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第八冊習作教學設計

第八冊習作教學設計

第八冊習作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第八冊習作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第八冊習作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生活中有很多奧秘,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用心思考,要有所發現,有所感悟。力求創設一種互動生成,充滿活力的課堂情境,把學生引進廣闊而充滿遐想的生活空間,產生情緒體驗,情感共鳴,體驗習作的快樂,自由表達感情。

  習作內容:

  生活中總會有一些新的發現,你發現了哪些感興趣的問題?是用什麼方法找到答案的?寫一件自己在生活中新發現的事。

  教學要求:

  1、透過組織學生觀察、調查實踐活動,增強合作意識,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2、讀懂例文《紅豆、黃豆我來分》,瞭解主要內容及事情的前因後果。

  3、讓學生明白習作內容源於生活,樂於體驗生活,還要善於觀察生活。

  4、按照習作要求,寫好一件生活中新發現的事。

  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觀察所得,有順序、有重點,具體地寫出自己新發現的事。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

  1、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用心思考,看看有什麼新發現。

  2、引導進行一次小小調查。調查家裡或其他人,請他們談談在自己周圍有哪些變化,有哪些新發現。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生活的世界多姿多彩。課前老師要大家觀察、調查,相信你們一定有所發現,有了收穫。讓我們現在暢所欲言,與大家一起分享你發現的快樂吧!

  (激起學生盡情暢談自己新發現的慾望,激發習作的興趣。)

  二、組織交流,選好題材

  1、分組交流觀察、調查所得,教師巡視指導,並參與學生共同交流。

  2、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3、同學們的收穫還真不少。指導閱讀第一部分。

  4、討論: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不少新發現呢,請舉例說一說。

  5、學生自由練說,教師在學生說的基礎上歸納總結,肯定學生的發現。

  6、引導回憶:在最近的生活中有哪些新發現?選擇最感興趣的事相互交流。

  (讓學生在自由、和諧的氛圍中,敞開心扉,盡情暢談。使其充分展示自己的語言風采,真實展現其對一些現象獨特的認識與新的`發現。在相互交流中實現資源共享,確定好自己選擇的材料。)

  三、學習例文,感知寫法

  1、這兒有位同學也有個新發現,他寫了下來,我們來讀一讀。

  2、自讀例文,讀後思考:a、奶奶要“我”做了什麼事?“我”是怎麼做的?b、有什麼新發現?

  3、指名回答,補充。

  4、按“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分成三部分。

  5、小作者是怎樣按事情發展順序具體寫好“分豆”的?

  6、引導歸納寫法:a、按事情發順序寫;b、一步一步寫清事情經過中人物怎麼說、怎麼做、怎麼想。

  (“範文引路”是學生學習作文的一種好方法,模仿是基礎,範文賞析,為學生的習作提供了創作模型,而不至於胸有萬言,卻無處落筆。)

  四、精心選材,遷移仿寫

  1、指名說說嚴小敏同學寫自己的新發現時,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2、指名試說自己想寫的事,師生共同評析。

  提示:你的新發現的開始、經過、結果分別是什麼?

  從發現中受到什麼啟發或得到什麼收穫?

  3、分小組交流,練習說一說

  特別提醒學生,找答案時是怎麼想、怎麼做的,碰到什麼問題以及怎麼在探究中解決的。這些方面要詳細說出來。

  4、各自練筆,寫自己在生活中的新發現。

  (學生作文,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評議交流,修改習作

  1、小組交換閱讀,取長補短

  2、誰願意把你的文章讀給大家聽?指名讀文稿。

  3、師生共同評議。

  4、同桌互改。

  5、自讀自改,再度提高。

  (培養學生習作品評能力,是作文訓練的一項重要內容。經過長期地反覆地欣賞和評改訓練,學生的語感一定會不斷增強,習作能力會逐步提高。)

第八冊習作教學設計2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指導觀察,激發興趣

  1、出示掛圖,讓學生說說圖上畫了什麼。

  2、談話:剛才同學們觀察了這幅畫,說了自己觀察到的內容,如果我們就這樣寫下去,不僅顯得零亂,而且也不夠形象、逼真。沈平平同學根據金老師的要求寫了這棵銀杏,寫得很好,下面我們就來向她學習,看看她是怎麼寫的。

  二、初讀例文,感知內容

  1、學生自由輕讀例文,思考:這篇例文先寫了什麼,後寫了什麼?用“—”畫出來。

  2、討論交流。

  3、小結:這篇例文先寫了銀杏的枝幹、葉、花、果的特點,再寫銀杏的價值,最後寫出人們為什麼稱銀杏為“活化石”。

  三、再讀例文,討論寫法

  1、學生自讀,思考:沈平平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按照金老師的要求完成《銀杏》這篇習作的。

  2、交流討論。

  小結:

  ⑴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沈平平同學介紹了銀杏的幹、靶、花、果的特點,還寫了形狀、顏色等。

  ⑵在觀察的基礎上,沈平平詢問自然老師,查閱有關資料,知道了銀杏的價值和為什麼銀杏被稱為“活化石”。

  3、讀“習作要點提示”,對照例文,明確寫作要求。

  ⑴齊讀例文後面的“習作要點提示”。

  ⑵討論本次寫作的要點和重點。

  ⑶小結:這是一篇狀物類的習作訓練。

  第二課時

  習作內容:介紹家鄉的一種產品,可以是農副產品,也可以是工業產品。

  習作題目:自定。

  習作重點:把觀察到的、詢問到的、查閱到的資料整理成文。

  一、讀寫遷移,運用寫法

  1、確定習作內容及要點。

  ⑴你準備介紹家鄉的哪一種產品?

  ⑵在觀察的基礎上介紹產品的外部特徵,如形狀、顏色、大小、質地等。

  ⑶在詢問和查閱資料的基礎上,介紹該產品的營養價值或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

  ⑷透過詢問和查閱資料,介紹該產品在食用或使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2、組織學生交流、評議。

  3、教師指點:介紹產品的三個方面內容時不要平均用力,要注意有詳有略,側重寫一兩個方面的內容,注意說法要有根據。

  4、學生起草慰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五、交流習作,指導修改

  1、指名學生讀習作,師生共同評議。

  2、小結提出修改意見。

  3、學生修改。

  六、佳作欣賞。