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頤和園》教學設計(精選15篇)

《頤和園》教學設計

《頤和園》教學設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頤和園》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頤和園》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的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3個,小學語文第七冊教案-頤和園。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瞭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4. 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 讓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觀,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激發民族自豪感。

  2. 學習本課按照瀏覽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匯入新課。

  二、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 提出自學要求。

  (1) 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 標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詞語意思並想辦法記住生字。

  (3) 在文中標出作者描寫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

  2. 檢查自學情況。

  (1) 指名朗讀課文。

  (2) 學生彙報怎樣記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

  (3) 彙報作者所描寫的頤和園的景點。

  (4) 彙報自己透過努力弄明白了什麼,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 指導小組合作學習,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第七冊教案-頤和園》。

  (1) 把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開頭的第一個句子畫下來,再讀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2) 認真讀讀每個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個景點的什麼特點,向大家介紹。

  (3) 將自學過程中還不理解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

  4. 小組彙報學習情況。

  (1) 說說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2) 作者向我們介紹了每一處景點的什麼特點?

  三、 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後自然段。

  1. 讀了課文,你覺得頤和園給你留下的總的印象是怎樣的?課文哪個部分很明確地為我們指出來了?

  2. 指導朗讀,注意突出大和美。

  四、 總結。

  五、 要認的字,練習要寫鞏固的字。

  第二課時

  一、 複習,引入新課。

  二、 學習第二自然段。

  1. 一進入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長廊就展現在我們眼前了。

  2. 學生彙報。

  (1)長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你是怎麼體會到的?

  (2)長廊還有什麼特點?

  (3) 結合理解“神清氣爽”。

  (4)指導朗讀。

  三、 學習第三自然段。

  1. 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們介紹了什麼呢?請大家默讀第三自然段。

  2. 透過這一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

  3. 指導朗讀。強調“閃閃發光”和“金碧輝煌”。

  四、 學習第四自然段。

  1. 一轉眼,就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麼?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2. 作者向我們介紹這些景物分別抓住了它們的什麼特點?

  3. 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描寫的?

  4. 指導朗讀。

  五、 學習第五自然段。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麼?

  1. 自讀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你都看到了什麼。

  2. 從課文的描寫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橋有什麼特點嗎?

  3. 指導朗讀。

  六、 朗讀全文。

  七、 完成思考?練習3。

  八、 學習作者的敘述順序和抓住特點介紹景物的表達方法,練習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紹一處你熟悉的景物。

《頤和園》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清氣爽、建築、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蔥鬱、掩映、硃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不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

  4、學習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作的方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激發民族自豪感。

  2、學習本課按照遊覽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課前準備:

  1、頤和園風光圖或錄相片。

  2、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頤和園的資料。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鋪設情景,匯入新課

  1、你喜歡旅遊嗎?你去過哪?你想和老師一起去遊玩頤和園嗎?。(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指導“頤”字的書寫

  2、簡介頤和園

  二、學習詞語、整體感知

  1、播放課文配樂朗讀。

  2、思考:作者描寫了哪些景點?

  三、駐足景點,品味美麗

  景點1:長廊

  作者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長廊,請同學們開啟書,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長廊有什麼特點?

  明確:又長又美

  1、說說從哪兒體會到了它的長?

  重點句指導:(課件出示)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a、比較感知長廊的長:我們的教室長8米,七百多米相當於——個教室,這真是——

  指名讀句子,讀出長廊的長:突出一眼望不到頭。

  b、齊讀句子,感受長廊的長。

  2、你從哪句話看出長廊的美,說一說?

  (1)長廊的顏色美,“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長廊上有紅有綠十分美麗。

  (2)長廊上的畫美,“每一章的橫檻上都畫著五彩的國”這些畫顏色各異,內容豐富,精美絢麗,堪稱藝術珍品。

  (3)長廓周圍的風景美,“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

  (4)長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氣爽”看出遊人的心情十分舒暢。

  景點2:萬壽山

  作者走完長廊,又來到了哪裡?

  明確:萬壽山

  1、作者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什麼?請同學看圖回答。

  明確:佛香閣、排雲殿

  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

  明確:萬壽山雄偉壯麗,佛香閣巍峨壯觀,排雲殿金碧輝煌。

  2、作者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不同的三個方向望,分別看到了什麼?

  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萬壽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蔥鬱的樹叢;黃色、綠的琉璃瓦屋頂;硃紅的宮牆,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風景畫。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把昆明湖比作什麼?(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鏡子、一塊碧玉)這兩個比喻寫了昆明湖什麼特點?句子中哪兩個詞概括了這兩個特點?(靜、綠)

  “滑”是什麼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動)

  為什麼課文寫遊船,畫舫在湖面上前進,用 “滑”而不用“劃”?滑——遊船、畫舫輕輕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過,使湖面保持平靜。劃——用力揮槳使船前進,水漾起波紋,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靜。

  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裡的白塔。

  3、作者接下來來到了昆明湖,想一想:這一自然段中作者寫了哪些景點?重點描寫的是什麼?

《頤和園》教學設計3

  一、匯入新課

  導語: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那裡有著名的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等人文景觀。今天就讓我們尋著作者的足跡,一同來飽覽頤和園的美景。

  教師板書課題:頤和園

  二、出示幻燈片

  認識頤和園的幾個著名景觀,從直觀入手,對頤和園的美景先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三、學習生字新詞

  1、自由朗讀課文:將生字詞和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出示生字卡認讀:指導學生注意生字,詞易寫錯的地方。

  四、初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

  1、教師指導學法:默讀課文,圖文對照,初步瞭解課文大意和記敘的遊覽順序,劃分段落。

  2、學生自學。

  五、檢查交流課文學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檢查交流學生了解課文大意情況。

  3、檢查學生了解課文記敘順序。

  ⑴ 課文記敘的遊覽順序是: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

  ⑵ 從文中找出寫遊覽過程的動詞,學習作者移步換景、過渡連線的表達方法:進入、繞過、來到、走完、登上、下來。

  4、劃分段落,理清條理。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遊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二寫萬壽山的景色;三寫昆明湖的景色。

  全文有六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寫對頤和園的總體印象。

  第二自然段:寫長廊的景色。

  第三、四自然段:寫在萬壽山下及萬壽山上看到的景色。

  第五自然段:寫在昆明湖畔所見的景色。

  第六自然段:表達作者讚美的感情。

  除首尾兩段外,課文是按遊覽順序敘述的。

  六,小結

  本文采用“總──分──總”的方法,以遊覽路線為線索,把各個景點串連在一起,條理十分清楚。

  本文首尾呼應,從整體上表現頤和園之美。課文字裡行間洋溢著對古代建築物的讚歎及由此引起的自豪感。

  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記述了頤和園的美景。二、三、四、五自然段的開頭一句都是過渡句,這些承上啟下的過渡句很自然的將讀者從一個景點引向另一個景點,使文章段與段之間銜接得非常自然。

  此外,文章的字裡行間蘊含著對建造頤和園的古代勞動人民的讚美,洋溢著民族自豪感。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寫景與抒情相結合。

《頤和園》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詞語。

  2、瞭解按總述、分述、總結的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3、瞭解頤和園的景物特點及其地位,產生熱愛首都之情。

  教學重點:

  瞭解全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瞭解按總述、分述、總結的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教學設計思想:

