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端午節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1年端午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和過端午節時舉行端午詩會、賽龍舟、包粽子比賽等文化活動。
2、學生能熟練包一隻普通的粽子。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民族意識。
教學重點:
學生能熟練包一隻普通的粽子。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
課前準備:
教師的準備:粽子葉、糯米、毛線;相關影片。
學生的準備:查詢端午節的相關資料,製作成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佳節——端午節,過端午是中華民族兩千多年來的傳統習俗。透過上個階段的學習,我們已經分小組收集了關於端午節的資料,現在就各小隊來彙報一下你們的學習和實踐成果吧。
二、展示與活動
(一)學生根據自己查詢的資料,介紹端午節
1、詩歌分享。
下面有請林琳這一小組上臺來彙報他們收集到的關於端午的詩歌。生:端午節在古代詩人的筆下就有跡可循。以下是我們小組收集到的詩歌,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生用幻燈片展示,配樂展示讀。)
2、簡介端午節的由來。
師:從剛才的詩歌中,我們已經可以大概知曉端午的由來,哪一個小組負責蒐集這個方面的資料?請你們來詳細介紹一下吧。
生: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
流傳最廣的是源於紀念屈原。(收集這方面資料的小組成員之一繪聲繪色的介紹:春秋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忠臣屈原倡議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成都,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身亡。屈原死後,楚國的百姓痛苦異常,紛紛到汨羅江邊上,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打撈他的身軀,有位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扔進江河裡,說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人們也都紛紛仿效。一位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河裡,說是要藥暈蛟龍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又怕食物被蛟龍所食,所以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賽龍舟是因為要嚇走魚,不要它們靠近屈原。所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和喝雄黃酒的習俗了。)
(其他成員補充):
源於紀念伍子胥
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3、講講端午節的習俗。
師:是啊,由此就衍生出了端午節的習俗。哪個小組來彙報一下?
生: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賽龍舟:(影片,並配以解說)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端午節教學設計)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端午食粽:(圖片展示)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佩香囊:(出示圖片)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出示圖片)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二)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師:在這些習俗之中,你們對什麼最感興趣呢?今天啊,我們就請來了包粽子能手,我們班熱心的家長們,現場來教我們包粽子呢!動手之前,老師要先考考大家:
1、包粽子要準備哪些材料呢?生介紹包粽子該準備哪些材料。
2、包粽子的步驟你瞭解嗎?觀看影片,瞭解如何包粽子。
3、小組討論打算怎麼包,說說該注意些什麼(家長參與)。
(三)嘗試創作
根據大家探索的各種方法,開始包粽子。家長帶領學生在小組內實踐。
(四)成果展示
全班同學包的各式各樣的粽子展示在他們的桌子上。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不但學會了包粽子,而且讓大家瞭解了更多關於端午節的知識。回家後給爸爸媽媽親手包一隻粽子,讓他們吃得又香又甜,一起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教學設計2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2、培養孩子們的愛國情感。
二、活動準備:
1、國旗一面、國歌。
2、升旗手綬帶三條。
三、活動過程:
老師、小朋友們早上好!
在這我先念一首兒歌給大家聽,聽完以後,我要問一個小問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小朋友,你們知道兒歌裡說的是什麼節日嗎?(端午節)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這個星期五,那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出生在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這一天,我們都喜歡吃什麼?
四、介紹升旗手
1、講衛生寶寶:陸周思琪
寶寶很愛乾淨,身上每天都是香香的,來園時,能堅持帶好手帕,衣服髒了會及時跟換,指甲也是乾乾淨淨的,真是一個講衛生的好寶寶。
2、愛學習寶寶:陸郡瑤
上課認真,老師提問後積極舉手發言,愛動腦筋。在親子繪本比賽中獲太倉市一等獎。很了不起吧。
3、講禮貌寶寶:陸浩然
看見老師很有禮貌,能主動和老師、奶奶打招呼,真是一個懂禮貌的寶寶。
4、表演節目,童謠《上山打老虎》
端午節教學設計3
【內容簡析】
《端午節的由來》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介紹了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有關端午節由來的民間故事很多,課文所選的是流傳較廣的一種,反映了百姓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愛戴與懷念。
故事首先介紹了 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一些習俗以及端午節的歷史與意義;接著重點講述了愛國詩人屈原報國無門,悲憤投江,百姓千方百計打撈他的屍體,用各種方法祭奠屈原的悽苦悲壯的故事;最後點明瞭人們祭奠屈原的活動,逐漸演變為今天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等習俗。
課文結構清楚,語言淺顯易懂,是進行中華民族傳統教育、培植民族精神的好教材。我們可以抓住學生熟悉端午節這個節日及習俗生活,但不清楚習俗的由來這個矛盾心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促進學生自主閱讀。
課文配有一幅插圖,表現的是屈原大義凜然地站在江邊的情景。插圖有助於學生感受屈原志潔行高、執著追求、憂國憂民、寧死不屈的不朽形象。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要注意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要努力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反覆研讀,在讀中理解、感悟並受到中華民族精神的教育,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學習課本上的生動簡潔的.語言,複述課文,促進語言的發展。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自學“粽、簷、囊”等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正確書寫“佩、戴、措”等8個要求會寫的字,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以及速度。
2、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瞭解故事內容,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簡要講述故事,激發學生閱讀民間故事的興趣。
【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了解端午節的由來是本課的重點,複述課文是本課的難點。
【教具準備】
1、製作有關戰國時期的背景資料以及地圖等課件。
2、蒐集、整理並閱讀有關端午節、屈原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聯絡生活,匯入課文,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30課,請與老師一起板書課題——《端午節的由來》。
2、誰願意把自己知道的有關端午節的資訊跟同學說一說?
