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三角形邊的關係》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三角形邊的關係》優秀教學設計

《三角形邊的關係》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角形邊的關係》優秀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角形邊的關係》優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發現並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並能運用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歸納、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積極參與探究活動,經歷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及得出結論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思考、抽象概括和動手操作的能力。、能根據三角形三邊的關係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激發對數學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樹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氣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三角形三邊關係的實驗與探究。

  教學難點:

  利用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係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三角形、支直尺、不同長度的小紙條若干、分組操作記錄表、雙面膠、自制課件ppt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談話創設情境:

  這節課老師有一個願望,那就是能夠看到同學們:敢想敢說敢問敢辯敢失敗,特別是敢失敗,因為水稻之父袁隆平曾經說過:失敗裡包含著成功的因素。你們能幫助老師實現願望嗎?(課件出示)

  2、複習舊知:

  (1)(欣賞圖片)你看到了什麼?

  (2)那你能說一說,你對三角形都有哪些瞭解?

  (3)三個頂點,三個角,三條邊,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4)那麼到底什麼是三角形?(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分析這句話突出“圍成”。

  3、質疑:是不是任意的三條線段都能拼成三角形呢?匯入新課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分組操作:請同學們用你們手上的小紙條來圍成一個三角形,你們能完成嗎?

  操作要求:

  1、每6人一組。組長一人、記錄員一人、測量員一人、其餘的是操作員

  2、測量員量出你所選擇的紙條的長度;

  3、記錄員做記錄;

  4、操作員動手拼三角形,把你拼出來的圖形貼在下面;

  5、組長彙報結果。

  注意:相鄰的兩條線段要端點相連。

  (二)彙報結果:按順序組長分組彙報結果(本組選擇的紙條的長度、能否拼成三角形)。

  展示操作結果:

  試驗次數三邊長度(cm)結果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關係

  (1)3、5、9否較短的兩條邊長度之和小於第三邊3+5<9

  (2)3、6、9否較短的兩條邊長度之和等於第三邊3+6=9

  (3)3、5、7是較短的兩條邊長度之和大於第三邊3+5>7

  (4)5、6、7是較短的兩條邊長度之和小於第三邊5+6>7

  (5)5,8,13否較短的兩條邊長度之和等於第三邊5+8=13

  (6)7,11,12是較短的兩條邊長度之和大於第三邊7+11>12

  (7)18,7,5否較短的兩條邊長度之和小於第三邊5+7<18

  (8)11,4,15否較短的兩條邊長度之和等於第三邊4+11=15

  (三)引導學生髮現特性:(課件演示)

  1、兩條邊的長度之和小於或等於第三條邊的長度不能圍成三角形

  2、較短的兩條邊的長度之和大於第三條邊的長度能圍成三角形

  3、學生自由討論、總結:三角形三條邊的關係(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長度之和大於第三條邊的長度)(揭題、板書)

  4、讀一讀,說一說關鍵字詞是什麼?你怎樣理解(任意和大於)?

  三、精彩練習、拓展提升。(課件出示)

  在能圍成三角形的各組小棒下面畫“√”。(單位:釐米)

  (5)1cm2cm3cm()(6)4cm2cm3cm()

  (7)3cm4cm5cm()(8)3cm3cm5cm()

  四、學以致用。

  (一)、課件出示:課本82頁例3情境圖。

  1、這是小明同學上學的路線,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他可以怎樣走?

  2、為了描述方便,我們把這幾條路線分別標上顏色,在這幾條路線中哪條最近?為什麼?

  3、歸納彙報:請同學看一看,連線小明家、商店、學校三地,近似一個什麼圖形?連線小明家、郵局、學校三地,同樣也近似一個什麼圖形?因為這三條路正好形成兩個三角形,而中間的這條路相當於三角形的一條邊,而在三角形中,其他兩邊之和一定大於第三邊,所以中間的這條路最近。得出結論: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這條線段的長度叫做兩點間的距離。(板書)

  (二)完善表格。

  小棒長度(釐米)能否圍成三角形

  第一根第二根第三根

  五、課堂總結。

  同學們,透過今天的研究你有什麼收穫嗎?

