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懷疑與學問》優質課教學設計(部編版九年級上冊)

《懷疑與學問》優質課教學設計(部編版九年級上冊)

《懷疑與學問》優質課教學設計(部編版九年級上冊)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懷疑與學問》優質課教學設計(部編版九年級上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新課匯入

  本文選自《寶樹園文存》,標題是一個關係型的題目,表面看二者是並列的,實際上重點在談“懷疑”的重要性,懷疑是一切學問的前提基礎和手段,沒有懷疑的精神就沒有新發明、新學說的產生和創立。

  二、學習目標

  1.瞭解作家、作品,學習文中生字、詞;

  2、理解中心論點與分論點及之間的邏輯聯絡;

  3、理解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的運用;

  4、理解論證的層次和過渡句的作用

  三、師生探究

  1、本文選自《寶樹園文存》,標題是一個關係型的題目,表面看二者是並列的,實際上重點在談“懷疑”的重要性,懷疑是一切學問的前提基礎和手段,沒有懷疑的精神就沒有新發明、新學說的產生和創立。本文運用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的方法,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中心論點: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才能辨偽去妄,才能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

  2、作者簡介

  顧頡剛(1893-1980),我國當代史學家,江蘇蘇州人。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和歷史研究,於懷疑和辨偽,有不少創見。著有《漢代學術史略》、《史林雜識初編》等。

  3、讀準字音

  程頤yí張載zài虛妄wàng停滯zhì兇險xiǎn

  視察chá輕qīng信盲máng從折zhé扣流俗sú

  墨mò守譬pì如懷疑yí塾shú師辯biàn論

  顧頡jié剛不攻gōng自破腐草為螢yíng

  4、學習詞語

  兇險xiōngxiǎn狠毒奸險;危險可怕;兇狠險惡。

  視察shìchá上級人員到下級機構或現場檢查工作。

  輕信qīngxìn輕率地相信。

  虛妄xūwàng沒有事實根據的。

  盲從mángcóng盲目地附合隨從。

  折扣zhékòu買賣貨物是,照標價減去一個數目,減到原標價的十分之幾叫做幾折或幾扣。

  流俗liúsú指社會上流行的風俗習慣。

  墨守mòshǒu為固執拘泥,不會變通。

  停滯tíngzhì停下,受到阻礙,不能順利地進行或發展;堵車。

  不攻自破bùgōngzìpò不用攻擊就自動破滅。形容情節、論點虛謬,經不起反駁、攻擊。

  譬如pìrú例如。

  辨偽去妄biànwěiqùwàng識別虛假的,去掉無事實根據的(多指理念或學說)。

  盡信書不如無書jìnxìnshūbùrúwúshū意思是完全相信書還不如沒有書。

  5、文章脈絡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論點: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論證第一個分論點,懷疑是從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要步驟。這部分可分兩層。

  第三部分(6),論證第二個分論點,懷疑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

  1、第1、2段引用學者的名言以提出論點,這種寫法有什麼好處?

  明確:這種寫法,既提出了論點,同時學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個證明論點的有力論據,這就使得論點的說服力更為增強。

  2、第3段第三句“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是舉例論證還是比喻論證?

  明確:這句是比喻論證,設喻以說明“事實和根據”的兩種“來源”,不是舉例論證。如果舉例論證,那就要舉出做學問的例項,“譬如”後面所言,並非做學問的例項。

  3、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明確:【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緊緊相聯。這段講了做學問的一個必不可少的依據是“靠別人的傳說”,自然就要出現一個問題——如何對待這“傳說”,而下文緊接著就談論這個問題。

  【2】形成層進,使文章論說深入一步,進了一層。這段講學問的基礎是什麼,下面進一步講如何對待這個基礎,內容深入了。

  【3】鋪石墊基,使文章的說服力增強。做學問應該如何對待傳說這個關係到全篇中。動議題的問題,本段雖未加以論說,而“別人的傳說,不一定可靠”這點已在本段得到說明,這就為後文論述做學問應該如何對待傳說墊下了基石,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4、第4段可以分三層意思,是哪三層?

  【1】第一層(開頭到“這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指出“懷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對於傳說的話,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我們信它,因為它‘是’;不信它,因為它‘非’”,這種“事前的思索”,“不隨便輕信”的懷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

  【2】第二層(“我們聽說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麼科學根據”)舉二例(“三皇、五帝”的傳說、“腐草為螢”的記載)具體說明如何以懷疑的精神對待傳說。

  第三層(末句“我們若能這樣追問,一切虛妄的學說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懷疑的精神對做學問的重要意義。

  5、第5段和第4段同是談懷疑精神對做學問的意義,為什麼寫了第4段還寫第5段,是否可以去掉第五段?兩段的內容有何相異?

  第4段說的是對於“傳說”要用懷疑精神對待,第5段則說“我們不論對幹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各種各樣的書本,各家各派的學問,做學問者時時在評判,常常要棄取,這方面論及了,文章的論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將是缺陷。寫了第4段,又寫第5段,可見作者構思的周到。

  6、第5段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

  本段用了正反對比(“因懷疑而思索……否則便是盲從,便是迷信”)和道理論證(孟子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兩種論證方法。

  7、第6段課文第一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論述了什麼分論點?

  【1】承上啟下。【2】歸結了第3、4、5段課文分論點後,提出第6段課文的分論點:懷疑也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治學必須有懷疑的精神。

  2、本文的兩個分論點是什麼?

  分論點1-懷疑是從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步驟。

  分論點2-懷疑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

  3、本文的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有哪些?

  【1】事實論據:

  (1)國難危機時的口頭訊息;

  (2)聽說古代有三皇、五帝;

  (3)聽說“腐草為螢”;

  (4)戴震善問的例子。

  【2】道理論據:

  (1)“學者先要會疑”——程頤

  (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疑”—張載

  (3)“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

  六、歸納主題

  這篇議論文論述了怎樣做學問。作者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中心論點: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才能辨偽去妄,才能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

  七、寫作特色

  1、中心論點鮮明突出,論證鞭辟入裡,令人信服;

  2、引用名言、列舉事例論證論點,說服力強;

  3、本文的語言明白樸實,簡潔準確,通達流暢,長短相宜。

  八、閱讀感悟

  千百年來,無數志士仁人和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這是我們淨化自我、感悟人生、豐富知識、提高修養的至善秘籍。只要我們敢於懷疑這些聖賢和經典,只要我們去研究揣摩,就一定會獲得巨大的喜悅和無窮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