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錦集八篇

教學設計方案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範文錦集八篇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第一課時

  一、激發情趣,誘導學生寫課文標題

  師:小朋友們好!我們今天一起學習《釣魚的啟示》,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有勇氣,敢上黑板寫課文標題,志願者請閃亮登場、一展丰采!

  二、突出主體,指導學生讀課文

  師:請大家仔細讀課文,用心體會。我相信你們經過十分鐘的練習,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三、營造氛圍,調動學生朗讀興趣

  師:你們可以根據興趣,選擇自己喜歡讀的內容和方式去讀。

  四、自讀質疑,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師:下面,咱們仔細讀課文,將自己的疑難問題寫在黑板上。

  生:邊默讀,邊思考,然後,陸續將問題寫在黑板上。

  問題一: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裡,”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抓住主要詞句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有多難;

  問題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麼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也是抓住主要詞句感悟,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

  問題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麼啟示?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引導學生批註

  師:孩子們,《釣魚的啟示》一文中有許多印刷的空白,這是有待咱們開發的“黃金地段”,咱們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註,寫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賞、評價。

  二、交流“批註”,教師與學生對話

  師:孩子們,看了你們書本上密密麻麻的閱讀批註,我知道你們的批註是“豐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註成果,好嗎?

  生:自由交流

  師:(創設對話情景,主持對話)

  三、自由選擇“自助餐”式作業

  1.小組間開展寫字或默寫比賽。(兩天內完成)

  2.摘錄文中優美詞句。(當天完成)

  3.將文中某句話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獨立為自己設計一項作業。(本週內完成)

  課後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用三個問題來引導學生思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啟示。問題一: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裡,“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抓住主要詞句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有多難;問題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麼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也是抓住主要詞句感悟,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問題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麼啟示?引導聯絡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啟示,並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聯絡生活,透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而加深對“啟示”的理解,學生理解得都很深刻。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的】

  1、正確讀寫“藹、錫、毀”3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地球“美麗而又渺小”、“資源有限”、“容易破碎”的特點,體會地球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與唯一性,明白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義與責任。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蒐集、運用資料的能力,萌發科學探究精神。

  5、對地球產生強烈的感激、熱愛之情,知道為了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要愛護地球,明白如何以實際行動愛護地球。

  【教學重點】

  透過課文的學習,瞭解地球“美麗而又渺小”、“資源有限”、“容易破碎”的特點,體會地球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與唯一性,認識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義與責任,明白如何以實際行動愛護地球。

  【教學難點】

  地球美麗壯觀而又渺小的特點,學生原有的知識建構不夠,因而不易理解;尤其是說地球像茫茫宇宙中的一葉扁舟,學生更是很難體驗;“生態平衡”、“生態災難”等科學術語,亦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課前從電視上、書本上,有條件的可到網上搜集有關地球的資料。

  2、“濫伐森林”投影片和“讀一讀”錄音、備有課文朗讀、地球美麗、地球渺小、地球易碎、保護地球等內容的cai課件。

  【教學理念】

  本著“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一理念,本課教學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力求發揮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藉助衛星資源優勢,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幫助學生體會地球的特點,明白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採取以讀為主、讀悟結合的閱讀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以讀助悟、以悟促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拓展學生思維空間,體現新課程的三維目標.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課

  1、同學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家園,她孕育了億萬生靈,並且無私地奉獻著。你知道她是誰嗎?

  2、對,她就是地球。讓我們一起跟她打聲招呼吧!齊讀課題。

  3、在茫茫的宇宙海洋裡,有幾個地球?所以,地球對於我們來說太珍貴了,她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問候她吧!(再讀課題)

  4、地球母親非常高興,正在歡迎我們呢!今天,我們就以一顆感恩的心走進地球。(播放課件封頁,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課件“課文朗讀”,學生邊聽邊觀看相關圖片。

  2、聽完之後,請同學們想想:課文介紹了有關地球的哪些知識?

