話中提示了初讀課文的目標指向。)

  二、檢查預習,初讀課文

  1、學生在自讀課文中,邊讀邊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深入體會其含義。

  2、課件出示重點詞:

  腔調 派頭 掂量 漣漪 勾當 屬於 主宰

  慢條斯理 無憂無慮 耀武揚威

  (課件以顏色對比的方式突出幾個易讀錯的詞和需要重點理解的詞。)

  3、指名分段試讀課文,注意正音,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設計意圖:體現略讀課文自主學習的特點,以檢查預習的形式進行字詞教學,為下一步自學討論打好基礎。)

  三、對比閱讀,討論“白鵝”和“白公鵝”的異同

  1、課件出示表格。讓學生先回顧課文《白鵝》,再讀《白公鵝》,畫出重點詞句進行對比閱讀和交流,看看這兩隻鵝有什麼異同。

  2、學生4人小組合作完成表格填空,老師抽學生彙報填寫情況,並給予評價。

  3、同桌或小組討論:這兩隻鵝的“步態”有什麼異同?

  (學生很容易從課文中找到兩隻鵝“步態”的異同,但是寫法上的異同,教師應給予引導點撥。比如,作者在寫法上的不同體現在:豐子愷筆下的鵝是透過與鴨子比較,而葉·諾索夫筆下的鵝則是具體描寫如何落步,過泥濘路及被狗追時的步態。)

  4、由點到面分析《白公鵝》與《白鵝》表現形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

  (1)結構相同,都是先介紹鵝的特點,再從幾個方面具體描寫;

  (2)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使鵝的形象可親、可愛;

  (3)採用反語表達對鵝的喜愛之情,語言風趣幽默。

  不同點:(1)敘述重點不同。豐子愷透過吃相描寫白鵝的高傲;葉·諾索夫主要透過鵝強佔地盤的舉動展示白公鵝“海軍上將”的派頭。

  (2)敘述語氣不同。豐子愷更多的是善意的揶揄;葉·諾索夫更多的是欣賞、誇讚。

  (3)結尾不同。豐子愷是抓住鵝的吃相,用風趣幽默的語言來結尾;葉·諾索夫從白公鵝的一舉一動展開種種遐想,表達對白公鵝的喜愛,用人的心理去推測鵝的心理,突出鵝的放肆,更加幽默有趣。

  (設計意圖:採用填表格的方式,讓學生在自主閱讀、合作交流中學習不同作家寫同一種動物的寫作風格,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四、總結提升,拓展創新

  同學們,我們透過學習可以看出,不同的作家寫同一事物,由於他們觀察的角度不同,描寫的側重點也不同,語言風格也有各自的特點。豐子愷的語言風趣幽默,善用反語,你能試著用他的口吻說幾句話嗎?比如,看課本上的圖,說說此時的白公鵝在幹什麼?(撲打翅膀,岸邊的樹都在抖動;厲聲叫嚷,要與誰打架;直奔漁竿,賴在這裡……)

《白公鵝》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作者筆下白公鵝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瞭解《白鵝》和《白公鵝》在寫作上的的異同之處,學習作者的觀察和表達特點。

  4、學習收集好詞好句,積累語言。

  【課前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老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和學生要完成的表格。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播放多媒體課件。

  2、生,觀察講述,你們見到了一隻什麼樣的鵝?

  (學生自由講述,動作描述)

  3、師,這隻白公鵝與《白鵝》裡面的鵝有什麼異同。

  (學生可用語言或動作描述)

  二、初讀課文

  1、學生找自己的同桌讀課文,要求:

  讀準字音。

  2、全班交流,注意正音:

  指名讀、小組分段讀。

  3、再讀課文,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順。

  三、細讀課文

  1、利用課件進行對比閱讀。

  2、找自己的好夥伴邊閱讀邊完成表格:

  白鵝 白公鵝 共同點 不同點 叫態 步態 吃態 玩態

  學生填寫的表格。

  3、全班交流。

  (分別講述共同點、不同點。)

  4、對比閱讀,體會兩位作者的寫作特點:

  ⑴ 豐子愷怎樣觀察、寫鵝的吃態?

  ⑵ 葉諾索夫怎樣觀察、寫鵝的玩態?

