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示兒》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示兒》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示兒》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強烈的愛國熱情,受到薰陶。
3、背誦並默寫全詩。
二、重難點:感悟作者崇高的愛國思想。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古詩二首》中的第一首,陸游的《示兒》。
哪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陸游?
生:介紹
師:大家說的非常好,(出示課件)陸游,字務觀,自號放翁,詩的題材極為廣泛,內容豐富,其中表現抗金報國的作品,最能反映那個時代的精神。詩的風格豪放,氣魄雄渾,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稱。他勤於創作,一生寫詩60年,儲存下來就有9300多首。他一生堅持抗金主張,雖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擊,但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一,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
一、1177年(中原淪陷50週年),陸游《關山月》一詩中寫道: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表達了對淪陷區百姓的深切同情。
二、1192年(中原淪陷65週年),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一詩中寫道: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表達了詩人一心向往報效祖國,英勇殺敵的情懷。
三、1193年(中原淪陷66週年),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中寫道: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表達了詩人對淪陷區百姓的同情,對收復失地的盼望。
四、1210年(中原淪陷83週年),85歲高齡的陸游,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時候寫下了相當於遺囑的絕筆《示兒》。
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示兒》
(一)初讀詩文,瞭解詩人的“悲愁”心事。
(1)先聽老師範讀,學生再自讀,要求讀的正確、流利。
生:先自讀,再齊讀。
師:誰來把這首詩給大家範讀一遍。
生:指名讀。
師:下面,請大家根據註釋,理解詩意。(課件出示相關釋義)。
課件出示:萬事空:什麼都不存在了。但:只。北定中原日: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阿日子。(多媒體出示,結合地圖演示“北定”)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日子。
生:交流合作,理解詩意。
師:指名解釋。詩裡有一個字明確的表達了詩人寫詩時的情感,哪個字?
生:“悲”。
師:為什麼“悲”,用原詩回答?
生:齊答“不見九州同”。
師:介紹當時局面。出示課件:(歷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的衰亡時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中原,宋軍節節敗退,最後國都汴州被金兵佔領。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一。朝廷南逃到臨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他們苟且偷安,不思報國,這種狀況持續了95年。陸游,一生堅持抗金主張,雖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擊,但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一。氣表達出對祖國前途的憂慮,為多難的祖國吶喊的愛國精神。)
師:下面誰能用深沉的語氣表達出詩人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對祖國統一的牽掛。
生:指名讀。後齊讀。
(二)再讀詩文,體會詩人的“悲涼”心情
1、出示“悲涼”的意思:悲哀,淒涼
詩人一生為多難的祖國吶喊,為收復失地而奮鬥終生,但臨死也不能看到“九州同”。詩人死不瞑目,內心悲涼萬分。
《示兒》教學設計2
一、教學內容:
教科版第五冊35頁。
二、教材和學情分析: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的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全詩字句發自肺腑,悲憤交集,真摯感人。三年級學生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對於這樣以敘述口吻寫的詩,藉助於註解基本讀懂詩句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古詩中,往往至“理解詩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對詩歌的感受力不強。這個年段的學生學習詩歌時需要在解釋詩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即感受詩歌的意象,於詩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並真正提高古詩文閱讀欣賞水平。唯如此,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實現提升。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詩人及寫作背景,能較好地朗讀詩歌,熟讀成誦,會默寫。
過程與方法:能透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掌握詩詞大意,把握詩歌內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本詩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感情低沉的音樂
五、教學過程:
《示兒》教學設計
課前口語訓練,《滿江紅》匯入該課。
師:
1、自由朗讀《示兒》把詩讀順口。
2、藉助下面的註釋來理解詩句所要表達的含義,再來練讀。
3、教師範讀,從老師的朗讀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4、出示《示兒》影片。
5、按老師劃分節奏練讀。
6、找生讀,齊讀,(適當評價)
7、師生合作讀。
師:用一個字來形容、來表達你讀完《示兒》這首詩後的感受、感覺和情緒,你會選哪個字?