  宇航員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三、細讀課文,探究地球特點及環保的重要性

  學生自由讀文,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探究。

  (一)感悟地球的美麗

  1、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你從課文的哪些內容體會到地球的可愛?把你的感受寫下來。

  同學們,我國的神舟飛船在太空遨遊時,拍攝了我們美麗家園的很多照片,老師有幸從楊利偉叔叔那兒弄到幾張,你們想看嗎?

  2、播放課件:美麗壯觀、晶瑩透亮、裹著水藍色“紗衣”的地球圖片。

  ①同學們,這水藍色的星球就是我們的地球,喜歡嗎?請用自己的話,誇誇我們的地球。

  ②誰能根據課件中所觀察到的圖片,具體說說地球如何漂亮?著重從“晶瑩透亮、裹著水藍色‘紗衣’”來體會地球的美麗。

  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一自然段,將地球的美麗讀出來。

  ④讓我們一起來讚美我們的地球母親吧!齊讀描寫地球美麗的部分。

  3、地球的美麗僅僅在於她的外表美嗎?你還從文章哪些段落看出她的內在美?

  ①讀3、4自然段中有關的語句,理解“無私”“慷慨”,說說你從中體會到地球母親的什麼品質?

  ②此時此刻,你最想對地球母親說些什麼呢?讀3、4自然段中有關語句。

  4、導讀:理解了課文意思之後,相信大家會讀得更好。(誰再讀這句話: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說說為什麼用這種感情去讀; 我們帶著這種感情齊讀這句話。)

  (二)體會地球的渺小與容易破碎

  導語:茫茫宇宙,只有地球對人類是慷慨無私的,她像母親一樣為我們提供了溫暖舒適的生活環境。可她又是渺小的、容易破碎的,地球的渺小與容易破碎表現在哪些地方?學生潛心讀課文,將自己的閱讀理解寫在書上。

  1、瞭解地球的渺小。

  ①誰能透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地球的渺小?(課件出示有關文字,提醒學生注意紅色標記的字最能體現地球渺小,應重讀。)

  ②讓學生彙報自己蒐集到的資料後,播放動畫課件,幫助學生理解“一葉扁舟”體會到地球的渺小。

  ③課件出示說明方法及運用說明方法作用的比較題,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其作用。

  2、明白地球上的資源有限,地球容易破碎。

  ①誰來說說地球上礦產資源的有限性?你從這幾個數字:“幾百萬年、幾億年、二三百年”中感悟到什麼?

  ②誰來說說可再生資源的情況又是怎樣呢?(課件出示第4自然段文字讓學生朗讀。)可以結合自己課前蒐集到的資料來談。

  ③過渡語:是呀,人類為了眼前的發展,急功近利、目光短淺、亂挖亂採、過度開發,把我們的地球母親摧殘得遍體鱗傷,體無完膚。她向我們人類發出了嚴重的警告。老師收集了有關的資料。想看看人類給地球造成的災難嗎?

  ④展示人類毀壞資源、破壞地球的圖片讓學生觀看。

  ⑤看完這些令人觸目驚心的圖片之後,此刻你心情怎麼樣?帶著這種感情再讀讀第4自然段。

  ⑥同學們,我彷彿看到了地球在哭泣,你想說點什麼嗎?此時你又將怎麼樣讀這句話: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課件出示這句話)

  (三)領悟地球的唯一性及環保的重要性

  1、展開小小辯論會。

  同學們,我們的宇宙飛船已經遨遊了太空,假如地球上不能居住了,我們可以移居到別的星球,你贊同這種觀點嗎?同學間相互討論,說出理由。

  2、激情呼喚。

  是呀!同學們,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但我們可親可敬的地球媽媽,正在遭受著無情的破壞,我們的家園-----這個水藍色的星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她需要我們一起去精心保護她!