  這篇課文是按照總分總的方式連段成篇的,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2—6自然段,分別介紹了幾處景點,引導學生自己去找,找出各景物的特點,可以讓學生選擇一兩處景物,當一名導遊,把自己瞭解的內容介紹給大家,在介紹當中積累詞語。

  教學媒體:

  課件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詞語。

  2、瞭解頤和園的景物特點及其地位,產生熱愛首都之情。

  教學重點:

  瞭解全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瞭解按總述、分述、總結的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教學過程:

  媒體使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設計意圖

  復備課

  一、激趣匯入:

  1、同學們都去過頤和園吧?說說那個景點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導語: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板書課題)那裡有著名的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等人文景觀。今天就讓我們尋著作者的足跡,一同來飽覽頤和園的美景。

  二、檢查:全班交流:

  (1)生字:

  頤:頤和園休養,保養。

  爐:鼎爐取暖、做飯或冶煉用的裝置。

  燭:燭光蠟燭,用線繩包上蠟油,點著取亮的東西。

  封:封建古代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臣屬。

  豁:豁然開朗開通,敞亮。

  巒:重巒疊翠連著的山。

  佛:佛香閣梵語“佛陀”的簡稱……

  典:古典引:標準,法則。

  綜:綜觀總合。

  宏:宏偉廣大。

  罕:罕見稀少。

  (2)區別多音字,形近字。

  A、注音:處理()頤和園()繚繞()俯瞰()

  綜觀()諧趣園()搖曳()蒙上()

  B、讀詞語,結合課文想一想它們的意思。選擇自己喜歡的記下來。

  變化無窮 千姿百態 數不勝數 山泉綠竹

  栩栩如生 美不勝收 豁然開朗 小橋流水

  碧波盪漾 柳暗花明 重巒疊翠 湖光山色

  C、解決詞義: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昏暗一變而為開闊光亮。

  重巒疊翠:形容翠綠色的山峰一層又一層,重重疊疊的樣子。

  柳暗花明:柳樹成蔭,繁華似錦的景象。

  栩栩如生:形容生動活潑的樣子就像真的活得一樣。查字典,

  神清氣爽:形容人頭腦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輝煌:形容建築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姿態不一:樣子各不相同。

  3、再讀課文,瞭解課文寫了什麼。

  4、默讀課文,邊讀邊思:

  課文比較詳盡的介紹了頤和園的那些景物?

  5、檢查朗讀

  四、默讀思考: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

  1、自讀自思,明確作者的敘述順序。(總述—分述—總結)

  學生默讀思考後交流

  首段:介紹頤和園的規模與地位。列舉了一些數字來說明它的規模之大。

  尾段:總結全文,指出頤和園的特點和地位:“幾十一座美麗的大公園,又是一座宏偉的博物館”,“它在我國園林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園林史上也是罕見的”。

  (開頭和結尾這兩段是總的概括介紹,中間一段比較詳細的介紹了頤和園內一些著名景物。全文按總述、分述、再總述的順序連段成篇。)

  2、瞭解自然段意思,理清全文脈絡結構。

  (一)用自己的話說說各自然段介紹了哪裡?

  (二)看看全文可以分為哪幾部分?各部分主要寫什麼?

  3、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介紹頤和園的規模與地位。

  第二段(2—7):介紹頤和園中幾個有代表性的建築物。

  第3段(8):總結全文,指出頤和園的特點和地位。

  五、教師總結

  自由交流

  觀看圖片

  讀課文,圈畫生字和新詞,標出自己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

  讀詞語

  默讀思考

  讀課文分段

  激趣匯入

  出示圖片認識頤和園。從直觀入手,對頤和園的美景先有一個感性的認

  明確作者的敘述順序

  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6、頤和園

  規模大 景物  大公園

  儲存好   博物館

  (總述) (分述) (總結)

  作業:朗讀課文,繼續積累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深入閱讀課文,瞭解景物特點,產生熱愛首都之情。

  教學目標:

  1、深入閱讀課文,瞭解頤和園景物特點及其地位,產生熱愛首都之情。

  2、體會按總分總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頓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

  3、背誦第7自然段。

  教學重點:

  瞭解頤和園景物特點及其地位,體會連段成篇的方法。

  教學難點:

  瞭解頤和園景物特點及其地位,產生熱愛首都之情。

  教學媒體:

  資料及圖片

  教學過程:

  媒體使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設計意圖

  復備課

  一、整體回顧課文。

  1、匯入: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內有著名的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橋等人文景觀。

  2、出示畫面及第1自然段,齊讀後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

  (規模大、儲存最完好)

  過渡:今天,就讓我們尋著作者的遊覽足跡,一同來遊覽一下這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二、深入閱讀,體會景物特點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比較詳細地介紹了頤和園的哪些景物?

  2、讀後交流:(引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圈畫在書上)

  (1)詳細介紹的景物有:仁壽殿、佛香閣、大戲樓、長廊、

  十七孔橋

  (2)簡略介紹的景物有:諧趣園、買賣街、廓如亭、知春亭

  3、自由選擇,交流每處景點的特點。

  過渡:剛才我們只是走馬觀花,現在我們來細細欣賞。你們想欣賞哪處景點就讀哪處。學生自由讀,師巡視。

  過渡:我聽了聽,發現讀每一個景點的同學都有,可見頤和園的每一處景點都非常吸引人。誰先說?

  (一)長廊:這座遊廊久負盛名,因其長——二百七十三間,被稱為長廊;因其畫多——被稱為畫廊。這些畫給遊人增添了樂趣。

  出示學法1、細讀:找景物抓特點

  1、提問:你覺得長廊怎樣或你體會到長廊有什麼特點?指名讀句子,(長、間數多、沒有相同畫)

  出示學法2、精讀:研景物特點探究美

  2、我們再來讀一讀,探究作者是怎樣寫出這些特點的,把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反覆讀。

  指名說,抓住728米、273間、沒有相同說

  出示學法3:品讀:想景物畫面欣賞美

  3、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沒有哪兩幅畫是相同的。”等句子,發揮想象,眼前出現了哪些畫面?指名讀,說想象出的美景

  過渡:同學們讀得很好。遊覽了長廊,我們再去萬壽山看看。剛才,我們在欣賞頤和園長廊美景的同時,也學習了一種新的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三步讀法。下面我們就來試著運用這個學法,自學其他部分。

  (二)仁壽殿:先介紹殿內的設施,突出了皇家氣派。再寫殿後的近景和遠景,突出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造園特點。

  (三)佛香閣:運用了一組資料說明了佛香閣的高、大、雄偉。站在佛香閣上俯瞰昆明湖,這是順理成章的事。

  (四)大戲樓:大戲樓的格局、結構和用途,表明這座大戲樓“在當時的舞臺建築上是十分先進的”。

  (五)十七孔橋:由“面”寫到“點”,接著介紹橋的長度,形狀以及“十七孔”的道理。

  (六)第7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共介紹了哪幾處景點。

  諧趣園:山泉綠竹,小橋流水,再現了江南園林的特色。

  買賣街:臨水而建,店鋪林立,使人彷彿置身於江南的水上城市。

  廓如亭:我國亭類建設中最大的一座。

  知春亭:在這裡可以縱觀頤和園的全景。

  三、引讀最後一段,激發愛國情感

  過渡:頤和園的美景數也數不清,就是看上幾天也看不完看不厭,有道是(齊讀最後一段)

  1、頤和園為什麼這麼美或你想說什麼?(談感受)