  四、品讀課文

  1、通讀課文,讀出感情。

  2、自讀、小組讀,找出自己喜歡的字、詞、句,和不明白的地方再讀一讀。

  3、自由交流:

  ⑴ 自己為什麼喜歡這些字、詞、句。

  ⑵ 質疑。

  ⑶ 體會兩位作者對白鵝喜愛之情。

  五、師生小結

  六、摘錄課文中自己喜歡的字、詞、句,積累詞語

《白公鵝》教學設計10

  教學重點

  透過閱讀體會白公鵝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學生討論,比較兩篇課文寫法的異同,感受作者語言的特點,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著名作家豐子愷筆下的白鵝,誰來說說它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指名學生回答。

  2.這節課我們再來認識一隻白鵝,它是俄國作家葉諾索夫寫的白公鵝。

  板書:白公鵝

  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默讀課文:

  給自然段標號,在文中勾畫出生字和好詞好句,使用工具書(字典等)自學生字生詞。

  2.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範讀動畫,讓學生注意生字讀音。

  3.指名學生逐段讀文。

  4.檢查學生對生詞的自學情況。

  提示:

  慢條絲理:形容動作緩慢,不慌不忙。

  掂量:斟酌。在課文中指白公鵝走路不緊不慢,好像每一步都要想好才落腳。

  舉步:邁步。

  官司:訴訟。這裡指作者與鵝爭水面的事。

  徑直:直接進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費周折。文中指白公鵝直接去吃魚餌,毫無顧忌。

  勾當:讀 gòu dàng,常指壞事情。文中指白公鵝吃魚餌的事情。

  主宰: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在文中指白公鵝認為自己掌握著整條河。

  三、對比閱讀

  1.師:讓大家組成小組讀課文,想一想這隻白鵝給你的印象是什麼?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來?

  2.小組學習彙報。

  師板書:姿態 叫聲 步態 吃相 玩相

  師:好一隻用有海軍上將銜的大公鵝,那豐子愷筆下的白鵝又是怎樣呢?

  提名學生回答。

  3.列表,引導對比閱讀。

  再讀課文劃出重點句,進行對比閱讀和交流:

  板書:

  白鵝

  白公鵝

  姿態

  叫聲

  步態

  吃相

  玩相

  讓學生按照黑板上的表格,小組合作思考、討論。

  4.學生彙報。

  5.教師重點提示。

  師:同是白鵝,但不同作者的筆下又各有姿態,兩位作家的寫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1) 同樣是寫“步態”,兩段的相同點是什麼?不同點是什麼?

  自由讀文:感受白公鵝的派頭。

  作者怎樣寫白公鵝的走路:①每一步動作。

  ② 過路的結果。

  ③被狗追趕時的緩慢行走。

  同:傲慢、派頭;

  異:一個從容不迫、大模大樣;另一個慢條斯理,仔細掂量。一個透過對比,一個具體寫如何“落步”、過泥濘路、狗在身後追趕的步態。

  請幾個同學朗讀課文。

  (2)豐子愷怎樣寫鵝的吃相?

  提示:食料簡單、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葉·諾索夫怎樣寫鵝的“玩相”?

  提示:戲水、搶佔地盤、主宰一切

  (3)朗讀感受鵝在河裡的活動:作者是怎樣寫白公鵝在水裡的活動。

  ① 翅膀的扇動有力。

  ② 強佔地盤。

  ③ 公然吞食魚肉餌。

  總的特點: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請喜歡的同學起來讀一讀。

  四、領悟方法

  1.討論:兩位作者為什麼要把這兩部分寫的這麼詳細?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學生討論。

  2.學生彙報,教師指導。

  (1)感受作者語言的能力。

  (2)寫法:擬人、誇張。

  (3)具體的句子(見書)。

  (4)語言:幽默風趣。

  (5)兩位作者對白鵝有什麼樣的感情?

  相同點:抓特點,圍繞特點來寫。

  不同點:前者抓住一個特點:高傲,圍繞總寫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從三個方面(叫聲、步態、吃相)突出其高傲;後者先寫大白鵝應當榮膺海軍上將銜,然後再寫為什麼應當榮膺海軍上將,在解釋說明中寫出了白鵝的特點。

  (6)總結:我們寫作文時,就應該抓住事物的特點,突出其特點。

  五、作業

  1.抄寫課文中生動有趣的句子。

  2.模仿《白公鵝》的方法寫一種小動物。

  板書:

  14、白公鵝

  走路:慢條斯理、挺著長脖

  海軍上將的派頭 扇翅:水面泛起漣漪蘆葦沙沙作響

  生活: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個性:強佔地盤、自認是河的主宰

《白公鵝》教學設計11

  目標

  1.學生能以一定的速度進行默讀,能夠體會兩隻白鵝的不同之處。

  2.初步體會作者表達方式的不同。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具體描寫,喚起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透過作者的具體描寫初步體會作者表達方式的不同。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我們認識了著名作家豐子愷筆下的白鵝,誰來說說它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2.這節課我們再來認識一隻白鵝,它就是俄國作家葉.諾索夫寫的白公鵝。

  板書課題:白公鵝

  二、新課學習

  1.學生默讀課文,要求:給自然段標號;在文中勾畫出二類生字,多讀幾遍;哪些詞、句、段給你印象最深?可以勾一勾,寫一寫。

  2.學生交流。

  3.誰來說說這隻白鵝給你的印象是什麼?你是從哪些地方讀出來的?