  ①課件出示最後一個自然段。請同學們帶著對地球母親的一片愛心,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②看到我們的地球正在遭受的災難,你會想到什麼標語呢?想為保護地球做點什麼呢?(課件出示相關標語讓學生齊讀,展示全國各地保護地球的宣傳影象以及保護地球的策略供學生觀看參考。)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課件出示問題:地球還面臨著什麼危害? 組織學生根據課件拓展資料及自己蒐集到的資料展開討論,積極探討解決地球危害的辦法。

  2、課件出示配樂朗讀《每天,我們的地球有……》,學生聽完之後,引導學生說說感受並將感受送入對詩歌的朗誦中。

  3、組織學生暢談學文後的感想,讓學生對地球的熱愛之情得到進一步的昇華。

  4、總結昇華:保護地球,這個觀念已日漸深入人心,得到人們的共識。而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讓我們的天更藍、草更綠、水更清,讓地球越來越美,成為一名真正的環保小衛士!

  五、反饋練習,學以致用

  1、課件出示練一練,讓學生口頭作答。

  ①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讀音。

  和藹可親(ái ǎi) 毀滅(huǐ fěi) 薄薄的(báo bó)

  ② 在( )裡填上合適的關聯詞。

  ●( )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 )會造成一系列的生態災難。

  ●( )地球適合人類生存,( )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

  ③說說下列句子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這張桌子長1.6米,寬1.2米,高1米,真夠氣派的。

  ●中午的太陽宛如一個裝菜的盤子。

  2、出示“查一查”,讓學生自主選擇:

  調查一下我們身邊的環境,看看存在著什麼問題?如何解決?可以擬出幾條環保標語,可以寫一封建議書向有關部門反映,有條件的也可以製作環保網頁,發出環保倡議,傳送到網上去。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材簡析:

  課文中描寫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地球最後一塊密境”,是世界僅存的一塊處女地……它是世界上最令人嚮往的地方,讓人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絕,透過語言文字讓學生領略大自然的神奇壯麗。

  教學目標

  1、認識並正確、規範地書寫本課的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美麗偉大,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

  3、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以提綱的形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激發學生興趣

  1、課件出示西藏圖片,教師配樂解說,激發學生興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犛牛、金壁輝煌的寺廟和藏族同胞之外,還有更加奇特的景觀,那就是——雅魯藏布大峽谷。(板題,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詞圈、劃出來讀正確,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檢查讀詞及課文的情況。

  3、師:哪位同學說一說,你對雅魯藏布大峽谷有哪些瞭解?(提綱式)

  4、小結。

  三、學習課文,理解重點部分。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雅魯藏布大峽谷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請你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2.重點練習朗讀和複述:你喜歡雅魯藏布大峽谷嗎?請認真讀一讀課文,然後同位互相講一講,說說你的理由。

  3.練讀: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適時板書)

  4.指導朗讀:美讀4、5自然段。

  四、總結全文

  1、學完課文你想說點什麼嗎?

  2、說一說你這節課最深的感受是什麼。

  五、佈置作業

  作業超市:

  1、寫一處自己喜歡的景觀。

  2、課外閱讀

  3、蒐集一些關於祖國壯麗河山的文章,將優美句段記到自己的“小小筆桿子”本上。

  第二課時

  (一)總體把握:

  1、熟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描寫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景色的句子。

  2、結合課文,說說你對奇觀的理解。

  (二)內容探討:

  你能說說雅魯藏布大峽谷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你是從哪些方面體會到的?

  (三)聽寫生字生詞,糾錯

  (四)

  小練筆:描寫自己見過的奇觀

  板書設計:

  雅魯藏布大峽谷

  神奇

  世界之最

  世界最後一塊密境

  課後札記: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畔、兜”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品讀中感受盛夏鄉村的美景及孩子們快樂、無拘無束的童年生活。

  3、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在品讀中感悟鄉村盛夏的“美”和孩子們的“樂”。

  難點:讀準文中多音字和兒化音;體會作者的寫法並應用於自己的習作。 教學準備: 課件、麥哨實物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鄉下人家》的生活令人嚮往,《牧場之國》的美景使人著迷,古人描寫的鄉村生活富有情趣。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田園看看鄉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 板書課題:24*麥哨,齊讀