師:作者“悲”的是什麼?“悲”從何來?
師:你怎麼理解“萬事空”?
師:那人死有哪些都成空了?那怎樣才能把這句讀好呢,我們應該抓住哪個字來讀?你從中讀出什麼?
師:介紹戰亂是背景。指導讀好“悲”和“不見”兩字。
師:想象,你就是陸游,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說說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出示《秋夜出籬門迎涼有感》
師:指導讀前句,“三萬裡”“五千仞嶽”從後兩句你讀懂了什麼?
師:想象……如果在淪陷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面對此情此景,你有什麼想說的?
師:多媒體出示《題臨安邸》
師:同學們輕聲地讀一讀這首詩,林升看到了什麼?你看到了什麼?
師:帶著不同語氣指導讀。(生氣,傷心,憤怒)
師:詩人還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國,哪怕只有一絲的希望。
多媒體出示三四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師: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了什麼?用一個字概括是?(盼)你是從哪個感受到的?(無忘)
假如你就是陸游,你會怎樣交待兒女呢?
師:他到死都盼望祖國能夠統一,這說明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師:導讀《示兒》
師:讀著讀著,你終於認識了一個怎樣的陸游呢?
師:此時此刻,你想對詩人陸游說些什麼呢?請用你的筆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師:總結。用清末梁啟超對陸游的評價結束。
板書設計:
示兒
(宋)陸游
悲盼
不見九州同北定中原日
愛國不變
死
《示兒》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理解詩句
3.習本課生字新詞。
4.背誦這兩首詩。
二、教學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後心情格外歡快的原因。
2.理解詩句
三、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宋代大詩人陸游一生創作很多詩歌,儲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他在臨終前作了一首詩《示兒》。示:把事情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在這裡指對兒孫們有個交代,相當於遺囑。陸游在臨死之前最牽掛的是什麼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示兒)
二、預習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2.藉助註解,初步瞭解詩歌的內容。
三、指導學習《示兒》
1.指名讀課文。(重點提示:“祭”的讀音)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是什麼意思?
(學生講錯的地方互相訂正,教師相機指導)
(“元”,同“原”,“元知”,本來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萬事空”,什麼都沒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國,“同”,統一,這句詩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只是因為看不到全中國統一而感到悲傷。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國統一的悲傷之情。)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麼意思?(學生講後,教師加以歸納)
(“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的意思;“中原”,這裡指淮河以北被金兵佔領的地區。“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親。這句話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事,告訴你們的父親j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之情。)
4.練讀課文。(要求體會感情,讀出語氣。)
5.說說這首詩主要講了什麼?(引導學生根據詩句的內容來回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答出:這首詩透過寫詩人畢生的心事和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五、各自背誦課文
六、指導學習生字
“乃”的左邊是一撇,注意不要寫錯。
七、默寫這首詩。
(學生互相檢查)
八、預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板書:
遺恨不見九州同
示兒
遺願王師北定
教學後記:
《示兒》這首詩寫出了詩人陸游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熱情。教學時,應緊扣詩眼“悲”字,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詩文,讀出詩中的“味兒”。
一、初讀詩文,介紹背景,瞭解詩人的“悲愁”心事
上課伊始,讓學生初讀詩文後,教師簡介有關背景,讓學生了解詩人陸游生活的時代時局動盪,金人南侵,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導致國破家亡,民不聊生,引起詩人陸游無比悲憤。直至他臨終時,已經85歲高齡了,但“北定中原”、“還我河山”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仍有增無減。他的心事依然是盼望著北伐的勝利和祖國的統一,對光復中原,洗雪國恥表示了深切的期望和堅定的信念。在此基礎上,確定朗讀基調:要求學生用深沉的語氣表達出對祖國前途的憂慮;用堅定的激情表現出詩人一生為多難的祖國吶喊的愛國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二、再讀詩文,琢磨首句,體會詩人的“悲涼”心情