  1、發現並理解了: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並能運用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找出到達一個地方最短的路線。

  2、透過動手實踐,分析資料,體驗探索和發現三角形邊的.關係的過程,培養了發現問題的意識及提出問題的能力,積累探索問題的方法和經驗。

  板書設計:

  三角形三邊關係

  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這條線段的長度叫做兩點間的距離。

  《三角形邊的關係》優秀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透過直觀操作活動和計算觀察,讓學生探索並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大於第三邊。

  2、引導學生參與探究和發現活動,經歷操作、發現、驗證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樂於探究的數學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大於第三邊”的關係。

  教學難點

  運用三角形三邊的關係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舉例: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是三角形的?

  2、複習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

  提問: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三角形,關於三角形你已經知道了什麼?

  引導學生回憶三角形的特點:有3條邊、3個角、3個頂點、3條高……

  3、匯入新課。

  三角形還有什麼特點呢?今天這節課我們來探究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關係。(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課件出示教材第77頁例題3:任意選三根小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嗎?

  2、操作交流。

  (1)學生從自己準備的四根小棒中選出三根小棒來圍一圍,看看能不能圍成三角形。

  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操作情況。

  (2)小組交流。

  佈置學生將各自的操作情況在四人小組內進行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回答:你選擇的是哪三根小棒,是否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學生回答預設:

  ①選擇8cm、5cm、4cm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

  ②選擇5cm、4cm、2cm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

  ③選擇8cm、4cm、2cm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

  ④選擇8cm、5cm、2cm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

  追問:第③種情況和第④種情況為什麼不能圍成三角形?

  引導學生認識到:第③種情況中,4cm、2cm這兩根小棒太短了,三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第④種情況中,5cm、2cm這兩根小棒太短了,三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

  教師小結:因為4cm+2cm8cm,5cm+2cm8cm,所以不能圍成三角形。

  3、探索規律。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當兩根小棒長度相加比第三根小棒短時,不能圍成三角形。那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長度又有什麼特點呢?

  (1)佈置探索任務。

  從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中任意選出兩根,將它們的長度和與第三根比較,結果怎樣?

  (2)學生獨立探索。

  (3)交流彙報。

  第①種情況:4+58、4+85、5+84;

  第②種情況:4+25、4+52、5+24。

  小結:任意兩根小棒長度的和一定大於第三根小棒。

  4、驗證規律。

  提問: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一定大於第三邊嗎?

  (1)畫一畫:用三角尺畫一個三角形。

  (2)量一量:量出三角形的各邊長度。(單位:毫米)

  (3)算一算:算出任意兩邊之和與第三邊長度的關係。

  (4)總結規律。

  提問:透過驗證,你發現三角形三邊的長度有哪些關係?

  師生共同總結得出: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大於第三邊。

  追問:對於“任意兩邊”這四個字,你是怎麼理解的?

  5、議一議:如果三根小棒的長度分別是8釐米、5釐米和3釐米,能圍成三角形嗎?為什麼?

  引導學生得出:5釐米長的小棒和3釐米長的小棒長度相加等於8釐米,並沒有大於8釐米,所以這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78頁“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進行判斷,再組織交流彙報。交流時讓學生說說判斷的依據,教師可以介紹用兩短邊的和與第三邊比較。

  2、完成教材第78頁“練一練”第2題。

  這道題是已知三角形的兩條邊的長度,求第三條邊的長度範圍。題目提供了四個答案讓學生進行選擇,降低了思維難度,學生在練習時可以進行嘗試。在學生完成後,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探究三角形的第三條邊的長度範圍,即“兩邊之差第三邊兩邊之和”。

  四、反思總結

  透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還有哪些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