  問:讀完課題你想說什麼?(麥哨是什麼)

  出示麥哨,吹麥哨。文中是怎麼形容麥哨聲的?(嗚卟,嗚卟嗚??) 過渡:這悅耳的麥哨聲帶給孩子們的是什麼呢?讀完課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瀏覽課題上面的導語,說說學習這篇課文的方法。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讀完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誰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快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描寫了鄉村哪些地方的美景?孩子們有哪些活動?在自己的書上圈圈畫畫,然後和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並說感受

  過渡:你能用精彩的朗讀把大家帶進這個美麗的鄉村,讓我們跟這些可愛的孩子一起去玩玩嗎?

  三、品讀課文,感受鄉村盛夏的美和孩子們的快樂。

 1、找出自己最喜歡的部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為什麼喜歡?請寫出批註。

  2、交流、美讀(以評促讀)、感悟寫法

  a.交流“美”

  (1) 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這是一個比喻句,這裡把“孩子們的臉蛋”比作了一朵朵晶瑩剔透的月季花,這樣形象生動的語言,會產生一種意境的美)

  (2)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蔔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這是一個排比句。作者透過細緻的觀察,將一個五彩斑斕的田間世界再現出來,同時也蘊涵著一種豐收的喜悅)大屏出示相應圖片

  (3)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裡的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簡直”表示完全如此,這裡運用對比、比喻的手勢形象地寫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軟,也寫出了孩子們的玩耍是那樣地貼近自然,更寫出了作者由衷的讚歎。)

  b.交流“樂”

  (1)吹麥哨 “一聲呼,一聲應,忽高忽低,那麼歡快,那麼柔美”

  “一忽兒,四處都響了起來,你呼我應,此起彼落。”

  (2)土坡翻跟頭、豎蜻蜓、摔跤

  發散思維:你最想在這個天然運動場幹什麼?

  (3)想象採集茅茅針有什麼樂趣?

  (4)孩子們的這些活動應該讀出什麼樣的語氣?(歡快)賽讀

  c.看板書回顧孩子們的活動,說說孩子們的生活是怎樣的?

  3、體會麥哨的含義

  發散思維:那歡快、柔美的麥哨還會在哪響起來?是呀,盛夏的鄉村如此美麗、和諧,孩子們走到哪兒就會把快樂帶到哪兒。讓我們一起再次吹響這象徵著快樂、和諧的麥哨聲吧!

  四、拓展:總結寫法

  這篇課文生動、有趣,作者用了哪些寫法?你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五、佈置作業:

 1.積累文中的優美語句。

  2.按照本組課文的讀書方法,閱讀選讀課文中的《可愛的草塘》

  3、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鄉下玩玩,用相機拍下讓你心動的美景和你快樂的身影。

  板書設計:

 美樂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的

  1.透過解答一組相關的應用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複合應用題是怎樣在簡單應用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析應用題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能夠掌握複合應用題的結構,正確解答覆合應用題。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複合應用題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口算。

  2.54 127+28 0.37+1.6 8816

  3.37+6.63 8.40.7 0.1258 1.02-0.43

  1.25+ 1 16

  2.要求下面的問題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1)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種多少棵?

  (2)桃樹的棵數是梨樹棵數的多少倍?

  (3)五年級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4)這堆煤實際燒了多少天?

  (5)剩下的書還需要多少小時能夠裝訂完?

  (6)小明幾分鐘可以從家走到學校?

  教師總結:

  應用已經學過的數量關係,根據題目中的問題考慮需要哪兩個直接條件,是我們分析和解答簡單應用題的關鍵。

  二、歸納整理。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複習複合應用題(板書課題)。

  (一)教學例2:

  a.學生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每小時走3.7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b.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每小時走了4.5千米。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c.學校夏令營組織行軍訓練,原計劃3小時走完11.25千米;實際2.5小時走完原定路程。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

  1.指名讀題,學生獨立解答。(學生板演)

  2.小組討論:這三道題都有什麼聯絡?這三道題有什麼區別?