  2、想不想更多地瞭解頤和園呢?(出示網址:)

  四、課外延伸,培養創新精神

  2008年我國將要舉行世界奧運會,想要把頤和園建造地更加美麗。如果你是頤和園的設計者和建設者,你會怎樣做?假如你是畫家你會在橫檻上畫些什麼?假如你是園藝師,你會在長廊兩旁栽種什麼?使它的四季都有誘人的景色。(想一想再說)

  齊讀課題

  默讀課文

  思考

  讀後交流

  自由選擇,交流每處景點的特點

  指名讀、說

  讀最後一段

  說一說

  整體回顧課文

  深入閱讀,體會景物特點

  體會寫法

  激發愛國情感

  板書設計:

  頤和園

  一、規模大 儲存好

  二、詳寫:仁壽殿、佛香閣、大戲樓、

  長廊、十七孔橋 (分述)

  略寫:諧趣園、買賣街、廓如亭、知春亭

  三、大公園博物館(總結)

  作業

  1、熟讀課文

  2、背誦第7自然段,並默寫。

  3、選擇一處景點進行觀察。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檢查背誦,總結景物特點,完成作業。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背誦第7自然段。

  2、總結連段成篇的方法,體會頓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

  3、學習寫法寫一處景點。

  教學重點:

  總結連段成篇的方法,體會頓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

  教學難點:

  體會頓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

  教具學具:

  投影片

  教學過程:

  媒體使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設計意圖

  復備課

  一、整體感知,把握課文內容。

  (一)整體默讀思考:

  1、課文屬什麼體裁的文章?

  2、課文比較詳細地介紹了頤和園的哪些景物?

  二、整體讀文感悟寫作方法

  (一)認真默讀每一個自然段,思考:這段寫了哪裡?景物有什

  麼特點?

  (二)自由選擇最喜歡的.一處景點,結合課外資料,變文中語句為自己的語言向大家介紹。1、突出景物的特點。2、語言簡明。

  三、讀句子,體會頓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

  投影出示:

  (1)在長廊裡辨認畫上的人物、故事,是很多遊人的樂趣。

  (2)長廊共有273間,每間廊裡的枋架上都繪著彩畫,總共8000多幅。畫中的山水、人物、花鳥,千姿百態、變化無窮,所以長廊又有“畫廊”之稱。

  自讀體會,集體交流

  提示:要根據文章表達的需要及語感,靈活使用這兩種標點符號。

  四、學習並背誦第7自然段。

  (一)自由默讀,思考:這段是圍繞著哪一句話寫的?介紹了哪些景點?各有什麼特點?

  (二)放到全文中體會與其他景點的描寫有什麼不同?

  (三)師引讀,生接讀,引導背誦,體會特點。

  (四)獨立背誦。

  五、默讀課文,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思考:與《記金華的雙龍洞》比較相同和不同之處。

  1.按照一定的順序寫。(遊覽順序、觀察順序、方位變化順序、季節變化順序。)

  2.運用好過渡句,交待清遊覽順序。

  3.抓住景物特點分層次寫具體。

  4.選擇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六、試寫一處熟悉的景物

  過渡:遊覽了北京的景色我們再來看一看我們可愛的校園,怎麼樣?

  1、說遊覽順序

  2、說景物特點

  整體默讀思考

  讀句子

  自由默讀,思考

  整體感知,把握課文內容

  體會頓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

  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板書設計:

  頤和園

  逗號頓號

  遊覽順序觀察順序、

  方位變化順序季節變化順序

  作業:

  1、積累詞語,選擇喜歡的詞語抄在好詞好句本上。

  2、按一定的順序,用一兩段話寫熟悉的一處景物。

《頤和園》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頤和園是人教課標版第七冊第五單元“我國的世界遺產”為專題的一篇課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作者按照遊覽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恰當的比喻,再現了頤和園秀麗的景色,讓學生領略頤和園的無窮魅力,為祖國有這樣的歷史文化感到驕傲和自豪。

  設計創意:整堂課創設旅遊情境,讓學生當小導遊結合課文內容進行介紹,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達到深入理解課文的目的,為本單元的習作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作者的遊覽順序。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抓住景物的特點。

  3、透過學習,能當好小導遊把景物特點介紹清楚,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方法與過程目標:

  1、能在課文中找到作者移步換景的句子。

  2、在老師的引導下能自學課文的相關段落。

  3、能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寫一篇遊覽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學會欣賞頤和園的美景,受到美的薰陶。

  2、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中優美的語言,激發學生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美景色,受到情感薰陶。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趣,匯入新課。

  1、同學們,老師相信你們一定都認真地預習了頤和園這篇課文,誰能說說這篇課文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麼?這麼美的景色,你們想去看一看嗎?(出示課件)

  2、我們看到的頤和園很美,作者寫得也很美,這節課,我們還要比一比誰能當好小導遊,把頤和園介紹得更美,有興趣嗎?可是,要當好一個稱職的小導遊並不容易,要求同學們一定要認真地去學習這篇課文,只有學懂了,才能做個好導遊。比一比,看哪些同學能做一個合格的小導遊。

  二、初讀課文,理清順序。

  1、配樂範讀,創設情境。

  提出要求:你如果要當好小導遊,就一定要認真聽,仔細看,想一想作者到過頤和園的哪些地方?

  2、指名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過渡;剛才不少同學表現得不錯,弄清了作者的瀏覽順序,是個初步稱職的小導遊,不過,還有更難的考驗在等著你們呢?有信心嗎?

  3、分清段落,找出作者瀏覽時地點轉移的句子。

  a、啟發:小導遊們,你們是從課文中的哪些句子得知作者的遊覽順序的呢?請你把筆拿出來,用橫線在書上作上記號。

  b、抽生回答。

  c、小結:同學們真聰明,找得非常準,這些句子在自然段的開頭點明瞭遊覽地點的變換,說清了遊覽順序。

  三、重點學習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1、激趣:小導遊們,我們先介紹長廊可以嗎?

  2、抽生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邊聽邊想:作者介紹了長廊的什麼特點?

  3、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4、你是從哪些地方知道長廊很長的?用筆作上記號。

  5、哪些句子在寫長廊的畫和花的呢?

  6、“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說明了什麼?

  7、美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透過讀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8、抽生上臺當小導遊。

  提醒學生應該怎樣去介紹,學生上臺介紹時出示長廊的課件。

  四、自學課文後面的內容,選擇其中的一個景點進行介紹。

  1、過渡激趣:你能把後面的介紹好嗎?

  2、總結學法。

  3、學生自學。

  4、小組彙報。

  5、抽代表彙報。

  (學生上臺介紹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出示相應的課件,有沒有聽懂的可以提問)

  6、學生當小導遊介紹時,教師要相機出示重點句和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重點句: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重點字:“滑”字用得好,好在哪裡,要讓學生多讀去體會。

  五、抓寫作特點,促作文教學。

  過渡語:同學們也到過不少的地方去遊玩過,你能像作者一樣把遊玩的景點寫出來嗎?