3、小結:大家知道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還知道有這麼多的端午習俗,可你們能講出這些習俗的意義嗎?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及意義。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
(1)劃出文中的生字詞,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利用工具書,結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屋簷、佩帶、輔佐、權貴、措施、誣陷、讒言、疏遠、祭奠、忠誠、悲憤、悲痛、祈禱、傳誦等。
(3)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檢查自學的情況。
(1)藉助字卡認讀生字詞。變換語境,給生字組詞擴詞。
(2)指名讀課文,及時正音。其他同學思考:課文主要講的什麼?
(3)師生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質疑問難,以學定教
1、默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畫出自己的疑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2、默讀要求:
(1)邊讀邊標註,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2)邊讀邊思考:文章講的是什麼事?
(3)為深入學習課文,請自己提出幾個問題,學習質疑問難。
3、師生梳理問題,歸納問題。
學情預設及教學策略:
(1)不理解的生詞,透過讀書或請知道答案的同學給予幫助,當場解決問題。
(2)不瞭解的歷史知識,可歸類有關的問題,存疑並集中時間給予解決。
(3)值得閱讀探究的、能深入理解文字的問題,如百姓為什麼如此愛戴屈原,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逐步解決。
四、介紹屈原與時代背景
1、介紹戰國時代以及“戰國七雄”。
2、出示戰國時期的地圖,瞭解當時七國的處境以及各國的治國策略,以理解屈原“改良內政,對外聯齊抗秦”的愛國主張。
3、出示課件,介紹屈原。
屈原生活在兩千三百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年輕時就胸懷遠大抱負,表現出驚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懷王信任,官至“左徒”,是掌管內政、外交的大臣。戰國本是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爭霸的混亂時期,秦國任用商鞅變法後日益強大,常對六國發動進攻。當時只有楚國和齊國能與之抗衡。鑑於當時形勢,屈原主張改良內政,對外主張聯齊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層統治階級的利益,遭到了受秦國賄賂的楚懷王的寵姬鄭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擠和陷害。糊塗的懷王聽信讒言,疏遠屈原,把他放逐到漢北,結果楚懷王被秦國騙去當了三年階下囚,死在異國。屈原看到這一切,極端氣憤。他堅決反對向秦國屈辱投降,這遭到政敵們更嚴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親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漢北更偏僻的地方。在長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沒有屈服。他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決不隨波逐流,拿起筆抒寫自己對祖國的熱愛,指斥“群小”誤國,為後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詩篇。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最偉大、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後人稱他的作品為“楚辭”,代表作是《離騷》。詩中敘述了詩人為實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所遭受的打擊和迫害,深刻表達自己內心的痛苦、對人民對祖國忠貞不渝的感情。公元278年,楚國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詩人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眼看國破之際,卻又無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憂心如焚,在極端失望和痛苦中,來到汨羅江,抱石自沉。他死時大約六十二歲,正是農曆五月初五。
五、自讀課文,結合歷史背景理解課文並整理筆記
六、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閱讀有關屈原的故事。
端午節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複述課文。
3、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屋簷、佩帶、措施、誣陷、傳頌”等詞語。
教學重點:
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複述課文。
教學難點:
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複述課文。
教學準備:
簡報(字詞卡片)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透過默讀課文,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3、抓住屈原的言行、藉助資料感受屈原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抓住屈原的言行、藉助資料感受屈原的愛國情懷。
教學準備:
簡報(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審題匯入
同學們讀到題目你想了解什麼?(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檢查字詞。
(1)重點指導:“愛戴”
(2)文中指誰受到“愛戴”,結合句子說說屈原為什麼受到愛戴?
(3)“悲憤”近義詞是什麼?
3、默讀課文,說說這篇文章講了誰的什麼事?
三、深入學習,理解感悟
過渡:哪幾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端午節的由來?
1、輕聲讀3—6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屈原是個什麼樣的人,用書中的語句概括。(他忠誠愛國、很有才幹)
2、默讀3—6自然段,劃出體現屈原忠誠愛國的句子讀一讀,把感受批註在書的邊上。
3、指名讀,“在他的輔佐下……”一句。
(1)為什麼強調“十分”這個詞語?(突出人民對他的愛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這段影片,你有什麼感受?(屈原為國為民操勞,他很偉大……屈原為國為民操勞,他很愛國……)
(3)讀出你對他的讚揚。
4、對比詞語讀,體會屈原的愛國。
(1)出示課件:
屈原萬分悲憤,就在……
(悲痛悲傷)
(2)想想為什麼填寫悲憤?
(為黎民的苦難而悲,為祖國的滅亡而悲,為自己報國無門而悲)
5、引入資料讀,體會屈原的愛國
投影:屈原《離騷》中的兩首,從中感受到什麼?
6、對比句子讀,感受人們對屈原的愛戴。
讀讀哪句話好,為什麼?
四、通讀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節的理來是什麼?用自己的話說說。
五、作業
1、抄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書寫生字新詞。
2、寫出課文中詞語的相應近義詞。
3、根據提示覆述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根據提示覆述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根據提示覆述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鞏固複習
1、讀詞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愛戴—— 輔佐—— 誣陷——
流放——
二、指導練習複述課文內容
1、回顧全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小組合作填寫題詞。
(1)題詞:
端午節的習俗有( )( )( )( )。
端午節是為紀念:(1)屈原為楚國( )
(2)屈原為百姓( )
(3)屈原( )
屈原投江後,百姓們( )、( )、( )
現在的端午節()
3、自由的依據題詞的順序,試著複述課文內容。
4、全班交流。
三、資料擴充套件
你還知道中國哪些傳統節日的由來,講給大家聽。
四、佈置作業
以“中華傳統節日”為主題製作一期手抄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