  聯絡:這三道題說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問題也相同,都是求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小時多走多少千米?要求最後問題都需要先知道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和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

  區別:

  a、實際每小時走的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都是已知的,只需要一步計算;

  b、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是已知的。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是未知的,需要兩步計算;

  c、實際每小時走的千米數和原計劃每小時走的千米數都是未知的,需要三步計算。

  3.教師質疑:對於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結果的應用題,我們應該怎樣進行分析呢?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試著分析b、c量道例題。

  4.教師總結:從上面這組題我們可以看出,複合應用題都是由幾個簡單一步應用題組合而成的。在分析數量關係時我們可以從所求問題出發逐步找出所需要的已知條件,直到所需條件都是題目中的已知的為止。

  5.檢驗應用題的方法。

  我們想知道此題目做的對不對,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1)按照題意進行計算;

  (2)把所求得的問題作已知條件,按照題意倒著算,看最後結果是否符合題意。

  三、鞏固反饋。

  1.解答並且比較下面兩道應用題,說說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1)時新手錶廠原計劃25天生產手錶1000只,實際每天生產50只。實際比原計劃提前幾天完成任務?

  (2)時新手錶廠原計劃25天生產手錶1000只,實際比計劃提前5天完成任務。實際每天生產手錶多少隻?

  2.判斷:下面列式哪一種是正確的?

  (1)一個修路隊要築一條長2100米的公路,前5天平均每天修240米,餘下的任務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A:2100-24053B:(2100-240)3

  C:(2100-2405)3

  (2)一個裝訂小組要裝訂2640本書,3小時裝訂了240本,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書還需要幾小時才能夠裝完?

  A:(2640-240)240B:2640(2403)

  C:(2640-240)(2403)

  (3)一個機耕隊用拖拉機耕6.8公頃棉田,用了4天,照這樣計算,再耕13.6公頃棉田,一共需要用多少天?

  A:13.6(6.84)B:13.6(6.84)4

  C:(13.6+6.8)(6.84)

  (4)一個築路隊鋪一段鐵路,原計劃每天鋪路3.2千米,15天鋪完,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鋪路0.8千米,實際多少天能夠鋪完這段路?

  A:3.2150.8B:3.2 15(3.2-0.8)

  C:3.2 15(3.2+0.8)

  (5)某化工廠採用新技術後,每天用原料14噸。這樣,原來用7天的原料,現在可以用10天。這個廠現在比過去每天節約多少噸原料?

  A:14710-14B:14107-14

  C:14-14107D:14-14710

  四、課堂總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課後作業。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課 題:1.1集合-集合的概念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數集的概念及記法

  (2)使學生初步瞭解“屬於”關係的意義

  (3)使學生初步瞭解有限集、無限集、空集的意義 教學重點: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集合的兩種常用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正確表示 一些簡單的集合

  授課型別:新授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 具:多媒體、實物投影儀

  內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學數學的一個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小學數學中,就滲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進一步應用集合的語言表述一些問題 例如,在代數中用到的有數集、解集等;在幾何中用到的有點集 至於邏輯,可以說,從開始學習數學就離不開對邏輯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基本的邏輯知識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也是認識問題、研究問題不可缺少的工具 這些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學習本章的意義,也是本章學習的基礎

  把集合的初步知識與簡易邏輯知識安排在高中數學的最開始,是因為在高中數學中,這些知識與其他內容有著密切聯絡,它們是學習、掌握和使用數學語言的基礎 例如,下一章講函式的概念與性質,就離不開集合與邏輯

  本節首先從初中代數與幾何涉及的集合例項入手,引出集合與集合的元素的概念,並且結合例項對集合的概念作了說明 然後,介紹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舉法、描述法,還給出了畫圖表示集合的例子

  這節課主要學習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 學習引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學習本章的意義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論中的原始的、不定義的概念 在開始接觸集合的概念時,主要還是透過例項,對概念有一個初步認識 教科書給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物件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也簡稱集 ”這句話,只是對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說明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簡介數集的發展,複習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質數與和數;

  2.教材中的章頭引言;

  3.集合論的創始人——康托爾(德國數學家);

  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講解新課:

  閱讀教材第一部分,問題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義的?