  4.這究竟是隻什麼樣的白鵝?請大家再次默讀課文,概括一下。

  (耀武揚威)的大公鵝

  (威風凜凜)的大公鵝

  (派頭十足)的大公鵝

  5.好一隻擁有海軍上將銜的大公鵝,那豐子愷筆下的白鵝又是怎麼樣的呢?誰來概括一下?

  (高傲的)白鵝

  6.學到這裡,同學們討論一下:同是白鵝,但不同作者的筆下又各有姿態,兩位作家的寫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相同點:抓特點,圍繞特點來寫

  不同點:前者抓住一個特點──高傲,圍繞總寫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從三個方面(叫聲、步態、吃相)突出其高傲;後者先寫大白鵝應當榮膺海軍上將銜,然後再寫為什麼應當榮膺?在解釋說明中寫出了白鵝的特點。

  我們寫作文時,就應該抓住事物的特點,突出其特點。

《白公鵝》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①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② 瞭解作者筆下動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 能與前篇課文的描寫方法作些比較,學習作者的觀察與表達方法。

  ④ 讀記好詞好句,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

  導學生透過閱讀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比較兩篇課文寫法的異同,感受作者語言的特點,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課前準備

  ① 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② 課文插圖(或製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① 出示課文插圖(或多媒體可見)

  ② 觀察、說話:這是一隻什麼樣的白鵝?

  ③ 匯入新課:葉?諾索夫是怎樣描寫這隻白公鵝的?兩位作家的描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檢查預習,初讀課文

  指名分段試讀課文,注意正音,要求讀準,讀通順。

  三、對比閱讀,領悟方法

  ① 設計表格(或課件),引導對比閱讀。

  A、 先出示(點選)舊課內容,再讀新課,劃出重點詞句,進行對比閱讀和交流。

  《白鵝》

  《白公鵝》

  課文中心句

  ①姿態

  ②叫聲

  ③步態

  ④吃相

  ⑤玩相

  B、 從表中你發現什麼?(相同點、不同點)

  ② 抓片段,進行對比閱讀。同樣是寫“步態”,兩段的相同點是什麼?不同點是什麼?(同:傲慢、派頭;異:一個從容不迫、大模大樣;另一個慢條斯理,仔細掂量。一個透過對比,一個具體寫如何“落步”、過泥濘路、狗在身後追趕的步態。)

  ③ 抓重點段,進行對比閱讀。

  A、 豐子愷怎樣寫鵝的吃相?(食料簡單、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B、 葉?諾索夫怎樣寫鵝的“玩相”?(戲水、搶佔地盤、主宰一切)

  C、 討論:兩位作者為什麼要把這兩部分寫的這麼詳細?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四、品讀詞句,體會感情

  ① 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詞、句。讀一讀。

  ② 兩位作者對白鵝有什麼樣的感情?

  五、作業佈置

  抄寫課文中生動有趣的句子。

《白公鵝》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白公鵝的特點。

  2.學生能以一定的速度進行朗讀,能夠體會豐子愷與葉·諾索夫筆下白鵝的不同之處。

  3.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讀懂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1.朗讀課文,體會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2.透過比較使孩子們體會到不同的人寫同一型別的事物,語言各具特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白公鵝的具體描寫,喚起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略讀課文,透過品味重點詞句從而掌握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

  學生能以一定的速度進行朗讀,能夠體會豐子愷與葉·諾索夫筆下白鵝的不同之處。透過比較使孩子們體會到不同的人寫同一型別事物的不同特點,語言的各具特色。

  三、教學策略

  《白公鵝》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一隻白公鵝的所作所為,表現了鵝的海軍上將派頭。課文是從白公鵝走路的姿態和平時的活動兩方面寫的。擬人和誇張的寫法,風趣而幽默的語言,是本文寫作上的特點。教學時可以採取如下策略:

  1.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教師不妨更加放手地讓學生去自主朗讀感悟,引導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2.對比的方法,讓孩子們對白公鵝產生興趣;透過比較使孩子們體會到不同的人寫同一型別事物語言各具特色,透過比較也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對文章的寫法有所感悟。

  3.注重抓關鍵字、詞、句,從關鍵字詞句入手,讓學生有一個從整體到區域性的概念。學生透過對關鍵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上一課,我們認識了豐子愷老先生筆下的白鵝,今天和我們見面的是葉·諾索夫筆下的白公鵝,你猜猜,這兩隻鵝會有什麼不同?