  師生共同回憶、歸納。

  1、按一定的順序寫。

  2、運用好過渡句,交待清楚遊覽順序。

  3、抓住景物的特點寫。

  4、選擇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六、拓展。

  仿照本課的寫法寫一篇遊記。

  七、全文總結。

  今天,我們在一個個小導遊的帶領下作了一次免費的旅遊,小導遊們精彩的介紹讓我們感受到了頤和園的無窮魅力,我們為有這樣的歷史文化感到驕傲和自豪。

  板書設計

  長廊(內—外)

  18頤和園萬壽山(上—下)美麗的大公園

  昆明湖(堤—島—橋)

《頤和園》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理解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頤和園》的特點及美景,激發熱愛祖國的感情。

  3、培養學生抓住特點,有序觀察能力和按地點轉換順序,有序有重點描寫見聞。

  4、概括中心,體會作者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

  二、教學準備

  1、《頤和園》多媒體課件

  2、組織學生蒐集中國世界遺產資料

  3、世界遺產風景書籤

  三、課時分配

  二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1、播放課件、師語匯入:在我國的首都北東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板書課題)那裡風景秀美。是古代園林中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大花園。今天老師作一回導遊,尋著作者的足跡,帶同學們去領略——頤和園的美麗風光。

  2、簡介頤和園。

  (出示課件)感性認識頤和園的幾個主要景觀。

  3、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生字燈片,檢查字音正誤,區別字形,理解詞義。

  (2)讓學生說說自己所認識的字、詞,並回答認識理解這些字詞的途徑及方法。讓學生從中交流學習經驗。

  (二)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2、讓學生說說作者按什麼順序介紹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3、學生分組接力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

  4、自由讀並討論、理清課文思路。初步瞭解課文大意和記敘的遊覽順序。

  (三)合作學習

  1、小組交流:作者的遊覽順序。

  2、默讀課文。思考:哪幾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頤和園的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1、欣賞長廊部分:

  (1)朗讀訓練:找出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朗讀。

  (2)思考:長廊有什麼特點?

  (3)出示課件,指導看圖(長廊圖)板書 : 長廊 長、美、奇

  (4)在長廊中游賞,給人一種什麼感覺,劃出有關語句,把你的感受透過朗讀把感情表達出來。

  (5)出示文字燈片。

  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①

  導語:走在長長的長廊中,飽賞那美景,讓人神清氣爽,下面讓老師帶同學們去遊覽萬壽山。

  2、欣賞萬壽山部分:

  (1)指名讀3、4自然段。學生評朗讀的效果。

  (2)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按什麼順序寫的?有什麼特點?

  (3)播放一段萬壽山錄影片。

  (4)設問,在萬壽山上看見了什麼?

  板書: 佛香閣 排雲殿 鳥瞰頤和園大半景色。

  (5)出示燈片,圖文對照找出各景物並重點理解“金碧輝煌 蔥鬱 掩映”的意思。

  (6)師對照圖著重介紹佛香閣,排雲殿兩面大景點。板書 : 雄偉壯麗

  (7)出示文字燈片②,生填空練習。

  ②

  登上萬壽山,站在職 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 。正前面,是 向東遠跳,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 和 。

  (8)師小結。置身於萬壽山中,欣賞其美景,給人感覺如何?啟發想象。

  (9)生小組交流。

  4、小結學法,自學第5自然段。

  (1)自由讀、自學討論。a、從萬壽山,就來到了哪裡?b、昆明湖,十七孔橋各有何特點,劃出有關詞語。

  (2)出示幻燈片:讓學生圖文對照,並理解“姿態不一”意思。

  板書: 昆明湖 物多景美

  (3)齊讀第5自然段。

  5、師小結。a第二段描寫了頤和園的景點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段與段之間又是如何過渡的呢?劃出過渡句。

  6、齊讀第1自然段。

  (1)導語:《頤和園》的美景可以看出北京的頤和園簡直就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

  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花園。

  (2)出示文字燈片③

  (3)齊讀

  (4)小結:這是全文中心句,總起全文。

  7、學習第6自然段。

  (1)指名讀。

  (2)設問:遊覽完頤和園後,給人的感覺如何?(讓人流連忘返)

  (3)齊讀。

  (4)小結:這一段是起總結全文作用。

  四、課外拓展

  1、複述課文內容

  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花園,美麗的長廊讓人神清氣爽,雄偉壯麗的萬壽山使人大開眼界,物多景美的昆明湖讓人心曠神怡,置身於這美麗的在花園中,真叫人流連忘返。

  2、學了這課文,你感受如何?請你把頤和園的美景告訴大家。這是遊記的寫作方法,值得我們學習。課文是按參觀(地點轉換)順序寫的,全文結構特點,總一分一總。

  3、講述學生自己眼中的世界遺產知識。

  [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均有發放風景書籤激勵學生環節]

  五、教學賞析:

  1、《頤和園》

  是第七冊的一篇寫景的講讀課文,它具體描繪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讚賞了祖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圍繞這一中心,作者抓住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這幾大景點描寫,為此,教學時,藉助多媒體進行教學,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景物美,理解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象,培養學生抓住景物特點及仔細觀察能力,掌握按參觀順序(地點轉換)有序有重點敘述見聞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相結合,進一步培養學生們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巧妙地將風景書籤激勵學生與課堂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起到課堂生機靈動的效果。

  2、教學媒體設計:

  多媒體直觀展示各景點特點,讓學生從感性,直觀認識景物特點。透過助於學生從動態中去欣賞美景,理清景點的結構佈局。文字燈片,有助於學生重點詞句的理解,總之,集圖、聲、像等為一體的教學媒體,有助於本課教學目標落到實處,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附板書設計:

  總寫

  長廊 長、美、奇

  頤和園 分寫 萬壽山 雄偉壯麗

  昆明湖 物多景美

  總寫

《頤和園》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2、學習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激發民族自豪感。

  2、學習本課按照遊覽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頤和園》的資料。

  2、《頤和園》的風光圖片、課件

  【教學程式】

  一.複習匯入,遊戲激趣

  師:上節課我們初遊了頤和園,你覺得那裡美嗎?為什麼?

  1.指名回答。

  2,猜圖遊戲。

  3.這些都是頤和園的景色,作者按照什麼順序介紹的?

  4.指名答,師板書。

  二、學習“長廊”,掌握學法

  師:作者首先來到了長廊,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步伐去長廊看看吧。

  1.生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長廊有什麼特點?

  2.課文是怎樣寫長廊“長”的?畫出有關詞語。“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這是用具體數字來表現長廊的長。數字不好理解,可引導學生同自己的教室或操場的長度相比,增強感性認識。

  3.長廊不僅很長,而且很美,課文是怎樣寫長廊的“美”的?

  4.指導朗讀。

  三、合作學習“萬壽山”部分

  走完長廊,我們來到了萬壽山腳下,萬壽山上又有些什麼雄偉的建築呢?(學習第3自然段)

  1.出示圖片,從螢幕上看圖領略建築物的雄偉壯觀。

  2,學生默讀寫萬壽山段落,找出寫了哪些主要建築。(佛香閣、排雲殿)

  3.“佛香閣”有什麼特點?你是從哪知道的?

  “排雲殿”又有什麼特點?你從哪體會到的?)

  4.指導朗讀

  5.出示填空題。

  四、自主學習,體驗成功

  師:從萬壽山下來,作者來到了昆明湖又看到了什麼?

  1.指名學生請第4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並簡單說說理由。

  2.出示佳句,品析:

  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比較滑和劃)

  3、昆明湖是這麼靜,這麼綠,讓我們再走近些看看水面上的湖周圍有哪些景物?