  (2)有那些符號?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麼?

  (一)集合的有關概念:

  由一些數、一些點、一些圖形、一些整式、一些物體、一些人組成的.我們說,每一組物件的全體形成一個集合,或者說,某些指定的物件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也簡稱集.集合中的每個物件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定義:一般地,某些指定的物件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物件集在一起就形成一個集合(簡稱集)

  (2)元素:集合中每個物件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數集及記法

  (1)非負整數集(自然數集):全體非負整數的集合 記作N,

  (2)正整數集: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 記作N*或N+

  (3)整數集:全體整數的集合 記作Z ,

  (4)有理數集:全體有理數的集合 記作Q ,

  (5)實數集:全體實數的集合 記作R

  注:(1)自然數集與非負整數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說,自然數集包括 數0

  (2)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 記作N*或N+ Q、Z、R等其它

  數集內排除0的集,也是這樣表示,例如,整數集內排除0

  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對於集合的隸屬關係

  (1)屬於: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於A,記作a∈A

  (2)不屬於: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不屬於A,記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確定性:按照明確的判斷標準給定一個元素或者在這個集合裡, 或者不在,不能模稜兩可

  (2)互異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重複

  (3)無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一定的順序(通常用正常的順序寫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⑵“∈”的開口方向,不能把a∈A顛倒過來寫

  三、練習題:

  1、教材P5練習1、2

  2、下列各組物件能確定一個集合嗎?

  (1)所有很大的實數 (不確定)

  (2)好心的人 (不確定)

  (3)1,2,2,3,4,5.(有重複)

  3、設a,b是非零實數,那麼 可能取的值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

  4、由實數x,-x,|x|, 所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

  (A)2個元素 (B)3個元素 (C)4個元素 (D)5個元素

  5、設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 (a∈Z, b∈Z)的數,求證:

  (1) 當x∈N時, x∈G;

  (2) 若x∈G,y∈G,則x+y∈G,而 不一定屬於集合G

  證明(1):在a+b (a∈Z, b∈Z)中,令a=x∈N,b=0,

  則x= x+0* = a+b ∈G,即x∈G

  證明(2):∵x∈G,y∈G,

  ∴x= a+b (a∈Z, b∈Z),y= c+d (c∈Z, d∈Z)

  ∴x+y=( a+b )+( c+d )=(a+c)+(b+d)

  ∵a∈Z, b∈Z,c∈Z, d∈Z

  ∴(a+c) ∈Z, (b+d) ∈Z

  ∴x+y =(a+c)+(b+d) ∈G,

  又∵ =且 不一定都是整數,

  ∴ = 不一定屬於集合G

  四、小結:本節課學習了以下內容:

  1.集合的有關概念:(集合、元素、屬於、不屬於)

  2.集合元素的性質: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

  3.常用數集的定義及記法

  五、課後作業

  六、板書設計(略)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實施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以下是我英語教學兩年來的幾點體會:

  (一)課前準備。

  1、深入鑽研教材,精心編寫導學案。“導學案”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案,是有效組織課堂教學的線路圖,也是成功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導學案”的編寫一定要深入研究,精心思考,大膽整合教材,廣泛查閱佔有相關資料,弄清課標要求及知識能力要求,重點突出,難易適中。根據學科和課型特點,導學案的編寫要有基本固定的“格式”,突出“問題設定”環節,使學習任務具有可操作性。同時還要設計好各環節時間,討論交流次數,展示點評方式,師生互動形式等。