  2.同學們不僅能分辨,還能講出自己的理由。的確,白公鵝還真不愧對它多出的這個“公”字,葉·諾索夫還把它比作海軍上將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設計意圖】建立學生前後聯絡讀課文的意識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初讀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地把課文讀一遍,要求是不讀錯一個字,不讀得結結巴巴的,能辦到嗎?

  (1)對照略讀提示,輕聲自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裡的注音,長句一下子讀不通順多讀幾遍。

  (2)邊讀邊用筆畫出有關內容,讀後與同學互相交流,有疑問的地方互相幫助解決,不能解決的地方作個記號。

  2.前後四位同學組成四人小組,每個成員在小組裡朗讀一遍課文,出現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評選最佳選手。

  3.各組選派代表分節朗讀課文。

  4.交流,找到海軍上將了嗎?你知道什麼樣的人能當海軍上將嗎?

  5.一隻白公鵝理當榮膺海軍上將銜!太有意思了,我們再讀一遍這有趣的課文,怎麼樣?抽生分段讀。

  6.交流:現在你知道白公鵝憑什麼理當榮膺海軍上將銜了嗎?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去自主朗讀感悟,引導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三)閱讀,感悟,理解

  1.同學們講得都不錯,上一課我們認識的是豐子愷先生筆下的一隻白鵝──高傲的鵝老爺,現在我們又認識了葉·諾索夫筆下的海軍上將。考考大家,這有它們倆的肖像,你能認清哪個是海軍上將──白公鵝嗎?

  2.誰來說說這隻白鵝給你的印象是什麼?你是從哪些地方讀出來的?

  3.這究竟是隻什麼樣的白鵝?請大家再次默讀課文,概括一下。

  (耀武揚威)的大公鵝。

  (威風凜凜)的大公鵝。

  (派頭十足)的大公鵝。

  4.好一隻擁有海軍上將銜的大公鵝,那豐子愷筆下的白鵝又是怎麼樣的呢?誰來概括一下?

  (高傲的)白鵝。

  (四)對比閱讀,領悟寫法

  1.引導對比閱讀。

  先出示舊課內容,再讀新課,畫出重點詞句,進行對比閱讀和交流。從表中你發現什麼?(相同點、不同點)

白鵝 白公鵝 姿態 叫聲 步態 吃相 玩相

  2.抓片段,進行對比閱讀。同樣是寫“步態”,兩段的相同點是什麼?不同點是什麼?同:傲慢、派頭。

  異:一個從容不迫、大模大樣;另一個慢條斯理,仔細掂量。一個透過對比,一個具體寫如何“落步”、過泥濘路、狗在身後追趕的步態。

  結合引導學習白公鵝走路:請生表演走路的樣子,生評演;讀出慢條斯理。

  過渡:在這一段中,關於白公鵝的走路,作者還有怎樣的描寫?

  車轍凌亂而泥濘的路可不好走,你能想象它用什麼辦法使自己的細翎不沾一點汙泥嗎?

  狗追趕都不奔跑,這又是為什麼呢?它心裡會想些什麼?

  這是一隻特別有趣的,特別高傲的白公鵝。同學們也談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有的認為……現在,來揭曉正確答案──我也不知道是哪隻。

  3.抓重點段,進行對比閱讀。

  豐子愷怎樣寫鵝的吃相?食料簡單、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葉·諾索夫怎樣寫鵝的“玩相”?戲水、搶佔地盤、主宰一切。

  討論:兩位作者為什麼要把這兩部分寫得這麼詳細?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4.學到這裡,同學們討論一下:同是白鵝,但不同作者的筆下又各有姿態,兩位作家的寫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相同點:抓特點,圍繞特點來寫。

  不同點:前者抓住一個特點──高傲,圍繞總寫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從三個方面──叫聲、步態、吃相,突出其高傲;後者先寫大白鵝應當榮膺海軍上將銜,然後再寫為什麼應當榮膺,在解釋說明中寫出了白鵝的特點。