  ⑴女生讀第5自然段,男同學邊聽邊找景物:堤岸、垂柳、小島、十七孔橋

  ⑵指名學生讀描寫十七孔橋的句子,說說十七孔橋的特點是什麼?(獅子多)

  ⑶從螢幕上感受夕陽中十七孔橋的詩意美。

  4.這麼美的昆明湖讓我們用朗讀感悟一下。

  5.順理成章(句子重組)

  五、拓展延伸,激發情感

  師:其實頤和園的景物還遠遠不止這些,我們隨著鏡頭再次走進頤和園。

  1.播放圖片。

  2.暢所欲言。

  3.這麼美的園子,你能不能向大家推介她,幫她設計一條廣告語呢?

  4.出示廣告詞。

  六.作業超市

  1、背一背:頤和園的景美,課文的語言也很美,我要有感情的多讀幾遍,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2、寫一寫:觀察一處景點(如學校、公園、遊樂場等),按地點轉換的順序把它寫下來。

  3.畫一畫:頤和園很美,我要把她畫下來。

  板書設計:

  18頤和園

  長廊

  萬壽山

  昆明湖

  附:教學反思

  《頤和園》是一篇遊記,課文不但文字優美,而且條理清楚,特別是本課的寫作方法很值得孩子們學習,因此,在教學中始終都以這個目標展開教學。

  1、這篇課文的教學中,生讀課文時,我就設定了“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寫了哪幾處景點?”這一問題。讓生邊讀邊想,初步感知文的寫作順序。然後再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最後再說說從文中體會到什麼?感到遺憾的是在進行小練筆時安排的素材偏重於思想教育,未能很好的結合課文,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幫助不大。

  2、這篇課文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學生在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透過有感情地自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從而激發學生的愛美情趣,來體會長廊的美麗,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感到遺憾的是抓住了重點段落進行精讀,但為安排運用方法進行跟進的略讀訓練,使課堂整體效果顯得單薄。

  從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發現了很多不足之處,但正是有了這些問題,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鑽研、虛心請教、及時充實,從而使自己的教學少一些缺陷,少一些遺憾。

《頤和園》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1個會寫,正確讀寫生字詞.

  2.學習課文寫景狀物得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3.瞭解祖國燦爛的文化,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瞭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話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教學難點:

  透過語言文字瞭解祖國燦爛的文化,培養學生的愛美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理解課題,瞭解背景、識字字詞、把握大意。

  二、品讀體會,學習表達。

  (一)遊賞長廊

  1.它為什麼叫長廊呢?這條長廊有什麼特點呢?請自己讀一讀第二自然段,那些詞語有感覺,就把它標出來,也可以旁邊寫寫自己的感悟.

  2.交流討論

  (1)

  1)長廊的特點?是從哪兒發現的?

  板書:七百多米 273間

  2)出示句子用什麼方法描寫?

  引導:七百多米,列數字,寫出了長廊的長,七百多米多長呢?相當於100個教室的長度!

  3)看,句子中還有那些詞,在告訴我們長廊很長啊!

  (2)美

  1)那些句子中能發現了長廊的特點?

  答:每一間的橫欄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

  2)能抓住那些關鍵詞,體會到什麼呢?

  答:人物、花草、風景----畫的內容很豐富

  補充:五彩-----美麗

  幾千幅---兩幅----畫多 內容豐富

  (3)小結理順序:

  1)我們再看長廊,好嗎?引讀,出示投影。

  整體看------看長廊---- 看廊外----

  2)總結寫整篇課文有順序,寫某個景點也要有順序,作者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三看長廊,連句成段,用列數的方法把長廊的長、美展現在我們眼前.

  (二)遊賞萬壽山

  1.作者是怎麼看它們的?看到什麼特點?同學們讀讀第三自然段.

  2.指明說:看到了什麼特點?聳立、高大閃閃發光 、金碧輝煌、琉璃瓦,板書:閃閃發光 金碧輝煌.

  3.指導它為什麼叫排雲殿嗎?排雲二字就出自古詩“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臺”.

  齊讀:抬頭一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遊賞昆明湖

  1.點圖片、音樂.

  介紹其它景物景點,你想去遊賞哪兒呢?

  2.學生找到相關的詞語,獨立品讀.

  3.誰願意帶我們去遊賞一番呢?

  讀出相關句子.

  4.重點引導品讀描寫昆明湖的句子:靜得像……..,綠的………………..滑過.

  比較“滑”與:“劃”的不同,讀一讀昆明湖的美!

  5.小結:

  謝謝這些小導遊們帶我們遊賞了這麼多美麗的景色,看,同學們找到的這些優美的句子,具體的描寫就是文章的血肉啊!

  四 總結全文

  遊賞到這兒,同學們,頤和園游完了嗎?頤和園是我國儲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說不盡的豈止是頤和園,學習本組課文,我們還可以去遊賞長城、兵馬俑,北京的故宮,山東的泰山,樂山大佛、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埃及的金字塔。

  教學反思:

  體現語文課堂的文化意味

  《頤和園》編排在世界文化遺產主題單元,有很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我努力拓展相應的歷史背景,文化淵源,不侷限於文字,也不限於“頤和園”而是把課堂置身與世界文化遺產的大背景下教學,更深的瞭解到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由頤和園引申到祖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遺產…..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提升了語文課堂的文化品位。

《頤和園》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清氣爽、建築、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蔥鬱、掩映、硃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不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4、學習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激發民族自豪感。

  2、學習本課按照遊覽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課前準備:

  1、頤和園風光圖或錄象片。

  2、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頤和園的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師激情引入,匯入新課:

  她,構思巧妙,建築精緻,全國各地有名的園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園林博物館”之稱;她,被譽為“世界幾大文明的有力象徵”,是中國的“世界遺產”之一,園內的長廊還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記錄”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頤和園。今天,我們一起來細細遊賞這個美麗的大公園。

  板書課題,讀課題,認讀“頤”字。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先請你們自己跟隨課文去遊覽頤和園。(老師要求同學們帶著問題去觀賞美景,既遊覽了美景,又自己解決了問題。)

  1、請生自己提出自學的要求,師歸納總結: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標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詞語意思並想辦法記住生字。

  (3)在文中標出作者描寫了頤和園的哪些景色。

  (4)有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多讀幾遍課文,聯絡上下文,爭取透過自己的努力將它弄懂。

  2、指名朗讀課文,檢查自學情況。

  3、指名小組合作學習。

  (1)議議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2)認真讀每個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個景點的什麼特點來向大家介紹?

  (3)議議自學中不理解的地方。

  4、小組彙報學習情況。

  師:說說作者按什麼順序介紹頤和園的?(生說,師板書:長廊--萬壽山腳下--佛香閣前--昆明湖)你怎麼知道的?

  師小結:文中四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都寫出要遊覽的地方,因此這篇課文是按照作者的遊覽順序來介紹頤和園的。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1、遊覽了頤和園,你覺得頤和園給你留下的總的印象是怎樣的?(板書:大、美)

  課文哪一部分很明確地為我們指出來?(引導學生找出第一、六自然段)

  2、這是什麼寫法?(首尾照應)

  3、指導朗讀。看到這麼大和美的頤和園,你的心情怎樣?(生說:驚喜、喜愛)我們就帶著這種心情來朗讀這兩段吧!