指導學生再讀詩文後,琢磨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讓學生了解這一句表明作者即將離開人世,就什麼都沒有了,萬事皆空,用不著牽掛了,從中體會詩人那種悲哀悽涼之心情。但從詩人的情感流向來看,有著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萬事空”這話看來平常,但就全詩來說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現了詩人生死所戀,死無所畏的生死觀,更重要的是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朗讀時,“死”字應讀得急促,很快地帶出“去”字,以顯示詩人早已置生死於度外。“元”、“空”二字要讀得強勁有力,以反襯出詩人那種“不見九州同”則死不瞑目的心情。
三、精讀詩文,瞭解遺憾,弄清詩人的“悲愴”心境
讓學生再讀詩文,思考“詩人臨終前悲愴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什麼?哪句詩寫明瞭這一點?”等問題,引導學生找出詩句“但悲不見九州同”進行精讀、理解“但”是“只”的意思。此句詩意是作者向兒子們交代他至死也無法排除的極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深深感到遺憾。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朗讀時,可輕讀首字“但”,以突出“悲”字。“見”字後要停頓長一些,然後一字一頓地讀出“九州同”三字,把詩人難以平靜的悲愴心境表達出來。
四、研讀詩文,理解信念,感受詩人的“悲壯”心願
對本詩的最後兩句,應引導學生進行研讀。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應使學生了解到作者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作者生前來不及看到北定中原,但對最後的勝利懷著不可動搖的信念,堅信總有一天能收復失地,實現祖國的統一。朗讀此句時,在重音讀了“王師”二字後,即以流暢而充滿信心的語調,以及較快的速度朗讀完全句,句尾的“日”應稍微上揚延長,以引出下句。
第四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應使學生了解這是作者對兒輩們的囑咐:家祭的時候,你們一定不要忘記把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朗讀時,“無忘”要讀得平仄分明,“忘”字要增強力度,適當延長,以表達詩人不忘中原光復的強烈感情。“乃翁”要讀得莊重沉穩。使學生理解三、四句詩文所表達的.作者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願,充分體現了年邁衰老的陸游愛國、報國之情,從中受到感染,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
《示兒》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祭”1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古詩。2、理解詩句的含義,感受古詩的表現手法,入情入境。
3、培養熱愛祖國、奮發圖強的精神。
【重點難點】
背誦並默寫課文,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愛國熱情。
【教學準備】
課件、面具或者頭飾
【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情,匯入新課。
1、一位85歲的老人,一個除夕之夜,臨終之時,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國家統一的志願沒有實現,他把兒子叫到床前,提筆寫下了遺書,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沒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寫的是什麼呢?
2、出示《示兒》。
二、初讀全詩,感受詩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讀讀這首詩
2、理解這首詩講的內容。(藉助資料,並講給同桌聽,並能糾正有錯誤的地方)
3、解釋詩意並板書。(講清楚難懂字詞並翻譯)
三、再讀全詩,理解深意。
1、自己讀這首詩,談談自己讀完後最強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萬事空”,為什麼還告訴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體會作者至死不忘國家統一的愛國之情)
3、體會陸游這一聲聲的囑咐中的感情。(悲憤又充滿希望)
4、帶著體會出來的感情,朗讀這首詩。(個別讀,齊讀)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讀這首詩,理解此詩並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異:時間,地點、同:國家統一的願望)
3、讀這首詩最讓人心痛的是哪個字?
(“南望王師又一年”中的“又”字)
五、現場模擬,感同身受。
1、根據詩的內容把課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對話。
(要有行動,語言,神態等描寫)
2、朗讀表演對話。(兩人表演)
陸游:(痛苦、有氣無力、無奈地)對於一個快要死的人來說,也沒有什麼可牽掛的了。但是,唯一令我萬般心痛的是,我們的祖國遲遲得不到統一。俗話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的祖國正在受難,我卻行將就木、無能為力。唉!