  我們寫作文時,就應該抓住事物的特點,突出其特點。

  【設計意圖】以讀為主,讀中感悟,同時透過多媒體手段,配樂、圖片欣賞等從美入手,以讀解文,在讀中表達美,再現美。

  (四)課外延伸,拓展能力

  1.你喜歡課文中哪些句子,用筆畫出來,練習一下多讀幾遍。全班交流,說說為什麼喜歡。引導學生關注比喻句、排比句、描寫形象生動的句子,學會鑑賞等。

  2.說說自己喜愛的動物,說明動物的特點和喜愛的原因。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以文中為例,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五)佈置作業

  觀察生活中的小動物,如貓、狗、烏龜、螃蟹、喜鵲等,說說觀察後的體會。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動物勞動的快樂。

《白公鵝》教學設計14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瞭解作者筆下動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與前篇課文的描寫方法作些比較,學習作者的觀察與表達方法。

  4、讀記好詞好句,積累語言。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課文插圖(或製作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出示課文插圖(或多媒體可見)。

  2、觀察、說話:

  這是一隻什麼樣的白鵝?

  3、匯入新課:

  葉·諾索夫是怎樣描寫這隻白公鵝的?兩位作家的描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檢查預習,初讀課文

  1、同桌或4人小組互教互查生字詞的讀音:

  要求借助拼音讀準確。

  2、指名分段試讀課文:

  注意正音,要求讀準,讀通順。

  三、對比閱讀,領悟方法

  1、設計表格(或課件),引導對比閱讀

  ⑴ 先出示(點選)舊課內容,再讀新課,劃出重點詞句,進行對比閱讀和交流。

  白鵝

  白公鵝

  ①姿態

  ②叫聲

  ③步態

  ④吃相

  ⑤玩相

  ⑵ 從表中你發現什麼?

  (相同點、不同點)

  2、抓片段,進行對比閱讀:

  同樣是寫“步態”,兩段的相同點是什麼?不同點是什麼?

  (同:傲慢、派頭 。異:一個從容不迫、大模大樣;另一個慢條斯理,仔細掂量。一個透過對比,一個具體寫如何“落步”、過泥濘路、狗在身後追趕的步態。)

  3、抓重點段,進行對比閱讀:

  ⑴ 豐子愷怎樣寫鵝的吃相?

  (食料簡單、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⑵ 葉·諾索夫怎樣寫鵝的“玩相”?

  (戲水、搶佔地盤、主宰一切)

  ⑶ 討論:

  兩位作者為什麼要把這兩部分寫的這麼詳細?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四、品讀詞句,體會感情

  1、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詞、句:

  讀一讀。

  2、兩位作者對白鵝有什麼樣的感情?

  五、作業

  抄寫課文中生動有趣的句子。

  【課後小節】

  我採用了對比的方法,一下子讓孩子們對白公鵝產生了興趣,透過比較使孩子們體會到不同的人寫同一型別事物,語言各具特色,透過比較也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對文章的寫法也有所感悟。

《白公鵝》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瞭解作者筆下動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與前篇課文的描寫方法作些比較,學習作者的觀察與表達方法。

  4、讀記好詞好句,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

  透過作者的具體描寫初步體會作者表達方式的不同。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課文插圖(或製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出示課文插圖(或多媒體可見)

  2、觀察、說話:這是一隻什麼樣的白鵝?

  3、匯入新課:葉?諾索夫是怎樣描寫這隻白公鵝的?兩位作家的描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檢查預習,初讀課文

  1、同桌或4人小組互教互查生字詞的讀音,要求借助拼音讀準確。

  2、指名分段試讀課文,注意正音,要求讀準,讀通順。

  對比閱讀,領悟方法

  1、設計表格(或課件),引導對比閱讀。

  A、先出示(點選)舊課內容,再讀新課,劃出重點詞句,進行對比閱讀和交流。

  B、從表中你發現什麼?(相同點、不同點)

  2、抓片段,進行對比閱讀。同樣是寫“步態”,兩段的相同點是什麼?不同點是什麼?(同:傲慢、派頭;異:一個從容不迫、大模大樣;另一個慢條斯理,仔細掂量。一個透過對比,一個具體寫如何“落步”、過泥濘路、狗在身後追趕的步態。)

  3、抓重點段,進行對比閱讀。

  A、豐子愷怎樣寫鵝的吃相?(食料簡單、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B、葉?諾索夫怎樣寫鵝的“玩相”?(戲水、搶佔地盤、主宰一切)

  C、討論:兩位作者為什麼要把這兩部分寫的這麼詳細?你從中體會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