  四、總結。

  同學們真不錯,遊覽也挺仔細的,我們感受到了頤和園的大、美,也從中體會到了作者心中的喜愛。那你喜歡頤和園那一處景色的景色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五、作業。

  鞏固要認的字,練習要寫的字。

《頤和園》教學設計10

  教材簡析

  頤和園是一座依山抱水、氣象萬千的皇家園林,是中國傳統典範。課文共六個自然段。按照遊覽的順序,記敘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課文記敘的遊覽順序大體是: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全文蘊含著對建造頤和園的勞動人民的讚美,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民族自豪感。

  教學設計思路

  在品讀、欣賞中讓學生了解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才幹,激發民族自豪感;瞭解並學習本課按空間變換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本課生字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情感目標:瞭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從中得到陶冶;在欣賞、品讀養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

  瞭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從中得到陶冶;在欣賞、品讀養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匯入。

  1.頤和園在什麼地方?(在北京西郊)預習了課文,記住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學生自由發言,能說幾個就說幾個,互相補充)。

  2.用生字生詞卡檢查生字讀音,指導讀準平舌音。

  3.開火車朗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讀後適當評議,重點糾正讀錯字和讀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弄清作者遊覽頤和園的順序和頤和園主要景點的方位;再看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分段的根據是什麼?

  2.學生自學。

  3.師生交流。

  4.討論分段,並指導概括段意。

  明確:按“總——分——總”的結構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對頤和園總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

  第三段(最後一個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和開頭一段相呼應,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

  三、學習詞語。

  1.指導分段朗讀。

  2.提出詞語,討論詞義

  清爽:清潔,涼爽。

  隱隱約約:看起來或聽起來不清楚。

  舉目遠眺:抬頭向遠處看。

  蔥綠:(草木)青翠。

  金碧輝煌:形容建築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形態各異:形狀各不相同。

  四、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匯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是哪兒嗎?(頤和園)誰去過頤和園,頤和園給你留下什麼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去遊覽這又大又美的頤和園。

  (板書:頤和園)

  二、講讀第二自然段。

  1.請同學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麼順序遊覽頤和園的?(填空練習)

  “進了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   )。走完長廊,就到了(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   )。”

  明確: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2.作者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長廊,請同學們開啟書,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長廊有什麼特點?

  明確:又長又美

  你從哪句話看出長廊的美,說一說?

  (1)長廊的顏色美,“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長廊上有紅有綠十分美麗。

  (2)長廊的形狀美,“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像一條長成臥在萬壽山腳下。

  (3)長廊上的畫美,“每一章的橫檻上都畫著五彩的國”這些畫顏色各異,內容豐富,精美絢麗,堪稱藝術珍品。

  (4)長廓周圍的風景美,“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這一句寫出了長廊兩邊鮮花盛開,五彩繽紛就像一條鮮花鋪成的小路。

  (5)長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氣爽”看出遊人的心情十分舒暢。

  3.小結:這一段描寫了長廊的顏色、形狀、畫、花、遊人的心情等幾方面的美,突出了長廊的精緻美觀,以及那些創造者的高超技藝。

  4.指導朗讀。

  (1)誰願意帶領大家去遊覽一下著名的長廊,透過你的朗讀,讓同學們體會到長廊的美。

  (2)教師評議,再指名朗讀,找同學評議。

  三、講讀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長廊,又來到了哪裡?

  明確:萬壽山

  作者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什麼?請同學看圖回答。

  明確:佛香閣、排雲殿

  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

  明確:萬壽山雄偉壯麗,佛香閣巍峨壯觀,排雲殿金碧輝煌。

  (1)“聳立”指高高的直立,這個詞說明了佛香閣巍峨雄偉。

  (2)“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亮”表現了佛香閣的建造氣勢恢弘。

  (3)“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體現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說明排雲殿很多,“金碧輝煌”指宮殿十分雄偉,像一朵朵金光閃閃的雲排列在佛香閣下面。

  2.還有哪些地方表現了萬壽山的這種美?

  明確:第四自然段

  請同學們默讀這一自然段,找出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1)“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萬壽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這裡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為作者的觀察點是在佛香閣前面,所以後山的景色看不到。

  (2)“蔥鬱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硃紅的宮牆。”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很高,從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綠樹中的屋頂和紅紅的宮牆。

  (3)“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這句話也體了萬壽山的高大,向前望,美麗寬闊的昆明湖變成了一面鏡子,一塊碧玉。

  (4)“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由於山高離得很遠,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靜靜的湖面上淺淺的波紋。

  (5)“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裡的白塔。”

  這一句更加說明了萬壽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見城裡的景物。

  3.指導朗讀

  (1)指名讀,注意重點詞要讀出重音。例如“大半”、“靜”、“綠”、“一點兒”等。

  (2)教師評議,找學生練習讀。

  (3)齊讀第三段,體會作者的讚美之情,透過朗讀表現出來。

  4.小結:這一段描寫了作者在萬壽山腳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見的景物,突出了萬壽山雄偉壯麗的特點。從萬壽山下來,作者又來到了哪裡?

  四、自學第四段。

  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討論,說一說昆明湖有什麼特點?

  1.同學自由討論。

  2.指名發言,檢查自學情況,其他組的同學補充發言。

  3.每組選出代表讀課文,比一比,那一組讀得好。

  4.教師小結:這一段寫了昆明湖的靜和綠,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秀美的風景畫。在頤和園中除了精美的長廊,壯美的萬壽山,秀美的昆明湖,還有哪些美景呢?

  明確:智慧海、知春亭、大戲臺、玉帶橋、石舫……

  正像大家所說的那樣,“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學生齊讀)“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遊賞。”

  5.根據板書總結全文。

  作者按遊覽的順序,以萬壽山為中心,描寫了長廊、佛香閣、排雲殿、昆明湖、十七孔橋、湖心小島幾外景物的特點。讚美了祖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佈置作業。

  觀察一處景點(如學校、公園、遊樂場等),按地點轉換的順序把它寫下來。

《頤和園》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教養方面:

  ⑴ 認識本課11個生字,學會其中的7個。正確讀寫:“大殿、長廊、綠漆、神清氣爽、金碧輝煌、堤岸、隱隱約約”等詞語。

  ⑵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敘述的順序。

  ⑶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2、教育方面:

  瞭解祖國燦爛的文化,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3、發展方面:

  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2、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教學難點】

  領悟並學習作者按遊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教學方法】

  以讀為本、情境教學法、探究性學習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學習學生所選擇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引題,板書課題,交流資料

  教師板書:

  頤和園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

  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課件檢測掌握生字的情況。

  3、快速默讀課文:

  把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開頭的第一個句子畫下來,邊讀邊想:

  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介紹頤和園的,頤和園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4、彙報,相機板書:

  長廊萬壽山下萬壽山昆明湖

  5、引導、點撥:

  作者是按一定的遊覽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6、課件出示:

  聘請導遊(怎樣才能做好導遊)

  三、再讀課文

  把描寫你所喜歡的景點的段落多讀幾遍,想想為什麼喜歡它。並用自己習慣用的標記方式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四、按照學生的意見,選擇學習內容

  引入學習描寫長廊的相關段落,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長廊的美。

  1、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質疑。

  2、集中交流:

  在學生談體會的過程中,利用插圖、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長廊的特點,體會、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對於學生不理解的地方,組織學生討論,啟發學生聯絡上下文、聯絡生活實際以及自己的感受談體會,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3、師生共同朗讀、背誦,深入體會、感悟長廊的美:

  引入學習作者描寫萬壽山的相關段落,體會在萬壽山腳下和登上萬壽山後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組用學法合作探究學習,全班交流、展示學習成果。