兒子:父親,您別難過,您雖然無法馳騁疆場,但是您以筆代刀,以詩為劍,喚醒了多少麻木的心靈,激勵了多少將士奮勇殺敵。
陸游:(憂憤、哀傷地)我是空有滿腔熱血卻報國無門,我的心痛啊!我無法安心地閉上我的雙眼,兒子呀,你現在正是身強體壯的好年華,一定要為祖國的統一努力拼搏。
兒子:(低沉緩慢地)擁有您這樣的父親是我最大的幸福。我從小受您的教育,愛國的種子早已在我的心中生根發芽,我會像您一樣熱愛自己的祖國,投身到抗金的隊伍中去,為國家的統一而貢獻自己的一切。
陸游:(飽含愛國熱情)兒子呀!臨死之前,只有一件事讓我死不瞑目,那就是沒有看到我們的軍隊收復失地,沒有看到我們的祖國統一,如果那一天來臨的時候,別忘了,千萬別忘了把這個好訊息告訴你九泉之下的父親啊!
3、表演完後,師生共同點評。
4、學生髮言,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板書設計: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國不統一)
但悲不見九州同。(死不瞑目)
王師北定中原日,(至死不變)
家祭無忘告乃翁。(收復失地)
《示兒》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思想認識: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情趣。
2.基礎知識:理解詞句意思,瞭解古詩敘述的內容。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想像詩歌內容,陶冶愛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溫故引新,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的詩——《靜夜思》。
過渡語:我們今天學習宋代詩人陸游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板書課題:示兒)
2.提問:我們在第十一冊學了三首古詩,請回憶我們是從哪幾方面學習的?
引導學生回答,投影儀顯示本課學習目標:
①學習詞句意思,瞭解古詩內容;
②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詩題,介紹背景
1.讀題質疑。
①說說“示”的意思;(告訴、告知)
②問:根據題目引導學生答出:誰告訴兒子?告訴什麼給兒子?為什麼告訴兒子?
2.讀“預習”,簡介作者陸游和他當時寫這首詩的背景。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先聽老師範讀,學生再自由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讓學生結合課本中的註釋,說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四、細讀全詩,理解內容
1.讀。學生默讀,把沒讀懂的字、詞寫在黑板上。
2.查。學生查字典、詞典討論解決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詞。
3.連。
①根據第一句中字、詞意思,說說這一句句意;
②學生根據說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紙上寫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學生向全班同學彙報句子意思。(老師點撥板書:心事、渴望)
4.疑。
①學生針對詩歌的字、詞、思想內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②老師引導討論解答學生提出的較難問題。
五、再現畫面,吟誦玩味
1.讀。熟讀全詩,讀好停頓、節奏、韻腳。
2.想。
①聽錄音機朗讀詩歌,學生閉目想像:陸游病危,但沒看到祖國統一而遺憾的情景;
②學生邊讀邊想。
1)學生看多媒體螢幕,邊聽邊想像,老師用舒緩的語氣和著優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離開人世,可中原依然戰亂不止,金兵強盜為非作歹,濫殺無辜,百姓處在水生火熱之中……我們南宋軍隊應立即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但我要離開人間了,看不到我們的軍隊收復中原,看不到祖國統一,我死不瞑目哇!”
2)先聽老師範讀,再點名讀,最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要讀出老師描述的情感。
3.畫。
①用簡筆畫畫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②同桌互相談談簡筆畫的創意;
③學生自由讀,讀出畫畫時的感受;
④看螢幕上老師選出的較好圖畫,聽錄音機朗讀詩歌;
⑤全班齊讀,讀出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熱情。(板書:愛國)
4.背。在前面讀的基礎上試背。
六、練習延伸,落實目標
1.完成課後思考練習一。
2.讀下面的簡訊,用詩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