  2.認真做好集體備課。集體備課要求備課組成員在深入研究課標教材,確立重點難點、知識能力目標及策略方法的基礎上,首先進行自備。在個體設計的基礎上,抽籤確定中心發言人說課,然後備課組成員集中進行討論,修改,定稿,形成個性教案。其一般流程為:提前一週安排自備→現場抽籤確定中心發言人→中心發言人說課→組內討論交流→修改定稿→形成個性化教案。

  3、組織學生課前預習。預習越充分,課堂效果就越好。課前預習可以利用課外時間進行,也可以在上課前10至15分鐘進行,讓學生自主學習,認真鑽研教材,查閱相關資料,精心思考課本內容,在此基礎上完成“導學案”。在預習過程中,學生要學會發現問題,找出難點和疑點並做上標記。教師一定要檢查導學案的完成情況,對學生預習中出現的問題要心中有數,便於課堂重點解決突破。

  (二)課堂活動。

  課堂是師生活動的主陣地,是教學過程的落腳點。課堂活動的教學設計主要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

  學習目標呈現→情境問題設定→學生獨立自學→小組討論交流→學生充分展示→生生質疑對抗→師生評價點撥→知識歸納總結→當堂檢測反饋。

  “課堂活動”是教學設計的重點,一要凸顯合作學習的“模式”,二要突出“自學、合作、展示”環節,三要體現互動“雙邊”特點。設計時現各環節的時間分佈、策略方法、師生行為、問題預設、難點突破、包括前後環節間如何銜接等問題均要思考周全,寫進“教學設計”中去。

  (三)課後複習。

  教學設計對學生的課後任務也要納入,主要包括課後整合梳理當堂知識,複習鞏固所學舊知,佈置預習下節新知。

  總之,課堂教學設計是學生學習的導引,是教師教學的指南,是師生實施課堂活動、完成學習任務的關鍵。基於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設計”,在完成常規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基礎上,更要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特點,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實現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訓練“實”起來、效果“好”起來的高效目標。

  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我們教師經常使用的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廣泛應用在我們的課堂上。但無論哪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侷限性,我們應該使用那些適合我們和我們學生的,並努力去實踐它們,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系統回顧學過的知識,強化知識的薄弱環節;明確試卷存在的錯誤及原因、解題的方法及拓展。

  2.課前學生獨立訂正——課上教師總體分析——師生互動,重點講評、拓展。

  3:樹立嚴謹的學習態度,自覺查漏補缺,認真訂正試卷錯誤。 教學重點

  1、教師根據學生試卷中較為普遍的問題,歸納、整理學生知識上的不足和答題方法、答題思路上的欠缺,使試卷分析更有針對性。

  2、要求學生課前獨立訂正試卷,自己查漏補缺,最後確定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情況分析:

  與考數40人及格數40,其中成績較好的有; 楊嘉欣 楊 荷 成績比較差的有:陳昌裕 曾慶淵 林 鑫

  (一)試卷整體分析

  分析試卷:

  1、檢測題的形式與平常要求一致。

  2、試卷的知識點分佈,基礎知識、知識的應用安排較合理。

  3、難度係數偏低。

  分析學生:

  1、答題不夠規範,部分學生不會表達自己的意思。

  2、填空、選擇部分做得較好,拓展部分問題較多。

  (二)重點題目分析及知識拓展

  第一題,考察知識點為XX的意義,學生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審題不清。解題方法:①確定關鍵詞;

  ②第二題,判一判。考察知識點為是否理清易混淆的概念。

  第三題,選一選2。重點是對XX的理解。

  第五題,解決問題4。XX情況,對學生有難度,需要幫助。

  (三)其餘題目,學生講評,教師適當補充。

  小結:希望同學們認真訂正,從中汲取經驗,使知識和能力再上一個臺階。

  (四)跟蹤練習

  教學反思

  試卷講評是教學中極為關鍵的一個環節。為避免講評“簡單重複”和“高耗低效”,遵循先“生”後“師”,先“篩”後“講”,既“點”又“面”,明“路”後“果”的方法來上好單元評析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