  五、創設情景、拓展思維,進行語言訓練

  1、結合課文、參考相關的資料,用自己的語言,採取自己喜歡的各種形式讓學生展示自己。

  (自由組織導遊詞)

  2、同伴合作,演導遊。

  3、競聘導遊、評價。

  4、學生自由展示。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總結全文,競聘導遊。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學法學“昆明湖”的相關段落

  三、質疑問難、回讀全文、理清課文結構

  四、環境教育

  五、交流資料

  閱讀收集到的關於“頤和園”的資料,聯絡課文,組織召開“資料資訊會”,彙報形式如下:

  1、朗讀摘抄下來的自己喜歡的句、段,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2、編寫導遊解說詞,競聘“頤和園”的小導遊。

  3、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彙報。

  【板書設計】

  18、頤和園

  美麗的大公園

  長廊  萬壽山下  萬壽山上  昆明湖

《頤和園》教學設計12

  教養方面:

  1、認識本課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3個。正確讀寫:“大殿、長廊、綠漆、神清氣爽、金碧輝煌、堤岸、隱隱約約”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敘述的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育方面:瞭解祖國燦爛的文化,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發展方面: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2、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教學難點:

  領悟並學習作者按遊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教學方法:

  以讀為本、情境教學法、探究性學習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學習學生所選擇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引題,板書課題,交流資料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課件檢測掌握生字的情況。

  3、快速默讀課文,把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開頭的第一個句子畫下來,邊讀邊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介紹頤和園的,頤和園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4、彙報,相機板書:長廊萬壽山下萬壽山昆明湖

  5、引導、點撥:作者是按一定的遊覽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6、課件出示:聘請導遊(怎樣才能做好導遊)

  三、再讀課文,把描寫你所喜歡的景點的段落多讀幾遍,想想為什麼喜歡它。並用自己習慣用的標記方式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四、按照學生的意見,選擇學習內容

  引入學習描寫長廊的相關段落,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長廊的美。

  1、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質疑。

  2、集中交流:

  在學生談體會的過程中,利用插圖、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長廊的特點,體會、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對於學生不理解的地方,組織學生討論,啟發學生聯絡上下文、聯絡生活實際以及自己的感受談體會,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3、師生共同朗讀、背誦,深入體會、感悟長廊的美。

  引入學習作者描寫萬壽山的相關段落,體會在萬壽山腳下和登上萬壽山後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組用學法合作探究學習,全班交流、展示學習成果。

  五、創設情景、拓展思維,進行語言訓練。

  1、結合課文、參考相關的資料,用自己的語言,採取自己喜歡的各種形式讓學生展示自己。(自由組織導遊詞)

  2、同伴合作,演導遊

  3、競聘導遊、評價

  4、學生自由展示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總結全文,競聘導遊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學法學“昆明湖”的相關段落

  三、質疑問難、回讀全文、理清課文結構

  四、環境教育

  五、閱讀收集到的關於“頤和園”的資料,聯絡課文,組織召開“資料資訊會”,彙報形式如下:

  1、朗讀摘抄下來的自己喜歡的句、段,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2、編寫導遊解說詞,競聘“頤和園”的小導遊。

  3、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彙報。

  板書設計:

  10

  頤和園

  美麗的大公園

  長廊

  萬壽山下

  萬壽山上

  昆明湖

《頤和園》教學設計13

  教材簡析:

  《頤和園》是“快樂讀書屋”中的一篇寫景狀物的文章。文章採用隨步移景的方法向我們介紹了頤和園中的長廊、佛香閣、萬壽山、昆明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展現出皇家園林的風采。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由扶到放,循序漸進,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想象、朗讀、感悟,使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愛美情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學習按遊覽順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4.認識“頤、麓、檻”等6個生字,自選和積累課文中的詞語和優美的句子。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美景色,受到情感的薰陶。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並運用到寫作中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激發興趣

  1.播放頤和園的圖片。

  在我國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那裡有著令人陶醉的自然風光和雄偉壯觀的建築。今天我們就一起去遊覽一次頤和園。

  2.板書課題,齊讀。認識“頤”,提示“頤”字左半邊的筆畫筆順,並書空兩遍。

  用生動形象的課件把學生帶到美不勝收的頤和園內,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透過多種途徑認識(查字典,問同學等)。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圈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並儘量想辦法解決。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頤和園哪幾個地方的景色?畫出表示作者遊覽路線的語句。

  4.現在誰來做一下導遊,把這一次的遊覽路線介紹給遊客們?

  小結:作者就是按照自己遊覽的先後順序來介紹頤和園的,這種方法就叫移步隨景,也叫作轉換地點順序或遊覽順序。如果你想把你到哪裡遊覽的景點介紹給大家,也可以用這種方法。

  5.遊覽頤和園後,你最想在哪裡拍照留念呢?為什麼?把你最喜歡的地方讀一讀。

  自主勾畫不懂的詞語,並想辦法解決,培養學生提出問題並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轉變角色,擔任導遊,不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理清文章的思路,領會作者的寫法,為遷移寫作打下基礎。

  三、品味語言,讀中悟情

  1.導學第3自然段。

  下面我們就用一雙愛美的眼睛和一顆愛美的心,仔細地欣賞頤和園的美景吧。

  (1)指名讀第3自然段,思考:長廊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體會到的?

  (2)交流

  長:“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是世界上長廊之最。”

  ①出示句子,比較:A: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

  B:這條長廊很長,分很多間。

  ②讀句,說說哪句更好,為什麼?

  ③指導朗讀體會長廊的“長”。

  美:找出文中描寫美的成語。(美不勝收)

  ①說說成語的意思。

  ②長廊到底美在哪裡?讀出文中的句子。

  ③欣賞課件,領略長廊的美景。

  ④配樂有感情地朗讀。

  (3)小結學法:遊覽(讀文)—談感受—找重點詞句—感情朗讀。

  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走進文字,抓住重點詞句自讀自悟,透過教師的及時點撥、啟發、引導,使學生感受到頤和園長廊的壯麗。句子的比較讓學生領悟到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的妙處。在圖片欣賞後,進行配樂朗讀,讓學生入情入境,受到美的薰陶。

  2.自學4—6自然段。

  (1)出示學習提示

  ①景物有什麼特點?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②把自己最喜歡的地方有感情地讀一讀。

  (2)學生自學。

  (3)彙報交流

  佛香閣:高,結構複雜。

  “聳立”:出示本段最後兩句,用具體的數字體會特點。

  出示佛香閣圖片,直觀感受。

  有感情朗讀。

  萬壽山:出示比喻句。(體會湖的靜與綠)

  理解“隱隱約約”,並造句。

  十七孔橋:造型優美。

  想象:這麼多的獅子,都有哪些姿態呢?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交流中,培養學生合作的能力。透過多媒體畫面的展示,引導學生想象,讓學生既感受景物的美,又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四、認識生字,會讀會用

  1.自讀生字,同桌互相說說識字方法。

  2.出示卡片認讀生字。

  3.遊戲鞏固認讀。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會生字,透過遊戲,讓學生快樂學習。

  五、拓展延伸

  頤和園到處都是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請蒐集頤和園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在班會課上我們再交流、欣賞。

  文章言已盡而意無窮,文中描繪的只是頤和園的縮影,讓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拓展學習的領域。

《頤和園》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這篇講讀課文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讚美了祖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

  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首先弄清遊覽頤和園的順序和文中所寫的幾個景色的方位。然後,著重理解幾個主要景色的特點,抓住最能表現特點的重點詞句,展開想象,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學習目標】

  1、瞭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和愛美情趣的陶冶。

  2、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瞭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

  3、學會本課新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瞭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和愛美情趣的陶冶。

  2、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瞭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請同學們看課件,你想說什麼呢?

  二、學生自學

  1、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2、解決生字詞。

  3、小組交流自學情況。

  4、小組代表彙報,集體糾正問題。

  5、自己讀課文,要求正確。

  6、兩人一組互相檢查,要求正確流利。

  三、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1、輕聲讀課文思考。

  2、小組討論。

  3、代表發言,闡明理由:

  第一部分:(1)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第二部分:(2~5)分別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

  第三部分:(6)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清。

《頤和園》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頤和園》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材第七冊第五組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組共三篇課文,兩篇精讀課文《長城》、《頤和園》,一篇略讀課文《秦兵馬俑》,介紹的都是我國的“世界遺產”。《頤和園》這篇課文描述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按照遊覽的順序記敘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景色。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情氣爽、建築、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蔥鬱、掩映、硃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不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學生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4、學習按照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美景色,受到情感的薰陶。

  教學的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法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能把書看懂,但多數學生要從課文中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還要教師有方法的去引導。如果學生透過朗讀感受從不同角度欣賞到不同景物的特點和作者簡潔準確的表達方式,就會有效的學習遊記的寫法。

  【教法學法】

  1、談話激趣法:

  學生在交流頤和園的美麗風光時,教師適時談話激趣,撥動學生理智的琴絃,由此“披情入文”使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2、情境再現法:

  課堂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圖文對照,以次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引領學生主動學習課文,共同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3、以讀促讀法:

  在教學中,實行多項互動,讓學生在讀中感知、感悟,理解課文。用聲音讀出美、用心靈感受美。

  【教學準備】

  教材中配有三幅圖片,分別是長廊、佛香寺和十七孔橋,可以使學生形象地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教師在課前可讓學生查詢更多有關頤和園的圖片、文字資料,對頤和園有更深刻的瞭解,並在學文過程中適時展示收集的資料,拓展學生視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匯入

  為了保護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觀評為“世界遺產”,編成《世界遺產名錄》。我國已有多處景觀名列其中。

  播放CAI課件:《世界遺產名錄》一書,翻開扉頁,上面書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文化景觀”。

  今天,我們再去領略我國另一處景觀——頤和園的風光。

  板書課題:頤和園

  二、交流蒐集到的有關頤和園的圖片、文字資料

  同學們在課外收集了頤和園的有關資料。請你介紹和展示收集的資料或圖片。

  三、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懂之處多讀幾遍,並做上記號。

  2、同桌分段對讀課文,互相檢查,互相幫助。

  四、檢查學習情況

  1、指名分段讀課文:糾正字音。並做簡要評價。

  2、交流讀書感受,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遊覽順序:

  師:讀了課文,你已經瞭解了什麼?(教師隨學生的回答可相機出示文中三幅插圖:長廊、佛香閣和二七孔橋。)

  師:作者按怎樣的順序來遊覽的?從課文的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引導學生找出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話理清課文條理。)

  (課件出示第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遊覽路線。)

  師:請同學們讀讀大螢幕上的句子,注意句中記敘遊覽過程的動詞,學習作者遊覽景,過渡連線的表達方式。

  3、課件展現頤和園地形圖,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遊覽順序的記憶。

  五、佈置練習

  自己最喜歡文中哪一處景點?把相應的段落多讀幾遍,想象文中描繪的美景。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舊知

  課文按什麼順序介紹頤和園的?主要介紹了頤和園的哪幾個景點?

  二、精讀課文,領悟語句,品味語言美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想想頤和園裡的哪處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把描寫該處景物的段落多讀幾遍,說說這處景物有什麼特點?

  2、學生小組間交流學習情況:

  教師巡視,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3、全班交流學習情況:

  師:頤和園裡的哪處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並說說為什麼會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學生可能會抓住重點段(課文的2~5自然段)來談體會:

  ⑴引導學習第二自然段:

  描寫長廊的長,橫檻上的五彩畫沒有哪兩處是相同的,長廊兩旁花木成蔭。

  ①CAI出示句子:

  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

  ②學生讀後談理解:

  讀了這幾句話,你感覺長廊這個景點有什麼特點?

  (長廊“長”的特點可與“教室”的長做個比較來感受長廊的長。)

  ③出示長廊圖片:

  欣賞長廊,感受長廊的長、美。

  ④指導朗讀:

  長廊真是長呀,橫檻上面幾千幅畫又各不相同,畫家真偉大呀!請同學們感情朗讀這幾句話。

  ⑤請同學們仿照這幾句話來說說教室走廊的特點,如:

  走廊地面的水磨石被同學們拖得發白發亮,一側的水泥柱子非常堅固,不鏽鋼欄杆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⑵自主學習第三自然段:

  描寫佛香閣、排雲殿的壯觀。

  ①CAI出示句子:

  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②指名讀句子,談體會:

  我讀後感覺佛香閣閃閃發光,排雲殿金碧輝煌。

  ③師指導寫法:

  比起“長廊”,“佛香閣、排雲殿”兩處景點所花的筆墨非常少,是略寫。

  ④課件出示“佛香閣”插圖:

  齊讀大螢幕上的句子。邊讀邊觀插圖,感覺佛香閣、排雲殿的雄偉。

  ⑶抓重點,體悟第四自然段:

  ①CAI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②學生讀後談感受:

  昆明湖非常平靜,非常綠。昆明湖湖面像鏡子一樣光滑。……

  ③點明比喻句:

  “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比喻形象、具體。

  ④師:“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這句話更強調了湖面的平靜。句中哪一個字用得最形象?為什麼?

  (體會“滑”字用得準確、形象,與“劃”字比較,體會用詞的準確。)

  ⑤啟發想象:

  作者注意觀察,又發揮想象,把昆明湖的靜與綠寫活了。由昆明湖的“靜”你還知道哪些描寫“靜”的句子?

  (課文《我們的民族小學》中“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

  ⑥欣賞美景,感情朗讀。

  ⑷賞讀第五自然段:

  ①CAI出示句子:

  “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兩岸栽著數不清倒垂的楊柳。湖中心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一片蔥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一角。遊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②學生讀後談體會:

  這段話詳細描寫了昆明湖的美景,有長長的堤岸,有不同式樣的石橋,有湖心小島。主要寫了湖中十七孔橋。

  ③教師總結:

  這段話詳細描寫了昆明湖的美景,是詳寫。

  ④CAI播放昆明湖的美景,並配音朗讀出示的語句。

  ⑤學生感情朗讀該段,想象美景。

  三、總結全文

  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作者按遊覽的順序,以萬壽山為中心,描寫了長廊、佛香閣、排雲殿、昆明湖、十七孔橋、湖心小島幾外景物的特點。讚美了祖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作者按遊覽的順序,以萬壽山為中心,描寫了長廊、佛香閣、排雲殿、昆明湖、十七孔橋、湖心小島幾外景物的特點。讚美了祖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

  四、課後小練筆

  學習了《頤和園》移步換景的寫法,課後同學們記一次遊覽活動。注意按一定順序描寫,抓住特點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